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71430U -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71430U
CN208671430U CN201790000487.0U CN201790000487U CN208671430U CN 208671430 U CN208671430 U CN 208671430U CN 201790000487 U CN201790000487 U CN 201790000487U CN 208671430 U CN208671430 U CN 208671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refrigerant
refrigerating circulatory
circulatory device
suppression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04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浩介
藤原奖
井崎智伸
大石圭介
远原晃
远原晃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71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714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该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通过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封入二相变化的制冷剂,制冷剂在包括制冷剂配管的制冷剂回路流动,并且在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膨胀装置以及与膨胀装置连接的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个的外侧表面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

Description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少从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在作为膨胀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电子膨胀阀中,针阀因从相对于针阀正交的方向流入的液体制冷剂而振动,从而产生较大的振动声。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将液体制冷剂的流入口偏位配置,以使液体制冷剂不直接与针阀碰撞,由此能够抑制在电子膨胀阀产生的振动。
然而,因运转条件不同,有时气液二相制冷剂所含的气相制冷剂成为气泡(非常小的形状的微气泡)的情况,从而仅靠上述对策无法抑制在电子膨胀阀产生的振动。即,这是因为成为微气泡状态的气相制冷剂在通过电子膨胀阀的节流部时,与节流部以及构造体碰撞,从而破裂而产生强大的破坏力。气相制冷剂成为微气泡特有的压缩后的空气的块,因此因破裂而产生强大的破坏力。这涉及公知的气蚀现象。
因此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在电子膨胀阀流出之后不久的制冷剂的急剧的压力变化缓和,来减少气蚀产生的振动(以下,称为气蚀噪声) 的技术。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通过将橡胶制的防振件卷绕于配管,从而抑制在电子膨胀阀产生的振动。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由声响穿透性材料形成导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并在声响穿透性材料的外周部设置吸声材料,从而减少制冷剂流动声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5337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334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94006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2的技术那样,以往对于产生气蚀噪声的特有的运转条件,通过采取抑制气蚀噪声的对策来实现气蚀噪声的减少。
然而,即使减少气蚀噪声,从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也未消失。
研究了该理由的结果明确了:在从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中不仅涉及现有技术中也研究过的因针阀等的振动而产生的噪声以及气蚀噪声,还涉及从配管内部向配管外部透过的声音,即“声响现象”。即,如现有技术那样,仅靠采取振动对策,无法成为对伴随着制冷剂的流动的全部的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
另外,如专利文献3的技术那样,在有意由声响穿透性材料形成导管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情况下,声响穿透性材料不耐导管内的压力,从而导致导管破损的可能性增高。因此在专利文献3中,导致了制冷剂的循环本身产生问题的结果。
如以上那样,在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中,除了部件因在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而振动从而产生的振动声之外,还包括因在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引起的从配管的内部向配管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因此仅靠现有技术那样的振动对策,仅能够减少振动的传播,而无法减少全部的制冷剂流动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的课题为背景所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施针对因在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引起的从制冷剂配管的内部向制冷剂配管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的对策,而能够减少全部的制冷剂流动声的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封入有二相变化的制冷剂,并使所述制冷剂在包括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制冷剂回路流动,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所述膨胀装置以及与所述膨胀装置连接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个的外侧表面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构成,用于吸收声频频带声以及超声波频带声。
优选地,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吸收由多个峰值状态的超声波频带的成分的差值产生的声频频带声。
优选地,所述膨胀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整流管。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入口侧具备分配器,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也配置于所述分配器的外侧表面。
优选地,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覆盖配置位置的整周。
优选地,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使用粘接件进行粘贴。
优选地,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使用固定部件进行安装。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件在避开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的透过声源的投影区域的位置固定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具备上述的制冷循环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循环装置,在制冷剂相变化的上述制冷剂回路的外侧表面部分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因此能够通过透过声抑制部件抑制因在制冷剂配管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引起的从制冷剂配管的内部向制冷剂配管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作为结果能够减少制冷剂流动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由于具备上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因此有效地减少在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结构图。
图2是用于说明在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电子膨胀阀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在分配器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整流管(毛细管)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图7是示意地表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膨胀装置的一个例子的电子膨胀阀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地表示气液二相制冷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电子膨胀阀以及第一配管中流动的状态的简略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
图18是表示测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中设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的情况下距离电子膨胀阀50mm以内的配管振动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特性的曲线图。
图20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1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2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5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图26是示意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存在各构成部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的部件相同或者与其相当,该情况在说明书的全文中共通。此外,说明书全文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为例示,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简略结构图。另外在图1中例示出制冷循环装置100装备于作为电气设备的一个例子的空调装置的情况。另外在图1中,用实线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虚线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制冷剂的流动。
<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构成>
如图1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将压缩机1、流路切换装置2、第一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3、第一分配器4、膨胀装置5、第二热交换器(负荷侧热交换器)6、第二分配器7用制冷剂配管15连接而成的制冷剂回路。
在图1中以设置流路切换装置2,通过流路切换装置2能够切换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的制冷循环装置100为例进行图示,但也可以不设置流路切换装置2而使制冷剂的流动恒定。
压缩机1、流路切换装置2、第一热交换器3以及膨胀装置5,例如搭载于热源侧单元(室外单元)100A。热源侧单元100A设置于与空调对象空间不同的空间(例如室外),具有向负荷侧单元100B供给冷能或热能的功能。
第二热交换器6例如搭载于负荷侧单元(利用侧单元、室内单元) 100B。负荷侧单元100B设置于向空调对象空间供给冷能或热能的空间(例如室内),具有借助从热源侧单元100A供给的冷能或热能,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冷却或加热的功能。
压缩机1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并将其排出。压缩机1例如能够由回转式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螺旋式压缩机、往复式压缩机等构成。在第一热交换器3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15而向第一热交换器3输送。在第一热交换器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情况下,从压缩机1排出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配管15而向第二热交换器6输送。
流路切换装置2设置于压缩机1的排出侧,在制热运转合制冷运转中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流路切换装置2例如能够由四通阀、三通阀或者二通换向阀的组合构成。
第一热交换器3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第一热交换器3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在第一热交换器3附设有第一送风机16。第一送风机16向第一热交换器3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第一送风机16例如能够由具有多个叶片的螺旋桨式风扇构成。
第一分配器4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与膨胀装置5之间,将从第一热交换器3流出的多个制冷剂的流动汇集成一个,并且将流入第一热交换器 3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为多个。即,在第一分配器4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分配合流流路,第一分配器4使制冷剂合流或者使制冷剂分流。
膨胀装置5对经由第二热交换器6或第一热交换器3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另外,也可以不将膨胀装置5搭载于热源侧单元100A,而搭载于负荷侧单元100B。膨胀装置5能够由电子膨胀阀或者毛细管等构成。
第二热交换器6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第二热交换器6例如能够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在第二热交换器6附设有第二送风机17。第二送风机17向第二热交换器6供给作为热交换流体的空气。第二送风机17例如能够由具有多个叶片的螺旋桨式风扇构成。
第二分配器7设置于第二热交换器6与压缩机1之间,将从第二热交换器6流出的多个制冷剂的流动汇集成一个,并且将流入第二热交换器6 的制冷剂的流动分支成多个。即,在第二分配器7的内部形成有至少一个分配合流流路,第二分配器7使制冷剂合流或者使制冷剂分流。
另外,第二分配器7可以成为与第一分配器4相同的类型,也可以成为不同的类型。
<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
接下来,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与制冷剂的流动一起进行说明。在此,热交换流体为空气,以被热交换流体为制冷剂的情况为例,对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制冷循环装置100执行的制冷运转进行说明。
通过驱动压缩机1,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以下,制冷剂按实线箭头流动。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而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3。在第一热交换器3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第一送风机16供给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单相)。
从第一热交换器3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通过膨胀装置5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与液体制冷剂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二相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6。在第二热交换器6中,在流入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由第二送风机17供给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气液二相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通过该热交换来冷却空调对象空间。从第二热交换器6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而流入压缩机1,并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排出。以下反复进行该循环。
接下来,对制冷循环装置100执行的制热运转进行说明。
通过驱动压缩机1,由此高温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从压缩机1排出。以下,制冷剂按虚线箭头流动。从压缩机1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以及第二分配器7而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第二热交换器6。在第二热交换器6中,在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与由第二送风机17供给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进行冷凝而成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单相)。通过该热交换,对空调对象空间进行供暖。
从第二热交换器6送出的高压的液体制冷剂,借助膨胀装置5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和液体制冷剂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气液二相制冷剂经由第一分配器4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一热交换器3。在第一热交换器3中,在流入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由第一送风机16供给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气液二相制冷剂中的液体制冷剂蒸发而成为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单相)。从第一热交换器3送出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经由流路切换装置2而流入压缩机1,并被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再次从压缩机1排出。以下,反复进行该循环。
<制冷剂流动声的产生部分的例子>
图2是用于说明在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图3是用于说明在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图4是用于说明在电子膨胀阀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图5 是用于说明在分配器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图6是用于说明在整流管(毛细管)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示意图。
基于图2~图6,对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进行说明。
在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流动的情况下,在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时,主要因制冷剂的状态而产生振动声以及透过声。作为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位置,例如考虑图2所示的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图3所示的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图4所示的电子膨胀阀、图5所示的分配器、图6所示的整流管等。图2~图6中例示的部分是制冷剂回路中成为压力变化部的部分,且是二相变化的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部分。
如图2示意地表示的那样,在从纸面左侧流动来的制冷剂在分支部分分流为两路的情况下,制冷剂配管15X在分支部分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另外,在分支部分产生向制冷剂配管15X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
另外在图2中将制冷剂配管图示为制冷剂配管15X,用空心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振动声以及透过声的传播。另外在图2中,用波状线表示振动产生的部分,用涡形箭头表示透过声产生的部分。
如图3示意地表示的那样,在从纸面左侧流动来的制冷剂向纸面下侧的方向弯曲的情况下,制冷剂配管15X在弯曲的部分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另外,在弯曲的部分产生向制冷剂配管15X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即,制冷剂配管15X的弯曲部分成为制冷剂回路的压力变化部。
另外在图3中,将制冷剂配管图示为制冷剂配管15X,用空心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振动声以及透过声的传播。另外在图3 中,用波状线表示振动产生的部分,用涡形箭头表示透过声产生的部分。
如图4示意地表示的那样,在使用电子膨胀阀5X作为膨胀装置5的情况下,在制冷剂通过节流部54X时,电子膨胀阀5X以及制冷剂配管15X 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另外,在与电子膨胀阀5X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5X 产生向制冷剂配管15X外部透过的透过声。即,电子膨胀阀5X以及与电子膨胀阀5X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5X成为制冷剂回路的压力变化部。
另外在图4中,将电子膨胀阀图示为电子膨胀阀5X,将制冷剂配管图示为制冷剂配管15X,用空心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振动声以及透过声的传播。另外在图4中,用波状线表示振动产生的部分,用涡形箭头表示透过声产生的部分。
如图5示意地表示的那样,在使用将制冷剂的流动分支为多个的分配器4X的情况下,在从纸面下侧流动来的制冷剂流入到分配器4X的分配合流流路4X-1时,分配器4X以及制冷剂配管15X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另外,在分配合流流路4X-1产生向制冷剂配管15X外部透过的透过声。
另外在图5中,将分配器图示为分配器4X,将制冷剂配管图示为制冷剂配管15X,用空心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振动声以及透过声的传播。另外在图5中,用波状线表示振动产生的部分,用涡形箭头表示透过声产生的部分。
如图6示意地表示的那样,在使用整流管5Y作为膨胀装置5的情况下,整流管5Y在从纸面下侧流动来的制冷剂流入到整流管5Y的部分以及制冷剂流出的部分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另外,在制冷剂流出的部分产生向制冷剂配管15X外部透过的透过声。
另外在图6中,将整流管图示为整流管5Y,将制冷剂配管图示为制冷剂配管15X,用空心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用实线箭头表示振动声以及透过声。另外在图6中,用波状线表示振动产生的部分,用涡形箭头表示透过声产生的部分。
<电子膨胀阀5X的具体构成>
图7是示意地表示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膨胀装置5的一个例子的电子膨胀阀5X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基于图7,对电子膨胀阀5X 的构成进行说明。另外在图7中,将与电子膨胀阀5X连接的制冷剂配管 15X中、在调整电子膨胀阀5X的阀芯52X的制冷剂流量时的移动方向的延长线上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5X图示为第一配管15AX,将以与电子膨胀阀5X的阀芯52X的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式被连接的制冷剂配管15X图示为第二配管15BX。
电子膨胀阀5X具有:主体51X、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于主体51X 的内部的阀芯52X、以及驱动阀芯52X的驱动装置59X。
主体51X例如通过对黄铜制的铸造品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在主体 51X的内部形成有将阀芯52X设置为自如进退的阀室55X。制冷剂流入阀室55X。在主体51X的侧面(位于与阀芯52X的移动方向正交的位置的壁部)连接有第二配管15BX。第二配管15BX通过形成于主体51X的侧面的贯通孔57X而与阀室55X连通。即,贯通孔57X作为制冷剂的流出入口发挥功能。
在主体51X的底部(位于阀芯52X的移动方向的延长线上的壁部) 连接有第一配管15AX。第一配管15AX通过形成于主体51X底部的贯通孔56X而与阀室55X连通。即,贯通孔56X作为制冷剂的流出入口发挥功能。贯通孔56X的阀室55X侧的周缘部作为阀座53X发挥功能。
阀芯52X将圆柱状部52aX与圆锥状部52bX形成为一体,并设置为朝向贯通孔56X自如进退。圆柱状部52aX构成阀芯52X的轴部,并连结于驱动装置59X。将圆锥状部52bX的前端部插拔于贯通孔56X,从而由圆锥状部52bX与阀座53X形成圆环状的节流部54X。即,使阀芯52X进退,从而使节流部54X的开口面积变化,进而能够调整制冷剂流量。另外,圆锥状部52bX严格来说不必为圆锥形状,只要为尖细的形状(朝向第一配管15AX缩径的形状)即可。
驱动装置59X设置于主体51X的与第一配管15AX相反的一侧。通过驱动装置59X,使阀芯52X在阀室55X沿纸面左右方向移动。然后,作为由阀座53X与阀芯52X形成的圆环状的微小通路的节流部54X的通路面积(通路的截面积)因阀芯52X的位置而变化。即,借助阀芯52X 的位置来调节贯通孔56X的开度。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子膨胀阀5X的作用进行说明。在将电子膨胀阀5X应用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膨胀装置5的情况下,电子膨胀阀5X 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一个构成要素,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与第二热交换器6之间。因此通过电子膨胀阀5X的设置,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或第二配管15BX流入。
首先,对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的情况下电子膨胀阀 5X的作用进行说明。即在图7中,以制冷剂从纸面右侧流向纸面左侧的情况为例,说明电子膨胀阀5X的作用。
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电子膨胀阀5X的主体51X。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到主体51X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阀芯52X碰撞。气液二相制冷剂碰撞的阀芯52X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
另外,在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的情况下,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电子膨胀阀5X的主体51X。从第二配管 15BX流入主体51X的气液二相制冷剂与阀芯52X碰撞。与气液二相制冷剂碰撞后的阀芯52X振动,从而产生振动声。将第二配管15BX的连接位置偏位配置,从而能够使气液二相制冷剂不直接与阀芯52X碰撞。但是无法成为气蚀噪声的对策。
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的制冷剂在阀室55X内成为以阀芯52X为中心的旋转流。因此液体制冷剂欲偏向外周侧,气体制冷剂欲偏向内周侧。之后,制冷剂经由较短的距离而流入节流部54X。
一般情况下,在气液二相制冷剂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电子膨胀阀5X 的情况下,从流入阀室55X内至到达节流部54X存在距离,从而制冷剂流动紊乱。
接下来,对液体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的情况下电子膨胀阀5X 的作用进行说明。
液体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电子膨胀阀5X的主体51X。阀室 55X内仅为液体制冷剂,因此在节流部54X难以产生制冷剂流动声。然而,在通过节流部54X后,存在因气蚀等而在不平衡状态下产生气体制冷剂 (气泡)的情况。即,不是液体制冷剂,而成为气液二相制冷剂,从而产生气蚀噪声。之后,使流动方向在阀室55X内变化,从第二配管15BX排出制冷剂。
另外,液体制冷剂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的情况也同样。
如以上那样,在电子膨胀阀5X中,不论制冷剂从第一配管15AX流入,还是制冷剂从第二配管15BX流入,在任一情况下均产生振动以及噪声。
<关于从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详细情况>
图8是用于说明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说明图。图9是示意地表示气液二相制冷剂在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电子膨胀阀5X以及第一配管15A流动的状态的简略局部剖视图。基于图8以及图9,对从制冷循环装置100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进行具体地说明。
另外,在图8中将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频率特性的一个例子表示为曲线图。另外在图8中,纵轴表示声压等级(dB),横轴表示频率(Hz)。
在图9中图示出作为膨胀装置5之一的电子膨胀阀5X。对于电子膨胀阀5X的构成,如在图7中说明的那样。
从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存在:在制冷剂通过电子膨胀阀5X时产生的冲击性的振动声、在制冷剂流过制冷剂配管15时与制冷剂配管15气柱共鸣的共鸣声、当在制冷剂中产生气泡等的情况下与该气泡的直径以及量等对应的冲击性的振动声(伴随所谓的气蚀现象的声音)等。
在这些声音中,若还存在使制冷剂配管15或者构成部件本身振动从而放射的振动声,则也存在从制冷剂配管15的内部向外部透过而放射的透过声。
对于透过声公知有若通常存在波长的1/4波长的厚度,则在通过材料面时能够获得声响衰减效果。然而,在透过声的声能因某些影响而增大的情况下,存在即便为波长的1/4波长的厚度,也未完全将透过声衰减的情况。例如考虑通过声音的疏密波的影响附加等,来增大透过声的声能的情况。至于成为直径小且长距离的制冷剂配管15,则在制冷剂配管15内必然存在声音的疏密波。而且,在疏密波与透过声的致密部分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声音的放大而使声能增大。由此在较薄的壁厚的制冷剂配管15中,声音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可能性增高。
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运转条件,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按气相→气液二相→液相的顺序流动。另外,制冷剂回路内的制冷剂也存在按液相→气液二相→气相的顺序流动的情况。在这些相条件下,产生不同的制冷剂流动声。即,从气液二相制冷剂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从液相制冷剂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从气相制冷剂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不同。这是因为因产生声音的制冷剂的条件引起的。相条件不同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部54X或者与节流部54X碰撞,从而产生制冷剂流动声。
特别是创建变动的声音的条件是制冷剂为气液二相状态的情况。气液二相状态的气相也能够表现为由各种尺寸直径构成的“气泡”状态的集合体。而且气泡直径非常小的气泡是微级别,成为被称为所谓的微气泡的状态。另外,形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15的内部,由于使制冷剂循环而成为高压力状态,从而对制冷剂产生加速度。在以高速流动的气液二相状态的制冷剂中产生微级别的气泡时,气泡在施加了压力的加速度状态下在制冷剂配管15内行进。此时气泡内成为空气被压破的状态。
这样的高压状态的气泡若流入电子膨胀阀5X并与电子膨胀阀5X的节流部54X碰撞,则在节流部54X破裂。此时产生伴随气蚀现象的被称为气泡脉冲的“声音=噪声”。该声音如图8所示,能够通过声响特性频率分析出频率为15kHz以上的高频频带=超声波频带。
超声波频带的声音因气泡的直径、气泡的碰撞以及气泡的节流部54X 的通过状态而反复变动,产生各种频率。该频率作为配管振动而产生,该振动作为透过声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传播。传播至制冷剂配管15外部的透过声作为听觉上听得到声音的频带而成为使消费者不舒服的声音。即,产生多个峰值状态的接近超声波的频率。峰值性的超声波频带的成分为非线形区域的声波,在接近超声波的频率之间,作为基于公知的参数现象的差与和的频率成分而产生。
特别是差值的频率成分在声频频带产生新的频率。即,差值的频率成分向在制冷剂配管15流动的液相制冷剂或者气相制冷剂传播,而从与振动产生位置不同的制冷剂回路的部位产生声音。这作为声音(噪声)而放射,并作为使消费者不舒服的声音被提供。而且,该现象是仅靠采取振动对策,无法成为针对全部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的理由之一。
另外,如图8所示,基于气蚀的频率在15kHz以上的超声波频带内产生多个。该差值成分在1kHz~8kHz的声频频带内产生。15kHz的波长在制冷剂配管15内温度为20度状态的情况下,根据C(声速)=f(频率) *λ(波长)的关系而成为0.023m(一个波长)。
在15kHz以上的频带中,波长短于上述数值(C=335+0.6t(m/S2))。
4kHz的波长成为波长λ=0.087m。
根据上述的现象,制冷剂流动声即使在液相状态以及气相状态下也作为不舒服的声音而产生。在液相状态下容易产生的频率成分是1kHz左右的频带。该情况下的频率成分是伴随液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部54X时的涡流与其剥离流的频率成分。另外,在气相状态下容易产生的频率成分是5kHz~8kHz的频带。该情况下的频率成分是气相状态的制冷剂通过节流部54X时的流体声成分,通过非常狭窄的空间时的通过声的频率成分成为基本。即便在任意的相中,也几乎不产生超声波频带,从而声频频带成分成为主体。
另外,产生的声音中也包括制冷剂配管15和制冷剂的滑动声。在该滑动声中也包括振动成分。因此以现有例那样的振动对策作为针对振动的对策,但对于从制冷剂配管15内部向外部透过并向空间传播的声音的频率成分,仅靠振动对策则无法应对。即,暂时作为针对向制冷剂配管15 的外部透过的声音放射的对策,需要进行某些能量转换处理的来自外部的处理。
二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动声与配管共鸣一致,在制冷剂配管15内的声音的疏密波的致密部分产生放大现象。制冷剂配管15通常被弯折地搭载于制冷循环装置100,因此直至弯曲部分为止的制冷剂配管15的两端部能够假定为“被关闭的空间”。该情况下的疏密波由f=nC/2L定义。C为声速,n为次数,L=空间尺寸(m)。
若假定二相状态,则根据L=nC/2f,在为4kHz的情况下,成为L= 0.044m(约4cm)程度。对于与电子膨胀阀5X直接连结的制冷剂配管15 (第一配管15AX)而言,直管部分通常为5cm左右,在该直管部分存在声音的致密部分,凭借与该部分的一致,进行声音的放大。由此,在与电子膨胀阀5X直接连结的制冷剂配管15(第一配管15AX)的5cm以内进行声音的放大,从而即使仅对电子膨胀阀5X实施对策,也无法获得戏剧性的对策效果。
因此,为了针对制冷剂流动声采取可靠的对策,不仅对电子膨胀阀 5X实施,还需要对与电子膨胀阀5X直接连结的制冷剂配管15(第一配管15AX)实施。
<从制冷剂回路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
图10~图17是示意地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 60的构成例的简略剖视图。图18是表示对在制冷循环装置100设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情况下距离电子膨胀阀5X为50mm以内的配管振动测定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基于图10~图18,对制冷循环装置100 的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进行说明。图10~图18所示的透过声源80是图2~图6例示的部分的任一个。
另外,在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一个例子,在图12以及图13中示出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另一个例子,图14以及图 15中示出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又一个例子,图16以及图17中示出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又一个例子。
另外在图18中,纵轴表示振动加速度特性(G),横轴表示频率(Hz)。
如上述那样,暂时针对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声音放射,需要进行某些能量转换处理的来自外部的处理。作为高效地进行热转换的手段,用包括空气室的材料覆盖声音放射源较有效。另外,为了高效地应对声音放射,用吸声层(吸声件)或者将吸声层与减振层组合的吸声减振层 (吸声减振件),覆盖振动声以及透过声的产生位置(参照图2~图6)的周围较有效。据此,能够同时进行基于吸声层的针对声频频带的对策、和基于减振层针对超声波频带的对策的双方。
另外,如图18所示,关于6kHz附近的频带,也存在制冷剂配管15 内的基于疏密波的声响励振成为一个重要因素的振动成分,但在高于 6kHz的较高的频带中突出的振动频率成分成为非常小的特性曲线。据此可知14kHz以上的频率,与伴随在膨胀装置5中破裂的气泡的气蚀的振动使制冷剂配管15摇动而产生为振动声相比,与制冷剂配管15内的气柱共鸣一致地产生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设置透过声抑制部件60。
透过声抑制部件60例如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能够由一层吸声件 61构成。吸声件61包括空气室,将声频频带的频率成分转换成热能,而发挥消耗声频频带的声音成分的作用。吸声件61例如以纸浆系纤维为基材而形成。具体而言,能够通过对作为纸浆系纤维的生物塑料等进行压缩成形而形成。因此与现有的玻璃纤维等的吸声件相比,不存在从材料飞散的纤维引起的间皮瘤问题等的担心。
纸浆系纤维在纤维的剖面形成有多个空气孔,比由其他纤维成形的吸声件包含更多空气室,从而能够获得较高的吸声率。另外,也可以使吸声件61的表面附带防水性能。这样,难以吸收在制冷剂配管15产生的水分,能够抑制吸声性能的降低。此外,也可以使吸声件61的内部包括防霉件。这样,即使万一吸收水分,也能够抑制发霉等的产生。
即,在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情况下,存在周围温度或者对象部件的温度为50℃以上的高温、或成为0℃附近的低温的情况,因此为了应对环境,也可以使吸声件61兼具耐水、防水、抗菌、防霉功能。也假定设置位置成为露点温度以下的可能性,因此若使吸声件61具有耐水、防水、抗菌、防霉功能,则能够抑制从设置位置剥落、从减振件62 或隔音件63剥离、吸收水分、产生发霉。
另外,为了即便在高温环境下也保持吸声件61的形状,也可以使吸声件61兼具耐热性。若使吸声件61具有耐热性,则能够抑制从设置位置剥落、从减振件62或隔音件63剥离。
另外,透过声抑制部件60例如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能够由吸声件61和减振件62两层构成。对于吸声件61如在图10以及图11中说明的那样。减振件62包括将振动进行热转换的介电材料,将从制冷剂配管 15内部向外部透过的声响成分作为热能消耗。减振件62发挥将声能进行振动-热转换,从而消耗能量的作用。减振件62从声频频带中特别是使超声波频带的频率成分有效地衰减。减振件62例如通过使碳等介电材料混炼于聚酯系树脂等而形成。另外,也可以使具有压电性的材料等混炼于减振件62。这样也能够进行基于摩擦热的热转换。
在由吸声件61和减振件62着两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情况下,将吸声件61设置于内侧(制冷剂配管15侧),将减振件62设置于吸声件 61的外侧。这样,能够使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声能成分可靠地衰减。而且,成为产生的全部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从而能够减少不舒服的声音给消费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例如如图14以及图15所示,透过声抑制部件60能够由吸声件61和隔音件63的两层构成。吸声件61如在图10以及图11中说明的那样。隔音件63抑制配置位置的振动。隔音件63与减振件62同样由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的材料、例如丁基橡胶等防振部件构成,从而使与减振件62相同或者不同的频带的频率成分有效地衰减。
在由吸声件61和隔音件63双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情况下,将隔音件63设置于内侧(制冷剂配管15侧),将吸声件61设置于隔音件 63的外侧。这样,能够使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声能成分可靠地衰减。而且,成为产生的全部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从而能够减少不舒服的声音给消费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透过声抑制部件60例如如图16以及图17所示,能够由吸声件61、减振件62以及隔音件63三层构成。吸声件61如在图10以及图 11中说明的那样。减振件62如在图12以及图13中说明的那样。另外,隔音件63如在图14以及图15中说明的那样。
在由吸声件61、减振件62、隔音件63三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 的情况下,将隔音件63设置于内侧(制冷剂配管15侧),将减振件62设置于外侧,将吸声件61设置在减振件62与隔音件63之间。这样,能够使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声能成分可靠地衰减。而且成为产生的全部制冷剂流动声的对策,从而能够减少不舒服的声音给消费者的不舒适感。
透过声抑制部件60也可以配置为覆盖配置位置的整周。另外,不需要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粘贴于安装位置的外周面,也可以在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配管侧的面与制冷剂配管15的外周面之间存在空隙。另外,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安装方法之后详细说明。
进一步具体地说明。
图19是用于说明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特性的曲线图。在图19中,左侧纵轴表示吸声率(%),右侧纵轴表示隔音量 (dB),横轴表示频率(Hz)。
吸声件61以及减振件62的关系如下。
吸声件61以及减振件62均与欲降低的频带的波长和输出等级(压力=声压等级)相关。
吸声件61与10kHz以下的声频频带对应。
减振件62与10kHz以上的超声波频带对应。
吸声件61如以下方式构成。
一个波长λ=C/f(C为声速(在空气中为340m/S(在大气温15度的情况下)),f为频率(Hz))。
例如作为中心频率5kHz,若假定使该频率降低,则此时的波长成为大致0.068m(约7cm)。公知吸声件61优选具有欲吸声的频率的波长的 1/4波长以上的厚度。即,根据上述的计算,在欲使5kHz左右的频率减少的情况下,需要将吸声件61的厚度至少设为1.75cm。
然而,在理想的厚度与现实的家电产品(特别是只有小空间的家电产品)中,难以确保理想的厚度的情况很多。因此为了使吸声件61提高吸声效果(提高声音→热转换效率),在吸声件61的内部确保空气室尤为重要。
作为透过声抑制部件60使用的吸声件61,也可以以能够确保相对于厚度的空气室的吸声件重量比为50%左右的纤维线径以及制法来形成。例如,能够通过纤维线径为100μ以下,且以基于纤维材料的自然下落的层叠为基本的制法而形成吸声件61。另外,作为吸声件61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将在纤维材料本身确保有空气层的自然材料的纸浆材料以纤维状抽出处理后的纸浆纤维等。
由此,能够将用于在仅能够设置于极小空间的家电产品的内部空间,设置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厚度例如设为5mm厚,在5kHz左右频带具有 90%以上的吸声效果(图19所示的线A)。
接下来,减振件62构成如下。
公知在频率接近超声波频带,并且该超声波频带的声压等级具有与声频频带同等或者同等以上的声压等级的情况下,具备具有多个狭窄的指向角度的(指向)特性。因此超声波频带的声音成为直线性的尖锐的(较强的)声音是公知的事实。
因此,对于同时产生超声波频带的声音的声源,存在仅靠吸声件61 无法充分地减少声压等级的情况。另外,在极小空间的家电产品内减少较宽的频带全部的声音的压力(声压等级),而仅凭厚度较薄的吸声件61是很困难的。因此透过声抑制部件60除了吸声件61之外还使用减振件62,从而成为吸声件61和减振件62的两层构造。
通过使用减振件62,从而能够使通过吸声件61而入射的具有指向性的尖锐的高频频带的声能,因材料中的热转换效果而进一步进行声压等级的减少。此时,特别是在以12kHz以上的超声波频带为对象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波长为0.028m(3cm左右),1/4波长为0.007m,且相当厚度以上是有效的。
然而,如上述那样,由于无法确保有效的厚度,因此需要凭借构成的材料内容来获得有效的隔音效果。因此将入射至减振件62的声音的压力作为振动捕捉,利用将该振动能量有效地变成热能的材料来构成减振件 62,以便确保隔音性能(图19所示的线B)。另外,若也利用压电效果等,则能够提高热转换效率,从而即使材料厚度较薄,也能够获得与具有厚度的橡胶等密度较高的材料(图19所示的线C)同等以上的声音的减少效果。
如以上那样,透过声抑制部件60能够凭借制法手段以及材料的选定,在比现有厚度薄的厚度条件下,实现吸声以及隔音,根据设置的空间与构成层用的混炼的材料特性,能够自由地构成吸声件61以及减振件62的厚度。
另外,使透过声抑制部件60成为由隔音件63、吸声件61、减振件 62的三层构造,从而能够实现吸声层以及隔音层的轻薄化。即使由防振部件构成隔音件63,也能够使因振动引起的声音的频率移动,而划分成能够由吸声件61以及减振件62进行衰减的频带,从而能够实现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轻薄化。例如当在配管振动引起的2k-3kHz附近的频率带的声音中产生峰值声的情况下,若能够通过隔音件63抑制或者使产生频率移动,则能够实现吸声件61以及减振件62的轻薄化,从而针对搭载空间有限等制约条件,成为有效的手段。
<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安装方法的例子>
图20~图26是示意地表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的透过声抑制部件 60的安装方法的例子的简略图。基于图20~图26,对透过声抑制部件60 的安装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图25以及图26示出从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观察图22~图24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安装方法的状态。另外在图25以及图26中,将在图12以及图13中示出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作为代表例图示。此外,图20~图24所示的透过声源80是在图2~图6中例示的部分的任一个。
如图20所示,例如使用粘接件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粘贴于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而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但不需要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整个面全部粘贴于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也可以在透过声抑制部件60与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之间存在空隙。也考虑通过该空隙能够进一步提高吸声效果的情况。
如图21所示,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例如使用固定部件70(例如绳带、捆扎带、金属丝等)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两端部的整周固定,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就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
基于固定部件70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固定位置,处于避开利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后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透过声源80的投影区域R1的位置。这是因为若在投影区域R1 设置固定部件70,则存在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吸声件61的空气室压坏的可能性。
但是不特别地限定固定部件70的个数以及大小。另外,若将固定部件70设置为避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投影区域R1,则固定部件70也可以不必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两端固定。此外如上所述,也可以在透过声抑制部件60与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之间存在空隙。
如图22所示,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例如使用带71固定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而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此外,带71为固定部件70的一个例子。
如图23所示,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例如使用夹具72固定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就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此外,夹具72为固定部件70的一个例子。
如图24所示,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例如使用订书机73固定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一部分,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因此,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而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 60。此外,订书机73为固定部件70的一个例子。
图22~图24所示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安装方法,例如假定图25 以及图26所示的情况。在图25中例示出形成有一个覆盖成为透过声源 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端部彼此重复的重复部65 的状态。在图26中例示出形成有两个使用两个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且两个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端部彼此重复的重复部65的状态。
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在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 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的情况下,用带71、夹具72或者订书机73固定重复部65,从而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为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基于带71、夹具72或者订书机73的透过声抑制部件 60的固定位置形成避开利用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后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透过声源80的投影区域R2的位置。这是因为若在投影区域R2设置带71、夹具72或者订书机73,则存在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吸声件61的空气室压坏的可能性。
如以上那样,在确保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吸声件61具有的空气室的状态下,能够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安装于成为透过声源80的部件的外侧表面,从而确保吸声件61的声能衰减效果。
另外,在图25以及图26中,虽将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图示为代表例,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可以是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部件,也可以是图14以及图15所示的部件,还可以是图16以及图17 所示的部件。另外,固定部件70(包括带71、夹具72或者订书机73) 只要是能够固定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部件即可,不限定于例示的部件。
<制冷循环装置100起到的效果>
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15连接有压缩机1、第一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3、膨胀装置5以及第二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制冷剂回路,在制冷剂回路封入有二相变化的制冷剂,制冷剂在包括制冷剂配管15在内的上述制冷剂回路流动,在上述制冷剂回路中的供制冷剂相变化的部分的外侧表面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60。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相变化的制冷剂回路的外侧表面部分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因此能够通过透过声抑制部件60抑制因在制冷剂配管15内流动的制冷剂的状态引起的从制冷剂配管15的内部向制冷剂配管15的外部透过的透过声,作为结果能够减少制冷剂流动声。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透过声抑制部件60吸收声频频带声以及超声波频带声。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借助透过声抑制部件60能够创建声频频带的透过声以及超声波频带的透过声双方的对策。
在制冷循环装置100中,将透过声抑制部件60配置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制冷剂配管15的分支部分以及制冷剂配管15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个。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制冷剂配管 15的分支部分以及制冷剂配管15的弯曲部分的至少一个配置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在制冷剂相变化时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
制冷循环装置100作为膨胀装置5使用了电子膨胀阀5X,透过声抑制部件60被配置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电子膨胀阀5X。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电子膨胀阀 5X配置了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相变化时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
制冷循环装置100使用了整流管5Y作为膨胀装置5,透过声抑制部件60配置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整流管5Y。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整流管5Y 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相变化时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
制冷循环装置100在第一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3以及第二热交换器(利用侧热交换器)6的至少一个入口侧具备分配器4X,透过声抑制部件60配置于构成制冷剂回路的分配器4X。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在制冷剂的相状态变化的分配器4X 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60,因此能够有效地减少制冷剂相变化时产生的制冷剂流动声。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覆盖配置位置的整周。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抑制从配置位置的整周向外部放射地传播的声音放射。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61构成。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通过吸声件61的空气室有效地吸收透过声。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61与包括介电材料的减振件62双层构成,减振件62的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最外侧。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在薄于现有厚度的厚度条件下,实现吸声以及隔音。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61与包括介电材料的隔音件63双层构成,吸声件61的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最外侧。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在薄于现有厚度的厚度条件下,实现吸声以及隔音。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61、包括介电材料的隔音件63、包括介电材料的减振件62三层构成,减振件62的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最内侧,隔音件63的层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最外侧,吸声件61的层构成减振件62的层与隔音件 63的层之间。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能够在薄于现有厚度的厚度条件下,实现吸声以及隔音。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使用粘接件被粘贴。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就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透过声抑制部件60使用固定部件70被安装。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不需要复杂的工序以及复杂的构造,就能够安装透过声抑制部件60。
对于制冷循环装置100而言,固定部件70能够在避开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透过声源80的投影区域(投影区域R1、投影区域R2)的位置固定透过声抑制部件60。
因此,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不存在通过固定部件70压坏投影区域R1以及投影区域R2的构成透过声抑制部件60的吸声件61的空气室的情况,因此基于吸声件61的吸声特性不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具备上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因此能够创建相对于从消费者的身边的电气设备产生的不舒服的声音的对策,从而能够减少消费者的不舒适感。
此外,作为电气设备,例如能够列举空调装置、热水供应装置、冷冻装置、除湿装置或者冰箱等。
附图标记说明:1…压缩机;2…流路切换装置;3…第一热交换器;4…第一分配器;4X…分配器;4X-1…分配合流流路;5…膨胀装置;5X…电子膨胀阀;5Y…整流管;6…第二热交换器;7…第二分配器;15…制冷剂配管;15A…第一配管;15AX…第一配管;15BX…第二配管;15X…制冷剂配管;16…第一送风机;17…第二送风机;51X…主体;52X…阀芯; 52aX…圆柱状部;52bX…圆锥状部;53X…阀座;54X…节流部;55X…阀室;56X…贯通孔;57X…贯通孔;59X…驱动装置;60…透过声抑制部件;61…吸声件;62…减振件;63…隔音件;65…重复部;70…固定部件; 71…带;72…夹具;73…订书机;80…透过声源;100…制冷循环装置;100A…热源侧单元;100B…负荷侧单元;R1…投影区域;R2…投影区域

Claims (9)

1.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制冷剂回路,该制冷剂回路通过将压缩机、第一热交换器、膨胀装置以及第二热交换器用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成,
在所述制冷剂回路封入有二相变化的制冷剂,并使所述制冷剂在包括所述制冷剂配管的所述制冷剂回路流动,
在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分支部分、所述制冷剂配管的弯曲部分、所述膨胀装置以及与所述膨胀装置连接的所述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个的外侧表面配置有透过声抑制部件,
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由包括空气室的吸声件构成,用于吸收声频频带声以及超声波频带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吸收由多个峰值状态的超声波频带的成分的差值产生的声频频带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膨胀装置为电子膨胀阀或者整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以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至少一个入口侧具备分配器,
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也配置于所述分配器的外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覆盖配置位置的整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使用粘接件进行粘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使用固定部件进行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在避开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的透过声源的投影区域的位置固定所述透过声抑制部件。
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1790000487.0U 2017-04-28 2017-04-28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Active CN20867143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6946 WO2018198322A1 (ja) 2017-04-28 2017-04-28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こ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71430U true CN208671430U (zh) 2019-03-29

Family

ID=63919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0487.0U Active CN208671430U (zh) 2017-04-28 2017-04-28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8198322A1 (zh)
CN (1) CN208671430U (zh)
WO (1) WO20181983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8933A (zh) * 2019-07-22 2020-11-03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安全高效的中央空调调温结构及方法
CN114576740A (zh) * 2022-04-12 2022-06-0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3742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4640Y2 (zh) * 1981-03-18 1988-11-18
JPH0720160U (ja) * 1993-09-17 1995-04-11 カトーレック株式会社 超音波洗浄機
JP3041467B2 (ja) * 1993-10-27 2000-05-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H08311416A (ja) * 1995-05-24 1996-11-26 Koyo Sangyo Kk 片面自己粘着性ゴムシート
JP2003336940A (ja) * 2002-05-16 2003-11-28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59043A (ja) * 2003-06-03 2004-12-24 Kasai Kogyo Co Ltd 車両用インシュレータ
JP2009156141A (ja) * 2007-12-26 2009-07-16 Bridgestone Kbg Co Ltd 防音材
JP2012122700A (ja) * 2010-12-10 2012-06-28 Daikin Industries Ltd 空気調和機用防音材
JP6234189B2 (ja) * 2013-11-28 2017-1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家電製品の吸音部材の取付構造及び家電製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8933A (zh) * 2019-07-22 2020-11-03 北京联合大学 一种安全高效的中央空调调温结构及方法
CN114576740A (zh) * 2022-04-12 2022-06-03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98322A1 (ja) 2019-12-12
WO2018198322A1 (ja)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71430U (zh) 制冷循环装置以及具备该制冷循环装置的电气设备
JP2009014228A (ja) 冷凍装置
CN208845368U (zh) 脉动和振动控制装置
JP2008039276A (ja) 冷媒流路切換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2013088002A (ja) 室外機
AU2007289778B2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JP5277735B2 (ja) 冷凍装置
JP2013088003A (ja) 室外機
CN102230711A (zh) 排水管和具有其的冰箱
EP2048457B1 (en) Refrigeration device
CN111247379B (zh) 制冷循环装置用单元、制冷循环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2829581B (zh) 用于压缩机组制冷系统的带消声功能的气体分流/汇流器
US11175077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and electr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KR100441058B1 (ko) 양 방향 박판 적층형 팽창밸브
JP2008133758A (ja) 冷凍装置
JP6661740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及びこの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を備えた電気機器
CN111928380A (zh) 空调系统
KR102397709B1 (ko) 흡음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CN110044114A (zh) 一种超静音直冷全冷藏箱
CN214094726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JPH06194006A (ja) 冷凍装置
JPH01318866A (ja) 圧縮機のアキュームレータ
KR100473943B1 (ko) 팽창장치의 소음기 구조
JP2005147463A (ja) 空気調和機
KR100576295B1 (ko) 박판 적층형 팽창밸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