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76442U -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76442U
CN209576442U CN201822261940.2U CN201822261940U CN209576442U CN 209576442 U CN209576442 U CN 209576442U CN 201822261940 U CN201822261940 U CN 201822261940U CN 209576442 U CN209576442 U CN 209576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xing chamber
artificial graphite
cathode material
carbon composite
composit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619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永
谢志懋
王�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Xin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Xin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Xin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Xin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619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76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76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76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ilic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涉及一种制备生产人造石墨,包括进出料机构、搅拌机构与冷却机构,进出料机构包含搅拌仓、进料口与出料口,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搅拌仓的上下两侧,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搅拌机构包含搅拌杆,搅拌杆的顶部通过支撑块与搅拌仓的内侧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该制备装置的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满足负极材料的混合还可以满足负极材料的包覆需要,同时还可以调整搅拌杆的转动和搅拌仓内部的温度,操作简单,同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适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多型号、多类型的混合和包覆,因此对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备生产人造石墨,尤其涉及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是由负极活性物质碳材料或非碳材料、粘合剂和添加剂混合制成糊状胶合剂均匀涂抹在铜箔两侧,经干燥、滚压而成。锂离子电池能否成功地制成,关键在于能否制备出可逆地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材料。
在锂离子电池中,石墨负极材料是五大原材料中的关键材料,石墨负极材料因为自身的稳定性强、循环性能好、与电解液相容性高以及价格低廉等优势而成为电池厂家在选择负极材料时的首要选择,但是由于国家对于新能源行业的重视和提升,显然石墨负极材料原本372得克容量已经不具有优势、其倍率性能在新能源行业也不能够满足新能源行业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要求,因此迫切的开发一款负极材料能够同时具有不错的循环性能以及较高容量的负极材料以满足新能源行业对于高比能量密度的需求相当有意义。
但目前市场上可以生产该种材料的装置还是比较传统,以粉碎和包覆的单体设备为主,且传统的粉碎和包覆设备存在着使用范围窄,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且对于工艺要求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来解决传统装置带来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包括进出料机构、搅拌机构与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料机构包含搅拌仓、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出料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搅拌仓的上下两侧,所述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顶部通过支撑块与所述搅拌仓的内侧转动连接,且支撑块的顶部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搅拌仓顶部中间固定的驱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冷却机构包含出水口与进水口,所述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均开设在所述搅拌仓的表壁上,且出水口位于进水口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外侧固定有多组搅拌桨叶,且每组内部均环形矩阵式设置有四个搅拌桨叶,多组所述搅拌桨叶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每个所述搅拌桨叶呈钩形结构。这样设置的搅拌桨叶在进行转动的时候,能够使得物料形成物料循环流,从而使得物料混合更加的充分。
优选的,所述搅拌仓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螺旋式缠绕有冷却水管,所述冷却水管的一端连接到出水口,且另一端连接到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出水口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与第二单向阀能够对进水口与出水口进行控制,同时冷却水管的设置可对高温物料进行降温。
优选的,所述进料口共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料口位于搅拌仓的顶部,所述进料口的底部呈锥形漏斗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仓上设置有排气口与溶剂回收口,且排气口位于溶剂回收口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搅拌仓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且搅拌仓整体呈锥形状结构。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能够增加搅拌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该制备装置的适用范围广,不仅可以满足负极材料的混合还可以满足负极材料的包覆需要,同时还可以调整搅拌杆的转动和搅拌仓内部的温度,操作简单,同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适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多型号、多类型的混合和包覆,因此对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其次,搅拌杆的外侧固定有多组搅拌桨叶,且每组内部均环形矩阵式设置有四个搅拌桨叶,多组搅拌桨叶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每个搅拌桨叶呈钩形结构,则通过这样设置的搅拌桨叶在转动的时候能够形如图中所示的物料循环流,能够将物料扬起,并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彻底,同时,凹槽内部的冷却水管能够对搅拌仓内部的温度进行调节,并能够通过水冷对高温物料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排气口;2-支撑块;3-驱动电机;4-搅拌杆;401-搅拌桨叶;5-进料口;6-溶剂回收口;7-出水口;8-搅拌仓;9-进水口;10-出料口;11-气动阀;12-第一单向阀;13-冷却水管;14-第二单向阀;1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包括进出料机构、搅拌机构与冷却机构,进出料机构包含搅拌仓8、进料口5与出料口10,进料口5与出料口10分别设置在搅拌仓8的上下两侧,出料口10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11;搅拌机构包含搅拌杆4,搅拌杆4的顶部通过支撑块2与搅拌仓8的内侧转动连接,且支撑块2的顶部通过转动轴与搅拌仓8顶部中间固定的驱动电机3传动连接;冷却机构包含出水口7与进水口9,出水口7与进水口9均开设在搅拌仓8的表壁上,且出水口7位于进水口9的上方。
搅拌杆4的外侧固定有多组搅拌桨叶401,且每组内部均环形矩阵式设置有四个搅拌桨叶401,多组搅拌桨叶40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每个搅拌桨叶401呈钩形结构。搅拌仓8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部螺旋式缠绕有冷却水管13,冷却水管13的一端连接到出水口7,且另一端连接到进水口9,进水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出水口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进料口5共开设有两个,两个进料口5位于搅拌仓8的顶部,进料口5的底部呈锥形漏斗状结构。搅拌仓8上设置有排气口1与溶剂回收口6,且排气口1位于溶剂回收口6的一侧。搅拌仓8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且搅拌仓8整体呈锥形状结构。
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向进料口5投入物料,然后用户根据生产物料的粒径分布和压实、灰分等驱动电机3的设置参数,从而设置搅拌杆4的转速,然后打开驱动电机3的开关,通过驱动电机3带动搅拌杆4转动,从而通过搅拌杆4上的多组搅拌桨叶401对物料进行充分搅拌,与此同时,将水通过进水口9注入到冷却水管13内,同时将排气口1的阀门旋至开通状态,方便气体排出,此时可以观察到内部的材料已被扬起,并进行充分混合,其混合的路径如图中的物料循环流所示,当反应结束后,打开溶剂回收口6将所成的溶剂排出,然后打开出料口10,收取物料。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包括进出料机构、搅拌机构与冷却机构,进出料机构包含搅拌仓8、进料口5与出料口10,进料口5与出料口10分别设置在搅拌仓8的上下两侧,出料口10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11;搅拌机构包含搅拌杆4,搅拌杆4的顶部通过支撑块2与搅拌仓8的内侧转动连接,且支撑块2的顶部通过转动轴与搅拌仓8顶部中间固定的驱动电机3传动连接;冷却机构包含出水口7与进水口9,出水口7与进水口9均开设在搅拌仓8的表壁上,且出水口7位于进水口9的上方。
搅拌杆4的外侧固定有多组搅拌桨叶401,且每组内部均环形矩阵式设置有四个搅拌桨叶401,多组搅拌桨叶40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每个搅拌桨叶401呈钩形结构。搅拌仓8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部螺旋式缠绕有冷却水管13,冷却水管13的一端连接到出水口7,且另一端连接到进水口9,进水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出水口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进料口5共开设有两个,两个进料口5位于搅拌仓8的顶部,进料口5的底部呈锥形漏斗状结构。搅拌仓8上设置有排气口1与溶剂回收口6,且排气口1位于溶剂回收口6的一侧。搅拌仓8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且搅拌仓8整体呈锥形状结构。
搅拌杆4的外侧设置有多个搅拌桨叶401,且每个搅拌桨叶401都呈钩形结构,且搅拌杆4外侧的多个搅拌桨叶401从上至下长度依次减小,则搅拌杆4带动搅拌桨叶401转动的时候,能够带动物料产生如图中所示的循环流,从而使得搅拌更加的彻底,在使用的过程中,冷却水管13可对高温物料进行一定的降温。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包括进出料机构、搅拌机构与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出料机构包含搅拌仓(8)、进料口(5)与出料口(10),所述进料口(5)与所述出料口(10)分别设置在所述搅拌仓(8)的上下两侧,所述出料口(10)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11);
所述搅拌机构包含搅拌杆(4),所述搅拌杆(4)的顶部通过支撑块(2)与所述搅拌仓(8)的内侧转动连接,且支撑块(2)的顶部通过转动轴与所述搅拌仓(8)顶部中间固定的驱动电机(3)传动连接;
所述冷却机构包含出水口(7)与进水口(9),所述出水口(7)与所述进水口(9)均开设在所述搅拌仓(8)的表壁上,且出水口(7)位于进水口(9)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4)的外侧固定有多组搅拌桨叶(401),且每组内部均环形矩阵式设置有四个搅拌桨叶(401),多组所述搅拌桨叶(401)的长度从上至下依次减小,每个所述搅拌桨叶(401)呈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8)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内部螺旋式缠绕有冷却水管(13),所述冷却水管(13)的一端连接到出水口(7),且另一端连接到进水口(9),所述进水口(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4),所述出水口(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5)共开设有两个,两个所述进料口(5)位于搅拌仓(8)的顶部,所述进料口(5)的底部呈锥形漏斗状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8)上设置有排气口(1)与溶剂回收口(6),且排气口(1)位于溶剂回收口(6)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仓(8)采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且搅拌仓(8)整体呈锥形状结构。
CN201822261940.2U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Active CN209576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1940.2U CN209576442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61940.2U CN209576442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76442U true CN209576442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1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61940.2U Active CN209576442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7644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680A (zh) * 2020-10-15 2021-01-12 焦作熔创石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负极材料制备装置
CN118287346A (zh) * 2024-04-20 2024-07-05 山东迈特瑞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硅基负极材料的真空硅碳包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06680A (zh) * 2020-10-15 2021-01-12 焦作熔创石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用负极材料制备装置
CN118287346A (zh) * 2024-04-20 2024-07-05 山东迈特瑞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连续生产硅基负极材料的真空硅碳包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30777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铅膏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80574A (zh) 一种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富锂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85951A (zh) 一种锂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CN209576442U (zh)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CN110589791B (zh) 一种锡掺杂焦磷酸钛的制备方法
CN107437620A (zh) 高镍三元ncm622‑纳米线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14916133U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CN205761157U (zh) 用于Ni、Mn、Co 三元素系列前驱体合成的反应釜
CN111477865B (zh) 一种内氧式生产锰酸锂的方法
CN109065871A (zh) 一种掺杂包覆改性的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6564A (zh) 富钠锰基Na4Mn2O5/Na0.7Mn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48100A (zh) 通过氟化镁/钠协同改性提高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9817909A (zh) 一种耐高温循环型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784609A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浆料制备工艺
CN108630915A (zh) 一种高性能镍钴铝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3935A (zh) 一种掺杂Mo的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8944042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造粒机
CN105047898A (zh) 一种双生球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富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88375A (zh) 一种掺杂磷酸钛钠微孔纳米晶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02045B (zh) 气力流态化包覆装置及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覆工艺
CN212284028U (zh) 一种用于制备镍钴锰三元氢氧化物的反应釜
CN108767222A (zh) 一种阳离子掺杂三元正极材料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06450505B (zh) 贮能用铅酸蓄电池多阶段循环化成活化工艺
CN209917873U (zh) 一种用于生产锂离子电池正极前驱体材料的装置
CN111446446A (zh) 一种CoCO3/RGO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12400 factory area of yuanhuacheng company, building materials chemical industry park, youyoubai Town, Chahar, Wulanchabu City,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Inner Mongolia Xin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2400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Wulanchabu city Chahar Right Banner white town building materials chemical industry park Hua Yuan company factory

Patentee before: INNER MONGOLIA XIN YUAN GRAPHEN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