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8910U -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8910U
CN208438910U CN201820187443.XU CN201820187443U CN208438910U CN 208438910 U CN208438910 U CN 208438910U CN 201820187443 U CN201820187443 U CN 201820187443U CN 208438910 U CN208438910 U CN 208438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axis
along
clamp arm
metal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1874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承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ba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ba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ba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bai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1874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8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8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89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scharge By Other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字码冲印装置,尤其是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它包括操作平台、供料机构、排料对位机构、夹紧前移机构、姿态旋转机构、上下料机构以及冲印机构;供料机构包括振动上料器以及出料槽;排料对位机构设置于出料槽的出料端;夹紧前移机构设置于排料对位机构的出料端;姿态旋转机构设置于夹紧转移机构的Y轴正方向侧;冲印机构设置于姿态旋转机构的X轴正方向侧。本实用新型利用振动上料器供料,排料对位机构将金属把手排列成直线并向前输送;夹紧前移机构将金属把手转移至姿态旋转机构,姿态旋转机构进行姿态旋转,上下料机构将金属把手转移至冲印工位,并将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转移至收料工位。

Description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字码冲印装置,尤其是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背景技术
字码是一种标记,是一个企业的标牌和象征,也是一种宣传和广告。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除了产品质量好,企业的形象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目前针对硬质板材上字码的刻印,例如一种金属把手零件的表面进行字码刻印一般是通过人工敲凿形成,人工敲凿效率低,且字码位置不定;也有通过传统的字码设备来刻印字码,但其效率也较低。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自动冲印字码的装置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金属把手字码冲印的效率并满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它包括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它包括操作平台、供料机构、排料对位机构、夹紧前移机构、姿态旋转机构、上下料机构以及冲印机构;
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操作平台上的振动上料器以及设置于振动上料器上且沿Y轴方向分布的出料槽;
所述排料对位机构设置于出料槽的出料端且沿Y轴方向分布以将出料槽输送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呈直线顺序排列并沿Y轴正方向持续输送;
所述夹紧前移机构设置于排料对位机构的出料端以夹紧排料对位机构的出料末端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并沿Y轴正方向移动;
所述姿态旋转机构设置于夹紧转移机构的Y轴正方向侧分布以接收和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并将金属把手以Y轴为轴心旋转至姿态旋转机构的Z轴正方向放置;
所述冲印机构设置于姿态旋转机构的X轴正方向侧分布,所述冲印机构包括冲压气缸、设置于冲压气缸上的导向冲头、设置于导向冲头上的字码、设置于字码下方的冲印工位以及设置于冲印工位的X轴正方向侧分布的收料工位;
所述上下料机构用于将位于姿态旋转机构的Z轴正方向放置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夹紧并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冲印工位上并同时将冲印工位上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收料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排料对位机构包括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口且沿Y 轴方向分布的排料架、设置于排料架的上端面且分别位于容置槽口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以及设置于容置槽口左右两侧壁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Y轴负方向端分别衔接于出料槽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夹紧前移机构设置于排料架的出料端的X轴方向的一侧分布。
优选地,所述夹紧前移机构包括移动部件沿Y轴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第一前移气缸、设置于第一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的第一夹紧气缸以及设置于第一夹紧气缸上且分布于第一夹紧气缸的Y轴正方向侧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沿X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以夹紧和松开待冲印金属把手,所述第一夹臂与待冲印金属把手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臂与待冲印金属把手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
优选地,它还包括设置于排料架的出料端且位于夹紧前移机构的相对侧分布的调整校正机构,所述调整校正机构包括两个沿Y轴方向并排平行分布的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所述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上的移动部件分别沿X轴方向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所述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有夹口部以夹紧和校正待冲印金属把手左右两侧壁的位置,所述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的前端部分别开设有沿Y轴方向平行分布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排料架的出料端开设有可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位交叉配合的第三缺口。
优选地,所述姿态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设置于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且分布于旋转气缸的Y轴负方向端的第二夹紧气缸、设置于第二夹紧气缸的Y 轴负方向端的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上的第五夹块和第六夹块;所述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相互呈“八”字型结构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设置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升降座、设置于升降座上且沿X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无杆气杆、设置于无杆气缸上的X轴滑台、设置于X轴滑台上的第四前移气缸、设置于第四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且沿X轴方向分布的横向臂以及等间距地设置于横向臂上且沿Y轴负方向分布的第三夹紧气缸、第四夹紧气缸和第五夹紧气缸;
所述第三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五夹臂和第六夹臂,所述第四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 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七夹臂和第八夹臂,所述第五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九夹臂和第十夹臂;
所述冲印工位与旋转气缸之间还设置有备料工位,所述旋转气缸、备料工位、冲印工位以及收料工位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且与第三夹紧气缸、第四夹紧气缸和第五夹紧气缸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所述冲印工位包括第一冲印台和开设于第一冲印台上的第一工作槽,所述备料工位包括第二冲印台和开设于第二冲印台上的第二工作槽。
优选地,所述收料工位包括收料挡板以及设置于收料挡板侧壁上的导向斜槽,所述收料挡板开设有第四缺口,所述导向斜槽下方设置有一收料盒。
优选地,所述冲印机构还包括一抵升组件,所述抵升组件包括设置于导向冲头上的抵升板、贯穿分布于抵升板上且沿Z轴方向分布的直线轴套以及套接于直线轴套内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部设置有一限位件、下端部与直线轴套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簧。
优选地,它还包括一机柜,所述供料机构、排料对位机构、调整校正机构、夹紧前移机构、姿态旋转机构、上下料机构以及冲印机构均设置于机柜内,所述机柜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导向斜槽贯穿出料口分布,所述收料盒设置于机柜的侧壁外侧,所述机柜侧壁上还设置有触摸屏和若干个控制按钮。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利用振动上料器为整个冲印加工持续提供待冲印金属把手,利用排料对位机构将出料槽内的待冲印金属把手自动排列成直线并向前输送;利用夹紧前移机构将排料对位机构末端的待冲印金属把手逐一夹紧并转移至姿态旋转机构,利用姿态旋转机构将待冲印金属把手旋转至姿态旋转机构上方,利用上下料机构将位于姿态旋转机构上方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夹紧转移至冲印工位,利用冲印机构对待冲印金属把手进行冲印,并利用上下料机构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夹紧并转移至收料工位。在各个机构的配合工作下,实现对金属把手的自动化冲印加工,其冲印效果好,精度高,大大提高了对金属把手表面冲印字码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待冲印金属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供料机构和排料对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料对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校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整校正机构和夹紧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前移机构和姿态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前移机构和姿态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前移机构和姿态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三);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夹紧前移机构和姿态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四);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料对位机构、调整校正机构和夹紧前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料机构和冲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料机构和冲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料工位、冲印工位以及收料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它包括操作平台B、供料机构10、排料对位机构20、夹紧前移机构40、姿态旋转机构50、上下料机构60以及冲印机构70;其中,供料机构10包括固定于操作平台B上的振动上料器11以及设置于振动上料器11上且沿Y轴方向分布的出料槽12(作为优选方案,可在振动供料器11的外侧设置有一外壳13,在外壳13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一端盖14);排料对位机构20设置于出料槽12的出料端且沿Y轴方向分布以将出料槽12输送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 呈直线顺序排列并沿Y轴正方向持续输送;夹紧前移机构40设置于排料对位机构20的出料端以夹紧排料对位机构20的出料末端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并沿Y轴正方向移动;姿态旋转机构50设置于夹紧转移机构40的Y轴正方向侧分布以接收和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并将金属把手A以Y轴为轴心旋转至姿态旋转机构50的Z轴正方向放置;冲印机构70设置于姿态旋转机构50的 X轴正方向侧分布,冲印机构70包括冲压气缸71、设置于冲压气缸71上的导向冲头72、设置于导向冲头72上的字码73、设置于字码73下方的冲印工位74以及设置于冲印工位74的X轴正方向侧分布的收料工位75;上下料机构60用于将姿态旋转机构50的Z轴正方向放置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夹紧并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冲印工位74上并同时将冲印工位74上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A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收料工位75上。
由此,可利用振动上料器11为整个冲印加工持续提供待冲印金属把手A,利用排料对位机构20将出料槽12内水平放置并输送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自动转化为竖直放置并排列成直线并向前输送;利用夹紧前移机构40将排料对位机构20出料末端上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逐一夹紧并转移至姿态旋转机构50 处,利用姿态旋转机构50将呈竖直放置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旋转至呈水平放置且位于姿态旋转机构50的Z轴正方向侧,利用上下料机构60将位于姿态旋转机构50上方呈水平放置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夹紧转移至冲印工位74,利用压气缸71、导向冲头72以及字码73对待冲印金属把手A进行冲印,并利用上下料机构60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A夹紧并转移至收料工位75。在各个机构的配合工作下,实现对金属把手的自动化冲印加工,其冲印效果好,精度高,大大提高了对金属把手A冲印字码的效率,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价值。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排料对位机构20包括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口a且沿Y轴方向分布的排料架21、设置于排料架21上端面且分别位于容置槽口a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板22和第二导向板23以及设置于容置槽口a 左右两侧壁上的第一夹板24和第二夹板25,第一导向板22和第二导向板22 的Y轴负方向端分别衔接于出料槽12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夹紧前移机构40 设置于排料架12的出料端的X轴方向的一侧分布。基于以上结构,待冲印金属把手A输送至出料槽12的出料端,利用金属把手A自身的重力作用,其前端下落、后端翘起,从而使待冲印金属把手A夹持于第一导向板22和第二导向板23之间,并利用后续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沿Y轴方向挤压在前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向前运动,从而第一导向板22、第二导向板23、第一夹板24以及第二夹板25将待冲印金属把手A整齐的排列于排料架21上并持续向前输送。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导向板22和第二导向板23之间与出料槽12的衔接端设置为“V”字型结构,第一夹板24和第二夹板25之间与出料槽12的衔接端设置为“V”字型结构,从而有效保证后续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沿Y轴方向挤压在前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向Y轴正方向运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排料架21的两侧设置有正对设置的第一感应器261和第二感应器262,利用排料架21上的金属把手A遮挡在第一感应器261和第二感应器262之间的信号,以得知排料架21上的金属把手A的输送速度,并相应地调整振动供料器 11的供料速度,从而保证装置持续稳定地运行。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夹紧前移机构40包括移动部件沿Y轴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第一前移气缸41、设置于第一前移气缸41的移动部件上的第一夹紧气缸42以及设置于第一夹紧气缸42上且分布于第一夹紧气缸42的Y轴正方向侧的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沿X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以夹紧和松开待冲印金属把手A,第一夹臂431与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块441和第二夹块451,第二夹臂432与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夹块442 和第四夹块452。由此,可利用第一前移气缸41带动第一夹紧气缸42,利用第一夹紧气缸42使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沿X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以夹紧和松开,从而利用第一夹块441和第三夹块442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 的的上端部,同时利用第二夹块451和第四夹块452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 的上端部的下端部。作为优选方案,第一夹块441和第三夹块442以及第二夹块451和第四夹块452上分别设置有分别与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上端部的下端部相配合的弧面,从而使待冲印金属把手A被稳定地夹持,并向Y轴正方向输送。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排料架21的出料端且位于夹紧前移机构40的相对侧分布的调整校正机构30,调整校正机构30包括两个沿Y 轴方向并排平行分布的第二前移气缸31和第三前移气缸32,第二前移气缸 31和第三前移气缸32上的移动部件分别沿X轴方向作直线运动,第二前移气缸31和第三前移气缸32的移动部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校正臂33和第二校正臂34,第一校正臂33和第二校正臂34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有夹口部b以夹紧和校正待冲印金属把手A左右两侧壁的位置,第一校正臂33和第二校正臂34 的前端部分别开设有沿Y轴方向平行分布的第一缺口c1和第二缺口c2,排料架21的出料端开设有可与第一缺口c1和第二缺口c2对位交叉配合的第三缺口d。由此,第一缺口c1、第二缺口c2以及第三缺口d的对位交叉配合,从而使第一校正臂33和第二校正臂34沿待冲印金属把手A左右两侧壁的位置夹紧和校正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位置和姿势,从而确保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能够顺利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作为优选方案,在排料对位机构20的出料末端的金属把手A的上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正对设置的第三感应器271和第四感应器272、下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正对设置的第五感应器281和第六感应器282,利用第三感应器271和第四感应器 272之间以及第五感应器281和第六感应器282之间的感应信号确认排料对位机构20的出料末端的金属把手A的上端和下端是否校正完毕。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姿态旋转机构50包括旋转气缸51、设置于旋转气缸 51的旋转轴上且分布于旋转气缸51的Y轴负方向端的第二夹紧气缸52、设置于第二夹紧气缸52的Y轴负方向端的第三夹臂53和第四夹臂54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三夹臂53和第四夹臂54上的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第三夹臂 53和第四夹臂54相互呈“八”字型结构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由此,可利用第三夹臂53和第四夹臂54以及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接收和夹持夹紧前移机构40向前输送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并利用旋转气缸51 将待冲印金属把手A旋转至草上设置,以便于上下料机构60对待冲印金属把手A进行夹取和转移。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开设有与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上端部和下端部相配合的凹槽,以稳定地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从而保证旋转气缸51在旋转过程中,待冲印金属把手A不会从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上掉落,从而保证装置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上下料机构60包括升降气缸61、设置于升降气缸 61的活塞杆上的升降座62、设置于升降座62上且沿X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无杆气杆63、设置于无杆气缸63上的X轴滑台64、设置于X轴滑台64 上的第四前移气缸65、设置于第四前移气缸65的移动部件上且沿X轴方向分布的横向臂66以及等间距地设置于横向臂66上且沿Y轴负方向分布的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第三夹紧气缸671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五夹臂681和第六夹臂682,第四夹紧气缸672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七夹臂683和第八夹臂684,第五夹紧气缸673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九夹臂685和第十夹臂686;冲印工位74与旋转气缸51之间还设置有备料工位76,且旋转气缸51、备料工位76、冲印工位74以及收料工位75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且与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之间的间距相同。由此,可利用升降气缸 61带动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整体沿Z 轴方向作升降往复运动;利用无杆气杆63带动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整体沿X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利用第四前移气缸65带动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整体沿Y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同时利用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 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分别控制第五夹臂681和第六夹臂682、第七夹臂683 和第八夹臂684以及第九夹臂685和第十夹臂686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以分别夹取姿态旋转机构50、备料工位76以及冲印工位74上的金属把手 A,并将其分别转移至备料工位76、冲印工位74以及收料工位75上。作为优选方案,在第五夹臂681和第六夹臂682、第七夹臂683和第八夹臂684以及第九夹臂685和第十夹臂686与金属把手A接触部位均设置为与金属把手A 形状相配合的结构,以提高夹取的稳定性。此外,利用备料工位76的设置可调整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姿态,从而保证待冲印金属把手A转移至冲印工位 74时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位置和姿态的准确性,从而保证冲印字码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冲印工位74包括第一冲印台741和开设于第一冲印台741上的第一工作槽742,备料工位76包括第二冲印台761和开设于第二冲印台761上的第二工作槽762。由此,可利用第一工作槽761和第二工作槽 762的结构设置为冲印工位74和备料工位76上的金属把手A提供放置和被夹取的空间。作为优选方式,在第一冲印台741和第二冲印台761的左右两端部设置为与金属把手A两端相配合的形状,从而提高金属把手A放置的稳定性和冲印位置的精确性和一致性。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收料工位75包括收料挡板751以及设置于收料挡板 751侧壁上的导向斜槽752,在收料挡板751开设有第四缺口753,导向斜槽 752下方设置有一收料盒754。由此,在第五夹紧气缸673将金属把手A转移至收料工位75上时,金属把手A位于收料挡板751的Y轴负方向侧且位于导向斜槽752上方,当第五夹紧气缸673控制第九夹臂685和第十夹臂686松开金属把手A并利用第四前移气缸65控制第五夹紧气缸673、第九夹臂685 和第十夹臂686从退出第四缺口753时,利用收料挡板751挡住金属把手A,从而使金属把手A掉入导向斜槽752内并通过导向斜槽752进入收料盒754 内,以便于对加工好的金属把手A进行收集。
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冲印机构70还包括一抵升组件77,抵升组件77包括设置于导向冲头72上的抵升板771、贯穿分布于抵升板771上且沿Z轴方向分布的直线轴套772以及套接于直线轴套772内的顶杆773,在顶杆773的上端部设置有一限位件774、下端部与直线轴套772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簧775。由此,可利用限位件774、直线轴套772与顶杆773之间的滑动配合以及弹簧775的张力,将顶杆773限位于直线轴套772内,当直线轴套772 被压缩(即弹簧被压缩时),可提供方向的顶升力。在冲印过程中,利用冲压气缸71控制字码73和顶杆773同时下降,顶杆773的下端面低于字码73的下端面,使顶杆773与第一冲印台741相抵接,在利用冲压气缸71控制字码 73向下冲印,利用弹簧提供的顶升力使字码73在冲印完后可向上回退,以使字码73与金属把手A分离。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包括一机柜80,所述供料机构10、排料对位机构20、调整校正机构30、夹紧前移机构40、姿态旋转机构50、上下料机构60以及冲印机构70均设置于机柜80内,在机柜80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出料口81,导向斜槽752贯穿出料口81分布,收料盒754设置于机柜81的侧壁外侧,机柜80侧壁上还设置有触摸屏82和若干个控制按钮83。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S1,启动振动供料器11将待冲印金属把手A通过出料槽12向排料对位机构20持续输送待冲印金属把手A,待冲印金属把手A整齐的排列于排料架 21上并持续向前输送;
S2,启动第二前移气缸31和第三前移气缸32控制第一校正臂33和第二校正臂34的前端部插入排料架21的末端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两侧,以夹紧和校正待冲印金属把手A;
S3,启动第一夹紧气缸42控制第一夹块441和第三夹块442以及第二夹块451和第四夹块452上分别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的上端部的下端部,再启动第一前移气缸41使被加紧的待冲印金属把手A沿Y轴正方向向前移动,直至待冲印金属把手A位于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的轮廓范围之间,以向姿态旋转机构50输送;
S4,启动第二夹紧气缸52控制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接收并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A后,启动第一夹紧气缸42控制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 松开待冲印金属把手A,同时启动第一前移气缸41控制第一夹臂431和第二夹臂432沿Y轴负方向回退至起始位置;当第一夹块441和第三夹块442以及第二夹块451和第四夹块452退出第五夹块55和第六夹块56的轮廓范围之间时,启动旋转气缸51控制第三夹臂53和第四夹臂54进行旋转,使待冲印金属把手A放置于旋转气缸51的上方;
S5,启动无杆气缸63控制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沿X轴负方向横向移动,直至将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与姿态旋转机构50、备料工位76以及冲印工位 74上的金属把手A正对,再启动第四前移气缸65控制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沿Y轴负方向运动,并分别控制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上的第五夹臂681和第六夹臂682、第七夹臂683和第八夹臂684以及第九夹臂685和第十夹臂686分别夹取姿态旋转机构50、备料工位76以及冲印工位74上的金属把手A后;
S6,启动升降气缸61控制夹紧于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 和第五夹紧气缸673上的金属把手A沿Z轴正方向向上移动,再启动无杆气缸63控制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沿X轴正方向横向移动,使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 673的金属把手A分别移动至备料工位76、冲印工位74以及收料工位上方;
S7,启动升降气缸61控制夹紧于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 和第五夹紧气缸673上的金属把手A沿Z轴负方向向下移动,使使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的金属把手A分别放置于备料工位76、冲印工位74以及收料工位上;
S8,启动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松开被夹紧的金属把手A,并启动第四前移气缸65控制第三夹紧气缸671、第四夹紧气缸672和第五夹紧气缸673沿Y轴正方向运动,分别退出备料工位76、冲印工位74以及收料工位;并重复S5-S8的步骤以持续完成对金属把手A的上料和下料;
S9,启动冲压气缸71控制字码73和顶杆773工作,对第一冲印台741 的金属把手A进行冲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操作平台、供料机构、排料对位机构、夹紧前移机构、姿态旋转机构、上下料机构以及冲印机构;
所述供料机构包括固定于操作平台上的振动上料器以及设置于振动上料器上且沿Y轴方向分布的出料槽;
所述排料对位机构设置于出料槽的出料端且沿Y轴方向分布以将出料槽输送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呈直线顺序排列并沿Y轴正方向持续输送;
所述夹紧前移机构设置于排料对位机构的出料端以夹紧排料对位机构的出料末端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并沿Y轴正方向移动;
所述姿态旋转机构设置于夹紧转移机构的Y轴方向前侧分布以接收和夹紧待冲印金属把手并将金属把手以Y轴为轴心旋转至姿态旋转机构的Z轴正方向放置;
所述冲印机构设置于姿态旋转机构的X轴正方向侧分布,所述冲印机构包括冲压气缸、设置于冲压气缸上的导向冲头、设置于导向冲头上的字码、设置于字码下方的冲印工位以及设置于冲印工位的X轴正方向侧分布的收料工位;
所述上下料机构用于将位于姿态旋转机构的Z轴正方向放置的待冲印金属把手夹紧并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冲印工位上并同时将冲印工位上冲印完毕的金属把手沿X轴正方向转移至收料工位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对位机构包括内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口且沿Y轴方向分布的排料架、设置于排料架的上端面且分别位于容置槽口左右两侧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以及设置于容置槽口左右两侧壁上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的Y轴负方向端分别衔接于出料槽的出料端的左右两侧;所述夹紧前移机构设置于排料架的出料端的X轴方向的一侧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前移机构包括移动部件沿Y轴方向作直线运动的第一前移气缸、设置于第一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的第一夹紧气缸以及设置于第一夹紧气缸上且分布于第一夹紧气缸的Y轴正方向侧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沿X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以夹紧和松开待冲印金属把手,所述第一夹臂与待冲印金属把手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二夹臂与待冲印金属把手的接触端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第三夹块和第四夹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于排料架的出料端且位于夹紧前移机构的相对侧分布的调整校正机构,所述调整校正机构包括两个沿Y轴方向并排平行分布的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所述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上的移动部件分别沿X轴方向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二前移气缸和第三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所述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的前端部之间设置有夹口部以夹紧和校正待冲印金属把手左右两侧壁的位置,所述第一校正臂和第二校正臂的前端部分别开设有沿Y轴方向平行分布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排料架的出料端开设有可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位交叉配合的第三缺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姿态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气缸、设置于旋转气缸的旋转轴上且分布于旋转气缸的Y轴负方向端的第二夹紧气缸、设置于第二夹紧气缸的Y轴负方向端的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以及分别设置于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上的第五夹块和第六夹块;所述第三夹臂和第四夹臂相互呈“八”字型结构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机构包括升降气缸、设置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上的升降座、设置于升降座上且沿X轴方向作直线往复运动的无杆气杆、设置于无杆气缸上的X轴滑台、设置于X轴滑台上的第四前移气缸、设置于第四前移气缸的移动部件上且沿X轴方向分布的横向臂以及等间距地设置于横向臂上且沿Y轴负方向分布的第三夹紧气缸、第四夹紧气缸和第五夹紧气缸;
所述第三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五夹臂和第六夹臂,所述第四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七夹臂和第八夹臂,所述第五夹紧气缸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分布且沿Z轴方向作直线相向运动的第九夹臂和第十夹臂;
所述冲印工位与旋转气缸之间还设置有备料工位,所述旋转气缸、备料工位、冲印工位以及收料工位之间为等间距设置且与第三夹紧气缸、第四夹紧气缸和第五夹紧气缸之间的间距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印工位包括第一冲印台和开设于第一冲印台上的第一工作槽,所述备料工位包括第二冲印台和开设于第二冲印台上的第二工作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工位包括收料挡板以及设置于收料挡板侧壁上的导向斜槽,所述收料挡板开设有第四缺口,所述导向斜槽下方设置有一收料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印机构还包括一抵升组件,所述抵升组件包括设置于导向冲头上的抵升板、贯穿分布于抵升板上且沿Z轴方向分布的直线轴套以及套接于直线轴套内的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部设置有一限位件、下端部与直线轴套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一弹簧。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机柜,所述供料机构、排料对位机构、调整校正机构、夹紧前移机构、姿态旋转机构、上下料机构以及冲印机构均设置于机柜内,所述机柜的侧壁上开设有一出料口,所述导向斜槽贯穿出料口分布,所述收料盒设置于机柜的侧壁外侧,所述机柜侧壁上还设置有触摸屏和若干个控制按钮。
CN201820187443.XU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8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7443.XU CN208438910U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187443.XU CN208438910U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8910U true CN208438910U (zh) 2019-01-29

Family

ID=6509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18744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38910U (zh) 2018-02-02 2018-02-02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8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91817A (en) Feeder for introducing and feeding plates into a machine tool
CN103987199B (zh) 补强板全自动假贴机
CN102922882B (zh) 一种引线框架的二维码打标机及其工作方法
CN105621094A (zh) 在线式自动分板装置
CN101905563A (zh) 丝网印刷机的印刷工作台的移动方法及其印刷工作台移动装置
CN104608504B (zh) 一种自动打标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44095A (zh) 一种打标装置
CN212313023U (zh) 一种伺服调控自动丝印机
CN107599652B (zh) 自动化制证设备
CN208438910U (zh) 一种表面字码自动冲印装置
CN108260286A (zh) 一种pcb板在线分割装置
CN108002001A (zh) 橡皮擦自动化移印机的上料机构及其上料工艺
CN211918025U (zh) 皮带线输送式垂直丝印机
CN108655572A (zh) 一种自动化后视镜激光打标设备
CN107598059A (zh) 直线式植铆钉机
CN104118007B (zh) 一种纸花盆打孔装置及其方法
CN217432851U (zh) 一种能够防止叠料的冲孔机上料装置
CN210789683U (zh) 一种smt在线激光打标机
CN110525958B (zh) 一种正向瓶盖运输打码设备
CN209038424U (zh) 一种自动化双色移印技术的移印机振动下料装置
CN210312805U (zh) 一种用于丝网印刷机的倾斜式片料收料装置
CN108372396A (zh) 一种摩托车下部件的装配方法
CN208143595U (zh) 一种pcb板在线分割装置
CN207448671U (zh) 一种利用光传感器进行定位的模切设备
CN213798650U (zh) 一种丝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