CN210235216U -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35216U
CN210235216U CN201921278525.6U CN201921278525U CN210235216U CN 210235216 U CN210235216 U CN 210235216U CN 201921278525 U CN201921278525 U CN 201921278525U CN 210235216 U CN210235216 U CN 210235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fork
steering shaft
steering
mounting seat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785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Yingke Huang
黄英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Chuansuo Vehic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785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352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35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352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架、前叉安装座、转向轴安装座、横拉杆、前叉、转向轴及转向把手,所述前叉安装座及转向轴安装座均安装于车架上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横拉杆之间通过前叉连接件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前叉固定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轴与横拉杆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件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前叉安装于前叉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前叉安装座转动,所述前叉内设有前轮,所述转向轴安装于转向轴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转向轴安装座转动,所述转向把手可拆式安装于前叉或转向轴上,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身的平衡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三轮、四轮自行车主要适应于人们在健身、运动、休闲、旅游等户外活动使用,三轮、四轮自行车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们在一起健身、运动、休闲、旅游中得到充分的充实、健康、欢乐和友爱,更多的是让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加和崇尚自然的心态使然。它是人们健身、运动、休闲、旅游等户外活动较为理想的代步工具。
三轮、四轮自行车一般是由车架、车蓬、车座、车轮、脚蹬、驱动机构、转向把手及刹车部件组成,现有技术中较常见的是在三轮、四轮自行车的前方设置转向把手,该种结构的缺陷在于:当有两个骑行者同时骑行时,两个骑行者中的一人操作转向把手,且两个骑行者分布于车身的两侧,重心比较稳定,当仅有一个骑行者时,他要么坐在左边操作左边的转向把手,要么坐在右边操作右边的转向把手,从而导致重心不稳,由于中间位置处没有设置转向把手,因此他不能坐在正中间位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车轮转向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可同时适用于单人骑行及双人骑行的自行车转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架、前叉安装座、转向轴安装座、横拉杆、前叉、转向轴及转向把手,所述前叉安装座及转向轴安装座均安装于车架上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横拉杆之间通过前叉连接件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前叉固定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轴与横拉杆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件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前叉安装于前叉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前叉安装座转动,所述前叉内设有前轮,所述转向轴安装于转向轴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转向轴安装座转动,所述转向把手可拆式安装于前叉或转向轴上。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一个,两个前叉安装座及前叉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设置于车架的中间。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设置于车架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设置于车架的中间。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三根呈平行排布的纵梁。
优选地,本发明中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叉安装座及转向轴安装座均设置于纵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前叉与转向轴通过前叉连接件、转向轴连接件及横拉杆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同步运动单元,应用该种转向机构的自行车不仅可适用于单人骑行,而且还适用于双人骑行,单人骑行时,转向把手设置于中间位置,双人骑行时,转向把手设置于其中一侧,从而大大提高了车身的平衡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自行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自行车转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车架,10、前横梁,11、后横梁,12、纵梁,2、左前叉安装座,3、右前叉安装座,4、转向轴安装座,5、横拉杆,6、左前叉,60、左前轮,61、左前叉连接件,7、右前叉,70、右前轮,71、右前叉连接件,8、转向轴,80、转向轴连接件,9、转向把手。
图2中:1、车架,10、前横梁,11、后横梁,12、纵梁,2、左转向轴安装座,3、右转向轴安装座,4、前叉安装座,5、横拉杆,6、左转向轴,60、左转向轴连接件,7、右转向轴,70、右转向轴连接件,8、前叉,80、前叉连接件,9、转向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所示,其揭示了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架1、左前叉安装座2、右前叉安装座3、一个转向轴安装座4、横拉杆5、左前叉6、右前叉7、一个转向轴8及转向把手9,所述车架1包括前横梁10、后横梁11及三根呈平行排布的纵梁12,所述左前叉安装座2设置于左侧纵梁上并与左侧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叉安装座3设置于右侧纵梁上并与右侧纵梁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安装座4设置于中间纵梁上并与中间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左前叉6安装于左前叉安装座2内并可相对于左前叉安装座2转动,所述左前叉6内设有左前轮60,所述转向把手9可拆式安装于左前叉6上,所述左前叉6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左前叉连接件61连接,所述左前叉连接件61与左前叉6固定连接,所述左前叉连接件61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所述右前叉7安装于右前叉安装座3内并可相对于右前叉安装座3转动,所述右前叉7内设有右前轮70,所述右前叉7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右前叉连接件71连接,所述右前叉连接件71与右前叉7固定连接,所述右前叉连接件71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轴8安装于转向轴安装座4内并可相对于转向轴安装座4转动,所述转向轴8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件80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80与转向轴8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80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拉杆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左侧横拉杆及右侧横拉杆,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横拉杆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把手9可拆卸安装于左前叉6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把手9也可拆卸安装于右前叉7或转向轴8上,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自行车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两人骑行时,转向把手9安装于左前叉6或右前叉7上,骑行的两人中,其中一个操作转向把手9,通过横拉杆5的联动带动左前叉6、右前叉7及转动轴8同时往同一个方向转动,实现同步同方向转动,当一人骑行时,将转向把手9从左前叉6或右前叉7上取下并安装于中间的转向轴8上,这样可以使一人骑行时能够坐在正中间位置操作转向把手9,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平衡稳定性能。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前叉及前叉安装座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车架的中间,前轮的数量为两个,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叉及前叉安装座的数量为一个,设置于车架的中间,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前轮的数量为一个。
请参阅图2,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包括:车架1、左转向轴安装座2、右转向轴安装座3、一个前叉安装座4、横拉杆5、左转向轴6、右转向轴7、一个前叉8及转向把手9,所述车架1包括前横梁10、后横梁11及三根呈平行排布的纵梁12,所述左转向轴安装座2设置于左侧纵梁上并与左侧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向轴安装座3设置于右侧纵梁上并与右侧纵梁固定连接,所述前叉安装座4设置于中间纵梁上并与中间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左转向轴6安装于左转向轴安装座2内并可相对于左转向轴安装座2转动,所述左转向轴6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左转向轴连接件60连接,所述左转向轴连接件60与左转向轴6固定连接,所述左转向轴连接件60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所述右转向轴7安装于右转向轴安装座3内并可相对于右转向轴安装座3转动,所述右转向轴7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右转向轴连接件70连接,所述右转向轴连接件70与右转向轴7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向轴连接件70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所述前叉8安装于前叉安装座4内并可相对于前叉安装座4转动,所述前叉8与横拉杆5之间通过前叉连接件80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80与前叉8固定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80与横拉杆5活动连接。转向把手9可拆卸安装于前叉8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轴及转向轴安装座的数量均为两个,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转向轴及转向轴安装座的数量也可为一个,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把手9可拆卸安装于前叉8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把手9也可拆卸安装左转向轴6或右转向轴7上,同样可以实现本发明。
本实施例中自行车转向机构的工作原理为:当两人骑行时,转向把手9安装于左转向轴6或右转向轴7上,骑行的两人中,其中一个操作转向把手9,通过横拉杆5的联动带动左转向轴6、右转向轴7及前叉8同时往同一个方向转动,实现同步同方向转动,当一人骑行时,将转向把手9从左转向轴6或右转向轴7上取下并安装于中间的前叉8上,这样可以使一人骑行时能够坐在正中间位置操作转向把手9,大大提高了车辆的平衡稳定性能。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前叉安装座、转向轴安装座、横拉杆、前叉、转向轴及转向把手,所述前叉安装座及转向轴安装座均安装于车架上并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前叉与横拉杆之间通过前叉连接件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前叉固定连接,所述前叉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转向轴与横拉杆之间通过转向轴连接件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转向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轴连接件与横拉杆活动连接,所述前叉安装于前叉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前叉安装座转动,所述前叉内设有前轮,所述转向轴安装于转向轴安装座内并可相对于转向轴安装座转动,所述转向把手可拆式安装于前叉或转向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一个,两个前叉安装座及前叉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设置于车架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的数量为一个,所述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的数量为至少一个,转向轴安装座及转向轴设置于车架的左侧和/或右侧,所述前叉安装座及前叉设置于车架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及三根呈平行排布的纵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安装座及转向轴安装座均设置于纵梁上。
CN201921278525.6U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Active CN2102352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525.6U CN21023521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78525.6U CN21023521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35216U true CN210235216U (zh) 2020-04-03

Family

ID=69963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78525.6U Active CN210235216U (zh) 2019-08-08 2019-08-08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352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303A (zh) * 2019-08-08 2019-10-11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303A (zh) * 2019-08-08 2019-10-11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CN110316303B (zh) * 2019-08-08 2024-07-02 张家港川梭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35216U (zh)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CN110316303B (zh) 一种自行车转向机构
CN204489050U (zh) 前轮转向的漂移三轮车
CN203921060U (zh) 多功能学步车
CN201205971Y (zh) 休闲健身四轮电动车
CN201385731Y (zh) 前驱动后转向躺式三轮自行车
CN204489049U (zh) 后轮转向的漂移三轮车
CN101830262A (zh) 车把后置自行车
CN210971408U (zh) 一种摆动转向机构
CN203832648U (zh) 一种可双轮转向并前后向骑行的无链条自行车
CN201124899Y (zh) 双人并列休闲三轮车
CN102001414A (zh) 座椅式轴传动自行车
CN201189915Y (zh) 休闲双人骑四轮自行车
CN201999132U (zh) 设有双座椅的电动代步车
CN210310700U (zh) 轻便三轮老年健身车
CN205632891U (zh) 速度合成双人脚踏车
CN205554428U (zh) 一种组合儿童自行车
CN215883923U (zh) 一种轮距可调式三轮车
CN204197142U (zh) 前驱动后转向侧倾自动平衡三轮自行车
CN208576674U (zh) 一种可调式儿童代步车
CN202686625U (zh) 一种新型避震车架
CN201580481U (zh) 一种三轮单车
CN106428356A (zh) 并排双人游览自行车
CN202728451U (zh) 倒三轮躺式安全骑自行车
CN210063243U (zh) 双人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