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65337U - 摄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65337U
CN207965337U CN201820093657.0U CN201820093657U CN207965337U CN 207965337 U CN207965337 U CN 207965337U CN 201820093657 U CN201820093657 U CN 201820093657U CN 207965337 U CN207965337 U CN 207965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pick
face
optical axis
imag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936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田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kyo Visionar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ntat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tat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ntats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65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65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得到一种平衡良好地具备低背化和广视场角化以及低F值化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该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在双面形成有非球面;第2透镜,具有正或者负的光焦度;孔径光阑;第3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至少一面形成非球面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5透镜,至少一面形成非球面且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第6透镜,双面形成非球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的非球面。

Description

摄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使用于小型摄像装置的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的固体摄像元件上形成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很多信息设备上搭载有照相机。以智能手机为首的便携电话上附设照相机功能,已成为当今产品功能方面必须的必要条件。并且,还在进行融合照相机功能的多种产品开发。
搭载于这种设备的摄像镜头既要小型还要求高分辨性能。例如,以下的专利文件1、专利文件2公开有由6片构成的摄像镜头。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从物体侧依次具备如下的摄像镜头:第1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第3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第5透镜组,具有正的光焦度;及第6透镜组,具有负的光焦度。
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从物体侧依次包含如下的摄像镜头:第1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2透镜;第3透镜;第4透镜,具有至少1个非球面;第5透镜,物体侧为凸面且像侧为凹面;及第6透镜,凹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且具有至少1个非球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55223号公报
专利文献2:US2012/0243108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欲通过上述专利文件1及2所记载的透镜结构谋求实现低背化和广视场角化以及低F值化的情况下,周边部的像差校正非常困难,不能得到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低背化,广视场角化及低F值化的同时各像差得到良好的校正的分辨率较高的摄像镜头。
另外,这里所说的低背是指,光学总长(TTL)与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2ih)之比(TTL/2ih(称为总长对角比))为小于1.0的水平;广视场角是指,全视场角为90°以上的水平;低F值是指,F2.4以下的水平。
并且,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透镜面的凸面、凹面是指在光轴附近(近轴)的形状,除非另有说明,光焦度是指在光轴附近(近轴)的光焦度,极点是指在光轴上以外的透镜面上切平面垂直交叉于光轴的非球面上的点。而且,光学总长定义为光轴上从最靠近物体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在光轴上距离,将配置于摄像镜头与传感器的摄像面之间的IR截止滤波器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换算为空气。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在双面形成有非球面;第2透镜,具有正或者负的光焦度;孔径光阑;第3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在至少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负的光焦度;第5透镜,在至少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或者负的光焦度;第6透镜,双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的非球面。
第1透镜通过双面使用非球面,从而即使在广视场角的情况下,也能够从中心到轴外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
第2透镜通过具有光焦度,来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
另外,优选第2透镜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光焦度可以为正或负。
通过将孔径光阑配置于第2透镜与第3透镜之间,即光学系统的中间位置附近,夹着光阑来产生对称性,将畸变抑制得较小。
第3透镜通过具有正的光焦度,能够谋求实现低背化且校正球面像差。
第4透镜通过具有负的光焦度,在校正色像差的同时还校正像散。并且,通过形成于至少一面的非球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效果。
第5透镜良好地校正伴随广视场角化而产生的像散。并且,通过形成于至少一面的非球面,能够进一步提高其效果。
另外,优选第5透镜的形状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光焦度可以为正或负。
第6透镜,在维持低背化的同时确保后焦点。并且,像侧的面形成为这样的非球面形状,即,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朝向像侧的方式变化。由此,能够进行场曲校正、畸变校正、向摄像元件入射的光线入射角度的控制。
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平面或者凹面朝向物体侧。
通过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平面或者凹面朝向物体侧,能够使主点位置向像侧移动,即使整个系统的焦距变短,也能够确保所需要的后焦点。
并且,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平面或者凸面朝向像侧。
通过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设为平面或者凸面朝向像侧,能够使主点位置向像侧移动,能够确保更恰当的后焦点。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形成为在周边部凸面的非球面。
通过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周边部的形状设为凸面,能够使入射到第1透镜的周边部的光线以接近透镜面的法线的角度入射。由此,能够抑制高阶像差。并且,通过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周边部的形状设为具有极点的凸面,能够抑制SAG量,也有助于低背化。而且,这种形状与最终透镜即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形状成为对称的关系,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周边部凹面的非球面。
通过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周边部的形状设为凹面,能够使从第1透镜的周边部出射的光线以接近透镜面的法线的角度出射。由此,能够抑制高阶像差。并且,通过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周边部的形状设为具有极点的凹面,能够抑制SAG量,也有助于低背化。而且,这种形状与最终透镜即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形状成为对称的关系,因此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2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
通过将第2透镜设为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即使在广视场角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校正球面像差的同时,容易进行彗差的校正。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3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呈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双凸形状的透镜。
将第3透镜设为双凸形状,从而通过物体侧及像侧的面的正的光焦度来谋求实现低背化。并且,通过在光学系统的中心附近配置具有主要的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容易实现光学系统整体的像差的平衡。而且,通过将双面设为凸面,能够抑制成为强曲率,从而降低制造误差灵敏度。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4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
通过将第4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能够在有效地校正色像差的同时,还容易进行像散的校正。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5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
通过将第5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伴随广视场角化而增加的像散。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形成为这样的非球面,即,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具有极点的凹面。
通过将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设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即在光轴附近设为弯月形状,容易确保后焦点。并且,通过将第6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周边部形成为具有极点的凹面,能够控制入射至摄像元件的光线的角度,并且,由于从凸面缓和地变为凹面,能够良好地抑制在中间像高上的场曲。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6<t23/t34<1.6
其中,
t23:从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t34: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条件式(1),将第2透镜与第3透镜的间隔以及第3透镜与第4透镜的间隔,规定为恰当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能够在实现低背化和低F值化的同时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1),以下的条件式(1a)为更优选的条件,条件式(1b)为尤其优选的条件。
(1a)0.6<t23/t34<1.2
(1b)0.65≤t23/t34≤0.90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及条件式(3)
(2)-0.3<(Nd1-1)/r1≤0.0
(3)0≤(1-Nd1)/r2<0.3
其中,
Nd1:第1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条件式(2)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面的近轴上的面的光焦度,规定在恰当的范围;条件式(3)将第1透镜的像侧面的近轴上的面的光焦度,规定在恰当的范围。条件式(2)及(3)的范围用于,以弱光焦度设定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及像侧的面,在维持低背化以及广视场角化的同时,提高由双面形成非球面带来的球面像差校正的效果。另外,条件式(1)的上限值“0.0”及条件式(3)的下限值“0.0”实际上是指不具有光焦度的面,即还包括平面。
另外,关于条件式(2)及(3),以下的条件式(2a)及(3a)为更优选的条件。
(2a)-0.2<(Nd1-1)/r1≤0.0
(3a)0.0≤(1-Nd1)/r2≤0.25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至条件式(7):
(4)3.0<|f2/f|
(5)0.5<f3/f<1.5
(6)-2.5<f4/f<-0.8
(7)15<|f5/f|
其中,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2:第2透镜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f4:第4透镜的焦距;
f5:第5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4)将第2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通过规定条件式(4)的范围,不会过多影响光学总长、后焦点,就能够进行彗差的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4),以下的条件式(4a)为更优选的条件。
(4a)3.0<|f2/f|<40.0
条件式(5)将第3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高于条件式(5)的下限值,不会过多增强第3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就能够抑制产生高阶像差,并且能够抑制制造误差灵敏度上升。另一方面,低于上限值,不会过度减弱第3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就能够容易地进行低背化的维持和球面像差的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5),以下的条件式(5a)为更优选的条件。
(5a)0.6<f3/f<1.0
条件式(6)将第4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高于条件式(6)的下限值,容易基于第4透镜的负的光焦度来进行色像差的校正和像散的校正。另一方面,低于上限值,能够抑制第4透镜的负的光焦度过度增强,抑制过度进行球面像差的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6),以下的条件式(6a)为更优选的条件。
(6a)-2.5<f4/f<-1.2
条件式(7)将第5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高于条件式(7)的下限值,由于具有恰当的光焦度,能够抑制产生倍率色像差,还能够校正像散及场曲。
另外,关于条件式(7),以下的条件式(7a)为更优选的条件。
(7a)15<|f5/f|<50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1.0<f6/f<2.0
其中,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6:第6透镜的焦距。
条件式(8)将第6透镜的焦距相对于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的比,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高于条件式(8)的下限值,能够抑制第6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增强,校正场曲及畸变。另一方面,低于上限值,能够抑制第6透镜的正的光焦度减弱,容易实现低背化。
另外,关于条件式(8),以下的条件式(8a)为更优选的条件。
(8a)1.5≤f6/f≤1.80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及(10):
(9)18<νd2<28
(10)25<|νd3-νd4|<45
其中,
νd2: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第3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条件式(9)及(10)规定第2透镜、第3透镜及第4透镜分别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通过将从第2透镜到第4透镜各自的透镜的阿贝数设为条件式(9)、(10)的关系,能够进行良好的色像差校正。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6<TTL/2ih<1.0
其中,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条件式(11)用于应对近年来所要求的摄像镜头的低背化、广视场角化的要求,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能够使透镜系统整体低背化,并且能够进行良好的各像差的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11),以下的条件式(11a)为更优选的条件。
(11a)0.6<TTL/2ih≤0.8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12)0.8<(L1F-L3F)/(L3R-L5R)<1.2
其中,
(L1F-L3F):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3R-L5R):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条件式(12)将从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与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的关系,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2)的范围,能够在维持低背化的同时,还适度保持各透镜的焦强平衡,容易进行良好的各像差的校正。
另外,关于条件式(12),以下的条件式(12a)为更优选的条件。
(12a)0.9≤(L1F-L3F)/(L3R-L5R)≤1.1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13)0.2<EPD/TTL<0.4
其中,
EPD:入射瞳径,
TTL:光学总长。
条件式(13)将入射瞳径相对于光学总长的大小,规定在恰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3)的范围,能够得到近年来所要求的较亮的摄像镜头。
另外,关于条件式(13),以下的条件式(13a)为更优选的条件。
(13a)0.25≤EPD/TTL≤0.35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获得均衡地满足低背化,广视场角化及低F值化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图5、图7及图9分别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5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基本的透镜结构均相同,因此在此主要参考实施例1的概略结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L1,在双面形成有非球面;第2透镜L2,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孔径光阑STO;第3透镜L3,具有正的光焦度;第4透镜L4,至少在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负的光焦度;第5透镜L5,至少在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或负的光焦度;第6透镜L6,在双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的光焦度。所述第6透镜L6的像侧的面形成为非球面,其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像侧,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
并且,第6透镜L6与摄像面IMG(即,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配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滤光片IR。另外,能够省略该滤光片IR。
第1透镜L1,其双面使用非球面,从而对于来自广视场角的入射光线,从中心到轴外,都能够进行良好的像差校正。并且,在图1中,就第1透镜L1的形状而言,成为这样的透镜:在光轴X的附近,物体侧以及像侧均为平面,实际上在近轴处不具有光焦度。但第1透镜L1的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如图3那样的平凸形状,即,在光轴X的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平面,像侧的面为凸面;或者也可以是如图5至图9那样的弯月(meniscus)形状,即,在光轴X的附近,物体侧的面为凹面,像侧的面为凸面。
针对第1透镜L1在光轴X附近的形状,将物体侧的面设为平面或者凹面,将像侧的面设为平面或者凸面,从而能够使主点位置向像侧移动。因此,能够缩短整个系统的焦距,即使对应广视场角化,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后焦点。
并且,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形成有在周边部凸面的非球面;像侧的面,形成有在周边部凹面的非球面。物体侧的面的周边部的凸面具有极点,像侧的面的周边部的凹面也具有极点。
由于形成为这种非球面形状,使入射到周边部的光线以接近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法线的角度入射,以接近像侧的透镜面的法线的角度出射,因此能够抑制产生高阶像差。并且,通过设置极点来抑制SAG量,也有助于低背化。而且,这种透镜形状与最终透镜即第6透镜L6的形状成为对称的关系,其结果,良好地校正畸变。
第2透镜L2是呈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良好地校正在第1透镜L1上产生的球面像差和彗差。另外,如图3至图9所示,在第1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时,可以将第2透镜L2的光焦度设为负的光焦度。此时,可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孔径光阑STO配置于第2透镜L2与第3透镜L3之间,即光学系统的中间位置附近。夹着光阑形成对称性,因此能够将伴随广视场角化而增加的畸变抑制得较小。
第3透镜L3是物体侧及像侧为凸面的双凸形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将第3透镜L3设为双凸形状,能够谋求实现低背化。并且,通过在光学系统的中心附近配置具有主要的正的光焦度的透镜,容易实现光学系统整体的像差平衡。而且,通过将双面设为凸面,能够抑制变为强曲率的面,降低制造误差灵敏度。
第4透镜L4,是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形成于至少一面的非球面来校正色像差的同时,校正像散。
第5透镜L5,是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的透镜。通过形成于至少一面的非球面,良好地校正伴随广视场角化而产生的像散。另外,如图9所示,第5透镜L5的光焦度可以为正的光焦度。
第6透镜L6,是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的双面非球面的透镜,在维持低背化的同时,确保后焦点。并且,像侧的面形成为按如下方式变化的非球面形状,即,在光轴X的附近,凹面朝向像侧,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朝向像侧。因此,能够进行场曲校正、畸变校正、向摄像元件入射的光线入射角度的控制。并且,第6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形成为按如下方式变化的非球面形状,即,在光轴X的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凹面朝向物体侧。因此,能够与像侧的面一并恰当地控制向摄像元件入射的光线的角度。并且,通过缓和从凸面到凹面的形状变化,能够良好地抑制中间像高上的场曲。
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13):
(1)0.6<t23/t34<1.6
(2)-0.3<(Nd1-1)/r1≤0.0
(3)0≤(1-Nd1)/r2<0.3
(4)3.0<|f2/f|
(5)0.5<f3/f<1.5
(6)-2.5<f4/f<-0.8
(7)15<|f5/f|
(8)1.0<f6/f<2.0
(9)18<νd2<28
(10)25<|νd3-νd4|<45
(11)0.6<TTL/2ih<1.0
(12)0.8<(L1F-L3F)/(L3R-L5R)<1.2
(13)0.2<EPD/TTL<0.4
其中,
t23:第2透镜L2与第3透镜L3在光轴上的距离,
t34:第3透镜L3与第4透镜L4在光轴上的距离,
Nd1:第1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r1: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2:第2透镜L2的焦距,
f3:第3透镜L3的焦距,
f4:第4透镜L4的焦距,
f5:第5透镜L5的焦距,
f6:第6透镜L6的焦距,
νd2:第2透镜L2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第3透镜L3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第4透镜L4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L1F-L3F):从第1透镜L1的物体侧的面到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L3R-L5R):从第3透镜L3的像侧的面到第5透镜L5的像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EPD:入射瞳径。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虽然优选满足所有的条件式,但通过单独满足条件式,能够分别得到与条件式对应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曲率半径设定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时,通过数学式1来表示。
[数1]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f表示摄像镜头的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最大像高(摄像元件的有效摄像面的对角线的长度),TTL表示光学总长,以及EPD表示入射瞳径。并且,i表示从物体侧数起的面编号,r表示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编号i的后面附加*(星号)符号来表示。
[实施例1]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1。
[表1]
实施例1
单位mm
f=2.71
Fno=1.82
ω(°)=50.0
ih=3.26
TTL=4.82
EPD=1.48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3)。
图2针对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子午像面T上的d线的像差量(图4、图6、图8及图10中均相同)。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2]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2。
[表2]
实施例2
单位mm
f=2.69
Fno=1.82
ω(°)=50.0
ih=3.26
TTL=4.83
EPD=1.48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3)。
图4针对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3]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3。
[表3]
实施例3
单位mm
f=2.69
Fno=1.82
ω(°)=49.9
ih=3.26
TTL=4.80
EPD=1.48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3)。
图6针对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4]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4。
[表4]
实施例4
单位mm
f=2.69
Fno=1.82
ω(°)=50.0
ih=3.26
TTL=4.82
EPD=1.48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3)。
图8针对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实施例5]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5。
[表5]
实施例5
单位mm
f=2.68
Fno=1.82
ω(°)=49.9
ih=3.26
TTL=4.79
EPD=1.48
面数据
组成透镜数据
非球面数据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如表6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3)。
图10针对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0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如下所示,能够实现低背化、广视场角化以及低F值化。
表6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5所涉及的条件式(1)至(13)的值。
[表6]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应用于具有照相机功能的产品的情况下,有助于该照相机的低背化、广视场角化以及低F值化,并且能够谋求实现高性能化。

Claims (13)

1.一种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
第1透镜,在双面形成有非球面,
第2透镜,具有正或者负的光焦度,
孔径光阑,
第3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
第4透镜,在至少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5透镜,在至少一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或者负的光焦度,
第6透镜,双面形成有非球面,具有正的光焦度;
所述第6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凸面的非球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平面或者凹面朝向物体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为平面或者凸面朝向像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形成为在周边部凸面的非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周边部凹面的非球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透镜,
所述第3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和像侧的双凸形状的透镜,
所述第4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
所述第5透镜设为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透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6透镜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在远离光轴的位置凹面的非球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1)0.6<t23/t34<1.6
其中,
t23:从第2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3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t34:从第3透镜的像侧的面到第4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及び条件式(3):
(2)-0.3<(Nd1-1)/r1≤0.0
(3)0≤(1-Nd1)/r2<0.3
其中,
Nd1:第1透镜的d线的折射率,
r1: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r2: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至条件式(7):
(4)3.0<|f2/f|
(5)0.5<f3/f<1.5
(6)-2.5<f4/f<-0.8
(7)15<|f5/f|
其中,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2:第2透镜的焦距,
f3:第3透镜的焦距,
f4:第4透镜的焦距,
f5:第5透镜的焦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8)1.0<f6/f<2.0
其中,
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f6:第6透镜的焦距。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及条件式(10):
(9)18<νd2<28
(10)25<|νd3-νd4|<45
其中,
νd2:第2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3:第3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νd4:第4透镜相对于d线的阿贝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11)0.6<TTL/2ih<1.0
其中,
TTL:光学总长,
ih:最大像高。
CN201820093657.0U 2017-01-20 2018-01-19 摄像镜头 Active CN2079653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08798 2017-01-20
JP2017008798A JP6490115B2 (ja) 2017-01-20 2017-01-20 撮像レン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65337U true CN207965337U (zh) 2018-10-12

Family

ID=629254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93657.0U Active CN207965337U (zh) 2017-01-20 2018-01-19 摄像镜头
CN201810055054.6A Active CN108333714B (zh) 2017-01-20 2018-01-19 摄像镜头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55054.6A Active CN108333714B (zh) 2017-01-20 2018-01-19 摄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3) US10739560B2 (zh)
JP (1) JP6490115B2 (zh)
CN (2) CN207965337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8328B4 (de) 2015-09-24 2019-01-17 Carl Zeiss Smt Gmbh Optisches System zur Feldabbildung und/oder Pupillenabbildung
TWI625566B (zh) 2016-10-05 2018-06-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攝影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JP6490115B2 (ja) * 2017-01-20 2019-03-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CN109856761B (zh) * 2018-08-14 2021-05-04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05796B (zh) * 2019-01-31 2022-05-03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N109613683B (zh) * 2019-02-12 2024-04-2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10221413B (zh) * 2019-06-30 2022-03-01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KR20220079953A (ko) * 2019-10-17 2022-06-14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광학 렌즈 시스템, 카메라 및 단자
US20210231926A1 (en) * 2020-01-28 2021-07-29 Immervision, Inc. High resolution miniature wide-angle lens
KR102457870B1 (ko) * 2020-09-18 2022-10-2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7149550B1 (ja) 2021-03-31 2022-10-07 敬二 池森 撮像光学系
CN113866938B (zh) * 2021-09-03 2024-05-03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侧视光学系统及其应用的摄像模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15223A (ja) 2010-06-30 2012-01-19 Sanyo Electric Co Ltd 半導体レーザ装置および光装置
JP2012155223A (ja) 2011-01-27 2012-08-16 Tamron Co Ltd 広角単焦点レンズ
TWI447473B (zh) * 2011-03-25 2014-08-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用光學鏡頭組
JP5924121B2 (ja) * 2012-05-22 2016-05-25 株式会社オプトロジック 撮像レンズ
TWI448721B (zh) * 2012-06-19 2014-08-1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影像透鏡系統組
JP6133068B2 (ja) * 2013-01-30 2017-05-2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KR102109936B1 (ko) * 2013-11-21 2020-05-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TWI467219B (zh) * 2013-11-29 2015-01-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可攜式裝置
TWI479190B (zh) 2014-03-24 2015-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以及車用攝影裝置
JP6501635B2 (ja) * 2015-06-08 2019-04-1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490115B2 (ja) * 2017-01-20 2019-03-27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04335B2 (en) 2023-03-14
JP6490115B2 (ja) 2019-03-27
US10739560B2 (en) 2020-08-11
CN108333714A (zh) 2018-07-27
CN108333714B (zh) 2021-10-15
US20200301114A1 (en) 2020-09-24
US20190011672A1 (en) 2019-01-10
US11561374B2 (en) 2023-01-24
JP2018116240A (ja) 2018-07-26
US20200301113A1 (en) 2020-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965337U (zh) 摄像镜头
CN209606696U (zh) 摄像镜头
CN209044154U (zh) 摄像镜头
CN209102994U (zh) 摄像镜头
CN208488590U (zh) 摄像镜头
CN208752293U (zh) 摄像镜头
CN208654428U (zh) 摄像镜头
CN206788446U (zh) 摄像镜头
CN209388011U (zh) 摄像镜头
CN103502868B (zh) 摄像透镜和设置有该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
CN204536639U (zh) 摄像镜头
CN208921957U (zh) 摄像镜头
CN208255517U (zh) 摄像镜头
CN209514188U (zh) 摄像镜头
CN208459667U (zh) 摄像镜头
CN208207342U (zh) 5片光学元件构成的摄像镜头
CN106918893A (zh) 摄像镜头
CN106054354A (zh) 摄像镜头
CN204536638U (zh) 摄像镜头
CN209215727U (zh) 摄像镜头
CN208334754U (zh) 摄像镜头
CN207992543U (zh) 摄像镜头
CN206440879U (zh) 摄像镜头
CN108693631A (zh) 摄像镜头
CN110231695A (zh) 摄像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20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kyo chenmei Optical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Japan Tochigi

Patentee before: Kangdazhi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