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3451U - 旋转回位器 - Google Patents

旋转回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3451U
CN210083451U CN201920671179.1U CN201920671179U CN210083451U CN 210083451 U CN210083451 U CN 210083451U CN 201920671179 U CN201920671179 U CN 201920671179U CN 210083451 U CN210083451 U CN 2100834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shaft
bearing
bearing mounting
rotary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7117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春晖
钟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Automag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7117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34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34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34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回位器,包括壳体、旋转回位机构和端盖,旋转回位机构包括主轴、弹性元件、内轴承和外轴承;在主轴发生旋转时,会压缩弹性元件,提供回位力,外轴承与内轴承联合工作,确保主轴的转动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旋转回位机构内部,增加有弹性元件,起到缓冲急速旋转冲击力并且提供旋转回位力的作用,可自由设计旋转角度大小,单侧弹性元件刚度可独立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参数更容易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节,拓展性强,应用场景多。本实用新型尺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替代部分传统的减震器系统,优化车辆布置空间,降低零部件开发成本;可应用于侧倾三轮的侧倾机构。

Description

旋转回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减震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回位器。
背景技术
可侧倾三轮车相较于传统三轮车具有更好的过弯性能和更佳的操控性能,但是目前已有的侧倾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昂,以至于无法普及。同时一部分传统后桥的承载通过后叉与减震器的配合实现,此方案结构空间占用大且成本较高。本设计可以直接配置在后叉前端,其内部结构自带橡胶,可承受大载荷,也带有阻尼减震作用。这样可以去除传统减震器结构,优化布置空间,降低车辆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旋转回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包括壳体、旋转回位机构和端盖;
所述旋转回位机构包括主轴、弹性元件、内轴承和外轴承;
所述主轴两侧设有侧翼,主轴两端设有内轴承安装口与外轴承安装口,被外轴承与内轴承限位安装在壳体内;外轴承安装口外侧设有输出轴;
所述壳体设有轴承安装口,在壳体的外部还可以设计有拓展接口,不同拓展接口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所述端盖设有轴承安装口;所述内轴承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内轴承外圈与壳体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能够确保主轴转动稳定性;所述外轴承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外轴承外圈与端盖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与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使主轴能够相对于壳体转动;内轴承压入端盖内后套在主轴上,最后装在壳体内,密封内部零部件;
主轴两侧的侧翼下方均设有弹性元件,在主轴发生旋转时,会压缩弹性元件,提供回位力。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的侧翼具有限位平面,当主轴旋转到限位角时,限位平面与壳体内平面接触,限制主轴进一步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上还设有旋转锁止口,所述壳体上设有限位孔,限位销从壳体的限位孔插入,与旋转锁止口配合,从而对主轴起锁止作用,使主轴不能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下方还设置有挡块,用于隔离两个弹性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内轴承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内轴承外圈与壳体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
进一步地,外轴承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采用过渡配合,外轴承外圈与端盖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外轴承与端盖一起间隙配合安装到主轴上,用于约束主轴,外轴承与内轴承联合工作,确保主轴的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采用橡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圆柱体状,长度与侧翼长度接近。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的下表面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优化设计旋转回位机构内部,增加有弹性元件,起到缓冲急速旋转冲击力并提供旋转回位力的作用,可自由设计旋转角度大小,能够调节弹性元件刚度,以及不对称刚度。产品参数更容易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调节,拓展性强,应用场景多。本实用新型尺寸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替代部分传统的减震器系统,优化车辆布置空间,降低零部件开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旋转回位器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为旋转回位器剖视图;
图3为主轴细节图;
图4为旋转回位器总装图;
图5为主轴极限转角和橡胶工作变形示意图;
图6为可拓展横向安装轴示意图;
图7为锁止装置示意图;
图8为拓展旋转吊耳示意图;
图中,壳体1、内轴承2、主轴3、弹性元件4、外轴承5、端盖6、螺栓7、内轴承安装口8、旋转锁止口9、侧翼10、外轴承安装口11、输出轴12、限位平面13、限位销14、极限限位点15、挤压变形的橡胶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包括壳体1、旋转回位机构和端盖6;
所述旋转回位机构包括主轴3、弹性元件4、内轴承2和外轴承5;
所述主轴3两侧设有侧翼10,主轴3两端设有内轴承安装口8与外轴承安装口11,被外轴承5与内轴承2限位安装在壳体1内;外轴承安装口11外侧设有输出轴12;
所述壳体1设有轴承安装口,在壳体1的外部设计有拓展接口,不同拓展接口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所述端盖6设有轴承安装口;所述内轴承2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8固定连接,内轴承2外圈与壳体1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能够确保主轴3转动稳定性;所述外轴承5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11固定连接,外轴承5外圈与端盖6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6与壳体1采用螺栓7固定连接,从而使主轴3能够相对于壳体1转动;内轴承2压入端盖6内,间隙配合套入主轴3上,最后装在壳体1内,密封内部零部件;
主轴3两侧的侧翼10下方均设有弹性元件4,在主轴3发生旋转时,会压缩弹性元件4,提供回位力。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3的侧翼10具有限位平面13,当主轴3旋转到限位角时,限位平面13与壳体1内平面接触,限制主轴3进一步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3上还设有旋转锁止口9,所述壳体1上设有限位孔,限位销14从壳体1的限位孔插入,与旋转锁止口9配合,从而对主轴3起锁止作用,使主轴3不能旋转,如图7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主轴3下方还设置有挡块,用于隔离两个弹性元件4。
进一步地,所述内轴承2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8的固定连接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内轴承2外圈与壳体1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
进一步地,外轴承5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11采用过渡配合,外轴承5外圈与端盖6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外轴承5与端盖6一起间隙配合安装到主轴3上,用于约束主轴3,外轴承5与内轴承2联合工作,确保主轴3的转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4采用橡胶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4为圆柱体状,长度与侧翼10长度接近。
进一步地,所述侧翼10的下表面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壳体1固定不动,主轴3由于外力作用发生转动时,由于主轴3的侧翼10的摆动,会压在弹性元件4上,由于弹性元件4的安装位置被壳体1内腔垂直表面限位,所以弹性元件4被主轴3的侧翼10挤压变形,产生与主轴3旋转力反向的旋转回位力,使其对外界产生阻力。这样,便使该机构既能够承载外力,也可以衰减外力冲击,起到阻尼和旋转回位的作用。该结构设计时考虑到极限旋转角度,此设计极限限位角度为35度,极限限位点15如图5所示;主轴3的侧翼10设计使机构一旦旋转,其中一个弹性元件挤压变形,挤压变形的橡胶16如图5所示,而另一个做纯滚动,只是位置移动,不会被挤压,这样可调节两个弹性元件4的刚度,使机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产生的阻力效果不一样,可根据不同场景进行调节,更加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可进行如下拓展:
1、增加横向安装轴,可应用在侧倾三轮车上,提供侧倾回位力,如图6所示。
2、拓展旋转吊耳,承受旋转力,如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如下场景中:
1.电动车后桥,传统后桥的承载通过后叉与减震器的配合,减震器压缩,后叉前衬套向上扭转。此设计可以直接配置在后叉前端,其内部结构自带橡胶,可承受大载荷,也带有阻尼减震作用。这样可以去除传统减震器结构,优化布置空间,降低车辆成本。
2.链条松紧度调节装置,此设计可衍生设计调节杆,调节杆一端压住链条传动机构,调节杆另一端结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输出轴12上,整个装置在预装时调节好此产品的初始转角,使该结构具备合适的回正扭转力,而该回正扭转力通过调节杆传递到链条上,压紧链条,当链条松旷时,回正扭转力进一步压紧链条,当链条收紧会传递张力到调节杆上,调节杆再带动输出轴12转动,最终张力由橡胶吸收。
3.可应用在支持车辆侧倾的三轮车上,此结构可连接前叉系统和后桥系统,前叉系统可在此产品功能下实现左右摆动,但摆动量受到产品内部橡胶的限制,提供侧倾回位力。
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旋转回位机构和端盖(6);
所述旋转回位机构包括主轴(3)、弹性元件(4)、内轴承(2)和外轴承(5);
所述主轴(3)两侧设有侧翼(10),主轴(3)两端设有内轴承安装口(8)与外轴承安装口(11);外轴承安装口(11)外侧设有输出轴(12);
所述壳体(1)设有轴承安装口;所述端盖(6)设有轴承安装口;所述内轴承(2)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8)固定连接,内轴承(2)外圈与壳体(1)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所述外轴承(5)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11)固定连接,外轴承(5)外圈与端盖(6)的轴承安装口固定连接;
所述端盖(6)与壳体(1)固定连接;主轴(3)两侧的侧翼(10)下方均设有弹性元件(4),在主轴(3)发生旋转时,提供回位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的侧翼(10)具有限位平面(13),当主轴(3)旋转到限位角时,限位平面(13)与壳体(1)内平面接触,限制主轴(3)进一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上还设有旋转锁止口(9),所述壳体(1)上设有限位孔,限位销(14)从壳体(1)的限位孔插入,与旋转锁止口(9)配合,从而对主轴(3)起锁止作用,使主轴(3)不能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3)下方还设置有挡块,用于隔离两个弹性元件(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承(2)内圈与内轴承安装口(8)的固定连接采用过渡配合方式,内轴承(2)外圈与壳体(1)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外轴承(5)内圈与外轴承安装口(11)采用过渡配合,外轴承(5)外圈与端盖(6)轴承安装口的固定连接采用过盈配合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采用橡胶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4)为圆柱体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旋转回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翼(10)的下表面为圆弧状。
CN201920671179.1U 2019-05-13 2019-05-13 旋转回位器 Active CN2100834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179.1U CN210083451U (zh) 2019-05-13 2019-05-13 旋转回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71179.1U CN210083451U (zh) 2019-05-13 2019-05-13 旋转回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3451U true CN210083451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7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71179.1U Active CN210083451U (zh) 2019-05-13 2019-05-13 旋转回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34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91759A (zh) 一种车用折叠式电动踏板
CN210083451U (zh) 旋转回位器
CN110871776A (zh) 一种电子驻车式制动执行机构
CN210290722U (zh) 一种电子驻车执行器
TWI786152B (zh) 電動車輛及其車輪組件
CN104890006A (zh) 复合驱动仿生肘关节
CN201068115Y (zh) 汽车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和翻转装置
CN217898657U (zh) 一种汽车天窗调节机构
CN212073871U (zh) 一种车用折叠式电动踏板
CN108891218A (zh) 一种提升空气悬架系统及汽车
CN111572622B (zh) 汽车转向器间隙调整机构
CN209955743U (zh) 集成式电动轮
CN203543558U (zh) 一种有张紧机构的一体化单纵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11196140U (zh) 后雨刮电机壳体及后雨刮电机总成
CN112722108A (zh) 机动车的轮腿式结构、轮腿式机动车及轮腿式机动车组
CN207772856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机悬置
CN201312195Y (zh) 一种电动马达
CN206201905U (zh) 一种传动销内置式安装结构
CN2366333Y (zh) 汽车动力转向器转动式限位卸荷阀
CN218317096U (zh) 一种带有隐藏式避震结构的车架
CN110466599A (zh) 一种用于电动轮驱动汽车的转向机构与悬架集成的线控转向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0510039A (zh) 方便过弯的前单轮物流车
CN219382588U (zh) 一种中心转向器
CN209409718U (zh) 一种轮胎装配辅助装置
CN207549890U (zh) 一种新型复合型悬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