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38233U -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38233U
CN208738233U CN201821589782.7U CN201821589782U CN208738233U CN 208738233 U CN208738233 U CN 208738233U CN 201821589782 U CN201821589782 U CN 201821589782U CN 208738233 U CN208738233 U CN 208738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ontact hole
dielectric layer
recessed portion
electrod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897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5897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38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38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38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衬底的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然后将电容结构形成在所述接触窗中,所述电容结构的底部电极层及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电容结构的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部分,所述凹陷部增加了所述底部电极层与顶部电极层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结构存储电荷量,从而实现所述半导体器件存储能力和稳定性的提升。

Description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产品对电容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尺寸越来越小,如何制作出电容足够大且可靠性高的电容器,成为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工艺的重要研究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在不增大电容器的尺寸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极板表面积而提升电容器的存储电荷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包括:
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以及
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垂直于所述接触窗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触窗底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底部电极层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若干源极接触区;
介质层,形成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
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可选的,所述衬底中形成有若干晶体管,每个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结构及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源区和漏区,所述源极接触区与所述源区对应。
可选的,所述衬底上还形成有氧化硅层,所述氧化硅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导电层,所述接触窗的底部露出所述导电层,以使所述底部电极层与所述源极接触区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导电层用于形成所述晶体管的存储节点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中,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衬底的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然后将电容结构形成在所述接触窗中,所述电容结构的底部电极层及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电容结构的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部分,所述凹陷部增加了所述底部电极层与顶部电极层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结构存储电荷量,从而实现所述半导体器件存储能力和稳定性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采用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
1-衬底; 11-源区;12-漏区;
2-栅极结构;
3-导电层; 31-氧化硅层;
4-介质层; 41-第一介质层;42-第二介质层;
5-接触窗; 51-凹陷部;
6-电容结构; 61-底部电极层;62-电介质层;63-顶部电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容器,包括介质层4,所述介质层4中形成有接触窗5,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51,以使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呈方波状;以及,电容结构6,包括底部电极层61、电介质层62及顶部电极层63,所述底部电极层61及所述电介质层62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5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51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63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4,所述顶部电极层63填充所述接触窗5及所述凹陷部51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62位于所述介质层4上的部分。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电容结构形成于所述介质层4中以形成若干个存储电容(图中示意性的展示出了两个存储电容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介质层4中的存储电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取决于所述接触窗5的数量。
进一步,所述电容结构6包括底部电极层61、电介质层62及顶部电极层63,所述底部电极层61与所述顶部电极层63分别用于构成所述存储电容的下极板和上极板,各个存储电容的下极板相互独立,而上极板是连接在一起的。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上具有横向的凹陷部51,以使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呈方波状,也可以理解为,所述凹陷部51将所述接触窗5从垂直的侧壁变成了锯齿状的侧壁,从而在不增加半导体器件尺寸的基础上增加了所述底部电极层61和所述顶部电极层63的面积。可选的,所述凹陷部51沿深度方向的截面为矩形,即所述凹陷部51的侧壁垂直于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以使所述凹陷部51的形成工艺更加简单。
进一步,所述底部电极层61及所述电介质层62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5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51的内壁,所述顶部电极层63填充在所述接触窗5及所述凹陷部51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凹陷部51的存在,可以使得每个存储电容的上极板和下极板的表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存储电容的存储能力。
可选的,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触窗5底部的导电层3,所述导电层3与所述底部电极层61电连接,以将所述底部电极层61引出。
基于此,请参阅图8和图9,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9所示,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所述衬底1包括若干源极接触区;介质层4,形成于所述衬底1上,所述介质层4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5,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51,以使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呈方波状;电容结构6,包括底部电极层61、电介质层62及顶部电极层63,所述底部电极层61及所述电介质层62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5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51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62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4,所述顶部电极层63填充所述接触窗5及所述凹陷部51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62位于所述介质层4上的部分。或者也可以这么理解,所述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1及形成于所述衬底1上的电容器。
具体的,请参阅图8,所述衬底中1形成有有源区,每个所述有源区包括源区11及漏区12,所述源区11及所述漏区12之间形成有栅极结构2以构成晶体管。本实施例中,以每个所述有源区中形成有两个共用漏区12的晶体管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有源区上方具有一氧化硅层31,所述氧化硅层31中形成有所述两个所述晶体管的位线接触(未图示)及导电层3,所述位线接触位于所述漏区12的上方,所述导电层3位于每个所述源区11的上方,以作为所述晶体管的存储节点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源区11有两个,所述导电层3也对应有两个,所述衬底1的源极接触区指的是对应所述衬底1中形成所述源区11的区域。
如图8所示,所述衬底1上形成有介质层4,所述介质层4中形成有接触窗5,每个所述接触窗5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且所述接触窗5的底部露出所述导电层3,所述电容结构6形成于所述接触窗5中。如图8所示,所述半导体器件应用于集成电路存储器中,所述电容结构6用于构成所述集成电路存储器的各个存储电容,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晶体管的数量、所述接触窗的数量与所述存储电容的数量都是相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接触窗及存储电容的数量都是两个。
基于此,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包括:
S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中包括若干源极接触区;
S2:形成介质层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介质层包括若干交替排布的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并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第二介质层以形成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
S3:在所述接触窗中沿着垂直于深度方向横向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或所述第二介质层,以在所述接触窗的侧壁上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并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
S4:形成电容结构于所述接触窗中,所述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具体的,如图3所示,首先提供衬底1,所述衬底1中已经形成有两个晶体管(包括栅极结构2及排布在所述栅极结构2两侧的源区11和漏区12),在所述衬底1上形成氧化硅层31,刻蚀所述氧化硅层3以形成对应源极接触区的开口(未图示),在形成导电层3于所述开口3中,所述导电层3用于构成半导体器件的存储节点接触,所述导电层3与所述源区11电连接。
接着在所述衬底1上形成若干交替排布的第一介质层41及第二介质层42,所述第一介质层41及第二介质层42的材料不同,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若干所述第一介质层41及第二介质层42交替堆叠以形成介质层4。接着如图3所示,刻蚀若干所述第一介质层41及第二介质层42以形成接触窗5于所述介质层4中,所述接触窗5的位置对应所述衬底1的源极接触区,以使形成的所述接触窗5能够露出所述导电层3。可选的,所述接触窗5的横向宽度尺寸可以与所述导电层3的横向宽度尺寸相同,以实现更好的接触效果。
接下来,如图5所示,采用湿法刻蚀单独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41或所述第二介质层42,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介质层41及所述第二介质层42的材料不同,可以选择对所述第一介质层41和所述第二介质层42具有不同刻蚀选择比的刻蚀剂来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41或所述第二介质层42。所述刻蚀剂从所述接触窗5中进入并横向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41或所述第二介质层42,以使所述接触窗5侧壁的所述第一介质层41或所述第二介质层42被刻蚀以形成凹陷部51。本实施例中,选择对所述第一介质层41和所述第二介质层42具有极高(大于等于100)刻蚀选择比的刻蚀剂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41(不会刻蚀所述第二介质层42),以通过去除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41在所述接触窗5形成凹陷部51,因理解,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刻蚀第二介质层42形成凹陷部51,但是需要采用另外的刻蚀剂。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介质层41的材料为氮化硅,所述第二介质层42的材料为氧化硅,则所述刻蚀剂可以为磷酸;或者,所述第一介质层的材料为硅硼玻璃,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为硅磷玻璃,则所述刻蚀剂可以为氢氟酸。当然,所述第一介质层41和所述第二介质层42还可以是其他的材料,所述刻蚀剂也相应有不同的选择,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刻蚀完成后,如图5所示,所述接触窗5的侧壁由于所述凹陷部51的存在具有方波状的轮廓,接着可以在所述接触窗5中形成电容结构。具体的,如图6所述,首先形成底部电极层61,所述底部电极层61覆盖所述接触窗5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51的内壁,且,由于所述接触窗5的底部露出所述导电层3,所述底部电极层61也形成在所述导电层3上,以通过所述导电层3与所述源区11连接,所述底部电极层61用于构成存储电容的下极板。
接下来,如图7所示,在所述底部电极层61上形成电介质层62,以构成存储电容的电介质,可选的,为了提高隔离的效果(隔离底部电极层61和后续形成的顶部电极层),所述电介质层62不仅覆盖所述底部电极层61,还覆盖了所述介质层4。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电介质层62也仅是覆盖所述接触窗5的内壁及凹陷部51的内壁,并未将所述凹陷部51填充上。如图8和图9所示,最后形成顶部电极层63,所述顶部电极层63填充所述接触窗5及所述凹陷部51,以构成所述存储电容的上极板,并且,所述顶部电极层63还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62位于所述介质层4上的部分,以使若干所述存储电容的上极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底部电极层61、电介质层62及顶部电极层63共同构成所述电容结构6。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器的形成方法,包括:
S1:提供衬底,所述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包括若干交替排布的第一介质层及第二介质层,并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与所述第二介质层以形成接触窗;
S2:在所述接触窗中沿着垂直于深度方向横向刻蚀所述第一介质层或所述第二介质层,以在所述接触窗的侧壁上形成至少一个凹陷部,并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以及,
S3:形成电容结构于每个所述接触窗中,所述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由于所述电容器的形成方法包括在上文中详细描述的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中,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中,衬底上形成有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衬底的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然后将电容结构形成在所述接触窗中,所述电容结构的底部电极层及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电容结构的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衬底上的部分,所述凹陷部增加了所述底部电极层与顶部电极层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结构存储电荷量,从而实现所述半导体器件存储能力和稳定性的提升。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以及
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的侧壁垂直于所述接触窗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位于所述接触窗底部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底部电极层电连接。
4.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包括若干源极接触区;
介质层,形成于所述衬底上,所述介质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接触窗,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具有至少一个凹陷部,以使所述接触窗的侧壁呈方波状;
电容结构,包括底部电极层、电介质层及顶部电极层,所述底部电极层及所述电介质层依次覆盖所述接触窗的内壁及所述凹陷部的内壁,且所述电介质层还延伸覆盖所述介质层,所述顶部电极层填充所述接触窗及所述凹陷部并延伸覆盖所述电介质层位于所述介质层上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中形成有若干晶体管,每个所述晶体管包括栅极结构及位于所述栅极结构两侧的源区和漏区,所述源极接触区与所述源区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上还形成有氧化硅层,所述氧化硅层中形成有对应所述源极接触区的导电层,所述接触窗的底部露出所述导电层,以使所述底部电极层与所述源极接触区通过所述导电层电连接,所述导电层用于形成所述晶体管的存储节点接触。
CN201821589782.7U 2018-09-26 2018-09-26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Active CN208738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9782.7U CN208738233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89782.7U CN208738233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38233U true CN208738233U (zh) 2019-04-12

Family

ID=66034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89782.7U Active CN208738233U (zh) 2018-09-26 2018-09-26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382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476A (zh) * 2019-04-19 2020-12-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3270407A (zh) * 2021-05-18 2021-08-17 复旦大学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19476A (zh) * 2019-04-19 2020-12-22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器及其制作方法
US11469168B2 (en) 2019-04-19 2022-10-11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113270407A (zh) * 2021-05-18 2021-08-17 复旦大学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222212B (en) Crown-type capaci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047844B (zh) 三维垂直单晶体管铁电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7303A (zh) 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CN102339832B (zh) 半导体器件的柱型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0373766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super-capacitor
CN108831884A (zh) 存储器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46963A (zh) 半导体存储单元结构、半导体存储器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TWI396260B (zh) 半導體記憶體之電容下電極製造方法
TWI523202B (zh) 埋入式數位線存取元件及記憶體陣列
JP2008047933A (ja) チャネルアクセストランジスタおよび積層型蓄積キャパシタを備えた垂直dram装置および関連方法
CN208738233U (zh)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US2012008073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JPH0382077A (ja)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
CN208589442U (zh) 电容阵列结构
CN106796845A (zh) 集成超级电容器
CN109979939A (zh) 半导体存储器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28404A (zh) 静态存储单元及其形成方法
TWI389260B (zh) 半導體記憶體之電容下電極的製備方法
WO2010074948A2 (en) Integrated circuit, 1t-1c embedded memory cell containing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1t-1c memory cell for embedded memory application
CN106711149A (zh) 垂直通道结构
CN110957317A (zh) 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器件及其形成方法
KR100213189B1 (ko) 반도체메모리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466239B (zh) 堆疊電容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CN208738247U (zh) 电容器及半导体器件
JP3364244B2 (ja) 半導体メモリ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