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8559U -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8559U
CN208548559U CN201821309229.3U CN201821309229U CN208548559U CN 208548559 U CN208548559 U CN 208548559U CN 201821309229 U CN201821309229 U CN 201821309229U CN 208548559 U CN208548559 U CN 20854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ture
connecting lead
clamping
lead wire
upper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92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LEADI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LEAD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LEADI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LEADI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92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8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8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ss Drives And Press L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包括X轴水平移动装置、Y轴夹紧装置和Z轴升降装置,X轴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无杆气缸、垂直板和直线导轨,Z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升降板,Y轴夹紧装置包括三个上夹紧机构和两个下夹紧机构,三个上夹紧机构间隔相等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上,两个下夹紧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本实用新型在PLC控制器发出程序动作的指令下,送线装置在一个工作循环中将一组两根连接引线经过三步移动输送到AB输出端。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靠,实现了对一组两根连接引线进行分三步的自动输送,提高了连接引线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精确性。

Description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设备部件的连接引线加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将电线自动进行切断、端头剥皮、打端子等工序成为连接引线后,还能自动输送的自动铆接机的送线装置,属于电子设备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部件的连接引线端头一般采用镗锡工艺使之便于通过锡焊连接各电子器件,连接引线端头的手工镗锡存在着焊锡成本高、效率低等缺陷;另外,手工焊锡还存在着高温操作工作环境较差及锡蒸汽污染环境、严重影响操作工的身体健康等缺陷。通过研发新工艺和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可以将现有的手工高温镗锡工艺改为常温自动铆接打端子以及自动输送连接引线的新工艺,提高连接引线的加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及方法,降低连接引线的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包括X轴水平移动装置、Y轴夹紧装置和Z轴升降装置,X轴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无杆气缸、垂直板和直线导轨,所述无杆气缸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的顶端上,立柱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无杆气缸上的移动块一侧与垂直板一侧上部固定连接,直线导轨的导轨体底面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的垂直侧面上,直线导轨的滑块一侧与垂直板一侧下部固定连接;Z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气缸下端垂直固定在垂直板的另一侧上,升降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侧中心上;Y轴夹紧装置包括三个上夹紧机构和两个下夹紧机构,三个上夹紧机构间隔相等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上,两个下夹紧机构的位置分别与第一上夹紧机构、第二上夹紧机构的位置对应,两个下夹紧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上夹紧机构包括上夹紧气缸和上夹紧夹具,所述上夹紧气缸头部朝下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上,上夹紧夹具固定在伸出上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上。所述上夹紧夹具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结构相同,第一上夹具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和第二上夹具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分别与上夹紧气缸头部的对应的上横移杆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的下部均呈门形,两个门形的上横边彼此叠合,两个门形的竖边彼此相邻,两个门形的竖边的相邻面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夹紧连接引线时,上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四根竖边两两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上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分别夹紧两根连接引线。
进一步的,两个下夹紧机构结构相同,每个下夹紧机构分别与上夹紧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位置对应;每个下夹紧机构包括下夹紧气缸和下夹紧夹具,所述下夹紧气缸头部朝上地垂直固定在L形支撑座上,L形支撑座固定在底板上,下夹紧夹具固定在伸出下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上。下夹紧夹具包括第一下夹具和第二下夹具,第一下夹具下端向下延伸的叉形座和第二下夹具下端向下延伸的下叉形座分别与下夹紧气缸头部的对应的下横移杆固定连接;第一下夹具上部呈倾倒的Z形,第二下夹具上部呈直线形,两个下夹具上部相邻面的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夹紧连接引线时,下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下夹具上部和第二下夹具上部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下夹紧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分别夹紧两根连接引线。
进一步的,无杆气缸上移动块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上夹紧机构之间的间距A。
进一步的,边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立柱顶端外,限位杆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块边板的内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紧凑,本实用新型的X轴水平移动装置采用安装结构较小的无杆气缸驱动,大大减小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尺寸。Y轴夹紧装置采用的夹紧气缸通过一对与活塞杆端头及缸体铰接的曲杆将夹紧气缸活塞杆的轴向移动转变为曲杆端头的横移,使得与曲杆端头铰接的横移杆也能实现横移,从而实现了夹紧夹具对连接引线的横向夹紧与松开。Z轴升降装置通过升降气缸活塞杆的上下移动实现了上夹紧夹具的自动升降,便于将连接引线在无杆气缸驱动下分三步进行轴向输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对一组两根连接引线进行分三步的输送,提高了连接引线的输送效率和输送精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输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放大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X轴水平移动装置1、Y轴夹紧装置2和Z轴升降装置3,X轴水平移动装置1包括无杆气缸11、垂直板12和直线导轨13,无杆气缸11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14的顶端上,立柱14采用铝型材制成,其底部固定在底板4上。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一侧与垂直板12一侧上部固定连接,由于移动块111上的永磁体与无杆气缸11活塞上的永磁体异性相吸,因此,无杆气缸11的活塞移动时,移动块111随之同步移动。移动块111带动垂直板12移动,可实现连接引线10的三步输送。直线导轨13的导轨体131底面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14的垂直侧面上,直线导轨13的滑块132一侧与垂直板12一侧下部固定连接。边板5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立柱14顶端外,限位杆6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块边板5的内侧面上。限位杆6对上夹紧机构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脱离导轨体131。
Z轴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气缸31和升降板32,升降气缸31下端垂直固定在垂直板12的另一侧上,升降气缸活塞杆311下端固定在升降板32上侧中心上。为了减轻升降板32的重量,在升降板32上开有两个并排的长圆形减轻孔321。
如图2所示,Y轴夹紧装置2包括三个上夹紧机构和两个下夹紧机构,第一上夹紧机构21、第二上夹紧机构22和第三上夹紧机构23从右至左间隔相等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32上,两个下夹紧机构24的位置分别与第一上夹紧机构21、第二上夹紧机构22的位置对应,便于将上夹紧机构夹持的两根连接引线10传递到对应的下夹紧机构24中,两个下夹紧机构24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4上。
如图2和图3所示,上夹紧机构包括上夹紧气缸211和上夹紧夹具212,上夹紧气缸211头部朝下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32上,上夹紧夹具212固定在伸出上夹紧气缸212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213上。上夹紧夹具212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上夹具214和第二上夹具215,第一上夹具214和第二上夹具215结构相同,第一上夹具214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216和第二上夹具215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216分别与上夹紧气缸211头部的对应上横移杆213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上夹具214和第二上夹具215的下部均呈门形,两个门形的上横边217彼此叠合,两个门形的竖边218彼此相邻,两个门形的竖边218的相邻面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219。夹紧连接引线10时,上夹紧气缸211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213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上夹具214和第二上夹具215四根竖边218两两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上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219分别夹紧两根连接引线10。
两个下夹紧机构结构相同,每个下夹紧机构分别与上夹紧夹具212的两相对V形缺口219位置对应。每个下夹紧机构包括下夹紧气缸241和下夹紧夹具242,下夹紧气缸241头部朝上地垂直固定在L形支撑座7上,L形支撑座7固定在底板4上,下夹紧夹具242固定在伸出下夹紧气缸241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243上。下夹紧夹具242包括第一下夹具244和第二下夹具245,第一下夹具244下端向下延伸的下叉形座246和第二下夹具245下端向下延伸的下叉形座246分别与下夹紧气缸241头部的对应的下横移杆243固定连接。第一下夹具244上部呈倾倒的Z形,第二下夹具245上部呈直线形,两个下夹具上部相邻面的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219。夹紧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时,下夹紧气缸241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243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下夹具244上部和第二下夹具245上部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下夹紧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219分别夹紧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
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移动距离等于两个上夹紧机构之间的间距A,这样经过三个上夹紧机构的三次接力传送,每次移动距离均为A,可以完成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从打端子工序向下一工序AB输出端的传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在PLC控制器发出程序动作的指令下,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在一个工作循环中依次完成以下动作;
1)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向着打端子工序方向即正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上夹紧机构21的上夹紧夹具212下降夹紧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
2)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上升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上升—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背离打端子工序方向即反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上夹紧机构21的上夹紧夹具212松开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第一下夹紧机构24A的两个下夹紧夹具242分别夹紧对应的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
3)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上升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上升—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正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上夹紧机构21的上夹紧夹具212夹紧第二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同时,第二上夹紧机构22的上夹紧夹具212夹紧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
4)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上升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上升—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反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下夹紧机构24A的两个下夹紧夹具分别夹紧第二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同时,第二下夹紧机构24B的两个下夹紧夹具分别夹紧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使得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移动了第二个步距A至第二下夹紧机构24B。
5)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上升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上升—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正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上夹紧机构21的上夹紧夹具212分别夹紧第三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同时,第二下夹紧机构24B的下夹紧夹具松开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第三上夹紧机构23的上夹紧夹具212夹紧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第二上夹紧机构11的上夹紧夹具212夹紧第二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中部。
6)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上升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上升—无杆气缸11上的移动块111反向水平移动距离A—升降气缸31带动升降板32下降距离B—三个上夹紧机构均下降—第一上夹紧机构21的上夹紧夹具212松开的第三组两根连接引线10并分别落进第一下夹紧机构24A的两个夹具中,同时,第二上夹紧机构22的上夹紧夹具212松开第二组两根连接10引线,第三上夹紧机构23的上夹紧夹具212夹紧第一组两根连接10引线移动了第三个步距A至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的AB输出端,完成第一组两根连接引线10三步输送的一个工作循环。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X轴水平移动装置、Y轴夹紧装置和Z轴升降装置,X轴水平移动装置包括无杆气缸、垂直板和直线导轨,所述无杆气缸两端分别固定在立柱的顶端上,立柱底部固定在底板上;无杆气缸上的移动块一侧与垂直板一侧上部固定连接,直线导轨的导轨体底面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的垂直侧面上,直线导轨的滑块一侧与垂直板一侧下部固定连接;Y轴夹紧装置包括三个上夹紧机构和两个下夹紧机构,三个上夹紧机构间隔相等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上,两个下夹紧机构的位置分别与第一上夹紧机构、第二上夹紧机构的位置对应,两个下夹紧机构的底部分别固定在底板上;Z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和升降板,所述升降气缸下端垂直固定在垂直板的另一侧上,升降气缸活塞杆下端固定在升降板上侧中心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紧机构包括上夹紧气缸和上夹紧夹具,所述上夹紧气缸头部朝下地垂直固定在升降板上,上夹紧夹具固定在伸出上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紧夹具包括左右对称的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结构相同,第一上夹具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和第二上夹具上端向上延伸的叉形座分别与上夹紧气缸头部的对应的上横移杆下端固定连接;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的下部均呈门形,两个门形的上横边彼此叠合,两个门形的竖边彼此相邻,两个门形的竖边的相邻面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夹紧连接引线时,上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上横移杆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上夹具和第二上夹具四根竖边两两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上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分别夹紧两根连接引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下夹紧机构结构相同,每个下夹紧机构分别与上夹紧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位置对应;每个下夹紧机构包括下夹紧气缸和下夹紧夹具,所述下夹紧气缸头部朝上地垂直固定在L形支撑座上,L形支撑座固定在底板上,下夹紧夹具固定在伸出下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夹紧夹具包括第一下夹具和第二下夹具,第一下夹具下端向下延伸的叉形座和第二下夹具下端向下延伸的下叉形座分别与下夹紧气缸头部的对应的下横移杆固定连接;第一下夹具上部呈倾倒的Z形,第二下夹具上部呈直线形,两个下夹具上部相邻面的中部分别设有V形缺口;夹紧连接引线时,下夹紧气缸头部的两根下横移杆相对移动,带动第一下夹具上部和第二下夹具上部相对移动彼此靠近,两个下夹紧夹具的两相对V形缺口分别夹紧两根连接引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无杆气缸上的移动块的移动距离等于两个上夹紧机构之间的间距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边板一端分别垂直固定在立柱顶端外,在限位杆一端分别固定在两块边板的内侧面上。
CN201821309229.3U 2018-08-15 2018-08-15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Active CN20854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9229.3U CN2085485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9229.3U CN2085485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8559U true CN208548559U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2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9229.3U Active CN208548559U (zh) 2018-08-15 2018-08-15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8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221A (zh) * 2018-08-15 2018-11-30 江苏领先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23221A (zh) * 2018-08-15 2018-11-30 江苏领先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05239U (zh) 一种搬运装置
CN106425357B (zh) 一种led洗墙灯的打胶装配一体机
CN206108365U (zh) 一种全自动上料机
CN108246856B (zh) 一种电池模组极耳自动折弯装置
CN110000300A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独立式连线机械手
CN205834625U (zh) 电子排水阀阀芯组装机
CN115132622B (zh) 一种二极管封装用点胶、取晶固晶自动化设备
CN107053136A (zh) 一种高速桁架机械手
CN208548559U (zh)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
CN108987090B (zh) 一种折叠式铁芯自动理料机
CN108923221A (zh) 连接引线端头自动铆接机送线装置及方法
CN209214603U (zh) Ccd视觉定位装置
CN107791010B (zh) 一种密封圈套装机构
CN214236990U (zh) 电动操作机构的中间板与分合闸指示牌装配装置
CN106041450B (zh) 一种插瓶针与导管装配装置
CN208288733U (zh) 一种管材折边机的工位切换装置
CN108788674A (zh) 一种用于装配柔性线路板的设备
CN205057240U (zh) 一种上锡机线缆输送机构
CN209830072U (zh) 一种智能多功能独立式连线机械手
CN204195884U (zh) 一种车门外压条自动冲切装置
CN208840860U (zh) 一种用于无人机传动系统的组装装置
CN209363481U (zh) 双臂三次元步进冲压系统
CN207857612U (zh) 铝型材生产线的冲压装置
CN207759674U (zh) 一种pcb连接器的翻转错位装置
CN112775647A (zh) 电动操作机构的中间板与分合闸指示牌装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