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13073U -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113073U
CN208113073U CN201820392481.9U CN201820392481U CN208113073U CN 208113073 U CN208113073 U CN 208113073U CN 201820392481 U CN201820392481 U CN 201820392481U CN 208113073 U CN208113073 U CN 208113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e
pin
conductor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9248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皆木伸介
河野忠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113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113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具备电路基板。电路基板具有供第1引脚插入的第1通孔和供第2引脚插入的第2通孔。电路基板构成为,使第2通孔的壁面与第2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第1通孔的壁面与第1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第1通孔是与第1导体及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第2通孔是不与第1导体电连接而与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Description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更详细地讲,涉及具有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电路单元及具备该电子电路单元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电路单元中使用印刷电路板。另外,所谓印刷电路板,是形成有由印刷配线和印刷零件及(或)搭载零件构成的电路的板(印刷配线板)(参照日本工业规格C5603印刷电路用语)。构成印刷电路的搭载零件中有被直接安装到形成印刷配线的导体上的表面安装零件、和将从印刷配线板的零件面侧插入到通孔中的引脚与焊接面的导体进行焊接接合的插入安装零件。此外,印刷配线板中有仅在单面上形成有印刷配线(导体)的单面印刷配线板、以及在两面上形成有印刷配线(导体)的两面印刷配线板等。进而,构成印刷配线板的绝缘基板的材料中,除了玻璃布基材环氧树脂以外,还有纸基材酚醛树脂等。
这里,在文献1(日本特许公开公报2010-3818号)中,记载有能够提高插入安装零件的引脚对于通孔的插入性、并且在从被插入到通孔中起到被焊接接合的期间中保持引脚的印刷配线板及安装构造体(印刷电路板)。
文献1记载的印刷配线板具备设有第1贯通孔及第2贯通孔的板状的基材和引脚插入零件(插入安装零件)。第1贯通孔是引脚插入零件的引脚能够插入的圆孔。第2贯通孔由较短方向的宽度尺寸比引脚的直径小的长孔构成,在其较长方向的一端与第1贯通孔相连。
引脚插入零件通过在对2个通孔的第1贯通孔分别插入引脚后,将引脚压入到第2贯通孔中,来被保持在印刷配线板。并且,对该状态的印刷配线板,使用焊接流槽或焊接烙铁进行焊接接合,将引脚插入零件插入安装到印刷配线板。
另外,文献1记载的以往例中的印刷配线板是两面印刷配线板,在通孔是电镀通孔的情况下,通孔镀层有可能被引脚弄伤。即,当被插入到第1贯通孔中的引脚被压入到第2贯通孔中时,形成在第1贯通孔及第2贯通孔的壁面上的通孔镀层有可能在从引脚受到的外力下损伤。并且,如果通孔镀层损伤,则有可能导致插入安装零件的安装品质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的安装品质的提高的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具有:电路基板,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以及多个零件,安装于上述电路基板。上述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上述多个引脚包括第1引脚及第2引脚。上述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基板;第1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第1面;以及第2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电路基板具有:第1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1引脚插入;以及第2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2引脚插入。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使上述第2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2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上述第1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1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上述第1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上述第2通孔是不与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上述第1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或非镀覆孔(plain hole)。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在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上的开口形状是圆形;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的至少一部分的从向上述第1通孔及第2通孔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的形状是三角以上的多角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是具有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的连接器;上述第2通孔是不与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上述第1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并且,也可以是,上述插入安装零件具有放射光的发光元件或接受光的受光元件中的至少某一方。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具有:电路基板,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以及多个零件,安装于上述电路基板。上述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上述多个引脚包括第1引脚、第2引脚及第3引脚。上述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基板;第1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第1面;以及第2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电路基板具有:第1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1引脚插入;第2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2引脚插入;以及第3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3引脚插入。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在上述第1通孔与上述第2通孔之间配置有上述第3通孔。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使上述第3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3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上述第1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1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使上述第3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3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上述第2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2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上述第1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上述第2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上述第3通孔是非镀覆孔。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的电气设备,具备上述电子电路单元和容纳上述电子电路单元的壳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有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的安装品质的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2是图示了同上的电子电路单元的电路基板的第2导体的主要部的主视图。
图3是在同上的电路基板中省略第2导体而图示第1导体的主要部的透视图。
图4是同上的电子电路单元的变形例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5是同上的电子电路单元的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的平面图。
图6是同上的电子电路单元的再另一变形例的主要部的平面图。
图7是相当于插入安装零件的发光元件的主视图。
图8是同上的发光元件的平面图。
图9是同上的发光元件的右侧视图。
图10是包括同上的发光元件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主要部的平面图。
图11是相当于插入安装零件的受光元件的主视图。
图12是同上的受光元件的右侧视图。
图13是同上的受光元件的后视图。
图14是包括同上的受光元件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主要部的平面图。
图15是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主要部的剖视图。
图16是具备同上的电子电路单元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主视图。
图18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平面图。
图19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同上的照明器具中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主视图。
图22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平面图。
图23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24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后视图。
图25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仰视图。
图26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剖视图。
图28是同上的应急用照明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9是同上的照明器具中的应急用光源单元、和相当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控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0是同上的照明器具中的应急用电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31是同上的照明器具的省略了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6 控制装置(电气设备)
9 电子电路单元
60 第1电路块(电子电路单元)
62 壳体
64 承接侧连接器(插入安装零件)
90 电路基板
91 第1导体
92 第2导体
93 通孔
95 插入安装零件
96 发光元件
97 受光元件
600 第1印刷配线板(电路基板)
641 第1触头承座(第1引脚)
642 第2触头承座(第2引脚)
900 绝缘基板
901 第1面
902 第2面
931 第1通孔
932 第2通孔
933 第3通孔
951 第1引脚
952 第2引脚
981 第1引脚
982 第2引脚
983 第3引脚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电路单元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3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电路单元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起到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可以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单元9具有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的电路基板90、以及安装于电路基板90的多个零件。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的插入安装零件95。该插入安装零件95是针对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配置,例如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安装位置、从电路基板90的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安装方向等的偏离的容许范围相对窄的零件。作为这样的插入安装零件95,可以例示连接器或光学电子零件(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红外线通信用的受光元件等)。
电路基板90如图1所示,具有在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上有金属箔(例如铜箔)的绝缘基板(覆金属基板)900。在绝缘基板900的第1面901形成有由第1导体91构成的导体图案。此外,在绝缘基板900的第2面902形成有由第2导体92构成的导体图案。进而,在第1面901及第2面902形成有由阻焊剂903构成的非导体图案。这里,第1及第2导体91、92是绝缘基板900的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上的金属箔中的形成导体图案的金属箔。即,即使是绝缘基板900的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上的金属箔,不形成导体图案的金属箔则不包含于第1及第2导体91、92。
电路基板90还具有将绝缘基板900贯通的多个通孔93。有将多个通孔93中的、供插入安装零件95的第1引脚951插入的通孔称作第1通孔931、将供插入安装零件95的第2引脚952插入的通孔称作第2通孔932的情况。第1及第2通孔931、932都是电镀通孔。但是,有将第1通孔931的通孔镀层94称作第1通孔镀层941、将第2通孔932的通孔镀层94称作第2通孔镀层942的情况。第1及第2通孔931、932以使第1面901及第2面902的开口形状为圆形(参照图1)的方式形成。但是,第2通孔932的孔径(直径)比第1通孔931的孔径
第1通孔镀层941在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中与电连接于第1及第2导体91、92的焊盘(land)904相连(参照图1)。另一方面,第2通孔镀层942在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中与焊盘905相连。但是,第2面902中的焊盘905没有与第2导体92(导体图案)电连接(参照图2)。这意味着,插入安装零件95的第2引脚952需要与第1导体91电连接,但不需要与第2导体92电连接。因而,第2通孔932并不需要一定是电镀通孔,也可以是不具有通孔镀层的通孔即非镀覆孔(plain hole)。另外,图2是将电路基板90的主要部(包括供插入安装零件95插入安装的部分的一部分)从第2面902侧观察的主视图。另一方面,图3是表示将上述主要部从第2面902侧观察时的第1导体91的透视图。
第1及第2引脚951、952由金属材料形成为使相当于4个边的部分为R面的大致四角柱状。第1引脚951和第2引脚952形成为相互相同的形状及尺寸(参照图1)。第1引脚951从第2面902侧插入到第1通孔931中。第2引脚952从第2面902侧插入到第2通孔932中。从第1通孔931向第1面901侧突出的第1引脚951的前端部分通过第1面901的焊盘904和焊料906而被接合。即,第1引脚951经由焊盘904及焊料906而与第1及第2导体91、92电连接。同样,从第2通孔932向第1面901侧突出的第2引脚952的前端部分通过第1面901的焊盘905和焊料907而被接合。但是,由于与第2通孔镀层942相连的焊盘905没有与第2导体92电连接,所以第2引脚952经由焊盘905及焊料907仅与第1导体91电连接。
这里,第1及第2引脚951、952的底面(前端面)的对角线的长度LA小于第1及第2通孔931、932各自的孔径(参照图1)。因而,在第1及第2通孔931、932的壁面与第1及第2引脚951、952的侧面之间分别发生间隙。并且,各间隙的最小宽度等于孔径与对角线的长度LA的差但是,由于孔径比孔径小,所以第2引脚952与第2通孔932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窄)于第1引脚951与第1通孔931的间隙的最小宽度
因而,当插入安装零件95被向电路基板90插入安装时,第1引脚951的前端的边缘碰到第1通孔镀层941而对第1通孔镀层941带来损伤的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第2引脚952的前端的边缘碰到第2通孔镀层942的可能性比第1引脚951的前端的边缘碰到第1通孔镀层941的可能性高。但是,在第2引脚952中,只要向第1面901侧突出的前端部分电连接于第1导体91就可以。因此,即使第2通孔镀层942损伤,第2引脚952与第1导体91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不下降。结果,电子电路单元9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品质的提高。此外,与第2通孔932的孔径等于第1通孔931的孔径的情况相比,插入安装零件95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移量被抑制。因此,电子电路单元9中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5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置及方向的精度的提高。
另外,第2通孔932与第2引脚952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也可以是零。即,第2引脚952的4个边(R面)也可以与第2通孔镀层942接触。此外,第1及第2引脚951、952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角柱状。在第1及第2引脚951、952中,从向第1及第2通孔931、932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五角以上的多角形、或者圆形或椭圆形。
此外,第1及第2引脚951、952并不限定于角柱状。例如,也可以是如图4所示,第1及第2引脚951、952为圆柱状,并且形成为其一部分通过压扁加工被平坦化的形状。在此情况下,只要第1及第2引脚951、952的被平坦化的部分951A、952A的宽度尺寸LB比第1及第2通孔931、932各自的孔径小就可以。但是,第2引脚952的被平坦化的部分952A的宽度尺寸LB也可以与第2通孔932的孔径大致相等(参照图4)。
另外,插入安装零件95所具有的引脚的条数并不限定于2条。例如,插入安装零件95也可以如图5所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有2列在左右方向上各排列有6条的列而具有12条引脚。在该插入安装零件95中,第1列(图5中的上方的列)中包含的6条引脚中的两端的2条引脚及中央的2条引脚相当于第1引脚951,其余2条引脚相当于第2引脚952。此外,在该插入安装零件95中,第2列(图5中的下方的列)中包含的6条引脚中的两端的2条引脚相当于第2引脚952,除了两端以外的其余4条引脚相当于第1引脚951。
另一方面,电路基板90在2列(第1列及第2列)中各排列6个而具有12个通孔93。第1列(图5中的上方的列)中包含的6个通孔93中的两端的2个通孔93及中央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其余2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此外,第2列(图5中的下方的列)中包含的6个通孔93中的两端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除了两端以外的其余4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但是,由于第2通孔932的孔径与引脚的对角线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第2引脚952接触在第2通孔932的壁面上。
如上述那样,电路基板90构成为,在各列的各自的端部配置有第2通孔932,所以能够实现具有许多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的偏离的减小。但是,第2通孔932并不限于字面上的列的端部,只要配置在与列的中央相比距端部近的位置就可以。
此外,插入安装零件95如图6所示,也可以以6条、6条、5条排列为3列而具有17条引脚。在该插入安装零件95中,第1列(图6中的上方的列)中包含的6条引脚中的除了中央的2条引脚以外的4条引脚相当于第1引脚951,中央的2条引脚相当于第2引脚952。此外,在该插入安装零件95中,第2列(图6中的正中间的列)中包含的6条引脚中的中央的1条引脚相当于第2引脚952,其余5条引脚相当于第1引脚951。进而,在该插入安装零件95中,第3列(图6中的下方的列)中包含的5条引脚中的中央的1条引脚相当于第2引脚952,其余4条引脚相当于第1引脚951。
另一方面,电路基板90以6个、6个、5个排列为3列(第1列、第2列及第3列)而具有17个通孔93。第1列(图6中的上方的列)中包含的6个通孔93中的、除了中央的2个通孔93以外的4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中央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此外,第2列(图6中的正中间的列)中包含的6个通孔93中的中央的1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其余5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进而,第3列(图6中的下方的列)中包含的5个通孔93中的中央的1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其余4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但是,由于第2通孔932的孔径与引脚的对角线的长度大致相等,所以第2引脚952接触在第2通孔932的壁面上。
如上述那样,电路基板90构成为,在各列的各自的中央配置有第2通孔932,所以能够实现具有许多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的偏离的减小。并且,由于孔径小的第2通孔932配置在各列的中央,所以作业者能够将插入安装零件95的较长方向的中央部分拿在手中而将第1及第2引脚951、952插入到各通孔93中。因此,与以在各列的各自的端部配置第2通孔932的方式构成电路基板90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将第1及第2引脚951、952插入到各通孔93中的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作为插入安装零件的一例而例示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96。该发光元件96如图7~图9所示,具有在内部容纳着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箱状的主体960、和从主体960的底面的四个角突出的角柱状的4条端子。4条端子是第1阳极端子961、第1阴极端子962、第2阳极端子963及第2阴极端子964。第1阳极端子961和第1阴极端子962被配置在主体960的底面上的1组对角的位置,第2阳极端子963和第2阴极端子964被配置在主体960的底面上的另1组对角的位置。
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90,设有用来插入安装发光元件96的4个通孔93(参照图10)。4个通孔93中的供第1阳极端子961和第1阴极端子962插入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此外,4个通孔93中的供第2阳极端子963和第2阴极端子964插入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即,在发光元件96中,第1阳极端子961和第1阴极端子962相当于第1引脚,第2阳极端子963和第2阴极端子964相当于第2引脚。
通过将第2阳极端子963和第2阴极端子964分别插入到第2通孔932中,能够实现发光元件96的光轴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倾斜等的偏离的抑制。另外,4个通孔93中的第2通孔932的个数及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0所示的配置。
作为插入安装零件的另一例,例示受光元件(红外线遥控器受光单元)97。该受光元件97如图11~图13所示,具有在内部收容着光敏二极管芯片及放大器等的箱状的主体970、和从主体970的底面突出的角柱状的5条端子。5条端子是第1接地端子971、输出端子972、电源端子973、第2接地端子974、第3接地端子975。第1接地端子971、输出端子972及电源端子973在主体970的底面的较长方向的一端侧以沿着主体970的较短方向排列为一列的方式配置。此外,第2接地端子974及第3接地端子975在主体970的底面的较长方向的另一端侧配置在主体970的较短方向的两端(参照图13)。
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90设有用来插入安装受光元件97的5个通孔93(参照图14)。5个通孔93中的供输出端子972、电源端子973及第2接地端子974插入的3个通孔93相当于第1通孔931。此外,供第1接地端子971及第3接地端子975插入的2个通孔93相当于第2通孔932。即,在受光元件97中,输出端子972、电源端子973及第2接地端子974相当于第1引脚,第1接地端子971及第3接地端子975相当于第2引脚。
通过将第1接地端子971及第3接地端子975分别插入到第2通孔932中,能够实现受光元件97的光轴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倾斜等的偏离的抑制。另外,5个通孔93中的第2通孔932的个数及配置并不限定于图14所示的配置。
<电子电路单元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电子电路单元的其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共通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而适当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电路单元9如图15所示,具有:由具有多个通孔93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的电路基板90、和安装于电路基板90的多个零件。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包括第1引脚981、第2引脚982及第3引脚983的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
电路基板90具有供第1引脚981插入的第1通孔931、供第2引脚982插入的第2通孔932、和供第3引脚983插入的第3通孔933。另外,与图1所示的结构不同,第2通孔932不仅与第1面901的第1导体91电连接,也与第2面902的第2导体92电连接。此外,第3通孔933是在壁面上不具有通孔镀层的非镀覆孔。进而,第3通孔933在电路基板90中被配置在第1通孔931与第2通孔932之间。
这里,第1通孔931的孔径与第2通孔932的孔径相互相等,第3通孔933的孔径比其他的2个孔径小。即,电路基板90构成为,第3通孔933的壁面与第3引脚983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第1及第2通孔931、932的壁面与第1及第2引脚981、982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
因而,插入安装零件98在被插入安装到电路基板90时,通过被插入到第3通孔933中的第3引脚983而相对于电路基板90定位。因此,第1及第2引脚981、982的前端的边缘碰到第1及第2通孔镀层941、942而对第1及第2通孔镀层941、942带来损伤的可能性很低。并且,第3引脚983与第1及第2引脚981、982不同,不贡献于插入安装零件98与第1及第2导体91、92的电连接。所以,即使第3引脚983的前端的边缘碰到第3通孔933,第1及第2引脚981、982与第1及第2导体91、92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不下降。结果,电子电路单元9与以往例相比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8的安装品质的提高。此外,由于插入安装零件98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移量得到抑制,所以电子电路单元9中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8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置及方向的精度的提高。
另外,第3通孔933与第3引脚983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也可以是零。即,也可以是第3引脚983的4个边(R面)与第3通孔933的壁面接触。此外,第1~第3引脚981~98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四角柱状。在第1~第3引脚981~983中,从向第1~第3通孔931~933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或五角以上的多角形、或者圆形或椭圆形。
此外,第1~第3引脚981~983并不限定于角柱状。例如,也可以是第1~第3引脚981~983为圆柱状,并且形成为其一部分通过压扁加工而被平坦化的形状。或者,第1~第3引脚981~983也可以形成为圆柱状。
<电气设备的实施方式>
参照图16~图31对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电气设备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包含于常用/应急用兼用型的照明器具1所具备的应急用照明装置3中。具体而言,应急用照明装置3所具备的控制装置6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但是,控制装置6不过是电气设备的一例,能够对于控制装置6以外的电气设备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照明器具1如图16~图19所示,具备进行常用照明的常用照明装置2、进行应急用照明的应急用照明装置3、和容纳常用照明装置2及应急用照明装置3的器具主体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以图16所示的朝向,规定照明器具1的上下、左右及前后的各方向。
器具主体1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长尺寸的箱形。器具主体10具有长尺寸的矩形平板状的顶板11、和从沿着顶板11的较长方向(左右方向)的2个端缘分别朝下突出的一对第1侧板12。器具主体10还具有从沿着顶板11的较短方向(前后方向)的2个端缘分别朝下突出的一对第2侧板13。进而,器具主体10在与顶板11对置的下表面具有开口部。顶板11在其左右方向上的大致中央具有用来供电线穿过的孔110。此外,顶板11在其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附近的位置具有用来供起吊螺栓穿过的孔111(参照图16)。进而,在顶板11的下表面安装有将从孔110引入的电线进行连线的端子台14。
常用照明装置2具备常用光源、供常用光源安装的安装部件21、将常用光源覆盖的透光罩20和将常用光源点亮的电源装置。常用光源具有长尺寸的基板、和安装于基板的表面上的许多LED(light emitting diode)。安装部件21由金属材料形成为长尺寸的流槽(日文原文:樋)状。安装部件21具有形成为长尺寸的矩形板状的底板、和从底板的较短方向(前后方向)上的两端朝上立起的一对侧板210。常用光源安装于安装部件21的底板的下表面。电源装置构成为,将经由端子台14从常用电源(例如商用的交流电源)供给的交流电力变换为直流电力。电源装置安装于安装部件21的底板的上表面。常用光源和电源装置通过向设置于底板的插通孔插通的电线电连接。常用光源通过经由电线被从电源装置供给直流电力而点亮。
透光罩20由丙烯酸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的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上面开口的长尺寸的箱形。透光罩20的下表面形成为在较短方向(前后方向)上从两端朝向中央平滑地朝下突出的曲面形状(参照图16)。另外,在形成透光罩20的合成树脂材料中混入有扩散材料。即,从常用光源放射的光在透射透光罩20时被扩散。
关于常用照明装置2,将除了透光罩20以外的部分(安装部件21的一对侧板210及电源装置等)容纳到器具主体10中、使透光罩20从器具主体10的开口部朝下突出,从而安装于器具主体10(参照图17~图19)。此外,关于常用照明装置2,将器具主体10的开口部的大部分用透光罩20堵塞,从而可拆装地安装于器具主体10(参照图17~图19)。这里,器具主体10在常用照明装置2的安装部件21与顶板11之间形成有空间(死空间)。并且,常用照明装置2的电源装置被配置在器具主体10的死空间中。但是,将常用照明装置2可拆装地安装到器具主体10的构造是以往周知的,所以详细的说明及图示省略。
接着,参照附图对应急用照明装置3详细地说明。
应急用照明装置3具备应急用光源单元4、应急用电源单元5、控制装置6、罩7和推压工具8(参照图16~图28)。
应急用光源单元4如图27及图28所示,具有LED模块40、保持件41、一对端子板42、散热片43和透镜44。LED模块40是在矩形平板状的安装基板400的中央安装至少1个LED芯片而构成的。LED芯片例如优选的是放射蓝色光的蓝色发光二极管。此外,包括LED芯片的安装基板400的安装面(下表面)被混入了对从LED芯片放射的蓝色光进行波长变换的荧光物质的封固树脂401封固(参照图28)。进而,安装基板400在处于其对角的位置的一对角部的下表面分别具有电极。一方的电极与LED芯片的阴极电连接,另一方的电极与LED芯片的阳极电连接。进而,这2个电极与一对端子板42中的对应的端子板42电连接。
透镜44例如是玻璃制,具有透镜主体440、和从透镜主体440的周缘朝外突出的环状的外凸边部441(参照图28)。透镜44具有非球面形状的入射面442及射出面443(参照图27),优选的是实现所谓的蝙蝠翼(batwing)状的配光特性的广角配光透镜。但是,透镜44也可以由通过混入玻璃纤维而提高耐热性(难燃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碳酸酯树脂等)形成。
散热片43优选的是由具有高热传导率、电绝缘性及难燃性的硅树脂制的片材构成。散热片43与LED模块40的安装基板400的上表面接触。
保持件41优选的是由聚碳酸酯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从上下方向观察大致菱形(参照图28)。保持件41以将透镜44的透镜主体440重叠在LED模块40的发光面(下表面)的方式保持LED模块40和透镜44。此外,保持件41具有端子板保持部410。端子板保持部410形成为朝上延伸的角筒状,在内部容纳保持着一对端子板42(参照图27及图28)。
应急用电源单元5如图30所示,具备干电池型的多个(在图示例中是5条)蓄电池50、容纳这些多个蓄电池50的合成树脂材料制的外壳51、第1导体54和第2导体55。外壳51具有外壳主体52和外壳罩53。外壳主体52具有矩形的底壁520、和从底壁520的前后两端缘朝下突出的一对第1侧壁521。此外,外壳主体52具有从底壁520的右侧的端缘朝下突出的第2侧壁522、和从底壁520的左侧的端缘朝下突出的第3侧壁523。但是,第3侧壁523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高度比一对第1侧壁521及第2侧壁522高。
底壁520具有从其下表面朝下突出的5个突台部526。这些5个突台部526在底壁520的下表面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此外,各突台部526的下表面形成为半圆筒面形状。在各突台部526的下表面载置支承着各1条蓄电池50(参照图27)。但是,在5个突台部526中,左端的突台部526比其他4个突台部526更靠下方。
一对第1侧壁521分别具有一对突片5210。一对突片5210形成为矩形的板状,从第1侧壁521的下端向下突出。此外,各突片5210在其前端(下端)具有三角柱状的爪5211。但是,前方的第1侧壁521具有的各突片5210的爪5211向前方突出,后方的第1侧壁521具有的各突片5210的爪5211向后方突出。
从第2侧壁522的右侧面的后端,朝右突出有突部524。突部524被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状。但是,突部524的右下边优选的是形成为凸曲面形状。
第3侧壁523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第3侧壁523在其左侧面的前方的下部具有端子保持部527。端子保持部527形成为使轴向与上下方向一致的角筒状。此外,端子保持部527内的空间被隔壁5270划分为2个(参照图30)。此外,端子保持部527在其前表面的上端部分具有矩形板状的导引片5271。关于导引片5271,使厚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并从端子保持部527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
外壳罩53具有矩形的第1底壁530、从第1底壁530的左侧的端缘朝向左斜下方突出的矩形的第1侧壁531、和从第1底壁530及第1侧壁531的前后两端缘朝上突出的一对第2侧壁532。此外,外壳罩53具有从第1底壁530的右侧的端缘朝上突出的第3侧壁533、和从第1侧壁531的左侧的端缘朝左突出的第2底壁534。
一对第2侧壁532分别具有一对贯通孔5320。此外,前方的第2侧壁532形成为阶梯状。
第3侧壁533具有突片5330。突片5330从第3侧壁533的后端附近的上端向上突出。此外,突片5330在其前端(上端)具有三角柱状的爪5331。爪5331从突片5330的上端的右侧面向右方突出。
第2底壁534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第2底壁534在其前方左端具有盖部535。盖部535形成为,从左右方向观察的形状为U字状。
5条蓄电池50以沿着各自的径向相互不同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在右端的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上,电连接着第1导体54的一端部(右端部)。此外,在左端的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上,电连接着第2导体55的一端部(右端部)。右端的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和从右起第2个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通过导体板56电连接。从右起第2个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与从右起第3个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通过导体板56电连接。左端的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和从左起第2个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通过导体板56电连接。从右起第3个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和从左起第2个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通过导体板56电连接。即,5条蓄电池50通过4片导体板56以电连接的方式串联连接。
第1导体54由金属板形成为S字状(参照图30)。第1导体54的较长方向的一端部(右端部)与右端的蓄电池50的负极端子电连接。第1导体54在其较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左端部)具有第1触头57。第1触头57具有角筒状的框体570、和容纳在框体570内的弹簧体。弹簧体被结合在框体570的上端,以能够在框体570内在左右方向上挠曲的方式与框体570一体地形成。第1导体54沿着上侧的第1侧壁521及第3侧壁523被容纳到外壳主体52内。此外,第1触头57在端子保持部527内的2个空间中被容纳到隔壁5270的上侧的空间。
第2导体55由金属板形成为S字状。第2导体55的较长方向的一端部(右端部)与左端的蓄电池50的正极端子电连接。第2导体55在其较长方向的另一端部(左端部)具有第2触头58。第2触头58具有角筒状的框体和容纳在框体内的弹簧体。弹簧体被结合在框体的上端,以能够在框体内在左右方向上挠曲的方式与框体一体地形成。第2导体55沿着下侧的第1侧壁521及第3侧壁523被容纳在外壳主体52内。此外,第2触头58在端子保持部527内的2个空间中被容纳在隔壁5270的下侧的空间。
通过将外壳罩53结合到外壳主体52而组装成外壳51(参照图28)。外壳主体52具有的4个突片5210分别被插入到外壳罩53具有的4个贯通孔5320中的对应的贯通孔5320中。进而,外壳罩53具有的突片5330被插入到设置在外壳主体52的突部524上的贯通孔5240中。并且,通过将在突片5210、5330的前端设置的爪5211、5331分别卡挂在贯通孔5320、5240的边缘,将外壳主体52与外壳罩53结合。另外,外壳主体52的端子保持部527的下侧的开口部被外壳罩53的盖部535盖住而被封闭(参照图28)。
控制装置6如图29所示,具备第1电路块60、第2电路块61、壳体62及散热板63。第1电路块60具有矩形板状的第1印刷配线板600、多种电子零件601、承接侧连接器64、输入端子台603、输出连接器602及第1连接器604。第1印刷配线板600例如是在玻璃布基材环氧树脂制的绝缘基板的两面(第1面及第2面)具有导体图案的两面印刷配线板。在多种电子零件601中,带有引脚的电子零件601被插入安装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第1面(下表面)。此外,在多种电子零件601中,表面安装型的电子零件601被表面安装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第1面及第2面(上表面)(参照图27)。但是,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第1面,还插入安装着承接侧连接器64、输入端子台603、输出连接器602及第1连接器604。
输出连接器602具有一对触头6020(参照图29)。输出连接器602的各触头6020与应急用光源单元4的一对端子板42中的对应的端子板42接触而导通。
承接侧连接器64具有第1触头承座641、第2触头承座642和基座640(参照图29)。基座640被用具有电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矩形的板状。第1触头承座641及第2触头承座642形成为棒状,以将基座640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状态被基座640支承。第1触头承座641在被插入到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第1触头57的框体570内的状态下,通过框体570内的弹簧体被向框体570推压,从而与第1触头57电连接。第2触头承座642在被插入到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第2触头58的框体内的状态下,通过框体内的弹簧体被向框体570推压,从而与第2触头58电连接。
第1电路块60具有由形成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两面上的印刷配线、和安装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两面上的多种电子零件601构成的印刷电路(参照图27及图29)。第1电路块60的印刷电路例如包括直流电源电路、充电电路、点亮电路、停电检测电路、控制电路。直流电源电路例如由振荡抑制型变换器等的自激型的开关电源电路构成,并且构成为将从常用电源输入到输入端子台603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直流电压。充电电路构成为,当被从常用电源供电时,经由承接侧连接器64输出一定的充电电流。点亮电路构成为,将从应急用电源单元5输入到承接侧连接器64的直流电流进行恒流化,将恒流化的直流电流从输出连接器602供给到应急用光源单元4。停电检测电路构成为,基于直流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检测常用电源的停电,向控制电路通知。控制电路构成为,当停电检测电路没有检测到常用电源的停电时使充电电路动作、并且使点亮电路停止。此外,控制电路构成为,当停电检测电路检测到常用电源的停电时使充电电路停止,并且使点亮电路动作。
第2电路块61具有矩形板状的第2印刷配线板610、2个按钮开关611、612、显示元件613、受光元件614及第2连接器615(参照图29)。第2连接器615安装在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下表面中的较长方向上的一端(前端)。一方的按钮开关611安装在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下表面中的第2连接器615的后方。另一方的按钮开关612安装在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下表面中的较长方向上的另一端(后端)。显示元件613例如具有放射绿色光的LED芯片。显示元件613安装在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下表面中的按钮开关612的前方。受光元件614构成为,接收以红外线为通信媒介的控制信号,从接收到的控制信号将发送帧解调。该控制信号被从由进行定期检修作业的作业者操作的遥控器发送。受光元件614安装在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下表面中的显示元件613与按钮开关611之间。第2连接器615例如通过线缆而与第1电路块60的第1连接器604电连接。第1电路块60的控制电路构成为,经由线缆监视各按钮开关611、612的操作状态(接通及断开)。此外,控制电路构成为,经由线缆接受由受光元件614解调的控制信号的发送帧。进而,控制电路构成为,在第1电路块60的充电电路动作的情况下,经由线缆使电流流到显示元件613,从而使显示元件613发光。
另外,控制电路构成为,在一方的按钮开关611被接通的期间中进行检修动作。进行检修动作的控制电路使充电电路停止,并使点亮电路动作。进而,控制电路构成为,在另一方的按钮开关612被接通的情况下进行自检修动作。进行自检修动作的控制电路将充电电路停止并使点亮电路动作规定期间(例如,30分钟或60分钟)后,再次使点亮电路停止,并使充电电路动作。但是,控制电路优选的是构成为,在从受光元件614接受到指示以进行自检修动作的发送帧的情况下也进行自检修动作。
壳体62具有第1壳体620和第2壳体621。第1壳体620具有底部6200和侧壁部6201。底部6200形成为大致矩形的箱形。底部6200构成为,将第1电路块60的第1印刷配线板600从厚度方向(上下方向)支承。侧壁部6201形成为板状。侧壁部6201经由铰链而连结于底部6200。所以,侧壁部6201构成为,能够以铰链为轴相对于底部6200旋转。此外,侧壁部6201构成为,将第2电路块61的沿着第2印刷配线板610的较长方向的端部(左端部)从厚度方向夹住而支承。
第2壳体621形成为上面及左侧面敞开的箱状。第2壳体621与第1壳体620结合。第2壳体621的上面被第1壳体620的底部6200封闭。此外,第2壳体621的左侧面被第1壳体620的侧壁部6201封闭(参照图27)。
第2壳体621具有从下表面的左端向下方突出的突台部6210(参照图29)。突台部6210被形成为大致方锥台状。突台部6210具有2个操作部件(第1操作部件6214及第2操作部件6215)。第1操作部件6214设置在突台部6210的下表面中的前端。此外,第2操作部件6215设置在突台部6210的下表面中的后端上。第1操作部件6214及第2操作部件6215构成为,相对于突台部6210的下表面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即,被朝上推压的第1操作部件6214推压按钮开关611的按钮,由此按钮开关611接通。此外,被朝上推压的第2操作部件6215推压按钮开关612的按钮,由此按钮开关612接通。进而,突台部6210在其下表面中的第1操作部件6214与第2操作部件6215之间具有2个圆形的窗6216、6217。前方的窗6216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电路块61的受光元件614对置。后方的窗6217在上下方向上与第2电路块61的显示元件613对置。即,从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穿过前方的窗6216到达受光元件614。此外,显示元件613发出的光(绿色光)穿过后方的窗6217被放射到壳体62外。
此外,第2壳体621在右端具有3个开口部6211、6212、6213。这些3个开口部6211、6212、6213沿着前后方向排列为一列(参照图29)。前端的开口部6211与第1电路块60的承接侧连接器64对置。后端的开口部6213供输入端子台603插通。中央的开口部6212与输出连接器602对置(参照图28)。
散热板63具有供应急用光源单元4安装的安装部630、一对腿部631和一对固定部632(参照图29)。安装部630形成为大致梯形状。一对腿部631形成为平坦的板状,从安装部630的前端及后端向上方突出。一对固定部632从一对腿部631的上端沿着前后方向朝向相互靠近的朝向突出。但是,安装部630、一对腿部631和一对固定部632优选的是用铝或铝合金制的板材一体地形成。
关于散热板63,如图28所示,使安装部630对置于第2壳体621的下表面,使一对腿部631对置于第2壳体621的前表面及后表面,将一对固定部632卡挂在第1壳体620的底部6200的上表面,从而被安装到壳体62。此外,通过使从第2壳体62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上端突出的突部6218嵌合到在一对腿部631设置的矩形的嵌合孔633的各自,散热板63相对于壳体62定位(参照图28及图29)。
通过用2根安装螺钉45将保持件41相对于设置在散热板63的安装部630上的螺孔6300拧紧固定,从而应急用光源单元4被安装到安装部630(图26~图29参照)。此外,通过将保持件41的端子板保持部410插入连接到从第2壳体621的中央的开口部6212露出的输出连接器602,应急用光源单元4与控制装置6的第1电路块60电连接(参照图27)。进而,LED模块40经由散热片43而与散热板63的安装部630热结合(参照图27)。
控制装置6容纳在器具主体10内的左端(参照图31)。控制装置6优选的是通过将散热板63的一对固定部632拧紧固定到顶板11而被固定到器具主体10。所以,LED模块40发出的热从散热片43传导到散热板63,进而从散热板63传导到器具主体10而散热。
推压工具8如图26所示,具有主片80、卡挂片81、侧片82、第1插入片83、第2插入片84及第3插入片85。另外,主片80、卡挂片81、侧片82、第1插入片83、第2插入片84及第3插入片85优选的是由金属板一体地形成。
主片80从下方观察形成为L字状。主片80具有阴螺纹部800。卡挂片81具有以圆弧状弯曲的弯曲部810、将弯曲部810与主片80连结的连结部811、和从弯曲部810的下端突出的矩形的平坦部812(参照图21~图23及图26)。卡挂片81通过连结部811而与主片80的左端的下部连结。另外,卡挂片81构成为,通过将连结部811在厚度方向上挠曲,能够使弯曲部810在左右方向上位移。侧片82形成为矩形。侧片82从主片80的后端朝下及朝左突出。侧片82的下部朝向后方倾斜。第1插入片83及第2插入片84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L字状(参照图22及图25)。另外,第2插入片84优选的是在主片80上切取而形成。第3插入片85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L字状(参照图22及图25)。第3插入片85从侧片82的左端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参照图22)。
推压工具8构成为,在将顶板11贯通的3个孔中一对一地对应地插入第1插入片83、第2插入片84及第3插入片85,第1插入片83、第2插入片84及第3插入片85分别夹住顶板11。并且,推压工具8通过将被插通到设置在顶板11上的螺钉插通孔中的螺钉拧入到主片80的阴螺纹部800中而被安装到顶板11的下表面(参照图31)。
应急用电源单元5配置在安装于器具主体10的顶板11上的控制装置6与推压工具8之间(参照图31)。应急用电源单元5在使外壳主体52与顶板11对置的状态下被容纳在器具主体10内的控制装置6与推压工具8之间的空间中。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端子保持部527穿过第2壳体621的前端的开口部6211被插入到壳体62内。此时,端子保持部527的导引片5271被在第2壳体621的前表面的右端设置的导引槽6219导引(参照图26)。并且,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第1触头57与控制装置6的第1触头承座641电连接。此外,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第2触头58与控制装置6的第2触头承座642电连接。进而,通过使推压工具8的卡挂片81的弯曲部810卡挂到设置在外壳51上的突部524,应急用电源单元5被推压工具8支承(参照图21及图28)。这里,如果在施加在平坦部812上的力的作用下连结部811挠曲,则卡挂片81的弯曲部810朝右位移,弯曲部810与突部524的卡挂被解除。并且,关于应急用电源单元5,如果在弯曲部810与突部524的卡挂被解除的状态下被朝下牵拉,则第1触头57及第2触头58被从第1触头承座641及第2触头承座642拔出。即,作业者能够与应急用电源单元5向器具主体10的容纳作业大致同时地完成应急用电源单元5与控制装置6的电连接作业。此外,作业者能够与应急用电源单元5从器具主体10的拆卸作业大致同时地完成应急用电源单元5与控制装置6的电连接解除作业。
罩7如图20所示,具备第1罩71和第2罩72。第1罩71和第2罩72通过从前后方向观察形成为L字状的长尺寸的连结体73以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连结。另外,第1罩71、第2罩72及连结体73优选的是由金属那样的不燃性的材料一体地形成。例如,罩7优选的是通过铝压铸构成。但是,罩7也可以由金属以外的不燃性的材料、例如陶瓷等构成。如果罩7由不燃性的材料构成,则能够防止因火灾造成的罩7的燃烧。此外,如果第1罩71和第2罩72一体地形成,则能够实现零件个数的削减和组装作业的简略化。
第1罩71形成为上面开口的箱形。第1罩71的下表面与常用照明装置2的透光罩20同样,形成为在较短方向(前后方向)上从两端朝向中央平滑地朝下突出的曲面形状(参照图20及图26)。在第1罩71的下表面形成有凹部710。凹部710的从下方观察的形状形成为椭圆形(参照图21)。在凹部710的中央(底部)贯通有孔711。孔711形成为,透镜44的透镜主体440能够插通的形状(椭圆形状)。凹部710形成为,使其长轴方向(左右方向)的两端比其短轴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更向下方突出(参照图22)。
第1罩71在其下表面的左端具有4个贯通孔(第1贯通孔712、第2贯通孔713、第3贯通孔714、第4贯通孔715)(参照图21及图26)。第1贯通孔712、第2贯通孔713、第3贯通孔714及第4贯通孔715以从前方朝向后方排列为1列的方式配置。
第1罩71在其上表面的左端具有2个卡挂部74(参照图24)。各卡挂部74形成为,使带状的金属板的一部分沿着金属板的厚度方向弯曲(参照图25)。
第2罩72如图26所示,具有平坦部720、臂部721和固定部722。平坦部720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平坦部720在其左端与连结体73连结。臂部721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臂部721构成为,从平坦部720的右端的前端向上方立起。固定部722形成为大致矩形平板状。固定部722构成为,从臂部721的上端向右方突出。此外,固定部722在其前方附近的右角具有圆形的螺钉插通孔723。
罩7如图21~图23所示构成为,由第1罩71将应急用光源单元4、控制装置6及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一部分(左端部)从下方覆盖,由第2罩72将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其余全部从下方覆盖。应急用光源单元4的透镜主体440被插通到第1罩71的孔711中而露出到罩7之外。第1操作部件6214与第1罩71的第1贯通孔712对置(参照图21)。第1操作部件6214由插通到第1贯通孔712中的夹具进行推压操作。第2操作部件6215被插通到第1罩71的第4贯通孔715中(参照图25)。第2操作部件6215例如由人的手指进行推压操作。第1罩71的第2贯通孔713与控制装置6的受光元件614对置(参照图21)。此外,第1罩71的第3贯通孔714与控制装置6的显示元件613对置(参照图21)。即,从遥控器发送的控制信号穿过第2贯通孔713到达受光元件614。此外,显示元件613发出的光(绿色光)穿过第3贯通孔714被放射到罩7之外。
罩7通过第1罩71的2个卡挂部74和第2罩72的固定部722被固定在器具主体10。各卡挂部74被卡挂到从器具主体10的左侧的第2侧板13的下端向右方突出的突片130(参照图31)。固定部722被螺紧固定到器具主体10的顶板11。用来将固定部722螺紧固定的螺钉在被插通到固定部722的螺钉插通孔723和设置在推压工具8的主片80上的螺钉插通孔801中之后,被拧入到设置在器具主体10的顶板11上的阴螺纹(参照图31)。
在上述照明器具1中,控制装置6的第1电路块60相当于电子电路单元的一实施方式。此外,在第1电路块60中,第1印刷配线板600相当于电路基板,承接侧连接器64相当于插入安装零件,第1触头承座641相当于第1引脚,第2触头承座642相当于第2引脚。设置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上的多个通孔中的供第1触头承座641插入的通孔相当于第1通孔。进而,设置在第1印刷配线板600上的多个通孔中的供第2触头承座642插入的通孔相当于第2通孔。另外,第1及第2通孔都是电镀通孔。形成在第1通孔的壁面上的通孔镀层与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第1面的印刷配线(第1导体)及第2面的印刷配线(第2导体)电连接。另一方面,形成在第2通孔的壁面上的通孔镀层不与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第1导体电连接。被插入到第1通孔中的第1触头承座641经由第1触头57而与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负极导通。此外,被插入到第2通孔中的第2触头承座642经由第2触头58而与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正极导通。即,由于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第1面及第2面的接地端与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负极电连接,所以第1通孔的通孔镀层与第1及第2导体电连接。另一方面,应急用电源单元5的正极也可以与充电电路的输出端子、点亮电路的输入端子及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子电连接,但不与直流电源电路及停电检测电路电连接。因此,第2通孔的通孔镀层不与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第1导体电连接。但是,上述的应急用电源单元5与充电电路、点亮电路、控制电路、直流电源电路及停电检测电路的电连接关系不过是一例。
因而,当承接侧连接器64被插入安装到第1印刷配线板600上时,第1触头承座641的前端的边缘碰到对应的通孔的通孔镀层而对通孔镀层带来损伤的可能性很低。另一方面,第2触头承座642的前端的边缘碰到对应的通孔的通孔镀层的可能性比第1触头承座641的情况高。但是,在第2触头承座642中,只要向第2面侧突出的前端部分与第1导体电连接就可以。因此,即使与第2触头承座642对应的通孔的通孔镀层带有损伤,第2触头承座642与第1导体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不下降。结果,第1电路块60能够实现承接侧连接器64的安装品质的提高。此外,相比与第2触头承座642对应的通孔的孔径等于与第1触头承座641对应的通孔的孔径的情况,承接侧连接器64相对于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位移量被抑制。因此,第1电路块60能够实现承接侧连接器64相对于第1印刷配线板600的位置及方向的精度的提高。
如上述那样,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具有:电路基板(90),由具有多个通孔(93)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多个零件,安装于电路基板(90)。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包括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的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95)。电路基板(90)具有:绝缘基板(900);第1导体(91),形成于绝缘基板(900)的第1面(901);以及第2导体(92),形成于绝缘基板(900)的与第1面(901)相反侧的第2面(902)。电路基板(90)具有:第1通孔(931),将绝缘基板(900)贯通,供第1引脚(951)插入;以及第2通孔(932),将绝缘基板(900)贯通,供第2引脚(952)插入。电路基板(90)构成为,使第2通孔(932)的壁面与第2引脚(952)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第1通孔(931)的壁面与第1引脚(951)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第1通孔(931)是与第1导体(91)及第2导体(92)电连接的电镀通孔。第2通孔(932)是不与第2导体(92)电连接而与第1导体(91)电连接的电镀通孔或非镀覆孔。
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即使由第2引脚(952)对第2通孔(932)的壁面的镀层(通孔镀层)带来损伤,第2引脚(952)与第1导体(91)的电连接的可靠性也不下降。并且,由于插入安装零件(95)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移量被抑制,所以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5)相对于电路基板(90)的位置及方向的精度的提高。结果,有关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品质的提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可以通过与第1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在第1面(901)及第2面(902)上的开口形状是圆形。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的至少一部分的从向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的形状是三角以上的多角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有关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由于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的开口形状是圆形,所以能够对应于各种各样的形状的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3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可以通过与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插入安装零件(95)是具有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的连接器。第2通孔(932)是不与第2导体(92)电连接而与第1导体(91)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有关第3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由连接器构成的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品质的提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可以通过与第1~第3技术方案的任一个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插入安装零件(95)具有多个第1引脚(951)及多个第2引脚(952),将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排列配置为多个列。插入安装零件(95)构成为,在多个列的各自的端部配置第2引脚(952)。电路基板(90)具有多个第1通孔(931)及多个第2通孔(932)。电路基板(90)构成为,将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多个列的各自的端部配置第2通孔(932)。
有关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具有许多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的偏离的减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5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可以通过与第1~第3技术方案的任一个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插入安装零件(95)具有多个第1引脚(951)及多个第2引脚(952),将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排列配置为多个列。插入安装零件(95)构成为,在多个列的各自的中央配置第2引脚(952)。电路基板(90)优选的是具有多个第1通孔(931)及多个第2通孔(932)。电路基板(90)构成为,将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多个列的各自的中央配置第2通孔(932)。
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具有许多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95)的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向的偏离的减小。此外,有关第5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与以在各列的各自的端部配置第2通孔(932)的方式构成电路基板(90)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向各通孔(93)插入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的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6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可以通过与第1~第5技术方案的任一个的组合来实现。在有关第6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插入安装零件(95)具有放射光的发光元件(96)或接受光的受光元件(97)中的至少某一方。
有关第6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由发光元件(96)或受光元件(97)构成的插入安装零件的安装品质的提高。
此外,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7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如上述那样,具有:电路基板(90),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多个零件,安装于电路基板(90)。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包括第1引脚(981)、第2引脚(982)及第3引脚(983)的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电路基板(90)具有绝缘基板(900)、形成于绝缘基板(900)的第1面(901)的第1导体(91)、和形成于绝缘基板(900)的与第1面(901)相反侧的第2面(902)的第2导体(92)。电路基板(90)具有:第1通孔(931),将绝缘基板(900)贯通,供第1引脚(981)插入;第2通孔(932),将绝缘基板(900)贯通,供第2引脚(982)插入。电路基板(90)具有将绝缘基板(900)贯通并供第3引脚(983)插入的第3通孔(933)。电路基板(90)构成为,在第1通孔(931)与第2通孔(932)之间配置有第3通孔。电路基板(90)构成为,使第3通孔(933)的壁面与第3引脚(983)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第1通孔(931)的壁面与第1引脚(981)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电路基板(90)构成为,使第3通孔(933)的壁面与第3引脚(983)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第2通孔(932)的壁面与第2引脚(982)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第1通孔(931)是与第1导体(91)及第2导体(92)电连接的电镀通孔。第2通孔(932)是与第1导体(91)及第2导体(92)电连接的电镀通孔。第3通孔(933)是非镀覆孔。
有关第7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在被插入安装到电路基板(90)上时,由被插入到第3通孔(933)中的第3引脚(983)将插入安装零件(98)相对于电路基板(90)定位。因此,有关第7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中第1引脚(951)及第2引脚(952)不易对第1通孔(931)及第2通孔(932)的通孔镀层带来损伤。结果,有关第7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9)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8)的安装品质的提高。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第8技术方案的电气设备(控制装置6)如上述那样,具备有关第1~第7技术方案的任一个技术方案的电子电路单元(第1电路块60)、和容纳第1电路块60的壳体(62)。
有关第8技术方案的电气设备(控制装置6)能够实现插入安装零件(95、98)的安装品质的提高。

Claims (10)

1.一种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以及
多个零件,安装于上述电路基板;
上述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上述多个引脚包括第1引脚及第2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具有:
绝缘基板;
第1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第1面;
第2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
第1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1引脚插入;以及
第2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2引脚插入;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使上述第2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2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上述第1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1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
上述第1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上述第2通孔是不与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上述第1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或非镀覆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在上述第1面及上述第2面上的开口形状是圆形;
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的至少一部分的从向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插入的插入方向观察的形状是三角以上的多角形、长圆形或椭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是具有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的连接器;
上述第2通孔是不与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而与上述第1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端部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引脚及多个上述第2引脚,将上述第1引脚及上述第2引脚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具有多个上述第1通孔及多个上述第2通孔,将上述第1通孔及上述第2通孔排列配置为多个列,并且在上述多个列各自的中央配置有上述第2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插入安装零件具有放射光的发光元件或接受光的受光元件中的至少某一方。
9.一种电子电路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路基板,由具有多个通孔的两面印刷配线板构成;以及
多个零件,安装于上述电路基板;
上述多个零件中的至少1个零件是具有多个引脚的插入安装零件,上述多个引脚包括第1引脚、第2引脚及第3引脚;
上述电路基板具有:
绝缘基板;
第1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第1面;
第2导体,形成在上述绝缘基板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侧的第2面;
第1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1引脚插入;
第2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2引脚插入;以及
第3通孔,将上述绝缘基板贯通,供上述第3引脚插入;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在上述第1通孔与上述第2通孔之间配置有上述第3通孔;
上述电路基板构成为,使上述第3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3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小于上述第1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1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以及上述第2通孔的壁面与上述第2引脚之间的间隙的最小宽度;
上述第1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上述第2通孔是与上述第1导体及上述第2导体电连接的电镀通孔;
上述第3通孔是非镀覆孔。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电路单元;以及
壳体,容纳上述电子电路单元。
CN201820392481.9U 2017-03-24 2018-03-22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2081130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0112 2017-03-24
JP2017060112A JP6793342B2 (ja) 2017-03-24 2017-03-24 電子回路ユニット及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113073U true CN208113073U (zh) 2018-11-16

Family

ID=638593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92481.9U Active CN208113073U (zh) 2017-03-24 2018-03-22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93342B2 (zh)
CN (1) CN2081130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88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ip引脚器件、封装结构及插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87174U (ja) * 1982-06-08 1983-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基板
JP2001308488A (ja) * 2000-04-19 2001-11-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配線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7820917B2 (en) * 2004-01-29 2010-10-26 Nec Corporation Circuit board
JP2011100912A (ja) * 2009-11-09 2011-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パワー半導体モジュールのプリント配線板への実装構造
JP5287753B2 (ja) * 2010-02-03 2013-09-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子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19488A1 (zh) * 2018-12-12 2020-06-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ip引脚器件、封装结构及插拔装置
CN113678575A (zh) * 2018-12-12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dip引脚器件、封装结构及插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93342B2 (ja) 2020-12-02
JP2018163985A (ja)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20134B1 (en) Lighting device
US20130141913A1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at Least One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 Support for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System Compris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the Support,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on the Support
JP2011129517A (ja) Ledソケット組立体
JP2007317573A (ja) Led点灯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6046047A (ja) 光源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5370642B2 (ja) 照明器具
JP6598118B2 (ja) 非常用照明装置
CN208113073U (zh) 电子电路单元及电气设备
JP2006100052A (ja) 発光装置
JP6796803B2 (ja) 照明器具
KR20120064597A (ko) Led 조명 램프
JP6811395B2 (ja) 照明器具
KR101544907B1 (ko) Led 조명 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커넥팅 구조
JP6799811B2 (ja) 照明器具
WO2014006941A1 (ja) 照明器具
KR101072168B1 (ko) 조명 장치
KR101072060B1 (ko) 조명 장치
JP6771185B2 (ja) 照明器具
JP2014110189A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用ホルダ、半導体発光素子モジュール、及び照明器具
JP6554296B2 (ja) 照明装置及び照明装置用器具本体
JP7373757B2 (ja) 照明器具
JP6778900B2 (ja) 照明器具
JP5717495B2 (ja) Led照明器具
JP5589443B2 (ja) 基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基板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子機器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6960580B2 (ja) コネクタ及び照明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