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58710U - 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包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58710U
CN209258710U CN201822238882.1U CN201822238882U CN209258710U CN 209258710 U CN209258710 U CN 209258710U CN 201822238882 U CN201822238882 U CN 201822238882U CN 209258710 U CN209258710 U CN 209258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handle
upper cover
packaging bag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88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秉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06241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08292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800624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008297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58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58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部,具有预定厚度;前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前方延长形成;后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后方延长形成;上盖部,在所述后盖部延长形成;以及把手部,同时结合于所述基板部的一侧以及另一侧,所述上盖部位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基板部之间,所述上盖部和所述前盖部相结合,在所述上盖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延长形成的上盖部折叠线。

Description

包装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包-装袋,更具体地,把手部不直接结合于上盖部而独立于上盖部,并同时结合于基板部的两侧,并且,通过形成在上盖部的上盖部折叠线,上盖部可沿着后盖部及前盖部折叠。通过所述特征,即便使用人员抬起把手,施加到把手部的力度不直接施加于上盖部,从而,可以防止上盖部起皱,可改善包装袋的美观,折叠状态的上盖部起包装对象的陈列架作用。另外,由于可以最小化以往用于包装袋的塑料废物,因而具有有利于环保的优点。
背景技术
在包装纸盒箱形状物体时,通常利用便携式包装袋。尤其在包装体积大的箱形物时,使用覆盖整个物体形态的包装袋。
图1示出现有的包装袋。现有的包装袋,包括:主体10,其形状对应于盒状包装物1;袋入口20,用于在主体10内插入或取出包装物1;以及把手30,结合于主体10的上部,以便能携带。
此时,如图1所示,通常袋入口20区分为上部入口21及下部入口22,并可相互结合来防止包装对象1脱离至外部。
在此情况下,现有的包装袋虽然其包装过程中没有问题,但是在包装后使用人员握住包装袋移动时,把手30抬起主体10的整个上部,因此,会发生起皱纹2的问题。
一旦发生的褶皱2难以消失,因此,会影响包装袋的美观。
并且,由于现有的包装袋被制作成具有预定的形状,且难以变形,所以当堆放多个包装袋时,出现体积增加,难以堆放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件
韩国授权专利第10-152977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袋,更详细而言,其特征在于,把手部不直接结合于上盖部而独立于上盖部,并同时结合于基板部的两侧,并且,通过形成在上盖部的上盖部折叠线,上盖部可沿后盖部及前盖部折叠。通过所述特征,即便使用人员抬起把手部,施加到把手部的力度不会直接施加于上盖部,从而,可以防止上盖部起皱,可改善包装袋的美观,折叠状态的上盖部起包装对象的阵列架作用。而且,可以最小化以往主要用于包装袋的塑料废物,因而具有有利于环保的优点。
为了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其中,包括:基板部,具有预定厚度;前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前方延长形成;后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后方延长形成;上盖部,在所述后盖部延长形成;以及把手部,同时结合于所述基板部的一侧及另一侧,所述上盖部位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基板部之间,所述上盖部和所述前盖部相结合,在所述上盖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延长形成的上盖部折叠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基板部,具备;底盖部;第一侧盖部,在所述底盖部的一侧延长形成;以及第二侧盖部,在所述底盖部的另一侧延长形成,包装对象与所述前盖部、所述后盖部、所述第一侧盖部、所述第二侧盖部及所述上盖部相接而被围绕。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后盖部具备在所述底盖部的后方延长形成的后盖,所述后盖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后盖和所述上盖部的边界线到所述上盖部折叠线为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把手部,具备;第一把手,位于所述把手部的中心;第二把手,在所述第一把手的一侧延长形成,与所述第一侧盖部相结合;以及第三把手,在所述第一把手的另一侧延长形成,与所述第二侧盖部相结合,所述第二把手及所述第三把手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往所述第一把手越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第一把手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规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所述第三把手的前端、所述第一侧盖部、所述第二侧盖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在所述前盖部的一面形成第一结合部,在所述上盖部的前端的另一面形成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可拆装地相互结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的材质为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即便使用人员抬起把手部,施加到把手部的力度也不会直接施加于上盖部,从而,可以防止上盖部起皱,并可以改善包装袋的美观。
而且,上盖部通过上盖部折叠线紧贴基板部而折叠,因此,即便是包装包装对象之前,将包装袋可以用作陈列包装对象的用途,因此,具有提高包装袋的利用度的优点。由此,销售店可以额外地发生销售员的销售额增加的优点,当购买人想要购买包装对象时,可以及时利用包装袋包装包装对象,从而,具有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而且,第二把手及第三把手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朝把手部的中心越短,从而,最小化把手部的面积,并可以最小化包装袋整体起皱。
而且,由于第二把手的前端、第三把手的前端、第一侧盖部、第二侧盖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都相同,因此,在把手和盖之间不会发生段差而可以防止被扭曲的现象。由此,具有在对把手部施加力时可以最小化褶皱的优点。
而且,由于第一把手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规定,因此,具有防止以把手部的中心为准把手部整体发生扭曲的现象,并且,使用人员更容易握持的优点。
而且,通过凸形按钮部和凹形按钮部的结构,具有防止前方连接部及后方连接部的突出而改善美观,提高安全性的优点。
而且,根据把手部的其他实施例,在将上盖部穿过把手部的下部的过程中,由于可拆装把手部,因此,具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的优点。
而且,根据包装袋的其他实施例,通过结合具有刚性的板材部,从而,具有在陈列包装袋时得以改善美观,并提高在相应位置上的固定性的优点。
而且,通过最小化以往用于包装袋的塑料废物,从而,具有有利于环保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包装袋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展开图。
图3是图2的展开图的相反面图。
图4是为了陈列包装对象而上盖部紧贴于基板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包装对象放置于包装袋而被陈列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包装对象被包装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第二前方连接部附近的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图6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在包装袋的内部插入平面为八角形包装对象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包装袋的展开图。
符号说明
100:基板部,110:下盖部,120:侧盖部,121:第一侧盖部,122:第二侧盖部,200:前盖部,210:前盖,220:前方连接部,221:第一前方连接部,222:第二前方连接部,300:后盖部,310:后盖,320:后方连接部,321:第一后方连接部,322:第二后方连接部,400:把手部,401:第二把手,402:第三把手,403:第一把手,500:上盖部,510:第一上盖部,520:第二上盖部,600:第一结合部,700:第二结合部,800:凸形按钮部,900:凹形按钮部,1000:第一侧面边界线,2000:第二侧面边界线,3000:前方边界线,4000:后方边界线,5000:上盖部边界线,6000:上盖部折叠线,7000:连接部折叠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所用术语如下定义。“长度方向”是以图2为准X轴方向,“宽度方向”是以图2为准y轴方向。并且,“垂直方向”是同时垂直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方向。并且,内侧是指在相同部件上相对靠近中心的一侧。并且,“一侧,另一侧”是以图2为准朝向宽度方向的上侧面及下侧面,“前方,后方”是以图2为准朝长度方向的左侧面及右侧面。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展开图,图3是图2的展开图的相反面。下面,参照图2及图3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结构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包括:基板部100、前盖部200、后盖部300、把手部400、上盖部500、第一结合部600、第二结合部700、凸形按钮部800、凹形按钮部900及上盖部折叠线6000。
基板部100具备下盖部110及侧盖部120。下盖部110朝垂直方向具有预定厚度,从平面上看时,优选为矩形形状。
侧盖部120具备第一侧盖部121及第二侧盖部122。第一侧盖部121在下盖部110的一侧延长形成。
在此情况下,一侧是以图2为准宽度方向的上侧。并且,第二侧盖部122在下盖部110的另一侧延长形成。在此情况下,另一侧是以图2为准宽度方向的下侧。
下盖部110、第一侧盖部121及第二侧盖部122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皆相同。如后述,第一侧盖部121及第二侧盖部122分别围绕包装对象1的一侧及另一侧,下盖部110围绕包装对象1的下面(底面)。
前盖部200具备前盖210及前方连接部220。前盖210在下盖110的前方延长形成。前盖210围绕包装对象1的正面。
前方连接部220具备第一前方连接部221及第二前方连接部222。从平面看时,前方连接部220优选为三角形形状。更具体地,一边与第一侧盖部121相接延长形成,另一边与前盖210相接延长形成。
放置包装对象1用前盖210及第一侧盖部121围绕包装对象1的情况下,前方连接部220被折叠成三角形形状。因此,与一般的四角形形状相比,可以最小化前方连接部220的突出面积。由此具有从外部看时美观出色的优点。
后盖部300具备后盖310及后方连接部320。后盖310在下盖部110的后方延长形成。后盖310围绕包装对象1的后面。
后方连接部320具备第一后方连接部321及第二后方连接部322。从平面看时,后方连接部320优选为三角形形状。其结构及效果与前方连接部220相同,为了重复说明,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把手部400的一侧从第一侧盖部121延长形成,把手部400的另一侧从第二侧盖部122延长形成。因此,把手部400形成为朝宽度方向横穿的形状,具有与基板部100的一侧及另一侧同时结合的形状。
此时,把手部4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与下盖部1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其结构以及由把手部400的详细结构而获得的效果将在后面详述。
上盖部500从后盖部300延长形成。更具体地,以图2为准,从后盖310朝长度方向延长形成。此情况下,上盖部5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与基板部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同。由此,放置包装对象1之后,围绕包装对象1的上面和下面(底面)的面积相同,从而,在包装结束后,可以防止包装对象1往一侧倾斜。
第一结合部600朝宽度方向延长形成而结合于前盖210的一面。并且,第二结合部700朝宽度方向延长形成而结合于上盖部500的前端的另一面。此时,第一结合部600及第二结合部700优选可拆装。
此处,区分一面和另一面是为了说明第一结合部600和第二结合部700并不位于相同平面上而结合于相互相反方向的面。并且,上盖部500的前端是以图2为准右侧端。
放置包装对象1后,若上盖部500围绕包装对象1,则上盖部500的前端和前盖210沿着宽度方向重叠。由此,可以固定上盖部500和前盖部200,包装结束后,可以防止包装对象1脱离。
此时,第一结合部699及第二结合部700的材料优选为无纺布。由此,具有使用人员可容易拆装第一结合部600及第二结合部700,增大工作方便性。
以图2为准,在第一侧盖部121与下盖部110的边界形成有第一侧面边界线1000,在第二侧盖部122与下盖部110的边界形成有第二侧面边界线2000。并且,在前盖部200与基板部100的边界形成有第三侧面边界线3000,在后盖部300与基板部100的边界形成有第四侧面边界线4000。并且,在上盖部500的一地点朝宽度方向延长形成有上盖部边界线5000。
这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要素位置而标记的,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上面的边界线不是折叠县也可以。
现有的情况下,在第一次制作包装袋开始以与包装对象1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定好包装袋的框架。为此,通过形成折叠线来保持形状。作为一例,包装对象1为具有长方体形状的箱子时,包装袋也具有长方形形状。
以此方法生产大量包装袋进行堆放时,存在垂直方向的高度一直变高而难以堆放的问题。
但是,由于把手部4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下盖部1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因此,在堆放多个包装袋时,在以把手部400的下面与基板部100的上面相接的方式折叠的状态下进行堆放,由此,堆放的容易性加大。
当要使用包装袋时,若工作人员将把手部400朝垂直方向稍微抬起,则如图3所示,第一侧盖部121和第二侧盖部122从下盖部110向垂直方向以相同的高度立起。
这是因为由于把手部40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下盖部1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把手部400与基板部100的一侧及另一侧同时结合,第一侧盖部121及第二侧盖部122的大小相同,因此产生力来保持下盖部110和把手部40以朝垂直方向以预定间隔相隔开的形状。
并且,如图9所示,在平面上看时不是四边形而是八角形的包装对象3的情况下,由于与以往不同没有形成折叠线,因此,包装袋可以紧贴于包装对象3的外侧面。由此,具有包装对象3的形状不受影响,可以降低成本,并且提高工作效率的优点。
上盖部折叠线6000在上盖部500沿着宽度方向延长形成。为了方便说明,将以上盖部折叠线6000为准与后盖部300靠近的上盖部500称为第一上盖部510,剩下的上盖部500称为第二上盖部520。
此时,第一上盖部5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a2优选与后盖3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a1相同。
为了说明通过上盖部折叠线6000的效果请参照图5。图5示出在包装袋放置陈列包装对象1的状态。
上盖部500沿着上盖部折叠线6000折叠。
此时,由于第一上盖部5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后盖310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因此,第一上盖部510与后盖310相接并紧贴,上盖部500以上盖部折叠线6000为准折叠,第二上盖部520与下盖部110相接紧贴。
若没有上盖部折叠线6000,则在包装包装对象1之前上盖部500被展开而其外观不美观。并且,即使将上盖部500推入把手部400的下部,也存在因折叠线的不存在而发生翘起的问题。
但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4所示,上盖部500通过上盖部折叠线6000紧贴于基板部100而折叠,从而,即便是包装包装对象1之前,也可以将包装袋用作阵列包装对象1的用途,因此,具有加大包装袋的活用度的优点。由此可以额外地发生销售店的销售额增加的优点,在购买人想购买包装对象1时,可以及时利用包装袋包装包装对象1,从而具有工作效率提高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4及图6,说明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包装包装对象1的过程。
在此情况下,如上所述,通常上盖部500为折叠的状态以方便陈列,因此,如图5所示,包装对象1的下面(底面)会与上盖部500相接触。然后,从包装袋取出包装对象1。
接着,打开上盖部500以免与包装对象1的下面(底面)进一步接触,然后,在上盖部500和下盖部110之间插入包装对象1。从而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
然后,以第一结合部600和第二结合部700相结合的方式使上盖部500沿着上盖部边界线5000折叠。由此,上盖部500及前盖210围绕包装对象1的前面,可以围绕包装对象1的所有面。
与以往不同,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400是独立的,并不直接结合于上盖部500,具有与基板部100的两侧同时结合的形状。由此,即便使用人员抬起把手部400,仅对与把手部400结合的基板部100直接施加力,对上盖部500不直接施加力。因此,存在上盖部500不起皱纹而改善美观的优点。
图7放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包装袋的第二前方连接部附近。下面,参照图3及图7说明凸形按钮部800、凹形按钮部900及连接部折叠线7000的结构及效果。
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前方连接部220及后方连接部320优选具有连接部折叠线7000,所述连接部折叠线与前方连接部220或后方连接部320的倾斜面正交,并具有将前方连接部220及后方连接部320分一半的形状。
并且,在第一侧盖部121的另一面、第二侧盖部122的另一面、前盖210的另一面、后盖310的另一面分别突出形成有相互隔开的一对凸形按钮部800。此处,另一面是以图2的一面为准翻转的相反面。
并且,在第一前方连接部221的另一面、第二前方连接部222的另一面、第一后方连接部321的另一面、第二后方连接部322的另一面分别形成有以连接部折叠线7000为准隔开预定间隔相隔开的一对凹形按钮部900。此时,凸形按钮部800及凹形按钮部900优选可拆装地相结合。
在包装袋完全围绕包装对象1的状态下,前方连接部220及后方连接部320分别突出形成。由此,存在包装完后不美观的问题。并且,发生了因突出的部分使用人员被刮伤而对身体造成损伤的问题。
根据图7,若将整个前方连接部220朝一侧移动而结合凸形按钮部800和凹形按钮部900,则前方连接部220固定紧贴于前盖210。由此,前方连接部220不会突出而美观得以改善,可以最小化因突出的部分而使用人员被刮伤的问题,从而具有提高安全性的优点。四个角落可全部通过相同的原理被固定及紧贴。
此时,若形成连接部折叠线7000,则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折叠并紧贴前方连接部220及后方连接部320的状态下固定及结合于凸形按钮部800,从而,具有对美观及安全性的效果更加提高的优点。
并且,以任一个角落为准,并不是仅在一个面形成凸形按钮部800及凹形按钮部900,而是在与角落相邻接所有两个面都形成凸形按钮部800及凹形按钮部900,因此,即便是一个凸形按钮部800及凹形按钮部900被损坏而不能结合,也可以使用另一个凸形按钮部800及凹形按钮部900,因此,存在包装袋的寿命增加,且使用方便性提高的优点。
图8示出图6的平面图。下面,参照图8详细说明把手部400的结构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400具备第一把手403、第二把手401及第三把手402。此处,区分为第一把手403至第三把手402,是为了按区域说明把手部400的特性而区分的,相互不断地延长形成。
第一把手403位于把手部400的中心A。此处,中心A是将把手部400的长度方向分为一半的虚拟线与将把手部的宽度方向分为一半的虚拟线相交叉的地点。
第二把手401在第一把手403的一侧延长形成,与第一侧盖部121相结合。并且,第三把手402在第一把手403的另一侧延长形成,与第二侧盖部122相结合。
在此情况下,第二把手401及第三把手40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朝第一把手403越短。图6为准进行说明的话,若在朝宽度方向横穿把手部400的中心A的虚拟线上将第二把手401的前方端部为止的长度分别设定为d1、d2、d3,则越靠近与把手部400的中心A近的d3越短。
当任一面与其他面延长形成时,任一面的面积越宽施加到任一面上的力被传到其他面上的量也越多。
此时,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把手部400与基板部100相连接,因此,把手部400施加于基板部100的力随着把手部400的面积而减小。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把手401及第三把手40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靠近把手部400的中心A越短,从而可以最小化把手部400的面积。
由此,可以通过拉把手部400来减小施加到基板部100的力,从而,具有可以最小化整个包装袋起皱的优点。
此时,优选地,第二把手401的前端、第三把手402的前端、第一侧盖部121、第二侧盖部12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皆相同。在此情况下,第二把手401的前端及第三把手402的前端是与第一侧盖部121及第二侧盖部122的边界部分。
若第二把手401的前端与第一侧盖部121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不同,则对把手部400施加力时,在第二把手401与第一侧盖部121之间发生段差而被扭曲。由此,若对把手部400施加力,则包装袋会起皱纹。第三把手402的前端及第二侧盖部122也为相同的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第二把手401的前端、第三把手402的前端、第一侧盖部121、第二侧盖部12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都相同,因此,存在对把手部400施加力时可以最小化起皱纹的优点。
此时,第一把手40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优选为规定。宽度方向的长度向把手部400的中心A持续变短时,把手部400的整体会以中心A为准发生扭曲。但是,本实用新型具有通过将第一把手403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设为规定,可以防止把手部400的扭曲,并提高使用人员握持容易性。
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把手401及第三把手402优选为朝把手部400的中心A弯曲的形状。当宽度方向的长度变窄时,弯曲的形状相较于直线形态成为第二把手401及第三把手402卷绕于使用人员的手上的形状而提高握持时的携带感。
图10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的其他实施例。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部的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及效果。
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把手部410是第二把手部411及第三把手部412相分离可拆装地结合而成。此时,在第二把手部411的一面结合第二把手部结合部4111,在与其相面对的第三把手部412的另一面结合第三把手部结合部4121。第二把手部结合部4111及第三把手部结合部4121可拆装地相结合。此时,第二把手部结合部4111及第三把手部结合部4121的材料,例如可为不织布。
因此,与以往不同,可以分离把手部410。根据一实施例的把手部400,在把手部400与包装对象1之间插入上盖部500的过程中,因把手部400与包装对象1之间的间隔窄而工作人员难以进行工作。但是,根据其他实施例的把手部410的情况下,在将上盖部500与包装对象1的上面相接触的过程中分离把手部410,在上盖部与包装对象完全接触后可以结合把手部410。由此,具有工作效率得以提高的优点。
图1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包装袋的展开图。下面,参照图11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包装袋的结构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的包装袋具备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包装袋的全部组成,沿着基板部100、前盖210、后盖310及上盖部500结合板材部B。
此时,第一结合部600优选结合于板材部B上面,在以上盖部边界线5000为准形成有第二结合部700的右侧优选不结合板材部B。这是为了在沿着上盖部边界线5000折叠上盖部500的过程中顺利折叠来与第二结合部600相结合,并防止第一结合部600晃动。
板材部B优选为具有刚性的材料。因此,具有将包装袋整体可以以预定的形态固定的优点。此时,第一侧面边界线1000乃至后方边界线4000优选变形为折叠线形态。这是为了折叠板材部B。板材部B例如优选为瓦楞纸。
由此虽然难以实现根据一实施例的包装袋所具备的堆放等优点,但具有对形态的固定性得以提高的优点。并且,通过提高固定性而具有陈列时的美观增加的优点,并具有可以加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优点。

Claims (8)

1.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部,具有预定厚度;
前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前方延长形成;
后盖部,在所述基板部的后方延长形成;
上盖部,在所述后盖部延长形成;以及
把手部,同时结合于所述基板部的一侧及另一侧,
所述上盖部位于所述把手部和所述基板部之间,所述上盖部和所述前盖部相结合,
在所述上盖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延长形成的上盖部折叠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部,具备;
底盖部;
第一侧盖部,在所述底盖部的一侧延长形成;以及
第二侧盖部,在所述底盖部的另一侧延长形成,
包装对象与所述前盖部、所述后盖部、所述第一侧盖部、所述第二侧盖部及所述上盖部相接而被围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部具备在所述底盖部的后方延长形成的后盖,所述后盖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后盖和所述上盖部的边界线到所述上盖部折叠线为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具备;
第一把手,位于所述把手部的中心;
第二把手,在所述第一把手的一侧延长形成,与所述第一侧盖部相结合;以及
第三把手,在所述第一把手的另一侧延长形成,与所述第二侧盖部相结合,
所述第二把手及所述第三把手的宽度方向的长度越往所述第一把手越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把手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规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把手的前端、所述第三把手的前端、所述第一侧盖部、所述第二侧盖部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部的一面形成第一结合部,在所述上盖部的前端的另一面形成第二结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可拆装地相互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及所述第二结合部的材质为无纺布。
CN201822238882.1U 2018-05-31 2018-12-28 包装袋 Active CN20925871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62412A KR102008292B1 (ko) 2018-05-31 2018-05-31 포장용 가방
KR1020180062417A KR102008297B1 (ko) 2018-05-31 2018-05-31 포장용 가방
KR10-2018-0062417 2018-05-31
KR10-2018-0062412 2018-05-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58710U true CN209258710U (zh) 2019-08-16

Family

ID=6756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8882.1U Active CN209258710U (zh) 2018-05-31 2018-12-28 包装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58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28158B1 (en) Product ensemble display and carrying package
US8474619B1 (en) Unitary gift card box
CN108602605A (zh) 保持箱模板和使用方法
CN209258710U (zh) 包装袋
US3687278A (en) Display carton assembly
CN206155945U (zh) 一种双联包包装盒
JP3182860U (ja) 包装用容器
CN207312033U (zh) 包装盒
JP3081627U (ja) 包装箱
JP3217096U (ja) ポリエチレン袋の包装袋
JPH0635939Y2 (ja) 包装箱
JP3189192U (ja) 包装展示兼用箱
CN208856167U (zh) 集展示、外卖和外送功能于一体的多联装饮品包装
JP4014487B2 (ja) シャツ収納箱
CN107031957A (zh) 包装盒
JP3180499U (ja) 陳列兼用包装箱
CN215623348U (zh) 产品内包装结构及包装盒
JPH0621898Y2 (ja) 包装用台紙
CN212606497U (zh) 一种可视包装卡盒
JP5528403B2 (ja) 包装箱
KR102008297B1 (ko) 포장용 가방
CN208842786U (zh) 一种可以压平运输的礼盒
KR200185914Y1 (ko) 다목적 종이상자
JPH0734819Y2 (ja) 取手付き包装用箱
KR20110003459U (ko) 케이크 포장용 상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