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9569U -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9569U
CN209079569U CN201821779718.5U CN201821779718U CN209079569U CN 209079569 U CN209079569 U CN 209079569U CN 201821779718 U CN201821779718 U CN 201821779718U CN 209079569 U CN209079569 U CN 209079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interconnecting piece
vehicle
vehicle body
fram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971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宗凯
胡兴胜
李二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971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9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9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9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悬架结构包括上叉臂部、下叉臂部和减震器安装部,上叉臂部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第一臂设有第一车身连接部,第二臂设有第二车身连接部,下叉臂部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第三臂设有第一车架连接部,第四臂设有第二车架连接部,减震器安装部安装有减震器,减震器安装部的下部与下叉臂部可转动地连接,减震器安装部的上部具有第三车身连接部,减震器安装部穿设上叉臂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结构,上叉臂部和下叉臂部可以在车辆的车身与车架支架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可以使悬架结构整体重量较轻。

Description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车辆动力性持续提升,随着车速逐渐提升及加速性能的不断增强,对操作稳定性及驾驶舒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车辆悬架已不能满足现有车辆中对减震性需求和减重需求,需要在对车辆悬架进行减重的同时保证车辆悬架对车辆的减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在具有较轻重量的同时具有良好减震性的悬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结构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悬架结构,包括上叉臂部、下叉臂部和减震器安装部,所述上叉臂部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设有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二臂设有第二车身连接部,所述下叉臂部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设有第一车架连接部,所述第四臂设有第二车架连接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下部与所述下叉臂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上部具有第三车身连接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穿设所述上叉臂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悬架结构,上叉臂部和下叉臂部可以在车辆的车身与车架支架起到更好的减震效果,同时可以使悬架结构整体重量较轻。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结构,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四臂相对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结构,所述上叉臂部具有上叉臂本体,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均与所述上叉臂本体相连,所述上叉臂本体设有适于穿设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穿设孔,所述下叉臂部具有下叉臂本体,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四臂均与所述下叉臂本体相连,所述下叉臂本体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自由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结构,所述下叉臂本体背离所述第三臂以及所述第四臂的一侧设有转向节连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节连接部包括球头和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球头对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结构,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均包括:球头和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球头对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悬架结构,所述第三车身连接部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车身安装点,其中还两个所述车身安装点与所述车身的风挡玻璃下横梁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悬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所述的车辆,可以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减震性的同时减轻车辆的重量,提升了车辆的乘坐体验,便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结构装配在车辆内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叉臂部装配在车辆内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车身连接部在车辆内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悬架结构100,上叉臂部1,第一臂11,第一车身连接部111,第二臂12,第二车身连接部121,上叉臂本体13,穿设孔131,下叉臂部2,第三臂21,第一车架连接部211,第四臂22,第二车架连接部221,下叉臂本体23,转向节连接部231,减震器安装部3,减震器31,第三车身连接部32,车身安装点321,球头4,螺纹连接件5,车身200,风挡玻璃下横梁201,车架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图4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结构100。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结构100可以包括上叉臂部1、下叉臂部2和减震器安装部3,上叉臂部1位于下叉臂部2的上方,上叉臂部1具有第一臂11和第二臂12,第一臂11设有第一车身连接部111,第二臂12设有第二车身连接部121,第一车身连接部111与第二车身连接部121均与车辆的车身200连接,由此,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之间具有相互活动的余量,以提高车身200的减震性,同时车身200至少同时与上叉臂部1的两个位置连接,车身200与上叉臂部1之间连接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下叉臂部2具有第三臂21和第四臂22,第三臂21设有第一车架连接部211,第四臂22设有第二车架连接部221,第一车架连接部211与第二车架连接部221均与车辆的车身200连接,由此,第三臂21与第四臂22之间具有相互活动的余量,以提高车架300的减震性,同时车架300至少同时与下叉臂部2的两个位置连接,车架300与下叉臂部2之间连接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减震器安装部3安装有减震器31,减震器安装部3的下部与下叉臂部2可转动地连接,减震器安装部3的上部具有第三车身连接部32,减震器安装部3可以通过第三车身连接部32与车身200连接,减震器安装部3穿设上叉臂部1。由此,通过减震器安装部3相对下叉臂部2的转动,可以在车架300与车身200之间形成减震,提升车辆的减震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结构100,通过设置上叉臂部1、下叉臂部2和减震器安装部3,可以实现车架300与车身200的减震,提升车辆的减震效果。同时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之间、第三臂21与第四臂22之间均具有较大空间,节约了材料,减轻了重量,同时减小了占用体积,便于悬架结构100在车辆内的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相对设置,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由此,可以令车身200与第一车身连接部111的连接处和车身200与第二车身连接部121的连接处相对更稳定。第三臂21与第四臂22相对设置,第三臂21与第四臂22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上,由此,可以令车身200与第一车架连接部211的连接处和车身200与第二车架连接部221的连接处相对更稳定。
具体地,如图1-图2所示,上叉臂部1具有上叉臂本体13,第一臂11与第二臂12均与上叉臂本体13相连,上叉臂本体13设有适于穿设减震器安装部3的穿设孔131,减震器安装部3可以从穿设孔131沿上下方向穿出上叉臂部1,上叉臂本体13可以令上叉臂部1具有较强强度。
如图1-图2所示,下叉臂部2具有下叉臂本体23,第三臂21与第四臂22均与下叉臂本体23相连,下叉臂本体23与减震器安装部3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更加具体地,减震器安装部3的下端呈叉臂状,下叉臂本体23的部分设置在叉臂状的减震器安装部3的下端之间,减震器安装部3的下端与下叉臂本体23通过连接轴可转动地连接,下叉臂本体23可以令下叉臂部2具有较强强度。
具体地,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一车身连接部111设置在第一臂11的自由端,即第一车身连接部111位于第一臂11远离与上叉臂本体13连接的一端,第二车身连接部121设置在第二臂12的自由端,即第二车身连接部121位于第二臂12远离与上叉臂本体13连接的一端,由此第一车身连接部111与第二车身连接部121之间的可活动性更大,提高了第一车身连接部111与第二车身连接部121之间的减震效果。
如图1-图2所示,第一车架连接部211设置在第三臂21的自由端,即第一车架连接部211位于第三臂21远离与下叉臂本体23连接的一端,第二车架连接部221设置在第四臂22的自由端,即第二车架连接部221位于第四臂22远离与下叉臂本体23连接的一端,由此第一车架连接部211与第二车架连接部221之间的可活动性更大,提高了第一车架连接部211与第二车架连接部221之间的减震效果。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下叉臂本体23背离第三臂21以及第四臂22的一侧设有转向节连接部231,转向节连接部231可以与车辆的转向节连接,以使悬架结构100提高车架300、车身200与转向节之间的减震性。
更加具体地,转向节连接部231包括球头4和螺纹连接件5,螺纹连接件5适于与球头4对应配合。更加具体地,螺纹连接件5可以穿设球头4,并在穿出球头4的两端的每一端均与预设在转向节上的螺母螺纹固定,由此可以实现转向节与下叉臂部2连接,且通过球头4可以实现转向节相对下叉臂部2的转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车身连接部111、第二车身连接部121、第一车架连接部211、第二车架连接部221均包括球头4和螺纹连接件5,螺纹连接件5适于与球头4对应配合。
更加具体地,螺纹连接件5可以穿设球头4,在第一车身连接部111、第二车身连接部121中,螺纹连接件5在对应穿出球头4的两端的每一端均与预设在车身200上的螺母螺纹固定,由此可以实现车身200与上叉臂部1连接,且通过球头4可以实现车身200相对上叉臂部1的转动。
在第一车架连接部211、第二车架连接部221中,螺纹连接件5在对应穿出球头4的两端的每一端均与预设在车架300上的螺母螺纹固定,由此可以实现车架300与下叉臂部2连接,且通过球头4可以实现车架300相对下叉臂部2的转动。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第三车身连接部32包括三角形支架,三角形支架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车身安装点321,即三角形支架的三个顶点均与车身200固定,其中还两个车身安装点321与车身200的风挡玻璃下横梁201固定,以充分保证减震器安装部3与车身200的牢固固定。
具体地,如图1所示,减震器31包括减震弹簧,减震器安装部3为柱状,减震弹簧套设在柱状的减震器安装部3外,当车身200相对车架300沿减震器安装部3的轴向移动时,减震弹簧可以提供良好的减震力,增强车身200与车架300之间的减震效果。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如本实用新型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悬架结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悬架结构100,可以在保证车辆具有良好减震性的同时减轻车辆的重量,提升了车辆的乘坐体验,便于车辆的轻量化布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叉臂部,所述上叉臂部具有第一臂和第二臂,所述第一臂设有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二臂设有第二车身连接部;
下叉臂部,所述下叉臂部具有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设有第一车架连接部,所述第四臂设有第二车架连接部;
减震器安装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安装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下部与所述下叉臂部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上部具有第三车身连接部,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穿设所述上叉臂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四臂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臂部具有上叉臂本体,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均与所述上叉臂本体相连,所述上叉臂本体设有适于穿设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穿设孔,所述下叉臂部具有下叉臂本体,所述第三臂与所述第四臂均与所述下叉臂本体相连,所述下叉臂本体与所述减震器安装部的下端可转动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三臂的自由端,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四臂的自由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叉臂本体背离所述第三臂以及所述第四臂的一侧设有转向节连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连接部包括:球头和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球头对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所述第一车架连接部、所述第二车架连接部均包括:球头和螺纹连接件,所述螺纹连接件适于与所述球头对应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车身连接部包括三角形支架,所述三角形支架的三个顶点处分别设有一个车身安装点,其中还两个所述车身安装点与所述车身的风挡玻璃下横梁固定。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结构。
CN201821779718.5U 2018-10-31 2018-10-31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9079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9718.5U CN2090795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9718.5U CN2090795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9569U true CN209079569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1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9718.5U Active CN20907956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9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3413A (zh) * 2022-09-26 2022-12-2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03413A (zh) * 2022-09-26 2022-12-23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CN115503413B (zh) * 2022-09-26 2024-05-14 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悬架组件和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02072U (zh) 扭力梁悬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106470862B (zh) 轮毂电机车的簧下供电装置
CN110239336A (zh) 底盘系统及机器人
CN209079569U (zh)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01020434B (zh) 可伸缩车辆脚踏机构
CN108248521A (zh) 用于车辆的万向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6426861U (zh) 集电靴以及具有它的跨座式轨道列车
CN208868142U (zh) 车身滑动系统及车辆
CN207905563U (zh)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CN202410160U (zh) 遥控模型直升机的向位器装置
CN204774604U (zh)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N208104728U (zh) 一种全自动缝纫机
CN207711923U (zh) 一种低成本手动防炫目内后视镜
CN102756676A (zh) 一种更为可靠的座椅悬浮机构
CN207330232U (zh) 用于无人搬运车的顶升装置及具有其的无人搬运车
CN208987904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角度的镜框
CN208164690U (zh) 汽车机械三角臂总成支撑装置
CN207902082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以及车辆
CN208036394U (zh) 转向管柱及汽车
CN206953927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总成
CN205523968U (zh) 一种汽车后视镜固定装置
CN201530268U (zh) 便于调节车轴垂直度的挂车空气悬架总成
CN206520449U (zh) 一种汽车前悬架系统
CN205419669U (zh) 翘板式驱动轮与平衡轮机构
CN206715307U (zh) 一种遥控模型车独立摆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