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54304B -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54304B
CN112754304B CN202110121290.5A CN202110121290A CN112754304B CN 112754304 B CN112754304 B CN 112754304B CN 202110121290 A CN202110121290 A CN 202110121290A CN 112754304 B CN112754304 B CN 1127543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condensation
water
shell
separation bla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1212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54304A (zh
Inventor
李志飞
肖辉
方小林
付远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1212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54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54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54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包括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的外壳,该外壳中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隔设有用于冷却进入外壳的蒸汽的冷凝挡片,各冷凝挡片与外壳内表面对应处之间分别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导汽间隙,且与各相邻的冷凝挡片对应的各导汽间隙分别错开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进入外壳的蒸汽能冷凝挡片碰撞而被冷却,冷却后的蒸汽形成冷凝水,从而减少外排的蒸汽量,而各导汽间隙分别错开设置能增加蒸汽在外壳中的流动行程,从而增加蒸汽与冷凝挡片的接触,继而提升冷凝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制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背景技术
电蒸箱是一种利用高温蒸汽来烹制食物的蒸制烹饪设备,烹饪过程中多余的蒸汽需要排到蒸箱外。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电蒸箱是将多余的蒸汽排入导风结构中,在导风结构中将冷空气与蒸汽混合,再排至蒸箱外。如专利号为ZL201720934928.6(授权公告号为CN20861063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910188553.7(公开号为CN111685587A)的中国发明专利等公开的蒸箱结构。虽然采用这种方式对外排的蒸汽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由于导风结构的通道是直通,并且排气风机的出风将蒸汽和冷空气的混合气体快速地吹向导风结构的出风口,因此仍会有大量的蒸汽排出。
而电蒸箱使用过程中大量蒸汽外排会造成以下问题:(1)大量的蒸汽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附着甚至渗透在周围的橱柜上,长期的使用,会对橱柜的寿命影响很大;(2)大量高温蒸汽的排出,存在着烫伤用户的风险,从而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3)大量蒸汽的排出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也会对水箱的续航时间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少蒸汽外排量的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实现冷凝水循环利用的蒸汽冷凝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用于产生蒸汽的水进行预热的蒸汽冷凝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蒸汽冷凝装置的电蒸箱。
本发明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的外壳,该外壳中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隔设有用于冷却进入外壳的蒸汽的冷凝挡片,各冷凝挡片与外壳内表面对应处之间分别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导汽间隙,且与各相邻的冷凝挡片对应的各导汽间隙分别错开设置。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的延伸方向与外壳中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垂直,从而能有效增加各冷凝挡片与蒸汽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所述外壳中的蒸汽沿水平方向流动,各冷凝挡片分别竖向延伸,并且,各相邻的冷凝挡片中,其中一块冷凝挡片的上端与外壳的内顶面固定,该冷凝挡片为第一冷凝挡片,则该第一冷凝挡片的下端与外壳的内底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另一块冷凝挡片的下端与外壳的内底面固定,该冷凝挡片为第二冷凝挡片,则该第二冷凝挡片的上端与外壳的内顶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蒸汽具有向上升腾的特点,使外壳中的蒸汽沿水平方向流动能从一定程度上减慢蒸汽的流动速度,从而能使蒸汽与各冷凝挡片充分发生热交换,提升冷凝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冷水的流水空腔,且各冷凝挡片均为导热材质。这样各冷凝挡片的流水空腔中的冷水能与外壳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蒸汽的温度,使得蒸汽发生冷凝而形成冷凝水。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中的流水空腔分别沿其所在的冷凝挡片的纵截面方向设置,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增加流水空腔中的冷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冷凝效果,且各流水空腔中的水流能分别沿对应冷凝挡片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能使流水空腔中的冷水与蒸汽之间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差,进而保证冷凝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分别为中空结构,且各冷凝挡片的内腔分别形成上述流水空腔,并且,各冷凝挡片内部分别竖向隔设有与其纵截面相匹配的流水隔板,且各流水隔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冷凝挡片内腔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流水间隙,而各流水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毛细管状的流水分腔。这样一方面能使流水空腔中的冷水遍布冷凝挡片的外表面,从而使得流水空腔中的冷水能与蒸汽充分接触,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毛细管状的流水分腔,利用毛细管原理能使流水空腔中的冷水沿冷凝挡片的整个表面上下流动,从而一部促进流水空腔中的水流的流动、混流,更好地保证流水空腔中的水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曲面状,一方面能增加冷凝挡片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降低蒸汽的流动速度,使得蒸汽与冷凝挡片充分接触。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波浪状,从而能进一步增加冷凝挡片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并能进一步降低蒸汽的流动速度。
进一步,各所述流水隔板的端部以及流水空腔的端部均为直角,从而增加水流在流水空腔的上下两端受到惯性势能的反作用力的大小,进而能更好地引导水流在流水空腔的两个流水分腔之间流动。
进一步,所述外壳还具有用来与水箱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的水流入口和用来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相流体连通的水流出口,各冷凝挡片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各流水分腔分别相通的导流口,各相邻冷凝挡片的对应导流口分别通过导流管连通,上述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分别设置在各冷凝挡片的两侧,且位于两端的两块冷凝挡片的外侧的导流口分别通过流水进水管和流水出水管与上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相连通。这样水箱中的冷水能通过水流入口流入外壳中并通过各导流口流入各冷凝挡片中,而与蒸汽发生热交换后升温后的冷水(温度高于水箱中的冷水,但是远远低于蒸汽的温度,因此仍能与蒸汽发生热交换而使蒸汽冷凝)能流入蒸汽发生器中,在蒸汽发生器中被加热而产生蒸汽,通过对流入蒸汽发生器的水的预热能提高蒸汽发生的效率。
进一步,所述流水进水管、流水出水管以及各导流管的延伸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从而能保证水流的顺畅性,同时有利于流水空腔中的水流保持一定的流动势能,进而有利于促进水流在流水空腔的两侧流水分腔中流动。
进一步,所述外壳的内部横向隔设有具流水孔的分隔板,该分隔板上方的外壳的内腔部分形成冷凝腔而下方的外壳的内腔部分形成储水腔,上述蒸汽入口和蒸汽出口分别位于该冷凝腔的两端的腔壁上,水流入口和水流出口也位于该冷凝腔的两端的腔壁上,而各冷凝挡片分别设置在在冷凝腔中。这样冷凝腔中形成的冷凝水能通过分隔板上的流水孔被收集在储水腔中。
进一步,各所述第二冷凝挡片的下端分别与上述分隔板的上表面固定,而各流水孔分别与各第二冷凝挡片一一对应并与各第二冷凝挡片的下端邻设。蒸汽与各冷凝挡片接触后冷凝水形成在各冷凝挡片的表面,通过如上设计能引导第二冷凝挡片上形成的冷凝水第二冷凝挡片的表面流入流水孔中,从而能提高对冷凝水收集的效率。
进一步,各所述流水孔分别位于对应第二冷凝挡片下端内凹的一侧。这样第二冷凝挡片表面的冷凝水能更好地沿第二冷凝挡片的表面流入流水孔中。
进一步,所述储水腔的下部开设有冷凝水出口。便于实现对收集在储水腔中的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该冷凝水出口可与水箱的回水口连接,从而使冷凝水回流至水箱中,或者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连接,从而使冷凝水能直接被用于再次产生蒸汽,此外,也可以与底部设置有加热盘的内胆的进水孔连接,从而使冷凝水流入内胆中,通过内胆中的加热盘加热产生蒸汽。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如上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的电蒸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外壳中设置有冷凝挡片,各冷凝挡片与外壳内表面对应处之间分别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导汽间隙,这样进入外壳的蒸汽能与冷凝挡片碰撞而被冷却,冷却后的蒸汽形成冷凝水,从而减少外排的蒸汽量,而各导汽间隙分别错开设置能增加蒸汽在外壳中的流动行程,从而增加蒸汽与冷凝挡片的接触,继而提升冷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蒸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冷凝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挡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电蒸箱,包括内胆4、水箱6以及蒸汽发生器5,该内胆4上分别开设有进水孔43、进汽口41以及排气口42(本实施例中内胆4的排气口42与进水孔43重合),而内胆4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盘40,而内胆4的上方设置有排气通道7,上述蒸汽发生器5的出汽口52与上述内胆4的进汽口41通过进汽管83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蒸汽冷凝装置,该蒸汽冷凝装置包括具有蒸汽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的外壳1,该外壳1中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隔设有用于冷却进入外壳1的蒸汽的冷凝挡片2,各冷凝挡片2与外壳1内表面对应处之间分别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导汽间隙3,且与各相邻的冷凝挡片2对应的各导汽间隙3分别错开设置。这样进入外壳1的蒸汽能与冷凝挡片2碰撞而被冷却,冷却后的蒸汽形成冷凝水,从而减少外排的蒸汽量,而各导汽间隙3分别错开设置能增加蒸汽在外壳1中的流动行程,从而增加蒸汽与冷凝挡片2的接触,继而提升冷凝效果。
优选地,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延伸方向与外壳1中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垂直,从而能有效增加各冷凝挡片2与蒸汽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1的形状呈圆柱状并水平横设,上述蒸汽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分别开设在外壳1的两端端面上并分别位于对应端面的下部,其中,蒸汽入口11与内胆4的排气口42通过第一排气管841连通,而蒸汽出口12与上述排气通道7的进气口通过第二排气管842连通。各冷凝挡片2分别竖向延伸,即各冷凝挡片2竖向均匀隔设在外壳1中,且各冷凝挡片2的形状与外壳1的横截面相匹配,即各冷凝挡片2为外形大致呈圆形的薄片。并且,本实施例中,各相邻的冷凝挡片2中,其中一块冷凝挡片2的上端与外壳1的内顶面固定,该冷凝挡片2为第一冷凝挡片2,则该第一冷凝挡片2的下端与外壳1的内底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3,另一块冷凝挡片2的下端与外壳1的内底面固定,该冷凝挡片2为第二冷凝挡片2,则该第二冷凝挡片2的上端与外壳1的内顶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3。蒸汽具有向上升腾的特点,使外壳1中的蒸汽沿水平方向流动能从一定程度上减慢蒸汽的流动速度,从而能使蒸汽与各冷凝挡片2充分发生热交换,提升冷凝效果。
进一步,各所述冷凝挡片2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冷水的流水空腔20,且各冷凝挡片2均为导热材质(本实施例中为金属材质),这样各冷凝挡片2的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能与外壳1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从而降低蒸汽的温度,使得蒸汽发生冷凝而形成冷凝水。优选地,各所述冷凝挡片2中的流水空腔20分别沿其所在的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方向设置,从而能最大程度地增加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与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冷凝效果,且各流水空腔20中的水流能分别沿对应冷凝挡片2的延伸方向流动,从而能使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与蒸汽之间能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差,进而保证冷凝效果。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冷凝挡片2分别为中空结构,且各冷凝挡片2的内腔分别形成上述流水空腔20,并且,各冷凝挡片2内部分别竖向隔设有与其纵截面相匹配的流水隔板200,且各流水隔板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冷凝挡片2内腔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流水间隙203,而各流水隔板200的两侧分别形成毛细管状的流水分腔201。这样一方面能使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遍布冷凝挡片2的外表面,从而使得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能与蒸汽充分接触,另一方面通过形成毛细管状的流水分腔201,利用毛细管原理能使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沿冷凝挡片2的整个表面上下流动,从而一部促进流水空腔20中的水流的流动、混流,更好地保证流水空腔20中的水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此外,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曲面状,一方面能增加冷凝挡片2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降低蒸汽的流动速度,使得蒸汽与冷凝挡片2充分接触。优选地,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波浪状,从而能进一步增加冷凝挡片2与蒸汽的接触面积,并能进一步降低蒸汽的流动速度。为能更好地引导水流在流水空腔20的两个流水分腔201之间流动,各所述流水隔板200的端部以及流水空腔20的端部均为直角,从而增加水流在流水空腔20的上下两端受到惯性势能的反作用力的大小。
进一步,上述外壳1的两端端面上还分别开设有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并且该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分别位于对应端面的上部,其中上述水流入口13通过进水管85与水箱6的出水口61连通,而上述水流出口14通过出水管86与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1连通,且该出水管86上设置有水泵861。各冷凝挡片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各流水分腔201分别相通的导流口202,各相邻冷凝挡片2的对应导流口202分别通过导流管23连通,上述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分别设置在各冷凝挡片2的两侧,且位于两端的两块冷凝挡片2的外侧的导流口202分别通过流水进水管81和流水出水管82与上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相连通。这样水箱6中的冷水能通过水流入口13流入外壳1中并通过各导流口202流入各冷凝挡片2中,而与蒸汽发生热交换后升温后的冷水(温度高于水箱6中的冷水,但是远远低于蒸汽的温度,因此仍能与蒸汽发生热交换而使蒸汽冷凝)能流入蒸汽发生器5中,在蒸汽发生器5中被加热而产生蒸汽,通过对流入蒸汽发生器5的水的预热能提高蒸汽发生的效率。优选地,上述流水进水管81、流水出水管82以及各导流管23的延伸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从而能保证水流的顺畅性,同时有利于流水空腔20中的水流保持一定的流动势能,进而有利于促进水流在流水空腔20的两侧流水分腔201中流动。本实施例中,上述水箱6设置在内胆4的上方,这样能使水箱6流入上述水流入口13的水具有较大的流动势能,进而能更加顺畅地沿各导流管23流入各冷凝挡片2的流水空腔20中。
进一步,上述外壳1的内部横向隔设有具流水孔161的分隔板16,该分隔板16上方的外壳1的内腔部分形成冷凝腔101而下方的外壳1的内腔部分形成储水腔102,上述蒸汽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分别位于该冷凝腔101的两端的腔壁上,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也位于该冷凝腔101的两端的腔壁上,而各冷凝挡片2分别设置在在冷凝腔101中。这样冷凝腔101中形成的冷凝水能通过分隔板16上的流水孔161被收集在储水腔102中。各所述第二冷凝挡片2的下端分别与上述分隔板16的上表面固定,而各流水孔161分别与各第二冷凝挡片2一一对应并与各第二冷凝挡片2的下端邻设。蒸汽与各冷凝挡片2接触后冷凝水形成在各冷凝挡片2的表面,通过如上设计能引导第二冷凝挡片2上形成的冷凝水第二冷凝挡片2的表面流入流水孔161中,从而能提高对冷凝水收集的效率。优选地,各所述流水孔161分别位于对应第二冷凝挡片2下端内凹的一侧。这样第二冷凝挡片2表面的冷凝水能更好地沿第二冷凝挡片2的表面流入流水孔161中。此外,上述储水腔102的下部开设有冷凝水出口15。便于实现对收集在储水腔102中的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该冷凝水出口15可与水箱6的回水口(未示出)连接,从而使冷凝水回流至水箱6中,或者与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未示出)连接,从而使冷凝水能直接被用于再次产生蒸汽,此外,也可以与底部设置有加热盘40的内胆4的进水孔43连接,从而使冷凝水流入内胆4中,通过内胆4中的加热盘40加热产生蒸汽。本实施例中,上述冷凝水出口15通过冷凝水管87与内胆4的进水孔43连通,冷凝水进入内胆4中,通过内胆4中的加热盘40加热而产生蒸汽。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电蒸箱开始工作,水箱6中的水通过进水管85流入蒸汽冷凝装置中,再通过蒸汽冷凝装置的水流出口14和出水管86进入蒸汽发生器5中,蒸汽发生器5中产生的蒸汽通过内胆4的进汽口41进入内胆4中而用于食物的烹饪。烹饪过程中多余的蒸汽通过排气口42,由蒸汽入口11进入蒸汽冷凝装置的冷凝腔101中,进入冷凝腔101的蒸汽与各冷凝挡片2的流水空腔20中的冷水充分发生热交换,大部分蒸汽被冷凝而形成冷凝水,而残留的蒸汽通过蒸汽出口12由进气口进入排气通道7中外排,从而能大大降低蒸汽的外排量。冷凝腔101中形成的冷凝水由分隔板16上的流水孔161进入储水腔102中,而储水腔102中的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15由冷凝水管87经内胆4的进水孔43进入内胆4中,通过内胆4的加热盘40加热而形成蒸汽,实现了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蒸汽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的外壳(1),该外壳(1)中沿蒸汽流动方向间隔隔设有用于冷却进入外壳(1)的蒸汽的冷凝挡片(2),各冷凝挡片(2)与外壳(1)内表面对应处之间分别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导汽间隙(3),且与各相邻的冷凝挡片(2)对应的各导汽间隙(3)分别错开设置,
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延伸方向与外壳(1)中蒸汽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所述外壳(1)中的蒸汽沿水平方向流动,各冷凝挡片(2)分别竖向延伸,并且,各相邻的冷凝挡片(2)中,其中一块冷凝挡片(2)的上端与外壳(1)的内顶面固定,该冷凝挡片(2)为第一冷凝挡片(21),则该第一冷凝挡片(21)的下端与外壳(1)的内底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3),另一块冷凝挡片(2)的下端与外壳(1)的内底面固定,该冷凝挡片(2)为第二冷凝挡片(22),则该第二冷凝挡片(22)的上端与外壳(1)的内顶面之间形成上述导汽间隙(3),
各所述冷凝挡片(2)中分别形成有用于容纳冷水的流水空腔(20),且各冷凝挡片(2)均为导热材质,
各所述冷凝挡片(2)中的流水空腔(20)分别沿其所在的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方向设置,且各流水空腔(20)中的水流能分别沿对应冷凝挡片(2)的延伸方向流动,
各所述冷凝挡片(2)分别为中空结构,且各冷凝挡片(2)的内腔分别形成上述流水空腔(20),
并且,各冷凝挡片(2)内部分别竖向隔设有与其纵截面相匹配的流水隔板(200),且各流水隔板(20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其所在的冷凝挡片(2)内腔的顶壁和底壁之间形成流水间隙(203),而各流水隔板(200)的两侧分别形成呈毛细管状的流水分腔(201),
所述外壳(1)还具有用来与水箱(6)的出水口(61)相流体连通的水流入口(13)和用来与蒸汽发生器(5)的进水口(51)相流体连通的水流出口(14),各冷凝挡片(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各流水分腔(201)分别相通的导流口(202),各相邻冷凝挡片(2)的对应导流口(202)分别通过导流管(23)连通,上述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分别设置在各冷凝挡片(2)的两侧,且位于两端的两块冷凝挡片(2)的外侧的导流口(202)分别通过流水进水管(81)和流水出水管(82)与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曲面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冷凝挡片(2)的纵截面的形状分别呈波浪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流水隔板(200)的端部以及流水空腔(20)的端部均为直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水进水管(81)、流水出水管(82)以及各导流管(23)的延伸方向均在同一直线上。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横向隔设有具流水孔(161)的分隔板(16),该分隔板(16)上方的外壳(1)的内腔部分形成冷凝腔(101)而下方的外壳(1)的内腔部分形成储水腔(102),上述蒸汽入口(11)和蒸汽出口(12)分别位于该冷凝腔(101)的两端的腔壁上,水流入口(13)和水流出口(14)也位于该冷凝腔(101)的两端的腔壁上,而各冷凝挡片(2)分别设置在冷凝腔(101)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二冷凝挡片(2)的下端分别与上述分隔板(16)的上表面固定,而各流水孔(161)分别与各第二冷凝挡片(2)一一对应并与各第二冷凝挡片(2)的下端邻设。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流水孔(161)分别位于对应第二冷凝挡片(2)下端内凹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102)的下部开设有冷凝水出口(15)。
10.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冷凝装置的电蒸箱。
CN202110121290.5A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Active CN112754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290.5A CN11275430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121290.5A CN11275430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4304A CN112754304A (zh) 2021-05-07
CN112754304B true CN112754304B (zh) 2022-04-15

Family

ID=75706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21290.5A Active CN112754304B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54304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6636U (zh) * 2011-06-29 2012-02-22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阱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02952B1 (ko) * 1996-02-12 2003-09-22 이종완 조리용 무취냄비
KR20050056056A (ko) * 2003-12-09 2005-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과열증기 조리장치
JP2011130816A (ja) * 2009-12-22 2011-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蒸気回収装置及び炊飯器
CN107087976A (zh) * 2017-06-26 2017-08-25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烹饪设备
CN108065794B (zh) * 2017-07-28 2023-09-15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蒸箱的蒸汽冷凝装置
CN210185365U (zh) * 2019-05-17 2020-03-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及其蒸汽冷却结构
CN212326131U (zh) * 2020-05-18 2021-01-12 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烹饪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146636U (zh) * 2011-06-29 2012-02-22 北京北仪创新真空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冷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54304A (zh) 2021-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18940U (zh) 冷凝回收装置及电蒸箱
KR101135231B1 (ko) 콘덴싱 보일러의 2차 열교환기
KR20110077308A (ko) 콘덴싱 보일러의 2차 열교환기
CN111616585B (zh) 一种水路结构及具有该水路结构的蒸制烹饪装置
CN112754304B (zh) 一种用于蒸制烹饪设备的蒸汽冷凝装置及电蒸箱
CN210383613U (zh) 一种新型蒸箱
KR101183815B1 (ko) 소형 열병합발전기에서 엔진 배기유로의 배출구조
CN109890181A (zh) 一种微模块数据中心的顶置式制冷系统
US1743989A (en) Heat exchanger
CN111839251B (zh) 烹饪设备的冷凝装置及烹饪设备
KR20140000803A (ko) 콘덴싱 보일러의 2차 열교환기
CN210374729U (zh) 一种冷却介质循环管路
CN213993249U (zh) 一种蒸箱的蒸汽冷凝系统
CN215838379U (zh)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CN112273990A (zh) 热交换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9538077U (zh) 一种蒸汽外排冷凝结构及具有蒸功能的烹饪设备
CN217979925U (zh) 一种溶出新蒸汽乏汽回收系统
CN114532855A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导风散热结构及烹饪设备
CN220713692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10664111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的蒸汽回收装置
CN219962600U (zh) 一种冷凝结构及蒸烤设备
CN211984988U (zh) 一种蒸汽冷凝装置及使用该蒸汽冷凝装置的蒸箱
CN218846937U (zh) 一种烘干室水汽处理机构
CN214905906U (zh) 蒸汽冷却装置
CN218764665U (zh) 一种蒸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