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98136U -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98136U
CN208598136U CN201820119418.8U CN201820119418U CN208598136U CN 208598136 U CN208598136 U CN 208598136U CN 201820119418 U CN201820119418 U CN 201820119418U CN 208598136 U CN208598136 U CN 2085981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pot
cookware
pot ontology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194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屈雪平
曹达华
黄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194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981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981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981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该锅具包括:陶瓷锅本体和把手,锅本体限定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把手连接在锅本体上,把手具有空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把手上具有空腔,一方面空腔内为空气,由于空气是不良热导体,可以有效降低把手的温度,防止烫伤手,另一方面空腔能够降低把手的重量,减轻锅本体侧壁上与把手的连接处的拉伸力,防止在锅具定形时把手过重导致的锅本体侧壁上与把手的连接处向把手的两边拉伸变形,同时使得把手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侧壁,以减少把手引起的锅本体开口处的变形。

Description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和包括该锅具的电磁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电磁炉陶瓷锅具的功率比热盘加热的慢炖陶瓷锅具功率大很多,而且陶瓷材料是一种蓄热比较好的材料,在煲汤过程中锅具把手的温度高达65℃,很容易烫伤手,存在使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锅具的电磁烹饪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所述锅具包括:陶瓷锅本体,限定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所述锅本体上设有导磁部;和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上,所述把手具有空腔。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把手上具有空腔,一方面空腔内为空气,由于空气是不良热导体,可以有效降低把手的温度,防止烫伤手,另一方面空腔能够降低把手的重量,减轻锅本体侧壁上与把手的连接处的拉伸力,防止在锅具定形时把手过重导致的锅本体侧壁上与把手的连接处向把手的两边拉伸变形,同时使得把手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侧壁,以减少把手引起的锅本体开口处的变形。
锅具还包括与锅本体相连的导磁部,从而形成了导磁陶瓷锅具,使陶瓷锅具能够用于电磁炉,由于电磁炉陶瓷锅电磁加热功率比热盘加热的慢炖陶瓷锅功率大很多,使得把手处的温度更容易升高,因此设置空腔更有意义。当然,本申请的锅具也可以用于燃气灶等设备。
另外,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内部镂空形成所述空腔。
把手的外表面密封,在把手内部镂空形成空腔,把手呈中空结构,这样空腔内密封有空气,空气是不良热导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把手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凹陷形成所述空腔。
把手的外表面向靠近把手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该空腔,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把手的温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远离所述锅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空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把手的连接处的内壁面向内延伸形成加强筋。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本体的底壁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锅本体的裙边,所述加强筋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裙边的外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本体呈鼓型,且所述锅本体的上端设有锅沿,所述锅沿的外壁面和/内壁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壁面相交。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通过注浆工艺成型,把手成型后嫁接在锅本体的坯体上,再一起烧结形成锅具;和/或,所述把手的壁厚的范围为 4mm~7mm,把手的壁厚小于4mm时,造成把手的壁厚过薄,在锅具烧结时容易引起把手的变形,在把手的总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当把手的壁厚大于8mm 时,会造成空腔的尺寸变小,导致空腔无法有效降低把手的温度,且无法有效降低把手的重量,无法使把手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的侧壁,把手的壁厚可以为但不限于4mm、5mm、6mm或7mm。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把手的连接处向内倾斜。
锅本体包括环形侧壁和连接在侧壁底部的底壁。把手连接在侧壁上,且锅本体上设有两个把手,两个把手连接在锅本体侧壁的外侧,且两个把手对称设置。烹饪腔上端开口,把手连接在锅本体侧壁的上端,即把手靠近锅本体的开口端设置。锅本体侧壁上与把手的连接处向内倾斜,即锅口(锅具开口)呈收口状,进一步使得把手的重心靠近锅本体侧壁,以减少把手引起的锅口变形。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外界相连通。
在陶瓷锅具烧结过程中,为使得空腔能够与外界相连通,空腔中的空气、把手内部的空气能够从空腔内流出,在把手上设有连通孔,空腔中的空气、把手内部的空气通过连通孔流出至外界,防止烧结过程中把手内部空气无法流出导致的把手损坏。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通孔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底部,以免连通孔影响把手的美观性,也减少灰尘、水等自连通孔进入空腔。
当然连通孔还可以设置在把手的顶部、底部或端面或其它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把手靠近所述锅本体处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把手远离所述锅本体处的截面积,即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把手是收缩的,这样能够使得手更牢固的握住把手,不容易因滑手而脱落;和/或,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把手向下倾斜,这样能够更方便的抓握把手;和/或,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筋,提高把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手握把手的牢固度;和/或,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上设有隔热层,进一步降低把手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锅具和电磁炉,所述电磁炉的磁力线能够穿过所述锅具,使所述锅具感应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所述的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的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锅具,1锅本体,11侧壁,12底壁,13裙边,131缺口,14加强筋, 15锅沿,2把手,21空腔,22端面,23上壁,24下壁,3锅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锅具和电磁烹饪设备。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锅具100,锅具100包括:陶瓷锅本体1和把手2,锅本体1限定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上,把手2具有空腔21。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把手2上具有空腔21,一方面空腔21内为空气,由于空气是不良热导体,可以有效降低把手2的温度,防止烫伤手,另一方面空腔21能够降低把手2的重量,减轻锅本体1侧壁11上与把手2的连接处的拉伸力,防止在锅具100定形时把手2过重导致的锅本体1 侧壁11上与把手2的连接处向把手2的两边拉伸变形,同时使得把手2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1侧壁11,以减少把手2引起的锅本体1开口处的变形。
实施例一:
一种锅具100,锅具100包括:陶瓷锅本体1和把手2,锅本体1限定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上,把手2上具有空腔21。
优选地,把手2的外表面凹陷形成空腔21。
把手2的外表面向靠近把手2内部的方向凹陷形成该空腔21,这样也可以有效降低把手2的温度。
优选地,把手2远离锅本体1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21。如图2所示,把手2包括上壁23、位于上壁23下方的下壁24,把手还包括端面22,端面远离锅本体设置,且端面的上端与上壁相连接,端面的下端与下壁相连接,端面向内凹陷形成空腔。
优选地,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的侧壁11上,且锅本体1的侧壁11上与把手2的连接处的内壁面向内延伸形成加强筋14。
加强筋14与把手相背设置,优选地,加强筋呈环形,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沿锅本体的周向均匀设置。加强筋可以在陶瓷锅具烧结定型前与把手在重力上获得平衡,从而防止由于把手的重力使得锅口撕裂或者拉伸变形。
锅本体1上端还设有锅沿15,锅沿15与加强筋14的外周缘相连且向上延伸,使锅本体1的顶部形成台阶状容纳槽;其中,加强筋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连通台阶状容纳槽与容纳腔的防溢槽。优选地,锅盖可以位于容纳槽内,进一步地,锅盖可以压在加强筋上,当然锅盖也可以不压在加强筋上。
优选地,锅本体1的底壁12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锅本体1的裙边13,加强筋14的垂直投影位于裙边13的外侧。
陶瓷锅本体1底壁12上的裙边13,则保证了陶瓷锅具100的平稳性,使其能够稳定地支撑在微波炉等烹饪设备的工作台面上或者平稳放置在餐桌、橱柜等厨具上。加强筋的垂直投影位于裙边的外侧,一方面最大限度减小了把手导致的锅口变形,另一方面保证了俯视时锅本体内部(烹饪腔)的可视度。
优选地,锅本体1呈鼓型,且锅本体1的锅沿15的外壁面和/内壁面的垂直投影至少与锅本体1的侧壁11的内壁面相交。
锅本体的侧壁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把手和加强筋设置在上端部,下端部与锅本体的底壁相连接,沿自下而上的方向上端部向内倾斜使锅口呈收口的形状。下端部呈弧形,使锅本体呈鼓型。
锅沿的外壁面的垂直投影至少与锅本体的侧壁的内壁面具有交点,和/或锅沿的内壁面的垂直投影至少与锅本体的侧壁的内壁面具有交点,可以在陶瓷锅具烧结定型前与把手在重力上获得平衡,从而防止由于把手的重力使得锅口撕裂或者拉伸变形。
优选地,把手2通过注浆工艺成型,把手2成型后嫁接在锅本体1的坯体上,再一起烧结形成锅具100。
优选地,如图1所示,把手2的壁厚D的范围为4mm~7mm,把手2的壁厚小于4mm时,造成把手2的壁厚过薄,在锅具100烧结时容易引起把手 2的变形,在把手2的总厚度(如图1和图2中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当把手2的壁厚大于8mm时,会造成空腔21的尺寸变小,导致空腔 21无法有效降低把手2的温度,且无法有效降低把手2的重量,无法使把手2 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1的侧壁11,把手2的壁厚可以为但不限于4mm、 5mm、6mm或7mm。
优选地,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的侧壁11上,且锅本体1的侧壁11上与把手2的连接处向内倾斜。
锅本体1包括环形侧壁11和连接在侧壁11底部的底壁12。把手2连接在侧壁11上,且锅本体1上设有两个把手2,两个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侧壁11的外侧,且两个把手2对称设置。烹饪腔上端开口,把手2连接在锅本体1侧壁11的上端,即把手2靠近锅本体1的开口端设置。锅本体1侧壁11 上与把手2的连接处向内倾斜,即锅口(锅具100开口)呈收口状,进一步使得把手2的重心靠近锅本体1侧壁11,以减少把手2引起的锅口变形。
优选地,把手2上设有连通孔,空腔21通过连通孔与外界相连通。
在陶瓷锅具100烧结过程中,为使得空腔21能够与外界相连通,空腔21 中的空气、把手2内部的空气能够从空腔21内流出,在把手2上设有连通孔,空腔21中的空气、把手2内部的空气通过连通孔流出至外界,防止烧结过程中把手2内部空气无法流出导致的把手2损坏。
优选地,连通孔设置在把手2的底部,即连通孔设置在把手的下壁24上,以免连通孔影响把手2的美观性,也减少灰尘、水等自连通孔进入空腔21。
当然连通孔还可以设置在把手2的顶部、底部或端面或其它位置。例如连通孔设置在把手的上壁23上。
优选地,把手2靠近锅本体1处的截面积小于把手2远离锅本体1处的截面积,如图3所示,弧线A的长度小于弧线B的长度,即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把手的截面积减小,优选地,把手的截面积逐渐减小,即把手2是收缩的,这样能够使得手更牢固的握住把手2,不容易因滑手而脱落。
优选地,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把手2向下倾斜,这样能够更方便的抓握把手2。
优选地,把手2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筋,提高把手2与手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手握把手2的牢固度。
优选地,把手2的外表面上设有隔热层,进一步降低把手2的温度。
锅本体1的侧壁11上沿周向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把手2,防溢槽位于两个把手2之间。
锅具100还包括与锅本体1相连的导磁部,从而形成了导磁陶瓷锅具100,使陶瓷锅具100能够用于电磁炉。当然,本申请的锅具100也可以用于燃气灶等设备。
至于导磁部的具体形式,不受限制,可以是设置在锅本体1底部的导磁膜,也可以是附设在锅本体1上的导磁涂层,也可以是嵌设在锅本体1内部的导磁金属纤维,……,在此不再一一列举,由于这些实施例均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且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宗旨,因而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当然,本申请的锅具100不局限于导磁陶瓷锅具100,也可以是普通陶瓷锅具100,均能采用本申请的把手镂空结构(设置空腔)结构来降低把手温度,也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导磁部与锅本体1相连,用于使锅具100导磁。锅本体1底壁12的下表面凸设有用于支撑锅具100的裙边13和用于加固锅本体1的加固部,且加固部的高度不大于裙边13的高度,加固部位于裙边13的内侧。
通过在陶瓷锅本体1的底壁12上设计加固部,由于加固部凸出于锅本体 1的底壁12,这相当于增加了陶瓷锅底的局部厚度,从而对锅底起到了有效的加固作用,进而改善了陶瓷锅具100在高温烧制后底部容易发生高温变形的情况,从而优化了陶瓷锅具100的外观,提高了陶瓷锅具100的良品率;同时,加固部的高度需不大于裙边13的高度,以保证加固部的设置不会影响到裙边 13对陶瓷锅具100的稳定支撑,进而保证了陶瓷锅具100的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加固部设置在锅本体1底部的中部区域,且其几何中心与锅本体1的底部中心重合。
加固部设置在锅本体1底部的中部区域,且其几何中心与锅本体1的底部中心重合,使得锅本体1的结构较为规整,便于加工成型,且强度分布较为均匀,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可靠性。进一步地,裙边13围设出环状区域,导磁部位于环状区域内,且其外周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环状区域的直径。
裙边13围设出环状区域,导磁部位于环状区域内,且其外周缘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环状区域的直径,保证了导磁部能够牢牢地粘贴在锅本体1的底壁 12上,且不会向外凸出,且裙边13还对导磁部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提高了导磁部的使用可靠性。优选地,裙边13位于锅本体1底壁12的边缘部位,这样裙边13的支撑作用更加稳定;同时还能够增加导磁部的面积,使得导磁部的外周缘的直径能够增加至与陶瓷锅具100的锅底直径相当,因而有利于提高陶瓷锅具100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裙边13为沿锅本体1的底壁12的周向方向设置的环形裙边 13,裙边13上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缺口131,缺口131沿锅本体1的径向方向贯穿裙边13,且向下贯穿裙边13的下边缘。
在锅本体1的底部设计裙边13,裙边13的长度相对较长,能够有效提高对锅具100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在裙边13上开设多个间隔设置的缺口131,一方面减少了裙边13与其下方的台面(如电磁炉的微晶面板或者餐桌、橱柜等的工作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高温陶瓷锅具100对与其接触的结构的热损坏;另一方面,避免了陶瓷锅具100与其下方的台面之间的空间形成密闭腔体,使得该空间能够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高温陶瓷锅具100对与其接触的结构的热损坏。
可选地,导磁部设置在锅本体的底壁的下表面上,进一步地,导磁部为导磁膜,导磁膜粘贴在锅本体1的底壁12的下表面上,且开设有用于避让加固部的通孔。
采用导磁膜作为导磁部,直接将导磁膜粘贴在锅本体1的底壁12上,即可使陶瓷锅具100导磁,结构和装配工艺均较为简单;由于锅本体1的底壁12上凸设了加固部,使得锅本体1的底壁12不能形成整体的平面,故而需在导磁膜上开设通孔来避让加固部,以保证导磁膜与锅本体1的有效贴合。
如图3所示,锅具还包括锅盖3,能够开合的盖设在烹饪腔的开口端。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优选地,把手2内部镂空形成空腔21。
把手2的外表面密封,在把手2内部镂空形成空腔21,把手2呈中空结构,这样空腔21内密封有空气,空气是不良热导体,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把手 2的温度。如图2所示,把手的端面22没有像实施例一中向内凹陷,而是端面密封,把手内部镂空。
本实用新型第二个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锅具100和电磁炉,电磁炉的磁力线能够穿过锅具100,使锅具100 感应发热。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电磁烹饪设备,因包括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100,因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锅具100可以为前述实施例中通过在锅本体1上连接导磁部形成的导磁陶瓷锅具100,也可以是锅本体1本身具有导磁性能的导磁陶瓷锅具100,比如由具有导磁性能的金属材料制备出的陶瓷锅本体1(金属陶瓷),或者由不导磁非金属材料与导磁金属材料混合后制备的陶瓷锅本体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100,把手2上具有空腔21,一方面空腔21内为空气,由于空气是不良热导体,可以有效降低把手2的温度,防止烫伤手,另一方面,空腔21可以减轻锅本体1的开口的拉伸力,否则在定形的时候,由于把手2过重使得锅口向把手2的两边拉伸变形,同时设置空腔21后有利于把把手2的重心尽可能地靠近锅本体1侧壁11,锅口呈收口状进一步地使把手2的重心作用在锅本体1侧壁11上,以减少把手2引起的锅口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陶瓷锅本体,限定出一端开口的烹饪腔,所述锅本体上设有导磁部;和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上,所述把手具有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内部镂空形成所述空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远离所述锅本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把手的连接处的内壁面向内延伸形成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的底壁向下凸出形成用于支撑所述锅本体的裙边,所述加强筋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裙边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本体呈鼓型,且所述锅本体的上端设有锅沿,所述锅沿的外壁面和/内壁面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锅本体的侧壁的内壁面相交。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通过注浆工艺成型;和/或,
所述把手的壁厚的范围为4mm~7mm。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连接在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锅本体的侧壁上与所述把手的连接处向内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上设有连通孔,所述空腔通过所述连通孔与外界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孔设置在所述把手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靠近所述锅本体处的截面积小于所述把手远离所述锅本体处的截面积;和/或,
沿由外向内的方向,所述把手向下倾斜;和/或,
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上设有防滑筋;和/或,
所述把手的外表面上设有隔热层。
13.一种电磁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锅具;和
电磁炉,所述电磁炉的磁力线能够穿过所述锅具,使所述锅具感应发热。
CN201820119418.8U 2018-01-24 2018-01-24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Active CN2085981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9418.8U CN208598136U (zh) 2018-01-24 2018-01-24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19418.8U CN208598136U (zh) 2018-01-24 2018-01-24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98136U true CN208598136U (zh) 2019-03-15

Family

ID=65659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19418.8U Active CN208598136U (zh) 2018-01-24 2018-01-24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981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81776B2 (en) Adapter for a slow cooker
CN101869426A (zh) 安全型电磁感应加热非金属锅
CN202858725U (zh) 集成式可微波加热、蓄热、缓慢散热的保温装置
CN208598136U (zh)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CN208551132U (zh) 烹饪器具
CN208371516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9202800U (zh)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5338595U (zh) 一种多用锅
CN204739637U (zh) 微波炉
CN209996064U (zh) 烤箱的保温结构
CN206560263U (zh) 一种电热锅
CN209202765U (zh)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CN208301485U (zh) 一种电磁炉用耐高温陶瓷煲
CN206924009U (zh) 内锅、电压力锅及电饭锅
CN208957631U (zh) 烹饪器具
CN201320075Y (zh) 具有防烫提耳的陶瓷烹调容器
CN206197732U (zh) 一种操作方便的煲
CN201996292U (zh) 一种电压力锅内胆及电压力锅
CN208425896U (zh) 锅具及电磁烹饪设备
CN208876094U (zh) 上内胆和烹饪器具
CN217885699U (zh) 隔热炊具
CN208692945U (zh) 陶瓷电炖锅及电炖锅系统
CN214548972U (zh) 一种两用烹饪锅
CN214072872U (zh) 罐子和砂锅
CN214048568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