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82770U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82770U CN209382770U CN201821560862.XU CN201821560862U CN209382770U CN 209382770 U CN209382770 U CN 209382770U CN 201821560862 U CN201821560862 U CN 201821560862U CN 209382770 U CN209382770 U CN 20938277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er
- transmission body
- conveying device
- rotor
- driv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和至少两个转动体;至少两个转动体间隔设置在第一传动体上,且与第二传动体的顶侧面抵接;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体以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至少两个转动体的轴向与第一方向垂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输送装置提高了放置在相邻转动体上的检测体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输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客户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而推动加工制造企业对滚动体产品的外观检测需求。现有技术的输送装置设置有齿轮和齿条,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使滚动体转动而实现检测放置在相邻滚动体上的检测体,但在检测过程中出现滚动体跳动,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送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和至少两个转动体;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体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体的顶侧面抵接;
所述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体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
所述第二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传动体为柔性带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为圆柱体状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传动体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和至少两个连接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套设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上。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为筒形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所述第一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外侧和所述第四支撑体的外侧。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支撑体和所述第四支撑体均为齿轮状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体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体上,会随着所述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且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二传动体的顶侧面抵接,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二传动体的顶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会随着所述第二传动体以第二方向移动而转动;由于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与所述第二传动体之间为面与面接触,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转动平滑,且不会出现跳动,提高了放置在相邻转动体上的检测体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固定部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1、固定部;112、连接部;120、第二传动体;130、转动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下结合图1至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输送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120和至少两个转动体130;至少两个转动体130间隔设置在第一传动体上,且与第二传动体120的顶侧面抵接;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至少两个转动体130的轴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转动体130设置在第一传动体上,会随着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且至少两个转动体130与第二传动体120的顶侧面抵接,通过至少两个转动体130与第二传动体120的顶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会随着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而转动;由于至少两个转动体130与第二传动体120之间为面与面接触,至少两个转动体130转动平滑,且不会出现跳动,提高了放置在相邻转动体130上的检测体的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体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以第一方向移动即可。例如,第一传动体可以为由齿轮和齿条组成的传动机构。又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传动体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111和至少两个连接部112;至少两个连接部112设置于至少两个固定部111的两端,至少两个转动体130套设在至少两个固定部111上。这里,至少两个固定部111可以为圆柱体形结构,也可以为圆锥体形结构。这里,至少两个转动体130可以为筒形结构。图3示例性地示出的固定部111为圆柱体形结构,转动体130为筒形结构。作为一示例,第一传动体可以为链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传动体12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以第二方向移动即可。例如,第二传动体120可以为皮带和齿轮组成的传动机构。
这里,第一方向的具体方向不作限,第二方向的具体方向不作限,只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相反即可。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可以为向右,第二方向可以为向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体130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转动体130可以为圆柱体形结构,也可以为圆锥体形结构。
这里,转动体130设置在第一传动体上的方式不作限定,只要转动体130相对于第一传动体能够转动即可。例如,转动体130可以直接套设在第一传动体的部分结构上,也可以通过连接结构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传动体上。这里的连接结构可以包括:轴和轴承。
这里,转动体130与第二传动体120的顶侧面抵接,当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时,转动体13与第二传动体120的顶侧面之间产生摩擦力,转动体130通过摩擦力随着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而转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检测体,检测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转动体130可以为圆柱体形结构,也可以为圆锥体形结构。
这里,检测体被放置在相邻转动体130的顶侧面之间,当至少两个转动体130随着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而转动时,检测体的底侧面与相邻转动体130的顶侧面之间产生摩擦力,检测体通过摩擦力随着相邻转动体130转动而转动。这里,检测体的转动方向与相邻转动体130的转动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第一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第三支撑体的外侧和第四支撑体的外侧。这里,检测体设置在第一传动体的顶侧的相邻转动体130的顶侧之间。第三支撑体转动;第一传动体随着第三支撑体转动而以第一方向移动;第四支撑体随着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而转动。这里,通过第三支撑体间接地将外力施加在第一传动件上,使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传动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一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第三支撑体的外侧和第四支撑体的外侧即可。
这里,第一传动件呈环形结构,能够实现对检测体连续运送,提高输送效率。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可以均为齿轮状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三支撑体连接,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三支撑体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体在第三支撑体的外侧和第四支撑体的外侧以第一方向移动。
这里,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第二传动体120呈环形套设在第一支撑体的外侧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这里,第一支撑体转动;第二传动体120随着第一支撑体转动而以第二方向移动;第二支撑体随着第二传动体120以第二方向移动而转动。这里,通过第一支撑体间接地将外力施加在第二传动件上,使第二传动件以第二方向移动。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二传动件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第二传动体120呈环形套设在第一支撑体的外侧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即可。例如,第二传动体120可以为带传动机构。作为一示例,如图2和图4所示,第二传动体120为柔性带状结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为圆柱体状结构。
在本实现方式中,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与第一支撑体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支撑体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体120在第一支撑体的外侧和第二支撑体的外侧以第二方向移动。
这里,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体、第二传动体和至少两个转动体;
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体上,且与所述第二传动体的顶侧面抵接;
所述第一传动体以第一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体以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
所述第二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外侧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体为柔性带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为圆柱体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支撑体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体包括至少两个固定部和至少两个连接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的两端,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套设在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固定部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至少两个转动体为筒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三支撑体和第四支撑体;所述第一传动体呈环形套设在所述第三支撑体的外侧和所述第四支撑体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体和所述第四支撑体均为齿轮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支撑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支撑体转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60862.XU CN209382770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输送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60862.XU CN209382770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输送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82770U true CN209382770U (zh) | 2019-09-13 |
Family
ID=67869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60862.XU Active CN209382770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82770U (zh) |
-
2018
- 2018-09-25 CN CN201821560862.XU patent/CN20938277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81690B (zh) | 工业用机器人 | |
US20160069449A1 (en) | Thin-type gear motor and muscle force assisting device using thin-type gear motor | |
TWI359064B (zh) | ||
US20090123098A1 (en) | Bearing With Rotation Detection Device | |
JP5312514B2 (ja) | 交差式ローラーベアリング | |
EP1684058A3 (en) | Torque detecting apparatus | |
CN100412411C (zh) | 针状滚子轴承和用该针状滚子轴承的减速器 | |
CN107598914A (zh) | 驱动装置和机械手装置 | |
CN209382770U (zh) | 输送装置 | |
CN109424635B (zh) | 交叉滚子轴承 | |
KR20090100944A (ko) | 턴테이블 | |
US20080118344A1 (en) | Helical Gear Supporting Structure, Speed Increaser for Wind Power Generator, and Vertical Shaft Supporting Structure | |
JP5086453B2 (ja) | マグネット式トルクリミッター付き遊星歯車型減速機 | |
JP6525008B2 (ja) | 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搬送装置、検査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 |
KR20190047170A (ko) | 등속과 배속이 공존하는 수평형 컨베이어 시스템 | |
JP2004293599A (ja) | 球ジョイント | |
JP2012099407A (ja) | 回転型集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転がり軸受用保持器の状態検出装置 | |
JP2011121759A (ja) | コンベア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コンベア装置 | |
JP5051449B2 (ja) | コンベヤ装置 | |
JP2949493B1 (ja) | 磁性動力伝達による搬送装置 | |
CN219413249U (zh) | 一种高速电动机传感器轴承 | |
JP4748586B2 (ja) | 動力伝達装置の組立方法 | |
JP2002096285A (ja) | 搬送装置における2軸出力エンコーダの配置 | |
JP2003214896A (ja) | 回転角度センサ | |
CN212798271U (zh) | 滚轮组件及具有其的输送链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Room b1179, floor 1, building 1 (North), No. 368, Liuhe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ep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85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hangdi East Road, No. 9, 1st Building, 2nd Floor, No. 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Deep Vision Technolog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