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30085U - 双面uv减粘膜 - Google Patents

双面uv减粘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30085U
CN208430085U CN201820530548.0U CN201820530548U CN208430085U CN 208430085 U CN208430085 U CN 208430085U CN 201820530548 U CN201820530548 U CN 201820530548U CN 208430085 U CN208430085 U CN 208430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ultraviolet
thickness
inharmoniou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3054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华路
宋宁
李欣
张洁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yuan Xuan L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yuan Xuan L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yuan Xuan L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yuan Xuan Long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3054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30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30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30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UV减粘膜,包括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柔性基材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上述的双面UV减粘膜通过在柔性基材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丙烯酸胶黏剂层易粘贴,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经紫外光照射后由原来的高粘降低至低粘,使减粘膜易从材料表面剥离,不残留气泡,大大地提高产品良率。

Description

双面UV减粘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玻璃镀膜生产加工的双面UV减粘膜。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板、塑料板材、触摸屏、多层陶瓷薄膜、晶圆及玻璃等材料的镀膜过程中,材料的表面容易受到接触性污染或者磨痕划伤,所以通常采用保护膜覆盖在材料的表面,使其免受损伤和污染。在镀膜过程结束后,保护膜会被人工或者机器人剥离移除。在传统技术中,保护膜平面光滑,在机器自动粘贴时保护膜容易有残留的空气,没有被完全排出,而留在被保护材料之间从而产生气泡,致使保护膜无法完美地贴平,影响产品质量;此外,保护膜撕离后,形成气泡的地方留有气泡印,时间久了还可能有残胶的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面UV减粘膜,其保护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原料的损伤,且易粘贴,避免在材料表面产生气泡,提高产品良率。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UV减粘膜,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柔性基材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
上述的双面UV减粘膜通过在柔性基材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丙烯酸胶黏剂层易粘贴,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经紫外光照射后由原来的高粘降低至低粘,使减粘膜易从材料表面剥离,不残留气泡,大大地提高产品良率,加上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上覆有有机硅离型膜,避免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在使用前失效,保证丙烯酸胶黏剂的粘接力和剥离力不受外界影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的材料为PET、PP、PC、PVC、TAC中的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2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75μm。
一种双面UV减粘膜,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柔性基材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25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75μ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双面UV减粘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双面UV减粘膜100,用于玻璃镀膜加工工艺的保护,该双面UV减粘膜100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柔性基材层30、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
上述的双面UV(UV为辐射固化的简称)减粘膜通过在柔性基材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丙烯酸胶黏剂层易粘贴,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经紫外光照射后由原来的高粘降低至低粘,使减粘膜易从材料表面剥离,不残留气泡,大大地提高产品良率,加上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上覆有有机硅离型膜,避免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在使用前失效,保证丙烯酸胶黏剂的粘接力和剥离力不受外界影响。
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为特殊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特殊性丙烯酸酯压敏胶含有丰富的碳碳双键基团,在紫外线照射后由原来的高粘降低至低粘,在未经紫外光照射前该材料粘接力大于10N,经紫外光照射后树脂分子间形成高交联密度网状结构从而降低了压敏胶的表面粘性粘接力小于100g,使减粘膜失粘,易从材料的表面剥离出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小于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经紫外光照射后的粘接力小于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经紫外光照射后的粘接力;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离型力克重小于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离型力克重。
有机硅离型膜为有机硅油类型,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与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材料相同,但它们的厚度不同,离型力克重不同,以便于在镀膜生产加工时,机器根据离型力克重对有机硅离型膜进行剥离,避免同时两层离型膜给剥离。
可选的,柔性基材为高透型柔性基材,柔性基材层30的材料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P(聚丙烯)、PC(聚碳酸酯)、PVC(聚氯乙烯)、TAC(三醋酸纤维素)中的一种。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15μm~10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25μm~100μm;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10μm~250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15μm~100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25μm~100μm。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40μm~80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40μm~8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30μm~90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30μm~90μm。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50μm~75μ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双面UV减粘膜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基材、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及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采用狭缝涂布技术将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分别均匀涂布在柔性基材的两侧面,形成膜一;
提供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将第一有机硅离型膜贴覆在膜一涂布有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的一面,将第二有机硅离型膜贴覆在膜一涂布有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的一面,形成双面UV减粘膜100。
狭缝式涂布,是一种在一定压力下,将涂液沿着模具缝隙压出并转移到移动基材上的一种涂布技术,它具有涂布速度快、涂膜均匀性好、涂布窗口宽等特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可选的,第一特殊性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二特殊性交联型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光引发剂为自由基光引发,第一光引发剂为久日化工184、久日化工1173、久日化工907中的一种;第一增粘树脂为C6~C9石油树脂;第一乳液溶剂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第一树脂溶剂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第二光引发剂为自由基光引发,第二光引发剂为久日化工184、久日化工1173、久日化工907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第二增粘树脂为C6~C9石油树脂;第二乳液溶剂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第二树脂溶剂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
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是经过环氧改性后拥有丰富的碳碳双键基团,环氧基团能大大地提高压敏胶的耐酸碱性能,该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涂布后成膜性较佳,呈无色透明状,透过率达到90%以上雾度小于0.5。因此,丙烯酸酯压敏胶乳液具有可光固化反应、优良的耐酸碱性、优良的耐候性、优异的透过率。
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与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所含的光引发剂的含量不同、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含量不同,以使丙烯酸胶黏剂的粘接力不同;丙烯酸胶黏剂通过添加光引发剂来使得交联密度更大使得特殊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内聚力增强而粘接力减弱,使它们在紫外光照射的前后粘接力不同,使膜易从材料表面撕离,撕离后的膜在材料表面不留有气泡印。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助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一消泡剂 0.5~3份;
第一润湿剂 0.5~3份;
第一防老化剂 1~4份。
第二助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
第二消泡剂 0.5~3份;
第二润湿剂 0.5~3份;
第二防老化剂 1~4份。
其中,第一消泡剂为中等长链脂肪醇,如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第一润湿剂为多元醇或者醚类,如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丙二醇;第一防老化剂为巴斯夫168、巴斯夫1010、巴斯夫765中的一种;第二消泡剂为中等长链脂肪醇,如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第二润湿剂为多元醇或者醚类,如乙二醇、乙二醇甲醚、丙二醇;第二防老化剂为巴斯夫168、巴斯夫1010、巴斯夫765中的一种。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的双面UV减粘膜100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柔性基材、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及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采用狭缝涂布技术将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分别均匀涂布在柔性基材的两侧面,形成膜一;
提供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将第一有机硅离型膜贴覆在膜一涂布有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的一面,将第二有机硅离型膜贴覆在膜一涂布有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的一面,形成双面UV减粘膜100。
其中,柔性基材层30为聚丙烯层,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5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15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20份,C6~C9石油树脂2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0.5份,乙二醇0.5份,巴斯夫168 1份,第一树脂溶剂25份,久日化工1173 0.2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0.1份,第一乳液溶剂20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25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20份,C6~C9石油树脂2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0.5份,乙二醇0.5份,巴斯夫168 1份,第二树脂溶剂25份,久日化工1173 0.2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0.1份,第二乳液溶剂20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15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50μm;第一树脂溶剂、第一乳液溶剂、第二树脂溶剂、第二乳液溶剂均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为聚丙烯层,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1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15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20份,C6~C9石油树脂2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0.5份,乙二醇0.5份,巴斯夫168 1份,第一树脂溶剂25份,久日化工11730.2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0.1份,第一乳液溶剂20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25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20份,C6~C9石油树脂2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0.5份,乙二醇0.5份,巴斯夫168 1份,第二树脂溶剂25份,久日化工1173 0.2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0.1份,第二乳液溶剂20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15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25μm;第一树脂溶剂、第一乳液溶剂、第二树脂溶剂、第二乳液溶剂均由质量比为7:3的乙酯与丁酮混合而成。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75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5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5份,C6~C9石油树脂6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5份,乙二醇1.5份,巴斯夫168 2份,第一树脂溶剂37份,久日化工1173 5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第一乳液溶剂35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62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5份,C6~C9石油树脂6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5份,乙二醇1.5份,巴斯夫168 2份,第二树脂溶剂37份,久日化工1173 5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第二乳液溶剂35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57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75μm。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13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57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5份,C6~C9石油树脂6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5份,乙二醇1.5份,巴斯夫168 2份,第一树脂溶剂37份,久日化工1173 5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第一乳液溶剂35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62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5份,C6~C9石油树脂6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5份,乙二醇1.5份,巴斯夫168 2份,第二树脂溶剂37份,久日化工1173 5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份,第二乳液溶剂35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57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62μm。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25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5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50份,C6~C9石油树脂10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3份,乙二醇3份,巴斯夫168 4份,第一树脂溶剂50份,久日化工1173 10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2份,第一乳液溶剂50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100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50份,C6~C9石油树脂10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3份,乙二醇3份,巴斯夫168 4份,第二树脂溶剂50份,久日化工1173 10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2份,第二乳液溶剂50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100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100μm。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25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10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50份,C6~C9石油树脂10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3份,乙二醇3份,巴斯夫168 4份,第一树脂溶剂50份,久日化工1173 10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2份,第一乳液溶剂50份;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100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50份,C6~C9石油树脂10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3份,乙二醇3份,巴斯夫168 4份,第二树脂溶剂50份,久日化工1173 10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2份,第二乳液溶剂50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100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100μm。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柔性基材层30的厚度为50μm;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10的厚度为40μm;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50的厚度为6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20的厚度为30μm;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40的厚度为50μm;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一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0份,C6~C9石油树脂5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份,乙二醇1份,巴斯夫168 2份,第一树脂溶剂30份,久日化工1173 8份,第一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8份,第一乳液溶剂30份;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第二紫外光固化环氧改性丙烯酸聚酯树脂30份,C6~C9石油树脂5份,仲辛醇甘油单蓖麻油酸酯1份,乙二醇1份,巴斯夫168 2份,第二树脂溶剂30份,久日化工1173 6份,第二开口型异氰酸酯固化剂1.2份,第二乳液溶剂30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柔性基材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层的材料为PET、PP、PC、PVC、TAC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250μ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75μm。
8.一种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内到外设置的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柔性基材层、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及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10μm~25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15μm~10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25μm~1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UV减粘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二有机硅离型膜层的厚度为40μm~80μm;所述第一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第二紫外失粘丙烯酸胶黏剂层的厚度为30μm~90μm;所述柔性基材层的厚度为50μm~75μm。
CN201820530548.0U 2018-04-13 2018-04-13 双面uv减粘膜 Active CN208430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0548.0U CN208430085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双面uv减粘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30548.0U CN208430085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双面uv减粘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30085U true CN208430085U (zh) 2019-01-25

Family

ID=65105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30548.0U Active CN208430085U (zh) 2018-04-13 2018-04-13 双面uv减粘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300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0918A (zh) * 2019-04-30 2019-10-15 深圳市丰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v膜的可快速失去粘性的uv胶配方、uv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0918A (zh) * 2019-04-30 2019-10-15 深圳市丰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uv膜的可快速失去粘性的uv胶配方、uv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7691A (zh) 双面uv减粘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532918B2 (ja) 保護ガラス付ガラス基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200538B2 (ja) 薄板ガラス積層体及び薄板ガラス積層体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TWI625244B (zh) 附雙面黏著劑之光學薄膜、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之製造方法
JP5389052B2 (ja) プリンタブルエレクトロニクス用の剥離コーティングとしてのガラス状シリコーン系ハードコーティングを備える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DE60215898T2 (de) Druckempfindliche Silikonklebezusammensetzung und druckempfindliches Klebeband
JPWO2008007622A1 (ja) 保護ガラス付ガラス基板、保護ガラス付ガラス基板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剥離紙用シリコーン
CN105683258A (zh) 紫外可固化有机硅组合物、其固化产物及使用它们的方法
CN102388324A (zh) 具有显示面板的光学组件及其制备和拆卸方法
CN108864977B (zh) 一种盖板玻璃制程或出货用pet保护膜及制备方法
WO2010110087A1 (ja)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12680135A (zh) 一种用于oled模组的支撑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14058596A (ja)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
TW200418909A (en) Surface protective film
EP3683785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evice
CN208430085U (zh) 双面uv减粘膜
CN103360958B (zh) 胶粘剂及其应用、胶粘膜组件及其应用
CN104946143A (zh) 粘合胶带
CN110079238A (zh) 一种具有高折射率超薄中间接着层的ab胶
KR20120026068A (ko) 이형성 조성물 및 표면 보호 필름
CN112724852B (zh) 一种oled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47231B (zh) 教学书写黑板
CN109451676B (zh) 一种承载式fpc出货的方法
WO2011064859A1 (ja) ガラスマスク用熱硬化型保護液およびガラスマスク
CN116063886B (zh) 耐高温非硅离型材料、非硅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ouble-sided UV adhesion-reducing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Heyuan branch

Pledgor: HEYUAN XUANL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44000010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Heyuan branch

Pledgor: HEYUAN XUANL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19440000102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ouble sided UV reducing mucosa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5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by Share Ltd. Heyuan branch

Pledgor: HEYUAN XUANLANG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303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