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2578U - 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2578U
CN209402578U CN201920404962.1U CN201920404962U CN209402578U CN 209402578 U CN209402578 U CN 209402578U CN 201920404962 U CN201920404962 U CN 201920404962U CN 209402578 U CN209402578 U CN 209402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latching portion
rotation direction
closed posi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496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上山直浩
大谷基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09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992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2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25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19Constructional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housings, covers
    • H04N1/00551Top covers or the like
    • H04N1/00554Latches or hinge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6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swing doors or windows, i.e. opening inwards and outwar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00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 E05C1/08Fastening devices with bolts moving rectilinearly with latching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读取装置,具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即使在装置内空间狭小时,也能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在关闭位置上锁定盖。该读取装置具备: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锁定机构,在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向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及读取部,在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盖具有向第二转动方向突出的卡合部,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该闩锁部通过向交叉方向移动而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闩锁部具有闩锁面,该闩锁面在盖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朝向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的卡合面接触,闩锁部随着盖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向交叉方向移动,并向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移动。

Description

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有各种构成的读取装置。其中,使用有具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的读取装置。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的图像扫描装置(读取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第2011-130161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图像扫描装置那样的具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的现有的读取装置中,要求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在关闭位置上锁定。通常,在现有的这样的读取装置中,当在关闭位置锁定盖时,为了使盖的卡合部与被卡合部卡合(钩住),比固定盖的位置更进一步地暂且推入盖来锁定盖。然而,在这样的读取装置中,为了抑制装置的大型化,装置内空间狭小的情况较多。当装置内空间狭小时,不能够充分获得用于在关闭位置上锁定盖所需的推入区域的情况较多,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在关闭位置上锁定盖存在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于具备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的读取装置,即使在装置内空间狭小时,也可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在关闭位置上锁定盖。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所述盖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盖向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及读取部,设置于所述盖或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相对的位置,所述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所述盖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第二转动方向突出,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是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通过向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动,从而在能够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面与所述卡合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的卡合面接触,所述闩锁部随着所述盖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并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读取装置在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端部更靠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后方侧,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部在一并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及所述交叉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盖的转动轴与所述前头侧端部之间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卡合部的前头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闩锁部的与所述闩锁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部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
本申请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锁定机构,限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以及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读取介质,并设置于所述盖或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相对的部件,所述盖具有突出部,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在能够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所述闩锁面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轴上,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突出部中所述第一轴的一侧的面接触,在所述闩锁部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所述闩锁面向所述第一轴的另一侧移动。
优选地,所述读取装置的所述闩锁部在所述第一轴上位于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之间。
优选地,所述读取装置的所述读取部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概略侧视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概略放大侧视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概略放大侧视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概略放大侧视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概略放大侧视截面图。
图8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9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0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1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2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13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的锁定机构的动作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读取装置;2盖;3设置部;4记录头;5扫描单元;6供给口;7排出口;8读取部;9盖2的转动轴;10主体部;11锁定机构;12闩锁部;12a斜面;12b斜面;12c弹簧;12d前端部;12e闩锁面;12g顶部面;13被记录介质排出口;14介质(读取原稿)的输送路径;15辊(输送部);16辊(输送部);17卡合部;17a卡合凹部;17b、27b斜面;17c、27c卡合面;17d前头侧端部;27卡合部;27a突出部;27g顶部面;27h凹部;18杆部;18a前端部;19弹簧;20按钮部;21基部;22基部孔;R被记录介质的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1。
首先,参照图1及图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涉及的读取装置1的概要。
图1及图2是本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1的概略立体图。其中,图1表示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图2表示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在图1及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内部构成,省略一部分构成部件来表示。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在主体部10具备:被记录介质的卷筒R的设置部3;记录头4,可对该被记录介质喷吐墨水而形成图像;以及被记录介质排出口13,排出由记录头4形成有图像的被记录介质。此外,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具备读取作为读取原稿的介质的扫描单元5。即,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为还可作为记录装置使用的构成,例如,为可使用记录头4将通过扫描单元5从读取原稿读取到的图像记录到被记录介质的构成。
扫描单元5具有:供给口6,向该扫描单元5的内部供给作为读取原稿的介质;盖2,设置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8;以及排出口7,排出由读取部8读取后的介质。盖2为能以转动轴9为基准沿第一转动方向R1(打开盖2的方向)及第二转动方向R2(关闭盖2的方向)移动的构成。
在此,图中的X方向是水平方向、且是转动轴9的延伸方向,Y方向是水平方向、且是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是铅直方向。此外,下面将箭头方向设为+方向,将与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方向。例如,铅直向上方向是+Z方向,铅直向下方向是-Z方向。
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构成为,在关闭了盖2的状态(关闭位置)下,从供给口6插入介质并在盖2和主体部10之间的位置输送该介质,利用设置于该盖2和主体部10之间的位置的读取部8读取形成于该介质的图像,并从排出口7排出该介质。
接着,对作为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盖2的锁定机构11进行说明。
在此,图3是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的锁定机构11的概略侧视截面图,表示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此外,图4至图7是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的锁定机构11的概略放大侧视截面图。其中,图4表示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图5表示使盖2从图4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使得盖2位于锁定动作开始位置的状态。图6表示使盖2从图5的状态进一步向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使得盖2位于关闭位置,并且后述的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图7表示盖2位于关闭位置,并且闩锁部12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图3至图7中的截面的位置(X方向上的截面的位置)在各图中不一致,此外,在图3至图7中,为了便于理解内部构成,省略一部分构成部件来表示。
此外,图8至图10是说明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的锁定机构11的动作的示意图。其中,图8表示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而且准确来讲,表示盖2位于图4表示的状态和图5表示的状态之间的位置的状态。图9表示盖2位于图5表示的状态和图6表示的状态之间的位置的状态。图10表示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而且表示盖2在图6表示的状态时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的扫描单元5是可在图3所示那样的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的构成。如图3所示,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盖2和主体部10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构成介质的输送路径14。在输送路径14上形成有作为输送介质的输送部的辊15及辊16等。从供给口6供给的介质由该输送部沿输送方向A输送,并从排出口7排出。
此外,如图3所示,在输送方向A上的输送路径14的中间部分附近且输送路径14的盖2一侧形成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8。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本实施例的扫描单元5是在输送路径14的盖2一侧形成有读取部8的构成,但读取部8也可以设置于输送路径14的主体部10一侧。
此外,如图4所示,扫描单元5构成为,盖2能以沿X方向延伸的转动轴9为基准向第一转动方向R1及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4表示的是将盖2打开30°左右的图,但盖2能够如图2所示那样成为打开大致90°的状态。
如图4所示,在盖2设置有向第二转动方向R2突出的卡合部17,在主体部10设置有闩锁部12。闩锁部12可沿着方向Z移动。在闩锁部12设置有弹簧12c,前端部12d成为被弹簧12c的弹簧压力压向铅直方向上方侧的状态。换言之,闩锁部12构成为,通过从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参照图4、图6、图8及图10)用比弹簧12c的弹簧压力更强的力向下侧压前端部12d,从而前端部12d向下侧移动(参照图5、图9以及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的图7)。此外,在卡合部17设置有可供闩锁部12(前端部12d)插入的凹部即卡合凹部17a。
此外,如图4至图7所示,在卡合部17的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前头侧形成有斜面17b,在闩锁部12的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形成有斜面12b。如图5所示,斜面17b及斜面12b的倾斜方向是能够向下侧释放随着盖2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参照图4及图8)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而卡合部17和闩锁部12接触(参照图5及图9)所引起的施加给闩锁部12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R2的力的倾斜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卡合部17的斜面17b、卡合面17c由金属构成。为此,为了减轻伴随着与卡合部17的接触产生的声音,与卡合部17接触的闩锁部12的前端部12d由树脂构成。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强度,闩锁部12的前端部12d以外的部分由金属构成。
扫描单元5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从而随着盖2从打开位置转动到关闭位置,斜面17b与斜面12b接触,闩锁部12暂且向铅直方向下方(-Z方向)移动(例如从图4所示的状态到图5所示的状态),第二转动方向R2(或Y方向)上的卡合凹部17a的位置来到闩锁部12所在的位置时(图6所示的状态),闩锁部12向铅直方向上方(+Z方向)移动,从而闩锁部12和卡合凹部17a卡合。
需要注意的是,闩锁部12和卡合部17(卡合凹部17a)卡合时,详细而言,如图6及图10所示,闩锁部12(前端部12d)的闩锁面12e(朝向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前头侧的面)与卡合凹部17a的卡合面17c(朝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的面)相对。
此外,如图4至图7所示,在卡合部17的内部设置有杆部18,杆部18的前端部18a被弹簧19向铅直方向上方(+Z方向)侧按压。如图7所示,前端部18a的位置与卡合凹部17a的位置对应,构成为通过按压按钮部20而前端部18a向下侧下降,前端部18a露出到卡合凹部17a的外侧。本实施例的扫描单元5通过设置有像这样的构成的杆部18,从而成为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按压按钮部20而能够将前端部18a压抵到前端部12d,并向下侧下压闩锁部12(使闩锁部12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的构成。即,用户通过边按压按钮部20边使锁定在关闭位置上的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转动,从而能够使盖2简单地转动到打开位置。
接着,使用图8至图10进一步说明伴随着锁定盖2的闩锁部12的详细动作。
如图8至图10所示,闩锁部12构成为,通过前端部12d从设置于基部21的基部孔22向铅直方向上方(+Z方向)突出(参照图8及图10)及缩入基部孔22内(参照图9),从而可移动至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
如图8所示,在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且卡合部17位于不与闩锁部12接触的位置时,闩锁部12的前端部12d从基部21突出。本实施例的闩锁部12在前端部12d的与斜面12b侧相反的一侧也形成有与该斜面12b大致平行的斜面12a。
为此,如图9所示,从卡合部17(斜面17b)与闩锁部12(斜面12b)接触的状态起,随着盖2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一边斜面12a与该斜面12a侧的基部21接触,一边向下压闩锁部12(向-Z方向移动)。因此,随着盖2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闩锁部12一边向第一转动方向R1(-Y方向)移动,一边被往下压。此外,当盖2从图9所示的状态进一步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时,如图10所示,闩锁部12一边向第二转动方向R2(+Y方向)移动(返回),一边被弹簧12c的力推向上方(向+Z方向移动)。即,在盖2从打开位置侧向关闭位置侧移动而卡合部17(卡合凹部17a)与闩锁部12卡合时,闩锁部12伴随有从卡合部17与闩锁部12接触的状态起盖2向关闭位置一侧移动时向与第二转动方向R2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为此,闩锁部12的锁定解除位置(参照图9)位于比锁定位置(参照图8及图10)更靠第一转动方向R1的前头侧。
为了锁定转动式的盖,通常的锁定机构需要使盖向用于锁定的转动方向比锁定位置更多地转动。这是因为,仅使盖转动至该盖在转动方向上被锁定的位置的话,起因于零部件的安装精度等,设置于盖的卡合部有可能无法钩挂于设置于主体部的闩锁部等被卡合部。
然而,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锁定机构11形成为在锁定盖2时,作为被卡合部的闩锁部12向从盖2观察时的跟前侧移动,让设置于盖2的卡合部17进来这样的构成。为此,与现有那样的仅盖2一侧转动的情况不同,即便用户仅使盖2转动至该盖2在转动方向上被锁定的位置(卡合凹部17a与闩锁部12相对的位置),也易于将盖2锁定。换言之,降低起因于零部件精度等而盖2无法被正常锁定的可能性。
在此进行总结,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具备:盖2,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间转动;盖2的锁定机构11,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盖2向朝向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R1转动;以及读取部8,设置于盖2(也可以是主体部10上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盖2相对的位置),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
此外,盖2具有卡合部17,卡合部17向作为第一转动方向R1的反方向的第二转动方向R2突出。
此外,锁定机构11具有闩锁部12,闩锁部12通过向与盖2的转动轴9的延伸方向(X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Z方向)移动,从而在能够与卡合部17的卡合凹部17a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卡合部17的卡合凹部17a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在此,闩锁部12具有闩锁面12e,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闩锁面12e与卡合凹部17a的朝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的卡合面17c接触。于是,随着盖2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而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变成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闩锁部12向交叉方向(+Z方向)移动,并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即,与闩锁面12e相反一侧的-Y方向)移动。
这样,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在盖2上具有向朝向关闭位置的第二转动方向R2突出的卡合部17,并在锁定机构11中具有闩锁部12,该闩锁部12能够向与该盖2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动而与该卡合部17的卡合凹部17a卡合。此外,闩锁部12在锁定盖2时,向交叉方向移动,并向朝向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R1的前头侧移动。即,闩锁部12在锁定盖2时,不仅向作为锁定方向的交叉方向移动,而且还向与盖2的移动方向(第二转动方向R2)相反的方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为此,本实施例的读取装置1无需为了锁定盖2而暂时使盖2超过闩锁部12的形成位置来向第二转动方向R2塞入盖2即可将盖2锁定。因此,即使在装置内空间狭小时也能够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2。
需要注意的是,“闩锁部12……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移动”在意思上也可以是向与严格意义下的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方向多少偏离的方向移动的构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闩锁部12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的移动不限于整个闩锁部12移动的构成。例如,闩锁面12e中仅交叉方向(+Z方向)侧的端部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移动的构成也包含在“闩锁部12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移动”中。
此外,如图4至图7所示,卡合凹部17a形成为比卡合部17的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前头侧端部17d更靠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后方侧。
此外,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闩锁部12在一并与盖2的转动轴方向及所述交叉方向交叉的方向(Y方向)上,设置于盖2的转动轴9与前头侧端部17d之间的位置。通过使闩锁部12为这样的配置,能够有效地锁定盖2。
此外,根据这样的闩锁部12、转动轴9以及前头侧端部17d的配置,当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时,前头侧端部17d的移动包括向交叉方向(+Z方向)的移动分量。为此,在为了确保使盖2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的操作性而在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时在Y方向上的闩锁面12e与卡合面17c之间设置有游隙这样的构成中,前头侧端部17d有可能向+Z方向移动,导致闩锁部12与卡合凹部17a的卡合脱落。因此,当闩锁部12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时,闩锁部12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Y方向)移动的机构作为兼具使盖2向关闭位置移动时的操作性及盖2在关闭位置上的保持性的机构尤其有效。
此外,如上所述,在卡合部17的第二转动方向R2上的前头侧形成有斜面17b,斜面17b使随着盖2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而卡合部17和闩锁部12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闩锁部12的朝着第二转动方向R2的力向锁定解除位置一侧(下侧)释放。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使盖2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关闭位置移动时,能够使该斜面17b暂时与闩锁部12接触,使闩锁部12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随着盖2移动至关闭位置(卡合凹部17a来到闩锁部12的位置),使闩锁部12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而锁定盖2。为此,能够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2。
此外,如上所述,在闩锁部12的与闩锁面12e相反的一侧(第一转动方向R1上的前头侧)也形成有斜面12b,斜面12b使随着盖2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而卡合部17和闩锁部12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闩锁部12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R2的力向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
通过这样的构成,在使盖2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关闭位置移动时,能够使该斜面12b暂时与卡合部17接触,使闩锁部12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随着盖2移动至关闭位置(卡合凹部17a来到闩锁部12的位置),使闩锁部12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而锁定盖2。为此,能够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2。
需要注意的是,斜面17b及斜面12b既可以是平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
此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读取部8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
通常,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若读取部与作为读取原稿的介质之间的距离过远,则读取性能降低。为此,通过在盖2被稳定地锁定、并能有效抑制读取部与介质的距离过远(在读取过程中解除锁定)的本方式的读取装置1中使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8,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随着使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8而产生的读取性能的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这些变形当然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接着,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
首先,对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扫描装置涉及的其它问题进行说明。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扫描装置中,由于锁定杆沿着锁销的圆周面被引导至锁定位置,因此锁销和锁定杆卡合时的操作性容易。
然而,由于锁销是圆柱状,因此存在由于施加给锁定杆的外力的方向而锁定杆易于从锁销脱落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2中,在具备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的盖2的读取装置1A中,对能够提高用户使盖2从打开位置转移至关闭位置时的操作性和提高位于关闭位置的盖2不容易脱落的锁定时的稳定性的构成进行说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构成标注与实施例1相同的标记。
读取装置1A具备:盖2,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锁定机构11,限制位于关闭位置的盖2向打开位置转动;以及读取部8,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时读取介质。读取部8设置于盖2或与位于关闭位置的盖2相对的部件。在此,由于盖2及锁定机构11的基本构成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此外,读取部8与实施例1同样地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为此,例如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方式的读取部相比能够小型化。因此,能够实现读取装置1A的小型化。
图11至图13是说明本实施例涉及的读取装置1A的锁定机构11的动作的示意图。详细而言,图11示出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当盖2位于打开位置时,盖2和锁定机构11分离。图12示出在盖2与锁定机构11卡合的过程中闩锁部12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图13示出盖2与锁定机构11卡合的状态、且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
如图11所示,在读取装置1A的主体部10设置有锁定机构11。在锁定机构11中设置有闩锁部12。闩锁部12是块材。闩锁部12由配置于闩锁部12的-Z方向的弹簧12c(参照图4)支承。通过弹簧12c的弹簧压力向+Z方向对闩锁部12施力。通过用比弹簧12c的弹簧压力强的力向-Z方向按压闩锁部12,从而闩锁部12向-Z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闩锁部12解除-Z方向的按压,从而闩锁部12向+Z方向移动。闩锁部12可经由设置于基部21的基部孔22沿Z轴移动。
在闩锁部12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与Z轴大致正交的平坦的顶部面12g。在闩锁部12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闩锁面12e。闩锁面12e是与Y轴大致正交的平坦面。从闩锁面12e的-Z方向端部进一步向-Z方向侧形成有斜面12a。斜面12a是从闩锁面12e的-Z方向端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及-Y方向分量的方向的平坦面。此外,在闩锁部12上,在Y轴上与闩锁面12e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斜面12b。斜面12b是从顶部面12g的-Y方向端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及-Y方向分量的方向的平坦面。斜面12a和斜面12b大致平行。在此,在盖2和锁定机构11分离的状态下,顶部面12g、闩锁面12e、斜面12a以及斜面12b位于基部21的+Z方向。
读取装置1A的盖2具有卡合部27。卡合部27从盖2向盖2的第二转动方向R2突出。卡合部27是与闩锁部12卡合的部件。
如图13所示,卡合部27具有突出部27a,突出部27a向与盖2的第一转动方向R1及第二转动方向R2交叉的方向突出。在突出部27a上,在与盖2的转动轴9正交的作为第一轴的Y轴上,卡合面27c形成于位于关闭位置的盖2的突出部27a中作为Y轴的一侧的-Y方向侧。在盖2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即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闩锁部12的闩锁面12e与卡合面27c接触。在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突出部27a的卡合面27c是与Y轴大致正交的平坦面。此外,在图13中,突出部27a的-Z方向端部形成有与Z轴大致正交的平坦的顶部面27g。此外,在突出部27a上,在Y轴上与卡合面27c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斜面27b。斜面27b是从顶部面27g的+Y方向端部沿着包括+Z方向分量及+Y方向分量的方向的平坦面。此外,在盖2的突出部27a的-Y方向上设置有可在闩锁部12和卡合部27卡合时容纳闩锁部12的凹部27h。
接着,详细地说明读取装置1A的锁定机构11的动作。
如图11所示,当盖2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且是卡合部27和闩锁部12处于不接触的状态时,闩锁部12的顶部面12g、闩锁面12e、斜面12a以及斜面12b经由基部孔22从基部21向+Z方向突出。
接着,图12示出闩锁部12和卡合部27不卡合的状态、且是闩锁部12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即,闩锁部12的锁定解除位置是指在盖2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R2进行了转动时,闩锁部12被卡合部27向-Z方向按压的状态的位置。
如图12所示,随着盖2从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沿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闩锁部12的斜面12b和卡合部27的斜面27b接触,卡合部27向-Z方向按压闩锁部12。此时,斜面12a边与基部21上的基部孔22的周端部接触边进行移动。为此,闩锁部12向-Z方向移动,并向-Y方向移动。该动作高效地辅助卡合部27和闩锁部12卡合之前的操作。换言之,提高使盖2从打开位置转移至关闭位置之前的操作性。更详细而言,在盖2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时,不限制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直到突出部27a位于闩锁部12的+Y方向为止。在本实施例中,在突出部27a的卡合面27c位于闩锁部12的闩锁面12e的-Y方向的状态下,不限制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因此,通过闩锁部12向-Y方向移动,从而为了使之为限制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的状态所需的盖2的移动量与闩锁部12不向-Y方向移动的构成相比更少。通过限制盖2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从而使盖2向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变得更容易,因此通过闩锁部12向-Y方向移动,从而辅助用户用于使卡合部27和闩锁部12卡合的扫描。
此外,例如在闩锁部12上与卡合部27接触的不是斜面12b,而是从顶部面12g的-Y方向端部连续的、与Y轴正交的平坦面,进而在卡合部27上与闩锁部12接触的不是斜面27b,而是从顶部面27g的+Y方向端部连续的、与Y轴正交的平坦面时,闩锁部12不容易向-Z方向移动,卡合部27和闩锁部12卡合之前的操作困难。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在闩锁部12和卡合部27接触的时间点,闩锁部12通过卡合部27的按压而向-Z方向移动,因此闩锁部12易于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因此,卡合部27和闩锁部12卡合之前的操作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例的锁定解除位置上闩锁部12移动到了最-Z方向的状态下,保持于闩锁面12e与基部21上的基部孔22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
接着,如图13所示,当从闩锁部12位于锁定解除位置的状态进一步向第二转动方向R2转动盖2时,闩锁部12移动到锁定位置。
具体而言,当在锁定解除位置上卡合部27的顶部面27g边与闩锁部12的顶部面12g接触边向+Y方向移动时,卡合部27的顶部面27g和闩锁部12的顶部面12g的接触结束。当突出部27a的卡合面27c位于闩锁部12的闩锁面12e的+Y方向时,顶部面27g和顶部面12g的接触结束。当从卡合部27的按压释放闩锁部12时,闩锁部12因弹簧12c的力而向+Z方向移动。由此,闩锁部12向锁定位置移动,并与卡合部27卡合。更详细而言,由于闩锁面12e解除与基部21上的基部孔22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因此在闩锁部12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到锁定位置时,在闩锁面12e移动到作为Y轴(第一轴)的另一侧的+Y方向侧的状态下,闩锁面12e与卡合部27的卡合面27c接触。即,锁定位置上的闩锁面12e的位置位于锁定解除位置上的闩锁面12e的位置的+Y方向。此外,由于闩锁部12向锁定位置的转移,盖2处于关闭位置。
在此,当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时,在闩锁面12e与卡合面27c之间存在间隙那样的构成中,例如在对盖2给予了第一转动方向R1的外力的情况下,盖2容易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导致解除闩锁部12与突出部27a的卡合状态。此外,尤其是如本实施例这样可在盖2或与位于关闭位置的盖2相对的部件上设置读取部8时,读取部8能够向第一转动方向R1或第二转动方向R2移动闩锁面12e与卡合面27c之间的间隙的量,因此读取精度有可能会降低。此外,例如在闩锁面12e或卡合面27c是曲面那样的构成中,由于闩锁部12和突出部27a的接触面积减少,因此在对盖2给予了第一转动方向R1的外力的情况下,盖2容易向第一转动方向R1移动,导致解除闩锁部12和卡合部27的卡合状态。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当闩锁部12位于锁定位置时,闩锁面12e和卡合面27c接触,保持为在闩锁面12e与卡合面27c之间无间隙的状态。此外,闩锁面12e及卡合面27c是平坦面,闩锁面12e和卡合面27c面接触。因此,即使在对盖2给予了第一转动方向R1的外力时,突出部27a也被闩锁部12可靠地限制了移动。因此,确保盖2在关闭位置上锁定时的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盖2从关闭位置移动至打开位置时,与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按下按钮部20而将前端部18a压抵于闩锁部12来向-Z方向压下闩锁部12。由此,闩锁面12e和卡合面27c分离,解除闩锁部12对突出部27a的限制,能够使盖2向打开位置移动(参照图7)。
此外,在读取装置1A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闩锁部12在Y轴上位于处于关闭位置的盖2的卡合部27与盖2的转动轴9之间(参照图4至图7)。即,闩锁部12配置于对于盖2的第二转动方向R2有效的位置。为此,高效地进行盖2的关闭动作,并能提高盖2在锁定时的稳定性。
以上,根据本实施例,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闩锁部12在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转移的过程中向-Y方向移动。通过该闩锁部12的移动,容易将突出部27a从打开位置引导入关闭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
进而,在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转移的过程中,闩锁部12的闩锁面12e从-Y方向侧向+Y方向侧移动,并在锁定位置上,闩锁面12e与突出部27a的卡合面27c接触。由此,突出部27a被闩锁部12限制。即,即使在锁定位置上对盖2施加了第一转动方向R1的外力,由于突出部27a被闩锁部12限制移动,因此也能够提高盖2在锁定时的稳定性。总而言之,能够兼具使盖2从打开位置转移至关闭位置时的操作性和使盖位于关闭位置时的锁定的稳定性。
此外,当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8与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之间的距离发生不均时,介质的读取精度存在下降的趋势。作为读取部8和介质之间的距离发生不均的原因,考虑有盖2在关闭位置上时突出部27a和闩锁部12的晃动、读取时盖2的锁定脱落等。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锁定位置上突出部27a被闩锁部12限制,因此盖2稳定地保持锁定状态。因此,能够保持读取部8对介质的读取精度。
以下,记载从实施方式推导出的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所述盖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盖向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及读取部,设置于所述盖或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相对的位置,所述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所述盖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第二转动方向突出,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是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通过向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动,从而在能够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面与所述卡合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的卡合面接触,所述闩锁部随着所述盖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并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移动。
根据本方面,盖具有向朝向关闭位置的第二转动方向突出的卡合部,锁定机构具有向与该盖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动而能与该卡合部的卡合凹部卡合的闩锁部。此外,在锁定盖时,闩锁部向交叉方向移动,并向朝向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移动。即,在锁定盖时,闩锁部不仅向作为锁定方向的交叉方向移动,而且还向盖的移动方向(第二转动方向)的反方向(第一转动方向)移动。为此,无需为了锁定盖而暂时使盖超过闩锁部的形成位置来向第二转动方向塞入盖即可将盖锁定。因此,即使在装置内空间狭小时也能够稳定且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读取装置在第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凹部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端部更靠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后方侧,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部在一并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及所述交叉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盖的转动轴与所述前头侧端部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这样的位置设置闩锁部,能够有效地锁定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卡合部的前头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根据本方面,在卡合部的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形成有斜面,能够使随着锁定盖而施加给闩锁部的朝着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即,在使盖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关闭位置移动时,能够使该斜面暂时与闩锁部接触,使闩锁部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随着盖移动至关闭位置(卡合凹部来到闩锁部的位置),使闩锁部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而锁定盖。为此,能够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二或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闩锁部的与所述闩锁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根据本方面,在闩锁部的与闩锁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有斜面,能够使随着锁定盖而施加给闩锁部的朝向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即,在使盖从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向关闭位置移动时,能够使该斜面暂时与卡合部接触,使闩锁部从锁定位置向锁定解除位置移动,随着盖移动至关闭位置(卡合凹部来到闩锁部的位置),使闩锁部从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而锁定盖。为此,能够操作性良好地锁定盖。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面的读取装置在所述第一至第四任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取部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若读取部与作为读取原稿的介质之间的距离过远,则读取性能降低。为此,通过在盖被稳定地锁定、并能有效抑制读取部与介质的距离过远(在读取过程中解除锁定)的本方面的读取装置中使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随着使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而产生的读取性能的降低。
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锁定机构,限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以及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读取介质,并设置于所述盖或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相对的部件,所述盖具有卡合部,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在能够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所述闩锁面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轴上,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卡合部中所述第一轴的一侧的面接触,在所述闩锁部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所述闩锁面向所述第一轴的另一侧移动。
根据该构成,锁定机构的闩锁部在与卡合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卡合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即,闩锁部在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转移的过程中进行移动。通过该闩锁部的移动,容易将卡合部从锁定解除位置引导入锁定位置,能够提高操作性。
进而,在从锁定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转移的过程中,闩锁部的闩锁面从第一轴的一侧向第一轴的另一侧移动,并在锁定位置上,闩锁面与卡合部中第一轴的一侧的面接触。由此,卡合部的移动被闩锁部限制。即,即使在锁定位置上对盖施加了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的外力,由于卡合部通过与闩锁部的卡合而受到限制,因此能够提高盖在锁定时的稳定性。总而言之,能够兼具使盖从打开位置转移至关闭位置时的操作性和使盖位于关闭位置时的锁定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读取装置的所述闩锁部在所述第一轴上位于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卡合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之间。
根据该构成,闩锁部配置于对于盖的转动方向有效的位置上。为此,能够高效地进行盖的关闭动作,并能提高盖锁定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读取装置的所述读取部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
根据该构成,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即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与例如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方式的读取部相比,可实现小型化。为此,能够实现读取装置的小型化。
另一方面,当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与作为读取对象的介质之间的距离发生不均时,介质的读取精度存在下降的趋势。作为读取部和介质之间的距离发生不均的原因,考虑有盖在关闭位置上时卡合部和闩锁部的晃动、读取时盖的锁定脱落等。然而,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在锁定位置上卡合部被闩锁部限制,因此盖稳定地保持锁定状态。因此,能够实现读取装置的小型化,并能保持读取部对介质的读取精度。

Claims (8)

1.一种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
所述盖的锁定机构,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限制所述盖向朝向所述打开位置的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及
读取部,设置于所述盖或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与所述盖相对的位置,所述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读取介质,
所述盖具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向第二转动方向突出,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是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通过向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移动,从而在能够与所述卡合部的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卡合凹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面与所述卡合凹部的朝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的卡合面接触,
所述闩锁部随着所述盖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向所述交叉方向移动,并向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凹部形成为比所述卡合部的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前头侧端部更靠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后方侧,
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闩锁部在一并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方向及所述交叉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盖的转动轴与所述前头侧端部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转动方向上的所述卡合部的前头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闩锁部的与所述闩锁面相反的一侧形成有使随着所述盖从位于所述打开位置的状态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转动而所述卡合部和所述闩锁部接触所引起的施加给所述闩锁部的朝向所述第二转动方向的力向所述锁定解除位置一侧释放的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部是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的读取部。
6.一种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盖,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转动;
锁定机构,限制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向所述打开位置转动;以及
读取部,在所述盖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读取介质,并设置于所述盖或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相对的部件,
所述盖具有突出部,
所述锁定机构具有闩锁部,所述闩锁部在能够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锁定位置和不与所述突出部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闩锁部具有闩锁面,所述闩锁面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正交的第一轴上,与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突出部中所述第一轴的一侧的面接触,
在所述闩锁部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动时,所述闩锁面向所述第一轴的另一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闩锁部在所述第一轴上位于处于所述关闭位置的所述盖的所述突出部与所述盖的转动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读取部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方式。
CN201920404962.1U 2018-03-28 2019-03-27 读取装置 Active CN2094025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1412 2018-03-28
JP2018-061412 2018-03-28
JP2018220933A JP7099283B2 (ja) 2018-03-28 2018-11-27 読取装置
JP2018-220933 2018-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2578U true CN20940257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900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4962.1U Active CN209402578U (zh) 2018-03-28 2019-03-27 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686956B2 (zh)
CN (1) CN209402578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26169B4 (de) * 1999-06-09 2004-10-07 Tesa Ag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ennmitteldispersionen und ihre Verwendung
JP4428179B2 (ja) * 2004-09-27 2010-03-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材案内装置
JP4487709B2 (ja) * 2004-09-27 2010-06-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被記録材の戻し装置、自動給送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631781B2 (ja) * 2006-03-31 2011-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部材
JP5522368B2 (ja) 2009-12-17 2014-06-18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原稿読取装置
JP2013215967A (ja) * 2012-04-06 2013-10-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949134B2 (ja) * 2012-05-18 2016-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661906B2 (ja) * 2015-07-09 2020-03-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切断装置及び印刷装置
US10487545B2 (en) * 2016-03-03 2019-11-26 Dan Raz Ltd. Latch arrangement having a stop latch
JP2017186148A (ja) * 2016-04-08 2017-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859753B2 (ja) * 2017-03-01 2021-04-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686956B2 (en) 2020-06-16
US20190306351A1 (en) 2019-10-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12296B2 (e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JP4954002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4978702B2 (ja) 液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6421247B1 (en) Card slot door locking mechanism
US8109481B2 (en) Operation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device
CN209402578U (zh) 读取装置
JP2010232296A (ja) 蓋体の開閉装置、電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31408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JP452301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328730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5447755B2 (ja) 記録装置
JP6089883B2 (ja) 記録装置
JP7099283B2 (ja) 読取装置
US11673413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4466872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着脱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028108A (ja) スキャナ付プリンタ
JP5949855B2 (ja) 電子機器
US11072186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218512975U (zh) 一种文本数据采集用扫描笔
JP5003881B2 (ja) 扉体の開閉装置、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4255874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276251A (ja) プリンタカバーの開閉機構を備えたプリンタ
JP6767669B2 (ja) 記録装置
US2006023874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support mechanism thereof
JP2004013189A (ja) イジェクトノブの折り畳み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