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59019U -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59019U
CN208459019U CN201821053119.5U CN201821053119U CN208459019U CN 208459019 U CN208459019 U CN 208459019U CN 201821053119 U CN201821053119 U CN 201821053119U CN 208459019 U CN208459019 U CN 208459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ite body
assembly
bending stiffness
transmission rod
lifti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531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向晓峰
范体强
李阳
赵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531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59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59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59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包括至少一套弯曲加载组件,弯曲加载组件包括左升降支座总成、右升降支座总成、加载梁、传力杆总成、平衡梁和一对加力锥;加载梁与左升降支座总成、右升降支座总成铰接构成门型架,传力杆总成的上端球铰在加载梁的中点,传力杆总成的下端球铰在平衡梁的中点,平衡梁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加力锥球铰,传力杆总成对准白车身纵向轴线,加载梁和平衡梁处于水平状态,平衡梁与白车身横向平行。相比传统的加载装置,控制精度高;能连续测试、缩短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时间;测试系统操作简单、人员负荷小,加载方便、高效省力。同时,本实用新型了还公开了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完全刚度测试系统,适用于测定白车身弯曲刚度值,特别适用于普通乘用车,也适用于中巴车、面包车、SUV等类似车型。
背景技术
目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位置的选择主要有四处:前后座椅位置(4点)、前排座椅(2点)、门槛梁(2点)、前后轴中点连线的中点(1点)。加载装置需要兼顾不同用户对不同加载位置的选择,加载设备的选择有多种:重物(沙袋、砝码、铁块等)、专用加载装置、千斤顶、丝杆等。但目前的弯曲刚度测试加载在控制精度、高效便捷、省时省力、连续测试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的加载装置,具有控制精度高、加载方便、高效省力的特点,并能连续测试、缩短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时间。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包括至少一套弯曲加载组件,所述弯曲加载组件包括左升降支座总成、右升降支座总成、加载梁、传力杆总成、平衡梁和一对加力锥;所述加载梁的两端分别与左升降支座总成、右升降支座总成铰接构成门型架,所述传力杆总成的上端球铰在加载梁的中点,传力杆总成的下端球铰在平衡梁的中点,平衡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力锥球铰,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力通过两个加力锥平分加载到白车身上;所述传力杆总成对准白车身纵向轴线,加载梁和平衡梁处于水平状态,且平衡梁与白车身横向平行。
首先将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到位,再实施加载,加载方法一:调节左升降支座总成的高度,拉动加载梁垂直方向单向向下运行,通过传力杆总成传递载荷到平衡梁上,由平衡梁将载荷平分到两个加力锥上,实现对白车身的加载;加载方法二:调节右升降支座总成的高度,拉动加载梁垂直方向单向向下运行,通过传力杆总成传递载荷到平衡梁上,由平衡梁将载荷平分到两个加力锥上,实现对白车身的加载。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传力杆总成能进行长度的微调,传力杆总成上设置有力传感器并具备力值显示功能。左升降支座总成、右升降支座总成兼顾加载及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粗调,传力杆总成兼顾力传递及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微调。弯曲加载的力值可以通过力传感器力值的显示简单控制,力传感器的力值显示设备,只需简单显示力值的大小,设置在传力杆总成上,传力杆总成通过平衡梁将载荷平分到两个加力锥上,便于控制加载的操作及加载力的大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传力杆总成由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连接座、力传感器、转接头、调整螺柱和下连接座组成,所述调整螺柱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旋转调整螺柱可以伸长或缩短传力杆总成,实现传力杆总成长度的微调。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左升降支座总成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左下支座、调节套筒、连接杆组成,所述调节套筒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带调节套筒的左升降支座总成,通过旋转调节套筒可以伸长或缩短左升降支座总成,兼顾快速加载与调节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右升降支座总成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右下支座、丝杆升降机、连接螺柱组成。带丝杆升降机的右升降支座总成,通过丝杆升降机实现右升降支座总成的高度调节,兼顾准确加载与调节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两套,两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从乘员舱的前后分别跨车身安置;位于前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分别加载到白车身的两个前排座椅上,位于后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分别加载到白车身的两个后排座椅上。采用前后座椅位置4点加载的方式,使用最广泛,特别适合于普通乘用车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的加载。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一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跨车身安置,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分别加载到白车身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梁水平转动后与平衡梁呈夹角,以避开白车身的B柱,避免与B柱发生干涉。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白车身固定在试验平台上的前悬架约束夹具和后悬架约束夹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相比传统的加载装置,控制精度高;能连续测试、缩短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时间;测试系统操作简单、人员负荷小,加载方便、高效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图2是弯曲加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左升降支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右升降支座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传力杆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调整螺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所示,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包含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白车身弯曲测试约束装置。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由至少一套弯曲加载组件组成。白车身弯曲测试约束装置由用于将白车身1固定在试验平台2上的前悬架约束夹具3和后悬架约束夹具4组成,前悬架约束夹具3、后悬架约束夹具4各两个,共同用于将白车身1固定在试验平台2上,使白车身水平约束。
弯曲加载组件由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加载梁8、传力杆总成9、平衡梁10和一对加力锥5组成。
加载梁8的两端分别与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铰接构成门型架。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均可以升降调节。
传力杆总成9的上端球铰在加载梁8的中点,传力杆总成9的下端球铰在平衡梁10的中点,平衡梁10的两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加力锥5球铰,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力通过两个加力锥5平分加载到白车身1上。传力杆总成与加载梁8、平衡梁10的连接,以及平衡梁10与加力锥5的连接,都需要球铰作为过渡,可以保证加载装置在测试精度要求范围内,扩大适用面。
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力通过调节左升降支座总成6或右升降支座总成7的高度,对白车身1进行加载。加力锥5是弯曲加载装置与白车身1直接接触的部分,弯曲加载装置通过加力锥5对白车身1实施加载。
传力杆总成9对准白车身1纵向轴线,加载梁8和平衡梁10处于水平状态,且平衡梁10与白车身1横向平行。
如图5所示,传力杆总成9由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连接座9a、力传感器9b、转接头9c、调整螺柱9d和下连接座9e组成。如图6所示,调整螺柱9d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在某些需要的情况下,通过旋转调整螺柱9d实现传力杆总成9长度的微调。传力杆总成9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力传递,旋转调整螺柱9d,既能进行力传递的微调,也能进行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微调。
如图3所示,左升降支座总成6采用调节套筒的结构形式,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左下支座6a、调节套筒6b、连接杆6c组成,调节套筒6b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左升降支座总成6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力加载,旋转调节套筒6b,操作简单、反应快捷,既能进行力的快速加载,也能进行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快速调节。
如图4所示,右升降支座总成7采用丝杆升降机的结构形式,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右下支座7a、丝杆升降机7b、连接螺柱7c组成。最好是,丝杆升降机7b采用2T级别。普通乘用车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时的加载力通常在500—700kg,采用2T级别的丝杆升降机7b,能满足普通乘用车及中巴车、面包车、SUV等类似车型的加载要求。右升降支座总成7主要作用是进行力加载,通过丝杆升降机7b,操作简单、控制准确,既能进行力的准确加载,也能进行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准确调节。
左升降支座总成6采用调节套筒的结构形式,右升降支座总成7采用丝杆升降机的结构形式,能满足快速、准确的加载及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安装空间的调节。当然,传力杆总成9、左升降支座总成6和右升降支座总成7的结构形式不限于此。可以是,左升降支座总成6和右升降支座总成7均采用调节套筒的结构形式;或者左升降支座总成6和右升降支座总成7均采用丝杆升降机的结构形式;或者左升降支座总成6采用丝杆升降机的结构形式,右升降支座总成7采用调节套筒的结构形式;或者左升降支座总成6和右升降支座总成7采用其它能调节高低的结构形式。但应该满足,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均能够单独调节高低。
一般使用时,弯曲加载组件共两套,两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从乘员舱的前后分别跨车身安置;位于前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前排座椅上,位于后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后排座椅上。
对于某些特殊车型,只需要一套弯曲加载组件,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跨车身安置,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梁8水平转动后与平衡梁10呈夹角,以避开白车身1的B柱,避免与B柱发生干涉。加载梁8相对平衡梁10在必要时可以以一定夹角布置,增大加载装置的适用范围。
试验开始前,需要调整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的工作位置:首先,传力杆总成对准白车身纵向轴线;其次,加力锥落在前后座椅乘员乘坐位置;再次,加载梁和平衡梁调至水平,平衡梁还需调整为与白车身横向平行;最后,将加力锥与白车身间隙调为零。当白车身内中间高度不够安装弯曲加载组件时,调整左、右升降支座总成的高度。
试验开始时,开启力传感器的力值显示系统。然后,按实验要求,转动左升降支座总成的调节套筒(或者右升降支座总成的丝杆升降机),拉动加载梁垂直方向转动,将力传递给传力杆总成,通过传力杆总成上安装的力传感器输出加载力值到力值显示系统,从而控制加载的操作及加载力的大小。所需的加载力再通过平衡梁分配到加力锥,传递给白车身,实现加载。

Claims (9)

1.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套弯曲加载组件,所述弯曲加载组件包括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加载梁(8)、传力杆总成(9)、平衡梁(10)和一对加力锥(5);所述加载梁(8)的两端分别与左升降支座总成(6)、右升降支座总成(7)铰接构成门型架,所述传力杆总成(9)的上端球铰在加载梁(8)的中点,传力杆总成(9)的下端球铰在平衡梁(10)的中点,平衡梁(1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加力锥(5)球铰,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力通过两个加力锥(5)平分加载到白车身(1)上;所述传力杆总成(9)对准白车身(1)纵向轴线,加载梁(8)和平衡梁(10)处于水平状态,且平衡梁(10)与白车身(1)横向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总成(9)能进行长度的微调,传力杆总成(9)上设置有力传感器(9b)并具备力值显示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力杆总成(9)由从上到下依次相连的上连接座(9a)、力传感器(9b)、转接头(9c)、调整螺柱(9d)和下连接座(9e)组成,所述调整螺柱(9d)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通过旋转调整螺柱(9d)实现传力杆总成(9)长度的微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升降支座总成(6)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左下支座(6a)、调节套筒(6b)、连接杆(6c)组成,所述调节套筒(6b)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升降支座总成(7)由从下到上依次相连的右下支座(7a)、丝杆升降机(7b)、连接螺柱(7c)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升降机(7b)采用2T级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两套,两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从乘员舱的前后分别跨车身安置;位于前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前排座椅上,位于后方的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两个后排座椅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加载组件为一套,弯曲加载组件通过乘员舱跨车身安置,弯曲加载组件的两个加力锥(5)分别加载到白车身(1)的前排座椅与后排座椅之间,弯曲加载组件的加载梁(8)水平转动后与平衡梁(10)呈夹角,以避开白车身(1)的B柱,避免与B柱发生干涉。
9.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的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系统,还包括用于将白车身(1)固定在试验平台(2)上的前悬架约束夹具(3)和后悬架约束夹具(4)。
CN201821053119.5U 2018-07-04 2018-07-04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Active CN208459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3119.5U CN208459019U (zh) 2018-07-04 2018-07-04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53119.5U CN208459019U (zh) 2018-07-04 2018-07-04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59019U true CN208459019U (zh) 2019-02-01

Family

ID=65170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53119.5U Active CN208459019U (zh) 2018-07-04 2018-07-04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590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654A (zh) * 2018-07-04 2018-11-16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7654A (zh) * 2018-07-04 2018-11-16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7654A (zh) 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CN106289793B (zh) 强度测试装置
CN201302476Y (zh) 汽车驾驶室质量、质心测量装置
CN100462252C (zh) 具有座位部分、座椅靠背和底架的车辆座椅
CN107167308B (zh) 一种可调式电动撑杆测试台架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208459019U (zh) 一种白车身弯曲刚度测试加载装置和弯曲刚度测试系统
CN109765061A (zh) 乘用车悬架系统台架试验机构
CN107132056B (zh) 汽车方向盘舒适性验证装置
CN106556499A (zh) 一种钢板弹簧刚度测试装置
CN21157656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调节系统耐久测试装置
CN110006666A (zh) 乘用车麦弗逊式悬架用控制臂总成台架试验系统
CN107179186A (zh) 全自动汽车踏板测试装置
CN206710075U (zh) 一种用于汽车油门踏板人机验证的三向调节锁止机构
CN108145630B (zh) 汽车座椅工装
CN108414179A (zh) 一种汽车控制臂冲击试验工装
GB2169503A (en) Vehicle seat suspension
CN205664986U (zh) 用于放置碰撞试验假人的支撑装置
CN209372441U (zh)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扭转耐久的测试台架
CN109883377A (zh) 一种整车人机参数测量试验装置
CN115876488A (zh) 一种汽车后托架总成疲劳试验装置
CN109733613A (zh) 一种座椅的整体角度调节机构
CN105835990A (zh) 用于定位乘用车总布置空间验证模型h点的工具和方法
CN212195618U (zh) 方向盘调节机构
CN209673747U (zh) 自耦合隧道衬砌检测装置
CN220562157U (zh) 一种弹力丝调直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