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6931U -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6931U
CN210026931U CN201822197311.8U CN201822197311U CN210026931U CN 210026931 U CN210026931 U CN 210026931U CN 201822197311 U CN201822197311 U CN 201822197311U CN 210026931 U CN210026931 U CN 210026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arm
mounting seat
transition ar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731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家清
郭建发
秦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731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6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6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6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悬架的第一转向过渡臂和第二转向过渡臂通过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悬架的A形臂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悬架的连接臂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A形臂和连接臂分别通过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汽车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石油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而汽车尾气排放是造成全球变暖及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因此,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无污染、低噪声的绿色车辆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纯电动客车较传统客车的整车重量大幅度增加,现有的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已无法满足电动客车对双横臂独立悬架安装强度需求。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中臂安装座一体成型,悬架的A形臂和连接臂通过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提高悬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悬架的第一转向过渡臂和第二转向过渡臂分别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连接。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悬架的A形臂与第一安装座连接,悬架的连接臂与第二安装座连接。
本申请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悬架的第一转向过渡臂和第二转向过渡臂通过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提高独立悬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同时,悬架的A形臂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悬架的连接臂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通过安装座将A形臂和连接臂与副车架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的轴侧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的轴测图;
图4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的后视图;
图6为图5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的A-A剖视图;
图7位图1中转向过渡臂与球铰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图7中转向过渡臂的与球铰连接的B-B剖面图;
图9为图1中A形臂安装座结构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第三球铰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在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到图8,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的轴测图。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安装示意图。图5为图1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的后视图。图6为图5中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结构剖视图。图7位图1中转向过渡臂与球铰的连接示意图。图8为图7中转向过渡臂的与球铰连接剖面图。
请参阅图4-图8,为提高双横臂独立悬架1与副车架4的连接强度,本实施方式中,双横臂独立悬架1的第一转向过渡臂13和第二转向过渡臂14通过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与副车架4连接。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一体成型。第一转向过渡臂13通过第一球铰23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铰接。第二转向过渡臂14通过第二球铰24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铰接。优选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27和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28,每组第一安装通孔包括3个第一安装通孔,3个第一安装通孔分布在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的两侧。第一球铰23上设置与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27相配合的第一组连接孔231,第一组螺柱25穿过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27和第一组连接孔231,将第一球铰23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连接。第二球铰24上设置与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28相配合的第二组连接孔,第二组螺柱26穿过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28和第二组连接孔,将第二球铰24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连接。优选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由铸钢铸造成型。
请参阅图4-图8。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一体成型提高双横臂独立悬架1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球铰23和第二球铰24分别通过一组螺柱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连接,增加连接强度。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并不限定第二组螺柱26、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28和第二组连接孔的数量,只需符合第一球铰23和第二球铰24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之间的连接强度要求即可。
在不影响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的连接强度的前提下,为减小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的重量,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设置减重孔21。减重孔21的设置减轻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节约动力电池的电量。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的连接面与副车架4连接。优选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2的连接面与副车架4焊接连接。
请参阅图3-图10,图9为图1中A形臂安装座结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第三球铰的剖视图。在一实施方式中,双横臂独立悬架1的A形臂12通过第一安装座32与副车架4连接,双横臂独立悬架1的连接臂11通过第二安装座31与副车架4连接。优选的,A形臂12通过第三球铰121与第一安装座32连接,第三球铰121上设置第二连接通孔1211,第一安装座32上设置与第二连接通孔1211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螺柱通过第二连接通孔1211和第二安装孔连接第三球铰121与第一安装座32。连接臂11通过第四球铰111与第二安装座31连接,第四球铰111上设置第三连接通孔,第二安装座31上设置与第三连接通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孔,第三螺柱311通过第三连接通孔和第三安装孔连接第四球铰111与第二安装座31。第一安装座32和第二安装座31上设置焊接孔(未标示)。将在本实施方式中,双横臂独立悬架1的A形臂12通过第一安装座32与副车架4连接,双横臂独立悬架1的连接臂11通过第二安装座31与副车架4连接,通过安装座将A形臂12和连接臂11与副车架4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同时,在第一安装座32和第二安装座31上设置焊接孔(未标示),进一步增加第一安装座32、第二安装座31与副车架4的焊接面,提高A形臂12和连接臂11与副车架4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提高独立悬架与车身的连接强度。并且,第一球铰和第二球铰分别通过一组螺柱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连接,增加连接强度。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设置减重孔,减轻了整车的重量,有利于节约动力电池的电量。悬架的A形臂通过第一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悬架的连接臂通过第二安装座与副车架连接,通过安装座将A形臂和连接臂与副车架连接,提高连接强度。在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设置焊接孔,进一步增加第一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与副车架的焊接面,提高A形臂和连接臂与副车架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的第一转向过渡臂和第二转向过渡臂分别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连接;
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体成型;
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的A形臂与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双横臂独立悬架的连接臂与第二安装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向过渡臂通过第一球铰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铰接;
所述第二转向过渡臂通过第二球铰与转向过渡臂安装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所述第一球铰上设置与所述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相配合的第一组连接孔,第一组螺柱穿过所述第一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一组连接孔,将所述第一球铰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连接;所述第二球铰上设置与所述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相配合的第二组连接孔,第二组螺柱穿过所述第二组第一安装通孔和第二组连接孔,将所述第二球铰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上设置有与副车架相配合的连接凹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凹位位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一侧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凹位与所述副车架焊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设置减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过渡臂安装座由铸钢铸造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A形臂通过第三球铰与所述第一安装座连接;所述连接臂通过第四球铰与所述第二安装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球铰上设置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置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相配合的第二安装孔,第二螺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三球铰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四球铰上设置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与所述第三连接通孔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孔,第三螺柱通过所述第三连接通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连接所述第四球铰与所述第二安装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和所述第二安装座上设置焊接孔。
CN201822197311.8U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Active CN210026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311.8U CN210026931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7311.8U CN210026931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6931U true CN210026931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7311.8U Active CN210026931U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6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2339861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210026931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的安装结构
CN210478324U (zh) 汽车悬架的h臂总成结构
CN218536244U (zh) 一种双横臂悬架结构
CN208931056U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总成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01573508U (zh) 一种连接下支座
CN211167097U (zh) 一种重载乘用车前副车架及重载乘用车
CN209833770U (zh) 商用车的纵梁总成
CN204399284U (zh) 一种车辆加强前悬架
CN112224282A (zh) 一种主销内倾角可调的前悬架结构
CN207059668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的下控制臂
CN220947407U (zh) 一种前下控制臂结构
CN21650784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JPH08119141A (ja) 自動車のサスペンション支持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自動車
CN220562494U (zh) 双横臂独立悬架结构
CN219544440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乘用车的后下托臂总成
CN216833105U (zh) 一种托臂结构、匹配空气悬架桥壳及汽车
CN204506379U (zh) 一种前悬架连接臂加强装置
CN216232557U (zh) 一种电动车用副车架及电动汽车
CN216969249U (zh) 上控制臂及汽车悬架
CN217227225U (zh) 三连杆后悬架及车辆
CN212979774U (zh) 一种后下控制臂、车辆后悬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