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0508U -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90508U
CN209290508U CN201821514362.2U CN201821514362U CN209290508U CN 209290508 U CN209290508 U CN 209290508U CN 201821514362 U CN201821514362 U CN 201821514362U CN 209290508 U CN209290508 U CN 2092905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flange
transverse beam
chamb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43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刘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143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905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905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905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包括:前梁型材主体,前梁型材主体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弯曲沿伸以匹配前风挡的形状;凸缘,凸缘自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前边缘的下方倾斜凸出;其中,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底板开设有安装遮阳板的遮阳板安装孔,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后壁开设有线束卡扣安装孔,并且凸缘形成有附接车身顶盖外板的贴合表面。所述顶盖前横梁可以在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所述型腔底板和所述型腔后壁分别为遮阳板和线束卡扣提供安装点、并且在所述凸缘为车身顶盖外板提供安装点,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所述顶盖前横梁布置安装点的问题。而且,所述顶盖前横梁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凸缘为前风挡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

Description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装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铝型材的梁结构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以替代传统的冲压钣金件。
然而,对于采用铝型材的梁结构的车身来说,由于铝型材的梁结构的冲压性能不如钣金件,因而无法像钣金件那样利用冲压成型来满足各安装点的需求。
例如,对于汽车的顶盖前横梁来说,其需要为车身顶盖外板、遮阳板以及线束卡扣提供安装点,但如何布置这些安装点成为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前横梁,所述顶盖前横梁包括:
前梁型材主体,所述前梁型材主体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弯曲沿伸以匹配前风挡的形状;
凸缘,所述凸缘自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前边缘的下方倾斜凸出;
其中,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底板开设有安装遮阳板的遮阳板安装孔,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后壁开设有线束卡扣安装孔,并且所述凸缘形成有附接车身顶盖外板的贴合表面。
可选地,所述凸缘进一步开设有前风挡安装定位孔。
可选地,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内在对应所述遮阳板安装孔的位置处装设有拉铆螺母。
可选地,所述凸缘的所述贴合表面通过胶层粘接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的前缘下方,并且所述前梁型材主体被覆盖在所述车身顶盖外板的盖主体下方。
可选地,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由型腔底板、型腔顶板、型腔前壁以及型腔后壁包围形成,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型腔内还具有连接在所述型腔顶板与所述型腔底板的加强筋,并且所述凸缘连接在所述型腔底板与所述型腔前壁的交汇处。
可选地,所述凸缘连接在所述型腔底板与所述型腔前壁的交汇处、并在所述交汇处形成增厚加强部。
可选地,所述凸缘相对于所述型腔前壁具有116°~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可选地,所述型腔顶板的后边缘向上倾斜,所述型腔后壁的上边缘向前倾斜,所述加强筋的上边缘向后倾斜。
可选地,所述型腔后壁相对于所述型腔底板具有74°~80°范围内的倾斜内角,所述型腔后壁相对于所述型腔顶板具有91°~9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并且所述加强筋相对于所述型腔底板具有82°~88°范围内的倾斜后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前横梁。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顶盖前横梁可以在所述前梁型材主体的所述型腔底板和所述型腔后壁分别为遮阳板和线束卡扣提供安装点、并且在所述凸缘为车身顶盖外板提供安装点,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所述顶盖前横梁布置安装点的问题。而且,所述顶盖前横梁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凸缘为前风挡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顶盖前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仰视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后视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侧视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与遮阳板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与车身顶盖外板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图7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0 顶盖前横梁
11 梁型材主体
11a 型腔底板
11b 型腔顶板
11c 型腔前壁
11d 型腔后壁
110 拉铆螺母
111 遮阳板安装孔
112 线束卡扣安装孔
12 凸缘
120 增厚加强部
121 贴合表面
122 风挡安装定位孔
50 车身顶盖外板
500 盖主体
510 前缘
60 顶盖内板
70 遮阳板
700 安装架
90、91 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顶盖前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仰视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后视图。图4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侧视图。图5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与遮阳板的装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与车身顶盖外板的装配结构的剖面图。
请参见图1至图4、并同时结合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顶盖前横梁10可以通过挤压成型、并包括前梁型材主体11和凸缘12。
前梁型材主体11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弯曲沿伸以匹配前风挡的形状,凸缘12则可以自前梁型材主体11的前边缘的下方倾斜凸出,其中:
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底板11a开设有安装遮阳板70的遮阳板安装孔111,优选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内在对应遮阳板安装孔111的位置处装设有拉铆螺母110,以实现与遮阳板70的安装架700的固定连接;
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后壁11d开设有线束卡扣安装孔112,多个线束卡扣安装孔112 沿顶盖前横梁10的沿伸方向间隔排列;
凸缘12形成有附接车身顶盖外板50的贴合表面121。该贴合表面121可以通过胶层91粘接于车身顶盖外板50的前缘510下方,并且前梁型材主体11被覆盖在所述车身顶盖外板50的盖主体500下方,另外,车身顶盖外板50的盖主体500的下方还可以通过胶层 90粘接顶盖内板60。
基于上述结构,顶盖前横梁10可以在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底板11a和型腔后壁11d 分别为遮阳板70和线束卡扣提供安装点、并且在凸缘12为车身顶盖外板50提供安装点,从而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在顶盖前横梁布置安装点的问题。
而且,从图1至图4可以进一步看出,顶盖前横梁10的凸缘12可以进一步开设有前风挡安装定位孔122,从而,顶盖前横梁10还可以进一步在凸缘12为前风挡的安装提供定位功能。
图7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前横梁的剖面图。从图7可以清楚地看出,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由型腔底板11a、型腔顶板11b、型腔前壁11c以及型腔后壁11d包围形成,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内还具有连接在型腔顶板11b与型腔底板11a的加强筋11e,并且凸缘12 连接在型腔底板11a与型腔前壁11c的交汇处。
并且,凸缘12连接在型腔底板11a与型腔前壁11c的交汇处、并且,为了提高凸缘12对车身顶盖外板50的支撑强度,凸缘12在上述交汇处形成有增厚加强部120,即,增厚加强部120具有比凸缘12更大的厚度。
另外,作为一种使顶盖前横梁兼顾其各安装点需求的设计方案:
凸缘12相对于型腔前壁11c可以具有116°~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α0,例如,该倾斜角度α0可以为118.5°;
型腔顶板11b的后边缘向上倾斜,型腔后壁11d的上边缘向前倾斜,加强筋11e的上边缘向后倾斜;其中,型腔后壁11d相对于型腔底板11a可以具有74°~80°范围内的倾斜内角α1,例如,该倾斜内角α1可以为77°;型腔后壁11d相对于型腔顶板11b可以具有91°~9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α2,例如,该倾斜内角α2可以为94°;加强筋11e相对于型腔底板11a 可以具有82°~88°范围内的倾斜后角α3,例如,该倾斜后角α3可以为85°。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前横梁1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遮阳板70和车身顶盖外板50。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前横梁(10)包括:
前梁型材主体(11),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在汽车的宽度方向上弯曲沿伸以匹配前风挡的形状;
凸缘(12),所述凸缘(12)自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前边缘的下方倾斜凸出;
其中,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底板(11a)开设有安装遮阳板(70)的遮阳板安装孔(111),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后壁(11d)开设有线束卡扣安装孔(112),并且所述凸缘(12)形成有附接车身顶盖外板(50)的贴合表面(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进一步开设有前风挡安装定位孔(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内在对应所述遮阳板安装孔(111)的位置处装设有拉铆螺母(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的所述贴合表面(121)通过胶层(91)粘接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50)的前缘(510)下方,并且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被覆盖在所述车身顶盖外板(50)的盖主体(500)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由型腔底板(11a)、型腔顶板(11b)、型腔前壁(11c)以及型腔后壁(11d)包围形成,所述前梁型材主体(11)的型腔内还具有连接在所述型腔顶板(11b)与所述型腔底板(11a)的加强筋(11e),并且所述凸缘(12)连接在所述型腔底板(11a)与所述型腔前壁(11c)的交汇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连接在所述型腔底板(11a)与所述型腔前壁(11c)的交汇处、并在所述交汇处形成增厚加强部(1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12)相对于所述型腔前壁(11c)具有116°~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顶板(11b)的后边缘向上倾斜,所述型腔后壁(11d)的上边缘向前倾斜,所述加强筋(11e)的上边缘向后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顶盖前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后壁(11d)相对于所述型腔底板(11a)具有74°~80°范围内的倾斜内角,所述型腔后壁(11d)相对于所述型腔顶板(11b)具有91°~9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并且所述加强筋(11e)相对于所述型腔底板(11a)具有82°~88°范围内的倾斜后角。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前横梁(10)。
CN201821514362.2U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Active CN2092905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4362.2U CN2092905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4362.2U CN2092905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90508U true CN209290508U (zh) 2019-08-23

Family

ID=67653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4362.2U Active CN209290508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905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8648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CN1278897C (zh) 车体构造
US20090206632A1 (en) Central floor part of a vehicle body
CN106335557A (zh) 机动车和用于机动车的底部模块
CN208789791U (zh) 车辆
US20120248823A1 (en) Bulkhead structure
CN103935402A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9290508U (zh) 顶盖前横梁以及汽车
CN209008687U (zh) 汽车的顶部总成及汽车
CN206426980U (zh) 一种上格栅支架以及包括该上格栅支架的总成
CN206544454U (zh) 车门总成以及具有它的汽车
EP1199245A1 (en) Profile for body section
CN216660054U (zh) 轻量化型仪表板横梁
CN107933696B (zh) 前车身框式结构及汽车
CN208993777U (zh) 翼子板组件和车辆
EP2070807A2 (en) Structural member
CN203697997U (zh) 一种汽车座椅安装加强结构
EP1600360A1 (de) Trägereinheit für einen Frontbereich eines Kraftfahrzeuges
CN208134441U (zh) 一种车身前围板下横梁结构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103661010A (zh) 一种汽车座椅安装加强结构
CN112606910A (zh) 一种前端框架结构
CN209008686U (zh)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CN216269561U (zh) 车身结构及车辆
CN208069820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