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7613U -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7613U
CN210027613U CN201920515898.4U CN201920515898U CN210027613U CN 210027613 U CN210027613 U CN 210027613U CN 201920515898 U CN201920515898 U CN 201920515898U CN 210027613 U CN210027613 U CN 210027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bracket
front cabin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589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作泳
李东锋
代伟亚
郭俊
白银科
姚帅
姚景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Haima Motor Corp
Haima New Energy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Hippocampal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ppocampus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589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7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7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7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该前舱支架总成结构包括第一支架组件、第二支架组件和线束支架,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呈夹角连接,线束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远离第二支架组件的一侧,且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前舱总成结构包括上述前舱支架总成,且该前舱总成结构可以设置于车辆中;本实用新型的前舱支架总成能优化电气件的走线设计,有助于优化设置于该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且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前舱总成结构中存在线束走线设计不合理的问题;相关技术提供的纯电动汽车的前舱通常需要布置多个电气件,使得车辆的前舱存在较多的线束,且相关技术的前舱中电气件布置不合理,容易导致线束凌乱;前舱的线束凌乱、走线设计不合理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舱支架总成,其能优化电气件的走线设计,有助于优化设置于该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且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舱总成结构,其能优化电气件的走线设计,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且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其能优化车辆前舱的电气件的走线设计,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前舱支架总成,其包括包括第一支架组件、第二支架组件和线束支架,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呈夹角连接,线束支架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远离第二支架组件的一侧,且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
可选地,第一支架组件与第二支架组件垂直设置。
可选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骨架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骨架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骨架;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三骨架和至少一个第四骨架,第三骨架通过至少一个第四骨架与其中一个第一骨架连接,且第三骨架与第一骨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线束支架与远离第二支架组件的第一骨架连接。
可选地,第一骨架的材料为铝型材,且第一骨架具有空腔,且空腔的长度沿第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可选地,第一骨架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配合的套筒。
可选地,前舱支架总成还包括电池安装垫块,电池安装垫块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
可选地,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加热器支架,加热器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且加热器支架与第二支架组件位于第一支架组件的同一侧。
一种前舱总成结构,包括上述前舱支架总成。
可选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高压配电盒、充电机、蓄电池、保险盒以及真空罐,高压配电盒和充电机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的右上方,蓄电池和保险盒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的左上方;真空罐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的左下方;高压配电盒和充电机的线束均夹持于线束夹持间隙。
可选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水加热器和两个补水壶,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加热器支架,加热器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且加热器支架与第二支架组件位于第一支架组件的同一侧,水加热器设置于加热器支架,沿第一方向,两个补水壶分别分布于前舱支架总成的两侧。
可选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两个减震塔和两个纵梁,沿第一方向,两个减震塔间隔设置,两个纵梁间隔设置,第一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减震塔连接,第二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
可选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ESP控制器,ESP控制器设置于其中一个纵梁。
可选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动力总成、空调压缩机和真空泵;副车架总成位于前舱支架总成的下方,动力总成通过悬置设置于副车架总成,真空泵和空调压缩机均通过悬置设置于动力总成。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前舱总成结构。
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远离第二支架组件的一侧的线束支架,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这样一来,当电气件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时,电气件的线束可以夹持于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的线束夹持间隙,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电气件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结构具有上述的前舱支架总成,能够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中电气件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舱总成结构,有助于车辆前舱的前舱总成结构中电气件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舱支架总成设置于减震塔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舱支架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骨架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舱总成结构的轴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舱总成结构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舱总成结构的俯视图。
图标:010-前舱总成结构;1-补水壶;2-高压配电盒;3-充电机;4-水加热器;5-蓄电池;6-保险盒;8-减震塔;9-ESP控制器;10-真空罐;11-纵梁;12-真空泵;13-空调压缩机;14-动力总成;15-副车架总成;100-前舱支架总成;110-第一支架组件;120-第二支架组件;111-第一骨架;112-第二骨架;121-第三骨架;122-第四骨架;113-安装腔;130-加热器支架;131-线束支架;132-电池安装垫块;133-安装孔;134-套筒;13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中,除非特别限定,术语“第一方向”为图中箭头ab的方向,术语“第二方向”为图中箭头cd的方向,术语“第三方向”为图中ef的方向。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前舱支架总成100,其包括第一支架组件110、第二支架组件120和线束支架131,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呈夹角连接,线束支架131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远离第二支架组件120的一侧,且线束支架131与第一支架组件110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将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能安装于车辆的前舱,且电气件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时,可以将电气件的线束可以夹持于线束支架131与第一支架组件110之间的线束夹持间隙,这样一来,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010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稳定地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电气件的布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呈夹角设置,故能够提升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结构稳定性;当设置了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的车辆在复杂的工况下长时间的行驶时,也能有效地避免前舱支架总成100开裂、弯折等,从而降低行驶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均呈框架结构,上述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详细地是指,第一支架组件110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支架组件120所在的平面呈夹角设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垂直设置,即上述第一支架组件110和第二支架组件120呈L型设置;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该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有利于车辆前舱结构的集成,便于车辆前舱内部结构的整体规划、布局和布线等,从而有利于对车辆前舱的核心部件的保护。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架组件110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骨架111、以及连接于两个第一骨架111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骨架112。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包括三个第二骨架112,三个第二骨架112沿第三方向间隔设置,以在第一支架组件110中划分出三个安装腔113,每个安装腔113均能用于设置车辆前舱中需要设置的电气件;上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呈夹角设置,可选地,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垂直设置。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组件120包括第三骨架121和至少一个第四骨架122,第三骨架121通过至少一个第四骨架122与其中一个第一骨架111连接,详细地,第四骨架1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骨架121和第一骨架111,且第三骨架121与第一骨架111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三者相互垂直。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二支架组件120包括三个第四骨架122,沿第三方向,三个第四骨架122依次间隔设置,详细地,每个第四骨架11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骨架121和第一骨架111,这样一来,有助于提高第二支架组件120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连接稳定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骨架112的数量还可以是一根、两根、四根等,第四骨架122的数量还可以是一根、两根、四根等,在此均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线束支架131与远离第二支架组件120的第一骨架111连接;详细地,上述线束支架131可以铆接与第一支架组件110中远离第二支架组件120的第一骨架111,以使线束可以卡接于线束支架131与第一骨架111之间的线束夹持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将电器件可分装在该前舱支架总成100上,还能减少工位,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的第一骨架111由铝型材制备,且第一骨架111具有空腔,空腔的长度沿第一骨架111的长度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骨架112、第三骨架121以及第四骨架122的材质以及结构与第一骨架111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铝型材防腐性能非常好,无需喷涂处理,即可利用铝型材自身的氧化性能,在前舱支架总成100的各个骨架被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电气件等划伤时,再生一层氧化膜达到防腐的效果;选用铝型材制备前舱支架总成100,只需将原材料经过挤压模具挤压成型,通用化程度高,模具利用率高,从而降低了模具开发、维护成本;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的各个骨架均设置有空腔,使得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相对于传统开口钣金结构的支架具有更好的刚度、强度,扭转刚度,铝型材制备的前舱支架总成100与车身连接,能对车身扭转刚度也起到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在使用时,可根据各车型布置需求调节型材尺寸改变整个前舱支架总成100的尺寸,适应各车型,提高通用化程度,减少二次开发成本;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结构简单,质量比传统钣金支架小(比传统钣金支架小大约30%-50%),有利于车身轻量化、节能环保、延长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骨架111、第二骨架112、第三骨架121以及第四骨架122之间可以采用MIG焊焊接。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可以根据后期前舱内的电气件布置需求在各个骨架上开设相应的安装孔,或者增加相应的安装结构以满足各种布置需求,以提升通用化程度,减少二次开发的成本;详细地,可以在前舱支架总成100上冲压出安装孔或者冲钻出安装孔。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骨架111开设有安装孔133,安装孔133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135配合的套筒134;将连接件135设置于套筒134中,以便利用套筒134起到防溃缩的作用。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还包括加热器支架130,加热器支架130与第一支架组件110连接,且加热器支架130与第二支架组件120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110的同一侧,即当该前舱支架总成100设置于车辆的前舱时,加热器支架130位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下方,以便于提高前舱空间的利用率。
详细地,加热器支架130可以通过螺栓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两个第一骨架111上或者铆接于第一骨架111,以实现加热器支架130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加热器支架130是由钣金冲压制成的,以使加热器支架130具有足够的强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还包括电池安装垫块132,电池安装垫块132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电池安装垫块132能用于支撑电池;详细地,电池安装垫块132设置于第一骨架111。
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在第一支架组件110远离第二支架组件120的一侧设置有线束支架131,以便于设置于该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电气件的线束走线设计,以助于减少事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前舱总成结构010,包括上述的前舱支架总成100,以助于前舱总成结构010的走线设计,以助于减少事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稳定地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010的电气件布置。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还包括两个减震塔8和两个纵梁11,沿第一方向,两个减震塔8间隔设置,两个纵梁11间隔设置,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减震塔8连接,第二支架组件12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11连接,这样一来,有助于优化车辆前舱的布置空间,为前舱预留了充足的溃缩区域,对整车碰撞性能有所提升,减少前舱侵入量,增强车身扭转刚度,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结构稳定性,车辆在复杂的车况下长时间行驶时,避免前舱支架总成100发生开裂、弯折等,从而降低车辆行驶的风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前舱支架总成100的未连接第四骨架122的第一骨架11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减震塔8,第三骨架121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纵梁11;详细地,第一骨架111与减震塔8用螺栓铆接,第三骨架121与纵梁11用螺栓铆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将第一骨架111与减震塔8连接时,可以将连接件135穿设于套筒134后,再与减震塔8连接;上述连接件135包括螺栓或螺钉等。在第一骨架111的安装孔133中设置套筒134,可以利用套筒134起到防溃缩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图6,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还包括水加热器4和两个补水壶1,水加热器4设置于加热器支架130,沿第一方向,两个补水壶1分别分布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两侧;详细地,上述水加热器4可以是水加热PTC,分布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两个补水壶1均可以与车辆的车身上,贴着车身布置,不占用前舱体中部的空间,有利于在前舱中布置其它的电气件,并方便冷却液的加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仅设置一个水加热器4并配置两个补水壶1,能够利用这一个水加热器4同时提供驾驶室的供暖和电池的加热,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请参照图4-图6,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还包括高压配电盒2、充电机3、蓄电池5、保险盒6以及真空罐10,高压配电盒2和充电机3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右上方,蓄电池5和保险盒6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左上方;真空罐10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左下方;高压配电盒2和充电机3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这样一来,能将高压电气件和低压电气件分区布置,优化高压电气件和低压电气件的布置,避免前舱内的高压线束走线混乱,优化前舱的布置改善线束以及电气件的安全性。
详细地,上述高压配电盒2和充电机3位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两个相邻的安装腔113上方,蓄电池5和保险盒6位于另一个安装腔113的上方;真空罐10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且真空罐10位于蓄电池5和保险盒6的下方;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高压配电盒2以及充电机3均能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第一骨架111以及第二骨架112连接,且延伸向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上方;进一步地,充电机3还可以利用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安装支架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再进一步地,该前舱支架总成100还可以设置有PDU(充电插座);蓄电池5和保险盒6均能通过螺栓等连接件与第一骨架111以及第二骨架112连接,且蓄电池5和保险盒6均延伸向第一支架组件110的上方,这样一来,高压电气件与低压电气件被分开设置,有利于高压电气件的线束布置,避免前舱内的走线混乱,以改善高压电气件、线路的安全防护。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支架组件110的蓄电池5由前舱支架总成100上设置的电池安装垫块132支撑,即电池安装垫块132夹设于第一支架组件110的第一骨架111与蓄电池5之间,以减小蓄电池5所受到的振动、冲击等;可选地,电池安装垫块132可以通过MIG焊固定在铝型材骨架上。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真空罐10可以利用螺栓等连接件与第一骨架111、第二骨架112、第三骨架121或第四骨架1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
需要进一说明的是,上述加热器支架130可以分布于充电机3的下方,以使水加热器4能被设置于充电机3的下方。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还包括副车架总成15、动力总成14、空调压缩机13和真空泵12;副车架总成15位于上述前舱支架总成100的下方,动力总成14通过悬置设置于副车架总成15,真空泵12和空调压缩机13均通过悬置设置于动力总成14,这样一来,副车架总成15、动力总成14、空调压缩机13和真空泵12均位于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高压配电盒2、充电机3、蓄电池5、保险盒6、真空罐10以及水加热器4的下方;将动力总成14、真空泵12以及空调压缩机13集成于副车架总成15,避免将空调压缩机13设置于副车架上,也避免将真空泵12设置于纵梁11上,可以使动力总成14、真空泵12以及空调压缩机13产生的振动相互抵消,且悬置的利用可以消减振动的影响,从而减少噪音的生成,提高整车的NVH性能,即提高整车的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动力总成14采用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三合一的结构,能够减小动力总成14占用的空间,使得动力总成14更方便布置,还能够减少电机、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三者之间外漏的线速,从而进一步地优化车辆前舱的走线设计,有利于降低安全问题。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还包括ESP控制器9,ESP控制器9设置于前舱中的其中一个纵梁11;详细地,ESP控制器9设置于靠近保险盒6的纵梁11,由于ESP控制器9时对振动较为敏感的部件,将ESP控制器9设置于靠近保险盒6的纵梁11上所受到的振动相对较小,能够提高ESP控制器9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结构010中的前舱支架总成100不容易开裂、弯折,能够在复杂的工况下,降低车辆的风险,且该前舱总成结构010内部布置合理,线束走线不混乱,集成化程度较高,还能有效的缓解振动,以进一步降低风险。
本实施例的前舱总成结构010能够设置于车辆,上述车辆包括电动车。
本实施例的设置有前舱总成结构010的车辆的前舱支架总成100不容易开裂、弯折,且还有助于前舱的走线设计,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稳定地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100的电气件布置,使得前舱的电气件布置优化。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支架组件和第二支架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一支架组件远离第二支架组件的一侧的线束支架,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这样一来,当电气件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时,电气件的线束可以夹持于线束支架与第一支架组件之间的线束夹持间隙,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电气件的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舱总成结构具有上述的前舱支架总成,能够有助于前舱总成结构中电气件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的前舱总成结构,有助于车辆前舱的前舱总成结构中电气件的走线设计,并有助于减少安全事故;且为了将电气件的线束夹持于夹持间隙,还可以调整设置于前舱支架总成的电气件布置,从而有助于优化前舱总成结构的电气件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组件、第二支架组件和线束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呈夹角连接,所述线束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的一侧,且所述线束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之间具有用于夹持线束的线束夹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包括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骨架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骨架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骨架;所述第二支架组件包括第三骨架和至少一个第四骨架,所述第三骨架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四骨架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骨架连接,且所述第三骨架与所述第一骨架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支架与远离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的所述第一骨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的材料为铝型材,且所述第一骨架具有空腔,且所述空腔的长度沿所述第一骨架的长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与连接件配合的套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支架总成还包括电池安装垫块,所述电池安装垫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加热器支架,所述加热器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且所述加热器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同一侧。
9.一种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前舱支架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高压配电盒、充电机、蓄电池、保险盒以及真空罐,所述高压配电盒和所述充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右上方,所述蓄电池和所述保险盒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左上方;所述真空罐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左下方;所述高压配电盒和所述充电机的线束均夹持于所述线束夹持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水加热器和两个补水壶,所述前舱支架总成包括加热器支架,所述加热器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连接,且所述加热器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同一侧,所述水加热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器支架,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补水壶分别分布于所述前舱支架总成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两个减震塔和两个纵梁,沿第一方向,两个所述减震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纵梁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震塔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纵梁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ESP控制器,所述ESP控制器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纵梁。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舱总成结构还包括副车架总成、动力总成、空调压缩机和真空泵;所述副车架总成位于所述前舱支架总成的下方,所述动力总成通过悬置设置于副车架总成,所述真空泵和所述空调压缩机均通过所述悬置设置于所述动力总成。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14任一项所述的前舱总成结构。
CN201920515898.4U 2019-04-15 2019-04-15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0027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898.4U CN2100276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5898.4U CN2100276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7613U true CN21002761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9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5898.4U Active CN210027613U (zh) 2019-04-15 2019-04-15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7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0638B2 (en) Vehicle lower portion structure
US7222692B2 (en) Auxiliary machine mounting structure of fuel cell vehicle
CN113602364B (zh) 一种门槛纵梁、电动汽车车身框架和电动汽车
CN208119262U (zh) 用于前车身碰撞的力传递系统和汽车
JP5924692B2 (ja) 車両の車軸の近傍に配設された電動パワートレーンおよびその電源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自動車車両
EP2639092A1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ccumulator devices in electric vehicle
CN114228833B (zh) 一种汽车小偏置碰撞的吸能结构及汽车
KR102382679B1 (ko) 배터리부와 모터 및 프레임이 일체화된 통합형 편평형차대
CN102530081A (zh) 一种电动汽车车架
CN213138918U (zh) 一种大型电动客车
CN216120548U (zh) 一种电池框架、电池总成及车辆
CN205854288U (zh) 前舱总成、车身框架以及车辆
CN210027613U (zh) 前舱支架总成、前舱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1195824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连接支撑结构
CN205854277U (zh) 车身和车辆
CN107416036B (zh) 一种汽车前机舱及汽车
CN208315640U (zh) 车用动力电池托盘及动力电池总成
CN216508609U (zh) 后驱纯电动汽车的前舱系统
CN211543688U (zh) 机舱横梁及汽车
CN209912931U (zh) 一种新型电池包下箱体
JP2007062568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6185526U (zh) 汽车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6833937U (zh) 汽车减振塔总成及汽车
CN218229163U (zh) 一种车辆的后地板加强结构及车辆
CN217730576U (zh) 车辆前机舱布置结构及具有该车辆前机舱布置结构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