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20657U - 包胶模具 - Google Patents

包胶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20657U
CN208020657U CN201820273563.1U CN201820273563U CN208020657U CN 208020657 U CN208020657 U CN 208020657U CN 201820273563 U CN201820273563 U CN 201820273563U CN 208020657 U CN208020657 U CN 208020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cavity
cavity
thimble
mold
patter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35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文龙
蓝海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owenlong He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ve Degree Automation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ve Degree Automation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ve Degree Automation Equipment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35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20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20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206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包胶模具,用于先第一次注塑形成硬胶部再第二次注塑形成软胶部从而得到产品,包括后模仁、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后模仁共同成型所述硬胶部的硬胶型腔的第一模具以及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硬胶部共同成型所述软胶部的软胶型腔的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包括第一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及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所述第二模具包括第二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模具分别进行单胶注塑,共用后模仁,单胶注塑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实现了多种胶体的共同注塑,便于操作。

Description

包胶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胶模具。
背景技术
在生产诸如汽车手轮、手柄等构件,需要在产品注塑完硬胶后再包覆软胶,在现有技术中,此类产品一般需要双色注塑,即用一台双色注塑机按一定顺序进行不同胶体的注塑,使两种胶体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此类双色注塑机结构复杂,对设备的要求高,进而导致生产成本也铰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胶模具,旨在解决现有的不同胶体同时注塑需要的双色注塑机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包胶模具,用于通过第一胶体和第二胶体分别注塑得到产品,包括具有用于注塑产品的注塑槽的后模仁、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并进行第一胶体注塑的第一模具以及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并进行第二胶体注塑的第二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及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一顶针将所述后模仁及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面板、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并具有第一注塑流道的第一前模仁,所述第一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顶针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或所述产品的第一顶针通道;
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二容置槽的第二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二顶针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面板、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并具有第二注塑流道的第二前模仁,所述第二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顶针穿插并能够抵顶于所述产品的第二顶针通道以及用于供所述顶出组件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的后模仁顶槽,所述后模仁顶槽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适配同一后模仁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需要使用不同胶体进行注塑时,先将所述后模仁安装于第一模具的第一容置槽进行第一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一前模仁,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顶针面板运动使所述第一顶针向上运动并将所述后模仁及第一胶体注塑完成的产品顶出,将所述后模仁及此产品放入所述第二模具的第二容置槽内闭合上所述第二前模仁进行第二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二前模仁,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顶针面板运动使所述第二顶针向上运动将已完成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注塑的产品顶出取下,再通过驱动所述顶出组件向上运动将所述后模仁顶出取下,完成不同胶体的注塑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模具分别进行单胶注塑,共用后模仁,单胶注塑的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实现了多种胶体的共同注塑,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注塑完成状态下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模具中的取出后模仁状态下的局部爆炸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注塑完成后取出产品状态下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模具取出后模仁状态下的局部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后模仁 300 第二模具
200 第一模具 301 第二后模板
201 第一后模板 302 第二前模仁
202 第一前模仁 303 第二注塑流道
203 第一注塑流道 304 第二前模板
204 第一前模板 305 第二底板
205 第一底板 310 第二顶针
210 第一顶针 311 第二顶针面板
211 第一顶针面板 320 第二固定装置
220 第一固定装置 321 第二气缸
221 第一气缸 322 第二滑块
222 第一滑块 330 顶出组件
240 第一定位柱 331 后模仁100顶杆
400 产品 332 第三气缸
340 第二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胶模具,用于通过先第一次注塑形成硬胶部再第二次注塑形成软胶部从而得到产品400,包括后模仁100、能够与所述后模仁100安装配合并与所述后模仁100共同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硬胶部的硬胶型腔的第一模具200以及能够与所述后模仁100安装配合并与所述硬胶部共同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软胶部的软胶型腔的第二模具300;
所述第一模具200包括其上侧壁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100的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后模板201、用于将所述产品400及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100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210、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顶针210并驱动所述第一顶针210将所述后模仁100及所述产品400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面板211、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100并具有第一注塑流道203的第一前模仁202,所述后模仁100与所述第一前模仁202和所述第一后模板201共同形成所述硬胶型腔,所述第一后模板201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顶针210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或所述产品400的第一顶针210通道;
所述第二模具300包括其上侧壁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100的第二容置槽的第二后模板301、用于将所述产品400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310、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310并驱动所述第二顶针310将所述产品400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面板311、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100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330、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100并具有第二注塑流道303的第二前模仁302,所述第二前模仁302、所述第二后模板301和所述硬胶部共同形成所述软胶型腔,所述第二后模板301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顶针310穿插并能够抵顶于所述产品400的第二顶针310通道以及用于供所述顶出组件330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的后模仁100顶槽,所述后模仁100顶槽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能适配同一后模仁100的第一模具200和第二模具300,需要使用不同胶体进行注塑时,先将所述后模仁100安装于第一模具200的第一容置槽进行第一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一前模仁202,通过驱动所述第一顶针面板211运动使所述第一顶针210向上运动并将所述后模仁100及第一胶体注塑完成的产品400顶出,将所述后模仁100及此产品400放入所述第二模具300的第二容置槽内闭合上所述第二前模仁302进行第二胶体的注塑,注塑完成后打开所述第二前模仁302,通过驱动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1运动使所述第二顶针310向上运动将已完成第一胶体及第二胶体注塑的产品400顶出取下,再通过驱动所述顶出组件330向上运动将所述后模仁100顶出取下,完成不同胶体的注塑过程。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模具分别进行单胶注塑,共用后模仁100,单胶注塑的第一模具200和第二模具300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还实现了多种胶体的共同注塑,便于操作。
请参考图1至图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模具200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后模仁100位移的第一固定装置220,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模板201的第一气缸2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221的活塞杆并能够朝向所述后模仁100运动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以限制所述后模仁100位移的第一滑块222。具体地,所述第一后模板201与其侧壁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连通至所述第一容置槽,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0安装于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后模仁100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后,所述第一滑块222通过所述第一气缸221的活塞杆的活塞运动抵顶或离开所述后模仁100,当所述第一滑块222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时,所述后模仁100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防止所述后模仁100晃动,也防止开模时所述后模仁100被所述第一前模仁202粘带。
请参考图2,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100对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后模板201的两侧。两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20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后模仁100固定更牢固。
请参考图4至图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模具300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后模仁100位移的第二固定装置320,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20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01的第二气缸321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321的活塞杆并能够朝向所述后模仁100运动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以限制所述后模仁100位移的第二滑块322。具体地,所述第二后模板301与其侧壁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连通至所述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20安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后模仁100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后,所述第二滑块322通过所述第二气缸321的活塞杆的活塞运动抵顶或离开所述后模仁100,当所述第二滑块322抵顶于所述后模仁100时,所述后模仁100被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防止所述后模仁100晃动,也防止开模时所述后模仁100被所述第二前模仁302粘带。
请参考图4,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20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100对边对应的所述第二后模板301的两侧。两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20相对设置,使得所述后模仁100固定更牢固。
请参考图2、图3、图5和图6,优选地,所述后模仁100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滑块222或所述第二滑块322均能够插接于所述插槽以限制所述后模仁100的上下位移。所述插槽可以开设于所述后模仁100的侧壁中部,也可连通于所述后模仁100的上侧壁。
请参考图3至图6,进一步地,所述顶出组件330包括后模仁100顶杆331以及能够推动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在所述后模仁100顶槽内向上运动并将所述后模仁100向上顶出的第三气缸332。所述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为上下运动,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可以竖直设置,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的下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所述第三气缸332的活塞杆推动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穿过所述后模仁100顶槽将所述后模仁100顶出。
请参考图3至图6,优选地,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还可以水平设置,此时所述后模仁100顶槽的槽底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以使所述第三气缸332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将所述后模仁100向上顶出。水平设置所述顶杆使得所述后模仁100的受力面积更大,更容易被顶出所述第二容置槽。
请参考图3至图6,优选地,所述第三气缸332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的两端部的下侧,这使得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的受力更均匀,不易造成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偏斜,且延长了所述顶出组件330的使用寿命。
请参考图3至图6,优选地,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为矩形,所述后模仁100顶槽对应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的一组对边设置为两个,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包括位于所述后模仁100顶槽内的一组对边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01外侧的另一组对边,两所述第三气缸332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01并能够推动位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01外侧的另一组对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向上顶出所述后模仁100。两个所述后模仁100顶杆331对所述后模仁100同时施力,避免所述后模仁100在顶出时发生偏斜。
请参考图2至图6,优选地,所述第一后模板20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槽底并向上延伸的第一定位柱240,所述第二后模板30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并向上延伸的第二定位柱340,所述后模仁100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定位柱240和所述第二定位柱340配合穿设的定位孔,用以在所述后模仁100进行安装操作时方便定位,并能防止所述后模仁100在所述第一容置槽或所述第二容置槽内晃动。
请参考图1至图6,具体地,所述第一模具200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一前模仁202的第一前模板204,所述第一前模板204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注塑流道203相连通的第一注塑孔;所述第二模具300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第二前模仁302的第二前模板304,所述第二前模板304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注塑流道303相连通的第二注塑孔。
请参考图1至图6,具体地,所述第一模具200还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一顶针210面板211运动轨道的U形第一底板205,所述第一底板205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模板201的底部,所述第一顶针210面板211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05的U形槽内并且所述第一顶针210面板211的两侧壁抵顶于所述第一底板205的U形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一顶针210面板211能够在所述第一底板205的U形槽内上下运动以使所述第一顶针210能够将所述后模仁100从所述第一容置槽内顶出;所述第二模具300还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1运动轨道的U型第二底板305,所述第二底板305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模板301的底部,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1位于所述第二底板305的U形槽内并且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1的两侧壁抵顶于所述第二底板305的U形槽的两侧壁,所述第二顶针面板311能够在所述第二底板305的U形槽内上下运动以使所述第二顶针310能够将所述后模仁100从所述第二容置槽内顶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包胶模具,用于通过先第一次注塑形成硬胶部再第二次注塑形成软胶部从而得到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模仁、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后模仁共同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硬胶部的硬胶型腔的第一模具以及能够与所述后模仁安装配合并与所述硬胶部共同形成有用于成型所述软胶部的软胶型腔的第二模具;
所述第一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一容置槽的第一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及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一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一顶针将所述后模仁及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一顶针面板、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的第一前模仁,所述后模仁与所述第一前模仁和所述第一后模板共同形成所述硬胶型腔,所述第一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顶针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或所述产品的第一顶针通道;
所述第二模具包括其上侧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后模仁的第二容置槽的第二后模板、用于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用于固定所述第二顶针并驱动所述第二顶针将所述产品向上顶出的第二顶针面板、用于将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顶出组件、用于盖合于所述后模仁的第二前模仁,所述第二前模仁、所述第二后模板和所述硬胶部共同形成所述软胶型腔,所述第二后模板开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二顶针穿插并能够抵顶于所述产品的第二顶针通道以及用于供所述顶出组件穿插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的后模仁顶槽,所述后模仁顶槽连通所述第二容置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后模仁位移的第一固定装置,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后模板的第一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并能够朝向所述后模仁运动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以限制所述后模仁位移的第一滑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对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后模板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具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后模仁位移的第二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模板的第二气缸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并能够朝向所述后模仁运动并抵顶于所述后模仁以限制所述后模仁位移的第二滑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对边对应的所述第一后模板的两侧;所述第二固定装置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对边对应的所述第二后模板的两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均能够插接于所述插槽以限制所述后模仁位移。
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后模仁顶杆以及能够推动所述后模仁顶杆在所述后模仁顶槽内向上运动并将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的第三气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顶杆水平设置,所述后模仁顶槽的槽底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槽底的水平高度以使所述第三气缸运动时能够通过所述后模仁顶杆将所述后模仁向上顶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后模仁顶杆的两端部下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包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仁顶杆为矩形,所述后模仁顶槽对应所述后模仁顶杆的一组对边设置为两个,所述后模仁顶杆包括位于所述后模仁顶槽内的一组对边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后模板外侧的另一组对边,两所述第三气缸连接于所述第二后模板并能够推动位于所述第二后模板外侧的另一组对边向上移动以使所述后模仁顶杆向上顶出所述后模仁。
CN201820273563.1U 2018-02-26 2018-02-26 包胶模具 Active CN208020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3563.1U CN208020657U (zh) 2018-02-26 2018-02-26 包胶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3563.1U CN208020657U (zh) 2018-02-26 2018-02-26 包胶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20657U true CN208020657U (zh) 2018-10-30

Family

ID=63904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3563.1U Active CN208020657U (zh) 2018-02-26 2018-02-26 包胶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20657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9692A (zh) * 2018-11-24 2019-02-19 广东祥雄科学器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塑料弓弹性橡胶胸垫及其生产工艺
CN110315695A (zh) * 2019-06-18 2019-10-11 重庆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立柱外饰板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N111730820A (zh) * 2020-07-28 2020-10-02 深圳市创辉煌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密塑胶注塑模具
CN114589864A (zh) * 2020-12-04 2022-06-07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板定位结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9692A (zh) * 2018-11-24 2019-02-19 广东祥雄科学器材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内嵌塑料弓弹性橡胶胸垫及其生产工艺
CN110315695A (zh) * 2019-06-18 2019-10-11 重庆敏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立柱外饰板注塑模具及注塑方法
CN111730820A (zh) * 2020-07-28 2020-10-02 深圳市创辉煌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高精密塑胶注塑模具
CN114589864A (zh) * 2020-12-04 2022-06-07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板定位结构
CN114589864B (zh) * 2020-12-04 2023-12-12 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板定位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20657U (zh) 包胶模具
CN105619713B (zh) 液态硅胶模内射出成型模具
CN209440687U (zh) 一种四六分儿童座椅座框底板注塑模
CN207682851U (zh) 一种塑胶容器底座的注塑模具
CN102825739A (zh) 顶出距离可连续变化的注塑模具顶出装置
CN107088993B (zh) 汽车轮护板的脱模装置
CN207240752U (zh) 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
CN109203356A (zh) 一种注射针头的制造装置及其工艺
CN209240355U (zh) 一种注射针头的制造装置
CN109822839B (zh) 缩短成型周期的气顶模具结构
CN209492113U (zh) 一种模具
CN207432678U (zh) 一种握手主体的注塑模具
CN207772310U (zh) 一种电脑外壳用注塑模具
CN107901360B (zh) 一种具有延时功能的自动顶出装置及具有其的模具
CN207859357U (zh) 一种模内转印注塑成型模具
CN220864667U (zh) 一种辅助注塑机注塑产品脱模的装置
CN213166574U (zh) 医疗零件的注塑加工模具
CN217373296U (zh) 滑块驱动机构以及注塑机
CN109605686A (zh) 用于中心位置钢珠一次成型的模具及注塑方法
CN220373701U (zh) 一种塑料模具防窜动斜顶装置
CN220946505U (zh) 多阶段顶出模具
CN211279561U (zh) 一种手机防尘塞的注塑模具
CN21059040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料瓶盖模具
CN217073152U (zh) 模具
CN214605636U (zh) 一种车载内置储物盒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2

Address after: 518000 No.8, Yangye 2nd Road, Tuyang community,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maowenlo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01.201.301, No.8, Yangye 2nd Road, Tuyang community,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DU AUTOMATION EQUIPMENT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No. 13 Xing'an West Road, Zicheng Industrial Park, Zijin County, Hey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7400

Patentee after: Maowenlong (Heyua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8, Yangye 2nd Road, Tuyang community,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owenlong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