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1234U -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1234U
CN209441234U CN201920089088.7U CN201920089088U CN209441234U CN 209441234 U CN209441234 U CN 209441234U CN 201920089088 U CN201920089088 U CN 201920089088U CN 209441234 U CN209441234 U CN 209441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le
main body
pile main
tension spring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90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剑文
倪慧萍
刘晨晨
方刚
童宗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Tian 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Tian 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Tian 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Tian Pe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90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1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1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1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该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基座,充电桩主体包括防撞系统,防撞系统包括设于充电桩主体前侧的防护装置和设于充电桩主体后侧的倒伏装置;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以及连接防护罩的复位机构;倒伏装置包括上端与充电桩主体铰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部与充电桩主体的下部之间连接有倒伏拉簧;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罩以及倒伏装置的双重缓冲降低充电桩所受冲击力,保护充电桩,且充电桩倒伏后会进入汽车下方,消除强硬的冲击,转化为摩擦,而且由于防护罩的作用不再会受到损伤,值得大力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
虽然电动汽车以及充电车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距离普及还远远不够,这就为充电汽车及车位的使用带来了问题,例如非充电汽车在使用充电车位时会由于惯性思维直接驶入车位,撞击充电桩,造成设备损坏,还存在一些非充电汽车车主强占充电车位撞击充电桩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保护充电桩不被损坏的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基座,充电桩主体包括防撞系统,防撞系统包括设于充电桩主体前侧的防护装置和设于充电桩主体后侧的倒伏装置;
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以及连接防护罩的复位机构,防护罩包括平面结构的平板部分和弧面结构的弧形板部分;弧形板部分的下端与平板部分的上沿连为一体;平板部分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下部铰接;防护罩的下端是铰接,为旋转自由端,上端无连接,位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首先受到撞击,然后受到冲击防护罩绕铰接端转动,上端后移,后移到极限位置时弧形板部分的内面接触充电桩主体的顶面的前沿和后沿;
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和复位拉簧,复位杆的一端与平板部分的上部内侧铰接,另一端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中部铰接,复位杆的中部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中部之间通过复位拉簧连接;复位杆的两端均是铰接连接为旋转自由端,在防护罩转动的过程中复位杆随之转动,带动复位拉簧蓄能,当防护罩受力解除时,复位拉簧势能带动复位杆转动,复位杆转动的同时联动防护罩转动复位;
倒伏装置包括上端与充电桩主体铰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部与充电桩主体的下部之间连接有倒伏拉簧,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轮轴安装轨道轮,地面上设有与轨道轮配合的轨道。或者是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轮轴安装有滚轮;该滚轮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减少地面装置的设置。
当充电桩主体受到撞击时,充电桩主体受力,绕下端铰接基座的一端向后转动,压动支撑杆铰接端向后下方移动,进而带动连接轨道轮的一端沿轨道向后移动,此次是倒伏拉簧蓄能,当充电桩主体受力解除时,倒伏拉簧释能,带动支撑杆复位,将充电桩主体撑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和复位杆铰接,复位拉簧与充电桩主体的铰接点低于复位杆与充电桩主体的铰接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倒伏装置设有对称的两组,分别连接充电桩主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倒伏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的侧面和复位杆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弧形板部分的内面覆盖有缓冲垫。使其与充电桩主体接触时不会损坏充电桩主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护罩的表面设有光滑镜面耐磨涂层,降低与汽车的摩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前侧设有一个辅助拉簧,该辅助拉簧的一端与充电桩主体的侧面下部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地面上的拉簧座铰接,该拉簧座位于基座的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罩以及倒伏装置的双重缓冲降低充电桩所受冲击力,保护充电桩;
2)本实用新型充电桩倒伏后会进入汽车下方,消除强硬的冲击,转化为摩擦,而且由于防护罩的作用不再会受到损伤;
3)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结构,运行稳定,且能够通过拉簧释能复位,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防护罩后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倒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倒伏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桩主体、2基座、3防护罩、4复位杆、5复位拉簧、6支撑杆、7倒伏拉簧、8轨道轮、9轨道、10辅助拉簧、11拉簧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一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所述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基座2,充电桩主体1包括防撞系统,防撞系统包括设于充电桩主体1前侧的防护装置和设于充电桩主体1后侧的倒伏装置;
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3以及连接防护罩3的复位机构,防护罩3包括平面结构的平板部分和弧面结构的弧形板部分;弧形板部分的下端与平板部分的上沿连为一体;平板部分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前面下部铰接;防护罩3的下端是铰接,为旋转自由端,上端无连接,位于充电桩主体1的前面首先受到撞击,然后受到冲击防护罩3绕铰接端转动,上端后移,后移到极限位置时弧形板部分的内面接触充电桩主体1的顶面的前沿和后沿;
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4和复位拉簧5,复位杆4的一端与平板部分的上部内侧铰接,另一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前面中部铰接,复位杆4的中部与充电桩主体1的前面中部之间通过复位拉簧5连接;复位杆4的两端均是铰接连接为旋转自由端,在防护罩3转动的过程中复位杆4随之转动,带动复位拉簧5蓄能,当防护罩3受力解除时,复位拉簧5势能带动复位杆4转动,复位杆4转动的同时联动防护罩3转动复位;
倒伏装置包括上端与充电桩主体1铰接的支撑杆6,支撑杆6的下部与充电桩主体1的下部之间连接有倒伏拉簧7,支撑杆6的下端通过轮轴安装轨道轮8,地面上设有与轨道轮8配合的轨道9。或者是支撑杆6的下端通过轮轴安装有滚轮;该滚轮直接放置于地面上,减少地面装置的设置。
当充电桩主体1受到撞击时,充电桩主体1受力,绕下端铰接基座2的一端向后转动,压动支撑杆6铰接端向后下方移动,进而带动连接轨道轮8的一端沿轨道9向后移动,此次是倒伏拉簧7蓄能,当充电桩主体1受力解除时,倒伏拉簧7释能,带动支撑杆6复位,将充电桩主体1撑起。
优选的,复位拉簧5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1和复位杆4铰接,复位拉簧5与充电桩主体1的铰接点低于复位杆4与充电桩主体1的铰接点。
优选的,倒伏装置设有对称的两组,分别连接充电桩主体1的两侧。
优选的,倒伏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1的侧面和复位杆4铰接。
优选的,弧形板部分的内面覆盖有缓冲垫。使其与充电桩主体1接触时不会损坏充电桩主体1。
优选的,防护罩3的表面设有光滑镜面耐磨涂层,降低与汽车的摩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铰接可以是销轴与铰接座的组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其工作原理:充电桩主体1受到撞击,首先防护罩3被冲撞,此时防护罩3受力后摆,起到一次缓冲,而后防护罩3后摆到极限位置,受力传递到充电桩主体1,然后充电桩主体1随之后摆,起到第二次缓冲,车辆继续向充电桩主体1移动,充电桩主体1继续后摆的过程中与汽车底盘的夹角会越来越小,对于充电桩主体1冲击力会越来越小,充电桩主体1倒伏到一定角度就会低于汽车底盘高度,不再受到冲击,起到了对于充电桩主体1的防撞效果,而且在汽车脱离充电桩主体1后其还能通过拉簧完成复位。
实施例二
如图4-5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由于实施例一中仅在其后侧设置倒伏装置,因此充电桩主体1仅在后侧受到支撑,因此容易发生前后方向上的摆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充电桩主体1的前侧设有一个辅助拉簧10,该辅助拉簧10的一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侧面下部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地面上的拉簧座11铰接,该拉簧座11位于基座2的前侧。充电桩主体1受到前后方向上的作用力,相互配合保持充电桩主体1回复中位稳定。
上述辅助拉簧10设有两个,对称设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下端通过销轴连接基座,充电桩主体包括防撞系统,防撞系统包括设于充电桩主体前侧的防护装置和设于充电桩主体后侧的倒伏装置;
防护装置包括防护罩以及连接防护罩的复位机构,防护罩包括平面结构的平板部分和弧面结构的弧形板部分;弧形板部分的下端与平板部分的上沿连为一体;平板部分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下部铰接;
复位机构包括复位杆和复位拉簧,复位杆的一端与平板部分的上部内侧铰接,另一端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中部铰接,复位杆的中部与充电桩主体的前面中部之间通过复位拉簧连接;
倒伏装置包括上端与充电桩主体铰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下部与充电桩主体的下部之间连接有倒伏拉簧,支撑杆的下端通过轮轴安装轨道轮,地面上设有与轨道轮配合的轨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和复位杆铰接,复位拉簧与充电桩主体的铰接点低于复位杆与充电桩主体的铰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伏装置设有对称的两组,分别连接充电桩主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伏拉簧的两端分别与充电桩主体的侧面和复位杆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部分的内面覆盖有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表面设有光滑镜面耐磨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前侧设有一个辅助拉簧,该辅助拉簧的一端与充电桩主体的侧面下部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地面上的拉簧座铰接,该拉簧座位于基座的前侧。
CN201920089088.7U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Active CN209441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9088.7U CN209441234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9088.7U CN209441234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1234U true CN209441234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8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9088.7U Active CN209441234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1234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9058A (zh) * 2019-11-18 2020-04-10 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CN112644312A (zh) * 2020-12-31 2021-04-13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撞新能源充电桩
CN112721690A (zh) * 2021-01-13 2021-04-30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防护装置
CN113085633A (zh) * 2021-04-28 2021-07-09 宋梓煜 一种具有撞击防护的充电桩
CN113400985A (zh) * 2021-08-08 2021-09-17 吕燕文 智能避让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13415191A (zh) * 2021-07-19 2021-09-21 叶涛 一种具有倾倒防撞击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79058A (zh) * 2019-11-18 2020-04-10 安徽华海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式新能源汽车用充电装置
CN112644312A (zh) * 2020-12-31 2021-04-13 大江控股集团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防撞新能源充电桩
CN112721690A (zh) * 2021-01-13 2021-04-30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全防护装置
CN113085633A (zh) * 2021-04-28 2021-07-09 宋梓煜 一种具有撞击防护的充电桩
CN113415191A (zh) * 2021-07-19 2021-09-21 叶涛 一种具有倾倒防撞击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13415191B (zh) * 2021-07-19 2023-12-29 锐华能源(大同)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倾倒防撞击结构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CN113400985A (zh) * 2021-08-08 2021-09-17 吕燕文 智能避让的新能源汽车用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41234U (zh) 一种防撞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103318044B (zh) 机动车辆充电系统
CN20884224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防撞型充电桩
CN108973729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用防撞型充电桩
CN107444186A (zh) 一种防撞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0792861U (zh) 一种防撞充电桩
CN206841360U (zh) 一种汽车追尾减撞装置
CN209244399U (zh) 一种土木工程地基坑防护栏
CN207442740U (zh) 一种防震动太阳能电池组件支架
CN207758585U (zh) 一种防碰撞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08216523U (zh) 一种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保护装置
CN108621850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防撞保护装置
CN11018208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09955793U (zh) 一种埋藏式高稳定直流充电桩
CN109263509A (zh) 一种带充气功能的可隐藏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1000979U (zh) 一种有过载保护的充电装置
CN108608885A (zh) 一种防撞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0310008U (zh) 一种改进型充电桩
CN108725253A (zh) 一种多接头充电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16610925U (zh) 一种锂电池储能充电桩
CN209534782U (zh) 一种带温湿度监控功能的充电桩
CN109263505A (zh) 一种可防风防撞的充电桩
CN208646637U (zh) 一种防撞式电动汽车充电桩
CN219789937U (zh) 一种具有防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CN112319288A (zh)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