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18940U -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 Google Patents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18940U
CN210018940U CN201920707043.1U CN201920707043U CN210018940U CN 210018940 U CN210018940 U CN 210018940U CN 201920707043 U CN201920707043 U CN 201920707043U CN 210018940 U CN210018940 U CN 210018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air duct
cavity
steam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70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刘创恒
胡广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704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18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18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18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冷凝回收装置冷凝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该冷凝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道以及风机,风机用于将冷气流送入散热风道;冷凝回收组件包括冷凝隔板,冷凝隔板位于散热风道内,且将散热风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通过内冷气流入口连通,第一腔体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第二腔体具有风道出口,内冷气流入口、蒸汽出口和风道出口沿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该电蒸箱包括冷凝回收装置。该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增强冷凝效果。

Description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背景技术
蒸汽装置是利用蒸汽发生器的电加热作用产生蒸汽,将蒸汽经过管道通入内胆中,实现加热的一种厨房电器。一般地,蒸汽装置的种类有很多,如:蒸箱、蒸汽炉、蒸汽消毒柜等。
蒸汽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需要往内胆中不断地通入蒸汽,因而需要不断地将内胆中多余的蒸汽排出,以避免内胆中压力过高造成危险。然而,直接将蒸汽排出会带来以下问题:
1)蒸汽温度过高容易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2)排出的蒸汽中水分含量高,含水量高的蒸汽排出后温度降低会形成雾状冷凝水,对厨房整体环境以及蒸汽炉机体造成损坏;
3)大量水分排出造成蒸箱用水量大,电蒸箱的持续用水时间减小。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对蒸汽装置做了一些改进,即增设了冷凝回收装置,但是现有的冷凝回收装置存在冷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凝回收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凝回收装置冷凝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道以及与所述散热风道连通的风机,所述风机用于将冷气流送入所述散热风道。
所述冷凝回收组件包括冷凝隔板,所述冷凝隔板位于所述散热风道内,且将所述散热风道内的空间分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内冷气流入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具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入口和用于将蒸汽输出至所述第二腔体的蒸汽出口。
所述第二腔体具有风道出口,所述内冷气流入口、所述蒸汽出口和所述风道出口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风道底板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围设成所述空间,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空间连通;所述冷凝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盖板上,另一端与所述风道盖板之间留有用于形成所述内冷气流入口的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出口处设置有均流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冷凝隔板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位于所述冷凝隔板远离所述蒸汽入口的一端。
每个所述连通管的进气端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内侧延伸,每个所述连通管的出气端朝向所述第一腔体的外侧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盖板包括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沿靠近所述风道底板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风道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入口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一侧的侧板上。
所述第一腔体内设有引导挡板,所述引导挡板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一端连接于设有所述蒸汽入口的侧板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连通管的方向延伸。
所述蒸汽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远离所述连通管的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隔板沿气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冷凝隔板的最底端设有冷凝槽体。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槽体与所述冷凝隔板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冷凝槽体与所述冷凝隔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道包括风道底板和风道盖板,所述风道底板与所述风道盖板围设成所述空间,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空间连通;述冷凝隔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底板上,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底板之间留有用于形成所述内冷气流入口的间隙。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凝回收装置,在使用时,热蒸汽通过蒸汽入口进入第一腔体,在风机的作用下冷气流进入散热风道,一部分冷气流通过内冷气流入口到达第一腔体,进而直接与第一腔体内的热蒸汽混合进行热交换,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冷气流到达第二腔体,间接与第一腔体内的热蒸气进行热交换,使热蒸汽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降温后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到达第二腔体,最后由风道出口排出。本冷凝回收装置由于内冷气流入口、蒸汽出口和风道出口沿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因而能够保证冷气流在参与热交换之后从风道出口排出。
由前述可知,该冷凝回收装置既能使冷气流与热蒸汽直接混合进行热交换,又能使冷气流间接与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增强冷凝效果,从而使排出的蒸汽温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的操作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蒸箱,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凝回收装置冷凝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蒸箱,包括内胆、设置于所述内胆外侧的机壳和上述的冷凝回收装置。
所述机壳上设有外冷气流入口,所述外冷气流入口与所述风机的入风口连通。
所述内胆的内胆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的蒸汽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冷凝槽体上设有回水口,所述回水口通过回流管路与所述内胆的发热盘连通。
所述第二腔体上设有平衡气口,所述平衡气口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
有益效果:
该电蒸箱中包括上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中,该冷凝回收装置的具体结构、连接关系以及有益效果等已在上述文字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箱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蒸箱的剖视图;
图3为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显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5为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散热组件和冷凝回收组件中未示出冷凝隔板和连通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散热组件;110-散热风道;
111-风道底板;112-风道盖板;113-空间;114-引导挡板;
1131-第一腔体;1132-第二腔体;1133-内冷气流入口;1134-蒸汽入口; 1135-蒸汽出口;1136-风道出口;1137-回水口;1138-平衡气口;
120-风机;
200-冷凝回收组件;210-冷凝隔板;
211-连通管;212-冷凝槽体;
300-内胆;
400-机壳;410-外冷气流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凝回收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该冷凝回收装置包括:散热组件100和冷凝回收组件200;散热组件100包括散热风道 110以及与散热风道110连通的风机120,风机120用于将冷气流送入散热风道110。
其中,如图2所示,散热风道110包括风道底板111和风道盖板112,风道底板111与风道盖板112围设成上述空间113,风机120的出风口与空间113连通。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凝回收组件200包括冷凝隔板210,冷凝隔板210位于散热风道110内,且将散热风道110内的空间113分隔为第一腔体1131和第二腔体1132,第一腔体1131与第二腔体1132通过内冷气流入口1133连通,第一腔体1131具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入口1134和用于将蒸汽输出至第二腔体1132的蒸汽出口1135;第二腔体1132具有风道出口1136,内冷气流入口1133、蒸汽出口1135和风道出口113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凝回收装置,在使用时,热蒸汽通过蒸汽入口1134 进入第一腔体1131,在风机120的作用下冷气流进入散热风道110,一部分冷气流通过内冷气流入口1133到达第一腔体1131,进而直接与第一腔体 1131内的热蒸汽混合进行热交换,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冷气流到达第二腔体1132,间接与第一腔体1131内的热蒸汽进行热交换,使热蒸汽快速达到降温的目的,降温后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135到达第二腔体1132,最后由风道出口1136排出。本冷凝回收装置由于内冷气流入口1133、蒸汽出口1135 和风道出口113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设置,因而能够保证冷气流在参与热交换之后从风道出口1136排出。
由前述可知,该冷凝回收装置既能使冷气流与热蒸汽直接混合进行热交换,又能使冷气流间接与热蒸汽进行热交换,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该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换热效率,增强冷凝效果,从而使排出的蒸汽温度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用户的操作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冷气流”可以来源于外部环境,或者对风道出口1136排出的降温后的蒸汽循环利用,例如通过管路使风道出口1136与风机120的入口连通,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的形式。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凝隔板210的一端连接于风道盖板112 上,另一端与风道盖板112之间留有用于形成内冷气流入口1133的间隙。
该实施例中冷凝隔板210可近似看作是矩形板,矩形板的一端连接在风道盖板112上,另一端与风道盖板112之间留有间隙,该间隙的大小即为内冷气流入口1133的开口大小。
其中,冷凝隔板210与散热风道110的连接形式除上述形式之外,还可以为以下结构形式:冷凝隔板210的一端连接于风道底板111上,另一端与风道底板111之间留有用于形成内冷气流入口1133的间隙(附图未示出),在该种结构中,用于盛接冷凝水的水槽需要设置在风道底板111,具体原理与冷凝隔板210设置在风道盖板112上类似,但结构有所不同,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因此在此不再具体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该附图示出的是冷凝隔板210设置在风道盖板112上的形式,因而该实施例将以该种结构形式具体阐述。
该实施例中,蒸汽出口1135处设置有均流结构,以保证降温后的蒸汽能够均匀的排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或图5所示,均流结构包括设在冷凝隔板 210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管211,连通管211位于冷凝隔板210远离蒸汽入口1134的一端。
其中,如图3所示,每个连通管211的进气端朝向第一腔体1131的内侧延伸,每个连通管211的出气端朝向第一腔体1131的外侧延伸,以保证第一腔体1131内的冷凝水不会通过连通管211流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风道盖板112包括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侧板,侧板沿靠近风道底板111的方向延伸,且与风道底板111固定连接,蒸汽入口1134设置于本体至少一侧的侧板上;第一腔体1131内设有引导挡板114,引导挡板114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部,第一引导部的一端连接于设有蒸汽入口1134的侧板上,另一端向远离连通管211的方向延伸;蒸汽入口1134位于第一引导部远离连通管211的一侧;该引导挡板 114的好处是一方面能够实现蒸汽中的水、气分离,另一方面,能够使由蒸汽入口1134进入的蒸汽受到第一引导部的引导,使蒸汽尽可能地分散,从而通过连通管211均匀地排出。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凝隔板210沿气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冷凝隔板210的最底端设有冷凝槽体212,以保证冷凝水不会不积存在第一腔体1131中,从而使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冷凝槽体212中。
需要说明的是,冷凝槽体212也是倾斜设置的,以保证冷凝槽体212 内的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冷凝槽体212上的回水口1137流出,使冷凝槽体212内不会积存冷凝水。
其中,冷凝槽体212与冷凝隔板210一体成型;或者,冷凝槽体212 与冷凝隔板210可拆卸连接。
由以上可知,该冷凝回收装置还具有以下优点:
1)冷凝槽体212起到收集冷凝水的作用,能够使排出的蒸汽的含水量降低,从而能够减少对环境和设备的危害。
2)由于冷凝水通过冷凝槽体212收集,不会接触到风道底板111,从而使风道底板111不会形成冷凝水,相对减少了对机体本身结构件的危害。
3)当冷凝槽体212与冷凝隔板210可拆卸连接时,两者之间形成相对密封的冷凝水腔,该处密封工艺要求低。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蒸箱,如图2所示,该电蒸箱包括内胆300、设置于内胆300外侧的机壳400和上述的冷凝回收装置;机壳400上设有外冷气流入口410,外冷气流入口410与风机120的入风口连通;内胆300 的内胆排气口连通第一腔体1131的蒸汽入口1134。
该电蒸箱除具有上述冷凝回收装置的有效效果和优点之外,由于蒸汽从蒸汽入口1134进入后直接进入第一腔体1131,第一腔体1131设置在散热风道110中,有效避免蒸汽泄漏到电蒸箱的内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内胆300的内胆排气口通过硅胶管与第一腔体1131 的蒸汽入口1134连通,从而使内胆300中多余的热蒸汽进入到第一腔体 1131中,进而实现热交换。
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冷凝槽体212上的回水口1137通过回流管路与内胆300的发热盘连通;第二腔体1132上设有平衡气口1138,平衡气口1138与回流管路连通,该设置的好处是,能够使回流管路的两端与大气气压相通,达到气压平衡,从而使冷凝水的流动顺畅。
在启动风机120的状态下,该冷凝回收装置处理电蒸箱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蒸汽的工作过程为:
内胆300中的蒸汽通过硅胶管由蒸汽入口1134进入第一腔体1131,并在引导挡板114的作用下相对均匀地分散在第一腔体1131中,在风机120 的作用下冷气流通过机壳400上的外冷气流入口410进入散热风道110,一部分冷气流通过内冷气流入口1133到达第一腔体1131,进而直接与第一腔体1131内的热蒸汽混合进行热交换,与此同时,另一部分冷气流到达第二腔体1132,间接与第一腔体1131内的热蒸汽进行热交换,产生的冷凝水进入到冷凝槽体212,一方面降温后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135到达第二腔体 1132,最后由风道出口1136排出,另一方面,冷凝水通过回水口1137到达内胆300中的发热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组件(100)和冷凝回收组件(200);
所述散热组件(100)包括散热风道(110)以及与所述散热风道(110)连通的风机(120),所述风机(120)用于将冷气流送入所述散热风道(110);
所述冷凝回收组件(200)包括冷凝隔板(210),所述冷凝隔板(210)位于所述散热风道(110)内,且将所述散热风道(110)内的空间(113)分隔为第一腔体(1131)和第二腔体(1132),所述第一腔体(1131)与所述第二腔体(1132)通过内冷气流入口(1133)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31)具有用于输入蒸汽的蒸汽入口(1134)和用于将蒸汽输出至所述第二腔体(1132)的蒸汽出口(1135);
所述第二腔体(1132)具有风道出口(1136),所述内冷气流入口(1133)、所述蒸汽出口(1135)和所述风道出口(1136)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110)包括风道底板(111)和风道盖板(112),所述风道底板(111)与所述风道盖板(112)围设成所述空间(113),所述风机(120)的出风口与所述空间(113)连通;
所述冷凝隔板(2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盖板(112)上,另一端与所述风道盖板(112)之间留有用于形成所述内冷气流入口(1133)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出口(1135)处设置有均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流结构包括设在所述冷凝隔板(210)上的多个间隔设置的连通管(211),所述连通管(211)位于所述冷凝隔板(210)远离所述蒸汽入口(1134)的一端;
每个所述连通管(211)的进气端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31)的内侧延伸,每个所述连通管(211)的出气端朝向所述第一腔体(1131)的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盖板(112)包括本体和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沿靠近所述风道底板(111)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风道底板(111)固定连接,所述蒸汽入口(1134)设置于所述本体至少一侧的侧板上;
所述第一腔体(1131)内设有引导挡板(114),所述引导挡板(114)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引导部,所述第一引导部的一端连接于设有所述蒸汽入口(1134)的侧板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连通管(211)的方向延伸;
所述蒸汽入口(1134)位于所述第一引导部远离所述连通管(2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隔板(210)沿气流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冷凝隔板(210)的最底端设有冷凝槽体(2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槽体(212)与所述冷凝隔板(210)一体成型;
或者,所述冷凝槽体(212)与所述冷凝隔板(210)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110)包括风道底板(111)和风道盖板(112),所述风道底板(111)与所述风道盖板(112)围设成所述空间(113),所述风机(120)的出风口与所述空间(113)连通;
所述冷凝隔板(21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风道底板(111)上,另一端与所述风道底板(111)之间留有用于形成所述内冷气流入口(1133)的间隙。
9.一种电蒸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胆(300)、设置于所述内胆(300)外侧的机壳(400)和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冷凝回收装置;
所述机壳(400)上设有外冷气流入口(410),所述外冷气流入口(410)与所述风机(120)的入风口连通;
所述内胆(300)的内胆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31)的蒸汽入口(113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蒸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槽体(212)上设有回水口(1137),所述回水口(1137)通过回流管路与所述内胆(300)的发热盘连通;
所述第二腔体(1132)上设有平衡气口(1138),所述平衡气口(1138)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
CN201920707043.1U 2019-05-17 2019-05-17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Active CN210018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7043.1U CN210018940U (zh) 2019-05-17 2019-05-17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7043.1U CN210018940U (zh) 2019-05-17 2019-05-17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18940U true CN210018940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7043.1U Active CN210018940U (zh) 2019-05-17 2019-05-17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1894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7A (zh) * 2020-09-01 2020-11-24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量检测系统及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装置
CN112137396A (zh) * 2020-09-01 2020-12-29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结构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112773209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外排蒸汽量少的蒸制烹饪装置
CN113475929A (zh) * 2021-08-03 2021-10-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7A (zh) * 2020-09-01 2020-11-24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废水量检测系统及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装置
CN112137396A (zh) * 2020-09-01 2020-12-29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结构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112773209A (zh) * 2021-01-28 2021-05-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外排蒸汽量少的蒸制烹饪装置
CN113475929A (zh) * 2021-08-03 2021-10-08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CN113475929B (zh) * 2021-08-03 2022-08-30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8940U (zh)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CN107997566B (zh) 一种用于蒸箱的蒸汽冷凝回收结构
CN110507211A (zh) 蒸汽冷却装置及蒸汽设备
CN111853876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07345360A (zh) 一种衣物护理机及衣物护理方法
CN108325333B (zh) 冷凝回收装置及蒸汽炉
CN209524772U (zh) 一种冷凝回收蒸汽系统
CN208436603U (zh) 冷凝回收装置及蒸汽炉
CN211269993U (zh) 一种蒸汽液化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11839201A (zh) 蒸箱
CN111820730A (zh) 用于烹饪设备的冷凝装置和具有其的烹饪设备
CN214782759U (zh) 衣物处理设备及其贮水盒
CN210125268U (zh) 一种用于蒸汽排放冷凝回收的冷凝腔风道结构
CN211984988U (zh) 一种蒸汽冷凝装置及使用该蒸汽冷凝装置的蒸箱
CN215738486U (zh) 一种冷凝排汽组件和蒸汽烹饪设备
CN216822934U (zh) 一种减少蒸汽排放的冷凝结构及蒸汽烹饪电器
CN219374431U (zh) 一种通风散热结构及带有通风散热结构的集成灶
CN112754304B (zh)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CN217959647U (zh) 蒸箱以及用于蒸箱的冷凝装置
CN210568456U (zh) 一种可提高散热效率的焚烧锅炉
CN213696595U (zh) 一种蒸汽冷凝机构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8419469U (zh) 一种排汽结构及蒸汽烹饪装置
CN213993249U (zh) 一种蒸箱的蒸汽冷凝系统
CN213640597U (zh) 一种蒸汽冷凝机构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2326136U (zh) 蒸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