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41557U - 电动致动器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致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41557U
CN210041557U CN201920489561.0U CN201920489561U CN210041557U CN 210041557 U CN210041557 U CN 210041557U CN 201920489561 U CN201920489561 U CN 201920489561U CN 210041557 U CN210041557 U CN 210041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ner
housing
output shaft
corner portion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8956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藤一弘
高桥博明
初田匡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Powertrai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oso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osok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osok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41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41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8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a single magnet or two or more axially juxtaposed single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009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or 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3Couplings; Details of shaf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1/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measur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or electric components
    • H02K2211/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circuit boards, e.g. pcb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5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bearing-shields or end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2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both ends of the r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面尺寸经小型化的电动致动器。电动致动器包括马达部、减速机构、输出部、及壳体。壳体具有壳体本体与盖构件。输出轴位于壳体的第一角部。盖构件与壳体本体通过在轴方向上贯穿盖构件的多个螺栓来紧固。多个螺栓包含位于第一角部以外的壳体的各个角部的多个角部螺栓、及位于第一角部与邻接于第一角部的第二角部的中间的中间位置螺栓。在俯视下,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比将第一角部与第二角部连结的边缘更靠近平面中心侧、且比将输出轴的中心与第二角部连结的假想线更靠近外缘侧。

Description

电动致动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致动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包括马达部、与马达部连结的减速机构、及经由减速机构而被传递马达部的旋转的输出部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搭载在车辆用发动机的电子节气门上的电动致动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5015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动致动器中,由电动致动器驱动的轴位于马达的径向外侧。因此,电动致动器的平面尺寸在马达的径向上容易大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将提供一种平面尺寸经小型化的电动致动器作为目的之一。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包括:马达部,具有在轴方向上延长的马达轴;减速机构,与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或轴方向另一侧连结;输出部,具有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的输出轴;以及壳体,收容所述马达部、所述减速机构、及所述输出部;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径向上分离来配置,所述壳体具有在轴方向一侧开口的俯视下为多角形的壳体本体、及被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的轴方向一侧的开口部中的盖构件,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角部,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本体通过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盖构件的多个螺栓来紧固,所述多个螺栓包含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以外的所述壳体的各个角部的多个角部螺栓、及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与邻接于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二角部的中间的中间位置螺栓,在俯视下,所述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比将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连结的边缘更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侧、且比将所述输出轴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角部的角部螺栓连结的假想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外缘侧。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平面尺寸经小型化的电动致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平面图。
图3是表示卸下了盖构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2的IV-IV线的电动致动器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0:电动致动器
11:壳体
11a:边缘
12:壳体本体
12a、12b、13c、14e:开口部
13a:平坦部
13b:收容凹部
40:马达部
41:马达轴
50:减速机构
60:输出部
61:输出轴
70:电路基板
91:中间位置螺栓
92、93、94、95:角部螺栓
191、192、193、194、195:宽幅部
A、B、D:假想线
C1:第一角部
C2:第二角部
C3:第三角部
C4:第四角部
C5:第五角部
Z: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Z轴方向是将正侧作为上侧,将负侧作为下侧的上下方向。在各图中适宜表示的作为假想轴的中心轴J1的轴方向与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平行。X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Z轴方向及X轴方向两者正交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中心轴J1的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仅称为“轴方向Z”,将与X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将与Y 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另外,只要事先无特别说明,则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径向仅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仅称为“圆周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方向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俯视,是指沿着轴方向从上侧或下侧进行观察。另外,上侧及下侧只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图1至图4中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安装在车辆中。更详细而言,电动致动器10搭载在根据车辆的驾驶者的换挡操作来驱动的线控换挡方式的致动器装置中。如图4所示,电动致动器10包括:马达部40、减速机构50、输出部60、电路基板70、及壳体11。
马达部40包括:马达轴41、第一轴承44a、第二轴承44b、第三轴承44c、第四轴承44d、转子本体42、定子43、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及磁铁保持器46。马达轴41在轴方向Z上延长。
第一轴承44a、第二轴承44b、第三轴承44c、及第四轴承44d以可环绕中心轴J1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马达轴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承44a、第二轴承44b、第三轴承44c、及第四轴承44d例如为滚珠轴承。
作为马达轴41中的被第三轴承44c支撑的部分的偏心轴部41a是将与中心轴J1平行且相对于中心轴J1已偏心的偏心轴J2作为中心来延长的圆柱状。马达轴41中的偏心轴部41a以外的部分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来延长的圆柱状。
转子本体42被固定在马达轴41上。转子本体42包含被固定在马达轴 41上的转子芯、及被固定在转子芯的外周部的转子磁铁。
定子43隔着间隙而配置在转子本体42的径向外侧。定子43是包围转子本体42的径向外侧的环状。定子43例如包含定子芯、多个绝缘体、及多个线圈。各个线圈经由绝缘体而安装在定子芯的齿上。
磁铁保持器46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的圆环状。磁铁保持器46被固定在马达轴41的上侧的端部的外周面上。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是将中心轴 J1作为中心的圆环板状。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板面与轴方向Z正交。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被固定在磁铁保持器46的上表面中的径向外周缘部上。由此,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经由磁铁保持器46而安装在马达轴4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在上下方向上隔着间隙与电路基板 70的下侧的面相向。
减速机构50与马达轴41的下侧连结。减速机构50配置在转子本体42 及定子43的下侧。减速机构50具有外齿齿轮51、内齿齿轮52、及输出齿轮 53。另外,减速机构50也可以与马达轴41的上侧连结。
外齿齿轮51是将偏心轴部41a的偏心轴J2作为中心,在偏心轴J2的径向上扩展的圆环板状。在外齿齿轮51的径向外侧面上设置有齿轮部。外齿齿轮51经由第三轴承44c而与马达轴41连接。由此,减速机构50与马达轴41 连结。外齿齿轮51从径向外侧嵌合在第三轴承44c的外圈中。由此,第三轴承44c将马达轴41与外齿齿轮51以可环绕偏心轴J2相对地旋转的方式连结。
外齿齿轮51具有在轴方向Z上贯穿外齿齿轮51的多个孔51a。多个孔 51a沿着将偏心轴J2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在一周上。孔51a的沿着轴方向Z观察的形状为圆形。
内齿齿轮52包围外齿齿轮51的径向外侧。内齿齿轮52的齿轮部与外齿齿轮51的齿轮部咬合。内齿齿轮52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的圆环状。内齿齿轮52的外周部例如被设为正十二角形等多角形,以旋转已被停止的状态固定在后述的第二盖构件14上。
输出齿轮53具有输出齿轮本体53a与多个销53b。输出齿轮本体53a配置在外齿齿轮51及内齿齿轮52的下侧。输出齿轮本体53a是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在径向上扩展的圆环板状。在输出齿轮本体53a的径向外侧面上设置有齿轮部。输出齿轮本体53a经由第四轴承44d而与马达轴41连接。
多个销53b是从输出齿轮本体53a的上表面朝上侧突出的圆筒状。多个销53b沿着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在一周上。销53b的外径比孔51a的内径小。多个销53b从上侧插通在多个孔51a的各个中。销53b的外周面与孔51a 的内周面内接。孔51a的内周面经由销53b,以可环绕中心轴J1进行摇动的方式支撑外齿齿轮51。
输出部60是输出电动致动器10的驱动力的部分。输出部60配置在马达部40的径向外侧。输出部60具有输出轴61、驱动齿轮62、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及磁铁保持器64。
输出轴61是在马达轴41的轴方向Z上延长的筒状。如此,输出轴61 在与马达轴41相同的方向上延长,因此可使将马达轴41的旋转传递至输出轴61中的减速机构50的结构简单化。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61是将作为假想轴的输出中心轴J3作为中心的圆筒状。输出中心轴J3与中心轴J1平行,在径向上与中心轴J1分离来配置。即,马达轴41与输出轴61在马达轴41 的径向上分离来配置。
输出轴61在轴方向两侧开口。输出轴61在内周面上具有未图示的花键槽。输出轴61在马达轴41的径向上配置在与转子本体42重叠的位置上。从下侧插入被驱动轴DS来与输出轴61连结。更详细而言,将设置在被驱动轴 DS的外周面上的花键部与设置在输出轴61的内周面上的花键槽嵌合,由此将输出轴61与被驱动轴DS连结。电动致动器10的驱动力经由输出轴61而传递至被驱动轴DS中。由此,电动致动器10使被驱动轴DS环绕输出中心轴J3进行旋转。
驱动齿轮62被固定在输出轴61上并与输出齿轮53咬合。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62被固定在输出轴61的外周面上。驱动齿轮62从输出轴61 朝输出齿轮53延长。驱动齿轮62在俯视下为扇形的齿轮。驱动齿轮62在输出齿轮53侧的端部具有齿轮部。驱动齿轮62的齿轮部与输出齿轮53的齿轮部咬合。
磁铁保持器64是将输出中心轴J3作为中心在轴方向Z上延长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磁铁保持器64在轴方向两侧开口。磁铁保持器64配置在输出轴61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磁铁保持器64配置在马达部40的第四轴承44d的径向外侧。在轴方向Z上观察,磁铁保持器64与电路基板70 部分地重叠。磁铁保持器64配置在比电路基板70更下侧。被驱动轴DS的上端部被压入并在轴方向Z上贯穿磁铁保持器64。由此,磁铁保持器64被固定在被驱动轴DS上。
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是将输出中心轴J3作为中心的圆环状。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被固定在磁铁保持器64的上表面的外周部上。通过将磁铁保持器64固定在被驱动轴DS上,而将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经由磁铁保持器64固定在被驱动轴DS上。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隔着间隙与电路基板70的下侧的面相向。
被驱动轴DS的上端部朝磁铁保持器64的上侧突出。被驱动轴DS的上端部穿过电路基板70的侧端面并朝比电路基板70更上侧突出。在被驱动轴 DS的上端部设置有可嵌合工具的操作部OP。将操作部OP例如设为沿着输出中心轴J3延长的四角柱状或六角柱状。
若马达轴41环绕中心轴J1进行旋转,则偏心轴部41a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在圆周方向上进行公转。偏心轴部41a的公转经由第三轴承44c而传递至外齿齿轮51中,孔51a的内周面与销53b的外周面的内接的位置变化,且外齿齿轮51进行摇动。由此,外齿齿轮51的齿轮部与内齿齿轮52的齿轮部的咬合位置在圆周方向上变化。因此,马达轴41的旋转力经由外齿齿轮51 而传递至内齿齿轮52中。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内齿齿轮52被固定,因此不进行旋转。因此,外齿齿轮51通过被传递至内齿齿轮52中的旋转力的反作用力而环绕偏心轴 J2进行旋转。此时,外齿齿轮51的旋转方向变成与马达轴4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外齿齿轮51的环绕偏心轴J2的旋转经由孔51a与销53b而传递至输出齿轮53中。由此,输出齿轮53环绕中心轴J1进行旋转。马达轴41 的旋转被减速后传递至输出齿轮53中。
若输出齿轮53进行旋转,则与输出齿轮53咬合的驱动齿轮62环绕输出中心轴J3进行旋转。由此,已被固定在驱动齿轮62上的输出轴61环绕输出中心轴J3进行旋转。如此,马达轴41的旋转经由减速机构50而传递至输出轴61中。
电路基板70配置在比马达部40及输出部60更上侧。电路基板70是板面与轴方向Z正交的板状。如图3所示,电路基板70的沿着轴方向Z观察的形状大体上是正方形。电路基板70的四个角部被切割成四角形。电路基板 70与从定子43的线圈朝上侧引出的引出线43a连接。即,电路基板70与马达部40电连接。
如图4所示,马达部传感器71被固定在电路基板70的下表面上。更详细而言,马达部传感器71被固定在电路基板70的下侧的面之中,隔着间隙与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在轴方向Z上相向的部分上。马达部传感器71是检测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磁场的磁传感器。马达部传感器71例如为霍尔元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圆周方向设置三个马达部传感器71。马达部传感器71检测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磁场,由此检测马达部用传感器磁铁45的旋转位置来检测马达轴41的旋转。
输出部传感器72被固定在电路基板70的下表面上。更详细而言,输出部传感器72被固定在电路基板70的下侧的面之中,隔着间隙与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在轴方向Z上相向的部分上。输出部传感器72是检测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磁场的磁传感器。输出部传感器72例如为霍尔元件。虽然省略图示,但例如沿着将输出中心轴J3作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三个输出部传感器72。输出部传感器72检测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磁场,由此检测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的旋转位置来检测被驱动轴DS的旋转。
壳体11收容马达部40、减速机构50、输出部60、及电路基板70。壳体 11具有在上侧开口的俯视下为多角形的壳体本体12、被固定在壳体本体12 的上侧的开口部12a中的第一盖构件13、及被固定在壳体本体12的下侧的开口部12b中的第二盖构件14。
壳体本体12具有构成电动致动器10的框体的角筒状的外壁部30、从外壁部30的下侧的端部朝径向内侧扩展的底壁部31、以及被固定在底壁部31 上的马达保持部32及输出轴保持部3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方向Z上观察,外壁部30是五角形的角筒状。外壁部30的上侧的开口部是壳体本体12 的上侧的开口部12a。底壁部31具有在下侧开口的开口部。在底壁部31的开口部的周缘设置有从底壁部31朝下侧突出的筒状的筒状壁31a。被筒状壁31a包围的开口部是壳体本体12的下侧的开口部12b。马达保持部32及输出轴保持部33被固定在底壁部31的上表面上。
马达保持部32是具有顶壁32a,在下侧开口的筒状。马达保持部32在内侧保持马达部40。马达保持部32具有在径向上扩展的圆板状的顶壁32a、及从顶壁32a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下侧延长的筒部32b。筒部32b的下端被固定在底壁部31上。马达部40的定子43被固定在筒部32b的内周面上。
在轴方向Z上观察,马达保持部32在顶壁32a的中央具有轴承保持部 32c。轴承保持部32c是沿着轴方向Z延长的圆筒状。在轴承保持部32c的内周面上保持第二轴承44b。
在马达保持部32的向下的开口部中配置有减速机构50。第二盖构件14 从下侧覆盖减速机构5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盖构件14为金属制。第二盖构件14具有将中心轴J1作为中心的圆筒状的内侧筒部14a、将中心轴J1 作为中心的角筒状的外侧筒部14b、被固定在壳体本体12上的固定筒部14c、位于内侧筒部14a的下侧的端部的底壁部14d、及在轴方向Z上与输出部60 重叠的开口部14e。
内侧筒部14a的内径比外侧筒部14b小,位于比外侧筒部14b更下侧。在内侧筒部14a的径向内侧保持第一轴承44a。因此,通过被第二盖构件14 保持的第一轴承44a与被马达保持部32保持的第二轴承44b,以可环绕轴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马达轴41。
在轴方向Z的第一轴承44a与底壁部14d之间配置有预压构件47。即,电动致动器10包括预压构件47。预压构件47是沿着圆周方向延长的圆环状的波形垫圈(wave washer)。预压构件47与底壁部14d的上侧的面及第一轴承44a的外圈的下侧的端部接触。预压构件47对第一轴承44a的外圈施加向上的预压。
在外侧筒部14b的径向内侧保持内齿齿轮52。由此,减速机构50经由第二盖构件14而保持在壳体11的底部。固定筒部14c被固定在壳体本体12 的筒状壁31a的外周面上。由此,第二盖构件14被固定在壳体本体12上。
输出轴保持部33是沿着轴方向Z延长的圆筒状。输出轴保持部33的侧面的一部分被固定在马达保持部32的侧面上。输出轴保持部33的下端被固定在底壁部31上。输出轴保持部33具有在轴方向Z上贯穿输出轴保持部33 的贯穿孔33a。在贯穿孔33a的内侧嵌合圆筒状的衬套65。
衬套65在下侧的端部具有朝将输出中心轴J3作为中心的径向的外侧突出的凸缘部。衬套65的凸缘部被驱动齿轮62从下侧利用上表面来支撑。在衬套65的内侧嵌合输出轴61。衬套65以可环绕输出中心轴J3进行旋转的方式支撑输出轴61。输出轴61具有从输出轴61的外周面朝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1b。凸缘部61b由第二盖构件14从下侧支撑。输出轴61的下侧的端部穿过第二盖构件14的开口部14e而朝下侧露出。
如图2至图4所示,在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开口部12a中收容电路基板 70。在开口部12a中安装有从上侧覆盖电路基板70的第一盖构件13。沿着轴方向Z观察,壳体本体12及第一盖构件13为五角形。即,壳体11及壳体本体12在俯视下为多角形。另外,壳体11及壳体本体12在俯视下为五角形。
壳体11具有第一角部C1、第二角部C2、第三角部C3、第四角部C4、及第五角部C5这五个角部。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轴方向Z上观察,第一盖构件13的外缘与壳体本体12的外缘重叠来配置。第一盖构件13的形状也可以是与壳体本体12的外缘形状不同的形状。
如图3所示,壳体本体12具有收容大致正方形的电路基板70的正方形部分P1、及从正方形部分P1的一边朝侧方突出的三角形部分P2。正方形部分P1是将第二角部C2、第四角部C4、第五角部C5、及第三角部C3依次连结的大致正方形的部分。三角形部分P2是将第一角部C1、第二角部C2、及第三角部C3依次连结的三角形的部分。
电路基板70配置在开口部12a的平面区域之中,位于正方形部分P1的平面区域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70通过位于在轴方向Z上观察的中央部的两根螺栓96、螺栓97,而紧固在马达保持部32的顶壁32a上。
电路基板70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两边与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边分别接近开口部12a的沿着第一方向X的两边及沿着第二方向Y的一边来配置。在壳体本体12的三角形部分P2中配置有输出部60的一部分。更详细而言,在壳体本体12之中,从正方形部分P1朝沿着第一方向X的侧方突出的第一角部C1的部分中配置有输出轴61、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及磁铁保持器64。即,输出轴61位于壳体11的第一角部C1中。
如此,在沿着轴方向Z观察为多角形的壳体本体12的角部配置有输出轴 61,由此即便在将马达轴41与输出轴61在径向上分离来配置的情况下,也容易使电动致动器10整体小型化。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获得具有马达轴41与输出轴61在径向上分离来配置、且在径向上可小型化的结构的电动致动器1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四角部C4与第五角部C5在轴方向Z上观察为直角。即,设置有输出轴61的第一角部C1是使矩形的一边朝外侧突出的角部。根据所述结构,可在壳体本体12之中,未配置有输出轴61的俯视下为矩形的区域中配置有电路基板70,因此可确保电路基板70的面积大。通过电路基板70为矩形,在电子零件等的安装中限制变少。另外,第一角部 C1仅朝第一方向X突出,因此壳体本体12的沿着第二方向Y的方向的长度不会变大。因此,壳体11为小型,且变成容易设置在外部装置上的形状。
如图3所示,在壳体本体12的开口部12a之中,未配置有电路基板70 的平面区域中,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及磁铁保持器64的一部分露出。通过所述结构,可朝电路基板70的上侧配置贯穿磁铁保持器64的被驱动轴DS 的前端部。
在壳体本体12的上侧的端部,在未配置有电路基板70、输出部用传感器磁铁63及磁铁保持器64的区域中,设置有从下侧支撑第一盖构件13的支撑面部121~支撑面部125。支撑面部121~支撑面部125是在与轴方向Z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平坦面。
第一盖构件13是在下侧开口的容器状的金属构件。第一盖构件13与壳体本体12通过在轴方向上贯穿第一盖构件13的多个螺栓来紧固。将壳体本体12与第一盖构件13紧固的多个螺栓包括:位于第一角部C1与邻接于第一角部C1的第二角部C2的中间的中间位置螺栓91,以及位于第一角部C1以外的壳体11的第二角部C2、第三角部C3、第四角部C4、及第五角部C5中的多个角部螺栓92~角部螺栓95。
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盖构件13具有沿着壳体本体12的开口部12a 延长的框状的平坦部13a、及位于平坦部13a的内侧且在下侧开口的收容凹部13b。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第一盖构件13为金属板制,设置有收容凹部 13b的部分的第一盖构件13的上表面朝比平坦部13a更上侧突出。通过设置有收容凹部13b,第一盖构件13的刚性变高。
如图4所示,在收容凹部13b中收容有安装在电路基板70的上表面上的电子零件及被驱动轴DS的操作部OP。在收容凹部13b中,例如收容电容器 73及晶体管74。
在平坦部13a中设置有供将第一盖构件13与壳体本体12紧固的螺栓插通的贯穿孔(省略图示)。如图3所示,平坦部13a配置在位于开口部12a内的支撑面部121~支撑面部125的上表面上。中间位置螺栓91及角部螺栓 92~角部螺栓95被拧入设置在支撑面部121~支撑面部125上的螺钉孔中。
如图2所示,第一盖构件13的平坦部13a在各个螺栓的位置上,具有从第一盖构件13的外缘朝内侧扩展的宽幅部191~宽幅部195。
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位置螺栓91的周围的宽幅部191与收容凹部13b 的边界线是部分地包围中间位置螺栓91的圆弧状。第二角部C2的角部螺栓 92的周围的宽幅部192与收容凹部13b的边界线是在角部螺栓92的位置上弯曲的形状。第三角部C3的角部螺栓93的周围的宽幅部193与收容凹部13b 的边界线是在角部螺栓93的位置上弯曲的形状。第四角部C4的角部螺栓94 的周围的宽幅部194与收容凹部13b的边界线是以大致45°与第四角部C4 的两侧的边缘交叉的直线形状。第五角部C5的角部螺栓95的周围的宽幅部 195与收容凹部13b的边界线是以大致45°与第五角部C5的两侧的边缘交叉的直线形状。
如图3所示,位于壳体11的第二角部C2~第五角部C5中的宽幅部192~ 195分别配置在支撑面部122~支撑面部125上。在轴方向Z上观察,宽幅部 192~宽幅部195的平面区域比支撑面部122~支撑面部125的平面区域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的第二角部C2~第五角部C5中,宽幅部 191~宽幅部195与位于电路基板70的角上的端部在轴方向Z上重叠。
通过所述结构,可利用第一盖构件13与壳体本体12在轴方向Z上夹住电路基板70的外缘部分来进行固定。另外,电路基板70的中央部通过两根螺栓96、螺栓97来固定。由此,电路基板70的中央部被固定,且外缘部的位置被限制,因此可抑制在动作时电路基板70在壳体11内振动。其结果,电动致动器10的振动声及电路基板70的故障得到抑制。另外,能够以少的螺栓稳定地固定电路基板70。
如图2所示,在轴方向Z上观察,中间位置螺栓91位于比将第一角部 C1与第二角部C2连结的边缘11a更靠近壳体11的中心侧、且比将作为输出轴61的中心的输出中心轴J3与第二角部C2的角部螺栓92连结的假想线A 更靠近壳体11的外缘侧。根据所述结构,在第一角部C1中不配置螺栓,中间位置螺栓91的紧固位置不朝比第一角部C1更外侧突出。因此,壳体11 的大型化得到抑制。另外,在第一角部C1的附近配置中间位置螺栓91,因此与不利用螺栓将第一角部C1的周边紧固的情况相比,第一盖构件13与壳体本体12之间的密封性变得良好。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方向Z上观察,作为输出轴61的中心的输出中心轴J3位于比将第二角部C2的角部螺栓92与第三角部C3的角部螺栓93连结的假想线B更靠近壳体11的外缘侧。根据所述结构,输出轴61的第二方向Y上的两侧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不朝比第一角部C1更靠近壳体11的侧方突出。由此,可减小壳体11的容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方向Z上观察,作为输出轴的中心的输出中心轴 J3位于比将第三角部C3的角部螺栓93与中间位置螺栓91连结的假想线D 更靠近壳体11的外缘侧。根据所述结构,中间位置螺栓91不朝比输出轴61 更靠近壳体11的侧方突出。由此,由设置中间位置螺栓91所引起的壳体11 的容积扩大得到抑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出轴61位于比第二角部C2与第三角部C3的中间位置更靠近第三角部C3侧。另外,中间位置螺栓91位于比第一角部C1与第二角部C2的中间位置更靠近第一角部C1侧。根据所述构成,在输出轴61 的附近配置有中间位置螺栓91与角部螺栓93。由此,可提高输出轴61的周边的第一盖构件13与壳体本体12的密封性。
第一盖构件13具有位于输出轴61的上侧的开口部13c。在开口部13c 中安装有可卸下的盖子15。盖子15例如为橡胶制。通过卸下盖子15,可将工具经由开口部13c而与操作部OP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电动致动器10具有从壳体本体12的侧面朝外侧突出的连接器部81。连接器部81是连接外部装置的部分。外部装置例如为对马达部40供给电源的电源装置等。如图2所示,沿着轴方向Z观察,连接器部81朝比壳体11更外侧突出。连接器部81是从壳体11朝径向外侧延长的在前端侧开口的筒状。
所述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用途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搭载在车辆以外。另外,所述各结构可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宜组合。

Claims (7)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马达部,具有在轴方向上延长的马达轴;
减速机构,与所述马达轴的轴方向一侧或轴方向另一侧连结;
输出部,具有经由所述减速机构而被传递所述马达轴的旋转的输出轴;以及
壳体,收容所述马达部、所述减速机构、及所述输出部;
所述马达轴与所述输出轴在所述马达轴的径向上分离来配置,
所述壳体具有:
俯视下为多角形的壳体本体,在轴方向一侧开口;以及
盖构件,被固定在所述壳体本体的轴方向一侧的开口部中;
所述输出轴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角部,
所述盖构件与所述壳体本体通过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盖构件的多个螺栓来紧固,
所述多个螺栓包含:
多个角部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以外的所述壳体的各个角部;以及
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所述第一角部与邻接于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二角部的中间;
在俯视下,所述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比将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连结的边缘更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心侧、且比将所述输出轴的中心与所述第二角部的角部螺栓连结的假想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外缘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邻接于所述第一角部的第三角部,且
在俯视下,所述输出轴的中心位于比将所述第二角部的所述角部螺栓与所述第三角部的所述角部螺栓连结的假想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外缘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下,所述输出轴的中心位于比将所述第三角部的角部螺栓与所述中间位置螺栓连结的假想线更靠近所述壳体的外缘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位于比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三角部侧,且
所述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比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角部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位于比所述第二角部与所述第三角部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三角部侧,且
所述中间位置螺栓位于比所述第一角部与所述第二角部的中间位置更靠近所述第一角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包括位于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部的电路基板,
所述盖构件具有沿着所述壳体本体的开口部延长的框状的平坦部、及位于所述平坦部的内侧且在轴方向另一侧开口的收容凹部,
所述平坦部在各个所述螺栓的位置上,具有从所述盖构件的外缘朝内侧扩展的宽幅部,且
在所述壳体的角部,所述宽幅部与所述电路基板在轴方向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在俯视下为五角形,具有配置有所述输出轴的所述第一角部、邻接于所述第一角部的所述第二角部及第三角部、邻接于所述第二角部的第四角部、以及邻接于所述第三角部及所述第四角部的第五角部,且
所述第四角部与所述第五角部在俯视下为直角。
CN201920489561.0U 2018-04-13 2019-04-09 电动致动器 Active CN2100415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7977A JP7091799B2 (ja) 2018-04-13 2018-04-13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8-077977 2018-04-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41557U true CN210041557U (zh) 2020-02-07

Family

ID=6816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89561.0U Active CN210041557U (zh) 2018-04-13 2019-04-09 电动致动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763725B2 (zh)
JP (1) JP7091799B2 (zh)
CN (1) CN21004155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06440A (ja) * 2019-12-26 2021-07-26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516898B2 (ja) 2020-06-16 2024-07-17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シフト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1163Y2 (zh) * 1977-10-14 1981-07-24
US6028384A (en) * 1998-11-17 2000-02-22 Cei Actuator
JP4428632B2 (ja) * 2004-03-10 2010-03-10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6230046A (ja) * 2005-02-15 2006-08-31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装置
JP2008151210A (ja) * 2006-12-15 2008-07-03 Denso Corp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用レンジ切換装置
JP2010045890A (ja) 2008-08-11 2010-02-25 Nippon Densan Corp ギア機構付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CN103003549B (zh) * 2010-08-20 2015-07-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控制致动器
JP2012219909A (ja) * 2011-04-08 2012-11-12 Denso Corp 歯車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回転式アクチュエータ
DE102011054958A1 (de) 2011-10-31 2013-05-02 Minebea Co., Ltd. Gehäuse eines Stellantriebs zur Aufnahme eines Elektromotors und Baueinheit
JP2014050159A (ja) 2012-08-29 2014-03-17 Denso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93707B2 (ja) 2012-10-22 2016-09-14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ギアードモータ
JP5950950B2 (ja) * 2014-02-07 2016-07-1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JP5943955B2 (ja) * 2014-04-07 2016-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ジ切り替え装置
JP5881798B1 (ja) * 2014-10-17 2016-03-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ジ切替装置
JP6330850B2 (ja) * 2015-06-18 2018-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371257B2 (en) * 2015-11-30 2019-08-06 Denso Corporation Rotational drive apparatus and shift-by-wire system having the same
JP6198924B1 (ja) * 2016-11-04 2017-09-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シフトバイワイヤシステムのレンジ切り替え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763725B2 (en) 2020-09-01
US20190319511A1 (en) 2019-10-17
JP7091799B2 (ja) 2022-06-28
JP2019187159A (ja) 2019-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01584U (zh) 电动致动器
US20190207470A1 (en) Electric actuator
US20180115224A1 (en) Motor
CN210041557U (zh) 电动致动器
JP2019122079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122078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9122080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3068175A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ワイパモータ
CN209805579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125088U (zh) 电动致动器
US20210083550A1 (en) Electric actuator
CN216290514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125010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3243763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125011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699012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7115775U (zh) 旋转电机
JP7283304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2543531U (zh) 电动致动器
CN214125085U (zh) 电动致动器
JP7533085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2056524A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