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0369U -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0369U
CN209580369U CN201822246224.7U CN201822246224U CN209580369U CN 209580369 U CN209580369 U CN 209580369U CN 201822246224 U CN201822246224 U CN 201822246224U CN 209580369 U CN209580369 U CN 209580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sition
casing mold
stb casing
thimble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62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建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62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0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0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0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包括静模组件及动模组件;静模组件包括静模板、铲机及两个前模仁,铲机及两个前模仁均设置于静模板上;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两个后模仁、两个行位座组件及两个行位镶件组件,各行位座组件及各行位镶件组件分别与两个后模仁一一对应,行位座组件包括四个行位座,行位镶件组件包括四个行位镶件,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铲机插入至两组行位座组件之间,且铲机分别与两组行位座组件中的一个行位座抵接,后模仁、与后模仁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及与后模仁对应的前模仁共同围成成型腔。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具有两个成型腔,能够一次性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制作机顶盒的壳体,通常采用注塑模具进行制备。然而,现有的模具制备机顶盒的壳体的过程中,一次性一个模具只能制备一个机顶盒的壳体,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机顶盒外壳模具。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包括静模组件及动模组件;
所述静模组件包括静模板、铲机及两个前模仁,所述铲机及两个所述前模仁均设置于所述静模板上,且两个所述前模仁位于所述铲机的两侧;
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两个后模仁、两个行位座组件及两个行位镶件组件,两个所述后模仁均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且两个所述后模仁与两个所述前模仁一一对应;各行位座组件及各行位镶件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后模仁一一对应,所述行位座组件包括四个行位座,四个所述行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且与所述行位座组件相对应的后模仁位于四个所述行位座之间,所述行位镶件组件包括四个行位镶件,与所述后模仁相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四个所述行位座;
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铲机插入至两组行位座组件之间,且所述铲机分别与两组行位座组件中的一个行位座抵接,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及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前模仁共同围成成型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包括两个斜顶杆,各斜顶杆均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各斜顶杆与各后模仁一一对应,各斜顶杆相对垂直于动模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动模板开设有斜顶下穿孔,所述后模仁开设有斜顶上穿孔,所述斜顶杆顺序穿设所述斜顶下穿孔及所述斜顶上穿孔;且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顶杆的上顶面与所述后模仁的上顶面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动模板的倾斜角度为84度至87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动模板的倾斜角度为85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底板、顶针面板、顶针及回针,所述顶针面板连接所述顶针底板,所述顶针连接所述顶针面板,所述动模板开设有顶针下穿孔,所述后模仁开设有顶针上穿孔,所述顶针顺序穿设所述顶针下穿孔及所述顶针上穿孔;所述回针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针面板,所述回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位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动模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静模板上还设置有斜导柱,且所述斜导柱自远离所述静模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前模仁的方向逐渐倾斜;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导柱顺序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所述第二限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0度至74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2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行位限位块、导杆及弹簧,所述行位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行位座,所述行位限位块开设有导孔,所述导杆穿设所述导孔,所述导杆远离所述行位座具有限位部,所述导杆具有圆形截面,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的直径,所述弹簧套置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行位限位块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孔具有圆形截面。
本实用新型机顶盒外壳模具的有益效果在于,具有两个成型腔,能够一次性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相对于传统的一模一腔的模具,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为一模双腔,能够同时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因而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的机顶盒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顶盒外壳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顶盒外壳模具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机顶盒外壳模具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的机顶盒外壳模具用以制备的机顶盒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为机顶盒外壳10的结构示意图。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至于图4,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包括静模组件100及动模组件200;所述静模组件100包括静模板110、铲机120及两个前模仁130,所述铲机及两个所述前模仁均设置于所述静模板上,且两个所述前模仁位于所述铲机的两侧。
所述动模组件200包括动模板210、两个后模仁220、两个行位座组件230及两个行位镶件组件240,两个所述后模仁220均设置在所述动模板220上,且两个所述后模仁220与两个所述前模仁130一一对应;即一个后模仁对应一个前模仁。各行位座组件230及各行位镶件组件240分别与两个所述后模仁一一对应,即,各行位座组件与各后模仁一一对应,各行位镶件组件与各后模仁一一对应。所述行位座组件230包括四个行位座231,四个所述行位座231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板210上,且与所述行位座组件230相对应的后模仁210位于四个所述行位座231之间,所述行位镶件组件240包括四个行位镶件241,与所述后模仁210相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241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四个所述行位座231。
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铲机120插入至两组行位座组件230之间,且所述铲机120分别与两组行位座组件230中的一个行位座231抵接,以用于对最靠近所述铲机120的两个行位座231起到限位作用。所述后模仁220、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241及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前模仁230共同围成成型腔500,由于分别有两个后模仁及前模仁以及具有八个行位镶件,因此,机顶盒外壳模具共具有两个成型腔500。所述成型腔500用于注塑成型机顶盒外壳10。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2及图3,通过注塑热流道系统30的两个针点式热喷嘴31进胶完成注胶。请结合图2,静模板及前模仁中具有注胶口,以便于针点式热喷嘴31通过注胶口进胶至成型腔中。
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具有两个成型腔,能够一次性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相对于传统的一模一腔的模具,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为一模双腔,能够同时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斜顶组件300,所述斜顶组件300包括两个斜顶杆310,各斜顶杆310均设置于所述动模板210上,各斜顶杆310与各后模仁220一一对应,各斜顶杆310相对垂直于动模板210的方向倾斜设置,例如,所述斜顶杆310相对所述动模板210的倾斜角度为84度至87度。优选的,所述斜顶杆310相对所述动模板210的倾斜角度为85度。所述动模板210开设有斜顶下穿孔,所述后模仁开设有斜顶上穿孔,所述斜顶杆310顺序穿设所述斜顶下穿孔及所述斜顶上穿孔;且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顶杆310的上顶面与所述后模仁210的上顶面平齐。如此,通过设置斜顶,一方面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能够用于脱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顶针组件400,所述顶针组件400包括顶针底板410、顶针面板420、顶针430及回针440,所述顶针面420连接所述顶针底板410,所述顶针430连接所述顶针面板410,所述动模板210开设有顶针下穿孔,所述后模仁220开设有顶针上穿孔,所述顶针430顺序穿设所述顶针下穿孔及所述顶针上穿孔;所述回针440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针面板420,所述回针4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模板210。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顶针的远离所述顶针面板的端部于所述后模仁的上顶面平齐。所述顶针用于分模时将制备好的机顶盒外壳顶出。所述回针用于在合模时,将顶针复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行位座231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2311,所述动模板210上还开设有第二限位孔211,所述静模板110上还设置有斜导柱111,且所述斜导柱111自远离所述静模板110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前模仁的方向逐渐倾斜;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导柱111顺序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2111及所述第二限位孔211。如此,斜导柱一方面对行位座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另一方面,在穿过第一限位孔2111及第二限位孔211后能够起到限位作用。例如,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0度至74度。例如,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2度。如此,能够起到较好的驱动作用和限位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行位限位块510、导杆520及弹簧530,所述行位限位块510设置于所述动模板210上,所述导杆520的一端连接行位座231,所述行位限位块510开设有导孔,例如,所述导孔具有圆形截面。所述导杆520穿设所述导孔,所述导杆520远离所述行位座具有限位部,所述导杆520具有圆形截面,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的直径,所述弹簧530套置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弹簧530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弹簧530的另一端与所述行位限位块510抵接。如此,在斜导柱111从第一限位孔2311及第二限位孔211中分离时,弹簧的回复力能够对行位座231起到一定的复位作用。
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具有两个成型腔,能够一次性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相对于传统的一模一腔的模具,上述机顶盒外壳模具为一模双腔,能够同时制备两个机顶盒外壳,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制品为机底盒的外壳,其为长方形壳体,由于机底盒的外壳的结构四边均需要做侧向抽芯,所以采用一模两腔四边行位结构,两点针点式热喷嘴进胶,进胶点取在角落装配处的非外观面保证进胶均匀,行位夹口分型线取在产品R角最大位置以里1mm,以防止分型线取在R角最大处出模时产品拉伤;需要说明的是,机底盒的外壳的侧边转角处具有R角。
机顶盒外壳模具开模时,模具按图示分型面A-A开模,动模板沿开模方向移动,行位座沿着固定在静模板上的斜导柱方向运动同时带动行位镶件运动,脱出产品倒扣,弹簧被压缩,开模至一定距离后,通过顶针底板推动顶针、与斜顶同时推动制品脱离后模仁,使产品机底盒的外壳出模。合模时,由回针带动顶针面板和顶针底板复位,行位座由弹簧提供弹力,通过模胚原身及铲机复位。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模组件,所述静模组件包括静模板、铲机及两个前模仁,所述铲机及两个所述前模仁均设置于所述静模板上,且两个所述前模仁位于所述铲机的两侧;
动模组件,所述动模组件包括动模板、两个后模仁、两个行位座组件及两个行位镶件组件,两个所述后模仁均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且两个所述后模仁与两个所述前模仁一一对应;各行位座组件及各行位镶件组件分别与两个所述后模仁一一对应,所述行位座组件包括四个行位座,四个所述行位座滑动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且与所述行位座组件相对应的后模仁位于四个所述行位座之间,所述行位镶件组件包括四个行位镶件,与所述后模仁相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分别一一对应连接四个所述行位座;
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铲机插入至两组行位座组件之间,且所述铲机分别与两组行位座组件中的一个行位座抵接,所述后模仁、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四个行位镶件及与所述后模仁对应的前模仁共同围成成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斜顶组件,所述斜顶组件包括两个斜顶杆,各斜顶杆均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各斜顶杆与各后模仁一一对应,各斜顶杆相对垂直于动模板的方向倾斜设置,所述动模板开设有斜顶下穿孔,所述后模仁开设有斜顶上穿孔,所述斜顶杆顺序穿设所述斜顶下穿孔及所述斜顶上穿孔;且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顶杆的上顶面与所述后模仁的上顶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动模板的倾斜角度为84度至87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杆相对所述动模板的倾斜角度为85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机顶盒外壳模具还包括顶针组件,所述顶针组件包括顶针底板、顶针面板、顶针及回针,所述顶针面板连接所述顶针底板,所述顶针连接所述顶针面板,所述动模板开设有顶针下穿孔,所述后模仁开设有顶针上穿孔,所述顶针顺序穿设所述顶针下穿孔及所述顶针上穿孔;所述回针的一端连接所述顶针面板,所述回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动模板上还开设有第二限位孔,所述静模板上还设置有斜导柱,且所述斜导柱自远离所述静模板的方向向远离所述前模仁的方向逐渐倾斜;当机顶盒外壳模具处于合模状态时,所述斜导柱顺序穿过所述第一限位孔及所述第二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0度至74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导柱相对所述静模板的倾斜角度为72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位限位块、导杆及弹簧,所述行位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所述导杆的一端连接行位座,所述行位限位块开设有导孔,所述导杆穿设所述导孔,所述导杆远离所述行位座具有限位部,所述导杆具有圆形截面,所述限位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导杆的直径,所述弹簧套置于所述导杆外,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行位限位块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顶盒外壳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孔具有圆形截面。
CN201822246224.7U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Active CN209580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224.7U CN209580369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224.7U CN209580369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0369U true CN209580369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0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6224.7U Active CN209580369U (zh) 2018-12-28 2018-12-28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03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320104A (zh) 基于高效脱模的注塑模具快速顶出机构
CN105965794B (zh) 一种具有推杆式滑块脱模结构的圆形产品注塑模具
CN209580369U (zh) 一种机顶盒外壳模具
CN207747333U (zh) 一种伞插模具
CN113510900A (zh) 一种模内快速成型的水桶注塑模具
CN208697824U (zh) 双色高光成型塑件倒装模具
CN213648463U (zh) 一种注塑件用注塑模具
CN214820453U (zh) 一种按钮注塑模具
CN108032493A (zh) 一种用以成型拱形工件的模具
CN108859017B (zh) 一种可快速开模、合模的注塑模具
CN209304902U (zh) 多角度抽芯塑胶模具
CN209426072U (zh) 一种能在下料的同时去除尾料的模具
CN209079095U (zh) 一种插针件加工用模具
CN207481098U (zh) 一种汽车转向灯座注塑模具
CN210061854U (zh) 一种内置顶出滑块机构
CN110202755A (zh) 一种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8593540U (zh) 具有复杂分型面的注塑模具
CN210389941U (zh) 薄壁产品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CN212266563U (zh) 一种用于生产壶身的模具
CN218019935U (zh) 一种塑胶模具成型产品顶出机构
CN211279576U (zh) 具有开模同步脱模结构的汽车仪表板注塑模
CN218985568U (zh) 一种具有单端异向斜槽塑料件成型后模
CN218256511U (zh) 一种便于注塑模具倒扣脱模的斜顶机构
CN217434922U (zh) 一种滑块中可自带潜浇口顶出注塑模具
CN218171218U (zh) 一种深型腔产品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mold for set top box shell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708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5

Pledgee: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GUANGDONG WEL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5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