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0556U -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 Google Patents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0556U
CN208000556U CN201820309926.2U CN201820309926U CN208000556U CN 208000556 U CN208000556 U CN 208000556U CN 201820309926 U CN201820309926 U CN 201820309926U CN 208000556 U CN208000556 U CN 208000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line
touch panel
disconnected
disconnected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0992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山昌哉
栗城匡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0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0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具有: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将第1电极层的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1、将第1电极内的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1及将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将第2电极层的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2、将第2电极内的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2及将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第1电极和第2电极。

Description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于显示面板上且用作触摸传感器的触摸面板及用于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尤其涉及一种调整了触摸检测的检测灵敏度的触摸面板及用于触摸面板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了金属细线的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能够使检测触摸的检测电极低电阻化。因此能够提供不仅是手指连如手写笔那样具有细的前端的部件即使比手指细也能够检测的触摸面板,由此备受关注。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能够提供一种通过电极线构成的电极内设置不与焊盘连接的非连接线,由此调节电极间的静电电容的初始值的高灵敏度的触摸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140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触摸面板中具有如下问题,即,使用手指来进行触摸检测时不会误检测,但是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前端的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时,有时会进行误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基于前述以往技术的问题,并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前端的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时,也能够抑制误检测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面板,所述触摸面板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第1面为检测接触的侧,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第2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将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1、将第1电极内的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1及将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将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2、将第2电极内的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2及将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具有至少1个C2<C1的第1电极和至少1个C2<C1的第2电极。
透明绝缘部件中的设置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感应区域中,优选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1与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为C2<C1。
优选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1与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为1.0<C1/C2≤3.0。更优选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1与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为1.2≤C1/C2≤2.0。
优选第1电极的电极宽度与第2电极的电极宽度相同。
设第1电极面积为E1及设第2电极面积为E2时,优选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A1、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B1及第1电极面积E1与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A2、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B2及第2电极面积E2为0.9<((A1+B1)/E1)/((A2+B2)/E2)<1.1。
优选第1电极线及第1非连接线以及第2电极线及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
优选第1电极线及第1非连接线以及第2电极线及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为5μm以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位于透明绝缘部件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多个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第2电极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延伸,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多个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设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第1电极内的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1及将第1电极内的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设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第2电极内的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2及将第2电极内的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具有至少1个C2<C1的第1电极和至少1个C2<C1的第2电极。
所述透明绝缘部件中的设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的感应区域中,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C2<C1。
优选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
优选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优选所述第1电极的电极宽度与所述第2电极的电极宽度相同。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5μm以下。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设所述第1电极的面积为E1、设所述第2电极的面积为E2时,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1、所述第1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1及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面积E1、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2、所述第2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2及所述第2电极的所述面积E2为0.9<((A1+B1)/E1)/((A2+B2)/E2)<1.1。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2电极线是被配置为网格状的网格电极。
优选在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1虚线,通过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1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优选在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2虚线,通过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优选在叠加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的状态下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的格子。
优选所述棱形的锐角的角度为30度~60度。
优选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500μm。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由铜、铝或银或这些合金构成。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是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具有黑化层。
优选所述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具有依次层叠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而成的结构、或依次层叠钼、铝及钼而成的结构。
优选所述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具有依次层叠氧化钼、铜及钼而成的结构。
优选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500μm。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具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隔着透明绝缘部件而对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触摸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触摸面板,其具有触摸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2电极。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另外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具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且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隔着透明绝缘部件而对置,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及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2电极。
其中,优选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2电极线是被配置为网格状的网格电极。
其中,优选在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1虚线,通过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1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优选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500μm。
优选在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2虚线,通过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优选在叠加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的状态下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的格子。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由铜、铝或银或这些合金构成。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具有黑化层。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是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
优选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优选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触摸传感器,其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
另外,显示设备具有显示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中的第1电极层、透明绝缘部件及第2电极层以及显示面板依次层叠即可。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在使用具有比手指细的前端的部件来进行触摸检测时,也能够抑制误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又一例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1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2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3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4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5例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5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5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5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6例的示意图。
图2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6例的示意图。
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6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6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7例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7例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7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7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7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28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1例的示意图。
图29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1例和第2电极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0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31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2例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2例和第2电极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3例的示意图。
图35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3例和第2电极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6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37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示意图。
图38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2-覆盖层,12a-表面,13-触摸传感器,14-控制器,15-透明层,16-触摸面板,18-透明层,20-显示面板,30、31-透明绝缘基体,30a、31a-表面,30b、31b-背面,30c-一边,32-第1电极层,34-第1电极,35-第1电极线,35a-直线部,35b-弯曲部,36-第1焊盘,37-第1周边配线,38-第1周边配线部,39-端子,40-第2电极层,42-第2电极,43-第2电极线,44-第2焊盘,45-第2周边配线,46-第2周边配线部,47-端子,48-感应区域,49-透明粘接层,50-第1非连接线,53-第1虚线,55-第2非连接线,58-格子,59-交叉部,60-第2虚线,100-第1电极层,102-第1电极,104-第2电极层,106-第2电极,110-第1电极,112-第2电极,114-第1电极,116-第2电极,300-透明绝缘部件,D1-第1方向,D2-第2方向,Dn-垂直的方向,Lm-电极长度,Ln-电极长度,W1-电极宽度,W2-电极宽度,p-间距,θ-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以下表示数值范围的“~”是指包含记载于两侧的数值。例如,ε为数值α~数值β是指ε的范围为包含数值α和数值β的范围,若通过数学符号表示,则为α≤ε≤β。
“通过具体的数值表示的角度”、“平行”、“垂直”及“正交”等角度只要无特别记载,则包含在本技术领域中通常容许的误差范围。
另外,所谓“相同”只要无特别记载,则包含本技术领域中通常容许的误差范围。
透明是指透光率在波长380~780nm的可见光波长区域中为40%以上,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
透光率是例如使用JIS(日本工业标准)K 7375:2008中规定的“塑胶-总光线透射率及总光线反射率的求出方法”来测定。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示意俯视图。图3及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的结构的其他例的示意剖视图。
如图1所示,作为导电性部件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在显示面板20上例如隔着透明层18而设置。
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上隔着透明层15设置有覆盖层12。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与控制器14(参考图2)连接。
通过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及覆盖层12构成触摸传感器13,通过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覆盖层12及控制器14构成触摸面板16。通过触摸面板16及显示面板20构成作为电子器件的显示设备。另外,电子器件不限定于上述显示设备。
覆盖层12的表面12a成为显示于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域(未图示)的显示对象的视觉辨认面。另外,覆盖层12的表面12a为触摸面板16的触摸面,并成为操作面。另外,触摸面是指检测手指或手写笔等的接触的面。
控制器14通过用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的检测的公知的部件构成。在触摸面板16中,通过相对于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手指等的接触,静电电容发生变化的位置通过控制器14被检测到。关于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的检测方法,能够适当地利用公知的检测方法。
如上述那样,触摸面板16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的触摸面板16尤其作为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而最适合。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具有相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及自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但是尤其作为相互电容方式而最适合。
覆盖层12用于保护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关于覆盖层12,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覆盖层12中可使用例如板玻璃及强化玻璃等玻璃、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PMMA)等丙烯酸树脂。覆盖层12的表面12a如上述那样成为触摸面,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在表面12a上设置硬涂层。另外,作为覆盖层12的厚度,使用0.1~1.3mm,尤其优选为0.1~0.7mm。
透明层18光学透明且具有绝缘体,并且若能够稳定地固定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和显示面板20,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透明层18,能够使用例如光学透明的粘结剂(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及UV(Ultra Violet,紫外线)固化树脂等光学透明的树脂(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透明树脂)。另外,透明层18可以是局部中空。
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透明层18而在显示面板20上隔着间隙分开设置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的结构。将该间隙称为气隙。
另外,透明层15光学透明且具有绝缘体,并且若能够稳定地固定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和覆盖层12,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透明层15能够使用与透明层18相同的层。
显示面板20具备显示区域(未图示),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0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是有机EL(Organic electro luminescence,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电子器件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或触摸面板16,若具有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或触摸面板16,则并无特别限定。作为电子器件,可列举例如上述显示设备。作为电子器件,具体而言,可列举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移动信息终端、导航系统、平板终端、笔记本型个人电脑及台式个人电脑等。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可用于例如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传感器。
作为导电性部件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中,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以绝缘状态对置配置,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中使用透明绝缘部件300。关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作为透明绝缘部件300能够使用透明绝缘基体30,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35的第1电极层32。另外,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上设置有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43的第2电极层40。图1中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与背面30b之间直接形成有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结构,但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1电极层32之间及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2电极层40之间,也可以设置1层以上用于使电极层与透明绝缘基体之间的密合性良好的基底层(底涂层)或密合强化层及其他功能层。
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为第1面,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为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上层叠有覆盖层12,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侧为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侧。即,第1面侧为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侧。
如图2所示,第1电极层32具备多个第1电极34。多个第1电极34沿着第1方向D1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第1方向D1垂直的第2方向D2延伸。图2的例子中,第1电极34为长条状的电极。
第1电极34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35及多个第1电极线35隔开间隔而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36。如将在后面详细说明那样,第1电极线35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
相对于多个第1电极34,在各第1电极34的第1焊盘36电连接有第1周边配线37。各第1周边配线37彼此靠近而排列,多个第1周边配线37分别与用于个别连接控制器14的端子连接,这些端子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边30c汇集于1个端子连接区域39。汇集多个第1周边配线37而称为第1周边配线部38。
如图2所示,第2电极层40具备多个第2电极42。多个第2电极42沿着第2方向D2隔开间隔配置,并且向第1方向D1延伸。图2的例子中,第2电极42为长条状的电极。
第2电极42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43及多个第2电极线43隔开间隔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44。如将在后面详细说明那样,第2电极线43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构成。
相对于多个第2电极42,在各第2电极42的第2焊盘44电连接有第2周边配线45。各第2周边配线45彼此靠近而排列。多个第2周边配线45分别与用于个别连接于控制器14的端子连接,这些端子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边30c汇集于1个端子连接区域47。汇集多个第2周边配线45而称为第2周边配线部46。
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通过透明绝缘部件300而绝缘,至少一部分叠加而交叉配置。更具体而言,从相对于透明绝缘基体30的一个面垂直的方向Dn(参考图3)观察时,第2电极42相对于第1电极34至少一部分叠加而交叉配置。叠加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而成的层叠方向为与上述垂直的方向Dn(参考图1)相同的方向。在设置有多个第1电极34和多个第2电极42的区域,形成有如图2所示的检测触摸的感应区域48。感应区域48成为传感器区域。
关于多个第1电极34,为了即使在将它们设为后述的任一结构时,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优选分别为相同的结构。另外,关于多个第2电极42,为了即使在将它们设为后述的任一结构时,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优选分别为相同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位于第1电极34的最外侧的第1电极34的结构设为与其他第1电极不同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将位于第2电极42的最外侧的第2电极42的结构设为与其他第2电极42不同的结构。例如,能够将电极的形状或电极的宽度设为不同。
如图1所示,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第1电极34,在背面30b设置第2电极42,由此即使透明绝缘基体30收缩,也能够缩小第1电极34与第2电极4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偏移。
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例如通过导体配线形成。关于包括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在内的触摸面板16的各构成部件,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中,俯视观察时多个第1电极34和多个第2电极42隔着透明绝缘部件300(图1中为透明绝缘基体30)叠加而配置的区域为感应区域48。感应区域48为在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中能够检测手指等的接触即触摸的感应区域。在显示面板20的显示区域上叠加感应区域48,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配置于显示面板20上。因此,感应区域48也为可见区域。若在显示面板20(参考图1)的显示区域上显示图像,则感应区域48成为图像显示区域。
在形成有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区域,例如设置有具有遮光功能的装饰层(未图示)。通过装饰层覆盖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由此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为不可见。
作为装饰层,若能够将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设为不可见,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装饰层。形成装饰层时,能够使用网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及胶版印刷法等各种印刷法、转印法以及蒸镀法,也可以形成于覆盖层12,还可以形成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
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并不特别限定于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例如如图3及图4所示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那样,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上设置第1电极层32,且在另一个不同的透明绝缘基体31上设置第2电极层40的结构。如图3所示,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10也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有第1电极层32,且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隔着透明粘接层49层叠有在表面31a上设置有第2电极层40的透明绝缘基体31的结构。另外,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在一个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设置有第1电极层32,且在透明绝缘基体30的背面30b隔着透明粘接层49层叠有在背面31b上设置有第2电极层40的透明绝缘基体31的结构。即,是具有位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32及位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的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40的结构、即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通过透明绝缘部件300而绝缘的结构即可。图3中,通过透明绝缘基体30和透明粘接层49构成透明绝缘部件300,图4中,通过透明绝缘基体30、透明粘接层49及透明绝缘基体31构成透明绝缘部件300。不管是图3所示的结构还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侧成为触摸面侧。即,第1电极层32配置于比第2电极层40更靠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侧。
另外,虽未图示,但是也可以是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上隔着绝缘膜层叠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结构(单面层叠结构)。此时,绝缘膜相当于透明绝缘部件300,第1电极层32配置于触摸面侧即检测接触的侧。
另外,透明绝缘基体31可以是与透明绝缘基体30相同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透明粘接层49能够使用与上述透明层18相同的层。不管是图3所示的结构还是图4所示的结构中,叠加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而成的层叠方向与垂直的方向Dn为相同方向。
接着,对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1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第1电极层32的第1电极34中,多个第1电极线35沿着第1方向D1隔开间隔而配置。第1电极线35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图5的例子中,具有弯曲形状。弯曲形状是指具有直线形状的多个直线部隔着弯曲部连结的折线形状。
另外,第1电极34具有未与第1电极线35电连接且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50。为了便于图示,第1非连接线50变更为与第1电极线35不同的线型而显示,但是除了未与第1焊盘36电连接的方面以外,为与第1电极线35相同的结构,图5的例子中,第1非连接线50也具有弯曲形状。
如图6所示,第2电极层40的第2电极42中,多个第2电极线43沿着第2方向D2隔开间隔而配置。第2电极线43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图6的例子中,具有弯曲形状。
第2电极42具有未与第2电极线43电连接且通过线宽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构成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55。为了便于图示,第2非连接线55变更为与第2电极线43不同的线型而显示,但是除了未与第2焊盘44电连接的方面以外,为与第2电极线43相同的结构,图5的例子中,第2非连接线55也具有弯曲形状。
如图7所示,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状态中,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这是由于第1电极层32中除了第1电极线35以外设置第1非连接线50且在第2电极层40中除了第2电极线43以外设置第2非连接线55。另外,图7表示从第1电极层32侧即触摸面侧观察时的状态。
图8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的示意图。对具有弯曲形状的第1电极线35进行说明,但是第2电极线43和第1电极线35是相同的结构。因此,对第1电极线35进行说明,省略第2电极线43的说明。
如图8所示,第1电极线35具有直线部35a和弯曲部35b。直线部35a按每一个弯曲部35b改变方向而配置。表示直线部35a的方向的内角的角度是相对于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H的绝对值θ。因此,第1电极线35在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J1和与第2方向D2平行的直线J2之间弯曲。图8所示的例子中,弯曲部35b与直线J1及直线J2中的任一个接触。
例如,直线部35a的长度L可以设定成直线部35a中的第1方向D1的成分的长度Lx等于第1方向D1中的第1电极线35之间的间距p。间距p及角度θ根据作为触摸面板要求的位置检测的精度及显示面板20中的像素形状等适当地设定。优选的间距p的范围为200μm~1000μm。优选的角度θ为30°~120°。
在此,将第1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0的总面积设为A1、将第1电极34内的第1电极线35的总面积设为B1及将第1电极34内的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另外,将第2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总面积设为A2、将第2电极42内的第2电极线43的总面积设为B2及将第2电极42内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
多个第1电极34中的至少一个第1电极34和多个第2电极42中的至少一个第2电极42为C2<C1。
图5的第1电极34的结构中,能够通过变更第1非连接线50的比例,来变更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图6的第2电极42的结构中,能够通过变更第2非连接线55的比例来变更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
如图5所示,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是其中1个第1电极34中与其中1个第1焊盘36连接的多个第1电极线35中的第1方向D1上的最外侧电极线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另外,第1非连接线50配置于构成第1电极34的最外侧的第1电极线之间,配置于最外侧的第1电极线的外侧且未与第1电极34电连接的线(虚线)不包括在第1非连接线50中。
如图6所示,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是其中1个第2电极42中与其中1个第2焊盘44连接的多个第2电极线43中的第2方向D2上的最外侧电极线的外侧之间的距离。另外,第2非连接线55配置于构成第2电极42的最外侧的第2电极线之间,配置于最外侧的第2电极线的外侧且未与第2电极42电连接的线(虚线)不包括在第2非连接线55中。
上述第1电极线35之间的间距p不限定于第1电极线35之间,也可以适用于第1电极线35与第1非连接线50之间及第1非连接线50之间。通过对齐上述间距p,在第1电极34内均匀地配置第1电极线35等,能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并且还具有抑制看到线等的效果。
另外,第1电极线35之间的间距p也与第2电极线43相同。不限定于第2电极线43之间,也可以适用于第2电极线43与第2非连接线55之间及第2非连接线55之间。通过对齐上述间距p,在第2电极42内均匀地配置第2电极线43等,能够使检测灵敏度均匀,并且还具有抑制看到线等的效果。
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及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例如是1~4mm。第1电极线35的间距p及第2电极线43之间的间距p例如是100~3000μm,优选为200~1000μm。
从难以视觉辨认网格状的图案的观点考虑,在叠加了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的状态下形成的网格状的图案的格子的一边的长度为50~500μm,优选为200~400μm。因此,如图7所示,构成具有格子58的网格状的图案时,第1电极线35的间距p及第2电极线43之间的间距p优选为200~400μm。
在此,如图1所示,在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中,自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距离不同。由此,在第1电极层32和第2电极层40中检测灵敏度不同,发现了因该原因在如手写笔那样具有比手指细的前端的部件的情况下有时会存在误检测。相对于此,如上所述,关于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和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设为C2<C1,由此第1电极层32侧的检测灵敏度与第2电极层40的检测灵敏度成为相同程度。因此,相对于具有比手指细的前端的手写笔的检测灵敏度得到提高,即使为比手指细的前端直径2mm的手写笔,也能够抑制误检测。
设为C2<C1是因为抑制使用手写笔等比手指细的部件时的误检测,至少在感应区域48(参考图2)中,为上述C2<C1即可。以下,对关于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和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设为C2<C1的理由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此,图36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示意图。图37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示意图。图38是表示以往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36~图38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图36所示的以往的第1电极层100中,第1电极102中多个第1电极线35和第1非连接线50连接于第1焊盘36。另外,图37所示的以往的第2电极层104中,第2电极106中多个第2电极线43和第2非连接线55连接于第2焊盘44。
图36所示的第1电极层100的第1电极102和图37所示的第2电极层104的第2电极106为相同的结构。如图38所示,在叠加了第1电极层100和第2电极层104的状态下成为网格状。
如上所述,第1电极层100的第1电极102和第2电极层104的第2电极106为相同的结构,因此自覆盖层12的表面12a的距离不同时,第1电极层100与第2电极层104的灵敏度不同,因此产生了误检测。
关于检测灵敏度不同,明确可知与具有细的前端的手写笔有关的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能够通过电极内的非连接线的占有面积比率来进行调整。具体而言,发现了电极内的非连接线的占有面积比率越小,电极的检测灵敏度越大。通过设为将靠近触摸面的第1电极34内的非连接线的占有面积比率设为大于远离触摸面的第2电极42内的非连接线的占有面积比率的结构,使相对于具有细的前端的手写笔的第1电极34与第2电极42的检测灵敏度相同。
另外,关于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和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设为C2<C1,但是为了同时实现误检测与灵敏度,优选为1.0<C1/C2≤3.0,更优选为1.2≤C1/C2≤2.0。
将第1电极34面积设为E1、将第2电极42面积设为E2时,第1非连接线50的总面积A1、第1电极线35的总面积B1及第1电极34面积E1与第2非连接线55的总面积A2、第2电极线43的总面积B2及第2电极42面积E2优选为0.9<((A1+B1)/E1)/((A2+B2)/E2)<1.1。第1电极34面积E1与第2电极42面积E2的关系的前提在于满足上述C2<C1。
第1电极34面积E1通过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和第1电极34的第2方向D2上的电极长度Lm(参考图2)的积来表示。即,第1电极34面积E1为E1=W1×Lm。
第2电极42面积E2通过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和第2电极42的第1方向D1上的电极长度Ln(参考图2)的积来表示。即,第2电极42面积E2为E2=W2×Ln。
(A1+B1)/E1表示第1电极34中的金属细线的密度。(A2+B2)/E2表示第2电极42中的金属细线的密度。
若为0.9<((A1+B1)/E1)/((A2+B2)/E2)<1.1,则第1电极34中的金属细线的密度与第2电极42中的金属细线的密度相同,抑制看到电极线的线等,视觉辨认性变得良好。
从提高触摸面板的灵敏度的面内均匀性的观点考虑,优选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与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相同。另外,第1电极层32中第1电极线35及第1非连接线50优选线宽为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第2电极层40中第2电极线43及第2非连接线55优选线宽为1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
另外,第1电极线35及第1非连接线50以及第2电极线43及第2非连接线55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为5.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的金属细线。在此,线宽相同是指在±10%的范围内。因此,线宽为5.0μm时,若线宽为4.5μm~5.5μm,则线宽视为相同。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线宽均为平均值的值。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线宽,首先获取相对于成为对象的线的透明绝缘基体30的表面30a垂直的方向的图像,并将图像读入个人电脑而提取线。沿着所提取的线求出线宽,获得多个线宽,并获得多个线宽的线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设为线宽。
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05~10μm,最优选为0.1~1μm。若厚度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且耐久性优异的线。
测定处于上述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线的厚度时,获取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截面图像,将截面图像读入个人电脑,显示于显示器,在显示器上,对确定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厚度的2处分别描绘水平线,并求出水平线之间的长度。由此,能够获得成为测定对象的线的厚度。
上述图5所示的第1电极34中,第1电极线35为弯曲形状,图6所示的第2电极42中,第2电极线43为弯曲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如以下所示那样电极线配置成网格状的网格电极。
在此,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2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9~图11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9~图11仅表示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及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中,电极结构为网格状。若图9所示的网格状的第1电极34和图10所示的网格状的第2电极42叠加,则如图11所示那样,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具有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通过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构成例如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第1非连接线50在通过第1电极线35构成的棱形的格子内配置成通过全等的棱形划分棱形的格子。第1虚线53在相邻的第1电极34之间与第1电极线35绝缘而设置。第1虚线53也形成棱形的格子。
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是所配置的第1电极线35的第1方向D1上的端到端的最大长度。第1非连接线50配置于被连接于相同的第1焊盘36的多个第1电极线35包围的内侧区域,第1虚线53配置于相邻的第1电极之间。第1电极34的电极宽度W1中不考虑第1虚线53。
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具有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通过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构成例如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第2非连接线55在通过第2电极线43构成的棱形的格子内配置成通过全等的棱形划分棱形的格子。第2虚线60设置于第2电极42之间。第2虚线60也形成棱形的格子。
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是所配置的第2电极线43的第2方向D2上的端到端的最大长度。第2非连接线55配置于被连接于相同的第2焊盘44的多个第2电极线43包围的内侧区域,第2虚线60配置于相邻的第2电极之间。第2电极42的电极宽度W2中不考虑第2虚线60。
另外,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的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为C2<C1。
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能够通过第1电极34中的设置第1电极线35或第1非连接线50的比例来变更。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能够通过第2电极42中的设置第2电极线43或第2非连接线55的比例来变更。
另外,网格电极并不限定于上述图9~图11所示的结构。
在此,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3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12~图14中,对与图9~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2~图14仅表示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图12所示的第1电极34及图13所示的第2电极42中,电极结构为网格状。若叠加图12所示的网格状的第1电极34和图13所示的网格状的第2电极42,则如图14所示,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12所示的第1电极34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比,通过第1电极线35构成的棱形的格子的一部分替换成第1非连接线50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为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同的结构。
第1非连接线50沿着第2方向D2构成棱形的格子,其沿着第1方向D1隔开间隔而设置。
图13所示的第2电极42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比,通过第2电极线43构成的格子形状为棱形的图案和通过第2非连接线55构成的格子形状为棱形的图案在第2方向D2上交替地配置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为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同的结构。
另外,作为电极的结构,也可以是图15~图17所示的结构。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4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4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15~图17中,对与图9~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5~图17仅表示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若叠加图15所示的网格状的第1电极34和图16所示的网格状的第2电极42,则如图17所示,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15所示的第1电极34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比,设置于通过第1电极线35构成的棱形的格子内的第1非连接线50较多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为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同的结构。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比,图15所示的第1电极34的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大。
图16所示的第2电极42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比,设置于通过第2电极线43构成的棱形的格子内的第2非连接线55较多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是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同的结构。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比,图16所示的第2电极42的第2非连接线55的占有率C2大。
在为网格电极的情况下,网格图案并不限定于如上述那样组合棱形而成的图案。作为网格图案,优选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圆、椭圆或者星形等、或组合这些而成的几何图形。尤其从触摸面板的波纹减少的观点考虑,优选如图9至图17所示那样的相同形状的棱形重复而构成的网格图案,从波纹减少的观点考虑,更优选该棱形的锐角的角度为30度~60度。网格图案是指组合多个构成为格子状的单元而成的图案。作为网格图案,可以是组合相似形格子或全等的形状的格子而成的结构,也可以是组合不同形状的格子而成的结构。并且,也可以是组合不规则的形状而成的无规网格图案、将相同形状的棱形的边在±10%的范围不规则地变更而成的网格图案。格子、棱形的一边的长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因难以视觉辨认而优选为50~5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0~400μm。单元格子的边的长度为上述范围时,进而还能够良好地保持透明性,配置于显示面板上时,能够无不适感地视觉辨认显示。
另外,网格图案可以通过组合曲线而成的单元而构成,例如可以组合圆弧作为圆或椭圆的格子状的单元。作为圆弧,例如能够使用90°的圆弧、180°的圆弧。
在为网格电极的情况下,构成第1电极线35及第2电极线43的金属细线的线宽优选为5.0μm以下,线宽例如为1.0μm以上且5.0μm以下。若线宽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且抑制看到线的电极。
另外,作为电极的结构,除了网格电极以外,可以是图18~图20所示的结构。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5例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5例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5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5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18~图20中,对与图5~图7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18~图20仅表示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若叠加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和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则如图20所示那样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另外,图18~图20中,为了便于图示,变更了线的粗细,但是线的粗细与实际情况无关。
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具有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例如,第1电极线35弯曲,在被第1电极线35包围的区域设置有第1非连接线50。在相邻的第1电极34之间设置有与第1电极线35绝缘的第1虚线53。
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具有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例如,第2电极线43弯曲,在被第2电极线43包围的区域设置有第2非连接线55。在相邻的第2电极42之间设置有与第2电极线43绝缘的第2虚线60。
第1非连接线50的占有率C1与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C2满足C2<C1。此时,能够通过增加第1非连接线50或减少第2非连接线55,满足C2<C1。
关于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的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的形状与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的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形状,在叠加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时,例如如图20所示那样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并且以如上所述那样满足C2<C1为条件适当确定。
另外,作为电极的结构,可以是图21~图23所示的结构,也可以是图24~图26所示的结构。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6例的示意图。图2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6例的示意图。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6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6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1电极层的第7例的示意图。图2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第2电极层的第7例的示意图。图2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叠加了第1电极层的第7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7例的状态的示意图。
另外,图21~图26中,对与图18~图20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21~图26仅表示第1电极34和第2电极4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若叠加图21所示的第1电极34和图22所示的第2电极42,则如图23所示那样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另外,若叠加图24所示的第1电极34和图25所示的第2电极42,则如图26所示那样构成棱形形状的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另外,图21~图23中,为了便于图示,变更线的粗细,但是线的粗细与实际情况无关。另外,图24~图26中,为了便于图示,变更线的粗细,但是线的粗细与实际情况无关。
图21所示的第1电极34和图24所示的第1电极34与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第1非连接线50的配置图案及配置数量不同。
图22所示的第2电极42和图25所示的第2电极42与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基本上是相同的结构,第2非连接线55的配置图案及配置数量不同。
除了上述网格电极以外的电极结构的电极中,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线宽优选为10μm以下。另外,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更优选为5μm以下。在此,线宽相同是指如上所述那样在±10%的范围内。另外,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线宽均为平均值的值,线宽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另外,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厚度也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0.005~10μm,最优选为0.1~1μm。若厚度为上述范围,则能够比较容易形成低电阻且耐久性优异的线。另外,线的厚度的测定方法如上所述。
以下,对触摸面板的各部件进行说明。
首先,对第1电极线、第1非连接线及第1虚线、以及第2电极线、第2非连接线及第2虚线进行说明。
<第1电极线、第1非连接线及第1虚线、以及第2电极线、第2非连接线及第2虚线>
上述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具有电导性,例如,如上述那样通过金属细线构成。金属细线例如通过金属或合金构成,能够通过铜、铝或银或这些合金构成。从电阻值的观点考虑,优选金属细线中包含铜或银。另外,金属细线含有金属粒子和粘合剂,例如可以含有金属银及明胶或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等高分子粘合剂。
金属细线不限定于通过上述金属或合金构成,例如也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粒子、银浆料及铜浆料等金属浆料、以及银纳米线及铜纳米线等金属纳米线粒子中的任一个。
另外,金属细线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作为金属细线,例如能够设为依次层叠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而成的结构、或依次层叠钼(Mo)、铝(Al)及钼(Mo)而成的结构。作为金属细线,例如还能够设为依次层叠氧化钼(MoO)、铜(Cu)及钼(Mo)而成的结构。
为了减小金属细线的反射率,也可以在金属细线的表面实施基于硫化处理或氧化处理的黑化处理。另外,也可以是设置难以看到金属细线的黑化层的结构。黑化层例如减小金属细线的反射率。黑化层能够通过氮化铜、氧化铜、氮氧化铜、AgO、Pd、碳或其他氮化物或氧化物等构成。黑化层配置于金属细线的视觉辨认侧,即配置于触摸面侧。
接着,对上述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制造方法>
上述第1电极线35、第1非连接线50及第1虚线53、以及第2电极线43、第2非连接线55及第2虚线60的制造方法只要能够在透明绝缘基体30等形成线,则并无特别限定,能够适当利用日本特开2014-159620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12-14476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电镀法、日本特开2012-637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11251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20933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223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192200号公报及WO2016/157585等中记载的银盐法、日本特开2014-2961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蒸镀法、以及日本特开2011-28985号公报等中记载的使用了导电性油墨的印刷法等。
<第1周边配线部及第2周边配线部>
形成于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的线宽(线)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5μm以下。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的间隔(空间)优选为5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尤其优选为15μm以下。若线宽及间隔为上述范围,则能够使第1周边配线部38及第2周边配线部46的区域变窄,因此优选。
另外,第1周边配线37及第2周边配线45也能够通过上述线的制造方法形成。第1周边配线37和第1电极34能够通过相同材料在相同工序中同时形成。并且,第2周边配线45和第2电极42能够通过相同材料在相同工序中同时形成。
<透明绝缘基体>
透明绝缘基体30、31只要能够设置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则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定。作为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材料,例如可列举透明树脂材料及透明无机材料等。
作为透明树脂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三醋酸纤维素等醋酸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系树脂、聚乙烯(PE)、聚甲基戊烯、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等烯烃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聚醚砜、聚碳酸酯、聚砜、聚醚、聚醚酮、丙烯腈及甲基丙烯腈等。透明树脂材料的优选的厚度为20~200μm。
作为透明无机材料,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无碱玻璃、碱玻璃、化学强化玻璃、苏打玻璃、钾玻璃、铅玻璃等玻璃、透光性压电陶瓷(PLZT(锆钛酸镧铅))等陶瓷、石英、萤石及蓝宝石等。透明无机材料的优选的厚度为0.1~1.3mm。
作为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优选方式之一,可列举实施了选自包括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及紫外线照射处理的组中的至少一个处理的经处理的完成基板。通过实施上述处理,在经处理的透明绝缘基体30的面上导入OH基等亲水性基团,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密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上述处理中,从进一步提高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密合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
作为透明绝缘基体30、31的另一优选方式,优选在设置有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的面上具有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通过在该基底层上形成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的密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基底层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例如可列举在基板上涂布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根据需要实施加热处理的方法。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中根据需要也可以包含溶剂。溶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定。另外,作为包含高分子的基底层形成用组合物,可以使用明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或包含无机或高分子的微粒的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
基底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从第1电极层32及第2电极层40与透明绝缘基体30的密合性进一步优异的方面而言,优选为0.02~2.0μm,更优选为0.03~1.5μm。
另外,根据需要在透明绝缘基体30与第1电极层32或第2电极层40之间作为其他层,除了上述基底层以外还可以设置例如紫外线吸收层。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形成以下的功能膜。
<保护层>
也可以在第1电极线35、第2电极线43上形成透明的保护层。作为保护层,能够使用明胶、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苯乙烯系乳胶等的有机膜及二氧化硅等的无机膜,优选膜厚为10nm以上且10000nm以下。
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在保护层上形成透明涂层。透明涂层可使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有机膜,并形成于感应区域48,膜厚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周边配线绝缘膜>
以防止周边配线的迁移及防止周边配线的腐蚀为目的,在图2所示的第1周边配线37、第2周边配线45上形成周边配线绝缘膜。作为周边配线绝缘膜,可使用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等的有机膜,膜厚优选为1μm以上且30μm以下。周边配线绝缘膜仅可形成于第1周边配线37、第2周边配线45中的任意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基本上如上述那样构成。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触摸面板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当然可以进行各种改良或变更。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导电性片材可以为膜的形态。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进行具体说明。以下的实施例中所示的材料、试剂、使用量、物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顺序等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就能够进行适当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应由以下所示的具体例来进行限制性的解释。
本实施例中,关于触摸面板的结构变更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及大小而制作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1~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3及实施例21~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11、比较例12、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对每一个的灵敏度、视觉辨认性及波纹进行了评价。
关于实施例1~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3及实施例21~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11、比较例12、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将第1电极层及第2电极层的电极图案及大小示于下述表1中。另外,表1中,“电极宽度比”表示第1电极的电极宽度W1与所述第2电极的电极宽度W2之比(W1/W2)。另外,将灵敏度、视觉辨认性及波纹的评价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本实施例中,作为触摸面板,使用了图1所示的结构的触摸面板16。
以下,对实施例1~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3及实施例21~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2、比较例11、比较例12、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进行说明。
实施例1~实施例10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5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6所示的结构。将图5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6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1图案。
实施例1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9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0所示的结构。将图9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2图案。
实施例12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2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3所示的结构。将图12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3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3图案。
实施例13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5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6所示的结构。将图15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6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4图案。
实施例2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18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19所示的结构。将图18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19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5图案。
实施例22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21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22所示的结构。将图21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22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6图案。
实施例23及实施例24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24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25所示的结构。将图24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25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7图案。
比较例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36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37所示的结构。将图36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37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11图案。
比较例2为第1图案。
比较例1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27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28所示的结构。将图27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28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8图案。
在此,图27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28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1例的示意图。图29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1例和第2电极的第1例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29所示,在叠加了第1电极110和第2电极112的状态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27~图29中,对与图9~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27~图29仅表示第1电极110和第2电极11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图27所示的第1电极110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比,第1非连接线50的数量少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为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同的结构。图28所示的第2电极112为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12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30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31所示的结构。将图30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31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9图案。
在此,图30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31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2例的示意图。图32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2例和第2电极的第2例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2所示,在叠加了第1电极110和第2电极112的状态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30~图32中,对与图9~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30~图32仅表示第1电极110和第2电极112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
图30所示的第1电极110为与图9所示的第1电极34相同的结构。
图31所示的第2电极112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比,不设置第2非连接线55而与第2非连接线55对应的位置设置第2电极线43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图10所示的第2电极42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21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33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34所示的结构。将图33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34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10图案。
在此,图33是表示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34是表示比较例的第2电极的第3例的示意图。图35是表示叠加了比较例的第1电极的第3例和第2电极层的第3例的状态的示意图。如图35所示,在叠加了第1电极114和第2电极116的状态下,构成格子58而成为网格状。
图33~图35中,对与图18~图20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物附加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图33~图35仅表示第1电极114和第2电极116所叠加的交叉部59(参考图2)。另外,图33~图35中,为了便于图示,变更了线的粗细,但是线的粗细与实际情况无关。
图33所示的第1电极114与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相比,处于第1方向D1的中央的第1电极线35的结构、将向第2方向D2延伸的多个第1电极线35之间进行电连接的第1电极线35的图案、及第1非连接线50的配置的数量多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图18所示的第1电极34相同的结构。
图34所示的第2电极116与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相比,第2非连接线55的数量多的方面不同,除此以外的结构为与图19所示的第2电极42相同的结构。
比较例22中,将第1电极层设为图34所示的结构,将第2电极层设为图33所示的结构。将图34所示的第1电极层与图33所示的第2电极层的组合称为第10图案(相反)。
下述表1的“电极线图案”的栏中,将电极线为弯曲形状的情况记载为“弯曲线”,将电极线为网格状的情况记载为“网格”。另外,关于电极线的形状复杂且无法分类为弯曲形状或网格状的情况记载为“特殊”。
实施例1~实施例5、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均将线的线宽设为6μm。
实施例6~实施例10、实施例11~实施例13及实施例21~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11、比较例12、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中,均将线的线宽设为3μm。
触摸面板的结构中,作为覆盖层使用厚度为0.4mm的强化玻璃。覆盖层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之间的透明层中使用了光学透明的粘结剂(OCA,Optical Clear Adhesive、3M公司制造8146-4(产品编号)厚度75μm)。
第1电极层是使用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厚度500nm的铜层及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的层叠结构的线而构成。
第2电极层是使用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厚度500nm的铜层及厚度38nm的氮氧化铜层的层叠结构的线而构成。
透明绝缘基体上使用了厚度5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COP)基材。
对触摸面板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作为透明绝缘基体,准备了厚度为50μm的环烯烃聚合物基材(以下,简称为基材。)。在基材的第1面与第2面使用涂液而形成了具有1.2μm的厚度且包括丙烯酸树脂的基底层。
而且,在基材的第1面的基底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38nm的厚度的下侧氮氧化铜层。接着,在下侧氮氧化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500nm的厚度的铜层。进而在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具有38nm的厚度的上侧氮氧化铜层,并形成了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1导电层。
与第1导电层同样地在基材的第2面的基底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38nm的厚度的下侧氮氧化铜层。接着,在下侧氮氧化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了具有500nm的厚度的铜层。进而在铜层上使用溅射法形成具有38nm的厚度的上侧氮氧化铜层,并形成了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2导电层,从而形成了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
接着,在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的第1导电层上与第2导电层上的两面涂布抗蚀剂,从触摸面板用导电性层叠体的两面隔着曝光掩模进行、曝光并显影,由此形成了在两面分别具有电极图案和周边配线图案的抗蚀剂图案。
接着,将第2氯化铁液设为蚀刻液,对包括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的第1导电层及第2导电层进行蚀刻,通过剥离液对抗蚀剂进行剥离,由此形成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制备了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将曝光掩模的图案设为上述第1图案~第11图案及第10图案(相反)中的任一个图案,由此制备了第1电极和第2电极的各种电极线和非连接线的图案。
使用上述光学透明的粘结剂贴合所制作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和覆盖层,与控制器连接,从而制作了触摸面板。
关于灵敏度,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评价。
触摸面板的表面中,对预先设定的1万处的位置依次使用探测机器人一边接触前端直径为2mm的手写笔,一边检测了各触摸位置。而且,对1万处的检测结果和与其对应的设定值进行了比较。使用从检测位置与设定位置的差矢量的绝对值小的开始数第9973个值,根据以下的评价基准评价了灵敏度。
“A”:上述第9973个值小于1.0mm
“B”:上述第9973个值为1.0mm以上且小于2.0mm
“C”:上述第9973个值为2.0mm以上
另外,评价“C”为在前端直径2mm的手写笔的情况下误检测较多且使用上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B”为误检测较少且使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评价“A”为无误检测且非常优异的水平。
关于视觉辨认性,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评价。
关于视觉辨认性,被实验者从距离30cm的位置观察触摸面板并评价了金属细线的视觉辨认性。视觉辨认性的评价基准如下。关于视觉辨认性,通过20名的评价者来进行了判定。
“A”:20名中,没有人能够识别出金属细线。
“B”:20名中,1名以上且4名以下能够识别出金属细线。
“C”:20名中,5名以上且小于10名能够识别出金属细线。
“D”:20名中,10名以上能够识别出金属细线。
另外,评价“D”为实际使用上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C”以上为实际使用上不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B”为优异的水平,评价“A”为更优异的水平。
关于波纹,以如下方式进行了评价。
关于波纹,将触摸面板配置于液晶显示模块上,将液晶显示模块点亮为绿色的状态下,观察触摸面板,并评价了在触摸面板上是否辨认出波纹。波纹的评价基准如下。关于波纹通过20名的评价者来进行了判定。
“A”:20名中,没有人能够识别出波纹。
“B”:20名中,1名以上且4名以下能够识别出波纹。
“C”:20名中,5名以上且小于10名能够识别出波纹。
“D”:20名中,10名以上能够识别出波纹。
另外,评价“D”为实际使用上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C”以上为实际使用上不存在问题的水平,评价“B”为优异的水平,评价“A”为非常优异的水平。
如表1所示,电极线图案为弯曲线的实施例1~实施例10以及比较例1及比较例2中,实施例1~实施例10与比较例1及比较例2相比,灵敏度的评价良好。另外,实施例1~实施例4及实施例6~实施例10中,((A1+B1)/E1)/((A2+B2)/E2)的值在优选的范围,视觉辨认性的评价及波纹的评价也良好。实施例5中,((A1+B1)/E1)/((A2+B2)/E2)的值在优选的范围之外,视觉辨认性的评价及波纹的评价较差。
电极线为网格状的实施例11~实施例13以及比较例11及比较例12中,实施例11~实施例13与比较例11及比较例12相比,灵敏度的评价良好。另外,实施例11~实施例13中,((A1+B1)/E1)/((A2+B2)/E2)的值在优选的范围,视觉辨认性的评价及波纹的评价也良好。
电极线的形状复杂的实施例21~实施例24以及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中,实施例21~实施例24与比较例21及比较例22相比,灵敏度的评价良好。实施例21~实施例23中,((A1+B1)/E1)/((A2+B2)/E2)的值在优选的范围,视觉辨认性的评价及波纹的评价也良好。
实施例24中,((A1+B1)/E1)/((A2+B2)/E2)的值在优选的范围之外,视觉辨认性的评价为“B”。
另外,若附加另一方式,则如下。
一种导电性部件,其具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以绝缘状态对置而配置,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被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将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1、将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1及将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1时,为C1=A1/(A1+B1),
将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设为A2、将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设为B2及将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设为C2时,为C2=A2/(A2+B2),
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

Claims (58)

1.一种触摸面板,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所述第1面为检测接触的一侧,所述触摸面板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绝缘部件中的设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的感应区域中,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C2<C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的电极宽度与所述第2电极的电极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电极的面积为E1、设所述第2电极的面积为E2时,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1、所述第1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1及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面积E1、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2、所述第2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2及所述第2电极的所述面积E2为0.9<((A1+B1)/E1)/((A2+B2)/E2)<1.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并且线宽为5μm以下。
9.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所述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绝缘部件中的设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的感应区域中,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C2<C1。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的电极宽度与所述第2电极的电极宽度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5μm以下。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设所述第1电极的面积为E1、设所述第2电极的面积为E2时,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1、所述第1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1及所述第1电极的所述面积E1、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总面积A2、所述第2电极线的所述总面积B2及所述第2电极的所述面积E2为0.9<((A1+B1)/E1)/((A2+B2)/E2)<1.1。
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2电极线是被配置为网格状的网格电极。
2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1虚线,
通过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1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2虚线,
通过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2虚线,
通过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2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叠加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的状态下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的格子。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在叠加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的状态下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的格子。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形的锐角的角度为30度~60度。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μm~500μm。
27.根据权利要求9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28.根据权利要求9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由铜、铝或银或这些合金构成。
29.根据权利要求9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是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
30.根据权利要求9至2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具有黑化层。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具有依次层叠氮氧化铜层、铜层及氮氧化铜层而成的结构、或依次层叠钼、铝及钼而成的结构。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具有依次层叠氧化钼、铜及钼而成的结构。
33.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明绝缘部件中的设置有所述第1电极层和所述第2电极层的感应区域中,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C2<C1。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由铜、铝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构成。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具有黑化层。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是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μm~500μm。
42.一种触摸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9至4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43.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42所述的触摸传感器。
44.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具有透明绝缘部件、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第1面上的第1电极层及位于所述透明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上的第2电极层,所述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
45.一种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具有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且第1电极层和第2电极层隔着透明绝缘部件而对置,所述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层具备多个第1电极,多个所述第1电极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延伸,
所述第1电极具有多个第1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第1焊盘及未与所述第1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1非连接线,
所述第2电极层具备多个第2电极,多个所述第2电极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并且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
所述第2电极具有多个第2电极线、与多个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第2焊盘及未与所述第2电极线电连接的多个第2非连接线,
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1、设所述第1电极内的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1时,为C1=A1/(A1+B1),
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总面积为A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电极线的总面积为B2、设所述第2电极内的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占有率为C2时,为C2=A2/(A2+B2),
分别具有至少1个C2<C1的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
46.根据权利要求44或45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0<C1/C2≤3.0,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0μm以下,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2电极线是被配置为网格状的网格电极。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1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1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1虚线,
通过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1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棱形的一边的长度为50μm~500μm。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相邻的所述第2电极之间具有与所述第2电极线绝缘而设置的第2虚线,
通过所述第2电极线、所述第2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虚线构成格子形状为棱形的网格电极。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叠加了所述第1电极和所述第2电极的状态下构成相同形状的棱形的格子。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为1μm以上且5μm以下。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由铜、铝或银或它们的合金构成。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具有黑化层。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所述第1非连接线、所述第2电极线以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是多层结构的金属细线。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1与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所述占有率C2为1.2≤C1/C2≤2.0。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电极线及所述第1非连接线以及所述第2电极线及所述第2非连接线的线宽相同。
57.一种触摸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44至5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摸面板用导电性部件。
58.一种触摸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57所述的触摸传感器。
CN201820309926.2U 2017-03-06 2018-03-06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Active CN20800055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41463 2017-03-06
JP2017-041463 2017-03-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0556U true CN208000556U (zh) 2018-10-23

Family

ID=6344780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2783.8A Pending CN108536328A (zh) 2017-03-06 2018-03-06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CN201820309926.2U Active CN208000556U (zh) 2017-03-06 2018-03-06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82783.8A Pending CN108536328A (zh) 2017-03-06 2018-03-06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216349B2 (zh)
JP (1) JP6518384B2 (zh)
KR (1) KR101990343B1 (zh)
CN (2) CN108536328A (zh)
TW (1) TWI746795B (zh)
WO (1) WO20181636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328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CN109917975A (zh) * 2019-03-07 2019-06-2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红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6768B (zh) * 2008-02-28 2014-11-19 3M创新有限公司 具有变化的薄层电阻的触屏传感器
KR102378773B1 (ko) * 2014-11-05 2022-03-28 닛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전기 배선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기 배선 부재
JP2019008606A (ja) * 2017-06-26 2019-01-17 株式会社Vtsタッチセンサー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JP2019079133A (ja) * 2017-10-20 2019-05-23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
TWI632503B (zh) * 2017-12-15 2018-08-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
US10630824B2 (en) 2018-03-22 2020-04-21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adjustable decoration
KR102611382B1 (ko) * 2018-09-19 2023-12-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유닛과 그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CN111240531A (zh) * 2018-11-28 2020-06-05 无锡变格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无节点图案的触控面板
TWI693544B (zh) * 2019-04-03 2020-05-11 聯陽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KR20210043793A (ko) * 2019-10-11 2021-04-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59239A (ko) * 2019-11-15 2021-05-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3268152B (zh) 2020-02-14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显示装置
CN113534975A (zh) 2020-04-14 2021-10-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KR20210157944A (ko) 2020-06-22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KR20220021977A (ko) * 2020-08-14 2022-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TWI789634B (zh) * 2020-09-29 2023-01-11 大陸商天材創新材料科技(廈門)有限公司 疊構結構之製備方法、疊構結構及觸控感應器
CN112286398A (zh) * 2020-11-18 2021-01-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46488A2 (en) * 2005-07-21 2007-01-24 TPO Displays Corp. Electromagnetic digitizer sensor array structure
JP5615856B2 (ja) * 2011-02-18 2014-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JP5875484B2 (ja) * 2011-12-22 2016-03-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導電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8773393B2 (en) * 2012-02-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uch screen with dummy micro-wires
JP2014191660A (ja) * 2013-03-27 2014-10-06 Japan Display Inc タッチ検出機能付き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5860996B2 (ja) * 2013-04-18 2016-02-1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情報機器
JP5943023B2 (ja) * 2013-07-08 2016-06-29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225793B2 (ja) * 2014-03-28 2017-11-0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タッチセンサ用電極、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WO2015156196A1 (ja) * 2014-04-07 2015-10-1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6133668B (zh) * 2014-04-08 2019-03-26 株式会社藤仓 布线体以及布线基板
JP2016024292A (ja) * 2014-07-18 2016-02-0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KR102199340B1 (ko) * 2014-10-08 2021-01-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터치 윈도우
CN107111394B (zh) * 2014-11-27 2020-01-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导电性薄膜及具备该导电性薄膜的触摸面板传感器
CN107533411B (zh) * 2015-05-04 2021-03-1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触摸面板
TWM523151U (zh) * 2015-11-11 2016-06-01 Bison Optronics Co Ltd 具有無感應功能金屬線條的觸控面板
CN106155450B (zh) * 2016-07-29 2022-10-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1990343B1 (ko) * 2017-03-06 2019-06-18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터치 패널, 터치 패널용 도전성 시트 및 터치 센서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36328A (zh) * 2017-03-06 2018-09-14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CN109917975A (zh) * 2019-03-07 2019-06-21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体红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63672A1 (ja) 2019-03-22
US10754488B2 (en) 2020-08-25
US10216349B2 (en) 2019-02-26
JP6518384B2 (ja) 2019-05-22
US20180275801A1 (en) 2018-09-27
TWI746795B (zh) 2021-11-21
KR101990343B1 (ko) 2019-06-18
CN108536328A (zh) 2018-09-14
US20190138138A1 (en) 2019-05-09
WO2018163672A1 (ja) 2018-09-13
KR20180112758A (ko) 2018-10-12
TW201842435A (zh) 2018-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00556U (zh) 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及部件以及触摸传感器
CN110325950A (zh) 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触摸面板用导电部件及触摸面板用导电性片材
TWI557605B (zh) 具有力度量測之位置觸碰感測器
CN102112947B (zh) 具有按压检测功能的触摸面板及该触摸面板用压敏传感器
CN104956297B (zh) 具含银的透明导电层的投影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02112949B (zh) 带电极平面基板和触摸开关
CN104461118B (zh) 触摸面板传感器膜及其制造方法
WO2012105690A1 (ja) 静電容量式センサー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331184A (zh) 触摸窗口及包含该触摸窗口的显示器
US11079887B2 (en) Conductive member for touch panel and touch panel
CN109564488A (zh) 导电性薄膜及触摸面板
JP5622160B1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CN109074195A (zh)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JP5305807B2 (ja) 透明面状体及び透明タッチスイッチ
CN108351734A (zh) 静电电容式传感器
CN106293251A (zh) 一种力学感应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6605191A (zh) 静电容量式触摸面板
US11132093B2 (en) Touch sensor, touch panel, conductive member for touch panel, and conductive sheet for touch panel
CN212675538U (zh) 触摸面板用电极部件、触摸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6685937A (zh) 触控面板用导电部件、触控面板、触控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面板用导电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9117024A (zh) 触控面板
KR20130067183A (ko)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60112818A (ko) 커브드 디스플레이용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2032318A (ja) 静電容量セン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