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8686U -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8686U
CN209008686U CN201821520362.3U CN201821520362U CN209008686U CN 209008686 U CN209008686 U CN 209008686U CN 201821520362 U CN201821520362 U CN 201821520362U CN 209008686 U CN209008686 U CN 209008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beam
top cap
rear cross
cap rea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2036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刘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2036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08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8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86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包括: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两侧的顶盖侧背梁、并且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下部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固定连接;加强斜梁,所述加强斜梁成对地连接在所述顶盖后横梁的前部、并在所述顶盖后横梁与车身两侧的所述顶盖侧背梁之间形成倾斜支撑。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加强斜梁可以成对地对所述顶盖后横梁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以降低所述顶盖后横梁由于失稳而导致车身顶盖扭曲的概率,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和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装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铝型材的梁结构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以替代传统的冲压钣金件。
然而,对于采用铝型材的梁结构的车身来说,车身骨架的搭建不能沿用传统钣金件的搭接方式,从而,对于例如汽车的顶盖后横梁等结构来说,会导致稳定性的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
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两侧的顶盖侧背梁、并且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下部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固定连接;
加强斜梁,所述加强斜梁成对地连接在所述顶盖后横梁的前部、并在所述顶盖后横梁与车身两侧的所述顶盖侧背梁之间形成倾斜支撑。
可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上部进一步与车身顶盖外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的下部通过顶盖后横梁补板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固定连接。
可选地,进一步包括: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安装在所述顶盖后横梁的前部;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所述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在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的两侧成对地安装在所述顶盖后横梁的前部
可选地,所述顶盖后横梁包括:前顶板;前底板,所述前底板位于所述前顶板的下方,并且所述前底板的前边缘位于所述前顶板的前边缘的后侧;前斜壁,所述前斜壁连接在所述前底板的前边缘位于所述前顶板的前边缘之间;后顶板,所述后顶板连接在所述前顶板的后侧、并相对于所述前顶板具有向上的位置偏移;后底板,所述后底板连接在所述前底板的后侧;后面板,所述后面板连接在所述后顶板的后边缘与所述后底板的后边缘之间;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上边缘连接在所述后顶板与所述前顶板的交界处、所述加强筋的下边缘连接在所述后底板与所述前底板的交界处;以及下凸缘,所述下凸缘自所述后底板与所述前底板的交界处向下倾斜沿伸。
可选地,所述加强斜梁、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以及所述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前斜壁。
可选地,所述下凸缘通过所述顶盖后横梁补板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后顶板通过胶层粘接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的后缘下方,并且所述前顶板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的盖主体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相对于所述前底板具有85°~91°范围内的倾斜内角;所述后面板相对于所述后底板具有101°~10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所述下凸缘相对于所述前底板具有115°~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所述下凸缘相对于所述后底板具有71°~77°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根据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加强斜梁可以成对地对所述顶盖后横梁形成三角支撑结构,以降低所述顶盖后横梁由于失稳而导致车身顶盖扭曲的概率,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和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中的部分结构的仰视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装配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装配结构的仰视图;
图5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车身顶盖外板的装配结构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的A-A断面的剖面图;
图7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中的顶盖后横梁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20 顶盖后横梁
20a 前顶板
20b 前底板
20c 前斜壁
20d 后顶板
20e 后底板
20f 后面板
20g 加强筋
20h 下凸缘
21 加强斜梁
22 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
23 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
31 顶盖侧背梁
32 顶盖后流水槽
33 顶盖后横梁补板
50 车身顶盖外板
500 盖主体
520 后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中的部分结构的仰视图。图3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装配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装配结构的仰视图。图5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与车身顶盖外板的装配结构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的A-A断面的剖面图。
请参见图1至图4并同时结合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包括顶盖后横梁20和一对加强斜梁21。
顶盖后横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例如焊接方式)于车身两侧的顶盖侧背梁31。并且顶盖后横梁20的下部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例如顶盖后横梁(20)的下部可以通过顶盖后横梁补板33与(例如通过焊接方式)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
加强斜梁21成对地连接(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在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并在顶盖后横梁20与车身两侧的顶盖侧背梁31之间形成倾斜支撑。
基于上述结构,加强斜梁21可以成对地对顶盖后横梁20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当顶盖后横梁20的上部与车身顶盖外板50固定连接时,三角支撑结构可以降低顶盖后横梁20由于失稳而导致车身顶盖50扭曲的概率,提升了车身的整体刚度和安全性能。
另外,该实施例中的顶盖后横梁总成还可以包括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以及一对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该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可以安装(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在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而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则可以在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的两侧成对地安装(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在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
从图6中可以看出,顶盖后横梁20包括前顶板20a、前底板20b、前斜壁20c、后顶板20d、后底板20e、后面板20f、加强筋20g以及下凸缘20h。
前底板20b位于前顶板20a的下方,并且前底板20b的前边缘位于前顶板20a的前边缘的后侧;
前斜壁20c连接在前底板20b的前边缘位于前顶板20a的前边缘之间;
后顶板20d连接在前顶板20a的后侧、并相对于前顶板20a具有向上的位置偏移,例如,该位置偏移可以通过圆角台阶结构来实现;
后底板20e连接在前底板20b的后侧;
后面板20f连接在后顶板20d的后边缘与后底板20e的后边缘之间;
加强筋20g的上边缘连接在后顶板20d与前顶板20a的交界处、并且加强筋20g的下边缘连接在后底板20e与前底板20b的交界处;
下凸缘20h自后底板20e与前底板20b的交界处向下倾斜沿伸。
其中,前顶板20a、前底板20b、前斜壁20c、后顶板20d、后底板20e、后面板20f包围形成顶盖后横梁20的型腔,加强筋20g是提升型腔强度的加强结构。而下凸缘20h则是伸出在型腔之外的结构,其与型腔部分的连接强度也可以由加强筋20g增强,并且下凸缘20h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沿伸长度可以小于型腔部分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具有上述结构的顶盖后横梁可以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加工得到。
如图6所示,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顶盖后横梁20,加强斜梁21、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以及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都可以固定在前斜壁20c,下凸缘20h可以通过顶盖后横梁补板33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后顶板20d可以通过胶层92粘接于车身顶盖外板50的后缘520下方,并且前顶板20a与车身顶盖外板50的盖主体500之间可以具有间隙。
图7为如图1所示的顶盖后横梁总成中的顶盖后横梁的剖面图。请参见图6并同时结合图7,作为一种使顶盖后横梁兼顾与其他多个部件连接的优选设计方案:
加强筋20g相对于前底板20c可以具有85°~91°范围内的倾斜内角β1,例如,该倾斜内角β1可以为88°;
后面板20f相对于后底板20e可以具有101°~10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β2,例如,该倾斜内角β2可以为104°;
下凸缘20h相对于前底板20b可以具有115°~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β3,例如,该倾斜角度β3可以为118°;
下凸缘20h相对于后底板20e可以具有71°~77°范围内的倾斜角度β4,例如,该倾斜角度β4可以为74°。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盖后横梁(20),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车身两侧的顶盖侧背梁(31)、并且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下部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
加强斜梁(21),所述加强斜梁(21)成对地连接在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并在所述顶盖后横梁(20)与车身两侧的所述顶盖侧背梁(31)之间形成倾斜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上部进一步与车身顶盖外板(5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下部通过顶盖后横梁补板(33)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安装在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
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所述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在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的两侧成对地安装在所述顶盖后横梁(20)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后横梁(20)包括:
前顶板(20a);
前底板(20b),所述前底板(20b)位于所述前顶板(20a)的下方,并且所述前底板(20b)的前边缘位于所述前顶板(20a)的前边缘的后侧;
前斜壁(20c),所述前斜壁(20c)连接在所述前底板(20b)的前边缘位于所述前顶板(20a)的前边缘之间;
后顶板(20d),所述后顶板(20d)连接在所述前顶板(20a)的后侧、并相对于所述前顶板(20a)具有向上的位置偏移;
后底板(20e),所述后底板(20e)连接在所述前底板(20b)的后侧;
后面板(20f),所述后面板(20f)连接在所述后顶板(20d)的后边缘与所述后底板(20e)的后边缘之间;
加强筋(20g),所述加强筋(20g)的上边缘连接在所述后顶板(20d)与所述前顶板(20a)的交界处、所述加强筋(20g)的下边缘连接在所述后底板(20e)与所述前底板(20b)的交界处;以及
下凸缘(20h),所述下凸缘(20h)自所述后底板(20e)与所述前底板(20b)的交界处向下倾斜沿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斜梁(21)、所述顶棚后部中安装支架(22)以及所述顶棚后部侧安装支架(23)固定在所述前斜壁(20c)。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缘(20h)通过所述顶盖后横梁补板(33)与车身的顶盖后流水槽(3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顶板(20d)通过胶层(92)粘接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50)的后缘(520)下方,并且所述前顶板(20a)与所述车身顶盖外板(50)的盖主体(500)之间具有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20g)相对于所述前底板(20b)具有85°~91°范围内的倾斜内角;
所述后面板(20f)相对于所述后底板(20e)具有101°~107°范围内的倾斜内角;
所述下凸缘(20h)相对于所述前底板(20b)具有115°~121°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所述下凸缘(20h)相对于所述后底板(20e)具有71°~77°范围内的倾斜角度。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顶盖后横梁总成。
CN201821520362.3U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Active CN209008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0362.3U CN209008686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20362.3U CN209008686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8686U true CN209008686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3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20362.3U Active CN209008686U (zh) 2018-09-17 2018-09-17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086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10328U (zh) 加强件、组合车辆车身结构以及皮卡车铰接立柱加强件
US7077459B2 (en) Vehicle frame mainly for buses
US1011265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04605957U (zh) 汽车及汽车a柱结构
KR20210076430A (ko) 차량 플로어구조
CN203593053U (zh) 用于车辆的碰撞保护系统
CN103863404B (zh) 车辆的前柱上部结构
JP5346799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CN103359174A (zh) 一种铝合金全承载式车身
CN1246830A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
CN103935402A (zh) 一种汽车前围
CN209008687U (zh) 汽车的顶部总成及汽车
CN112441130A (zh) 一种汽车门槛梁、车身及汽车
CN209008686U (zh) 顶盖后横梁总成以及汽车
CN104859719A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201834053U (zh) 汽车地板侧碰加强器
CN206107343U (zh) 一种车身骨架及具有该车身骨架的汽车
CN104477240A (zh) 前纵梁加强板、右前纵梁以及汽车
CN209142233U (zh) 一种高强度铝合金框架式车架
CN104276010B (zh) 车辆的车门构造
CN211391128U (zh) 汽车前向雷达安装支架及汽车
CN106043454A (zh) 电动汽车车身流水槽
CN208498611U (zh) 一种a柱结构
CN208393469U (zh) 一种汽车的底部框架及汽车
CN209096662U (zh) 一种车身前保险杠加强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