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6133U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16133U CN214916133U CN202121119210.4U CN202121119210U CN214916133U CN 214916133 U CN214916133 U CN 214916133U CN 202121119210 U CN202121119210 U CN 202121119210U CN 214916133 U CN214916133 U CN 2149161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gative electrode
- electrode material
- lithium battery
- bearing
- cauldro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包括釜体、驱动机构、加热组件,釜体的顶端口设有釜盖,釜盖的顶面设有梯形支架,釜盖的顶面中部设有贯穿的固定轴承,固定轴承内插设有竖向贯穿的固定轴,釜体内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横轴,固定轴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与横轴的右端联接,釜体内设有加热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反应釜内部搅拌不彻底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通过双重搅拌的方式,增加了反应釜内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负极材料混合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全球公认的绿色能源,负极材料是锂电池配套最为成熟的材料,也是影响锂电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锂离子电池应该具备低电位、结构稳定、电位变化幅度小、锂离子脱嵌可逆性好、导电性能好、界面稳定性好及界面交流阻抗低等性能,以满足锂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及充放电功能。
在制造锂电池人造石墨的负极材料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包覆碳化的过程。首先,负极材料生产需要的反应温度越来越高;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生产用物料有粉料及沥青焦等,这些物料的搅拌混合难度十分大,流动阻力也很强。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物料的混合搅拌效果成为决定产品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负极材料生产存在以下缺点:1、负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反应物料的粘度、互相的粘结度都是比较大,螺带与物料的接触面积有限,导致物料的混合效果和均匀度不够,热交换不充分;2、锥形釜体的底部易出现死角,且物料容易堵住出料口,反应釜内底部的混合压力过大,如不搅拌不彻底,导致物料堵塞出料口,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包括釜体、驱动机构、加热组件,所述釜体的顶端口设有釜盖,所述釜盖的顶面设有梯形支架,所述釜盖的顶面中部设有贯穿的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内插设有竖向贯穿的固定轴,所述釜体内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横轴,所述固定轴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与横轴的右端联接,所述釜体内设有加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釜体的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面均布设有四座支撑座,所述釜体的底面中部开设有贯通外壳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梯形支架的顶面中部开设有电机通孔,所述电机通孔内安装有输出端朝下的电机,所述电机的电机轴端部与固定轴的顶端同轴联接,所述釜体内底部两侧设有一对限位轴承,所述横轴的两端分别贯穿插设在对应的限位轴承内。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轴、驱动皮带,位于梯形支架内在固定轴的顶端部套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梯形支架的右侧中部设有贯穿的联动轴承,所述联动轴承内插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联动轴,所述联动轴的左端套设有第二锥齿轮,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轴的右端套设有主动皮带轮,所述横轴的右端贯穿釜体并套设有从动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主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环形加热板、高温表,所述釜体中上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环形加热板,所述外壳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高温表,所述高温表的检测端设有检测杆,所述检测杆的里端贯穿釜体并伸入至釜体内。
优选地,位于釜体内在固定轴上设有第一搅拌组件,位于釜体内在横轴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二搅拌组件,且所述第二搅拌组件与第一搅拌组件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横杆、螺旋带,所述固定轴的中部设有一对横向固接的横杆,一对横杆的两端均设有竖向固接的连接杆,所述固定轴的中部设有一对交叉固接的螺旋带,每根所述螺旋带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杆的两端固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底端设有T形板,所述T形板的顶部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轴的底端插设在第一轴承内,所述T形板的底部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横轴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釜盖的顶面左侧设有贯穿固接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的外端口套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实用新型中,环形加热板通过加热作用,向釜体内传递热量,检测杆检测釜体内温度,并在高温表上显示;电机的电机轴带动固定轴沿着固定轴承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横杆及螺旋带在釜体内进行搅拌作业;
2、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轴转动时带动第一锥齿轮,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及联动轴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皮带轮同步转动,通过驱动皮带带动从动皮带轮及横轴同步转动,在釜体内底部进行搅拌作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反应釜内部搅拌不彻底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通过双重搅拌的方式,增加了反应釜内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负极材料混合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序号:釜体1、外壳11、支撑座12、环形加热板13、出料口14、高温表15、检测杆16、釜盖2、进料筒21、梯形支架22、电机23、固定轴24、横杆25、螺旋带26、连接杆27、联动轴3、第一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2、主动皮带轮33、横轴34、从动皮带轮35、驱动皮带36、T形板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参见图1-4,具体的,包括釜体1、驱动机构、加热组件,釜体1的顶端口设有釜盖2,釜盖2的顶面设有梯形支架22,釜盖2的顶面中部设有贯穿的固定轴承,固定轴承内插设有竖向贯穿的固定轴24,釜体1内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横轴34,固定轴24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与横轴34的右端联接,釜体1内设有加热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釜体1的外侧套设有外壳11,外壳11的底面均布设有四座支撑座12,釜体1的底面中部开设有贯通外壳11的出料口14,釜盖2的顶面左侧设有贯穿固接的进料筒21,进料筒21的外端口套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盖。
在本实用新型中,梯形支架2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电机通孔,电机通孔内安装有输出端朝下的电机23,电机23的电机轴端部与固定轴24的顶端同轴联接,釜体1内底部两侧设有一对限位轴承,横轴34的两端分别贯穿插设在对应的限位轴承内;电机23的电机轴带动固定轴24沿着固定轴承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横杆25及螺旋带26在釜体1内进行搅拌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机构包括联动轴3、驱动皮带36,位于梯形支架22内在固定轴24的顶端部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1,梯形支架22的右侧中部设有贯穿的联动轴承,联动轴承内插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联动轴3,联动轴3的左端套设有第二锥齿轮32,且第一锥齿轮31与第二锥齿轮32啮合连接;联动轴3的右端套设有主动皮带轮33,横轴34的右端贯穿釜体1并套设有从动皮带轮35,驱动皮带3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主动皮带轮33、从动皮带轮35上;固定轴24转动时带动第一锥齿轮31,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32及联动轴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皮带轮33同步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6带动从动皮带轮35及横轴34同步转动,在釜体1内底部进行搅拌作业。
在本实用新型中,位于釜体1内在固定轴24上设有第一搅拌组件,位于釜体1内在横轴34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二搅拌组件,且第二搅拌组件与第一搅拌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横杆25、螺旋带26,固定轴24的中部设有一对横向固接的横杆25,一对横杆25的两端均设有竖向固接的连接杆27,固定轴24的中部设有一对交叉固接的螺旋带26,每根螺旋带2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杆25的两端固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轴24的底端设有T形板37,T形板37的顶部设有第一轴承,固定轴24的底端插设在第一轴承内,T形板37的底部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套设在横轴34的中部,T形板37增加了固定轴24及横轴34转动的稳定性。
实施例2:在实施例1中,还存在釜体内加热不便的问题,因此,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
在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组件包括环形加热板13、高温表15,釜体1中上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环形加热板13,外壳11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高温表15,高温表15的检测端设有检测杆16,检测杆16的里端贯穿釜体1并伸入至釜体1内;环形加热板13通过加热作用,向釜体1内传递热量,检测杆16检测釜体1内温度,并在高温表15上显示。
实施例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环形加热板13、电机23分别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关闭出料口14,打开密封盖,向进料筒21内加入适量的负极材料;
步骤二,启动环形加热板13,环形加热板13通过加热作用,向釜体1内传递热量,同时,检测杆16检测釜体1内温度,并在高温表15上显示;
步骤三,启动电机23,电机23的电机轴带动固定轴24沿着固定轴承同步转动,进而带动横杆25及螺旋带26在釜体1内进行搅拌作业;
步骤四,固定轴24转动时带动第一锥齿轮31,啮合带动第二锥齿轮32及联动轴3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主动皮带轮33同步转动,通过驱动皮带36带动从动皮带轮35及横轴34同步转动,在釜体1内底部进行搅拌作业;
步骤五,待釜体1内的负极材料搅拌形成符合要求的颗粒时,停止电机23作业,打开出料口14,颗粒顺着出料口14向下排出,并对其进行收集。
本实用新型通过各机构组件的配合使用,解决了反应釜内部搅拌不彻底的问题,且整体结构设计紧凑,通过双重搅拌的方式,增加了反应釜内搅拌的均匀性,提高了负极材料混合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包括釜体(1)、驱动机构、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顶端口设有釜盖(2),所述釜盖(2)的顶面设有梯形支架(22),所述釜盖(2)的顶面中部设有贯穿的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内插设有竖向贯穿的固定轴(24),所述釜体(1)内底部设有横向放置的横轴(34),所述固定轴(24)的顶部通过驱动机构与横轴(34)的右端联接,所述釜体(1)内设有加热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的外侧套设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的底面均布设有四座支撑座(12),所述釜体(1)的底面中部开设有贯通外壳(11)的出料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支架(22)的顶面中部开设有电机通孔,所述电机通孔内安装有输出端朝下的电机(23),所述电机(23)的电机轴端部与固定轴(24)的顶端同轴联接,所述釜体(1)内底部两侧设有一对限位轴承,所述横轴(34)的两端分别贯穿插设在对应的限位轴承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联动轴(3)、驱动皮带(36),位于梯形支架(22)内在固定轴(24)的顶端部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1),所述梯形支架(22)的右侧中部设有贯穿的联动轴承,所述联动轴承内插设有横向贯穿固接的联动轴(3),所述联动轴(3)的左端套设有第二锥齿轮(32),且所述第一锥齿轮(31)与第二锥齿轮(32)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轴(3)的右端套设有主动皮带轮(33),所述横轴(34)的右端贯穿釜体(1)并套设有从动皮带轮(35),所述驱动皮带(36)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主动皮带轮(33)、从动皮带轮(35)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环形加热板(13)、高温表(15),所述釜体(1)中上部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环形加热板(13),所述外壳(11)的左侧面中部设有高温表(15),所述高温表(15)的检测端设有检测杆(16),所述检测杆(16)的里端贯穿釜体(1)并伸入至釜体(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位于釜体(1)内在固定轴(24)上设有第一搅拌组件,位于釜体(1)内在横轴(34)的两侧设有一对第二搅拌组件,且所述第二搅拌组件与第一搅拌组件的结构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横杆(25)、螺旋带(26),所述固定轴(24)的中部设有一对横向固接的横杆(25),一对横杆(25)的两端均设有竖向固接的连接杆(27),所述固定轴(24)的中部设有一对交叉固接的螺旋带(26),每根所述螺旋带(2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横杆(25)的两端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4)的底端设有T形板(37),所述T形板(37)的顶部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固定轴(24)的底端插设在第一轴承内,所述T形板(37)的底部设有横向贯穿的第二轴承,且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横轴(34)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的顶面左侧设有贯穿固接的进料筒(21),所述进料筒(21)的外端口套设有螺纹连接的密封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19210.4U CN214916133U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19210.4U CN214916133U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16133U true CN214916133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58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19210.4U Active CN214916133U (zh) | 2021-05-24 | 2021-05-24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1613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25867A (zh) * | 2021-12-10 | 2022-03-25 |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刮壁机构的锂电池负极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54968A (zh) * | 2022-09-29 | 2023-01-03 | 无锡市志成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釜结构 |
CN117960034A (zh) * | 2024-02-27 | 2024-05-03 | 青岛芯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造粒用反应釜 |
-
2021
- 2021-05-24 CN CN202121119210.4U patent/CN2149161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25867A (zh) * | 2021-12-10 | 2022-03-25 | 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刮壁机构的锂电池负极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554968A (zh) * | 2022-09-29 | 2023-01-03 | 无锡市志成生化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釜结构 |
CN117960034A (zh) * | 2024-02-27 | 2024-05-03 | 青岛芯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石墨负极材料造粒用反应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916133U (zh) |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
CN208583281U (zh) | 一种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用粉体混合装置 | |
CN209576442U (zh) | 一种制备人造石墨、SiO基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装置 | |
CN207823020U (zh) | 一种反应釜 | |
CN208944042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造粒机 | |
CN112080400A (zh) | 一种生物质厌氧发酵制取沼气的方法与设备 | |
CN215782846U (zh) | 一种电池生产用正极浆料搅拌装置 | |
CN207327347U (zh) | 塑料生产用搅拌装置 | |
CN206996419U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的混料装置 | |
CN212915374U (zh) | 一种锂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包覆装置 | |
CN218047391U (zh) | 卧式锂电池负极材料包覆造粒高温反应釜 | |
CN212348734U (zh) | 一种锂电池正极原料生产的反应罐 | |
CN209810162U (zh) | 一种锂电池生产用粘合剂反应釜 | |
CN213611024U (zh) | 一种多方向石墨粉搅拌装置 | |
CN208591762U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浆料自动升降搅拌机 | |
CN211035412U (zh) | 一种生化反应装置 | |
CN208608300U (zh) | 一种用于生产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的生产装置 | |
CN212636203U (zh) | 一种新型tpe热塑性弹性体的配料混料装置 | |
CN220573276U (zh) | 一种锂电芯原料搅拌机 | |
CN216677833U (zh) | 一种用于锂电池负极制备装置 | |
CN221906773U (zh) | 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涂料制浆机 | |
CN213101833U (zh) | 一种胱氨酸制备用反应釜 | |
CN209302734U (zh) | 一种方便计量的锂离子负极材料生产用搅拌机 | |
CN222418584U (zh) | 一种特种石墨粉的高效焙烧装置 | |
CN218610288U (zh) | 一种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原料过滤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