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05563U -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 Google Patents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05563U
CN207905563U CN201820181073.9U CN201820181073U CN207905563U CN 207905563 U CN207905563 U CN 207905563U CN 201820181073 U CN201820181073 U CN 201820181073U CN 207905563 U CN207905563 U CN 207905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ulated jib
shaft
pipe sleeve
damping pipe
automobile dash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810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810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05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05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05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副仪表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包括固定铰接臂、转动铰接臂和转轴,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内阻尼管套,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通过所述内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连接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铰链零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影响车辆内部空间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副仪表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分布在副仪表板后部区域的配件较多,除了扶手,还有后出风口、后空调面板、后储物盒等零件,由于铰链需要满足相关试验强度,导致其零件布置臃肿,对造型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样铰链太厚也影响铰链自重和车辆内部的空间。如图1所示为现有扶手铰链结构;包括:位置相对设置的固定铰接臂101和转向板102,固定铰接臂101和转向板102分别套设在转轴103两端,转轴上设置阻尼块104和弹簧105;此种铰链有两个缺点,第一零件较多,影响铰链自重;第二,结构复杂且体积较大,影响车辆内部空间,且影响造型。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急需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及副仪表板,通过所述内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连接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铰链零件多、结构复杂、体积大影响车辆内部空间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包括固定铰接臂、转动铰接臂和转轴,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内阻尼管套,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左半轴和右半轴;所述左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右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一卡簧安装于所述左半轴上,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二卡簧安装于所述右半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铰接臂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一连接框和与该第一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铰接臂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二连接框和与该第二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铆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材质为钢或铜中的任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进步: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采用包括固定铰接臂、转动铰接臂和转轴,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内阻尼管套,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的设计;通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内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所述固定套及所述连接板将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当所述转动铰接臂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内阻尼管套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外阻尼管套受所述固定套、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铰接臂的限定而不能转动,所述内阻尼管套与所述外阻尼管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发生相对摩擦,对所述内阻尼管套的转动进行限定,进而限定所述转动铰接臂的自由转动;且在限定所述转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转轴只受所述外阻尼管套的一个力,有效避免了现有的铰链结构中转轴受弹簧和阻尼两个不同方向的力而造成的转轴在扭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固定铰接臂与所述转动铰接臂间不需要留存弹簧安装位,使所述固定铰接臂与所述转动铰接臂间的距离可以更小,有利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采用所述转轴包括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所述左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右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的设计;将所述转轴从中间分开,方便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与所述内阻尼管套对应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结构示意图(立体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阻尼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框连接的示意图(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包括固定铰接臂2、转动铰接臂3和转轴4,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阻尼块5,该阻尼块一端与所述转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所述阻尼块包括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内阻尼管套501,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502,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503,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504,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采用包括固定铰接臂、转动铰接臂和转轴,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内阻尼管套,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的设计;通过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所述内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所述固定套及所述连接板将所述转轴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当所述转动铰接臂带动所述转轴转动时,所述内阻尼管套随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外阻尼管套受所述固定套、所述连接板和所述固定铰接臂的限定而不能转动,所述内阻尼管套与所述外阻尼管套间发生相对运动,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发生相对摩擦,对所述内阻尼管套的转动进行限定,进而限定所述转动铰接臂的自由转动;且在限定所述转轴的移动过程中,所述转轴只受所述外阻尼管套的一个力,有效避免了现有的铰链结构中转轴受弹簧和阻尼两个不同方向的力而造成的转轴在扭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问题;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所述固定铰接臂与所述转动铰接臂间不需要留存弹簧安装位,使所述固定铰接臂与所述转动铰接臂间的距离可以更小,有利于增大车辆内部空间。
参见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包括左半轴401和右半轴411;所述左半轴一端402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所述左半轴另一端403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右半轴一端412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所述右半轴另一端413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通过所述内阻尼管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采用所述转轴包括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所述左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右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的设计;将所述转轴从中间分开,方便所述左半轴和所述右半轴与所述内阻尼管套对应安装。
参见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一卡簧421安装于所述左半轴上,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二卡簧431安装于所述右半轴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一个所述第一卡簧安装于所述左半轴上,也可以选择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卡簧安装于所述左半轴上,所述第一卡簧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过多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一个所述第二卡簧安装于所述右半轴上,也可以选择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分别通过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卡簧安装于所述右半轴上,所述第二卡簧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参见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铰接臂2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一连接框201和与该第一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安装板202;所述第一连接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体设置。
参见图2、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铰接臂3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二连接框301和与该第二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二安装板302;所述第二连接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体设置。
参见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铆接;所述连接板通过铆钉6铆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框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材质铜,当然也可以选择所述转轴的材质为钢;铜或钢均具有强度高,不易变形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任意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铰接臂、转动铰接臂和转轴,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通过所述转轴穿装销接成一体;所述转轴上套设内阻尼管套,该内阻尼管套外套设外阻尼管套,所述外阻尼管套与所述内阻尼管套间摩擦连接;所述外阻尼管套外套设固定套,该固定套上设置连接板,该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连接,使所述转动铰接臂可以所述转轴为轴心与所述固定铰接臂作相对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左半轴和右半轴;所述左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所述右半轴一端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对应销接,另一端穿装于所述内阻尼管套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一卡簧安装于所述左半轴上,所述固定铰接臂和所述转动铰接臂均通过第二卡簧安装于所述右半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铰接臂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一连接框和与该第一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一安装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铰接臂包括与所述转轴对应安装的第二连接框和与该第二连接框呈弯折连接的第二安装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铆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一体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一体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固定铰接臂铆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材质为钢或铜中的任一。
CN201820181073.9U 2018-02-01 2018-02-01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Active CN207905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1073.9U CN207905563U (zh) 2018-02-01 2018-02-01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1073.9U CN207905563U (zh) 2018-02-01 2018-02-01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05563U true CN207905563U (zh) 2018-09-25

Family

ID=635628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81073.9U Active CN207905563U (zh) 2018-02-01 2018-02-01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0556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101A (zh) * 2021-08-17 2021-10-15 苏州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悬停功能的汽车中控台扶手盒铰链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3101A (zh) * 2021-08-17 2021-10-15 苏州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悬停功能的汽车中控台扶手盒铰链
CN113503101B (zh) * 2021-08-17 2022-06-24 苏州富强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具有悬停功能的汽车中控台扶手盒铰链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2385B (zh) 车门开闭耐久试验装置
CN207905563U (zh) 汽车副仪表板扶手铰链
CN103075625A (zh) 一种由单台电机驱动的云台
CN209738718U (zh) 一种带独立悬挂系统的智能车底盘
CN106150441A (zh) 一种自动调平衡游梁抽油机及方法
CN213573612U (zh) 一种含有阻尼并自带角度补偿的翻盖结构
CN212956202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
CN208813522U (zh) 无人机吊装测试架
CN112717438B (zh) 一种带横向位移的三自由度运动平台
CN20940978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撑架
CN209079569U (zh) 悬架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09814298U (zh) 一种农用植保无人机旋翼保护装置
CN102953623A (zh) 一种叉臂式玻璃升降器及其布置方法
CN204398823U (zh) 一种客车用内置外摆乘客门平衡杆
CN207942889U (zh) 从动轮悬挂系统及车辆
CN208036394U (zh) 转向管柱及汽车
CN209336488U (zh) 变速箱悬置定位架及汽车
CN220980209U (zh) 一种减震机构以及可移动的装置
CN205202658U (zh) 半独立汽车后悬挂
CN209454489U (zh) 一种汽车全悬架摆臂结构
CN204845730U (zh) 后视镜用插接式安装座
CN207698640U (zh) 一种具有越障功能的agv小车
CN213837043U (zh) 一种新型房屋固定支撑脚
CN209683876U (zh) 一种车辆座椅搭载机
CN218317012U (zh) 自动导引车的底盘及自动导引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