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51198U - 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51198U
CN208551198U CN201721582459.2U CN201721582459U CN208551198U CN 208551198 U CN208551198 U CN 208551198U CN 201721582459 U CN201721582459 U CN 201721582459U CN 208551198 U CN208551198 U CN 2085511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scape groove
jacket
interior pot
handle
cook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824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林
陈华亮
韩平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824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511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511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511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提手,提手设置在内锅的外侧壁上;外壳罩,外壳罩设置在内锅的外侧,外壳罩对应提手处设置有避让槽,提手位于避让槽内;隔热件,设置在避让槽的下方,以避免内锅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在外壳罩对应提手处设置有避让槽,当外壳罩套设在内锅的外侧时,提手位于避让槽内,在避让槽的下方设置有隔热件,隔热件可阻止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处传递,从而防止在烹饪器具的加热过程中避让槽处温度升高,避免用户提起提手时触碰到避让槽而被烫伤。隔热件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可进一步阻止内锅的热量传递到提手上。

Description

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电压力锅包括壳体、外壳罩和内锅,内锅设置在外壳罩内,烹饪过程中对内锅进行加热,烹饪结束后内锅的温度需较长时间才能下降,不便于用户提起内锅,现有的电压力锅为了便于用户提起内锅,在内锅的两侧增加提手,但是,用户用手去提提手时,容易触碰到提手旁边的外壳罩,内锅的热量传递到外壳罩上,导致内锅提手位置附近温度较高,产品舒适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内锅;提手,提手设置在内锅的外侧壁上;外壳罩,外壳罩设置在内锅的外侧,外壳罩对应提手处设置有避让槽,提手位于避让槽内;隔热件,设置在避让槽的下方,以避免内锅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内锅和外壳罩,外壳罩套设在内锅的外侧,在内锅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提手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可避免烹饪器具在加热过程中将内锅的热量传递到提手上,通过设置提手可在烹饪结束后直接提起内锅,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外壳罩对应提手处设置有避让槽,当外壳罩套设在内锅的外侧时,提手位于避让槽内,在避让槽的下方设置有隔热件,隔热件可阻止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处传递,从而防止在烹饪器具的加热过程中避让槽处温度升高,避免用户提起提手时触碰到避让槽而被烫伤。隔热件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可进一步阻止内锅的热量传递到提手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器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避让槽为外壳罩的上边沿向下凹陷形成,避让槽与提手相适配。
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外壳罩的上边沿向下凹陷形成避让槽,使得避让槽易于加工,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便于用户将提手从避让槽中提起,优选地,设置避让槽与提手相适配,使得提手放置在避让槽中的操作简单,简化了用户拿取及放置内锅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隔热板设置于外壳罩的侧壁的外侧,且与避让槽的底壁相连接;隔热板的长度大于避让槽的开口长度,以阻挡内锅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包括隔热板,隔热板设置在避让槽的下方,且位于外壳罩的侧壁的外侧,由于内锅的热量由内部向外传递,将隔热板设置在外壳罩的侧壁的外侧,可阻止内锅的热量传递到外壳罩的避让槽处,避免用户通过提手拿取内锅时被避让槽处的高温烫伤,隔热板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且隔热板的一端与避让槽的底壁相连接,既使得隔热板可将内锅的热量阻挡在避让槽的内侧,又使得隔热板可对避让槽的底壁起到加固的作用,防止避让槽的底壁受力时产生变形,增强了避让槽的结构强度;并且,设置隔热板的长度大于避让槽的开口长度,可使得内锅向避让槽传递热量的路径完全被隔热板遮挡,进一步阻止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处传递,从而确保产品的隔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热件还包括连接筋;连接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筋间隔分布在外壳罩与隔热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还包括多个连接筋,多个连接筋间隔分布在外壳罩与隔热板之间,连接筋将外壳罩与隔热板之间的空间隔离为多个独立的单独空间,进一步阻挡了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附近传递,同时,连接筋优选与避让槽的底壁相连接,可对避让槽的底壁起到加固的作用,进一步防止避让槽的底壁受力时产生变形,增强了避让槽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壳罩还包括:内圈,内圈与内锅相适配,以固定内锅;隔热板为双层板,隔热板的内外两层均通过连接筋与内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外壳罩的内圈与内锅相适配,内锅安装在内圈中,既可防止内锅安装后产生移动,又便于烹饪过程中内锅的拿取和放置,便于用户操作;隔热板优选设置为双层板,隔热板的内外两层均通过连接筋与内圈连接,将隔热板设置为双层板进一步地阻挡了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附近传递,降低了烹饪结束后避让槽附近的温度,避免用户在通过提手拿取内锅时被烫伤;同时,连接筋连接内外两层隔热板并与内圈连接,可加强隔热件的结构强度,避免隔热件产生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形成腔体,外壳与外壳罩连接,内锅以及外壳罩设置在腔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外壳,外壳的内部形成腔体,外壳与外壳罩连接,内锅以及外壳罩安装在外壳的腔体内,外壳上优选开设有与避让槽相适配的缺口,外壳罩的上边沿优选卡设在外壳上,使得外壳罩与外壳的连接处结构简单,且外型美观。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外壳罩还包括:外圈,外圈与外壳相适配,以固定外壳;斜板,斜板为隔热板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斜板朝向背离避让槽的方向延伸并连接在外圈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外壳罩的外圈与外壳相适配,外壳套设在外圈的外侧,使得外壳可固定在外壳罩上,并且,外圈可对外壳进行支撑,避免外壳向内凹陷而产生变形,增强了外壳的结构强度;斜板为隔热板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斜板朝向背离避让槽的方向延伸并连接在外圈上,当内锅的热量向避让槽散发时,斜板可进一步阻挡传递到避让槽周围的热量,从而加强产品的隔热效果;同时,斜板连接在外圈上,简化了斜板的固定结构,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隔热件与外壳罩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热件优选与外壳罩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隔热件与外壳罩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隔热件与外壳罩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另外,可将隔热件与外壳罩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二者为一体式结构,可省去隔热件与外壳罩的固定操作,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提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手对称地设置在内锅的两侧;避让槽的数量与提手的数量相适配,每个避让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隔热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优选在内锅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提手,便于用户提起内锅时保证内锅的平衡,相应的在外壳罩对应两个提手处设置两个避让槽,当外壳罩套设在内锅的外侧时,提手位于避让槽内,便于用户从避让槽处提起提手;对应的在每个避让槽的下方设置一个隔热件,防止内锅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处而导致避让槽处热量过高,进一步避免用户提起位于避让槽内的提手时被烫伤,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避让槽的底壁与隔热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避让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避让槽的底壁与隔热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避让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可进一步增强避让槽底壁的结构强度,避免使用过程中避让槽的底壁发生损坏、断裂等问题;同时,加强筋可对安装在外壳罩外圈的外壳起到支撑作用,产品实际组装后,加强筋可防止位于避让槽处的外壳由于受力而产生变形及破损,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烹饪器具,10内锅,102提手,20外壳罩,202避让槽,204加强筋,206内圈,208外圈,30隔热件,302隔热板,304连接筋,306斜板,40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面、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烹饪器具。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1,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10、外壳罩20,内锅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102;外壳罩20设置在内锅10的外侧,外壳罩20对应提手102处设置有避让槽202,提手102位于避让槽202内;在避让槽202的下方设置有隔热件30,以避免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202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烹饪器具1包括内锅10和外壳罩20,外壳罩20套设在内锅10的外侧,在内锅10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提手102,提手102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可避免烹饪器具1在加热过程中将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提手102上,通过设置提手102可在烹饪结束后直接提起内锅10,减少了用户等待的时间;外壳罩20对应提手102处设置有避让槽202,当外壳罩20套设在内锅10的外侧时,提手102位于避让槽202内,避让槽202与提手102之间留有空隙,便于用于通过位于避让槽中的提手拿取内锅,在避让槽202的下方设置有隔热件30,隔热件30可阻止内锅10的热量相避让槽202处传递,从而防止在烹饪器具1的加热过程中避让槽202处温度升高,避免用户提起提手102时触碰到避让槽202而被烫伤。隔热件30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可进一步阻止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提手102上。
具体实施例中,现有电压力锅行业按照外观造型区分,主要分为圆煲和方煲,方煲产品的内锅10与外壳罩20两侧的距离相对与其他位置是最近的,而内锅10左右两侧优选设置有提手102,产品内锅10的提手102装配到内锅10上,提手102位于避让槽202内,在烹饪过程中,内锅10的热量源源不断的向四周散发,导致方煲的避让槽202处附近温度较高,拿取内锅10时,用户用手去提提手102时,最易触碰到外壳罩20的避让槽202处,隔热件30设置在外壳罩20的避让槽202的下方,处于内锅10与产品外壳40之间,且隔热件30比内锅10的提手102位置低,能够有效保证产品隔热效果,避免用户提起提手102时触碰到避让槽202而被烫伤,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壳罩20的上边沿向下凹陷形成避让槽202,避让槽202与提手102相适配。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外壳罩20的上边沿向下凹陷形成避让槽202,使得避让槽202易于加工,外壳罩20可与避让槽202通过注塑等工艺一体成型,简化了外壳罩20和避让槽202的加工工艺,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便于用户将提手102从避让槽202中提起,优选地,设置避让槽202与提手102相适配,使得提手102放置在避让槽202中的操作简单,提手102与避让槽202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便于用户通过避让槽202中的提手102拿取内锅10,简化了用户拿取及放置内锅10的操作步骤,提升了用户体验。
如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热件30包括设置于外壳罩20的侧壁的外侧的隔热板302,且设置隔热板302与避让槽202的底壁相连接;同时,设置隔热板302的长度大于避让槽202的开口长度,以阻挡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202。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30包括隔热板302,隔热板302设置在避让槽202的下方,且位于外壳罩20的侧壁的外侧,由于内锅10的热量由内部向外传递,将隔热板302设置在外壳罩20的侧壁的外侧,可阻止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外壳罩20的避让槽202处,避免用户通过提手102拿取内锅10时被避让槽202处的高温烫伤,隔热板302优选由隔热材料或导热性能较差的材料制成;且隔热板302的一端与避让槽202的底壁相连接,既使得隔热板302可将内锅10的热量阻挡在避让槽202的内侧,又使得隔热板302可对避让槽202的底壁起到加固的作用,防止避让槽202的底壁受力时产生变形,增强了避让槽202的结构强度;并且,设置隔热板302的长度大于避让槽202的开口长度,优选地,设置隔热板302沿避让槽202的长度方向的每侧比避让槽202长5mm以上,可使得内锅10向避让槽202传递热量的路径完全被隔热板302遮挡,进一步阻止内锅10的热量向避让槽202处传递,从而确保产品的隔热效果。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热件30还包括多个连接筋304;多个连接筋304间隔分布在外壳罩20与隔热板302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30还包括多个连接筋304,多个连接筋304间隔分布在外壳罩20与隔热板302之间,连接筋304将外壳罩20与隔热板302之间的空间隔离为多个独立的单独空间,进一步阻挡了内锅10的热量向避让槽202附近传递,同时,连接筋304优选与避让槽202的底壁相连接,可对避让槽202的底壁起到加固的作用,进一步防止避让槽202的底壁受力时产生变形,增强了避让槽202的结构强度。
具体实施例中,连接筋304优选垂直于隔热板302及避让槽202的底壁分布,连接筋304与隔热板302垂直连接形成多个矩形支架,矩形支架与避让槽202的底壁相连接,可进一步加强对于避让槽202的底壁的加固左右,防止避让槽202的底壁产生变形。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相应设计连接筋304与隔热板302及避让槽202的底壁呈任意形状分布,此处就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壳罩20还包括:内圈206,内圈206与内锅10相适配,以固定内锅10;隔热板302为双层板,隔热板302的内外两层均通过连接筋304与内圈206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外壳罩20的内圈206与内锅10相适配,内锅10安装在内圈206中,既可防止内锅10安装后产生移动,又便于烹饪过程中内锅10的拿取和放置,便于用户操作;隔热板302优选设置为双层板,隔热板302的内外两层均通过连接筋304与内圈206连接,将隔热板302设置为双层板进一步地阻挡了内锅10的热量向避让槽202附近传递,降低了烹饪结束后避让槽202附近的温度,避免用户在通过提手102拿取内锅10时被烫伤;同时,连接筋304连接内外两层隔热板302并与内圈206连接,可加强隔热件30的结构强度,避免隔热件30产生变形。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烹饪器具1还包括:外壳40,外壳40的内部形成腔体,外壳40与外壳罩20连接,内锅10以及外壳罩20设置在腔体内。
在该实施例中,烹饪器具1还包括外壳40,外壳40的内部形成腔体,外壳40与外壳罩20连接,内锅10以及外壳罩20安装在外壳40的腔体内,外壳40上优选开设有与避让槽202相适配的缺口,外壳罩20的上边沿优选卡设在外壳40上,使得外壳罩20与外壳40的连接处结构简单,且外型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外壳罩20还包括:外圈208,外圈208与外壳40相适配,以固定外壳40;斜板306,斜板306为隔热板302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斜板306朝向背离避让槽202的方向延伸并连接在外圈208上。
在该实施例中,外壳罩20的外圈208与外壳40相适配,外壳40套设在外圈208的外侧,使得外壳40可固定在外壳罩20上,并且,外圈208可对外壳40进行支撑,避免外壳40向内凹陷而产生变形,增强了外壳40的结构强度;斜板306为隔热板302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斜板306朝向背离避让槽202的方向延伸并连接在外圈208上,当内锅10的热量向避让槽202散发时,斜板306可进一步阻挡传递到避让槽202周围的热量,从而加强产品的隔热效果;同时,斜板306连接在外圈208上,简化了斜板306的固定结构,提升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一体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隔热件30优选与外壳罩20一体成型,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之间的固定更加牢固,另外,可将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同时,二者为一体式结构,可省去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的固定操作,简化了装配步骤,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相应设计隔热件30与外壳罩20分别成型后通过螺钉等连接件进行组装,此处就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提手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提手102对称地设置在内锅10的两侧;避让槽202的数量与提手102的数量相适配,每个避让槽202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隔热件30。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在内锅10的两侧对称地设置两个提手102,便于用户提起内锅10时保证内锅10的平衡,相应的在外壳罩20对应两个提手102处设置两个避让槽202,当外壳罩20套设在内锅10的外侧时,提手102位于避让槽202内,便于用户从避让槽202处提起提手102;对应的在每个避让槽202的下方设置一个隔热件30,防止内锅10的热量传递到避让槽202处而导致避让槽202处热量过高,进一步避免用户提起位于避让槽202内的提手102时被烫伤,提升了用户体验。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相应地对提手102的数量进行调整,同样,也相应地调整避让槽202的数量,此处就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避让槽202的底壁与隔热件30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04,多个加强筋204沿避让槽20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在避让槽202的底壁与隔热件30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04,多个加强筋204沿避让槽20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可进一步增强避让槽202底壁的结构强度,避免使用过程中避让槽202的底壁发生损坏、断裂等问题;同时,加强筋204可对安装在外壳罩20外圈208的外壳40起到支撑作用,产品实际组装后,加强筋204可防止位于避让槽202处的外壳40由于受力而产生变形及破损,从而延长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的实际生产需求,可以相应设计避让槽202的底壁具有其他加固结构,此处就不再针该方面具体情况作一一列举了,但在不脱离本设计构思的前提下均属于本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锅;
提手,所述提手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侧壁上;
外壳罩,所述外壳罩设置在所述内锅的外侧,所述外壳罩对应所述提手处设置有避让槽,所述提手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隔热件,设置在所述避让槽的下方,以避免所述内锅的热量传递到所述避让槽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为所述外壳罩的上边沿向下凹陷形成,所述避让槽与所述提手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罩的侧壁的外侧,且与所述避让槽的底壁相连接;
所述隔热板的长度大于所述避让槽的开口长度,以阻挡所述内锅的热量传递到所述避让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还包括连接筋;
所述连接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筋间隔分布在所述外壳罩与所述隔热板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罩还包括:
内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内锅相适配,以固定所述内锅;
所述隔热板为双层板,所述隔热板的内外两层均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内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腔体,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壳罩连接,所述内锅以及所述外壳罩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罩还包括:
外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外壳相适配,以固定所述外壳;
斜板,所述斜板为所述隔热板的侧边向外延伸形成,所述斜板朝向背离所述避让槽的方向延伸并连接在所述外圈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件与所述外壳罩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手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提手对称地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两侧;
所述避让槽的数量与所述提手的数量相适配,每个所述避让槽的下方对应设置有一个所述隔热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的底壁与所述隔热件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避让槽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CN201721582459.2U 2017-11-23 2017-11-23 烹饪器具 Active CN2085511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2459.2U CN208551198U (zh) 2017-11-23 2017-11-23 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82459.2U CN208551198U (zh) 2017-11-23 2017-11-23 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51198U true CN208551198U (zh) 2019-03-01

Family

ID=65445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82459.2U Active CN208551198U (zh) 2017-11-23 2017-11-23 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511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272963B2 (ja) 蒸気発生器を備えた調理器
CN206565742U (zh) 电炖盅
CN207934747U (zh) 一种空气对流散热的烤箱保温门
CN208551198U (zh) 烹饪器具
CN204698319U (zh) 烹饪器具
CN207627024U (zh) 内锅及烹饪设备
CN203837043U (zh) 一种改进的电磁炉
CN209047901U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208799043U (zh) 盖体结构及蒸汽炉
CN208371516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8551238U (zh) 烹饪厨具盖体、蒸笼和烹饪厨具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08876021U (zh) 烹饪设备
CN204739637U (zh) 微波炉
CN110464219A (zh) 烹饪设备
CN208025577U (zh) 烹饪器具
CN217185632U (zh) 一种微波炖盅
CN208692945U (zh) 陶瓷电炖锅及电炖锅系统
CN206612559U (zh) 烹饪组件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CN216494792U (zh) 一种厨房用节能型离心电热锅
CN208709342U (zh) 烹饪设备
CN208598136U (zh)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CN203424771U (zh) 一种多功能陶瓷煲
CN214230901U (zh) 烹饪容器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