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68959U -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68959U
CN208468959U CN201820831063.5U CN201820831063U CN208468959U CN 208468959 U CN208468959 U CN 208468959U CN 201820831063 U CN201820831063 U CN 201820831063U CN 208468959 U CN208468959 U CN 2084689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position
main line
demoulding
internal
shovel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3106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吴星
黄颜
郑海山
钟晰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iping Baihui Mol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iping Baihui M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iping Baihui Mol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iping Baihui Mol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3106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689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689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689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领域,提供了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内模、嵌于内模内的铲基、设于内模内并滑动连接于铲基的侧壁的主行位和次行位,主行位和次行位与铲基滑动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主行位的斜度大于次行位的斜度。本实用新型中,其通过在内模内设置铲基,并设置主行位和次行位分别与铲基的侧壁滑动连接,且主行位和次行位与铲基的侧壁相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并使得主行位的连接面的斜度大于次行位的连接面的斜度,从而使得铲基运动时可带动主行位和次行位先后进行脱模,不仅避免了各行位之间的干涉问题,且结构紧凑,注塑质量较好,很好地解决了方框形注塑产品内部围圈存在倒扣位而不便于脱模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注塑成型中,一般采用模具行位结构来解决产品上形成倒扣位结构。然而,对于方框形注塑产品内部围圈存在倒扣位的注塑产品,使用正常行位结构无法脱模,在设计及制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且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方框形注塑产品内部围圈存在倒扣位而不便于脱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用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脱模,其包括内模、嵌于所述内模内的铲基、设于所述内模内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铲基的侧壁的主行位和次行位,所述主行位和所述次行位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以使得所述铲基向下移动时所述主行位和所述次行位向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主行位的斜度大于所述次行位的斜度;所述主行位包括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侧端的第一主行位、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二主行位,所述次行位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角位处。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铲基的周沿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行位、第二主行位及所述次行位相适配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主行位的斜度大于所述次行位的斜度5°。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主行位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具体地,所述第二主行位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次行位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组次行位、第二组次行位,所述第一组次行位、第二组次行位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两个对角处。
具体地,所述第一主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一主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主行位本体内的第一镶针、与所述第一镶针连接的第一弹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体端部的第一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主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二主行位本体及与所述第二主行位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体。
具体地,所述第一组次行位包括两个第一次行位,所述第一次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一次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次行位本体内的第二镶针、与所述第二镶针连接的第三弹性体及设于所述第三弹性体端部的第二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组次行位包括两个第二次行位,所述第二次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二次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次行位本体内的第三镶针、与所述第三镶针连接的第四弹性体及设于所述第四弹性体端部的第三螺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通过在内模内设置铲基,并设置主行位和次行位分别与铲基的侧壁滑动连接,且主行位和次行位与铲基的侧壁相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并使得主行位的连接面的斜度大于次行位的连接面的斜度,从而使得铲基运动时可带动主行位和次行位进行脱模,且主行位的脱模速度大于次行位的脱模速度,不仅避免了各行位之间的干涉问题,且结构紧凑,注塑质量较好,很好地解决了方框形注塑产品内部围圈存在倒扣位而不便于脱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行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的第一主视图;
图4是图3的A-A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的第二主视图;
图6是图5的B-B部分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用于方框形注塑产品a的脱模,其包括内模1、嵌于内模1内的铲基2、设于内模1内并滑动连接于铲基2的侧壁的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与铲基2滑动连接的连接面301、401均具有斜度,以使得铲基2向下移动时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向水平方向移动,其中,因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均具有斜度,且本实施例中主行位30的斜度大于次行位40的斜度,这样,当铲基2向下运动时,可压迫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向水平方向运动脱模,利用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的斜度的不同,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移动的速度将不同,从而可实现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的先后脱模,使得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在脱模时互不干涉,稳定的完成脱模动作。
具体地,请同时参见图3至图6,主行位30包括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侧端的第一主行位31、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的侧端的第二主行位32,次行位40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角位处。这样,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和次行位40分别围绕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而设置,脱模时,铲基2向下运动(同时参见图3和图4,图4中示出了铲基2向下运动y mm的行位行程示意图),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和次行位40由于和铲基2的侧壁是以具有斜度的连接面连接,从而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和次行位40在铲基2的压迫下将被迫向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中心处运动脱模(图6中示出了第一主行位31向内模的中心处脱模x mm时的示意图),各主行位和次行位均向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中心处运动脱模,从而不仅可满足方框形注塑产品的注塑要求,且结构紧凑,占据体积较小,注塑质量较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通过在内模1内设置铲基2,并设置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分别与铲基2的侧壁滑动连接,且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与铲基2的侧壁相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并使得主行位30的连接面的斜度大于次行位40的连接面的斜度,从而使得铲基2运动时可带动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进行脱模,且主行位30的脱模速度大于次行位40的脱模速度,不仅避免了各行位之间的干涉问题,且结构紧凑,注塑质量较好,很好地解决了方框形产品内部围圈存在倒扣位而不便于脱模的问题。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铲基2的周沿具有多个分别与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及次行位40相适配的凹槽21。具体地,该凹槽21可为T形凹槽,相应地,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和次行位40上均设有T形滑块与铲基2上的T形凹槽相滑动连接。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主行位30与铲基2相连接的连接面301的斜度可大于次行位40与铲基2相连接的连接面401的斜度5°。这样,可使得主行位30和次行位40之间具有合适的速度差,从而满足先后脱模而避免相互干涉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各主行位30的脱模速度一致,第一主行位31、第二主行位32与铲基2的侧壁相连接的连接面的斜度相同。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主行位31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该两个第主行位31与铲基2的侧壁相连接的连接面的斜度相同。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主行位32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一主行位31和两个第二主行位32分别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四周,其同次行位40和铲基2相互配合,从而完成对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内壁的脱模。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行位31包括与铲基2的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一主行位本体311、嵌设于第一主行位本体311内的第一镶针312、与第一镶针312连接的第一弹性体313及连接于第一弹性体313端部的第一螺帽314。第一主行位本体311上设有T形滑块315与铲基2相连接,且第一主行位本体311上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相对的位置具有注塑胶位316,从而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共同形成完整的注塑型腔。具体地,第一弹性体313可为矩形螺旋弹簧,可在铲基2向下运动时辅助第一主行位31进行脱模,使其更平稳地进行脱模。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次行位40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组次行位40a、第二组次行位40b,第一组次行位40a、第二组次行位40b分别设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两个对角处。同样地,各次行位40与铲基2的侧壁面相连接的连接面的斜度相同,这样,可保证各次行位40的脱模速度相同。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第二主行位32包括与铲基2的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二主行位本体321及与第二主行位本体321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体322。具体地,第二弹性体322为圆线螺旋弹簧,可较好地辅助第二主行位32进行脱模。本实施例中,同样地,第二主行位本体321上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相对的一侧具有注塑胶位323,其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共同形成完整的注塑型腔,从而完成方框形注塑产品的注塑。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第一组次行位40a包括两个第一次行位41,第一次行位41包括与铲基2的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一次行位本体411、嵌设于第一次行位本体411内的第二镶针412、与第二镶针412连接的第三弹性体413及设于第三弹性体413端部的第二螺帽414。具体地,第三弹性体413具体亦可为矩形螺旋弹簧,其同第二螺帽414、第二镶针412共同对第一次行位41进行辅助脱模,从而使其脱模更顺畅、平稳。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实施例中,两个第一主行位31的注塑胶位的胶位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其是根据实际注塑的方框形产品的侧壁的形状需要而具体设置,同理,两个第二主行位32和各次行位40的注塑胶位的形状均需要根据实际注塑的方框形注塑产品的侧壁的具体形状而设置。
作为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第二组次行位40b包括两个第二次行位42,具体地,第二次行位42包括与铲基2的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二次行位本体421、嵌设于第二次行位本体421内的第三镶针422、与第三镶针422连接的第四弹性体423及与第四弹性体423连接的第三螺帽424。本实施例中,第二次行位本体421上亦设有注塑胶位(图未示出),第四弹性体423具体可为矩形螺旋弹簧,以辅助第二次行位42进行脱模。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用于方框形注塑产品的脱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嵌于所述内模内的铲基、设于所述内模内并滑动连接于所述铲基的侧壁的主行位和次行位,所述主行位和所述次行位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连接面均具有斜度,以使得所述铲基向下移动时所述主行位和所述次行位向水平方向移动,所述主行位的斜度大于所述次行位的斜度;所述主行位包括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侧端的第一主行位、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一侧的第二主行位,所述次行位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角位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铲基的周沿具有多个分别与所述第一主行位、第二主行位及所述次行位相适配的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行位的斜度大于所述次行位的斜度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行位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长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行位设置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行位设置有两组,分别为第一组次行位、第二组次行位,所述第一组次行位、第二组次行位分别设于所述方框形注塑产品的型腔的两个对角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一主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主行位本体内的第一镶针、与所述第一镶针连接的第一弹性体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体端部的第一螺帽。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二主行位本体及与所述第二主行位本体固定连接的第二弹性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次行位包括两个第一次行位,所述第一次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一次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一次行位本体内的第二镶针、与所述第二镶针连接的第三弹性体及设于所述第三弹性体端部的第二螺帽。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组次行位包括两个第二次行位,所述第二次行位包括与所述铲基滑动连接的第二次行位本体、嵌设于所述第二次行位本体内的第三镶针、与所述第三镶针连接的第四弹性体及设于所述第四弹性体端部的第三螺帽。
CN201820831063.5U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89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1063.5U CN208468959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31063.5U CN208468959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68959U true CN208468959U (zh) 2019-02-05

Family

ID=65215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31063.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68959U (zh) 2018-05-30 2018-05-30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689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333A (zh) * 2018-05-30 2018-09-07 开平市百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CN11123124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油泵壳体的内侧和外侧先后滑块脱模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333A (zh) * 2018-05-30 2018-09-07 开平市百汇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CN111231246A (zh) * 2020-01-17 2020-06-05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油泵壳体的内侧和外侧先后滑块脱模机构
CN111231246B (zh) * 2020-01-17 2021-10-22 宁波方正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油泵壳体的内侧和外侧先后滑块脱模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68959U (zh)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CN109049551B (zh) 一种斜顶抽芯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注塑模具
CN108501333A (zh) 一种内部行位脱模的模具结构
CN208020657U (zh) 包胶模具
CN207889073U (zh) 一种带弹性直顶的二次顶出模具
CN217670705U (zh) 一种镶件切换机构及后模
CN204095089U (zh) 一种用于精确行程控制的外扣机机构
CN203357823U (zh) 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03712913U (zh) 复合式滑块结构
CN107283757B (zh) 注塑模具
CN212826921U (zh) 一种笔记本外壳分区胶合控制结构
CN113942192A (zh) 一种多色注塑封胶成型内抽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94442U (zh) 具有弹性顶出复位机构的内分型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
CN214562620U (zh) 多向脱模结构
CN207088382U (zh) 一种易脱模的模具结构
CN102059776A (zh) 负荷开关上壳体模具
KR101298468B1 (ko) 사출 성형용 금형 및 이를 적용한 장치
CN217073152U (zh) 模具
CN219294629U (zh) 硫化脱模装置
CN212472240U (zh) 电动牙刷大身二次注塑模具结构
CN206598480U (zh) 滑块组件
CN203844138U (zh) 汽车车门大唇边导槽双腔立式角部接合模具
CN209440702U (zh) 注塑模具
CN206242421U (zh) 注塑模具
CN216683170U (zh) 注塑模具的滑块联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