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763U -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763U
CN210027763U CN201920316449.7U CN201920316449U CN210027763U CN 210027763 U CN210027763 U CN 210027763U CN 201920316449 U CN201920316449 U CN 201920316449U CN 210027763 U CN210027763 U CN 210027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ain bike
rod
seat
vertical pip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64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海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engmeida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engmeida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engmeida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engmeida Sport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64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7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包括:山地车车架、连接横梁、竖管连接座、座位连接竖管、车座、卡箍、前连接管、车把连接杆、转动杆、车把、连接管、前叉杆、山地车前轮、第一固定螺栓、后减震装置、山地车后轮、山地车后轮盘、山地车链轮、链条、连接臂、第一连接转轴、脚踏板、第二连接转轴与第二固定螺栓,其特征在于:连接横梁设置在山地车车架的一侧,连接横梁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竖管连接座设置在山地车车架的另一侧,竖管连接座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座位连接竖管安装在竖管连接座的上端。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将冲击力通过进行复位伸长,以及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收缩,使得山地车收到的撞击力有效分开化解,安全实用稳定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衣、食、住、行这四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行越来越显关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似乎成为了家庭的必备品,但是这同时给社会的交通带来了极大的病患:交通堵塞,这一问题的出现使得自行车重新成为了运输工具中的宠儿。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户外运动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山地车作为户外专业自行车的一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山地车是专门为越野(丘陵,小径,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设计的自行车,一九七七年诞生于美国西岸的旧金山,而对于山地车在不平的山路上骑行,减震器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减震器能有效化解山地车在骑行中产生的撞击力,因此被广泛使用,传统的山地车缓冲弹簧,多采用相对简单的单弹簧支撑结构设计,其弹簧减震时,只能起到对单方向的作用力进行回弹减震,其减震强度与减震效果较低且长期使用单弹簧磨损速度较快,容易对弹簧材质造成损伤,影响使用,而且目前山地车的弹簧通常是裸露在外,在骑行过程中减震弹簧中容易出现进入异物而导致损坏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的后减震弹簧与下减震弹簧对山地车的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减震,当在山地车在受力时,能有效将冲击力通过进行复位伸长,以及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收缩,使得山地车收到的撞击力有效分开化解,安全实用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包括:山地车车架、连接横梁、竖管连接座、座位连接竖管、车座、卡箍、前连接管、车把连接杆、转动杆、车把、连接管、前叉杆、山地车前轮、第一固定螺栓、后减震装置、山地车后轮、山地车后轮盘、山地车链轮、链条、连接臂、第一连接转轴、脚踏板、第二连接转轴与第二固定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的一侧,所述连接横梁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所述竖管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的另一侧,所述竖管连接座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所述座位连接竖管安装在竖管连接座的上端,所述车座固定连接在座位连接竖管的上端,所述前连接管设置在连接横梁的一侧,所述前连接管与连接横梁相互焊接,所述车把连接杆设置在前连接管的上端,所述车把连接杆与前连接管相互焊接,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车把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转动杆与车把连接杆之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车把固定连接在转动杆的上端,所述前叉杆设置在前连接管的下端,前叉杆与前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山地车前轮上安装有山地车前轮盘,所述前叉杆与山地车前轮盘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后减震装置设置在竖管连接座的后侧,所述后减震装置包括后减震支撑杆、后减震弹簧、支撑横杆、连接件、横支撑架与链轮连接架,后减震支撑杆设置在竖管连接座的后端,后减震支撑杆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后减震弹簧相互连接,横支撑架的一端焊接在后减震支撑杆的下端,横支撑架的另一端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所述山地车链轮安装在链轮连接架上,山地车链轮与链轮连接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转轴与山地车链轮相互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转轴与脚踏板相互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竖管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在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杆,在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下减震弹簧,在下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一条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的竖连接杆,下连接杆与竖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减震弹簧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侧护板为弹力橡胶护板,侧护板通过紧固螺栓与上连接杆、下连接杆相互固定。
进一步,所述竖管连接座为中空钢管,在竖管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座位连接竖管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座位连接竖管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螺纹旋接。
进一步,所述竖管连接座与座位连接竖管之间设置有卡箍,座位连接竖管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卡箍相互连接。
进一步,所述转动杆与车把连接杆之间安装有用于调节车把连接杆松紧度的锁紧螺母。
进一步,所述山地车车架的下端焊接有竖支撑杆,竖支撑杆的下端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下减震弹簧,下减震弹簧起到了对山地车进行纵向的减震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下减震弹簧的两侧设置有弹力橡胶材质的侧护板,可以有效的防止在骑行过程中下减震弹簧从前方进入异物而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的竖连接杆与恒支撑杆起到了稳固山地车车架的作用,增强了山地车的整体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在后减震支撑杆上的后减震弹簧起到了对山地车横向减震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的后减震弹簧与下减震弹簧对山地车的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减震,当在山地车在受力时,能有效将冲击力通过进行复位伸长,以及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收缩,使得山地车收到的撞击力有效分开化解,安全实用稳定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山地车车架; 2-连接横梁; 3-竖管连接座;
4-座位连接竖管; 5-车座; 6-卡箍;
7-前连接管; 8-车把连接杆; 9-锁紧螺母;
10-转动杆; 11-车把; 12-连接管;
13-前叉杆; 14-山地车前轮; 15-山地车前轮盘;
16-第一固定螺栓; 17-后减震装置; 18-山地车后轮;
19-山地车后轮盘; 20-山地车链轮; 21-链条;
22-连接臂; 23-第一连接转轴; 24-脚踏板;
25-第二连接转轴; 26-第二固定螺栓; 27-后减震支撑杆;
28-后减震弹簧; 29-下减震弹簧; 30-上连接杆;
31-下连接杆; 32-侧护板; 33-紧固螺栓;
34-支撑横杆; 35-连接件; 36-竖连接杆;
37-横支撑架; 38-链轮连接架; 39-竖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后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包括:山地车车架1、连接横梁2、竖管连接座3、座位连接竖管4、车座5、卡箍6、前连接管7、车把连接杆8、锁紧螺母9、转动杆10、车把11、连接管12、前叉杆13、山地车前轮14、山地车前轮盘15、第一固定螺栓16、后减震装置17、山地车后轮18、山地车后轮盘19、山地车链轮20、链条21、连接臂22、第一连接转轴23、脚踏板24、第二连接转轴25、第二固定螺栓26、后减震支撑杆27、后减震弹簧28、下减震弹簧29、上连接杆30、下连接杆31、侧护板32、紧固螺栓33、支撑横杆34、连接件35、竖连接杆36、横支撑架37、链轮连接架38与竖支撑杆39,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2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1的一侧,所述连接横梁2与山地车车架1相互焊接,所述竖管连接座3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1的另一侧,所述竖管连接座3与山地车车架1相互焊接,所述座位连接竖管4安装在竖管连接座3的上端,所述车座5固定连接在座位连接竖管4的上端,所述前连接管7设置在连接横梁2的一侧,所述前连接管7与连接横梁2相互焊接,所述车把连接杆8设置在前连接管7的上端,所述车把连接杆8与前连接管7相互焊接,所述转动杆10设置在车把连接杆8的上端,所述转动杆10与车把连接杆8之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车把11固定连接在转动杆10的上端,所述前叉杆13设置在前连接管7的下端,前叉杆13与前连接管7之间通过连接管12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山地车前轮14上安装有山地车前轮盘15,所述前叉杆13与山地车前轮盘15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6相互连接,所述后减震装置17设置在竖管连接座3的后侧,所述后减震装置17包括后减震支撑杆27、后减震弹簧28、支撑横杆34、连接件35、横支撑架37与链轮连接架38,后减震支撑杆27设置在竖管连接座3的后端,后减震支撑杆27与竖管连接座3之间通过后减震弹簧28相互连接,横支撑架37的一端焊接在后减震支撑杆27的下端,横支撑架37的另一端与链轮连接架38相互焊接,所述山地车链轮20安装在链轮连接架38上,山地车链轮20与链轮连接架38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2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转轴23与山地车链轮20相互转动连接,连接臂2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转轴25与脚踏板24相互转动连接。
工作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在竖管连接座的后侧连接有后减震装置,后减震装置包括后减震支撑杆、后减震弹簧、支撑横杆、连接件、横支撑架与链轮连接架,在竖管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在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杆,在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下减震弹簧,下减震弹簧起到了对山地车进行纵向的减震作用,本实用新型在下减震弹簧的两侧设置有弹力橡胶材质的侧护板,可以有效的防止在骑行过程中下减震弹簧从前方进入异物而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下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一条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的竖连接杆,下连接杆与竖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竖连接杆与恒支撑杆起到了稳固山地车车架的作用,增强了山地车的整体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在后减震支撑杆上的后减震弹簧起到了对山地车横向减震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设置的后减震弹簧与下减震弹簧对山地车的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有效减震,当在山地车在受力时,能有效将冲击力通过进行复位伸长,以及减震弹簧进行减震收缩,使得山地车收到的撞击力有效分开化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包括:山地车车架、连接横梁、竖管连接座、座位连接竖管、车座、卡箍、前连接管、车把连接杆、转动杆、车把、连接管、前叉杆、山地车前轮、第一固定螺栓、后减震装置、山地车后轮、山地车后轮盘、山地车链轮、链条、连接臂、第一连接转轴、脚踏板、第二连接转轴与第二固定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的一侧,所述连接横梁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所述竖管连接座设置在所述山地车车架的另一侧,所述竖管连接座与山地车车架相互焊接,所述座位连接竖管安装在竖管连接座的上端,所述车座固定连接在座位连接竖管的上端,所述前连接管设置在连接横梁的一侧,所述前连接管与连接横梁相互焊接,所述车把连接杆设置在前连接管的上端,所述车把连接杆与前连接管相互焊接,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车把连接杆的上端,所述转动杆与车把连接杆之间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车把固定连接在转动杆的上端,所述前叉杆设置在前连接管的下端,前叉杆与前连接管之间通过连接管相互固定连接,所述山地车前轮上安装有山地车前轮盘,所述前叉杆与山地车前轮盘之间通过第一固定螺栓相互连接,所述后减震装置设置在竖管连接座的后侧,所述后减震装置包括后减震支撑杆、后减震弹簧、支撑横杆、连接件、横支撑架与链轮连接架,后减震支撑杆设置在竖管连接座的后端,后减震支撑杆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后减震弹簧相互连接,横支撑架的一端焊接在后减震支撑杆的下端,横支撑架的另一端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所述山地车链轮安装在链轮连接架上,山地车链轮与链轮连接架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转轴与山地车链轮相互转动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转轴与脚踏板相互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连接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杆,在上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杆,在上连接杆与下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下减震弹簧,在下连接杆的下端设置有一条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的竖连接杆,下连接杆与竖连接杆之间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减震弹簧的两侧均设置有侧护板,侧护板通过紧固螺栓与上连接杆、下连接杆相互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连接座为中空钢管,在竖管连接座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座位连接竖管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座位连接竖管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螺纹旋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管连接座与座位连接竖管之间设置有卡箍,座位连接竖管与竖管连接座之间通过卡箍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与车把连接杆之间安装有用于调节车把连接杆松紧度的锁紧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山地车车架的下端焊接有竖支撑杆,竖支撑杆的下端与链轮连接架相互焊接。
CN201920316449.7U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7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6449.7U CN21002776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6449.7U CN21002776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763U true CN21002776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644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2776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7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8136A (zh) * 2020-11-17 2021-01-29 上海凤凰自行车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架用减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8136A (zh) * 2020-11-17 2021-01-29 上海凤凰自行车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架用减震装置
CN112278136B (zh) * 2020-11-17 2021-12-10 上海凤凰自行车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自行车车架用减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27763U (zh) 一种山地车后减震装置
CN203158147U (zh) 设有摇摆减震结构的电动代步车
CN206520706U (zh) 一种碳纤维自行车车架
CN112252611A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楼梯
CN206426753U (zh) 一种舒适型自行车
CN216002945U (zh) 一种双减震山地自行车车架
CN217673030U (zh) 一种自行车用减震后架
CN216002943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自行车车架
CN213705679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亲子自行车车架
CN201971116U (zh) 翘翘滑板车
CN215475556U (zh) 一种自行车车架中管
CN216002942U (zh) 一种方便载人的自行车车架
CN209776700U (zh) 一种自锁式的自行车把
CN214776359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自行车车架
CN217374790U (zh) 一种减震车架
CN214220323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装配式建筑楼梯
CN213008527U (zh) 一种运动健身用人力骑行车框架
CN216636743U (zh) 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自行车架
CN216002906U (zh) 一种亲子自行车车架
CN206351610U (zh) 一种防颠簸型自行车车轮
CN216002876U (zh) 一种母子自行车车架
CN214296299U (zh) 一种双减震自行车架
CN213534907U (zh) 一种减震效果更好的山地车车架
CN213199975U (zh) 一种骑行省力的倒骑车
CN209700860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把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