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4964U - 端子台单元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台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4964U
CN210074964U CN201920928336.2U CN201920928336U CN210074964U CN 210074964 U CN210074964 U CN 210074964U CN 201920928336 U CN201920928336 U CN 201920928336U CN 210074964 U CN210074964 U CN 210074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terminal block
resin
housing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83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修平
杉山智也
黑川显史
早田将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4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4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端子台单元(X),其构造为安装在收容旋转电机(M)的外壳(1)的外部部分处,该端子台单元包括端子台(2)和本体部分(3),该端子台(2)包括电连接到旋转电机的线圈的端子(2A)和至少部分地围绕端子的树脂部分(2B),该本体部分(3)包括供端子台插入以定位的贯通孔(30),端子台构造为从外壳的外侧插入到外壳的孔部分(1a)中,端子台通过该外壳被限制沿作为端子台的相对于本体部分的插入方向的第一方向(Y1)移动,并且通过本体部分被限制沿与端子台的插入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Y2)移动。

Description

端子台单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端子台单元,其构造为安装在收容旋转电机的外壳的外部部分处。
背景技术
已知的端子台单元包括端子台和本体部分,该端子台包括电连接到旋转电机的线圈的端子,端子台固定到该本体部分。例如,在JP2010-183794A(参考文献1)和JP2013-110817A(参考文献2)中公开了这种端子台单元。上述端子台单元用作连接下述三相线的中继端子台,所述三相线馈送通过逆变器电路转换汽车的电池电源而产生的三相交流电至旋转电机。
参考文献1中公开的端子台单元包括本体部分(壳体),该本体部分包括端部开口,端子台插入该端部开口以被定位。端子台通过设置在环形地突出到端子台的径向外侧的凸缘部处的螺钉构件固定到本体部分。
根据参考文献2中公开的端子台单元,端子台的板通过螺栓固定到电动机壳体。在端子台插入电动机壳体的情况下,插入由位于端子台的中心并且长于其它端子的端子(端子轴)引导。
根据如上所述的已知的端子台单元,设置在端子台处的凸缘部和/或板需要一定的强度来紧固螺栓。另外,在本体部分或电动机壳体处需要加工螺纹孔,这可能导致端子台和/或本体部分的尺寸增大。
因此需要一种尺寸减小的端子台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端子台单元,其构造为安装在收容旋转电机的外壳的外部部分处,该端子台单元包括端子台和本体部分,该端子台包括与旋转电机的线圈电连接的端子和至少部分地围绕该端子的树脂部分,本体部分包括贯通孔,端子台插入到贯通孔中以被定位。端子台被构造为从外壳的外侧插入外壳的孔部分中,端子台通过外壳被限制沿作为端子台的相对于本体部分的插入方向的第一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本体部分被限制沿与端子台的插入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
因此,由于上述结构不同于如在已知的单元中的设置在端子台上的凸缘部通过螺栓紧固至本体部分的构造,因此没有必要将本体部分的贯通孔放大与插入的这种螺栓相对应的量。端子台和本体部分可以构造为具有减小的尺寸。因此,能够获得具有减小的尺寸的端子台。
端子台通过本体部分经由弹性构件被限制沿第二方向移动。
因此,即使在端子台单元或外壳振动的情况下或在本体部分、端子台或外壳处发现制造误差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弹性构件可靠地限制端子台沿第二方向移动。
弹性构件固定到本体部分,弹性构件沿第一方向按压端子。
因此,本体部分和弹性构件可以起到一体式部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端子台单元的组装。
弹性构件固定到端子,端子在弹性构件沿第二方向按压本体部分的状态下接收沿第一方向的按压力。
因此,端子台和弹性构件可以起到一体式部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端子台单元的组装。
该端子包括由端子的在第一方向侧的部分组成的端子台阶部分,端子的该部分呈朝向该端子的径向内侧的下降台阶状。树脂部分包括与端子台阶部分接触的树脂台阶部分。端子可相对于树脂部分接合和脱离,端子台阶部分通过弹性构件的按压力沿第一方向按压树脂台阶部分。
因此,弹性构件的按压力经由端子传递到树脂部分,使得树脂部分被沿第一方向压靠外壳。因此,端子和树脂部分不必一体形成,这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端子台单元还包括设置在端子与树脂部分之间的密封构件。
因此,由于密封构件,旋转电机的冷却剂被限制进入端子与树脂部分之间。抑制了端子台被例如混入冷却剂中的异物损坏。另外,即使因密封构件设置在端子与树脂部分之间而使得端子与树脂部分不能彼此配合和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弹性构件也能够限制端子与树脂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获得尺寸减小的端子台单元。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考虑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安装在电动机壳体处的端子台单元的整体平面图;
图2是移除了盖部分的端子台单元的平面图;
图3是端子台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4是端子台单元的右侧视图;
图5是沿图2中的V-V线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6是沿倾斜向左方向观察的端子台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沿倾斜向右方向观察的端子台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第一端子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第二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0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单元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单元的横截面图;以及
图12是根据本文中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单元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解释实施方式。根据每个实施方式,端子台单元X安装在由金属制成的并作为外壳的示例的电动机壳体1的外部部分处。电动机壳体1收容用作旋转电机的三相交流电动机M。端子台单元的结构不限于本公开,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型或改变。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单元X用作电连接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逆变器侧三相线11(下文中称为逆变器三相线11)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电动机侧三相线12(下文中称为电动机三相线12)的中继端子台。三相交流电流流过所述多个逆变器三相线11,所述多个电动机三相线12用于向三相交流电动机M的线圈馈送三相交流电流。所述三相交流电流通过由逆变器电路转换来自安装在车辆上的电池的直流电流而获得。逆变器三相线11延伸的方向和电动机三相线12延伸的方向彼此不同。在下文中,示出图5的纸张中的右侧(即,面向电动机壳体1的一侧)被称为第一方向Y1,并且该纸张中的左侧(即,面向逆变器三相线11的一侧)被称为第二方向Y2。逆变器三相线11延伸的方向和电动机三相线12延伸的方向与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正交。
如图5所示,端子台单元X包括作为端子台的示例的第一端子台2,第一端子台2包括由金属制成并且电连接到三相交流电动机M的线圈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端子2A以及至少部分地围绕每个端子2A的树脂部分2B。端子台单元X还包括本体部分3,本体部分3包括贯通孔30,第一端子台2插入穿过该贯通孔30以定位。端子2A可相对于树脂部分2B接合和脱离。本体部分3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第二端子台4,逆变器三相线11的各个端子11a固定到该第二端子台4,本体部分3包括由金属制成并收容第二端子台4的壳体5。弹性构件6固定在本体部分3的第二端子台4,以便将第一端子台2的各个端子2A沿第一方向Y1朝向电动机壳体1按压。即,弹性构件6施加并产生力以沿第一方向Y1按压第一端子台2,而同时第一端子台2的沿第一方向Y1的运动通过电动机壳体1被限制。第一端子台2的沿第二方向Y2的运动通过本体部分3的壳体5经由弹性构件6被限制。贯通孔30设置在本体部分3的壳体5上。
如图8所示,所述多个端子2A包括第一端子21A、第二端子21B和第三端子21C,它们在树脂部分2B处以所述顺序并排布置。
第一端子21A包括:第一梢端部分21Aa、第一中间部分21Ab以及第一D形部分21Ac,第一梢端部分21Aa设置在第二方向Y2侧并且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一相线的端子11a电连接到第一梢端部分21Aa,第一中间部分21Ab邻接第一梢端部分21Aa并包括圆形横截面,第一D形部分21Ac设置在第一方向Y1侧并邻接第一中间部分21Ab,第一D形部分21Ac包括D形横截面。第一梢端部分21Aa形成有内螺纹,使得逆变器三相线11的上述端子11a通过螺钉(螺母)B直接固定到第一梢端部分21Aa(见图2)。如图7所示,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一相线的端子11a以使得与第一端子台2相对于本体部分3的插入方向正交的状态固定到第一梢端部分21Aa。此时,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和第一梢端部分21Aa彼此平行布置。如图8所示,第一梢端部分21Aa包括平坦表面21Aa1,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固定到该平坦表面21Aa1,该平坦表面21Aa1相对于第一中间部分21Ab朝向逆变器三相线11突出。第一梢端部分21Aa的轴线与第一中间部分21Ab的轴线彼此不匹配。在第一中间部分21Ab处相对于中心稍微靠近第一D形部分21Ac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密封槽21Ab1。作为密封构件示例的O形圈23布置在密封槽21Ab1的整个圆周上。第一D形部分21Ac包括在其圆周方向上的部分处的第一切口部分21Ac2,第一切口部分21Ac2包括第一端子侧台阶部分(第一端子台阶部分)21Ac1,其作为端子台阶部分的示例并且相对于第一中间部分21Ab呈朝向径向内侧的下降台阶状。第一切口部分21Ac2的切削表面与第一梢端部分21Aa的平坦表面21Aa1平行地形成。
第二端子21B包括:第二梢端部分21Ba、第二中间部分21Bb以及第二D形部分21Bc,第二梢端部分21Ba设置在第二方向Y2侧并且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另一相线的端子11a经由第一汇流条31电连接到第二梢端部分21Ba,第二中间部分21Bb邻接第二梢端部分21Ba并包括圆形横截面,第二D形部分21Bc设置在第一方向Y1侧并邻接第二中间部分21Bb,第二D形部分21Bc包括D形横截面。如图2中所示,第二梢端部分21Ba包括平坦表面21Ba1,该平坦表面21Ba1形成有内螺纹,以通过螺钉B固定到第一汇流条31的第一端部31a。平坦表面21Ba1相对于第一梢端部分21Aa的平坦表面21Aa1在端子2A的圆周方向上以预定角度倾斜(旋转),以便与盖部7平行布置(见图6至图8)。第一汇流条31的第二端部31b固定到第二端子台4。第一汇流条31还包括连接第一端部31a与第二端部31b的连接部31c,连接部31c形成为如图7所示的在平面图中(即,如在盖部7的垂直方向上观察时)呈L形。如图8中所示,在第二中间部分21Bb处相对于第二中间部分21Bb的中心稍微靠近第二D形部分21Bc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密封槽21Bb1。作为密封构件示例的O形圈23布置在密封槽21Bb1的整个圆周上。第二D形部分21Bc包括在其圆周方向上的部分处的第二切口部分21Bc2,第二切口部分21Bc2包括第二端子侧台阶部分(第二端子台阶部分)21Bc1,其作为端子台阶部分的示例并且相对于第二中间部分21Bb呈朝向径向内侧的下降台阶状。第二切口部分21Bc2的切削表面与第二梢端部分21Ba的平坦表面21Ba1平行地形成。
第三端子21C包括:第三梢端部分21Ca、第三中间部分21Cb以及第三D形部分21Cc,第三梢端部分21Ca设置在第二方向Y2侧并且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另一相线的端子11a经由第二汇流条32电连接到第三梢端部分21Ca,第三中间部分21Cb邻接第三梢端部分21Ca并包括圆形横截面,第三D形部分21Cc设置在第一方向Y1侧并邻接第三中间部分21Cb,第三D形部分21Cc包括D形横截面。如图2中所示,第三梢端部分21Ca包括平坦表面21Ca1,该平坦表面21Ca1形成有内螺纹,以通过螺钉B固定到第二汇流条32的第一端部32a。平坦表面21Ca1以与第二梢端部分21Ba的平坦表面21Ba1相同的方式与盖部7平行地定位(见图6至图8)。第二汇流条32的第二端部32b固定到第二端子台4。第二汇流条32还包括连接第一端部32a与第二端部32b的连接部32c,连接部32c形成为在其臂部向外张开的状态下在平面图中呈U形(见图7)。如图8中所示,在第三中间部分21Cb处相对于第三中间部分21Cb的中心略微更靠近第三D形部分21Cc的位置形成有环形密封槽21Cb1。作为密封构件的示例的O形圈23布置在密封槽21Cb1的整个圆周上。第三D形部分21Cc在其圆周方向上的部分处包括第三切口部分21Cc2,第三切口部分21Cc2包括第三端子侧台阶部分(第三端子台阶部分)21Cc1,其作为端子台阶部分的示例并且相对于第三中间部分21Cb呈朝向径向内侧的下降台阶状。第三切口部分21Cc2的切削表面与第三梢端部分21Ca的平坦表面21Ca1平行地形成。
如图8所示,树脂部分2B包括椭圆形横截面,同时包括位于内表面处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贯通孔部24、从外表面向径向外侧环形地突出的凸缘部25以及设置在外表面处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密封槽部26。
所述多个贯通孔部24包括第一贯通孔部24a、第二贯通孔部24b和第三贯通孔部24c,第一端子21A压配合到第一贯通孔部24a,第二端子21B压配合到第二贯通孔部24b,以及第三端子21C压配合到第三贯通孔部24c。第一贯通孔部24a包括第一突起24a2,第一突起24a2包括第一树脂部分侧台阶部分(第一树脂台阶部分)24a1,其作为树脂台阶部分的示例与第一端子台阶部分21Ac1接触。第一突起24a2设置为与第一切口部分21Ac2相对。第二贯通孔部24b包括第二突起24b2,第二突起24b2包括第二树脂部分侧台阶部分(第二树脂台阶部分)24b1,其作为树脂台阶部分的示例与第二端子台阶部分21Bc1接触。第二突起24b2设置为与第二切口部分21Bc2相对。第三贯通孔部24c包括第三突起24c2,第三突起24c2包括第三树脂部分侧台阶部分24c1,其作为树脂台阶部分的示例与第三端子台阶部分21Cc1接触。第三突起24c2设置为与第三切口部分21Cc2相对。第二突起24b2和第三突起24c2设置在相应的贯通孔部24的内周表面中相同的角位置处。第一突起24a2布置在使得其相对于第二突起24b2和第三突起24c2旋转预定角度的角位置处。第一D形部分21Ac、第二D形部分21Bc以及第三D形部分21Cc的相应梢端在第一端子台阶部分21Ac1与第一树脂台阶部分24a1、第二端子台阶部分21Bc1与第二树脂台阶部分24b1、第三端子台阶部分21Cc1与第三树脂台阶部分24c1相应地接触的状态下从树脂部分2B突出。在第一D形部分21Ac、第二D形部分21Bc和第三D形部分21Cc中的每一者的在第一方向Y1侧的端面处设置有内螺纹(见图5)。
如图5所示,环形地突出到径向外侧的凸缘部25包括在第一方向Y1和第二方向Y2上的相对的侧表面。凸缘部25的侧表面中的在第一方向Y1侧的侧表面(即,第一表面)沿第一方向Y1压靠电动机壳体1,使得第一端子台2通过电动机壳体1被限制沿第一方向Y1移动。第一端子台2的第二端子21B被固定到第二端子台4的弹性构件6按压。因此,由于弹性构件6的按压力,第二端子台阶部分21Bc1沿第一方向Y1按压树脂部分2B的第二树脂台阶部分24b1。因此,凸缘部25沿第一方向Y1被按压。此时,第一端子21A和第三端子21C也被固定到第二端子台4的相应的弹性构件6沿第一方向Y1按压。由于上述各弹性构件6的按压力,端子台阶部分21Ac1和21Cc1沿第一方向Y1按压树脂部分2B的相应的树脂台阶部分24a1和24c1。凸缘部25的侧表面中的在第二方向Y2侧的另一侧表面(即,第二表面)以在该侧表面与壳体5之间形成小间隙的状态更靠近壳体5定位。第一端子台2通过本体部分3的壳体5被限制沿第二方向Y2移动。
如图8所示,密封槽部26环形地设置在树脂部分2B的外表面、关于凸缘部25相反的两侧位置处。相应的密封槽部26处设置有O形圈27。在树脂部分2B的外表面中的部分、邻近第一贯通孔部24a的位置处设置有突起28。突起28用作引导第一端子台2正确地插入本体部分3的贯通孔30中的引导件。
如图9所示,本体部分3的第二端子台4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呈L形。第二端子台4包括顶壁41、侧壁部分42和倾斜部分43,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弹性构件6固定到侧壁部分42,倾斜部分43通过切割顶壁41的面向逆变器的端部而获得。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固定到倾斜部分43上。如图2所示,本体部分3的壳体5包括盒部分51和保持部分52。盒部分51通过矩形(或方形)盒获得,其一侧是敞开的,其一个角部缩回以形成缩回部51a。因具有上述缩回部分51a,盒部分51形成为在平面图中呈五边形形状。保持部分52保持逆变器三相线11并从盒部分51突出。壳体5的开口由盖部分7封闭,盖部分7在平面图中呈五边形形状并且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螺钉B固定到壳体5上(见图6和图7)。
如图9所示,第二端子台4包括第一凹槽部分44,第一汇流条31插入该第一凹槽部分44以便被定位,并且第一凹槽部分44在顶壁41、侧壁部分42和倾斜部分43上延伸。第二端子台4还包括第二凹槽部分45,第二汇流条32插入第二凹槽部分45中以便被定位并且第二凹槽部分45在第二槽部分45在顶壁41和倾斜部分43上延伸。第二端子台4还包括在顶壁41和侧壁部分42上延伸的第三凹槽部分46。第一金属构件41a和第二金属构件41b压配合到倾斜部分43上。具体地,第一金属构件41a形成有内螺纹,用于在第一汇流条31的第二端部31b和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一相线的端子11a以上述顺序层叠的状态下时通过螺钉B固定第二端部31b和端子11a。第二金属构件41b形成有内螺纹,用于在第二汇流条32的第二端部32b和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一相线的端子11a以上述顺序层叠的状态下时通过螺钉B固定第二端部32b和端子11a。在包括第一金属构件41a与第二金属构件41b之间的第二凹槽部分45的区域处设置有凹陷部分41A。内部形成有贯通孔的第三金属构件41c被压配合到凹陷部分41A的与顶壁41平行的底表面,该贯通孔包括内螺纹,用于通过螺钉B将第二端子台4固定到壳体5。第三金属构件41c延伸穿过第二端子台4。
第二端子台4的侧壁部分42包括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U形槽61,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弹性构件6相应地压配合到所述U形槽61中。每个弹性构件6例如由橡胶制成,包括大致截头锥形形状。在截头锥形形状的弹性构件6中的每个弹性构件6的底部设置的压配突起压配合到U形槽61的压配槽61a,使得弹性构件6固定到第二端子台4。压配合到固定至壳体5的第二端子台4的弹性构件6将第一端子台2的三个端子2A沿第一方向Y1朝向电动机壳体1按压。
参照图3、图4、图6和图7说明端子台单元X的组装过程。首先,将螺钉B插入到安装有弹性构件6的状态下的第二端子台4的第三金属构件41c中,使得第二端子台4固定到壳体5,由此获得本体部分3。接下来,将在三个端子2A压配合到树脂部分2B的状态下的第一端子台2从电动机壳体1的孔部分1a的外侧插入电动机壳体1的孔部分1a中,以便被安装到电动机壳体1处,在此状态下使得本体部分3更靠近电动机壳体1以便第一端子台2被插入到本体部分3的贯通孔30中。本体部分3然后通过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三个)螺钉Ba固定至电动机壳体1。此时,第一端子台2的端子2A由固定至第二端子台4的弹性构件6沿作为第一端子台2的插入方向的第一方向Y1按压。通过弹性构件6的按压力,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和21Cc1沿第一方向Y1按压树脂台阶部分24a1、24b1和24c1(见图5)。在树脂部分2B的凸缘部25被沿第一方向Y1按压的状态下,凸缘部25的第一表面被沿第一方向Y1压靠电动机壳体1使得第一端子台2通过电动机壳体1被限制移动。凸缘部25的第二表面通过本体部分3的壳体5被限制沿作为第一端子台2的插入方向的相反方向的第二方向Y2移动。
接下来,将第一汇流条31插入第二端子台4的第一凹槽部分44中,并将第二汇流条32插入第二端子台4的第二凹槽部分45和第三凹槽部分46中。逆变器三相线11中的一相线的端子11a通过螺钉B固定到第一端子21A的第一梢端部分21Aa。第一汇流条31的第一端部31a通过螺钉B固定到第二端子21B的第二梢端部分21Ba。第二汇流条32的第一端部32a通过螺钉B固定至第三端子21C的第三梢端部分21Ca。然后,第一汇流条31的第二端部31b和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在以上述顺序层叠的状态下通过螺钉B固定至第二端子台4的第一金属构件41a,并且第二汇流条32的第二端部32b和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在以上述顺序层叠的状态下通过螺钉B固定至第二端子台4的第二金属构件41b。盖部分7通过螺钉B固定至壳体5,如此完成端子台单元X在电动机壳体1的外部处的安装。电动机三相线12通过螺钉B固定至从端子台单元X的外侧视觉上能够确认的端子2A的D形部分21Ac、21Bc和21Cc的端面,如此,将逆变器三相线11与电动机三相线12通过端子台单元X彼此电连接在一起。
因此,通过弹性部件6,设置在第一端子台2的树脂部分2B处的凸缘部25的两侧表面中的第一表面被沿第一方向Y1压靠电动机壳体1,使得第一端子台2通过电动机壳体1被限制移动。第一端子台2也通过本体部分3被限制沿第一端子台2的第二方向Y2移动。即,设置在第一端子台2的树脂部分2B处的凸缘部25夹在本体部分3与电动机壳体1之间。因此,即使当端子台单元X受到反复振动时,凸缘部25吸收由在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处的振动引起的冲击,这不易引起第一端子台2的损坏。另外,设置在第一端子台2的树脂部分2B处的凸缘部25未如已知单元中的由螺栓紧固至本体部分3,因此,无需将本体部分3的贯通孔30扩大与插入的这种螺栓相对应的量。第一端子台2和本体部分3可以以减小的尺寸构造。因此,可以获得具有高耐用性和尺寸紧凑的端子台单元X。即使在端子台单元X或电动机壳体1振动的情况下或在于本体部分3、第一端子台2或电动机壳体1处发现制造误差的情况下,第一端子台2也能够通过弹性构件6被可靠地阻止沿第二方向Y2移动。
因为弹性构件6固定到本体部分3,所以本体部分3和弹性构件6可以起到一体式部件的作用。因此,容易执行端子台单元X的组装(本体部分3在电动机壳体1上的组装)。此外,形成在端子2A处的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和21Cc1以及形成在树脂部分2B处的树脂台阶部分24a1、24b1和24c1彼此接触,从而弹性构件6的按压力通过端子2A传递到树脂部分2B。设置在树脂部分2B处的凸缘部25的第一表面被沿第一方向Y1压靠电动机壳体1。因此,端子2A和树脂部分2B不必一体形成,这可以提高制造效率。
此外,如上所述,O形圈23设置在端子2A与树脂部分2B之间,同时O形圈27设置在树脂部分2B与壳体5之间。因此,防止了三相交流电动机M的冷却剂进入端子2A与树脂部分2B之间。能够防止第一端子台2被例如混入冷却剂中的异物损坏。即使由于在端子2A与树脂部分2B之间设置了O形圈23而使得端子2A与树脂部分2B不能彼此装配和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弹性构件6也能够限制端子2A与树脂部分2B之间的相对运动。因此,可以获得尺寸减小的端子台单元X。
如图10所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弹性构件6可以固定到端子2A,以便与第二端子台4接触。另外,如图11所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弹性构件6可以固定到从壳体5的底部突出的突出部分5A,以便与端子2A接触。此外,如图12所示,根据又一实施方式,弹性构件6可以固定到端子2A,以便与从壳体5的底部突出的突出部分5A接触。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情况中,因为弹性构件6与由金属制成的壳体5接触,所以端子2A的热量经由弹性构件6和壳体5释放到外部。
可以适当地改变和修改前述实施方式的构造。例如,布置逆变器三相线11的方向和布置电动机三相线12的方向不限于上述的方向。第一端子21A可以以与第二端子21B和第三端子21C相同的方式构造。第二端子台4和壳体5可以一体形成。可以省略汇流条31和汇流条32。在这种情况下,逆变器三相线11的端子11a和第一端子台2的端子2A(第二端子21B、第三端子21C)可以彼此直接电连接。第二端子台4可以包括例如用于放热的诸如金属构件之类的导热构件,以便弹性构件6与导热构件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端子2A的热量可以经由弹性构件6和导热构件释放到外部。端子2A可以嵌入成型到树脂部分2B。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和21Cc1以及树脂台阶部分24a1、24b1和24c1以及O形圈23。
设置在树脂部分2B处以便从外表面环形地突出到径向外侧的凸缘部25不限于设置成遍及树脂部分2B的整个圆周的形状也可以是从外表面的一部分突出到径向外侧的形状。旋转电机不限于三相交流电动机M,也可以是直流电动机或发电机。
前述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实施方式均可应用于安装在收容旋转电机的外壳的外部部分处的端子台单元。

Claims (6)

1.一种端子台单元(X),所述端子台单元(X)构造为安装在收容旋转电机(M)的外壳(1)的外部部分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台单元(X)包括:
端子台(2),所述端子台(2)包括电连接至所述旋转电机(M)的线圈的端子(2A)和至少部分地围绕所述端子(2A)的树脂部分(2B);以及
本体部分(3),所述本体部分(3)包括贯通孔(30),所述端子台(2)插入到所述贯通孔(30)中以被定位,
所述端子台(2)构造成从所述外壳(1)的外侧插入到所述外壳(1)的孔部分(1a)中,
所述端子台(2)通过所述外壳(1)被限制沿作为所述端子台(2)的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3)的插入方向的第一方向(Y1)移动,并且通过所述本体部分(3)被限制沿与所述端子台(2)的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Y2)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单元(X),其中,所述端子台(2)通过所述本体部分(3)经由弹性构件(6)被限制沿所述第二方向(Y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单元(X),其中,所述弹性构件(6)固定到所述本体部分(3),所述弹性构件(6)沿所述第一方向(Y1)按压所述端子(2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单元(X),其中,所述弹性构件(6)固定到所述端子(2A),在所述弹性构件(6)沿所述第二方向(Y2)按压所述本体部分(3)的情况下,所述端子(2A)接收沿所述第一方向(Y1)的按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台单元(X),其中,
所述端子(2A)包括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21Cc1),所述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21Cc1)由所述端子(2A)的在所述第一方向(Y1)侧的部分构成,所述端子(2A)的所述部分呈朝向所述端子(2A)的径向内侧的下降台阶状,
所述树脂部分(2B)包括与所述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21Cc1)接触的树脂台阶部分(24a1、24b1、24c1),
所述端子(2A)能够相对于所述树脂部分(2B)接合和脱离,所述端子台阶部分(21Ac1、21Bc1、21Cc1)通过所述弹性构件(6)的按压力沿所述第一方向(Y1)按压所述树脂台阶部分(24a1、24b1、24c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子台单元(X),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端子(2A)与所述树脂部分(2B)之间的密封构件(23)。
CN201920928336.2U 2018-09-14 2019-06-19 端子台单元 Active CN21007496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2438A JP7155785B2 (ja) 2018-09-14 2018-09-14 端子台ユニット
JP2018-172438 2018-09-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4964U true CN210074964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8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8336.2U Active CN210074964U (zh) 2018-09-14 2019-06-19 端子台单元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55785B2 (zh)
CN (1) CN210074964U (zh)
DE (1) DE10201911660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93581B2 (en) 2006-07-12 2011-02-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Motor module
JP5192440B2 (ja) 2009-05-15 2013-05-0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圧縮機
JP5434612B2 (ja) 2010-01-14 2014-03-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端末接続装置
JP5539256B2 (ja) 2011-04-14 2014-07-02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
JP6281266B2 (ja) 2013-12-04 2018-02-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端子接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16604A1 (de) 2020-03-19
JP2020048253A (ja) 2020-03-26
JP7155785B2 (ja) 2022-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09822B2 (ja) 電池、組電池及び搭載機器
JP6477417B2 (ja) コネクタ
CN109428293B (zh) 电气接线箱
CN113875131A (zh) 旋转电机
JP6477911B2 (ja) 端子
WO2018051718A1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89214B2 (en) Motor and producing method for motor
WO2017073291A1 (ja) 端子
CN210074964U (zh) 端子台单元
JP2007258105A (ja) 電気接続構造
JP4483978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6281266B2 (ja) 回転電機の端子接続構造
CN108886295B (zh) 马达和马达的制造方法
JP2016174499A (ja) 回転電機構造
US20210351657A1 (en) Motor
WO2020035976A1 (ja) 回転電機、インシュレータ、およびそのアセンブリ方法
JP6584659B2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JP2016134997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CN211606231U (zh) 旋转电机
CN113285554B (zh) 马达单元
JP2017127103A (ja) 電動機用ステータ
JP6362723B1 (ja) 回転電機
CN111756149B (zh) 汇流条保持架和具有汇流条保持架的马达
JP7182254B2 (ja) モータ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3043421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