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9007U -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9007U
CN209739007U CN201790000810.4U CN201790000810U CN209739007U CN 209739007 U CN209739007 U CN 209739007U CN 201790000810 U CN201790000810 U CN 201790000810U CN 209739007 U CN209739007 U CN 209739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vehicle
passenger compartment
backrest
sliding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08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埃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Mobilit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Mobilit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Mobility GmbH filed Critical Siemens Mobility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9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9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6Panel like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048Interior walls, e.g. separation walls between compart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9/00Doo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33/00Seats
    • B61D33/0057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in vehicles
    • B61D33/0064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in vehicles not adjustably mounted; suppo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60N2002/005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no seat or seat part collides, during its movement, with other seats, seat parts or the vehicle itsel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2,64),所述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4)、分隔壁(10)、滑动门(18)和第一座椅(24),通过所述分隔壁将乘客舱(4)分为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并且所述分隔壁具有贯穿口(16),所述滑动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贯穿口(16),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3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滑动门(18)的周围区域(38)内。为了实现乘客舱(4)的有效的空间利用,交通运输工具(2,64)具有与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连接的加固单元(44,68),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

Description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所述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分隔壁、滑动门和第一座椅,通过所述分隔壁将乘客舱分为第一乘客舱子区域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并且所述分隔壁具有贯穿口,所述滑动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贯穿口,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滑动门的周围区域内。
背景技术
已知的是,用于公共客运交通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通过分隔壁分成多个乘客舱子区域。例如,乘客舱可以通过分隔壁分成多个座位区域。座位区域之一例如可以被规定为所谓的安静区域,在其中不允许打电话、听音乐或者其它引起噪音的活动,同时在另外的座位区域中允许这些活动。此外,例如可以设有分隔壁,以便将乘客舱分为座位区域和上/下车区域。
为了使乘客能够从一个乘客舱子区域出来进入另一个乘客舱子区域,这种分隔壁通常具有贯穿口,在贯穿口上布置有用于打开和关闭贯穿口的滑动门。
此外,在用于公共客运交通中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制造和运行中一般希望,各个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在提供给乘客的可用座位数量方面尽可能有效地利用,也即为乘客提供尽可能多的座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这种类型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中可以实现其乘客舱的有效的空间利用。
上述技术问题通过这种方式的交通运输工具解决,这种交通运输工具按照本实用新型具有与第一座椅的靠背连接的加固单元,所述加固单元用于加固第一座椅的靠背。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有利的改进设计方案分别是后续说明书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的认识是,如果座椅的靠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滑动门的周围区域中,则座椅的靠背例如由于坐着的乘客而偏转时,这种座椅会在滑动门运动时干扰或者甚至损坏滑动门。因此,这种座椅通常相对于滑动门以较大间距布置,以便能可靠避免该座椅在偏转情况下可能接触滑动门。
借助加固单元可以实现在第一座椅的靠背和其它交通运输工具部件之间加固的连接。在此,在座椅和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部件之间加固的连接指的是一种连接,其减小了座椅的靠背的可偏转性,尤其相对于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部件的可偏转性。
减小第一座椅的可偏转性可以实现,座椅更靠近滑动门地布置,而在此情况下不升高座椅在偏转情况下可能接触到滑动门并且可能损坏滑动门的危险。这还实现了交通运输工具更紧凑或者节省空间的座位布置。
因而可以借助加固单元实现尤其在可用座位数量方面对乘客舱的有效利用。
滑动门适宜地包括门扇、也被称为门板。优选地,滑动门的门扇垂直于交通运输工具纵向地定向。进一步适宜的是,滑动门具有用于能运动地支承门扇的支承装置。此外,滑动门可以包括用于门扇运动的驱动机构。此外,滑动门可以包括用于触发驱动机构的传感器单元,所述传感器单元尤其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运动传感器。
滑动门的周围区域指的是一种在交通运输工具内部的空间区域,该空间区域通过沿滑动门、尤其沿滑动门的门扇延伸的第一平面以及通过平行于第一平面定向的第二平面限定边界,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具有20cm的间距。
适宜的是,两个平面处于相同的乘客舱子区域中。有利的是,第二平面处于分隔壁的一个侧面上,门扇在该侧面上可滑动地支承。换句话说,第二平面优选处于两个乘客舱子区域的其中一个乘客舱子区域中,滑动门的门扇在这个乘客舱子区域内能够运动。
适宜的是,第一平面与门扇的表面重合、尤其与门扇的垂直于交通运输工具纵向定向的表面重合。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平面与门扇的在滑动门打开状态下背离分隔壁的表面重合。
此外,滑动门的周围区域向上适宜地通过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顶盖限定边界。滑动门的周围区域向下适宜地通过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底板限定边界。进一步适宜的是,滑动门的周围区域在侧面通过交通运输工具的两个乘客舱侧壁限定边界。
优选地,滑动门的运动平面(即滑动门的门扇可以沿着该平面运动的平面)垂直于交通运输工具纵向定向。
适宜的是,滑动门打开时,贯穿口将两个乘客舱子区域相互连通。适宜的是,分隔壁的贯穿口是一种开口,人员通过该开口可以从两个乘客舱子区域中的一个进入相应另一个乘客舱子区域中。
此外,滑动门的打开状态指的是滑动门的一种状态,其中,滑动门将贯穿口露出。相应地,滑动门的关闭状态指的是滑动门的一种状态,其中,滑动门将贯穿口封闭。在滑动门的打开状态中,人员可以穿过贯穿口。相反,在滑动门的关闭状态中贯穿口不能被通过。
分隔壁可以多件式地构造。也就是说,分隔壁可以由多个壁段或者壁部组合而成。
在优选方式中,交通运输工具是轨道车辆、尤其乘客车厢。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轨道车辆。因此,所述交通运输工具例如可以是旅游巴士。
有意义的是,两个前述乘客舱子区域中的至少一个是交通运输工具的座位区域,即交通运输工具的一种区域,在该区域中布置有一个或者多个用于乘客的座椅。两个前述乘客舱子区域中的另一个例如可以是交通运输工具的上/下车区域或者同样是座位区域。
有利的是,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在其背侧面上与所述加固单元连接。也即加固组件有利地尤其借助一个或多个螺栓连接固定在第一座椅的靠背的背侧面上。
术语“靠背的背侧面”可以按照其一般含义理解。就是说,靠背的前侧面指的是靠背的一种侧面,坐在座椅上的人员可以靠在该侧面上。相应地,靠背的背侧面指的是靠背的与前侧面相对置的侧面。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以其背侧面朝向滑动门。第一座椅以此可以靠近滑动门地定位。进一步有利的是,第一座椅的靠背相对于滑动门、尤其相对于滑动门的门扇具有最高10cm、优选最高5cm的间距。特别优选的是,第一座椅的靠背相对于滑动门、尤其相对于滑动门的门扇具有最高3cm的间距。座椅的靠背相对于滑动门的间距在此指的是,滑动门和靠背之间在靠背的最靠近滑动门的位置上的最短距离。适宜地,靠背到滑动门的间距是在滑动门的打开状态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利设计方案中,所述加固单元或者加固单元的一段在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的宽度的至少60%、优选至少80%上延伸。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靠背的特别强的加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改进设计方案中,交通运输工具具有带靠背的另外的座椅。所述另外的座椅尤其可以相对于限定滑动门的周围区域的第一平面以像第一座椅一样的间距布置。
有利地,所述加固单元将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与所述另外的座椅的靠背加固地相连。有意义的是,加固单元将两个靠背分别在它们的背侧面上相互连接。
此外可以规定,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中央通道。所述交通运输工具因此尤其可以是所谓的中央通道车厢,也被称为开放车厢。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优选具有第二座椅。第二座椅尤其是上述另外的座椅。适宜的是,第一和第二座椅布置在相同的乘客舱子区域中,即例如两者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中或者两者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中。此外有利的是,第二座椅的靠背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滑动门的周围区域内。
此外优选的是,第二座椅布置在中央通道的与第一座椅相同的一侧上。也即两个座椅优选不被中央通道相互分开。此外适宜的是,第二座椅侧向地布置在第一座椅旁边。就是说,第二座椅适宜地相对于交通运输工具纵向定位在与第一座椅相同的位置上。
优选地,第一座椅是通道侧的座椅。而第二座椅优选是在墙壁侧的座椅。墙壁侧的座椅指的是一种座椅,其靠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侧壁比靠中央通道更近地布置。相应地,通道侧的座椅指的是一种座椅,其靠中央通道比靠交通运输工具的乘客舱侧壁更近地布置。
此外有利的是,加固单元将第一座椅与第二座椅、尤其与第二座椅的靠背加固地相连。也即借助加固单元可以将第一座椅的靠背相对于第二座椅的靠背加固。
加固单元有利地既固定在第一座椅的靠背上,也固定在第二座椅的靠背上。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可以具有第三和第四座椅。第一和第二座椅优选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中,而第三和第四座椅优选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中。
有利地,这四个座椅通过它们的靠背以相对于分隔壁最高20cm、尤其最高10cm的间距布置。第三和第四座椅的靠背不必相对于分隔壁以与第一和第二座椅相对于分隔壁一样的间距布置。因此,第三和第四座椅的靠背例如可以相对于分隔壁以比第一和第二座椅相对于分隔壁更小的间距布置。
此外有利的是,加固单元将这四个座椅的靠背加固地相互连接。也即借助加固单元可以将这四个座椅的靠背相对彼此加固。这实现了靠背特别强的加固。适宜地,加固单元固定在各个座椅的靠背上,例如借助螺栓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三座椅是通道侧的座椅。所述第四座椅优选是墙壁侧的座椅。所述第一座椅与第三座椅有利地以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布置。所述第二座椅与第四座椅有利地以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布置。
在此,两个座椅背靠背的布置方式理解为两个座椅的一种布置方式,其中,座椅以它们的靠背相互距离最近,其中,座椅的靠背可以是相互间隔的。
此外适宜的是,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底板。加固单元可以将第一座椅和/或另外的座椅中的一个与乘客舱底板加固地连接。
此外适宜的是,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侧壁。加固单元可以将第一座椅和/或另外的座椅中的一个与乘客舱侧壁加固地连接。
此外,加固单元可以一件式地构造或者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部件。
适宜的是,加固单元的一部分、尤其加固单元的一半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中。加固单元的这部分例如可以将第一和第二座椅加固地相互连接。加固单元的另一部分、尤其加固单元的另一半则适宜地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中。加固单元的这另一部分例如可以将第三和第四座椅加固地相互连接。
此外,加固单元尤其可以相对于分隔壁或者平行于分隔壁的平面镜像对称地设计。
加固单元例如可以设计为型材构件或者包括至少一个型材构件、尤其挤压型材。此外,加固单元可以设计为板材、尤其成型的板材,或者包括至少一个板材、尤其成型板材。这实现了加固单元的低成本和耗费低的制造。
此外,加固单元可以至少分段地板状地构造。就是说,加固单元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板状的区段。
适宜的是,加固单元具有第一区段,所述第一区段完全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中。该区段例如可以将第一座椅与第二座椅加固地连接。进一步适宜的是,加固单元具有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完全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中。第二区段例如可以将第三座椅与第四座椅加固地连接。
此外优选地,加固单元具有第三区段,所述第三区段部分地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中并且部分地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中。有利地,第三区段将加固单元的前述两个区段相互连接。此外,加固单元可以具有另外的区段,所述另外的区段像第三区段一样地设计。
有利地,滑动门、尤其滑动门的门扇在其打开状态下与加固单元的第三区段相间隔。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在滑动门打开时门扇撞在加固单元的该区段上。以此还可以避免滑动门和/或加固单元的损坏。
此外适宜的是,分隔壁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加固单元的区段、尤其上述第三区段可以导引穿过所述开口。
此外,加固单元可以具有至少一个梁,所述梁例如将加固单元的第一区段与加固单元的第二区段连接。这种梁尤其可以用于将加固单元的第一区段相对于加固单元的第二区段加固。
此外优选的是,分隔壁至少分段地是透明的。此外优选的是,滑动门至少分段地是透明的。特别优选的是,分隔壁的表面的至少70%和/或滑动门的表面的至少70%是透明的。以这种方式可以为乘客视觉上带来更大的空间感。分隔壁和/或滑动门还可以具有塑料作为材料。
适宜地,上述座椅分别借助座椅支架与交通运输工具的承载结构、尤其与交通运输工具的底板和/或侧壁连接。各个座椅例如可以分别借助自己的座椅支架与交通运输工具的承载结构连接。此外可行的是,多个座椅中的至少两个借助共同的座椅支架与交通运输工具的承载结构连接。各个座椅例如可以分别设计为具有支脚的座椅支架或者设计为所谓的悬臂式座椅支架。
至此给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有利设计方案的说明包含大量特征。然而这些特征适宜地也可以单独考虑或者组合成有意义的另外的结合体。尤其这些特征分别能单独地和以任意合适的结合体与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组合。
在说明书中一些术语分别以单数或者结合数词使用,但是本实用新型对于这些术语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单数或者相应数词。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以及如何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的方法和方式将结合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关联附图更进一步阐述的说明更清楚明白。这些实施例用于阐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将本实用新型限于其中给出的特征组合,在功能特征方面也是如此。此外,任何实施例的对此合适的特征也可以明显独立地考虑、从实施例中去掉、加入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其补充。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下文进一步阐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区段的剖面图,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将乘客舱分为两个座位区域的分隔壁以及滑动门;
图2示出交通运输工具沿图1的剖切面II-II的剖面图;
图3示出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区段的剖面图,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将乘客舱分为座位区域和上车区域的分隔壁以及滑动门;
图4示出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沿图3的剖切面IV-IV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2的区段的示意性的、未遵照比例的剖面图。交通运输工具2例如可以是轨道车辆、尤其乘客车厢。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乘客舱4,乘客舱4在侧面通过两个乘客舱侧壁6限定边界。乘客舱4向下通过乘客舱底板8限定边界(见图2),乘客舱4向上通过(未以图示出)乘客舱顶盖限定边界。
交通运输工具2还具有分隔壁10。分隔壁10将乘客舱4分为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其中,分隔壁10具有贯穿口16,通过贯穿口16可以从两个乘客舱子区域12、14中的一个出来进入两个乘客舱子区域12、14中的另一个。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滑动门18,滑动门18用于打开和关闭贯穿口16。滑动门18包括可移动地支承的门扇20。所述门扇20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内。
此外,滑动门18具有用于支承门扇20的支承装置、用于驱动门扇20 的驱动机构以及多个用于触发驱动机构的运动传感器。为了更好地显示,所述支承装置、驱动机构和运动传感器未在图中示出。
分隔壁10和滑动门18都垂直于交通运输工具2的纵向22定向。门扇 20的运动方向通过双向箭头表示。
交通运输工具2还具有第一座椅24以及第二座椅26,这两个座椅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交通运输工具2还具有第三座椅28以及第四座椅30,这两个座椅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乘客舱子区域12、14是座位区域。
第一座椅24与第三座椅28以背靠背布置方式布置,第二座椅26与第四座椅30以背靠背布置方式布置。此外,第一座椅24侧向地布置在第二座椅26旁,而第三座椅28侧向地布置在第四座椅30旁。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中央信道32,中央信道32延伸穿过两个乘客舱子区域12、14。第一和第三座椅24、28是通道侧座椅,而第二和第四座椅26、30是墙壁侧座椅。此外,所述四个座椅24-30分别布置在中央通道32的同一侧。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四个另外的座椅34,四个另外的座椅34分别布置在中央通道32的另一侧上。另外的座椅34中的两个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另外的座椅34中的另两个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上述座椅24-30、34中的每一个都具有靠背36。
当滑动门18在图1中所示的打开状态中,门扇20处于第一和第三座椅 24、28之间。相反,在未示出的滑动门18的关闭状态中,门扇20处于中央通道32中。
第一和第二座椅24、26的靠背36局部地布置在滑动门18的周围区域 38内。滑动门18的周围区域38是交通运输工具2内的一种空间区域,该空间区域通过沿门扇20延伸的(假想的)第一平面40以及平行于第一平面40定向的(假想的)第二平面42限定边界,第二平面42相对于门扇20具有20cm 的间距并且相对于第一平面40具有20cm的间距。
两个平面40、42处于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此外,第一平面40与门扇20的表面重合,门扇20的这个表面在滑动门18的打开状态下背离分隔壁10。在图1中,两个平面40、42以虚线表示。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加固单元44,加固单元44将前述四个座椅 24-30的靠背36在它们的背侧上加固地相互连接(见图2)。加固单元44例如借助螺栓连接固定在这些座椅24-30的靠背36的背侧面46上。
所述加固单元44减小了靠背36的可偏转性,并且以此实现了乘客舱4 在两个乘客舱子区域12、14中可用座位数量方面的有效的空间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上述座椅24-30、34相对于分隔壁10都以少于10cm 的间距布置,其中,第一座椅24在滑动门18的打开状态中尤其相对于门扇 20具有最高3cm的间距。
加固单元44包括弯曲的板件48。板件48具有第一区段50,第一区段 50将第一和第二座椅24、26的靠背36在它们背侧面46上加固地相互连接并且完全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板件48还具有第二区段52,第二区段52将第三和第四座椅28、30的靠背36加固地相互连接并且完全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板件48的两个区段50、52在各个靠背36的基本上整个宽度54上延伸。
此外,板件48具有第三区段56,第三区段56将两个前述区段50、52 相互连接,并且部分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并且部分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其中,第三区段56导引穿过分隔壁10中的开口58。
此外,加固单元44具有三个相叠布置的金属的梁60,三个梁60分别通过一个端部与板件48的第一区段50并且通过另一个端部与板件48的第二区段52例如借助螺栓连接和/或焊接相连。然而在图1中仅示出三个梁60 中的一个。梁60将板件48的第一区段50相对于板件48的第二区段52加固。
此外,梁60导引穿过在隔壁10中的另外的开口62。在滑动门18的图 1中所示的打开状态中,门扇20与梁60相间隔。
除了上述座椅24-30、34之外,交通运输工具2具有一个或者多个额外的座椅。然而为了更好地显示,这种可能的、额外的座椅未被示出。
此外,在图1中示出剖切面II-II,剖切面II-II平行于交通运输工具2的纵向22地延伸穿过第一和第三座椅24、28。
图2示出交通运输工具2的沿图1的剖切面II-II的剖视图。
在图2中上述限定乘客舱4的乘客舱底板8在剖视图中示出。此外可见加固单元44的前述的三个梁60。
原则上,加固单元44可以具有其它数量的梁60。此外,所有梁60不必相叠地布置。几个或者全部梁60原则上可以沿水平方向相对彼此错移地布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座椅24、26借助共同的悬臂式座椅支架70 与相邻的乘客舱侧壁6连接。此外,第三和第四座椅28、30借助其它共同的悬臂式座椅支架70与同一个乘客舱侧壁6连接。另外的座椅34以相似的方式分别成对地借助共同的悬臂式座椅支架与其它的乘客舱侧壁6连接。
下述实施例的说明主要限于相对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相同的特征和功能方面引用上述实施例。未提及的特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继承,未对其再次说明。
若在不同附图中使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则相同的附图标记就表示基本相同的或者相互一致的组件。但是出于适宜性的目的,基本上相同的或者相互一致的组件也可以用不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图3示出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64的区段的示意性的、未遵照比例的剖面图。
在该交通运输工具64中,交通运输工具64的分隔壁10也将其乘客舱4 分成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是座位区域,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是上车区域,其中没有座位。通过交通运输工具64的两个相互对置地布置的上车门66,可以从交通运输工具64的外部进入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或者可以离开交通运输工具64。
交通运输工具64具有在通道侧的带靠背36的第一座椅24以及在墙壁侧的带靠背36的第二座椅26,其中,第二座椅26在侧向定位在第一座椅 24旁,并且两个座椅24、26布置在中央通道32的相同侧上。这两个座椅 24、26的靠背36部分地布置在滑动门18的周围区域38内部,滑动门18 被设置用于打开和关闭分隔壁10的贯穿口16。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64具有两个另外的座椅34,两个另外的座椅34 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布置在中央通道32的另一侧上。
此外,交通运输工具64具有完全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的加固单元68,加固单元68将前述两个座椅24、26的靠背36加固地相互连接并且与相邻的乘客舱侧壁6连接。加固单元68在靠背36的背侧面46上与前述两个座椅24、26连接(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加固单元68构造为挤压型材。
所述加固单元68减小了前述两个座椅24、26的靠背36的可偏转性,并且实现了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在其中可用座位数量方面的有效的空间利用。
此外,在图4中示出剖切面IV-IV,剖切面IV-IV平行于交通运输工具 64的纵向22地延伸穿过第一座椅24。
图4示出另外的交通运输工具64的沿图3的剖切面IV-IV的剖视图。
在图4中可见,加固单元68将前述两个座椅24、26的靠背36加固地相互连接并且将这两个座椅24、26的靠背36额外地也与乘客舱底板8加固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座椅24、26借助共同的座椅支架72与乘客舱底板8连接,座椅支架72具有多个支脚74。同样,两个其它座椅34借助共同的座椅支架72与乘客舱底板8连接,座椅支架72具有多个支脚74。备选地,座椅24、26、34例如可以像前述实施例一样分别成对地借助共同的悬臂式支架70与乘客舱侧壁6之一连接。相反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座椅 24-30、34可以分别成对地借助具有多个支脚74的座椅支架72与乘客舱底板8连接(而不是分别成对地借助悬臂式支架70与乘客舱侧壁6之一连接)。
像在本实施例中一样基本上也可以在图1和图2的加固单元44的情况中规定与乘客舱底板8和/或乘客舱侧壁6的加固连接。
此外,在图3和图4中示出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区段原则上也可以是前述交通运输工具2的区段,其例如沿交通运输工具2的纵向22布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交通运输工具的区段之前或者之后。
虽然通过优选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示出和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被公开的示例所限制,可以由此导出其它的变型设计而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2,64),所述交通运输工具具有乘客舱(4)、分隔壁(10)、滑动门(18)和第一座椅(24),通过所述分隔壁将乘客舱(4)分为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和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并且所述分隔壁具有贯穿口(16),所述滑动门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贯穿口(16),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36)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滑动门(18)的周围区域(38)内,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连接的加固单元(44,68),用于加固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在其背侧面(46)上与所述加固单元(44,6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以其背侧面(46)朝向滑动门(18),并且相对于滑动门(18)具有最高10cm的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44,68)在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的宽度(54)的至少60%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设有带靠背(36)的另外的座椅(26),其中,所述加固单元(44,68)将所述第一座椅(24)的靠背(36)与所述另外的座椅(26)的靠背(36)加固地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设有中央通道(32)和第二座椅(26),所述第二座椅在中央通道(32)的同一侧上侧向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座椅(24)旁边,其中,所述第一座椅(24)是通道侧的座椅,所述第二座椅(26)是在墙壁侧的座椅,并且所述加固单元(44,68)将第一座椅(24)与第二座椅(26)加固地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设有第三和第四座椅(28,30),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24,26)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所述第三和第四座椅(28,30)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这四个座椅(24-30)通过它们的靠背(36)以相对于分隔壁(10)最高20cm的间距布置,并且所述加固单元(44)将这四个座椅(24-30)的靠背(36)加固地相互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座椅(28)是通道侧的座椅,并且所述第四座椅(30)是墙壁侧的座椅,其中,所述第一座椅(24)与第三座椅(28)以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布置,并且所述第二座椅(26)与第四座椅(30)以背靠背的布置方式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设有乘客舱底板(8),其中,所述加固单元(68)将第一座椅(24)与乘客舱底板(8)加固地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设有乘客舱侧壁(6),其中,所述加固单元(68)将第一座椅(24)与乘客舱侧壁(6)加固地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44)的一部分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并且所述加固单元(44)的另一部分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44,68)包括至少一个型材构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单元(44)具有第一区段(50)、第二区段(52)和第三区段(56,60),所述第一区段完全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所述第二区段完全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所述第三区段部分地布置在第一乘客舱子区域(12)中并且部分地布置在第二乘客舱子区域(14)中并且将所述加固单元(44)的前述两个区段(50,52)相互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门(18)在其打开状态下与所述加固单元(44)的第三区段(56,60)相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工具(2,64),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壁(10)具有至少一个开口(58,62),加固单元(44)的区段导引穿过所述开口。
CN201790000810.4U 2016-05-02 2017-04-12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Active CN20973900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07519.5A DE102016207519A1 (de) 2016-05-02 2016-05-02 Fahrzeug für den öffentlichen Personenverkehr
DE102016207519.5 2016-05-02
PCT/EP2017/058781 WO2017190927A1 (de) 2016-05-02 2017-04-12 Fahrzeug für den öffentlichen personenverkehr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9007U true CN209739007U (zh) 2019-12-06

Family

ID=58548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0810.4U Active CN209739007U (zh) 2016-05-02 2017-04-12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426527B1 (zh)
CN (1) CN209739007U (zh)
DE (1) DE102016207519A1 (zh)
ES (1) ES2926011T3 (zh)
PL (1) PL3426527T3 (zh)
RU (1) RU191362U1 (zh)
WO (1) WO20171909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35314A1 (de) * 2019-12-19 2021-06-24 Bombardier Transportation Gmbh Schienenfahrzeugwagen mit anpassbarer Abteilaufteilung
FR3107243B1 (fr) * 2020-02-17 2024-04-12 Speedinnov Voiture de véhicule de transport public, notamment de véhicule ferroviaire, et procédé d’aménagement associé
DE102021102617A1 (de) * 2021-02-04 2022-08-04 Manfred Lang Fahrgastraum eines Verkehrsmittels, Personenverkehrsmittel und Verfahren zur Umstellung eines Fahrgastraumes von einem Normalbetrieb zu einem Ausnahmebetrieb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80512A (en) * 1944-09-05 1946-09-10 Metropolitan Cammell Carriage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assenger rail coaches
FR2600608B1 (fr) * 1986-06-27 1988-08-19 Alsthom Siege modulaire pour voiture ferroviaire
JP3196263B2 (ja) * 1991-11-25 2001-08-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客室構造車両
DE4437245C2 (de) * 1994-10-18 1999-10-21 Auwaerter Gottlob Gmbh & Co Omnibus
DE10339977A1 (de) * 2003-08-26 2005-03-24 Volkswagen Ag Längsverschiebbarer Sitz oder Sitzbank,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KR20090040896A (ko) * 2006-08-23 2009-04-27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향족 아민 유도체 및 이들을 이용한 유기 전기발광 소자
DE102008026800A1 (de) * 2007-06-01 2009-01-02 Bodo Eick Dachloser Omnibus für Stadtrundfahrten
JP5847529B2 (ja) * 2011-10-14 2016-01-27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5765198B2 (ja) * 2011-11-11 2015-08-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CN202320030U (zh) * 2011-11-28 2012-07-11 中天高科特种车辆有限公司 拖挂式采血车
DE102015110705A1 (de) * 2014-07-02 2016-01-07 Recaro Aircraft Seating Gmbh & Co. Kg Flugzeugsitzvorrichtung
RU162594U1 (ru) * 2015-11-16 2016-06-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верской ваго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ОАО "ТВЗ") Головной вагон электропоезд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426527A1 (de) 2019-01-16
EP3426527B1 (de) 2022-06-15
DE102016207519A1 (de) 2017-11-02
RU191362U1 (ru) 2019-08-02
ES2926011T3 (es) 2022-10-21
PL3426527T3 (pl) 2022-11-07
WO2017190927A1 (de) 2017-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39007U (zh) 用于公共客运交通的交通运输工具
US10836491B2 (en) Partition wall module for a cabin of a vehicle for an optical and mechanical separation of different cabin regions
CN109803889B (zh) 特别是用于飞机的座椅装置
US10363968B2 (en) Rocker assembly for autonomous vehicle
US6286882B1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partition separating the rear seat area from the front seat area
US8011713B2 (en) Seat arrang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otor vehicle with such a seat arrangement
EP2981459B1 (en) Sidewall integrated armrest for aircraft interiors
JP2007152998A (ja) 車両の下部車体構造
EP2082909A1 (en) Side impact absorb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JP6984410B2 (ja) 車室構造
US8469447B2 (en) Vehicle seat and subwoofer enclosure seat support structure
CN112339633A (zh) 公共汽车
CN107709129B (zh) 车辆
US20080252131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eat back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N113329897B (zh) 用于机动车的顶盖系统的能运动的顶盖部件的驱动系统
WO2021060306A1 (ja) 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EP3378708A1 (en) Driver's cab for a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vehicle
US11541942B2 (en) Vehicle bottom structure
CN113147339B (zh) 车辆用门的密封构造
RU2815281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свещения кабины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промышленн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JP7182081B2 (ja) 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KR100335200B1 (ko) 승합차량의 시트 이탈방지구조
JP2022035430A (ja) 車両下部構造
EP2933126A1 (en) Sliding door for vehicles
RU2272721C2 (ru) Переднее сиденье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