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4975A -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4975A
CN113534975A CN202010289422.0A CN202010289422A CN113534975A CN 113534975 A CN113534975 A CN 113534975A CN 202010289422 A CN202010289422 A CN 202010289422A CN 113534975 A CN113534975 A CN 1135349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electrode layer
layer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942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艺鹏
李政杰
方钦雪
柯涌彬
陈思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Priority to CN20201028942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4975A/zh
Priority to TW109206644U priority patent/TWM599945U/zh
Priority to TW109117939A priority patent/TWI742697B/zh
Priority to US17/206,419 priority patent/US11226708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5349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9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G06F3/03547Touch pads, in which fingers can move on a surfa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7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sets of wires, e.g. crossed wi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Abstract

本揭示内容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触控电极包含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一电极,每一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线及多个第一轴线,各第一轴线与第一电极线相连并相互垂直。第二电极层,电性绝缘地设置于第一电极层的上方或下方,第二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二电极,每一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线,第二电极线间隔排列且并联连接。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材质为金属纳米线。同时提供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器,其中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器包含前述的触控电极。本揭示内容藉由纳米银线材料以及搭配并联用轴线的图形设计,提升电极线路的宽度设计的弹性,避免金属的反光以及莫瑞效应,并实现更好的线路稳定性以及持久性。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电极、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且特别涉及一种提升电极稳定度及使用持久性的触控电极。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触控装置的技术发展,触控电极的使用已广泛地运用于各类电子装置中,由于触控屏幕可使用手指或笔在屏幕上直接输入信息,具有高度方便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式电子产品中。
然而,触控电极的设计,除了须考虑触控侦测的灵敏度之外,更常容易受到制造或使用时的物理性接触、弯折等影响,因此特别须避免电极线断裂或刮伤,造成阻抗异常升高、触控感应不良的情形。因此,如何提升电极的稳定度以及使用的持久性,是亟欲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藉由纳米银线材料以及搭配并联用轴线的图形设计,提升电极线路的宽度设计的弹性,避免金属的反光以及莫瑞效应,并实现更好的线路稳定性以及持久性。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触控电极,包含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一电极,每一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线及多个第一轴线,第一电极线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且并联连接,第一轴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各第一轴线与第一电极线相连,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以及第二电极层,电性绝缘地设置于第一电极层的上方或下方,第二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二电极,每一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线,第二电极线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并联连接;其中,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材质为金属纳米线,并且第一电极线及第二电极线为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在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在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一电极包含并联连接的三条第一电极线,并且每一第二电极包含并联连接的三条第二电极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一电极中,每一第一轴线是与全部或部分并联的第一电极线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线及第一轴线的线宽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之间相距900微米至1600微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一第二电极更包含多个第二轴线,第二轴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各第二轴线与第二电极线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轴线在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该第一电极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轴线在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每一第二电极中,每一第二轴线是与全部或部分并联的第一电极线相连。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线及第二轴线的线宽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线之间相距900微米至1600微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在彼此交叉处的垂直投影区域的线宽是采用缩小线宽的设计。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含:基板以及前述的触控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的第一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层设置于基板相对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更包括绝缘涂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上,并且第二电极层设置于绝缘涂层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更包括胶层及另一基板,其中第二电极层设置于另一基板的表面,并且设置有第一电极层的基板和设置有第二电极层的另一基板通过胶层相互贴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更包括光学胶层,其中基板通过光学胶层贴合于显示模块。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器,包含:显示模块以及前述的触控电极,显示模块包含至少一承载基材,第一电极层及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承载基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载基材包含显示基板、偏光板、保护基材及黏着层的其中之一。
附图说明
本揭示内容的各方面,可由以下的详细描述,并与所附的附图一起阅读,而得到最佳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产业界的普遍惯例,各个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事实上,为了清楚地说明和讨论,各个特征的尺寸可能任意地增加或减小。
图1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
图2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2B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3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3B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
图5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
其中,符号说明
100,200:触控电极
11,21:第一电极层
110,210:第一电极
111,211:第一电极线
112,212:第一轴线
12,22:第二电极层
120,220:第二电极
121,221:第二电极线
122,222:第二轴线
L11:线宽
L12:线宽
L21:线宽
L22:线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与具体实施例提出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发明的各实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实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实施例,而无须进一步的记载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将详细叙述许多特定细节,以使读者能够充分理解以下的实施例。然而,亦可在无此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践本发明的实施例。
另外,空间相对用语,如「下」、「上」等,是用以方便描述一组件或特征与其他组件或特征在附图中的相对关系。这些空间相对用语旨在包含除了附图中所示的方位以外,装置在使用或操作时的不同方位。装置可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其他方位),而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叙述亦可相对应地进行解释。
于本文中,除非内文中对于冠词有所特别限定,否则『一』与『该』可泛指单一个或多个。将进一步理解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及相似词汇,指明其所记载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与/或组件,但不排除其它的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组件、组件,与/或其中的群组。
以下列举数个实施方式以更详尽阐述本发明的触碰装置,然其仅为例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图1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100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100是例如为双层电极层的结构态样,例如包含第一电极层11与第二电极层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层12电性绝缘地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1的上方或下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材料为金属纳米线(metalnanowires)。需要强调的是,金属纳米线具有低电阻以及高光线穿透率的特性,因此,可避免现在使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亟欲避免的反光以及莫瑞效应,即使较宽的电极线路也可适用,提升线路设计的弹性。
再者,电极层的每一电极包含多个电极线,为了降低触控电极可视的程度,同时也能提高触控电极的弯折能力,避免弯折所产生的应力导致电极线断裂,本揭示内容的电极线于俯视下较佳是设计为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也就是所谓的S形电极线或波浪形电极线。
此外,电极层的每一电极还包含多个轴线,连接触控电极中并联的多条电极线,增加并联电极线之间的线路分叉。需要强调的是,电极线断裂或是受损会造成电路阻抗提升、信号衰减的现象,而本揭示内容经过轴线的设计,可降低前述的电路阻抗提升、信号衰减的现象,进而加强电极的结构完整性,且并不会影响原有设计所需的阻抗以及触碰前后的电容表现。此外,可通过线路的模拟(例如尺寸或/及电极线数量等因素),在不影响电容之下,根据欲降低的阻抗变化设计最适轴线范围。一般而言,轴线数量的增加,电路阻抗的变化会随的降低。
请参阅图1、图2A以及图2B,图2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层11的示意图。第一电极层11包含多个条第一电极110,而每一条第一电极110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线111以及多个第一轴线112。第一电极线111形成于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上,彼此之间并联连接,更具体来讲,第一电极线111是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第二方向(例如Y轴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本实施方式的每一第一电极110是例如由三条第一电极线111并联连接所构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由两条或多条第一电极线111所构成,在此并非为本揭示所限制。此外,第一电极110是例如在第一电极线111的头尾两端进行并联连接,并且第一电极线111于俯视下是设计为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
补充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方向是指广义的X轴方向,而第二方向是指广义的Y轴方向,因此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可以是从其中心线的方向来决定延伸方向。
在第一电极110中,第一轴线112连接第一电极线111,形成于第二方向上。须强调的是,第一电极线111断裂或是受损会造成电路阻抗提升、信号衰减的现象,而随着第一轴线112的数量适量提升,可降低前述现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以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垂直投影方向来看,第一轴线112是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120之间,并且不会与第二电极120构成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12连接第一电极线111的位置,可基于降低特定电极线的阻抗提升的目的,弹性包含多种连接态样。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图2A,任一第一电极110的每一第一轴线112是同时与全部并联的第一电极线111相连。在另一实施例中,假设第一电极110是由三条第一电极线111并联连接所构成,而每一第一轴线112是同时仅两条相邻并联的第一电极线111相连,其中相邻的两条第一轴线112是连接不同的两条第一电极线111,以形成交互间隔设置,也就是假设第一条(例如以图2A视角由左边算起)第一轴线112是连接第一电极110中的第一、二条(例如以图2A视角由上面算起)第一电极线111;而第二条第二轴线112则是连接第二、三条第一电极线111,如此依序交互设置。当然,若设计上有感测均匀性的考虑,则以每一第一轴线112是同时与全部并联的第一电极线111相连为较佳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一第一电极110中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111于第二方向上相距一第一预定距离。具体而言,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111彼此之间相距约900微米至约1600微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第一电极线111的线宽L11以及第一轴线112的线宽L12可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可视应用需求对应调整。线宽L11或线宽L12可例如约100微米、约200微米、约300微米、约400微米、约500微米、约600微米、约700微米、约800微米、或者此等值中任意两者之间的任何值。在一实施方式中,线宽L11以及线宽L12可介于约200微米、约220微米、约240微米、约260微米、约280微米、约300微米、约320微米、约340微米、约360微米、约380微米、约400微米、或者此等值中任意两者之间的任何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线111与这些第一轴线112的线宽可一致(请参阅图2A)或是不一致,例如这些第一轴线112的线宽L12可窄于这些第一电极线111的线宽L11(请参阅图2B)。
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本揭示的第一电极层11是采用具有高光线穿透率的金属纳米线材料设计,因此有别于传统细线宽且不透明的金属网格(metal mesh)的电极图形,第一电极线111的线宽L11可以设计相对较宽来获得较佳的信号传递效果,并且也不需受限于所要搭配的显示模块(图未示)的像素定义框(如黑色矩阵)的位置,增加设计弹性。
请参阅图1、图3A以及图3B,图3A绘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层12的示意图。第二电极层12的设计大致与前述第一电极层11的设计相同,差异点在于,第一电极层11是例如作为X轴方向的电极,而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层12则是作为Y轴方向的电极。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层12包含多个条第二电极120,而每一条第二电极120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线121以及多个第二轴线122。第二电极线121形成于第二方向上(Y轴方向上),彼此之间并联连接,更具体来讲,第二电极线121是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且沿第一方向(例如X轴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方式的每一第二电极120是例如由三条第二电极线121并联连接所构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由两条或多条第二电极线121所构成,在此并非为本揭示所限制。此外,第二电极120是例如在第二电极线121的头尾两端进行并联连接,并且第二电极线121于俯视下是设计为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
在第二电极120中,第二轴线122连接第二电极线121,形成于第一方向上。同样的,可在考虑避免信号衰减、第二电极120的电容值及触控面板100的光学特性等需求之下来适量增加第二轴线122的数量。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图1,以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垂直投影方向来看,第二轴线122是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110之间,并且不会与第一电极110构成重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轴线122连接第二电极线121的位置,可基于降低特定电极线的阻抗提升的目的,弹性包含多种连接态样。在一实施例中,例如图3A,任一第二电极120的每一第二轴线122是同时与全部并联的第二电极线121相连。在另一实施例中,假设第二电极120是由三条第二电极线121并联连接所构成,而每一第二轴线122是同时仅与两条相邻并联的第二电极线121相连,其中相邻的两条第二轴线122是连接不同的两条第二电极线121,以形成交互间隔设置,也就是假设第一条(例如以图3A视角由上面算起)第二轴线122是连接第二电极120中的第一、二条(例如以图3A视角由左边算起)第二电极线121;而第二条第二轴线122则是连接第二、三条第二电极线121,如此依序交互设置。当然,若设计上有感测均匀性的考虑,则以每一第二轴线122是同时与全部并联的第二电极线121相连为较佳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任一第二电极120中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线121于第二方向上相距一第二预定距离。具体而言,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线121相距约900微米至约1600微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这些第二电极线121的线宽L21以及第二轴线112的线宽L22可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可视应用需求对应调整。线宽L21或线宽L22可例如约100微米、约200微米、约300微米、约400微米、约500微米、约600微米、约700微米、约800微米、或者此等值中任意两者之间的任何值。在一实施方式中,线宽L21以及线宽L22可介于约200微米、约220微米、约240微米、约260微米、约280微米、约300微米、约320微米、约340微米、约360微米、约380微米、约400微米、或者此等值中任意两者之间的任何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线121与这些第二轴线122的线宽可一致(请参阅图3A)或是不一致,例如这些第二轴线122的线宽L22可窄于这些第二电源线121的线宽L21(请参阅图3B)。
同样的,由于本揭示的第二电极层12是采用具有高光线穿透率的金属纳米线材料设计,因此有别于传统细线宽且不透明的金属网格(metal mesh)的电极图形,第二电极线121的线宽L22可以设计相对较宽来获得较佳的信号传递效果,并且也不需受限于所要搭配的显示模块(图未示)的像素定义框(如黑色矩阵)的位置,增加设计弹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轴线112以及第二轴线122的数目以及位置可依需求选择性地设置,例如可通过适量提升特定电极轴线的数目,进而提升此电极的稳定度以及耐久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100只在第一电极层11设计包含第一轴线1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100只在第二电极层12设计包含第二轴线1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100同时在第一电极层11设计包含第一轴线112以及在第二电极层12设计包含第二轴线122,例如图1。此外,第一轴线112和第二轴线122的设置位置除了如图1所示的设计之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亦可视需求于特定电极层增设较多轴线,例如图4,只在第二电极层12设置较多的第二轴线122,以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垂直投影方向来看,第二轴线122是相对设置在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111之间,并且不会与第一电极110(第一电极线111)构成重叠。
请参考图5,绘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触控电极200大致与图1的实施方式所示的触控电极100相同,采用第一电极层21和第二电极层22的两层电极结构设计,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在彼此交叉处的垂直投影区域的线宽是采用缩小线宽的设计。更具体来讲,第一电极210中的每一条第一电极线211在与第二电极220中的每一条第二电极线221的交叉处的垂直投影区域的线宽是小于原本第一电极线211本身的线宽;同样的,第二电极220中的每一条第二电极线221在与第一电极210中的每一条第一电极线211的交叉处的垂直投影区域的线宽是小于原本第二电极线211本身的线宽。
在一实施方式中,缩小线宽的设计是最大缩小约1/2的线宽,例如可约缩小1/2、1/3、1/4的线宽等。假设电极线的线宽为400微米,则交叉处缩小线宽的设计是让线宽缩小成为200微米(缩小1/2)、300微米(缩小1/4)等。实际缩小的线宽依实际设计需求可以有所调整,并非为本发明所限制。
若从触控电极100应用在触控面板(触控传感器)的整体结构来看,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之间还包括一绝缘层来达到电性绝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可由基板、绝缘涂层或胶层来实现,并且不限制仅为一层,也可以是多层或复合层,让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是分别位于绝缘层的相对两侧表面来电性绝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是例如采用基板的设计,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是分别设置在一基板相对两侧面表面,整体以构成单一基板双面电极的叠层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是例如采用绝缘涂层的设计,第一电极层11是先设置在一基板的表面,然后再设置一绝缘涂层于第一电极层11的表面,最后再设置第二电极层12于绝缘涂层的表面,整体以构成单一基板单面双层电极的叠层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绝缘层是例如采用胶层的设计,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是分别形成在一承载基板后,再通过胶层进行贴合,整体以构成双层基板双层电极的叠层结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可进一步应用于显示模块,以构成一触控显示器。在实际应上,触控面板可通过光学胶体(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来外贴于显示模块上。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面板还可整合于显示模块之中,以利用显示模块内的现有叠层基材(例如显示基板、偏光板、保护基材等)来作为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承载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让触控面板实现弯折可挠的效果,基板可以采用柔性透明基板,材料可以选自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酰亚胺(polyimide;PI)、环烯烃聚合物(cyclo-olefin polymers;COP)等透明材料。
接下来,进一步说明第一电极层11和第二电极层12的具体制作方法,两层的制作方法相同,以下仅以第一电极层11来代表说明。第一电极层11是以含有金属纳米线的分散液或浆料经涂布、干燥/固化成型及图案化步骤等步骤所形成。
所述涂布步骤例如但不限于:网版印刷、喷头涂布、滚轮涂布等工艺;在一种实施例中,可采用卷对卷(roll to roll)工艺将含有金属纳米线的分散液或浆料涂布于连续供应的基板的表面。所述具有金属纳米线的分散液可为溶剂,如水、醇、酮、醚、烃或芳族溶剂(苯、甲苯、二甲苯等等);上述分散液亦可包含添加剂、接口活性剂或黏合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2-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羟基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HPMC)、磺酸酯、硫酸酯、二磺酸盐、磺基琥珀酸酯、磷酸酯或含氟界面活性剂等等。而所述的金属纳米线(metalnanowires)层,例如可为纳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层、纳米金线(gold nanowires)层或纳米铜线(copper nanowires)层所构成;更详细的说,本文所用的「金属纳米线(metalnanowires)」是为一集合名词,其指包含多个元素金属、金属合金或金属化合物(包括金属氧化物)的金属线的集合,其中所含金属纳米线的数量,并不影响本发明所主张的保护范围;且单一金属纳米线的至少一个截面尺寸(即截面的直径)小于500nm,较佳小于100nm,且更佳小于50nm;而本发明所称的为“线(wire)”的金属纳米结构,主要具有高的纵横比,例如介于10至100,000之间,更详细的说,金属纳米线的纵横比(长度:截面的直径)可大于10,较佳大于50,且更佳大于100;金属纳米线可以为任何金属,包括(但不限于)银、金、铜、镍及镀金之银。而其他用语,诸如丝(silk)、纤维(fiber)、管(tube)等若同样具有上述的尺寸及高纵横比,亦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畴。
在部分实施方式中,金属纳米线可以是纳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或纳米银纤维(Silver nanofibers),其可以具有平均约20至100纳米的直径,平均约20至100微米的长度,较佳为平均约20至70纳米的直径,平均约20至70微米的长度(即纵横比为1000)。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金属纳米线的直径可介于70纳米至80纳米,而长度约8微米。
所述固化/干燥步骤主要是让溶剂等物质被挥发,使得金属纳米线以随机的方式分布于基板的表面;较佳的,金属纳米线会固着于基板的表面上而不至脱落而形成所述的第一电极层11,且金属纳米线可彼此接触以提供连续电流路径,进而形成一导电网络(conductive network)。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设置一底涂层(overcoat,图未示)于第一电极层11(金属纳米线层)上,经过固化后,使底涂层与第一电极层11构成复合结构层。在一实施方式中,可将合适的聚合物或其混和物以涂布方法成型于第一电极层11上,所述的聚合物会渗入金属纳米线之间而形成填充物,并施以固化步骤以形成底涂层,换言之,金属纳米线可视为嵌入底涂层之中。在一具体实施方式,固化步骤可为:利用加热烘烤的方式(温度在约60℃到约150℃)将上述聚合物或其混和物形成底涂层于第一电极层11上。本发明并不限定底涂层与第一电极层11之间的实体结构,例如底涂层与第一电极层11可为两层结构的堆栈,或者底涂层与第一电极层11可相互组合而形成一复合层。优选的,金属纳米线为嵌入底涂层之中而形成复合型态,并在后续的工艺中被图案化。
上述的聚合物较佳的可赋予金属纳米线某些特定的化学、机械及光学特性,例如提供金属纳米线与基板的黏着性,或是较佳的实体机械强度,故底涂层又可被称作基质(matrix)。又一方面,使用某些特定的聚合物制作底涂层,使金属纳米线具有额外的抗刮擦及磨损的表面保护,采用诸如聚丙烯酸酯、环氧树脂、聚胺基甲酸酯、聚硅烷、聚硅氧、聚(硅-丙烯酸)等可使金属纳米线具有较高的表面强度以提高耐刮能力。再者,前述聚合物中可添加交联剂、聚合抑制剂、稳定剂(例如但不限于抗氧化剂、紫外光稳定剂(UVstabilizers))、界面活性剂或上述的类似物或混合物以提高复合结构CS的抗紫外线能力或达成较长保存期限。
此外,前述的金属纳米线可进一步进行后处理以提高其导电度,此后处理可为包括如加热、等离子体、电晕放电、UV臭氧或压力的过程步骤。例如,在固化形成第一电极层11的步骤后,可利用滚轮施加压力于其上,在一实施例中,可藉由一或多个滚轮向金属纳米线层施加50至3400psi的压力,较佳为可施加100至1000psi、200至800psi或300至500psi的压力。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可同时进行加热与压力的后处理;详言之,所形成的金属纳米线可经由如上文所述的一或多个滚轮施加压力,并同时加热,例如由滚轮施加的压力为10至500psi,较佳为40至100psi;同时将滚轮加热至约70℃与200℃之间,较佳至约100℃与175℃之间,其可提高第一电极层11的导电度。于部分实施方式中,金属纳米线较佳可暴露于还原剂中进行后处理,例如包含纳米银线的金属纳米线较佳可暴露于银还原剂中进行后处理,银还原剂包括硼氢化物,如硼氢化钠;硼氮化合物,如二甲基胺基硼烷(DMAB);或气体还原剂,诸如氢气(H2)。而所述的暴露时间约10秒至约30分钟,较佳约1分钟至约10分钟。而上述施加压力的步骤可依实际的需求实施在适当的步骤中。
最后,所述的图案化步骤可例如在固化后的第一电极层11上进行曝光/显影(即熟知的微影工艺)及蚀刻,以制作出第一电极110的图案。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层11较佳地具有以下特性:可见光(例如波长介于约400nm-700nm)的光穿透率(Transmission)可大于约80%,且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ance)在约10至1000奥姆/平方(ohm/square)之间;较佳地,纳米线层的可见光(例如波长介于约400nm-700nm)的光穿透率(Transmission)大于约85%,且表面电阻率(surface resistance)在约50至500奥姆/平方(ohm/square)之间。
本揭示内容的触控电极,通过使用金属纳米线作为电极以及轴线材料,可避免现在使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作为材料所亟欲避免的反光以及莫瑞效应,提升线路设计的弹性;此外,通过轴线的设计,可增加并联的电极线之间的分支,有助于降低因并联电极线断裂或受损而导致的阻抗变化,提升触控电极的稳定度以及耐久性。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一电极,每一该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线及多个第一轴线,该第一电极线沿一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沿一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且并联连接,该第一轴线沿该第二方向延伸并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各该第一轴线与该第一电极线相连,其中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相互垂直;以及
一第二电极层,电性绝缘地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的上方或下方,该第二电极层包含多个第二电极,每一该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线,该第二电极线沿该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并联连接;
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的材质为金属纳米线,并且该第一电极线及该第二电极线为正弦波形的长条状电极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轴线在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该第二电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轴线在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该第二电极线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一电极包含并联连接的三条该第一电极线,并且每一该第二电极包含并联连接的三条该第二电极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每一该第一电极中,每一该第一轴线是与全部或部分并联的该第一电极线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线及该第一轴线的线宽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条第一电极线之间相距900微米至1600微米。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一该第二电极更包含多个第二轴线,该第二轴线沿该第一方向延伸并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设置,各该第二轴线与该第二电极线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轴线在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该第一电极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轴线在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的垂直投影方向上是相对设置于相邻的两条该第一电极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在每一该第二电极中,每一该第二轴线是与全部或部分并联的该第一电极线相连。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电极线及该第二轴线的线宽介于100微米至800微米之间,并且相邻的两条第二电极线之间相距900微米至1600微米。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及该第二电极在彼此交叉处的垂直投影区域的线宽是采用缩小线宽的设计。
13.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
其中,该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的一第一表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基板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绝缘涂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上,并且该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绝缘涂层上。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胶层及一另一基板,其中该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另一基板的一表面,并且设置有该第一电极层的该基板和设置有该第二电极层的该另一基板通过该胶层相互贴合。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光学胶层,其中该基板通过该光学胶层贴合于一显示模块。
18.一种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显示模块,包含至少一承载基材;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至12项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
其中,该第一电极层及该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承载基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触控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承载基材包含显示基板、偏光板、保护基材及黏着层的其中之一。
CN202010289422.0A 2020-04-14 2020-04-14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Pending CN1135349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9422.0A CN113534975A (zh) 2020-04-14 2020-04-14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TW109206644U TWM599945U (zh) 2020-04-14 2020-05-28 觸控電極及應用其之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器
TW109117939A TWI742697B (zh) 2020-04-14 2020-05-28 觸控電極及應用其之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器
US17/206,419 US11226708B2 (en) 2020-04-14 2021-03-19 Touch electrode,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of u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9422.0A CN113534975A (zh) 2020-04-14 2020-04-14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975A true CN113534975A (zh) 2021-10-22

Family

ID=7300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9422.0A Pending CN113534975A (zh) 2020-04-14 2020-04-14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26708B2 (zh)
CN (1) CN113534975A (zh)
TW (2) TWM59994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975A (zh) 2020-04-14 2021-10-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9059B2 (ja) * 2012-07-06 2016-0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
TWM466308U (zh) * 2013-07-18 2013-11-21 Liyitec Inc 觸控面板
CN203414928U (zh) * 2013-08-06 2014-01-29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
TWM481449U (zh) * 2014-02-18 2014-07-01 Superc Touch Corp 高準確度之內嵌式平面顯示觸控結構
TW201610796A (zh) * 2014-09-05 2016-03-16 勝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裝置
CN104850295B (zh) * 2015-05-08 2018-02-06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及彩色滤光片基板
CN105138988B (zh) * 2015-08-26 2020-0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互容式指纹识别器件及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
CN206058156U (zh) * 2016-07-29 2017-03-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775050B (zh) * 2016-11-14 2019-09-0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
JP6518384B2 (ja) * 2017-03-06 2019-05-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用導電性シートおよびタッチセンサ
CN113534975A (zh) * 2020-04-14 2021-10-22 宸美(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26708B2 (en) 2022-01-18
US20210318780A1 (en) 2021-10-14
TW202138976A (zh) 2021-10-16
TWI742697B (zh) 2021-10-11
TWM599945U (zh) 2020-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6659B (zh) 觸控面板與顯示器
TWI726741B (zh) 觸控面板及窄邊框顯示器
CN103838440B (zh) 触摸屏
CN103838441B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13534976A (zh) 具虚设图案的触控面板
KR20140129134A (ko) 터치 센서 전극용 메시 패턴
JP5374457B2 (ja) 面状体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US11204672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234660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534975A (zh)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CN212112417U (zh) 触控电极及应用其的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器
CN112860091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12515719U (zh) 具虚设图案的触控面板
CN211319188U (zh) 触控面板
CN211403408U (zh) 触控面板
CN110888557A (zh) 一种电容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
CN213659418U (zh) 薄膜感测器及触控显示器
TWI760092B (zh) 觸控感應器及其製造方法
JP7263406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デバイス
CN210955009U (zh) 触控面板
KR102552530B1 (ko) 터치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760825B (zh) 觸控面板、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及其裝置
TW202209065A (zh) 觸控面板、觸控面板的製作方法及觸控顯示裝置
CN113867556A (zh) 薄膜感测器及触控显示器
KR20130129019A (ko) 나노와이어 용액, 터치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