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6828U -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6828U
CN208006828U CN201820459403.6U CN201820459403U CN208006828U CN 208006828 U CN208006828 U CN 208006828U CN 201820459403 U CN201820459403 U CN 201820459403U CN 208006828 U CN208006828 U CN 208006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lifting platform
big
small
roadside as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940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45940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6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6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682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侧挡和旋转轴;所述车体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且这两处顶升机构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且大顶升平台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上,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并在动力马达的作用下实现旋转,通过旋转平台旋转作用使小顶升平台旋转进入事故车辆的底侧,实现小空间作业,而不用掉转托车车头,操作方便,节约救援时间,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提出的关于“如果事发车辆所在的路段位置空间较窄,托车不易掉头将伸缩平台插入事发车辆的底部,不便操作,影响拖运速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清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托车式结构的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背景技术
清障机器人其实也就是大多数人们所见到的清障托车,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顶升原理及结构类似于申请号CN201720632786.8中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基本描述为,履带车底盘上设置有前轮托架和伸缩平台,所述伸缩平台通过液压系统与履带车底盘连接,伸缩平台的承载面上设置有前轮托架。
本发明人经过对比,发现上述结构的车体机器人后部伸缩平台不能进行旋转动作,不能根据事发车辆所在的位置进行调节插入,完成更加方便的起升托运,如果事发车辆所在的路段位置空间较窄,托车不易掉头将伸缩平台插入事发车辆的底部,不便操作,影响拖运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复合式结构顶升平台的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车体,顶升机构,大顶升平台,动力马达,垫环,旋转平台,小顶升平台,侧挡和旋转轴;所述车体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且这两处顶升机构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且大顶升平台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上;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处动力马达,且动力马达与车体内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通过旋转平台支撑安装有一处小顶升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大顶升平台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还还安装有一圈垫环,且垫环位于小顶升平台的底面和大顶升平台的顶面之间,并且垫环的顶面与小顶升平台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间隙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杆与旋转平台相连接,且旋转平台也位于垫环的内侧。
进一步的,所述小顶升平台的左右两端均为倾斜倒角结构,其中右侧倾斜倒角边棱与大顶升平台右端长度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平台位于小顶升平台底面靠右位置,即,由旋转平台为中心,小顶升平台的左侧位置长度大于右侧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托车结构的清障机器人,在现有托运平台顶升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性的改进,在现有的起升顶升平台的顶侧又安装了一个小平台,此小平台由安装在原有平台上的旋转平台进行固定连接,并在动力马达的作用下实现旋转,这样就使得整个顶升平台呈现出双平台复合式结构,当事故车辆所在的事发路段较窄,托车机器人不易掉头使顶升平台不易进入时,托车就可以向后倒,将顶升平台移到事故车辆的底侧,通过旋转平台旋转作用使小顶升平台旋转进入事故车辆的底侧,实现小空间作业,而不用掉转托车车头,操作方便,节约救援时间,很好的解决了上述提出的关于“如果事发车辆所在的路段位置空间较窄,托车不易掉头将伸缩平台插入事发车辆的底部,不便操作,影响拖运速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由图2引出的具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平台和小顶升平台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小顶升平台旋转动作原理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车体-1,顶升机构-2,大顶升平台-3,动力马达-4,垫环-5,旋转平台-6,小顶升平台-7,侧挡-8,旋转轴-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车体1,顶升机构2,大顶升平台3,动力马达4,垫环5,旋转平台6,小顶升平台7,侧挡8和旋转轴9;所述车体1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2,且这两处顶升机构2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2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3,且大顶升平台3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9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8上;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处动力马达4,且动力马达4与车体内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通过旋转平台6支撑安装有一处小顶升平台7。
其中,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还还安装有一圈用于防止小顶升平台7被下压产生扭曲晃动的垫环5,如图3所示,且垫环5位于小顶升平台7的底面和大顶升平台3的顶面之间,并且垫环5的顶面与小顶升平台7的底面之间留有便于平台旋转的一厘米的间隙距离。
其中,所述动力马达4的动力输出杆与旋转平台6相连接,且旋转平台6也位于垫环5的内侧,利用动力马达4动力输出轴的旋转作用,使旋转平台6旋转,使得小顶升平台7实现旋转动作。
其中,所述小顶升平台7的左右两端均为便于起升插入事故车辆底侧的倾斜倒角结构,其中右侧倾斜倒角边棱与大顶升平台3右端长度一致,使得小顶升平台7在不旋转状态和大顶升平台3正常使用时,插入事故车辆底侧,使最终起升的事故车辆由它们的倾斜倒角引入到小顶升平台7的顶侧,实现起升。
其中,所述旋转平台6位于小顶升平台7底面靠右位置,即,由旋转平台6为中心,小顶升平台7的左侧位置长度大于右侧长度,小顶升平台7旋转动作状态如图5所示,这种设计,使得小顶升平台7旋转后,可向侧面伸展出更长的作业距离,结构合理。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结构图1中,汽车结构仅为参照说明,其可以是履带车等现有技术的车型,事帮发生时,车体带动后部的顶升机构到达事发地点,根据场合性质完成对事故车辆底部的顶升作业,当车体不易进入掉头作业时,只需托车后倒,将大小顶升平台移到事故车辆的底侧,控制驾驶室内的操作按钮使旋转平台6旋转,通过其旋转作用使小顶升平台7旋转进入事故车辆的底侧,通过现有技术的控制作用,使顶升机构2对两个平台实现顶升动作,从而不用掉转托车车头,操作方便,节约救援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5)

1.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该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包括车体(1),顶升机构(2),大顶升平台(3),动力马达(4),垫环(5),旋转平台(6),小顶升平台(7),侧挡(8)和旋转轴(9);所述车体(1)的托车板上安装有前后两处顶升机构(2),且这两处顶升机构(2)由电动缸及控制其动作的电路系统构成;所述顶升机构(2)中的电动缸的动力输出杆顶端铰合连接有一处大顶升平台(3),且大顶升平台(3)的中间段通过旋转轴(9)旋转连接在车体前后两处侧挡(8)上;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底面上安装有一处动力马达(4),且动力马达(4)与车体内控制电路电性连接,并受汽车驾驶室内控制按钮实现动作控制;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通过旋转平台(6)支撑安装有一处小顶升平台(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顶升平台(3)的最底端平台的顶面还还安装有一圈垫环(5),且垫环(5)位于小顶升平台(7)的底面和大顶升平台(3)的顶面之间,并且垫环(5)的顶面与小顶升平台(7)的底面之间留有一厘米的间隙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马达(4)的动力输出杆与旋转平台(6)相连接,且旋转平台(6)也位于垫环(5)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顶升平台(7)的左右两端均为倾斜倒角结构,其中右侧倾斜倒角边棱与大顶升平台(3)右端长度一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6)位于小顶升平台(7)底面靠右位置,即,由旋转平台(6)为中心,小顶升平台(7)的左侧位置长度大于右侧长度。
CN201820459403.6U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6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9403.6U CN20800682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9403.6U CN20800682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6828U true CN208006828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91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940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6828U (zh) 2018-04-03 2018-04-03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6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62742A (en) Electrically positioned step for vehicles
CN101468781B (zh) 叉车
CN201276149Y (zh) 汽车横移装置
US3784160A (en) Vehicle support system
US20150122762A1 (en) Self-Propelled Type Crane
CN101450655A (zh) 汽车靠边停泊及原地调头移位装置
JP2001511395A (ja) 単座席モータ車両
KR101813150B1 (ko) 자동차용 주차 보조휠 장치
CN208006828U (zh) 一种道路救援清障机器人
CN211335768U (zh) 卡车驾驶室自动升降踏板
CN201593321U (zh) 一种倾斜式简易停车库
CN206287990U (zh) 一种辅助泊车装置
CN201169516Y (zh) 新型叉车
CN107139893A (zh) 一种汽车的辅助泊车系统
CN106740741A (zh) 一种车辆移位装置
CN106760731A (zh) 一种连杆式可升降无避让立体停车位
CN206691087U (zh) 一种汽车的辅助泊车系统
CN208486616U (zh) 旋转升降停车装置
CN210338093U (zh) 一种可升降的自行式转向行走箱式装置
US3589462A (en) Motor vehicle parking mechanism
CN206813034U (zh) 多功能工地手推车
CN212614009U (zh) 一种便于汽车进入狭窄停车场的转向装置
CN201457327U (zh) 汽车平移辅助装置
US2005173A (en) Vehicle lifting and traversing device
CN109484518B (zh) 电动自行车电控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