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2800U -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2800U
CN209202800U CN201822103067.4U CN201822103067U CN209202800U CN 209202800 U CN209202800 U CN 209202800U CN 201822103067 U CN201822103067 U CN 201822103067U CN 209202800 U CN209202800 U CN 209202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ilm
loading end
electric heater
heater unit
cookwa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03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祥喜
王志锋
王云峰
刘志才
江德勇
江太阳
罗绍生
苏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03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2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2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2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电加热装置包括:安装载体,具有用于盛放锅具的承载面;发热膜,承载面上附设有发热膜,使得锅具位于承载面上时与发热膜接触。本方案提供的电加热装置,采用使发热膜直接置于安装载体的承载面上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整体加热部分所占空间体积小,更符合轻量化设计,此外,发热膜通电时自身整体发热,并且各部位的温度较均匀一致,具有加热均匀性好的优点,利于提升烹饪效果,同时,在本结构中,锅具位于安装载体上时,发热膜以与锅具接触的方式直接向锅具大面积导热,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升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烹饪器具加热方式为热盘加热或电磁感应加热(IH加热),这两种加热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①结构尺寸大,占用空间体积多,重量大不易于位置移动;②发热不均匀,尤其是热盘加热方式;③温升速度慢,能量转换效率低,能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电加热装置的烹饪器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装置,包括:安装载体,具有用于盛放锅具的承载面;发热膜,所述承载面上附设有所述发热膜,使得所述锅具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时与所述发热膜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装置,利用发热膜作为热源,并采用使发热膜直接置于安装载体的承载面上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整体加热部分所占空间体积小,更符合轻量化设计,此外,发热膜通电时自身整体发热,并且各部位的温度较均匀一致,具有加热均匀性好的优点,利于提升烹饪效果,同时,在本结构中,锅具位于安装载体上时,发热膜以与锅具接触的方式直接向锅具大面积导热,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升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测温元件;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安装载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安装载体接触;或所述安装载体上设有通孔,所述承载面分布于所述通孔的一个端口的周围,所述发热膜上设有避让孔,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端口对应并连通,所述测温元件穿设在所述通孔及所述避让孔中。
在本方案中,设置测温元件与安装载体接触,这样,测温元件可通过获取安装载体温度的方式来换算得到锅具温度,可以理解的是,换算以获取锅具温度的手段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述,通过这样设计,在实现对锅具测温目的的同时,可以避免对发热膜开孔,可有利于保证发热膜完整性和连续性,从而避免发热膜开孔处容易存在热缺失的问题,更利于保证对锅具的加热均匀性和高效性。
设置测温元件穿设在安装载体的通孔及发热膜的避让孔中,这样,测温元件可经避让孔直接与锅具接触测温,测温准确性更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膜为远红外加热膜或金属电热膜。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膜为远红外加热膜,具体如石墨烯加热膜等,其中,远红外加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可达95%,发热膜采用远红外加热膜,可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加热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设置发热膜为金属电热膜,具体如金属PI加热膜等,具有绝缘强度好、抗电强度高、热传导效率高等优点,在实现高能效加热同时,可提升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膜的壁厚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
在本方案中,设置发热膜的壁厚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发热膜柔韧性,使得发热膜能够与锅具良好地适配贴合,确保加热面积稳定、加热均匀性好,另一方面,可在满足加热功率的同时避免发热膜过厚,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产品耗材、实现产品轻量化和小型化,且可以防止发热膜过厚引起发热膜自身贮热量大等问题,从而避免发热膜温升滞后、热损失增大等不良影响,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加热能效和温升速度。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与所述承载面通过粘接层粘接。
在本方案中,将发热膜的边缘部位与承载面通过粘接层粘接,装配方式简单方便,且利于促进发热膜在承载面上保持平整、稳定,这样可利于确保加热面积稳定、加热均匀性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固定件,与所述发热膜配合且将所述发热膜限位在所述承载面上。
在本方案中,利用固定件将发热膜限位在承载面上,装配方式简单方便,且利于促进发热膜在承载面上保持平整、稳定,这样可利于确保加热面积稳定、加热均匀性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扣合,并将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压靠在所述承载面上;或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安装载体连接且将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压靠在所述承载面上。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安装载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出线孔,所述发热膜设有引出线,且所述引出线沿所述出线孔引出。
在本方案中,在壳体的底端设置出线孔以供发热膜的引出线进行引出外接,方便产品从底部接线安装,产品走线更方便,且也利于对引出线进行隐藏布线,产品布线更美观,同时,也利于使引出线避开顶面的发热膜,这样可以降低发热膜热量损伤引出线保护套,降低短路风险。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承载面为平面,所述发热膜呈平面状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平底面适配贴合;或所述承载面为凸面,所述发热膜呈凸形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凹底面适配贴合;或所述承载面为凹面,所述发热膜呈凹形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凸底面适配贴合。
在本方案中,承载面为平面、凸面或凹面,发热膜相应为平面状、凸形或凹形,锅具底面相应为平底面、凹面或凸面,使得承载面、发热膜及锅具底面形成良好适配关系,这样,承载面可对发热膜形成均匀支撑,对发热膜的防护定型效果好,且锅具位于承载面上时,发热膜与锅具底面可形成紧密接触配合,接触效果较佳,这样,加热面积大且稳定,同时加热均匀性也更好。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膜的功率W与所述锅具的容积L的比值大于等于150瓦特每升,且小于等于400瓦特每升;和/或所述发热膜的功率W的取值范围为400瓦特~1600瓦特。
在本方案中,设置锅具的容积L及发热膜的功率W满足:1.5×100×L≤W≤4×100×L,其中,L的单位为升,W的单位为瓦特。换热言之,即限定发热膜的功率W为锅具容积的150~400倍,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锅具烹饪的及时性、高效性和加热均匀性,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发热膜的半径R1与所述安装载体的半径R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在本方案中,设置安装载体的半径R与发热膜的半径R1满足:0.5R≤R1≤R,其中,R与R1的单位相同。换热言之,即限定发热膜的外径为安装载体的外径的0.5~1倍,这在确保满足安装载体对发热膜支撑和定型效果良好的同时,可以确保发热膜的加热面积较大,以此促进提升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锅具,盛放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安装载体上且与发热膜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安装载体,11通孔,20发热膜,21避让孔,30测温元件,40壳体,41固定扣,42出线孔,50凸台支撑架,51穿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装置,包括:安装载体10和发热膜20。
具体地,安装载体10具有用于盛放锅具的承载面,该承载面上附设有发热膜20,使得锅具位于承载面上时与发热膜20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装置,利用发热膜20作为热源,并采用使发热膜20直接置于安装载体10的承载面上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整体加热部分所占空间体积小,更符合轻量化设计,此外,发热膜20通电时自身整体发热,并且各部位的温度较均匀一致,具有加热均匀性好的优点,利于提升烹饪效果,同时,在本结构中,锅具位于安装载体10上时,发热膜20以与锅具接触的方式直接向锅具大面积导热,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升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优选地,发热膜20为非喷涂形式的发热膜,其整体铺设于承载面上。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
安装载体10为面板,面板的上板面为承载面且大致呈平面,发热膜20附设于面板的上板面以形成与面板上板面良好贴合,这样,发热膜20也大致呈平面状,可以和锅具的平底面形成良好贴合,以增大发热膜20与锅具底面之间的贴合面积和紧密性,其中,面板起到对发热膜20承载的作用,优选面板为耐温部件。
电加热装置还包括壳体40,壳体40内设有凸台支撑架50,面板内嵌于壳体40的开口处,并且,面板的下板面搭靠在凸台支撑架50上,壳体40边缘部位以内扣形式向内折弯形成固定扣41,且该固定扣41扣在发热膜20的边缘部位,以将发热膜20压紧限位在面板的上板面实现发热膜20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发热膜20平整,从而保证发热膜20与锅具的接触面积大而稳定,优选地,壳体40的至少用于弯曲形成固定扣41的部位为金属材质。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将发热膜20的边缘部位紧固在面板上。
进一步地,壳体40的底端设有出线孔42,发热膜20设有引出线,且引出线沿出线孔42引出到壳体40底部,这样方便于产品从底部接线安装,产品走线更方便,且也利于对引出线进行隐藏布线,产品布线更美观,同时,也利于使引出线避开顶面的发热膜20,这样可以降低发热膜20热量损伤引出线保护套,降低短路风险。
进一步地,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测温元件30,例如温度传感器,测温元件30位于面板的下方,并与面板接触,以通过获取面板温度的方式来换算得到锅具温度,更优选地,凸台支撑架50上设有穿接孔51,测温元件30在穿接孔51内。
优选地,面板的外径为2R,或说承载面的外径为2R,发热膜20的外径为2R1,且满足:0.5R≤R1≤R。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
与上述具体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安装载体10的承载面大致呈上凸形状,发热膜20附设于承载面上并与承载面的上凸轮廓适配,这样,发热膜20也大致呈上凸形状,可以和锅具的凹底面形成良好贴合,以增大发热膜20与锅具底面之间的贴合面积和紧密性,其中,安装载体10起到对发热膜20承载的作用,优选安装载体10为耐温部件。
当然,本方案并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设计安装载体10的承载面大致呈下凹形状,发热膜20附设于承载面上并与承载面的下凹轮廓适配,这样,发热膜20也大致呈下凹形状,可以和锅具的凸底面形成良好贴合,以增大发热膜20与锅具底面之间的贴合面积和紧密性,其中,安装载体10起到对发热膜20承载的作用,优选安装载体10为耐温部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膜20在边缘位置处实现与安装载体10通过粘接层(如耐温胶层等)粘合固定,这样可以保证发热膜20平整,从而保证发热膜20与锅具的接触面积大而稳定。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螺纹紧固件,例如螺钉,将发热膜20的边缘部位紧固在面板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加热装置还包括测温元件(图中未示出),例如温度传感器,安装载体10上设有通孔11,承载面分布于通孔11的一个端口的周围,使承载面呈现为围绕在通孔11的该端口外侧的环面,更优选为圆环面,在发热膜20上设有避让孔21,使发热膜20呈现为以避让孔21为中心的环形,更优选为圆环形,进一步优选发热膜20外形与承载面外轮廓大致相同,其中,避让孔21与通孔11的该端口对应并连通,测温元件30穿设在通孔11及避让孔21中,这样,测温元件可经避让孔21直接与锅具接触测温,测温准确性更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面板的外径为2R,或说承载面的外径为2R,发热膜20的外径为2R1,且满足:0.5R≤R1≤R。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发热膜20为远红外加热膜,具体如石墨烯加热膜等,其中,远红外加热膜的电热转换效率可达95%,发热膜20采用远红外加热膜,可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加热能效,实现产品的节能减排。
或者,发热膜20为金属电热膜,具体如金属PI加热膜等,具有绝缘强度好、抗电强度高、热传导效率高等优点,在实现高能效加热同时,可提升产品性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发热膜20的壁厚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发热膜20柔韧性,使得发热膜20能够与锅具良好地适配贴合,确保加热面积稳定、加热均匀性好,另一方面,可在满足加热功率的同时避免发热膜20过厚,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产品耗材、实现产品轻量化和小型化,且可以防止发热膜20过厚引起发热膜20自身贮热量大等问题,从而避免发热膜20温升滞后、热损失增大等不良影响,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加热能效和温升速度。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锅具的容积L及发热膜20的功率W满足:1.5×100×L≤W≤4×100×L,其中,L的单位为升,W的单位为瓦特;和/或发热膜20的功率W的取值范围为400瓦特~1600瓦特。通过设置发热膜20的功率W为锅具容积的150~400倍,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锅具烹饪的及时性、高效性和加热均匀性,提升产品使用体验。
优选地,电加热装置为电热盘、电灶台等。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加热装置和锅具,锅具盛放在电加热装置的安装载体10上且与发热膜20接触。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设置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加热装置,从而具有以上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烹饪器具为电饭煲、电炖锅、电蒸锅、电煎锅、灶台组件等。
以电饭煲为例,烹饪器具包括煲体、上盖及锅具,煲体中设有电加热装置,锅具位于煲体中时,处在电加热装置的安装载体10上且与发热膜20接触,上盖与煲体能盖合以封盖锅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加热装置,利用发热膜作为热源,并采用使发热膜直接置于安装载体的承载面上的结构形式,该结构中整体加热部分所占空间体积小,更符合轻量化设计,此外,发热膜通电时自身整体发热,并且各部位的温度较均匀一致,具有加热均匀性好的优点,利于提升烹饪效果,同时,在本结构中,锅具位于安装载体上时,发热膜以与锅具接触的方式直接向锅具大面积导热,具有传热效率高、温升速度快、能量转换效率高的优点。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载体,具有用于盛放锅具的承载面;
发热膜,所述承载面上附设有所述发热膜,使得所述锅具位于所述承载面上时与所述发热膜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测温元件;
所述测温元件位于所述安装载体的下方,并与所述安装载体接触;或
所述安装载体上设有通孔,所述承载面分布于所述通孔的一个端口的周围,所述发热膜上设有避让孔,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端口对应并连通,所述测温元件穿设在所述通孔及所述避让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膜为远红外加热膜或金属电热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膜的壁厚大于0mm且小于等于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与所述承载面通过粘接层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件,与所述发热膜配合且将所述发热膜限位在所述承载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扣,所述固定扣与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扣合,并将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压靠在所述承载面上;或
所述固定件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安装载体连接且将所述发热膜的边缘部位压靠在所述承载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壳体,所述安装载体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的底端设有出线孔,所述发热膜设有引出线,且所述引出线沿所述出线孔引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面为平面,所述发热膜呈平面状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平底面适配贴合;或
所述承载面为凸面,所述发热膜呈凸形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凹底面适配贴合;或
所述承载面为凹面,所述发热膜呈凹形并与所述承载面适配贴合,且所述发热膜用于与所述锅具的凸底面适配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膜的功率W与所述锅具的容积L的比值大于等于150瓦特每升,且小于等于400瓦特每升;和/或
所述发热膜的功率W的取值范围为400瓦特~1600瓦特。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热膜的半径R1与所述安装载体的半径R的比值大于等于0.5,且小于等于1。
12.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加热装置;
锅具,盛放在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安装载体上且与发热膜接触。
CN201822103067.4U 2018-12-14 2018-12-14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202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3067.4U CN209202800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3067.4U CN209202800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2800U true CN209202800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03067.4U Active CN209202800U (zh) 2018-12-14 2018-12-14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28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6495A (zh) * 2020-09-24 2022-03-29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46495A (zh) * 2020-09-24 2022-03-29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CN114246495B (zh) * 2020-09-24 2023-05-02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加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28258U (en) Electromagnetic induced heating baking or frying device
CN209202800U (zh) 电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4611857U (zh) 一种红外光波炉
WO2017107250A1 (zh) 一种锅
CN206094198U (zh) 一种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EP3295841B1 (en) Cooking device
CN212912747U (zh) 远红外石墨烯电饭锅
CN210745597U (zh) 一种耦合加热装置及加热系统
CN204394271U (zh) 内胆及电饭煲
CN203837043U (zh) 一种改进的电磁炉
CN221180224U (zh) 一种保温装置及共享保温设备
CN212415457U (zh) 一种用于火锅电磁炉的锅体
CN220212689U (zh) 一种烤盘、盖子两用的小型火锅
CN215604913U (zh) 一种高效节能电炒锅
CN221599693U (zh) 一种均匀加热电热厨具
CN208610631U (zh) 一种煮饭防焦黑装置
CN201958595U (zh) 一种三锅保温盘
CN221944287U (zh) 一种用面发热元件的电热炉具
CN210748832U (zh) 智能火锅底座
CN201727339U (zh) 带挂钩的圆形电热锅
CN208463675U (zh) 电水壶
CN210951417U (zh) 具有立体加热功能的电磁炉
CN214712008U (zh) 一种移动式平底锅结构
CN207214154U (zh) 一种带手机充电功能的嵌入式火锅电磁炉
CN214548972U (zh) 一种两用烹饪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