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8027U - 多轮载物平台 - Google Patents

多轮载物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8027U
CN209988027U CN201920076426.3U CN201920076426U CN209988027U CN 209988027 U CN209988027 U CN 209988027U CN 201920076426 U CN201920076426 U CN 201920076426U CN 209988027 U CN209988027 U CN 209988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spension
sub vehicle
fixed
suspension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764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福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g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ngl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donggua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8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80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轮载物平台,车架;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移动与转向;前悬挂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平衡所述车架和承重,所述前悬挂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共同支撑所述车架并带动所述车架移动;及副车架,与所述车架呈柔性连接且位于所述车架的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连接件、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顶部的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的底部的踏板脚轮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的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形成柔性固定连接。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多轮载物平台使用寿命长且可靠性好。

Description

多轮载物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物流搬运的多轮载物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物流战略地位的加强,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传统的物流仓储行业对于货物的搬运主要是通过人工来实现,特别是重量比较大的货物,靠人工搬运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劳动强度高。
对于载物平台来讲,需要承载力的提高,承载力的提高需要承重轮数量的增加,但是由于载物平台行驶的地面不是绝对的平整,每个承载轮上所分配的承载力是不同的,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单个承载轮所受承载力超过额定负载,导致使用寿命的缩短或机器故障。
因此,实有必须提供一种新的多轮载物平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长且可靠性好的多轮载物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轮载物平台,包括车架,其内部具有安装空间;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移动与转向;前悬挂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平衡所述车架和承重,所述前悬挂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间隔位于所述车架的前后相对两侧,且共同支撑所述车架并带动所述车架移动;及副车架,与所述车架呈柔性连接且位于所述车架的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连接件、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顶部的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的底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一端的踏板脚轮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的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形成柔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踏板脚轮包括两个且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转接支架、由所述转接支架弯折延伸的电机支架以及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的轮毂电机。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的靠近所述副车架的一侧且间隔设置。
优选的,所述前悬挂装置包括悬挂支架、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悬挂支架的底部两端的两个脚轮、沿所述悬挂支架短轴方向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两侧的两个连接块、沿所述悬挂支架短轴方向贯穿并固定其上的转向套、插设于所述转向套并与所述转向套形成旋转副的转向轴、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两个避震弹簧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避震弹簧的两个避震块;所述转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所述避震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与所述车架间隔。
优选的,所述前悬挂装置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靠近所述车架一侧的两个限位块,且两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位于其相对两端;所述避震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较所述限位块更靠近所述车架。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轮载物平台中在所述架车搭接设置所述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连接件、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顶部的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的底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一端的踏板脚轮和柔性件,通过所述柔性件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形成柔性固定连接。因所述车架和所述副车架均设有轮结构,可更均匀的承受重力,避免单独一个轮结构超承而损坏或故障,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而车架与副车架通过柔性件形成柔性连接时,使得副车架可在不平整路面情况下和地面接触,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轮载物平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多轮载物平台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轮载物平台的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多轮载物平台的前悬挂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轮载物平台100,包括车架1、驱动装置2、前悬挂装置3以及副车架4。
所述车架1其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用于安装承载其它结构部件。
所述驱动装置2安装于所述车架1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1移动和转向。
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转接支架21、由所述转接支架21弯折延伸的电机支架22以及通过轴承分别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22 的轮毂电机23。
更优的,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2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1的靠近所述副车架4的一侧且间隔设置,以提高所述多轮载物平台100的稳定性。两个所述驱动装置2通过差速实现转向。
所述前悬挂装置3安装于所述车架1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平衡所述车架1和承重,所述前悬挂装置3与所述驱动装置2分别间隔位于所述车架1的相对两侧,且共同支撑所述车架1并带动所述车架1移动。
具体的,所述前悬挂装置3包括悬挂支架31、沿所述悬挂支架31长轴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悬挂支架31的底面两端的两个脚轮32、沿所述悬挂支架31短轴方向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31两侧的两个连接块33、沿所述悬挂支架31短轴方向贯穿并固定其上的转向套34、插设于所述转向套34并与所述转向套34形成旋转副的转向轴35、沿所述悬挂支架31长轴方向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两个避震弹簧36、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避震弹簧36的两个避震块37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31靠近所述车架1 一侧的两个限位块38。
所述转向轴3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块33,两个所述连接块33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1,从而将所述前悬挂装置3固定于所述车架1,整体形成一个非独立悬挂系统。
所述避震弹簧36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37与所述车架1间隔。
两个所述限位块38沿所述悬挂支架31长轴方向分别位于其相对两端。所述避震弹簧36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37较所述限位块38更靠近所述车架1。
上述结构中,当道路不平整时,所述悬挂支架31的两端沿所述转向轴 35上下摆,当所述避震块37因摆抵接至所述车架1时,所述避震弹簧36 开始压缩实现缓冲,此时所述避震弹簧36与所述避震块37共同作用形成避震效果,相当于软限位作用。当所述避震弹簧36继续压缩到一定程序时,所述避震块37的高度则等于所述限位块38的高度,此时,所述限位块38 抵接于所述车架1,使得所述车架1悬挂支架31不再继续增大摆动幅度,相当于硬限位作用,实现对整体的保护。
所述副车架4与所述车架1呈柔性连接且位于所述车架1的靠近所述驱动装置2的一侧。
具体的,所述副车架4包括副车架连接件41、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41顶部的踏板42、安装于所述踏板42的底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件41一端的踏板脚轮43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41与所述车架 1的柔性件44。所述柔性件44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41与所述车架1形成柔性固定连接,即实现将所述副车架4与所述车架1形成柔性连接。所述车架1与副车架4通过柔性件形成柔性连接时,使得副车架4可在不平整路面情况下可和地面接触,可靠性更高。更优的,所述踏板脚轮43包括两个且间隔设置。
上述结构中,所述多轮载物平台100的轮结构包括了设于所述车架1 下方的两个脚轮32和两个轮毂电机23以及设于所述副车架4下的两个踏板脚轮43,形成六轮结构,可更均匀的承受重力,避免单独一个轮结构超承而损坏或故障,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当然,上述轮结构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为其它数量,其原理一样。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轮载物平台中在所述架车搭接设置所述副车架,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连接件、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顶部的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的底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一端的踏板脚轮和柔性件,通过所述柔性件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形成柔性固定连接。因所述车架和所述副车架均设有轮结构,可更均匀的承受重力,避免单独一个轮结构超承而损坏或故障,提高使用寿命和可靠性,而车架与副车架通过柔性件形成柔性连接时,使得副车架可在不平整路面情况下可和地面接触,可靠性更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此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改进,但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该多轮载物平台包括:
车架,其内部具有安装空间;
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驱动所述车架移动与转向;
前悬挂装置,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安装空间,用于平衡所述车架和承重,所述前悬挂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分别间隔位于所述车架的前后相对两侧,且共同支撑所述车架并带动所述车架移动;及
副车架,与所述车架呈柔性连接且位于所述车架的靠近所述驱动装置的一侧;所述副车架包括副车架连接件、支撑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顶部的踏板、安装于所述踏板的底部远离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一端的踏板脚轮以及分别固定于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的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将所述副车架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形成柔性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脚轮包括两个且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车架底部的转接支架、由所述转接支架弯折延伸的电机支架以及通过轴承安装于所述电机支架的轮毂电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的靠近所述副车架的一侧且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装置包括悬挂支架、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安装于所述悬挂支架的底部两端的两个脚轮、沿所述悬挂支架短轴方向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两侧的两个连接块、沿所述悬挂支架短轴方向贯穿并固定其上的转向套、插设于所述转向套并与所述转向套形成旋转副的转向轴、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固定于其两端的两个避震弹簧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避震弹簧的两个避震块;所述转向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分别固定于所述车架,所述避震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与所述车架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轮载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悬挂装置还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悬挂支架靠近所述车架一侧的两个限位块,且两个所述限位块沿所述悬挂支架长轴方向分别位于其相对两端;所述避震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避震块较所述限位块更靠近所述车架。
CN201920076426.3U 2018-12-24 2019-01-16 多轮载物平台 Active CN20998802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81586 2018-12-24
CN2018221815862 2018-12-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8027U true CN209988027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8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76426.3U Active CN209988027U (zh) 2018-12-24 2019-01-16 多轮载物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80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356A (zh) * 2020-08-28 2020-12-15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agv用舵轮小角度摆动驱动转向桥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8356A (zh) * 2020-08-28 2020-12-15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 一种agv用舵轮小角度摆动驱动转向桥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2485U (zh) 一种平衡梁悬架
CN104608573A (zh) 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
US20140284120A1 (en) Dump truck
CN105172562A (zh) 一种带有悬挂机构的agv车用底盘
CN108583187A (zh) 一种独立悬挂式agv小车
CN209988027U (zh) 多轮载物平台
US9469172B2 (en) Independent rear suspension with lifting device
CN107054502B (zh) 一种带有可提升结构的全向移动机器人底盘
CN210653323U (zh) 一种电动后双桥环卫车底盘结构
CN104973124A (zh) 一种悬浮车架电动车的底盘结构
CN202107445U (zh) 用于双梁起重机的平衡小车
CN207029365U (zh) 一种电力巡检机器人底盘驱动装置
CN201863632U (zh) 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
CN206703864U (zh)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CN216805648U (zh) 一种agv底盘的自适应悬挂结构
CN203854456U (zh) 车体平衡支撑座装置
CN211166304U (zh) 一种用于车辆减震器的连接装置
CN202448667U (zh) 一种柔性车轴总成
CN109050655B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车辆的独立悬挂的液压轮边驱动装置
CN107053984A (zh)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CN202528795U (zh) 一种刚性平衡悬挂系统
CN206383768U (zh) 一种汽车悬挂辅助装置
CN106042876A (zh) 一种agv的驱动装置
CN202319785U (zh) 单点悬架车轴总成
CN207156873U (zh) 一种四轮电动车的前部支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