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03864U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703864U CN206703864U CN201720384521.0U CN201720384521U CN206703864U CN 206703864 U CN206703864 U CN 206703864U CN 201720384521 U CN201720384521 U CN 201720384521U CN 206703864 U CN206703864 U CN 2067038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suspension
- wheel
- support bar
- hing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悬挂系统包括:车轮座;缓冲装置,用以呈预压状态的连接车轮座和承载架,其一端与车轮座铰接,另一端用以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支撑杆,其一端与车轮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小车,该小车包括上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该悬挂系统的设计,改变了小车车轮和车架之间为硬连接的不足,利用悬挂系统将车轮和车架独立分开,使轮子可以根据地面情况进行找地,从而保证更好的悬挂与抓地力,并能更好的适应不平整的地面,同时可以延长支撑杆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物流配送作为电子商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当下的物流配送行业中,存在着各种快递载运小车,但是这些小车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低、抗震性能差等缺点。
悬挂系统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平顺行驶。现有汽车悬挂系统有非独立悬挂系统和独立悬挂系统,如横臂式悬挂系统,多连杆式悬挂系统,纵臂式悬挂系统,麦弗逊式悬挂系统,以及主动悬挂系统等。但是现有的这些悬挂系统都存在结构复杂,设计、开模难度大、成本高昂等缺点,并不适合载重小车上使用。
现有的运输小车中,车轮和车架之间均为硬连接,没有悬挂,每个车轮和车架间的距离均为固定值。当小车遇到不平整地面时,相应的车轮无法着地,从而使车身发生倾斜;另一方面支撑杆件与车架之间的硬连接处容易发生应力集中而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车架的小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包括:
承载架,用以在其表面承载重物或车体结构;
车轮座;
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沿小车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
缓冲装置,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另一端沿小车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且所述缓冲装置呈预压状态的连接所述支撑杆及承载架。这样设置,当任何一个车轮遇到不平整地面时,都能进行很好的调整,可以更好的适应不平整地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比所述缓冲装置与承载架的连接点更靠近中心的位置处与承载架铰接。
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车轮座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和与支撑杆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固定螺丝与相邻结构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加固部,所述加固部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可以使支撑杆与车轮座的连接更加牢固,具有较强的承载力。
所述缓冲装置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第四接触部,和用以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的第五铰接部,所述第五铰接部和所述缓冲装置的端部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结构设计简单,相应的部件可采用市售的产品,组装方便。
进一步的,承载架包括沿纵向设于两侧的第一杆件,和若干沿横向连接两个第一杆件的第二杆件,车轮均位于第一杆件的内侧,缓冲装置和支撑杆通过第二杆件与承载架进行连接。由于货物集中承载于承载架的中间部位,因此车轮设于第一杆件的内侧,使得小车的受力结构更加合理。
进一步的,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之间通过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减少零件的开模、加工的难度。
进一步的,第二杆件为奇数个,且沿纵向的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支撑杆均与处于中心位置的第二杆件连接。支撑杆与承载架之间形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通过跷跷板原理与缓冲装置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保证悬挂与抓地力,同时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
进一步的,靠近中间位置的第二杆件的宽度大于两边的第二杆件的宽度。由于货物大多集中在承载架的中部位置,因此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仍能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受力更加合理。
优选的,缓冲装置为减震器,能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更好的适应不平整的地面。
进一步的,至少一个车轮座上设有用以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部。
进一步的,驱动装置为驱动电机,容纳部为一凹槽,凹槽开口向上,凹槽的两侧设有供车轮轴穿过的过孔,车轮通过车轮轴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独特设计的车轮座一方面可以容纳驱动电机,另一方面可以连接支撑杆和缓冲装置,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包括:
承载架,用以在其表面承载重物或车体结构;
车轮座;
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沿小车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
缓冲装置,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铰接,另一端沿小车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且所述缓冲装置呈预压状态的连接所述车轮座及承载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该悬挂系统的驱动小车,包括上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
进一步的,该小车至少有一个车轮为驱动车轮。
优选的,车轮具有四个,为四轮小车,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四轮小车的每个车轮均设有独立驱动的驱动电机,可以实现四轮精确驱动与0半径转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车轮座连接在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承载架之间铰接,且支撑杆与承载架还连接有缓冲装置。由于缓冲装置具有一定的预压量,当遇到下凹的地面时,缓冲装置可以释放一定的预压量,实现车轮的自动找地;当遇到上凸的地面时,缓冲装置可以进一步压缩。支撑杆与承载架的连接设计为铰接,可以很好的适应缓冲装置相应的伸缩变形。该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改变了小车车轮和车架之间为硬连接的不足,利用悬挂系统将车轮和车架独立分开,使轮子可以根据地面情况调整着地情况,从而保证更好的悬挂与抓地力,并能更好的适应不平整的地面,同时可以延长支撑杆件的使用寿命。
由于支撑杆与承载架的连接点更靠近中心位置,因此当承载架相对于各车轮发生偏转时,承载架将会以与支撑杆的连接点为支点转动,相应的与缓冲装置的连接点处会发生更大的偏移,从而使缓冲装置发生更大的变形,发挥更大的缓冲效果。当遇到不平整地面时,相应车轮的缓冲装置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在确保承载架的平稳性和平整度的同时,相应的车轮会更好的进行自动找地,以适应凹凸不平的地面,从而保证车身的平稳。
通过将多个缓冲装置沿小车的纵向和横向对称设置,可以使各个缓冲装置在预压状态下保持受力平衡,实现承载架的平稳。
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减少开模、加工的难度。通过采用新型轮子,实现4轮驱动,并能0半径转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悬挂驱动系统的立体试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悬挂驱动系统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悬挂驱动系统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悬挂驱动系统的俯视图。
图中:1、承载架,2、车轮、3、车轮座,4、减震器,5、支撑杆,6、第一杆件,7、第二杆件,8、驱动电机,10、第一接触部,11、第二接触部,12、加固部,13、第三连接件,14、第四接触部,15、第五铰接部,16、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如图1-图4所示,包括:承载架1、车轮座3、驱动电机8、减震器4和支撑杆5:承载架1的表面可以承载重物,也可以承载小车车体。车轮座3与车轮2对应,分别与各车轮2活动连接,且至少有一个车轮座3上设有用以驱动对应车轮2的驱动电机8;缓冲装置与车轮2对应,沿小车纵向呈预压状态连接相应的车轮座3与承载架1,用以起缓冲作用;支撑杆5与车轮2一一对应,其一端与对应的车轮座3固定连接,另一端沿小车纵向在比缓冲装置与承载架1的连接点更靠近中心的位置处与承载架1铰接。
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车轮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件包括与车轮座对应的第一接触部10,和与支撑杆对应的第二接触部11,第一接触部10和第二接触部11通过固定螺丝进行固定。
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加固部12,加固部12的两边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0和第二接触部11固定连接。
缓冲装置通过第三连接件13与支撑杆铰接;第三连接件13包括与支撑杆连接的第四接触部14,和用以与缓冲装置连接的第五铰接部15,第五铰接部15和缓冲装置的端部之间,通过铰接轴16连接。
其中,支撑杆与相应部件的各个接触表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边缘设有阻挡部,固定螺丝的螺头置于凹槽内,螺头的底部被阻挡部所阻挡。支撑杆通过这种方式与相应部件进行连接,可以根据受力需要灵活的调整连接位置。
承载架1包括沿纵向设于两侧的第一杆件6,和若干沿横向连接两个第一杆件6的第二杆件7,车轮2均位于第一杆件6的内侧,缓冲装置和支撑杆5通过第二杆件7与承载架1进行连接。由于货物集中承载于承载架1的中间部位,因此车轮2设于第一杆件6的内侧,使得小车的受力结构更加合理。
第一杆件6与第二杆件7之间通过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的接触表面上也均设有上述的带有阻挡部的凹槽,固定螺丝的螺头置于凹槽内,螺头的底部被阻挡部所阻挡。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连接,同样可以根据受力需要灵活的调整连接位置,从而改善车架的受力状况,避免应力集中部位发生损坏或断裂,延长车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二杆件7的数目为奇数个,且沿纵向的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支撑杆5均与处于中心位置的第二杆件7连接。支撑杆5与承载架1之间形成类似跷跷板的结构。通过跷跷板原理与缓冲装置的配合,可以更好的保证悬挂与抓地力,同时能适应不平整的地面。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支撑杆5不与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杆件7连接,也能具有一定的悬挂与抓地力,仍然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的,靠近中间位置的第二杆件7的宽度大于两边的第二杆件7的宽度。由于货物大多集中在承载架1的中部位置,因此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在节省材料的同时,仍能保证足够的承载力,受力更加合理。
值得一提的是,承载架1的形式也可以采用斜向交叉的杆件,杆件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诸如焊接的固定连接。承载架1也可以采用板件的形式,只要能起到承载作用,且在底部的相应位置设有与支撑杆5和减震器4的连接部位即可,在此不再赘述,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每个车轮2及相应的车轮座3上均设有独立的缓冲装置及支撑杆5。由于缓冲装置具有一定的预压量,因此当某个车轮2遇到地面凹凸不平的情况时,缓冲装置可以发生相应的伸缩,配合相应的支撑杆5与承载架1的铰接,可以保证较好的悬挂与抓地力。
此处的缓冲装置为减震器4,能起到更好的缓冲效果,更好的适应不平整的地面。此外,缓冲装置还可以采用诸如具有压缩弹簧的杆状部件,只要能起到缓冲作用即可,其他具体形式在此不再赘述,且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车轮座3具有开口向上的用以放置驱动电机8的凹槽,凹槽的两侧设有用以车轮2轴穿过的过孔,车轮2通过车轮2轴与驱动电机8传动连接。独特设计的车轮座3一方面可以容纳驱动电机8,另一方面可以连接支撑杆5和缓冲装置,结构简单,节省空间。
一种具有载重小车悬挂系统的小车,具有上述车架。本实施例中的车轮具有四个,为四轮小车,适用范围广。且该四轮小车的每个车轮均设有独立驱动的驱动电机8,可以实现四轮精确驱动与0半径转弯。
值得注意的是,小车车轮的数量不限于四轮,也可以是三轮、六轮或其他数量,根据小车的载重需求可以适当调整。
通过该系统,使载重4轮驱动小车能与地面保持适当的摩擦力,并结合大功率电机,采用新型轮子,实现4轮驱动与0半径转弯,并能通过配置不同的功率电机与轮子,可装载到不同的小车上实现不同的用途。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3)
1.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架,用以在其表面承载重物或车体结构;
车轮座;
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
缓冲装置,其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另一端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且所述缓冲装置呈预压状态的连接所述支撑杆及承载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在比所述缓冲装置与承载架的连接点更靠近中心的位置处与承载架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车轮座对应的第一接触部及与支撑杆对应的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通过固定螺丝与相邻结构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还包括加固部,所述加固部的两边分别与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通过第三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杆铰接;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支撑杆连接的第四接触部,和用以与所述缓冲装置连接的第五铰接部,所述第五铰接部和所述缓冲装置的端部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包括沿纵向设于两侧的第一杆件,和若干沿横向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杆件的第二杆件,所述缓冲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件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件为奇数个,且沿纵向的中心向两侧对称分布,所述支撑杆均与处于中心位置的第二杆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车轮座上设有用以容纳驱动装置的容纳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为一凹槽,所述凹槽开口向上,凹槽的两侧设有供车轮轴穿过的过孔,所述车轮通过车轮轴与所述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10.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架,用以在其表面承载重物或车体结构;
车轮座;
支撑杆,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以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
缓冲装置,其一端与所述车轮座铰接,另一端沿承载架的纵向与承载架铰接,且所述缓冲装置呈预压状态的连接所述车轮座及承载架。
11.一种驱动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小车,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车轮为驱动车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驱动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车为四轮小车,且每个车轮均设有独立驱动的驱动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84521.0U CN206703864U (zh) | 2017-04-13 | 2017-04-13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384521.0U CN206703864U (zh) | 2017-04-13 | 2017-04-13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703864U true CN206703864U (zh) | 2017-12-05 |
Family
ID=6045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384521.0U Active CN206703864U (zh) | 2017-04-13 | 2017-04-13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7038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3984A (zh) * | 2017-04-13 | 2017-08-18 |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
2017
- 2017-04-13 CN CN201720384521.0U patent/CN2067038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3984A (zh) * | 2017-04-13 | 2017-08-18 | 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77677B (zh) | 用于使串联式轴或履带式轴与车辆本体之间能够进行旋转运动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0062730B (zh) | 包括可倾斜悬挂的履带组件的履带式车辆 | |
CN204432294U (zh) | 一种重型卡车用浮动桥空气悬架装置 | |
CN104608573A (zh) | 气囊提升桥结构板簧悬架系统和汽车 | |
CN102501897B (zh) | 随动转向机构及使用该转向机构的独立悬架支撑桥 | |
KR20150012177A (ko) | 와이형 모노레일 대차 구조 | |
CN101321639A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防翻转杆 | |
CN103660842B (zh) | 板簧平衡悬架机构及具有其的工程车辆 | |
JP2908015B2 (ja) | 大型ダンプトラック | |
KR101244535B1 (ko) | 화물차량의 독립식 현가장치 | |
CN206703864U (zh)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
CN202923319U (zh) | 一种电动轮自卸车前桥 | |
CN103395453B (zh) | 一种沙滩清洁车的履带底盘 | |
CN209988027U (zh) | 多轮载物平台 | |
CN107600260A (zh) | 一种货运电动车底盘 | |
CN107053984A (zh) | 一种具有悬挂系统的车架及小车 | |
CN109094319A (zh) | 一种全自动平衡式非独立悬架车桥总成 | |
CN210062597U (zh) | 一种多功能的抗震和抗翻车机动车辆悬挂结构 | |
CN106347060A (zh) | 一种平衡悬架和汽车 | |
US8801011B1 (en) | Articulatable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 |
CN107554613B (zh) | 一种适合越野的拖挂车底盘 | |
CN201442502U (zh) | 双后桥空气悬架 | |
CN201610057U (zh) | 重型车辆及其平衡悬架机构 | |
CN202319785U (zh) | 单点悬架车轴总成 | |
CN206817152U (zh) | 一种型材、型材单元及具有该型材的载重小车承载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