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55234U -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55234U CN208955234U CN201821789685.2U CN201821789685U CN208955234U CN 208955234 U CN208955234 U CN 208955234U CN 201821789685 U CN201821789685 U CN 201821789685U CN 208955234 U CN208955234 U CN 2089552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main body
- socket main
- construction
- locking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与第一基板连接;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滑动插入于插座主体;以及锁定部件,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结合于插座主体,从而将第二基板固定而紧固,其中,插座主体包括:基板插入部,能够使第二基板插入;锁定部件插入部,与基板插入部相邻地形成,并能够使锁定部件沿第二方向插入;以及至少一个插座主体凹凸部,位于锁定部件插入部的两侧面;锁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件凹凸部,位于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与插座主体凹凸部的形状对应;至少一个固定凸起,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基板包括具有能够与固定凸起结合的形状的固定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多重锁定部件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牢固地紧固的无线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常,在包括汽车领域在内的各种工业领域中使用的多种电子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印刷电路板以及各种电气、电子部件,并且对用于使这些印刷电路板和其他部件彼此电连接的连接器而言,为了提高接触的可靠性,所述连接器的构成是需要被考虑的及其重要的因素。为此,通过构成为将连接器设置在基板,并使其他部件结合于连接器,从而实现基板与其他部件之间的电源和信号的连接。
图1是示出现有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图。参照图1,连接器包括:收容部10,收纳连接于电路板的预定布线的电气端子;结合部件20,紧固于收纳部10并与所述电气端子连接;线环(Wire-Ring)30,从结合部件20延伸而使电路板相互连接。
如上所述,为了利用线环30而将电路板相互连接,需要配备与电路板的数量对应的收容部10和结合部件20等的构成,并且在所需要的线环30的长度变长的情况下,根据需求,还需要额外地配备用于固定线环30的位置的线环挂定部40。并且,对将结合部件20插入于收容部10而组装的结构而言,紧固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连接不良的问题。
因此,需要创造一种具有通过减少所需要的部件的数量而减少成本,并将连接的工序简化的同时能够牢固地紧固的结构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6-0056108号(2016.05.19)
韩国公开专利公报第10-2013-0071538号(2013.07.01)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多重锁定部件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牢固地紧固的无线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并非局限为以上提及的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通过下文中的记载明确理解尚未提及的其他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与第一基板连接;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滑动插入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及锁定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结合于所述插座主体,从而将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而紧固,其中,所述插座主体包括:基板插入部,能够使所述第二基板插入;锁定部件插入部,与所述基板插入部相邻地形成,并能够使所述锁定部件沿第二方向插入;以及至少一个插座主体凹凸部,位于所述锁定部件插入部的两侧面;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件凹凸部,位于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与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的形状对应;至少一个固定凸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具有能够与所述固定凸起结合的形状的固定槽,如果在所述第二基板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之后所述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被加压,则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和所述锁定主体凹凸部结合,并且上述固定凸起被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从而所述第二基板能够被固定紧固在所述插座主体。
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和所述锁定部件凹凸部中的任意一个可以为紧固槽,另一个为紧固凸起。
另外,所述第二基板可以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其中,所述第二基板还可以包括:加强部件,粘附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而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
另外,所述插座主体还可以包括:端子插入部,位于所述基板插入部的反方向。
其中,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还可以包括: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一基板电连接,并且插入于所述端子插入部,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接触端子的数量对应的通电部,其中,所述端子插入部和所述基板插入部彼此连接而贯通所述插座主体,并且所述通电部和所述接触端子通过收容于所述插座主体内部而接触,从而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接触端子可以包括:接触部,形成于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的通电部接触;端子部,形成于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电连接,所述接触部的长度可以沿向所述插座主体插入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以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通电部接触,所述端子部从所述接触部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插座主体还可以包括:端子引导槽,从所述端子插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所述接触端子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
另外,所述插座主体还可以包括:固定钉插入部,位于所述基板插入部的反方向,并且所述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还可以包括:固定钉,一端插入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另一端结合于所述第一基板。
其中,所述插座主体还可以包括:卡定肋部,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其中,所述固定钉作为直角弯折的板,可以包括:第一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钉的一端而插入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以及第二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钉的另一端而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用于使所述卡定肋部插入的插座主体结合槽。
其中,所述第二弯折部可以包括:多个基板结合孔,用于使所述插座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
并且,所述插座主体结合槽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凹凸凸起,用于防止所述固定钉从所述插座主体脱离。
另外,所述固定凸起和所述固定槽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面。并且所述插座主体还可以包括:倾斜部,从所述基板插入部向上倾斜地延伸而形成。而且所述锁定部件还包括:卡定部,与所述倾斜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锁定部件朝向所述第二基板进一步移动。此外,所述紧固槽和所述紧固凸起的长度可以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事项包含在详细的说明及附图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至少包括如下的效果。
通过将柔性印刷电路板作为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用构成要素而包含,从而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并能够简化操作工序。
通过利用多重锁定部件而将柔性印刷电路板牢固地紧固,从而能够预先防止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连接不良问题。
在作为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结合用构成要素的插座主体和锁定部件之间的结合单元的紧固凸起和紧固槽结合的情况下,会产生紧固音,其结果操作者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完全紧固与否。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并非局限为以上提及的效果,更多的效果包含在本说明书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可通过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地理解尚未提及的其他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图。
图2是印刷电路板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而相互连接的形状。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第二基板插入的方向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插座主体的立体图。
图5是从反方向观察图4的插座主体的形状的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中的,沿第二方向优先结合的插座主体的紧固槽和锁定部件的紧固凸起的一部分所结合的预结合状态的图。
图7A是示出第二基板滑动插入于图6的预结合有锁定部件的状态的插座主体的状态的图。
图7B是沿图7A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A是示出沿第二方向对图7的锁定部件加压,从而形成双重锁定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被完全结合的形状的图。
图8B是沿图8A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接触端子和固定钉的图。
符号说明
1: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100:第二基板
110:柔性印刷电路板 130:固定槽
200:插座主体 220:紧固槽
300:锁定部件 310:紧固凸起
320:固定凸起 400:连接端子
500:固定钉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结合附图详细后述的实施例,就会明确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特征及用于达到目的之方法。然而,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以下公开的实施例,其可以由彼此不同的多样的形态实现,提供本实施例仅仅旨在使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得以完整并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告知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本实用新型仅由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来定义。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因此,在若干实施例中,为了避免本实用新型被模糊地解释,对公知的工艺步骤、公知的结构及公知的技术不予具体描述。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用于说明实施例而非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说明书中,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型在语句中也包括复数型。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包括(comprises)”和/或“包含于(comprising)”意味着不排除除了所提及的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之外的一个以上的其他构成要素、步骤、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或附加。另外,“和/或”包括所提及的项目中的各者及其一个以上的组合。
并且,将会参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化的示例图的剖视图和/或示意图而对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因此,根据制造技术和/或允许误差等,示例图的形态有可能变形。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限定为图示的特定形态,根据制造工艺而生成的形态的变化也包含在内。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图示的各个附图中,可能考虑到说明的方便性而将各个构成要素多少有些放大或缩小而图示。贯穿整个说明书,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构成要素。
以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参考用于描述基板连接用连接器的附图而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2是印刷电路板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而相互连接的形状。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分解立体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是将贴装有彼此不同的部件的基板相互电连接的装置,以下将连接有插座主体200的基板称为第一基板B,并将插入于插座主体200而与第一基板B电连接的基板称为第二基板100。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可以构成为包括:第二基板100、插座主体200、锁定部件300、接触端子400和固定钉(Nail)500。
参照图2,第二基板100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110构成,其中,柔性印刷电路板110表示使用具有柔性的绝缘基板的布线板,通常指在薄的绝缘薄膜上贴附铜箔的电路板,并且由于较薄且具有柔性,因此具有能够使产品轻量化的特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中,利用柔性印刷电路板110构成的第二基板100具有与将基板彼此连接的现有的连接用线环(Wire-ring)线缆类似的功能。
柔性印刷电路板110的耐久性较低,因此需要贴附加强部件140,此时可以利用铝等金属板作为加强部件140。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第二基板100而言,柔性印刷电路板110粘附于起到插销作用的加强部件140,从而能够省略现有的将专门的加强部件140粘附到柔性印刷电路板110的工序。
并且,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二基板100而使用了柔性印刷电路板110,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还可以使用利用金属构成的刚性电路板或者硬性电路板,在此情况下,无需粘附专门的加强部件。
并且,第二基板100的滑动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部分包括长度与插入的方向平行地形成的通电部120。通电部120是与接触端子400接触而能够将基板彼此电连接的构成要素。与第一基板B的预定布线连接而形成电连接的接触端子400可以形成为多个,并且通电部120也与多个接触端子400的数量对应地形成。
即,第二基板100可以滑动插入到形成于插座主体200的基板插入部210,并且在插入有第二基板100的状态下,通电部120与接触端子400接触并收容于插座主体200的内部。因此,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和接触端子400彼此接触,从而使基板彼此之间能够形成电连接。
以下,在没有单独的说明的情况下,将第二基板100向插座主体200插入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并将与第一方向垂直地锁定部件300与插座主体200结合的方向称为第二方向。
插座主体200包括:基板插入部210,可沿上述的第一方向插入第二基板;端子插入部240和固定钉插入部250,形成于基板插入部210的反方向;以及锁定部件插入部230,与基板插入部210相邻地形成,并且能够使锁定部件300沿第二方向插入。
图4是从第二基板100插入的方向观察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插座主体200的立体图。图5是从反方向观察图4的插座主体200的形状的图。
参照图4和图5,基板插入部210和基板锁定部件插入部230构成为用于使第二基板100或者锁定部件300插入的单个插入部,相反,端子插入部240和固定钉插入部250包括能够使多个接触端子400或者固定钉500分别插入而得到组装的独立的多个通孔,并且还可以包括从多个端子插入部240和固定钉插入部250各自向外侧突出地形成的卡定肋部270。
如图4所示,基板插入部210和锁定部件插入部230可以整合为一体,从而在插座主体200可以形成有开放的凹入的空间,并且在后述的锁定部件300完全结合于插座主体200的情况下,能够使第二基板100和锁定部件300接触的面积变宽,从而能够使第二基板100稳定地固定结合于插座主体200。图4示出了基板插入部210和锁定部件插入部230的入口不分离而连接的情形,但是还可以分别朝向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而形成有独立的插入部入口。
并且,插座主体200在锁定部件插入部230的两个侧面包括多个紧固槽220。紧固槽220是为了使后述的锁定部件300能够将第二基板100牢固地固定在插座主体200而结合于锁定部件300的紧固凸起310的构成要素。
锁定部件300可以沿第二方向组装,并且在组装的方向的两个侧面包括至少一个紧固凸起310。紧固凸起310可以与插座主体200的紧固槽220的形状和数量对应。因此,如果将锁定部件300沿组装方向加压,则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彼此结合,从而锁定部件300和插座主体200之间可以被牢固地固定而紧固。
作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插座主体200和锁定部件300的结合手段,将槽和凸起结合的方式作为一例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插座主体200和锁定部件300还可以包括形状彼此对应的凹凸件。即,所形成的凹凸件可以彼此咬合而使插座主体200和锁定部件300相互结合。
并且,锁定部件300包括沿结合于插座主体200的第二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至少一个固定凸起320,并且第二基板100与所述固定凸起320的位置和形状对应地包括固定槽130。因此,如果在第二基板100被插入到插座主体200之后锁定部件300沿第二方向进行加压,则锁定部件300的紧固凸起310结合于插座主体200的紧固槽220,并且锁定部件300的固定凸起320被插入到第二基板100的固定槽130,从而能够使第二基板100牢固地固定紧固于插座主体200。在此,还可以实现为在第二基板100形成有固定凸起,并且在锁定部件形成有固定槽130的方式。
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可以形成为多个,并且,优选地,在沿第二方向优先结合的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的一部分被结合的状态下,固定凸起320以与向插座主体200滑动插入的第二基板100不互相干扰的方式延伸。
在沿第二方向优先结合的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的一部分被结合的状态下,在第二基板100朝向插座主体200滑动插入之后锁定部件300沿第二方向被加压的情况下,在未结合的其余的紧固槽220被紧固凸起310插入,同时固定凸起320被插入到固定槽130,从而第二基板100可以多重锁定于插座主体200而被牢固地固定紧固。此时,具有如下的效果:紧固凸起310和紧固槽220结合而产生紧固音,其结果操作者能够更容易地识别完全紧固与否。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中的,沿第二方向优先结合的插座主体200的紧固槽220和锁定部件300的紧固凸起310的一部分预结合的状态的图。锁定部件300的紧固凸起310具有突出的结构,但是可以通过部件的弹性力而在锁定部件插入部230内沿第二方向移动,并且在与紧固槽220对应的位置处恢复弹性力,从而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可以相互结合。参照图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可以在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分别形成有两个,并且具有能够双重锁定的结构。在此,如在图6中作为示例而示出,还可以采用在锁定部件300形成有紧固槽,并且在插座主体200形成有紧固凸起,从而将它们相结合的方式。
图7A是示出第二基板100滑动插入于图6的预结合有锁定部件300的状态的插座主体200的状态的图,图7B是沿图7A的A-A′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A是示出沿第二方向对图7的锁定部件300加压,从而形成双重锁定的状态,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被完全结合的形状的图,图8B是沿图8A的B-B′线截取的剖视图。
即,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而言,在图8的过程中,可以在插座主体200和锁定部件300之间形成双重锁定结构的同时将锁定部件300的固定凸起320插入到第二基板100的固定槽130,从而能够使第二基板100牢固地固定紧固在插座主体200。
即,参照图3、图7A、图7B和图8A、图8B,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固定凸起320和固定槽130形成于第一方向的两个侧面,从而起到如下的卡定台的作用:在锁定部件300如图8所示地完全结合的状态下,使第二基板100不会沿滑动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方向的反方向脱离。
另外,参照图7A、图7B,插座主体200可以包括从基板插入部210向上倾斜地延伸而形成的倾斜部260。并且,锁定部件300还可以包括:卡定部330,接触于插座主体200的倾斜部260,从而限制锁定部件300朝向第二基板100进一步移动。随着锁定部件300完全结合于插座主体200的锁定部件插入部230,所述倾斜部260和卡定部330将会接触,并且在此之后即使对锁定部件300进行进一步的加压,锁定部件的卡定部330也将卡定在插座主体200的倾斜部260,从而锁定部件300无法朝向加压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在将锁定部件300过渡加压结合到插座主体200的情况下由于锁定部件300而导致第二基板100受损的问题。并且,由于倾斜部260和卡定部330形成倾斜的表面,从而相互接触的面积会增加,并且锁定部件300能够更稳定地安装于插座主体200。
另外,锁定部件300可以在第二方向的两个侧面形成卡定凸起(未示出),以代替形成所述插座主体200的倾斜部260和与此对应的锁定部件300的卡定部330。在锁定部件300被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锁定部件插入部230的情况下,卡定凸起与锁定部件插入部230的外周接触,从而即使加压也能够限制移动至预定深度以上,从而能够防止第二基板100受损。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接触端子400和固定钉500的图。参照图9,接触端子400整体上具有“7”字形状,并且可以由在一端与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接触的接触部410和在另一端与第一基板B电连接的端子部420构成。为了与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接触,接触部410的长度沿向插座主体200的端子插入部240插入组装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并且接触部410的端部形成为类似于将手指的关节略微弯折的形状的弯曲状,从而能够与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容易地接触。
接触端子400的端子部420从接触部410朝向第一基板B的方向以大致形成直角的方式延伸形成,在端子部420的两端可以形成有弯曲凸起425。参照图7B、图8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的接触端子400结合于插座主体200的截面。
插座主体200相对于多个接触端子400的每一个而包括引导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端子引导槽245。端子引导槽245的长度从端子插入部240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并且,使插座主体200能够更稳定地结合于接触端子400的以“7”字形状凹入地形成槽的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中,作为将第一基板B和第二基板100电连接的手段而包括接触端子400,并且将用于使接触端子400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端子插入部240作为构成要素而包含,然而也可以使从第一基板B延伸的导线等代替接触端子400而直接埋设于插座主体200内部,从而使其与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电连接,基板相互连接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
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用于使接触端子400插入的端子插入部240包含在基板插入部210的反方向,然而只要能够将接触端子400接触到第二基板100的通电部120,则其位置不受限制。
另外,参照图9,固定钉500被插入组装到插座主体200的固定钉插入部250,起到将插座主体200固定在第一基板B的作用。固定钉500是以“L”字形状形成直角而弯折的板,其可以包括插入于插座主体200的固定钉插入部250的第一弯折部510和连接于第一基板B的第二弯折部520。第一弯折部510将用于插入到插座主体200的固定钉插入部250的插座主体插入槽515凹入地形成,并且整体上形成“匚”字形状。
并且,固定钉500插入到固定钉插入部250时插座主体结合槽515与插座主体200接触的部分对应于插座主体结合槽515的形状。即,插座主体200的卡定肋部270被插入到插座主体结合槽515,并且对于固定钉插入部250而起到卡定台或者挂钩(hook)的作用,且使接触端子400与插座主体200接触的面积变宽,从而能够更稳定地结合到插座主体200。
并且,在第一弯折部510的插座主体结合槽515可以形成有用于防止插入组装的固定钉500从插座主体200脱离的凹凸凸起5151。并且,当固定钉500被插入组装到插座主体200的固定钉插入部250时,与凹凸凸起5151接触的部分可以与凹凸凸起5151的形状对应。
固定钉500的第二弯折部520与第一基板B连接,并且可以包括用于使插座主体200固定在第一基板B的多个基板结合孔525。在基板结合孔525插入有螺栓(未示出)等,从而能够借助螺母等而与第一基板B紧固。并且,固定钉500还可以通过粘合剂或者焊接等方式结合于第一基板B,连接手段并不局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将固定钉500作为独立的构成要素而包含,但是还可以代替固定钉500而通过其他的结合单元来与第一基板B制造为一体。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将用于使固定钉500插入的固定钉插入部250包含在基板插入部210的反方向,但是其位置并不局限于此。
另外,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1而言,在针对锁定部件300沿与第二基板100所滑入结合的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施加预定程度以上的力的情况下,能够解除第二基板100和插座主体200的结合。为了朝向解除结合的方向引导锁定部件300,紧固槽220和紧固凸起310的长度可以与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并且,形成于插座主体200的倾斜部260和锁定部件300的卡定部330也可以沿结合被解除的方向引导锁定部件300的移动。此时,插入于第二基板100的固定槽130的锁定部件300的固定凸起320起到挂钩的作用,并且第二基板100与其一同沿锁定部件300的结合解除的方向移动,从而与插座主体200之间的结合可以被分离。
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技术领域中具备基本知识的人员想必可以理解可在不改变技术思想或必要特征的前提下以其他具体形态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应当理解以上记载的实施例在所有方面均为示例性的,并非限定性的。相比于前述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限定,且从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及其等同概念中推导得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均应解释为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
Claims (16)
1.一种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主体,与第一基板连接;
第二基板,沿第一方向滑动插入于所述插座主体;以及
锁定部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结合于所述插座主体,从而将所述第二基板固定而紧固,
其中,所述插座主体包括:基板插入部,能够使所述第二基板插入;锁定部件插入部,与所述基板插入部相邻地形成,并能够使所述锁定部件沿第二方向插入;以及至少一个插座主体凹凸部,位于所述锁定部件插入部的两侧面;
所述锁定部件包括:至少一个锁定部件凹凸部,位于第二方向的两侧面,与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的形状对应;至少一个固定凸起,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所述第二基板包括具有能够与所述固定凸起结合的形状的固定槽,
如果在所述第二基板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之后所述锁定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被加压,则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和所述锁定主体凹凸部结合,并且上述固定凸起被插入到所述固定槽,从而所述第二基板被固定紧固在所述插座主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凹凸部和所述锁定部件凹凸部中的任意一个为紧固槽,另一个为紧固凸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加强部件,粘附于所述柔性印刷电路板而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端子插入部,位于所述基板插入部的反方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触端子,与所述第一基板电连接,并且插入于所述端子插入部,
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接触端子的数量对应的通电部,
其中,所述端子插入部和所述基板插入部彼此连接而贯通所述插座主体,
并且,所述通电部和所述接触端子通过收容于所述插座主体内部而接触,从而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端子包括:接触部,形成于所述接触端子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基板的通电部接触;端子部,形成于所述接触端子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基板电连接,
所述接触部的长度沿向所述插座主体插入的方向延伸而形成,以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通电部接触,
所述端子部从所述接触部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端子引导槽,从所述端子插入部沿与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并且引导所述接触端子被插入到所述插座主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固定钉插入部,位于所述基板插入部的反方向,
并且,所述基板连接用连接器还包括:固定钉,一端插入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另一端结合于所述第一基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卡定肋部,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向外侧突出地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钉作为直角弯折的板,包括:
第一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钉的一端而插入于所述固定钉插入部;以及
第二弯折部,形成于所述固定钉的另一端而与所述第一基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用于使所述卡定肋部插入的插座主体结合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多个基板结合孔,用于使所述插座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板。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结合槽还包括:至少一个凹凸凸起,用于防止所述固定钉从所述插座主体脱离。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凸起和所述固定槽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座主体还包括:倾斜部,从所述基板插入部向上倾斜地延伸而形成,
并且,所述锁定部件还包括:卡定部,与所述倾斜部接触,从而限制所述锁定部件朝向所述第二基板进一步移动。
1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紧固槽和所述紧固凸起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地延伸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70143590A KR102031835B1 (ko) | 2017-10-31 | 2017-10-31 | 기판 접속용 커넥터 |
KR10-2017-0143590 | 2017-10-31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55234U true CN208955234U (zh) | 2019-06-07 |
Family
ID=66545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789685.2U Active CN208955234U (zh) | 2017-10-31 | 2018-10-31 |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KR (1) | KR102031835B1 (zh) |
CN (1) | CN20895523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8504A (zh) * | 2019-11-18 | 2021-06-08 | 芜湖侨云友星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线束插接器的操作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022452A (ko) * | 2019-08-20 | 2021-03-03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Fpcb 커넥터,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및 배터리 팩 |
KR20210103096A (ko) | 2020-02-13 | 2021-08-23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피씨비 접속용 커넥터의 터미널 |
KR20220049797A (ko) | 2020-10-15 | 2022-04-22 | 한국단자공업 주식회사 | 기판 직결형 커넥터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970547B2 (ja) * | 2001-04-13 | 2007-09-0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回路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接続用コネクタ |
KR101321785B1 (ko) | 2011-12-21 | 2013-10-28 |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 슬라이드 타입 커넥터 |
JP6138624B2 (ja) * | 2013-08-13 | 2017-05-3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KR101486521B1 (ko) * | 2013-09-02 | 2015-01-27 | 주식회사 신화콘텍 | 플랫 케이블 및 접촉단자 고정용 리셉터클 커넥터 |
KR101638179B1 (ko) | 2014-11-11 | 2016-07-08 | (주)우주일렉트로닉스 | 이중 결합 구조를 갖는 플랙시블 케이블 커넥터 시스템 |
-
2017
- 2017-10-31 KR KR1020170143590A patent/KR10203183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10-31 CN CN201821789685.2U patent/CN20895523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8504A (zh) * | 2019-11-18 | 2021-06-08 | 芜湖侨云友星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线束插接器的操作方法 |
CN112928504B (zh) * | 2019-11-18 | 2024-02-06 | 芜湖侨云友星电气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压线束插接器的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90048538A (ko) | 2019-05-09 |
KR102031835B1 (ko) | 2019-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55234U (zh) | 基板连接用连接器 | |
US7448923B2 (en) | Connection for flex circuit and rigid circuit board | |
JP6826961B2 (ja) | コネクタおよび配線板組立体 | |
CN107004821B (zh) | 用于电化学装置的电池接触系统 | |
US7780460B2 (en) | Connecting terminal | |
US20170194721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 |
US20090266573A1 (en) | Assembly Method for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 |
TWI593177B (zh) | 高效能互連系統的單一彈性體電性接觸器及其方法 | |
CN1186856C (zh) | 接插件 | |
CN102143658B (zh) | 安装部件、电子设备以及安装方法 | |
TW200828531A (en) | Package having shield case | |
US20140038474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ng system | |
WO2004064469A1 (ja) | 基板素片とその基板素片を用いた複合配線板 | |
JP2007227856A (ja) | 配線板接続構造及び配線板接続方法 | |
JP2002280690A (ja) |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の接続構造 | |
TWI254431B (en) | Substrate | |
JP7011503B2 (ja) | 接続補助部材および配線板組立体 | |
CN201797084U (zh) | 电连接器 | |
JP3878450B2 (ja) | コンビネーション型ic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11980057U (zh) | 一种绑定结构及显示面板 | |
TW200531365A (en) | Land grid array socket connector | |
JP2014096260A (ja) | フラット配線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実装体 | |
JP4859501B2 (ja) | コネクタ接合構造及びコネクタ接合方法 | |
JP2013197040A (ja) | フラット配線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実装体 | |
JP4770504B2 (ja) | プリント基板およびプリント基板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