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52293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52293U
CN208752293U CN201820541589.XU CN201820541589U CN208752293U CN 208752293 U CN208752293 U CN 208752293U CN 201820541589 U CN201820541589 U CN 201820541589U CN 208752293 U CN208752293 U CN 208752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face
focal length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415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深谷尚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tat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tat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tats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52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52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for optical correction, e.g. distorsion,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低背、低F值,且远摄比小,具有高分辨率性能的摄像镜头。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5透镜;以及第6透镜,在将光学总长设定为TTL,将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设定为f时,满足以下条件式,0.6<TTL/f<1.0。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在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电产品或信息终端设备、汽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上普遍搭载有相机功能。并且,今后也对融合相机功能的商品的需求会越来越高,且还在研发各种各样的商品。
搭载于这些设备的摄像镜头需要对应小型化、低背化、高像素化,且需要镜头系统明亮,分辨率性能高。例如,下面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由六片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专利文献1公开有一种摄像镜头,以小型、明亮且高性能化为目标的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1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具有光焦度;第3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具有光焦度;第5透镜,双面均为非球面,且像侧的面呈凹状,并具有光焦度;以及第6透镜,双面均为非球面,且像侧的面在近轴区域呈凹状而在轴外区域呈凸状。
专利文献2公开有一种摄像镜头,以小型化且高性能化为目标的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第1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物体侧面和像侧面的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具有光焦度;第4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第5透镜,物体侧面和像侧面的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具有光焦度;以及第6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凹面朝向物体侧且凸面朝向像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95071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特开10632479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摄像镜头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明亮的镜头系统,然而还存在远摄比(光学总长与焦距的比率)过大这样的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摄像镜头不能确保在F值为2.6~3.0时亮度能够充分对应进行高像素化的摄像元件,然而还存在这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在满足小型、低背、低F值的要求的同时,远摄比小,各像差被良好地校正,且具有高分辨率性能。
并且,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透镜面的凸面、凹面、平面是指在光轴附近(近轴)的形状,光焦度是指在光轴附近(近轴)的光焦度,极点是指切平面和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而且,光学总长定义为从位于最靠近物体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距离,将配置于摄像镜头和摄像面之间的IR截止滤波器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换算为空气。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包括: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以及第6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6<TTL/f<1.0
其中,
TTL:光学总长,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通过增强第1透镜的正的光焦度来进行低背化,并通过第2透镜、第3透镜以及第4透镜在维持低背化的同时均衡地对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场曲等各像差进行校正。另外,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5透镜来进一步进行低背化,并通过第6透镜在适当地确保后焦距的同时对畸变进行校正。
条件式(1)规定了远摄比。通过使其低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能够缩短光学总长,且易于实现小型化。另一方面,通过使其高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易于校正场曲或轴上色像差,且能够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优选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形状。
通过将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设定为在光轴附近凹形状,能够更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和彗差、像散、场曲。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优选形成均为在光轴附近凸形状。
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均为在光轴附近凸形状,由比,正的光焦度增强,能够易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0.7<|r11|/f<2.0
其中,
r11: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2)规定了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的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能够维持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同时,能够确保适当的后焦距。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10<(t3/f)×100<20
其中,
t3: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3)将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能在将光学总长抑制得短的同时使朝向第4透镜的光线入射角适当,且抑制了球面像差、彗差、畸变过大地发生。另外,在第4透镜中易于校正各像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设定为在光轴附近凸形状。并且,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r7/r8<0.4
其中,
r7: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条件式(4)规定了第4透镜的光轴附近的形状,即,将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定得足够大于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当使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呈凸状时,物体侧的面呈在光轴附近为凹面的弯月形状。此时,通过满足条件式(4)的范围,能够通过像侧的面对在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上产生的球面像差进行校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1.5<|r3|/f<32.0
其中,
r3: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5)规定了第2透镜在光轴附近的物体侧的面的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和像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6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2.0<f6/f<-1.0
其中,
f6:第6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6)规定了第6透镜的光焦度在适当的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6)的范围,良好地校正畸变的同时,能够确保适当的后焦距。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1.0<t3/t4<3.2
其中,
t3: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t4:从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条件式(7)将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和从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之比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7)的范围,能将第4透镜配置在适当的位置上,且易于对该透镜中的各像差进行校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20<νd1-νd2<50
其中,
νd1: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条件式(8)规定了第1透镜及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的关于。
通过采用满足条件式(8)的范围的材料,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45<(EPsd×TTL)/(ih×f)<0.75
其中,
EPsd:入瞳半径,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9)规定了摄像镜头的远摄比和亮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9)时,得到从画面中心到周边都足够明亮的图像。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2.0<|r9|/f<7.0
其中,
r9: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10)规定了第5透镜在光轴附近的物体侧的面的形状。通过满足条件式(10)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另外,确保后焦距的同时,能够维持摄像镜头的低背化。
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2<f1/f<0.8
其中,
f1:第1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11)将第1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易于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另外,能防止第1透镜的正的光焦度过强,且能抑制因第1透镜而产生的高阶的球面像差或彗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呈凹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1.5<f2/f<-0.4
其中,
f2:第2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12)将第2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使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呈凹状,且满足条件式(12)的范围,能良好地校正因第1透镜而产生的球面像差以及色像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0.15<d1/f<0.25
其中,
d1:第1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13)将第1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范围,将光焦度设定得适当,易于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另外,能良好地保持第1透镜的成形性。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4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1.7<f4/f<-0.6
其中,
f4:第4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条件式(14)将第4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4)的范围,易于进行场曲的校正。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0.15<bf/TTL<0.25
其中,
bf:从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后焦距),
TTL:光学总长。
条件式(15)将后焦距相对于光学总长的量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5)的范围,能够在充分低背化的同时确保适当的后焦距。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6)20<νd4-νd5<50
其中,
νd4: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5:第5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条件式(16)规定了第4透镜及第5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通过采用满足条件式(16)的范围的材料,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4透镜及第6透镜分别具有负的光焦度。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
(17)0.6<f4/f6<1.2
其中,
f4:第4透镜的焦距,
f6:第6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17)将第4透镜和第6透镜的光焦度的比规定在适当范围内。通过满足条件式(17)的范围,第4透镜和第6透镜各自负的光焦度被适当地分配。因此,易于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维持低背化以及确保后焦距。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低背、低F值、且远摄比小、具有高分辨率性能的小型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7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9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1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1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15为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摄像镜头中,在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上形成的极点的从光轴起的垂直高度ph以及第5透镜的非球面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图5、图7、图9、图11及图13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7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基本的透镜结构均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参考实施例1的概略结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的第5透镜L5、及第6透镜L6。
第6透镜L6和摄像面IMG之间配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滤光片IR。另外,能够省略该滤光片IR。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包括由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构成且具有正的合成光焦度的前组和由第4透镜L4、第5透镜L5、第6透镜L6构成且具有负的合成光焦度的后组,由此形成有利于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镜头结构。另外,所有的透镜面均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了各像差。
第1透镜L1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由此抑制产生各像差,能够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第1透镜L1的形状为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双凸形状。
第2透镜L2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双面形成为非球面,由此良好地校正了球面像差、彗差、像散以及色像差。此外,对于第2透镜L2的光焦度,通过使其为负从而能够得到校正色像差的效果,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记载了将光焦度设定为负的实施例,然而要进一步进行低背化时,也可以选用正的光焦度。另外,第2透镜L2的形状可以是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或者也可以是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双凹形状。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以及第七实施例是使第2透镜L2呈弯月形状的例子,第五实施例以及第六实施例是使第2透镜L2呈双凹状的例子。
第3透镜L3,在光轴附近的物体侧及像侧的面均为平面,在近轴处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在双面上形成的非球面具有校正周边部的像差的作用。此外,第七实施例也是同样的例子。
第二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是使第3透镜L3具有光焦度的例子,然而,在摄像镜头中,第3透镜L3被设定为具有最弱的正或负的光焦度。使第3透镜L3具有正的光焦度的例子是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使第3透镜L3具有负的光焦度的例子是第四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以及第六实施例。此外,所有的实施例都要满足条件式(a),第3透镜L3的光焦度被抑制在适当范围内。
(a)-0.5<f/f3<0.05
其中,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此外,在近轴处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power)的第3透镜L3的焦距是无限远的,因此满足条件式(a)的范围。
另外,第3透镜L3的形状在光轴附近可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以及第四实施例是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例子,第五实施例是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例子,第六实施例是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双凹形状的例子。
第4透镜L4呈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在物体侧的面上形成的非球面,校正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在像侧的面上形成的非球面,校正在物体侧产生的球面像差。另外,使第4透镜L4呈弯月形状还能够得到校正场曲的效果。此外,对于第4透镜L4的光焦度,通过使其为负还能得到校正色像差的效果,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记载了将光焦度设定为负的实施例,然而要进一步进行低背化时,也可以选用正的光焦度。
第5透镜L5呈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以及像侧的双凸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通过近轴处的正的光焦度,在实现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同时,还调节后焦距的量。另外,就在双面上形成的非球面而言,形成为物体侧及像侧的面都在透镜的周边部朝向物体侧进行变化的形状。具体来说,如图15所示,在物体侧的面上,以最大视场角入射的光线所通过的位置的非球面的表面轮廓量的值为负值(比光轴X和透镜面的交点位置更靠物体侧的位置)。另外,像侧的面从光轴X附近到周边部为止形成为凸面。通过形成这样的非球面形状,使从第4透镜L4出射的光线以小入射角进行入射,并以小出射角向第6透镜L6出射,从而易于对场曲和畸变进行校正。
此外,关于第5透镜L5的光焦度,所有的实施例均满足条件式(b),适当地设定第5透镜L5的光焦度。
(b)1.3<f5/f<2.5
其中,
f5:第5透镜L5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第6透镜L6呈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以及像侧的双凹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在维持摄像镜头的低背化的同时确保后焦距,并进一步校正畸变。通过在双面上形成的非球面对各像差进行校正。此外,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是具有极点的非球面,是在远离光轴X的位置变为凸面之后,直到有效直径端为止维持凸面的形状。通过形成这样的非球面形状,易于进行场曲的校正以及易于控制向摄像面IMG入射的主光线的角度。此外,第6透镜L6通过在光轴X附近使像侧的面为凹面来确保后焦距,进一步,通过使透镜的光焦度在近轴处为负来进一步确保足够的后焦距。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只记载了将第6透镜L6的光焦度设定为负的实施例,然而要进一步的低背化时,第6透镜L6也可以选用正的光焦度,且使在光轴附近的像侧的面为凹面。
此外,关于在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上形成的极点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式(c),能够得到期待的非球面的效果。
(c)0.12<ph/ih<0.28
其中,
ph:从光轴X起的垂直高度,
ih:最大像高。
通过将孔径光阑ST配置于从第1透镜L1到第4透镜L4之间,来使摄像镜头小型化以及对各像差尤其是彗差进行良好的校正。此外,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七实施例为将孔径光阑ST设定在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上的例子,第二实施例为将孔径光阑ST设定在第2透镜L2的像侧的面上的例子,第三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为将孔径光阑ST设定在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上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的所有透镜均为单个透镜。因此,与接合透镜面的接合透镜相比较,易于增加非球面数,能更加良好地校正像差。
此外,对于是使透镜面为球面还是非球面,只需要根据所需求的性能和制造的容易性来选择即可。
另外,对于使用的透镜的材料,第一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是所有的透镜均采用塑料材料的例子,第七实施例是第1透镜L1采用玻璃材料,第2透镜L2至第6透镜L6采用塑料材料的例子。当采用塑料材料时,易于制造且能够以低成本来进行大量生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赋予第1透镜L1强的正的光焦度,由此易于进行低背化,因此,根据使用环境,有时需要考虑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第1透镜L1的折射率的影响,即需要考虑成像位置移动的现象。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使第1透镜L1的材料采用折射率对温度依赖小的玻璃材料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第七实施例是第1透镜L1采用玻璃材料的例子。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1)0.6<TTL/f<1.0
(2)0.7<|r11|/f<2.0
(3)10<(t3/f)×100<20
(4)0<r7/r8<0.4
(5)1.5<|r3|/f<32.0
(6)-2.0<f6/f<-1.0
(7)1.0<t3/t4<3.2
(8)20<νd1-νd2<50
(9)0.45<(EPsd×TTL)/(ih×f)<0.75
(10)2.0<|r9|/f<7.0
(11)0.2<f1/f<0.8
(12)-1.5<f2/f<-0.4
(13)0.15<d1/f<0.25
(14)-1.7<f4/f<-0.6
(15)0.15<bf/TTL<32.0
(16)20<νd4-νd5<50
(17)0.6<f4/f6<1.2
(a)-0.5<f/f3<0.05
(b)1.3<f5/f<2.5
(c)0.12<ph/ih<0.28
其中,
TTL:光学总长,
f:摄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
f1:第1透镜L1的焦距,
f2:第2透镜L2的焦距,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f4:第4透镜L4的焦距,
f5:第5透镜L5的焦距,
f6:第6透镜L6的焦距,
r3: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7: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9:第5透镜L5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11: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νd1:第1透镜L1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第2透镜L2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第4透镜L4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5:第5透镜L5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Fno:F值,
d1:第1透镜L1的光轴X上的厚度,
t3:从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t4:从第4透镜L4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L5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bf:从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到摄像面IMG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EPsd:入瞳半径,
ih:最大像高,
ph:从光轴X到在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上形成的极点为止的垂直高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虽然优选满足所有的条件式,然而通过满足单独一个条件式,也能够分别得到与条件式相对应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至(16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1a)0.75<TTL/f<1.0
(2a)0.9<|r11|/f<1.8
(3a)11<(t3/f)×100<18
(4a)0<r7/r8<0.27
(5a)2.3<|r3|/f<29.0
(6a)-1.7<f6/f<-1.0
(7a)1.3<t3/t4<3.0
(8a)30<νd1-νd2<45
(9a)0.55<(EPsd×TTL)/(ih×f)<0.70
(10a)2.2<|r9|/f<6.0
(11a)0.4<f1/f<0.8
(12a)-1.5<f2/f<-0.65
(13a)0.15<d1/f<0.23
(14a)-1.5<f4/f<-0.8
(15a)0.15<bf/TTL<0.23
(16a)30<νd4-νd5<45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曲率半径设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时,通过数学式1来表示。
[数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f表示摄像镜头的整个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最大像高,TTL表示光学总长,bf表示后焦距(将滤波片换算为空气),ph表示从光轴X到在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上形成的极点为止的垂直高度,EPsd表示入瞳半径。并且,i表示从物体侧数起的面编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编号i的后面附加*(星号)符号来表示。
[实施例1]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1。
[表1]
实施例1
单位mm
f=4.95
Fno=2.3
ω(°)=18.0
ih=1.66
TTL=4.87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2针对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实线)、子午像面T(点线)上的d线的像差量(图4、图6、图8、图10、图12及图14中均相同)。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2]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2。
[表2]
实施例2
单位mm
f=4.95
Fno-2.3
ω(°)=18.0
ih=1.66
TTL=4.87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4针对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3]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3。
[表3]
实施例3
单位mm
f=4.95
Fno=2.3
ω(°)=18.0
ih=1.66
TTL=4.87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6针对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4]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4。
[表4]
实施例4
单位mm
f=4.96
Fno=2.3
ω(°)=18.0
ih=1.66
TTL=4.64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8针对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5]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5。
[表5]
实施例5
单位mm
f=4.95
Fno=2.3
ω(°)=18.0
ih=1.66
TTL=4.64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10针对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0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6]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6。
[表6]
实施例6
单位mm
f=4.96
Fno=2.3
ω(°)=18.0
ih=1.66
TTL=4.64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12针对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7]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7。
[表7]
实施例7
单位mm
f=4.95
Fno=2.3
ω(°)=18.0
ih=1.66
TTL-4.87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如表8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
图14针对实施例7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表8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7所涉及的条件式(1)至(17),及条件式(a)至(c)的值。
[表8]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应用于具备相机功能的产品时,在有助于该相机的小型化、低背化以及远摄化的同时,还能够实现高性能化。

Claims (14)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以下构成: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第5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以及第6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2):
(1)0.6<TTL/f<1.0
(2)0.7<|r11|/f<2.0
其中,
TTL:光学总长,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r11: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2.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由以下构成:第1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第5透镜,物体侧面和像侧面的双面形成为凸形状,具有正的光焦度;以及第6透镜,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及(3):
(1)0.6<TTL/f<1.0
(3)10<(t3/f)×100<20
其中,
TTL:光学总长,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t3: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设定为在光轴附近凸形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r7/r8<0.4
其中,
r7: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r8: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5)1.5<|r3|/f<32.0
其中,
r3: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6)-2.0<f6/f<-1.0
其中,
f6:第6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7)1.0<t3/t4<3.2
其中,
t3: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t4:从第4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20<νd1-νd2<50
其中,
νd1: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2: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9)0.45<(EPsd×TTL)/(ih×f)<0.75
其中,
EPsd:入瞳半径,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10)2.0<|r9|/f<7.0
其中,
r9:第5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2<f1/f<0.8
其中,
f1:第1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呈凹形状,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12)-1.5<f2/f<-0.4
其中,
f2:第2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0.15<d1/f<0.25
其中,
d1:第1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4)-1.7<f4/f<-0.6
其中,
f4:第4透镜的焦距,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5)0.15<bf/TTL<0.25
其中,
bf:从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总长。
CN201820541589.XU 2017-04-14 2018-04-16 摄像镜头 Active CN20875229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0764A JP6534162B2 (ja) 2017-04-14 2017-04-14 撮像レンズ
JP2017-080764 2017-04-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52293U true CN208752293U (zh) 2019-04-16

Family

ID=6393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588.1A Pending CN108732721A (zh) 2017-04-14 2018-04-16 摄像镜头
CN201820541589.XU Active CN208752293U (zh) 2017-04-14 2018-04-16 摄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39588.1A Pending CN108732721A (zh) 2017-04-14 2018-04-16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8020B2 (zh)
JP (1) JP6534162B2 (zh)
CN (2) CN10873272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2721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CN113219628A (zh) * 2021-04-19 2021-08-06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212670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诚瑞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46829B (zh) * 2017-01-04 2018-08-1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远镜头以及摄像装置
JP6640163B2 (ja) 2017-09-29 2020-02-05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1933422B1 (ko) 2017-10-27 2018-12-28 삼성전기 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76046B (zh) 2018-06-20 2019-1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8957711B (zh) * 2018-08-02 2021-02-26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061681B2 (ja) 2018-09-26 2022-04-28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電動ブレーキ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09870786B (zh) * 2018-12-31 2021-03-02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007431B (zh) * 2018-12-31 2021-07-30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JP7319049B2 (ja) * 2019-01-17 2023-08-01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11505796B (zh) * 2019-01-31 2022-05-0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TWI681229B (zh) 2019-03-06 2020-01-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0333590B (zh) * 2019-06-29 2021-06-22 诚瑞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286469B (zh) * 2019-06-29 2021-08-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835174B (zh) * 2019-11-22 2023-11-07 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TWI703364B (zh) 2019-11-29 2020-09-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用光學鏡片組及電子裝置
CN111025599A (zh) * 2019-12-31 2020-04-1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308651B (zh) * 2020-02-24 2022-03-01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58114B (zh) * 2020-02-24 2022-01-07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80244B (zh) * 2020-05-22 2022-04-0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1929872B (zh) * 2020-09-21 2021-01-05 常州市瑞泰光电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009673B (zh) * 2021-03-12 2023-09-26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9883B2 (ja) * 1978-09-08 1985-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望遠レンズ
JPS56133711A (en) * 1980-03-24 1981-10-20 Minolta Camera Co Ltd Photographic lens of short overall length
JPS5722215A (en) 1980-07-17 1982-02-05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hotographic lens
JPS5730814A (en) * 1980-07-17 1982-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Photographic lens
JP2526979B2 (ja) * 1988-04-01 1996-08-21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リアコンバ―ジョンレンズ
JP2012155223A (ja) * 2011-01-27 2012-08-16 Tamron Co Ltd 広角単焦点レンズ
CN102621664B (zh) * 2011-01-27 2014-05-21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撷取镜头组
TWI435138B (zh) 2011-06-20 2014-04-21 Largan Precision Co 影像拾取光學系統
TWI438475B (zh) * 2011-09-15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拾取鏡組
TWI438480B (zh) * 2012-03-09 2014-05-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影像系統組
JP5924121B2 (ja) * 2012-05-22 2016-05-2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6047700B2 (ja) 2012-06-21 2016-12-21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JP5966728B2 (ja) * 2012-07-30 2016-08-1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大口径レンズ系
TWI510806B (zh) * 2013-02-04 2015-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光學拾像系統組
TWI463169B (zh) * 2013-07-25 2014-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JP2016090777A (ja) 2014-11-04 2016-05-23 Hoya株式会社 撮像光学系
TWI518364B (zh) * 2014-12-29 2016-01-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影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41539B (zh) 2014-12-30 2016-07-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5807407B (zh) 2014-12-30 2018-05-18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5807409B (zh) * 2014-12-30 2018-09-1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6324799B (zh) 2015-07-03 2018-12-04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取像镜片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4790153U (zh) 2015-07-17 2015-11-1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CN105988187B (zh) 2015-07-17 2018-12-04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JP6573315B2 (ja) 2015-08-31 2019-09-11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US10295793B2 (en) 2015-12-31 2019-05-21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Camera lens assembly
CN105445915B (zh) 2015-12-31 2017-08-1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588527B (zh) 2016-01-29 2017-06-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74040B (zh) 2016-04-15 2017-03-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324804B (zh) * 2016-06-02 2018-12-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589921B (zh) 2016-09-12 2017-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589922B (zh) 2016-09-12 2017-07-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06338815B (zh) 2016-10-28 2019-03-15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及装配有该摄像镜头的摄像装置
CN106802468B (zh) 2016-12-14 2019-05-31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06896471B (zh) 2016-12-16 2020-01-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2987260A (zh) 2016-12-16 2021-06-18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TWI641890B (zh) 2017-01-05 2018-11-2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JP6534162B2 (ja) * 2017-04-14 2019-06-26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32721A (zh) * 2017-04-14 2018-11-02 康达智株式会社 摄像镜头
WO2022126700A1 (zh) * 2020-12-14 2022-06-23 诚瑞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3219628A (zh) * 2021-04-19 2021-08-06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19628B (zh) * 2021-04-19 2023-12-15 江西欧菲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2721A (zh) 2018-11-02
US20190086640A1 (en) 2019-03-21
JP2018180339A (ja) 2018-11-15
US10678020B2 (en) 2020-06-09
JP6534162B2 (ja) 2019-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52293U (zh) 摄像镜头
CN208488590U (zh) 摄像镜头
CN209606696U (zh) 摄像镜头
CN209102994U (zh) 摄像镜头
CN206788446U (zh) 摄像镜头
CN204536639U (zh) 摄像镜头
CN208654428U (zh) 摄像镜头
CN209388011U (zh) 摄像镜头
CN207965337U (zh) 摄像镜头
CN103502868B (zh)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2230238U (zh) 摄像用光学镜片组
CN106154498B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04188871U (zh) 摄像镜头
CN204422849U (zh) 6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CN208459667U (zh) 摄像镜头
CN106896473A (zh) 摄像镜头
CN209514188U (zh) 摄像镜头
CN208207342U (zh) 5片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CN208921957U (zh) 摄像镜头
CN204101804U (zh) 摄像镜头
CN204422848U (zh) 6枚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CN105572844A (zh) 影像系统镜头组
CN206440879U (zh) 摄像镜头
CN103869451A (zh) 广视角摄像镜组
CN208334754U (zh) 摄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4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kyo chenmei Opt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chigi

Patentee before: Kangdazhi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