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74869U -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74869U
CN210174869U CN201920864819.0U CN201920864819U CN210174869U CN 210174869 U CN210174869 U CN 210174869U CN 201920864819 U CN201920864819 U CN 201920864819U CN 210174869 U CN210174869 U CN 210174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op plate
fixed
bottom plate
midd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48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Likui Guo
果立奎
Lei Wu
吴磊
Jinhua Zhang
张锦华
Jianying Hou
侯建英
Baolei Xu
许保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48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74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74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74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其中,该边梁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固定于顶板的一端,且中板垂直于顶板;底板,固定于中板中远离顶板的一端,底板与顶板位于中板的同一侧,而且,底板与顶板平行且与顶板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槽型设置;安装孔,开设于顶板、或底板上;外部盖板,两端分别与顶板中远离中板的一端及底板中远离中板的一端固定,就此,使得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在承载载荷时,可以整体承载,此外,使得横向水平力之间作用于边梁,尽量避免局部点结构承载,将整个水平载荷传递给整个端底架,进而传递到整个车体,以满足美标中对端底架连接区域的承载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钢制轨道客车上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包括:边梁结构20、及牵引拉杆座10,而现有的牵引拉杆座10与边梁结构20的设计一般比较简单,如:根据图1所示,在边梁结构20的下表面焊接一块过渡板11,并且,在边梁结构20的上面直接通过焊接或者螺栓连接固定牵引拉杆座10,以实现在U型边梁外部之间焊接牵引拉杆座10。但是,图1所示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虽然可以满足一般的TB/T 1335结构的转向架固结强度要求,但是,却不能满足美标中对转向架构架要至少能够在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的情况下而不与车身分离的要求,甚至,在转向架构架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情况下,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也会出现板材应力超标及铆钉剪切断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其克服了以上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边梁结构,包括:顶板;中板,固定于所述顶板的一端,且所述中板垂直于所述顶板;底板,固定于所述中板中远离所述顶板的一端,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位于所述中板的同一侧,而且,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平行且与所述顶板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槽型设置;安装孔,开设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上;外部盖板,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中远离所述中板的一端及所述底板中远离所述中板的一端固定。
可选的,还包括:塑形固定件,呈槽型设置,而且,所述塑形固定件的槽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中远离所述底板的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中远离所述顶板的表面;而且,所述中板位于所述塑形固定件与由所述中板、底板、及所述顶板围成的槽型结构的槽口之间。
可选的,还包括:横向支撑板,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板沿所述中板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围成的区域内,而且,所述横向支撑板与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均垂直且固定。
可选的,还包括:纵向支撑板,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板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中朝向所述顶板的上表面,而且,每个所述纵向支撑板固定于相邻所述横向支撑板之间。
可选的,所述纵向支撑板均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正下方。
可选的,还包括:吊板,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吊板的一端伸入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围成的区域内,而且,与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均垂直且固定;所述吊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围成的区域,且所述吊板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贯穿孔。
可选的,所述外部盖板包括:外部小板,数量设置为多块,相邻两块所述外部小板之间构成可拆式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顶板、所述中板、及所述底板一体成型,且均由碳钢材料制成;所述塑形固定件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包括:上述的一种边梁结构;牵引拉杆座,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孔内且边缘与所述安装孔的边缘固定,而且,所述牵引拉杆座的底面和位于所述安装孔下方的横向支撑板及纵向支撑板均固定。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将该顶板、中板、底板、及外部盖板相互之间的固定方式均设置为满焊,以及将该牵引栏杆座的底部伸入安装孔内且该牵引拉杆座的边缘与安装孔的边缘满焊,使得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在承载载荷时,可以整体承载,此外,使得横向水平力之间作用于边梁,尽量避免局部点结构承载,将整个水平载荷传递给整个端底架,进而传递到整个车体,以满足美标中对转向架构架要至少能够在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的情况下而不与车身分离的要求,当然,也满足了在转向架构架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情况下,避免了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出现板材应力超标及铆钉剪切断裂的情况,即:可满足美标中对端底架连接区域的承载要求。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国内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A-A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中B-B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4中C-C面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10、牵引拉杆座;11、过渡板;20、边梁结构;21、塑形固定件;22、U型碳钢边梁和;221、中板;222、顶板;223、底板;224、安装孔;23、外部盖板;231、外部小板;24、吊板;241、贯穿孔;25、横向支撑板;26、纵向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正视图;图5为图4中A-A面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图4中B-B面的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4中C-C面的剖面示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本申请中涉及的固定方式均不做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如:满焊、点焊、或一体成型。
根据图2-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了一种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该组成结构包括:边梁结构20、及牵引拉杆座10。
针对该边梁结构20,其包括: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安装孔224、及外部盖板23。其中,中板221固定于所述顶板222的一端,而且,所述中板221垂直于所述顶板222;而底板223固定于所述中板221中远离所述顶板222的一端,所述底板223与所述顶板222位于所述中板221的同一侧,而且,所述底板223与所述顶板222平行且与所述顶板222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槽型设置。
针对外部盖板23,其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22中远离所述中板221的一端及所述底板223中远离所述中板221的一端固定。如:将该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及外部盖板23相互之间的固定方式均设置为满焊,则可以将该边梁结构20设置为密闭结构,从而不仅可以起到防腐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该边梁结构20的纵向水平力的传递能力。
此外,该边梁结构20还包括:安装孔224。在本实施例中,该边梁结构20开设于所述顶板222、或所述底板223上。
如:根据图2-7所示,该安装孔224开设于顶板222上,而且,该牵引拉杆座10的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孔224内且边缘与所述安装孔224的边缘固定,即:该牵引拉杆座10下沉至该安装孔224内,且该牵引拉杆座10与所述安装孔224的边缘固定,如:该牵引拉杆座10与所述安装孔224的边缘满焊。
可选的,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一体成型,而且,该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及外部盖板23可由碳钢材料制成。
就此,再将该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安装孔224、及外部盖板23相互之间固定好后,即可构成U型碳钢边梁和22。
可选的,在该牵引栏杆座的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孔224内且该牵引拉杆座10的边缘与所述安装孔224的边缘满焊。
而且,通过将该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及外部盖板23相互之间的固定方式均设置为满焊,以及将该牵引栏杆座的底部伸入安装孔224内且该牵引拉杆座10的边缘与安装孔224的边缘满焊,使得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在承载载荷时,可以整体承载,此外,使得横向水平力之间作用于边梁,尽量避免局部点结构承载,将整个水平载荷传递给整个端底架,进而传递到整个车体,以满足美标中对转向架构架要至少能够在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的情况下而不与车身分离的要求,当然,也满足了在转向架构架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情况下,避免了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出现板材应力超标及铆钉剪切断裂的情况,即:使得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可满足美标中对端底架连接区域的承载要求。
此外,因为在焊接上述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及外部盖板23以构成U型碳钢边梁和22时,该U型碳钢边梁和22受热宜变形,使得该U型碳钢边梁和22的外表面平整性变差,容易对其工作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根据图2-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针对上述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中的边梁结构20做出进一步改进,如:该边梁结构20还包括:塑形固定件21。具体的,该塑形固定件21呈槽型设置,而且,该塑形固定件21的槽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222中远离所述底板223的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223中远离所述顶板222的表面。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板221位于所述塑形固定件21与由所述中板221、底板223、及所述顶板222围成的槽型结构的槽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塑形固定件2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综上所述,该塑形固定件21可为一种U型不锈钢边梁。
就此,可通过该塑形固定件21对上述由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及外部盖板23构成的结构进行限位,使得在焊接上述顶板222、中板221、底板223、安装孔224、及外部盖板23以构成U型碳钢边梁和22时,可避免该U型碳钢边梁和22受热变形,当然,也避免了该U型碳钢边梁和22的外表面因受热导致平整性变差,依次也保证了该边梁结构20、以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工作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包含有边梁结构20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性能,根据图2-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上述边梁结构20做出进一步改进,如:该边梁结构20还包括:横向支撑板25。其中,该横向支撑板25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如:根据图2-5所示,该横向支撑板25的数量设置为9个,其中,上述安装孔224的正下方设置有5个,其余区域设置有4个;
而且,这些所述横向支撑板25沿所述中板221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内,而且,所述横向支撑板25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均垂直且固定。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横向支撑板25的数量、及排列距离均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牵引拉杆座10的底面和位于所述安装孔224下方的横向支撑板25固定,由此,即可进一步增加该牵引拉杆座10与该边梁结构20的连接强度,也可进一步保证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满足美标中对转向架构架要至少能够在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的情况下而不与车身分离的要求,当然,也满足了在转向架构架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情况下,避免了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出现板材应力超标及铆钉剪切断裂的情况。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包含有边梁结构20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性能,根据图2-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上述边梁结构20做出进一步改进,如:该边梁结构20还包括:纵向支撑板26。其中,该纵向支撑板26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如:根据图2-5所示,该纵向支撑板26的数量设置为4个。
而且,这些纵向支撑板26的底部均固定于所述底板223中朝向所述顶板222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设置方式包括:每个所述纵向支撑板26固定于处于上述安装孔224正下方的所述横向支撑板25之间。
进一步的,该纵向支撑板26只设置于安装孔224的正下方区域。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该纵向支撑板26的数量、及排列距离均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随机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不作限定,只需其满足本实施例的要求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牵引拉杆座10的底面和位于所述安装孔224下方的横向支撑板25及纵向支撑板26固定,由此,即可进一步增加该牵引拉杆座10与该边梁结构20的连接强度,也可进一步保证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满足美标中对转向架构架要至少能够在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的情况下而不与车身分离的要求,当然,也满足了在转向架构架承受250,000磅力(1112kN)的水平载荷情况下,避免了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出现板材应力超标及铆钉剪切断裂的情况。
此外,为了方便吊装该包含有边梁结构20的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根据图2-7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对上述边梁结构20做出进一步改进,如:该边梁结构20还包括:吊板24。其中,该吊板24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如:根据图2-7所示,该吊板24设置为两组,且该两组吊板24分别设置于该边梁结构20的两侧,而且,每组吊板24均包括两个吊板24。
其中,这些吊板24的一端均伸入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内,而且,这些吊板24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均垂直且固定;此外,所述吊板2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所述吊板2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贯穿孔241。
所以,在吊装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时,即可通过将绳索穿入该贯穿孔241,并配合起重装置,即可实现对该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的吊装,
当然,针对上述外部盖板23,其包括:外部小板231。该外部小板231的数量设置为多块,如:根据图2-5所示,该外部小板231设置为5块。而且,相邻两块所述外部小板231之间构成可拆式固定连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吊板2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时,该每个吊板24均夹持于相邻外部小板231之间。由此,可便捷式安装该外部小板2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板(222);
中板(221),固定于所述顶板(222)的一端,且所述中板(221)垂直于所述顶板(222);
底板(223),固定于所述中板(221)中远离所述顶板(222)的一端,所述底板(223)与所述顶板(222)位于所述中板(221)的同一侧,而且,所述底板(223)与所述顶板(222)平行且与所述顶板(222)之间存在间隙,以形成槽型设置;
安装孔(224),开设于所述顶板(222)、或所述底板(223)上;
外部盖板(23),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222)中远离所述中板(221)的一端及所述底板(223)中远离所述中板(221)的一端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塑形固定件(21),呈槽型设置,而且,所述塑形固定件(21)的槽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顶板(222)中远离所述底板(223)的表面,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223)中远离所述顶板(222)的表面;
而且,所述中板(221)位于所述塑形固定件(21)与由所述中板(221)、底板(223)、及所述顶板(222)围成的槽型结构的槽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横向支撑板(25),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横向支撑板(25)沿所述中板(221)的长度方向分布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内,而且,所述横向支撑板(25)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均垂直且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纵向支撑板(26),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纵向支撑板(26)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223)中朝向所述顶板(222)的上表面,而且,每个所述纵向支撑板(26)固定于相邻所述横向支撑板(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板(26)均分布于所述安装孔(224)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吊板(24),数量设置为多个,所述吊板(24)的一端伸入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内,而且,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均垂直且固定;所述吊板(24)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围成的区域,且所述吊板(24)的另一端上开设有贯穿孔(2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盖板(23)包括:
外部小板(231),数量设置为多块,相邻两块所述外部小板(231)之间构成可拆式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22)、所述中板(221)、及所述底板(223)一体成型,且均由碳钢材料制成;
所述塑形固定件(2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9.一种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边梁结构(20);
牵引拉杆座(10),底部伸入所述安装孔(224)内且边缘与所述安装孔(224)的边缘固定,而且,所述牵引拉杆座(10)的底面和位于所述安装孔(224)下方的横向支撑板(25)及纵向支撑板(26)均固定。
CN201920864819.0U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Active CN210174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4819.0U CN210174869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4819.0U CN210174869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74869U true CN210174869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3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4819.0U Active CN210174869U (zh) 2019-06-10 2019-06-10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748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6769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
CN112026815A (zh) * 2020-08-05 2020-12-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26815A (zh) * 2020-08-05 2020-12-0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112026815B (zh) * 2020-08-05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设备吊挂框架、轨道车辆车体底架及轨道车辆
CN111976769A (zh) * 2020-08-20 2020-11-24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
CN111976769B (zh) * 2020-08-20 2021-11-26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机车底架结构及具有其的机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174869U (zh) 一种边梁结构及端底架边梁组成结构
CN112874632B (zh) 车体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473289U (zh) 低速车特种车架
CN101628590B (zh) 榫接式车底板总成
CN205059599U (zh) 一种动力包安装底架结构
CN106553696A (zh) 重型卡车车架总成
CN112026839B (zh) 牵引梁、中央牵引装置、转向架及轨道车辆
CN103770803A (zh) 轨道车辆拖车转向架构架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CN109334696B (zh) 一种空轨货车的动车底架
CN209395881U (zh) 梁及具有该梁的汽车
CN110065517B (zh) 吊挂梁、底架及列车
CN210149338U (zh) 一种框架式单元制动器安装座
CN206537369U (zh) 汽车骨架安装结构
CN111361597B (zh) 一种牵引梁及轨道车辆
CN206202419U (zh) 车架横梁及具有该横梁的车架
CN204623465U (zh) 一种铁路车辆的车架及其端板
CN102530080A (zh) 重型卡车车架的铸造第五横梁
CN210062989U (zh) 轨道车辆摇枕以及轨道车辆转向架
CN214493120U (zh) 一种货车用货物固定矩形管架
CN214689496U (zh) 中梁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398679U (zh) 轨道列车的安装座及轨道列车
CN212098863U (zh) 用于悬挂式单轨列车的枕梁结构
CN211336197U (zh) 厢体地板
CN211617705U (zh) 一种新型磁悬浮车体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