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343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3434U
CN208923434U CN201821741284.XU CN201821741284U CN208923434U CN 208923434 U CN208923434 U CN 208923434U CN 201821741284 U CN201821741284 U CN 201821741284U CN 208923434 U CN208923434 U CN 208923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groove
terminal
pedestal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412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
张彩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uyu Electronic Technology Hua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4128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3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3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3434U/zh
Priority to US16/663,376 priority patent/US10978821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4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different pieces being moulded, cemented, welded, e.g. ultrasonic, or swaged togeth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5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with separate members fixing the shield to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壳体为无缝的套筒结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基座外的具有第一框口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前方的具有第二框口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竖直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框口大于第二框口,所述第二部分围设于所述舌板外且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基座包括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缘的限位部,从而密封性更好,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可以正反两向对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参照中国公开的第CN108365398A号发明专利,其公开一种连接器,包括抽引形成的壳体,插接主体与壳体之间的固定是通过在插接主体上设置连接件,有连接件与壳体焊接而使插接主体与壳体固定在一起。前案结构较为复杂,不易于生产。焊接连接件与壳体时容易出现偏差而使插接主体固定不到位,影响正常使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壳体为无缝的套筒结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基座外的具有第一框口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前方的具有第二框口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竖直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框口大于第二框口,所述第二部分围设于所述舌板外且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基座包括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缘的限位部。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部分的底壁的后缘相较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壁的后缘靠前设置以形成凹口,所述基座包括前后分离设置且形成有空隙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后端部分的下端,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凹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部分的底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凹口前方的贯穿口,所述空隙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溶胶空间,所述贯穿口与所述溶胶空间对应连通,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贯穿口灌入所述溶胶空间内后凝固形成的防水胶板。
进一步,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后端以形成后挡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壁及底壁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壁及底壁在上下方向上内缩,所述连接部连接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顶壁及底壁。
进一步,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侧壁在横方向上内缩,所述连接部连接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顶壁、底壁及侧壁以形成一不间断的环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板部、固持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向前抵持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所述金属支架的两侧形成有固持于一电路板的若干固定脚。
进一步,所述第一板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两侧的侧挡部,所述侧挡部的下端弯折延伸形成夹持部,所述限位部的两侧横向向内凹设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夹持部夹持于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加强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各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的搭接部,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搭接部搭接于所述金属加强件的上表面,所述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搭接部搭接于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下表面。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及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一体注射形成的绝缘件,所述上板体包括位于所述上板体下表面的第一凹槽及贯穿所述上板体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下板体包括位于所述下板体上表面的第二凹槽及贯穿所述下板体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绝缘件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连接于所述基座。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的缺槽,所述缺槽的后端边缘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后端,所述填充部包裹所述缺槽的后端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金属外壳具有抽引形成的无缝结构,密封性更好,有利于提升所述电连接器的防水性能;由于所述基座的限位部与所述金属外壳抵持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4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上排端子、金属加强件及下排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沿图1中A-A线看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1中B-B线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5是沿图13中C-C线看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100’ 端子模组 10
绝缘本体 1 基座 11,11’
前端部分 111 后端部分 112
限位部 113 定位槽 114
空隙 115 舌板 12
上板体 13 第一基座 131
第一舌板 132 第一凹槽 133
第一通孔 134 下板体 14
第二基座 141 第二舌板 142
第二凹槽 143 第二通孔 144
凸部 145 突出部 146
缺口 15 上端子模组 16
下端子模组 17 绝缘件 18
第三基座 181 第三舌板 182
前沿部 183 填充部 184
导电端子 2 接触部 21
固持部 22 焊接部 23
搭接部 24 上排端子 25
下排端子 26 接地端子 G
金属加强件 3 主体部 31
第一缺槽 32 第二缺槽 33
后端边缘 34 第三缺槽 35
焊接脚 36 金属外壳 4,4’
第一部分 41,41’ 凹口 42
贯穿口 43 连接部 44
后挡壁 45 第二部分 46,46’
顶壁 47,47’ 底壁 48,48’
侧壁 49,49’ 插接空间 401
溶胶空间 402 金属支架 5
第一板部 51 侧挡部 52
夹持部 53 第二板部 54
固定脚 55 抵挡部 56
防水胶板 6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5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插接端。界定插接端为前端且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的上下方向及分别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的横方向。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具有两个实施方式,其中图1至12为第一实施方式,图13至图15为第二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组10、固持于所述端子模组10外的金属壳体4、固持于所述金属壳体4外的金属支架5及防水胶板6。所述端子模组10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金属加强件3。
请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基座11及自所述基座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基座11包括前后分离设置的前端部分111和后端部分112。所述前端部分111与所述后端部分112之间形成空隙115。所述后端部分112向下延伸形成有限位部113。所述限位部113的两侧分别凹设形成有定位槽114。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上板体13、下板体14及与所述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一体注塑成型的绝缘件18。所述上板体13包括第一基座131及第一舌板132。所述上板体13的下端表面凹设形成有第一凹槽133。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使第一凹槽113前后延伸于所述第一基座131和第一舌板132的下端表面。所述第一基座131具有贯穿所述第一基座131且与所述第一凹槽133连通的第一通孔134。所述第一基座131的前端两侧分别凹设有缺口15。所述下板体14包括第二基座141及第二舌板142。所述下板体14的上端表面凹设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凹槽133相对应的第二凹槽143。所述第二基座141具有贯穿所述第二基座141且与所述第二凹槽143连通的第二通孔144。所述第一通孔134与第二通孔14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向上突起的两个凸部145及五个突出部146。所述第二基座141的前端两侧分别凹设有缺口15。所述绝缘件18包括第三基座181及第三舌板182。所述第三舌板182包括前沿部183及连接所述前沿部183与第三基座181的填充部184。所述上板体13、下板体14与绝缘件18共同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
各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固持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2向前延伸形成的且露出于所述舌板12表面的接触部21及自所述基座11的后端下方延伸出的焊接部23。所述若干导电端子2包括上排端子25和下排端子26。所述上排端子25和下排端子26的数量相同且排布方式相反以使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实现正向或反向与对接连接器对接。所述上排端子25固持于所述上板体13。所述下排端子26固持于所述下板体14。所述上排端子25和下排端子26的接触部21的自由端均向前突伸出所述第一舌板131和第二舌板141的前端。所述上排端子25和下排端子26均包括位于最外两侧的接地端子G。所述上排端子25和下排端子26的各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的部分分别露出于所述第一基座131和第二基座141的缺口15内。各接地端子G的固持部22露出于所述缺口15内的部分延伸且弯折形成有搭接部24。
所述金属加强件3安装于所述上板体13和下板体14之间。所述金属加强件3包括呈板状的主体部31及自所述主体部31后端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焊接脚36。所述主体部31包括自所述主体部31前缘向后凹设的第一缺槽32、自所述第一缺槽32后缘向后凹设的第二缺槽33及两个第三缺槽35。所述第一缺槽32与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的五个突出部146相对应。所述第二缺槽33与所述第一凹槽133和第二凹槽143相对应。所述第二缺槽33的后端边缘34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凹槽133和第二凹槽143的后缘。所述两个第三缺槽35分别与所述第二舌板142的上表面的两个凸部145相对应。
所述金属壳体4为无缝结构,可以由板状金属材料或筒状金属材料通过抽引工艺成型方式形成。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具有第一框口(未标号)的第一部分41、位于所述第一部分41前方的具有第二框口(未标号)的第二部分46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6的连接部44。所述第二部分46的第二框口大于所述第一部分41的第一框口,即第二部分46与第一部分41之间形成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6均包括顶壁47、与所述顶壁47对应的底壁48及连接所述顶壁47和底壁48的两个侧壁49。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的顶壁47、底壁48及两个侧壁49相对于第二部分46的顶壁47、底壁48及两个侧壁49在上下方向和横方向上内缩,即所述第一框口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及在横方向上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框口。所述连接部44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6的顶壁47、底壁48及两个侧壁49之间,以形成不间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部分41固持于所述基座11外。所述第一部分41的底壁48的后缘相较于所述第一部分41的顶壁47的后缘靠前设置以形成一凹口42。所述第一部分41的底壁48形成有位于所述凹口42前方且贯穿所述第一部分41的底壁48的贯穿口43。所述第二部分46围设于所述舌板12外且形成有插接空间401。所述连接部44具有竖直延伸且于所述插接空间401内的后端形成的后挡壁45。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对接时,所述对接连接器在所述插接空间401内过度插入时,所述后挡壁45可以优先抵挡所述对接连接器的前缘防止对接连接器进一步插入,由于后挡壁45承受了所述对接连接器过度插入的力而有效避免端子模组10受力,从而保护端子模组10正常使用。
所述金属支架5包括均呈板状的第一板部51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51前方的第二板部54。所述第一板部51贴合于所述金属壳体4的第一部分41的顶壁47上。所述第二板部54贴合于所述第二部分46的顶壁47上。所述第一板部51与所述第二板部54之间连接有抵挡部56。所述抵挡部56向前抵持于所述连接部44。所述第一板部51的两侧向下延伸形成有两个侧挡部52。所述侧挡部52弯折形成有与所述定位槽114对应的夹持部53。所述侧挡部52和第二板部54分别设置有焊接固定于电路板(未图示)的固定脚55。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的制造过程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骤,提供上板体13、下板体14、上排端子25及下排端子26,令所述上板体13与所述上排端子25一体注塑成型为上端子模组16,令所述下板体14与所述下排端子26一体注塑成型为下端子模组17。
第二步骤,提供金属加强件3,令所述上端子模组16、金属加强件3及下端子模组17上下方向上依次组装在一起。首先,将所述金属加强件3安装于所述下端子模组17的上表面。令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两个第三缺槽35分别与所述第二板部14的两个凸部145相配合,以将所述金属加强件3定位。弯折下排端子26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搭接部24以搭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加强件3主体部31的上表面。然后,将所述上端子模组16安装于所述金属加强件3的上表面。令所述下板体14的五个突出部146位于所述第一缺槽32内且向上抵持于所述上板体13的前端下表面,以使所述第一舌板132和第二舌板142定位正确,方便后续绝缘件的设置。弯折上排端子25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搭接部24以搭接固定于所述下排端子26的所述接地端子G的下表面,从而将所述上端子模组16、金属加强件3及下端子模组17在上下方向上固定。
第三步骤,提供绝缘件18,令所述绝缘件18与所述上端子模组16、金属加强件3及下端子模组17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以形成所述端子模组10。所述第三舌板182包裹所述第一舌板132和第二舌板142的前端及各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的自由端。令所述第三基座181包裹所述缺口15。所述前沿部183形成于所述第一舌板132和第二舌板142之间的前端。所述填充部184形成于所述第一通孔134、第二通孔144及第一凹槽133与第二凹槽143之间形成的空间内。所述填充部184包裹所述第二缺槽33的后端边缘34。所述填充部184连接于所述前沿部183及第三基部181以将所述端子模组10中的各部件固定的更加牢固,有效防止上端子模组16与下端子模组17分离。
第四步骤,提供由抽引工艺形成的所述金属壳体4。令所述端子模组10自后向前组装于所述金属壳体4内。令所述金属壳体4的第一部分41固持于所述基座11外。所述基座11的限位部113向前限位于所述凹口42内的所述第一部分41的底壁48的后缘,以防止所述端子模组10向前移动,从而定位。所述基座11的前端部分111与后端部分112之间的空隙115和所述金属壳体4的第一部分4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溶胶空间402,所述溶胶空间402包含所述空隙115。所述贯穿口43与所述溶胶空间402对应连通。
第五步骤,提供金属支架5。令所述金属支架5焊接固定于所述金属壳体4。弯折所述金属支架5的侧挡部52的夹持部53以夹持于所述限位部113两侧的定位槽114内,以便在上下方向上及前后方向上将金属壳体4和端子模组10固定。将金属支架5的固定脚55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使得对接连接器对所述电连接器100的插力由所述金属壳体4传递于所述金属支架5,而令所述固定脚55与电路板的焊接位置受力,从而保护端子模组10。
第六步骤,提供防水胶液,将防水胶液自所述贯穿口43向所述溶胶空间402内注射以填充满所述溶胶空间402,待防水胶液凝固后形成所述防水胶板6。
上述制造过程的各步骤顺序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定,可以根据需要适应调整。
请参照图13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所述金属壳体4’的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6’的侧壁49’平齐设置。所述连接部44’形成为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6’的顶壁47’和侧壁48’的两部分。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第一部分44’的横向宽度较宽,使所述基座11’的横向宽度设置更宽,有利于基座11的结构设计简单易于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金属壳体4具有抽引形成的无缝结构,密封性更好,有利于提升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防水性能;由于所述基座11的限位部113与所述金属壳体4抵持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为无缝的套筒结构,所述金属壳体包括环固于所述基座外的具有第一框口的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前方的具有第二框口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竖直延伸形成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框口大于第二框口,所述第二部分围设于所述舌板外且形成有插接空间,所述基座包括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后缘的限位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对应的底壁及连接所述顶壁和底壁的侧壁,所述第一部分的底壁的后缘相较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顶壁的后缘靠前设置以形成凹口,所述基座包括前后分离设置且形成有空隙的前端部分和后端部分,所述限位部形成于所述后端部分的下端,所述限位部抵持于所述凹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底壁设置有位于所述凹口前方的贯穿口,所述空隙与所述第一部分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溶胶空间,所述贯穿口与所述溶胶空间对应连通,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自所述贯穿口灌入所述溶胶空间内后凝固形成的防水胶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内的后端以形成后挡部,所述第一部分的顶壁及底壁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壁及底壁在上下方向上内缩,所述连接部连接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顶壁及底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侧壁相较于所述第二部分侧壁在横方向上内缩,所述连接部连接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顶壁、底壁及侧壁以形成一不间断的环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金属壳体外的金属支架,所述金属支架包括固持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板部、固持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板部及连接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的抵挡部,所述抵挡部向前抵持于所述连接部的后端,所述金属支架的两侧形成有固持于一电路板的若干固定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板部的两侧的侧挡部,所述侧挡部的下端弯折延伸形成夹持部,所述限位部的两侧横向向内凹设形成有定位槽,所述夹持部夹持于所述定位槽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加强件,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上排端子及下排端子均包括位于外侧的接地端子,各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外侧弯折延伸形成的搭接部,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搭接部搭接于所述金属加强件的上表面,所述上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搭接部搭接于所述下排端子的接地端子的下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上板体、下板体及与所述上板体和下板体一体注射形成的绝缘件,所述上板体包括位于所述上板体下表面的第一凹槽及贯穿所述上板体且连通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一通孔,所述下板体包括位于所述下板体上表面的第二凹槽及贯穿所述下板体且连通所述第二凹槽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应设置,所述绝缘件包括填充于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的填充部,所述填充部连接于所述基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对应设置的缺槽,所述缺槽的后端边缘向前超出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后端,所述填充部包裹所述缺槽的后端边缘。
CN201821741284.XU 2018-10-25 2018-10-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8923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1284.XU CN208923434U (zh) 2018-10-25 2018-10-25 电连接器
US16/663,376 US10978821B2 (en) 2018-10-25 2019-10-25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deep drawn sleeve with two parts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41284.XU CN208923434U (zh) 2018-10-25 2018-10-2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3434U true CN208923434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10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41284.XU Active CN208923434U (zh) 2018-10-25 2018-10-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8821B2 (zh)
CN (1) CN20892343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09702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835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834S (zh) * 2018-01-25 2018-07-23
JP1609701S (zh) * 2018-01-25 2018-07-23
US11081833B2 (en) * 2019-03-26 2021-08-03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2719A (zh) * 2014-05-06 2014-08-06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防水电连接器
US20160104957A1 (en) * 2014-10-10 2016-04-14 Tyco Electronics Amp Korea Ltd Connector Assembly
CN204361372U (zh) * 2014-11-14 2015-05-27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0063015B2 (en) * 2015-02-11 2018-08-2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shielding plate
CN105470697B (zh) * 2015-04-02 2018-06-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49433B (zh) * 2015-06-01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2383B (zh) * 2015-08-13 2018-08-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5140696B (zh) * 2015-09-23 2024-05-03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7404034B (zh) 2016-05-20 2019-07-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5863480U (zh) * 2016-06-14 2017-01-04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364258U (zh) * 2016-12-09 2017-07-2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069309B (zh) 2017-06-01 2024-02-06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防水正反插电连接器
CN108987978B (zh) * 2017-06-02 2021-08-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149215B (zh) 2017-06-19 2021-08-2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418039B (zh) 2018-02-12 2020-06-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子装置及主壳体的制造方法
CN108365398A (zh) 2018-02-12 2018-08-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US10826235B2 (en) * 2018-04-09 2020-11-03 Flir Commercial Systems, Inc. Latch mechanism for mobile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0601183B2 (en) * 2018-06-12 2020-03-2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connection kit
CN111106465B (zh) * 2018-10-29 2022-06-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78821B2 (en) 2021-04-13
US20200136299A1 (en)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3434U (zh) 电连接器
CN107546536B (zh) 电连接器
CN107546541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87197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684869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93876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6471573U (zh) 电连接器
CN108233024B (zh) 电连接器
CN108123277B (zh) 电连接器
CN202050096U (zh) 一种hdmi线缆连接器
CN104167625A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06271941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9571551U (zh) 电连接器
CN204030062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107039828A (zh) 电连接器
CN21080614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8336606U (zh) 一种灌封式拼接组件及电子产品
CN107240801A (zh) 电连接器
CN202888432U (zh) 插座连接器组合
CN202259841U (zh) 按压组装式的插头连接器
CN204045768U (zh) 电连接器
CN201174461Y (zh) 插头连接器
CN206340734U (zh) 电连接器
CN201060972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556516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