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774604U -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74604U
CN204774604U CN201520206271.2U CN201520206271U CN204774604U CN 204774604 U CN204774604 U CN 204774604U CN 201520206271 U CN201520206271 U CN 201520206271U CN 204774604 U CN204774604 U CN 204774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integrated
elasticity hinge
hinge
gear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2062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辛波
王威
卢雯
王叶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ngj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ngj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ongj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202062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746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74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7460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它将电机壳体、减速箱、拖曳臂一体化集成,减速箱充当拖曳臂,一端通过弹性铰与车架联接,另一端分别通过弹性铰与上控制臂与下控制臂连接,形成三连杆结构。电机固联在减速箱壳体上并且布置于靠近第一弹性铰的位置。拖曳臂-二连杆悬架与减速箱和电机的一体化集成,使得在车轮跳动过程中,电机相对于车架的振动有所减小,具有一体化集成度高、等效簧下质量轻等优点,且能够较好地消除对地外倾角和前束角的变化,方便调节车轮定位参数。

Description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底盘与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轮边电驱动系统主要结构特征是将驱动电机安装在驱动轮内或驱动轮附近,具有驱动传动链短、传动高效、结构紧凑等优点。同时,轮边驱动系统各驱动轮转矩可独立控制,轮边电机既是汽车的信息单元,又是快速反应的控制执行单元,有利于实现传统汽车上难以实现的高性能动力学控制功能,从而提高极限工况下的行驶性能。但一般的轮边电驱动系统,因在轮边/轮内引入了驱动电机、减速器等部件,致使整车簧下质量显著增加,车轮接地性、车身平顺性恶化。现有研究表明,通过驱传动系统与悬架构件的集成设计并合理布置簧下质量的质心位置,可以有效地减小簧下质量的负效应。
三连杆式悬架是由三根杆件组合在一起来控制车轮位置变化的悬架。适当地选择摆臂轴线与汽车纵轴线所成的夹角,可不同程度地获得横臂式和纵臂式悬架的优点,能满足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但目前三连杆悬架空间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不利于布置在轮边电驱动系统中。
拖曳臂二连杆悬架是由一根纵向的拖曳臂与两根横向的连杆组合在一起来控制车轮位置变化的悬架。其拖曳臂与转向节为一个构件,通过合理地设计拖曳臂与两根连杆的几何参数与空间位置,可不同程度地获得横臂式和纵臂式悬架的优点,实现较高的运动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它将电机壳体、减速箱壳体与拖曳臂一体化集成。一体化拖曳臂一端通过弹性铰与车架联接,上、下控制臂分别通过弹性铰与一体化拖曳臂联接。电机壳体固联在减速箱壳体上并且布置于靠近车架弹性铰的位置。
本方案中,电机作为簧下质量的主要部分,其质心布置于靠近车架的位置,这使得在车轮跳动过程中,簧下质量的振动能量有所减小,从而控制了由轮边驱传动系统簧下质量带来的垂向动力学负效应。同时拖曳臂-二连杆结构的运用能够较好地消除对地外倾角、前束角以及轮距的变化,即使车身晃动时,也能使轮胎保持垂直,从而改善加速和制动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也保证了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包括第一弹性铰、减速箱、电机、第二弹性铰、上控制臂、第三弹性铰、轮毂轴承、减速箱输出轴、第四弹性铰、阻尼器弹性铰、阻尼器、弹簧、下控制臂、第五弹性铰;其中,所述减速箱的壳体充当拖曳臂、与电机的壳体一体化集成,即电机壳体固联在减速箱壳体上;该一体化拖曳臂通过第一弹性铰支承于车架;上控制臂一端以第二弹性铰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以第三弹性铰与减速箱的壳体相连;下控制臂一端以第五弹性铰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以第四弹性铰与减速箱的壳体相连;轮毂轴承固定部分与一体化拖曳臂固联。
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弹性铰安装在下控制臂上,弹簧安装在下控制臂上。
减速箱输出轴连接轮毂轴承。特别地,减速箱输出轴通过花键带动轮毂轴承旋转部分及轮辋。
所述动力由电机输出,电机输出轴直接充当减速箱输入轴(或电机输出轴与减速箱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动力经由减速箱减速增扭后,通过减速箱输出轴将动力传递至轮辋。
所述的电机质心通过一体化设计布置于靠近车架的位置,车轮跳动过程中,簧下质量的振动能量较小,簧下质量负效应较小。
本实用新型中各个弹性铰位置只为说明原理,实际位置可以有更优化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以齿轮减速箱为例进行说明,因减速箱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所在,故采用其他传动形式的类似结构亦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卓越功效在于:
(1)减速器壳体、电机壳体与拖曳臂一体化设计,系统的集成度较高。
(2)该方案中,电机作为簧下质量的主要部分,其质心布置于靠近车架的位置,具有等效簧下质量小的特点。
(3)减速传动形式可以为定轴圆柱齿轮传动、行星齿轮传动、链传动、带传动等诸多形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第一弹性铰、2——减速箱、3——电机、
4——第二弹性铰、5——上控制臂、6——第三弹性铰、
7——轮毂轴承、8——减速箱输出轴、9——第四弹性铰、
10——阻尼器弹性铰、11——阻尼器、12——弹簧、
13——下控制臂、14——第五弹性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1作进一步说明。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主要包括第一弹性铰1,减速箱2,电机3,第二弹性铰4,上控制臂5,第三弹性铰6,轮毂轴承7,减速箱输出轴8,第四弹性铰9,阻尼器弹性铰10,阻尼器11,弹簧12,下控制臂13,第五弹性铰14。
减速箱2壳体充当拖曳臂,并通过第一弹性铰1支撑于车架(图中未示出)。电机3壳体固联在减速箱2壳体上,进而形成一体化的轮边驱传动系统。上控制臂5一端以第二弹性铰4联接于车架(图中未示出),另一端以第三弹性铰6与减速箱2壳体相连。下控制臂13一端以第五弹性铰14联接于车架(图中未示出),另一端以第四弹性铰9与减速箱2壳体相连。阻尼器11通过阻尼器弹性铰10安装在下控制臂13上,弹簧12安装在下控制臂13上。减速箱输出轴8联接轮毂轴承7。轮毂轴承7固定部分与一体化拖曳臂固联,减速箱输出轴8通过花键带动轮毂轴承7旋转部分及轮辋(图中位示出)。
所述动力由电机3输出,电机输出轴直接充当减速箱输入轴(或电机输出轴与减速箱输入轴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3动力经由减速箱2减速增扭后,通过减速箱输出轴8将动力传递至轮辋(图中未示出)。
通过调节第一弹性铰1、第二弹性铰4、第五弹性铰14、第四弹性铰9、第三弹性铰6的位置,可以规划出一条悬架性能优异的空间曲线,调节减速箱2壳体的角度位置关系。车轮(图中未示出)与减速箱2通过轮毂轴承7相连,车轮角度位置关系与减速箱2壳体的角度位置关系保持一致,所以车轮的角度位置关系也可以通过各个弹性铰位置的布置来调节。

Claims (5)

1.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弹性铰、减速箱、电机、第二弹性铰、上控制臂、第三弹性铰、轮毂轴承、减速箱输出轴、第四弹性铰、阻尼器弹性铰、阻尼器、弹簧、下控制臂、第五弹性铰;其中,所述减速箱的壳体充当拖曳臂、与电机的壳体一体化集成;该一体化拖曳臂通过第一弹性铰支承于车架;上控制臂一端以第二弹性铰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以第三弹性铰与减速箱的壳体相连;下控制臂一端以第五弹性铰与车架连接,另一端以第四弹性铰与减速箱的壳体相连;轮毂轴承固定部分与一体化拖曳臂固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阻尼器通过阻尼器弹性铰安装在下控制臂上,弹簧安装在下控制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速箱输出轴连接轮毂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减速箱输出轴通过花键带动轮毂轴承旋转部分及轮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质心通过一体化设计布置于靠近车架的位置。
CN201520206271.2U 2015-04-08 2015-04-08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46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6271.2U CN204774604U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206271.2U CN204774604U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74604U true CN204774604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1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206271.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774604U (zh) 2015-04-08 2015-04-08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746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06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同济大学 带拖曳臂三连杆悬架的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N110001381A (zh) * 2019-04-16 2019-07-12 智导灵(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分置式驱动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0060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同济大学 带拖曳臂三连杆悬架的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N106740060B (zh) * 2016-12-27 2019-12-03 同济大学 带拖曳臂三连杆悬架的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N110001381A (zh) * 2019-04-16 2019-07-12 智导灵(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轮边分置式驱动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7696B (zh) 独立驱动、转向和悬架系统
EP2964474B1 (en) Suspension structure and driving assembly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5539042B (zh) 用于大角度转向轮的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的双纵臂式悬架
CN205396209U (zh) 分布式驱动电动车底盘构型
CN102785565B (zh) 用于转向轮的麦弗逊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CN105163961A (zh) 轮内电动机驱动车轮用悬架装置
JP2017514752A (ja) 車両サスペンション
CN105073454A (zh) 用于机动车的轮悬架
JP2010228544A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06678711U (zh) 一种可实现转向驱动功能的独立悬架装置
CN106976368A (zh) 一种可实现转向驱动功能的独立悬架装置
CN106394161B (zh) 一种抗俯仰汽车悬架系统
CN106314111A (zh) 一种速差转向无人机动车
CN102887058A (zh) 一体化麦弗逊悬架轮内减速式电驱动系统
CN210881566U (zh) 一种四连杆型轮毂电机纵臂悬架
CN102785566B (zh) 用于转向轮的一体化双横臂悬架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4774604U (zh) 一体化拖曳臂-二连杆悬架轮边减速电驱动系统
CN107458221A (zh) 一种二级减速式轮边驱动系统
CN102529684A (zh) 等长双横臂悬架——轮边减速驱动装置
CN201511769U (zh) 双摆臂独立悬架结构
CN102582417B (zh) 电动汽车的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CN104309429A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204095429U (zh) 一种四轮环保电动车
CN102887069A (zh) 一体化双横臂悬架减速式轮边电驱动系统
CN202727877U (zh) 一种独立悬挂的前后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