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18736U - 充电电池 - Google Patents

充电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18736U
CN207818736U CN201820068559.1U CN201820068559U CN207818736U CN 207818736 U CN207818736 U CN 207818736U CN 201820068559 U CN201820068559 U CN 201820068559U CN 207818736 U CN207818736 U CN 2078187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sing
connection portion
lug
transition connection
recharge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85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承友
郭志君
王鹏
郑于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85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187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187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187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电池,包括端盖、端子、电极组件、集流构件、熔断结构、熔断支撑结构和第一绝缘构件,其中,集流构件具有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连接于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过渡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过渡连接部并与极耳连接;熔断结构设置在过渡连接部上,并具有比过渡连接部的其他部分小的横截面积;熔断支撑结构连接于第一绝缘构件,并且至少部分位于熔断结构的外侧。本实用新型设置熔断支撑结构对熔断结构进行支撑,并将熔断支撑结构与第一绝缘构件连接,使得可以在弯折极耳连接部的过程中,利用熔断支撑结构有效降低过渡连接部发生翘曲的风险。

Description

充电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与不可充电的电池相比,充电电池可被放电和再充电,具有能够循环使用的特点,已经在手机和笔记本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上以及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上得以广泛应用。
为了防止充电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电流过大等异常情况而发生爆炸或起火等问题,通常在充电电池的集流构件上设置熔断结构(又称Fuse结构)。在充电电池中,集流构件连接于端子与电极组件之间,通常包括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连接于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过渡连接部。熔断结构通常设置在端子连接部或过渡连接部上,其具有小于电极构件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形成薄弱部,因此,当产生异常电流时,熔断结构会被熔断,从而切断电流,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由于为了改善空间利用率,会将极耳连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过渡连接部上,在这种情况下,当将熔断结构设置在过渡连接部上时,由于设有熔断结构的过渡连接部强度较低,因此,在弯折极耳连接部的过程中,弯折力会引起过渡连接部向外运动,发生翘曲,不仅会造成装配困难,甚至会直接造成熔断结构发生断裂,导致熔断结构失效,无法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降低设有熔断结构的过渡连接部在极耳连接部弯折过程中发生翘曲的风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池,其包括:
端盖,
端子,设置于端盖;
电极组件,具有极耳;
集流构件,具有端子连接部、极耳连接部和连接于端子连接部和极耳连接部之间的过渡连接部,端子连接部与端子连接,过渡连接部成角度地与端子连接部连接,极耳连接部可弯折地设置于过渡连接部并与极耳连接;
熔断结构,设置在过渡连接部,熔断结构具有比过渡连接部的其他部分小的横截面积;
第一绝缘构件,设置在集流构件与端盖之间;和
熔断支撑结构,连接于第一绝缘构件,并且至少部分位于熔断结构的外侧。
可选地,过渡连接部上设有熔断开口,熔断结构包括位于熔断开口横向两侧的待熔断部,熔断支撑结构包括支撑部,支撑部插入熔断开口内。
可选地,支撑部的厚度大于熔断开口的深度。
可选地,熔断支撑结构还包括安装基体,安装基体位于过渡连接部的外侧,支撑部设置于安装基体的第一表面上,安装基体的第一表面与过渡连接部的表面接触。
可选地,安装基体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还设有凹槽。
可选地,第一绝缘构件包括朝着远离端盖的方向延伸并遮盖熔断结构的第一绝缘部,熔断支撑结构位于第一绝缘部和过渡连接部之间。
可选地,第一绝缘部与熔断支撑结构滑动配合。
可选地,第一绝缘部和熔断支撑结构中的一个上设有滑槽,第一绝缘部和熔断支撑结构中的另一个上对应设有滑块,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
可选地,滑槽设置于第一绝缘部上,滑块设置于熔断支撑结构上。
可选地,滑块设置在熔断支撑结构的安装基体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向着远离熔断结构的一侧凸出。
本实用新型设置熔断支撑结构对熔断结构进行支撑,并将熔断支撑结构与第一绝缘构件连接,使得可以在弯折极耳连接部的过程中,利用熔断支撑结构有效降低过渡连接部发生翘曲的风险。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图1所示充电电池省略绝缘壳和外壳之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1的主体爆炸示意图。
图4示出图3中端盖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5示出图4中集流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图4中熔断支撑结构的第一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图4中熔断支撑结构的第二立体示意图。
图8示出图4中第一绝缘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集流构件、熔断支撑结构和第一绝缘构件的配合部位的剖切示意图。
实用新型图中:
1、壳体;
2、端盖;21、注液孔;
31、端子;
32、防爆阀;321、防爆阀罩盖;322、防爆阀本体;
41、第一绝缘构件;411、第一绝缘部;412、第二绝缘部;411a、滑槽;412a、端子安装孔;412b、注液避让孔;412c、防爆阀避让孔;
42、密封圈;
43、第二绝缘构件;
44、铆接块;
5、熔断支撑结构;51、安装基体;52、凹槽;53、滑块;54、支撑部;
6、集流构件;61、端子连接部;62、过渡连接部;63、极耳连接部;64、熔断结构;611、端子装配孔;641、熔断开口;642、待熔断部;
7、电极组件;71、电极主体;72、极耳;72a、焊印;
8、绝缘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开展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充电电池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9,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充电电池,包括:
端盖2,
端子31,设置于端盖2;
电极组件7,具有极耳72;
集流构件6,具有端子连接部61、极耳连接部63和连接于端子连接部61和极耳连接部63之间的过渡连接部62,端子连接部61与端子31连接,过渡连接部62成角度地与端子连接部61连接,极耳连接部63可弯折地设置于过渡连接部62并与极耳72连接;
熔断结构64,设置在过渡连接部62,熔断结构64具有比过渡连接部62的其他部分小的横截面积;
第一绝缘构件41,设置在集流构件6与端盖2之间;和
熔断支撑结构5,连接于第一绝缘构件41,并且至少部分位于熔断结构64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熔断支撑结构5对设置在过渡连接部62上的熔断结构64进行支撑,可以在熔断结构64熔断后,有效防止因被熔断的两部分再次接触导通而引起充电电池着火或爆炸;并且,通过将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连接,由于相对于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不连接的情况,熔断支撑结构5可以将弯折极耳连接部63时的弯折力分散至第一绝缘构件41上,减少弯折力对过渡连接部62的影响,因此,可以更有效地防止过渡连接部62在弯折力的作用下发生翘曲,从而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也有利于防止熔断结构64在极耳连接部63弯折过程中因发生断裂而失效。
为了方便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连接,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绝缘构件41包括朝着远离端盖2的方向延伸并遮盖熔断结构64的第一绝缘部411,熔断支撑结构5位于第一绝缘部411和过渡连接部62之间。通过将第一绝缘构件41设置为具有朝着远离端盖2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绝缘部411,由于第一绝缘部411与过渡连接部62的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因此,更便于设置在过渡连接部62处的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连接。而且,由于第一绝缘部411遮盖熔断结构64,而熔断支撑结构5位于第一绝缘部411和过渡连接部62之间,因此,第一绝缘部411还能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2的过程中通过熔断支撑结构5对强度较低的过渡连接部62的设有熔断结构64的部分起到一定的压覆作用,更有效地阻止过渡连接部62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3的过程中因向外运动或变形而发生翘曲。
其中,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部411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优选地,熔断支撑结构5可以与第一绝缘部411滑动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方便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部411的装配连接。
下面结合图1-9所示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充电电池包括壳体1、端盖2、端子31、集流构件6、熔断结构64、熔断支撑结构5、电极组件7和绝缘壳8等。
壳体1具有顶端开口的空腔,用于容置电极组件7等,以对电极组件7等形成保护。壳体1可以为铝壳等金属壳。
端盖2盖合于壳体1的开口上,对壳体1的空腔进行封闭,形成容置电极组件7等的空间。端盖2上设有注液孔21和防爆阀32等。防爆阀32包括防爆阀本体321和用于遮蔽防爆阀本体321的防爆阀罩盖321。
绝缘壳8套设于壳体1与电极组件7之间,使电极组件7与壳体1之间绝缘,防止漏电。
容置于壳体1空腔中的电极组件7为充电电池实现充放电功能的核心部件,其通常由正电极构件、负电极构件以及设置于正电极构件和负电极构件之间的隔离件卷绕或堆叠而成。正电极构件和负电极构件一般都设置为片状结构,所以,二者通常又被分别称为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正电极构件和负电极构件均包括电生成部和由电生成部向外延伸的电引导部,电生成部具有活性物质,而电引导部不具有活性物质。卷绕或堆叠形成电极组件7后,多个电生成部层叠在一起,形成电极主体71,同时,多个位于电极主体71同一侧的电引导部层叠在一起,形成极耳72。可见,极耳72为电极组件7的由电极主体71向外延伸且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用于将电极主体71生成的电流引出。其中,正电极构件对应的极耳72可以称为正极耳。负电极构件对应的极耳72可以称为负极耳。
具体地,由图3可知,在该实施例中,充电电池包括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极组件7,这样可以增强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其中,每个电极组件7均包括电极主体71和位于电极主体71左右两侧的两个极耳72(其中一个极耳72为正极耳,另一个极耳72为负极耳)。
电极组件7通过集流构件6和端子31与外部电导通。其中,端子31设置于端盖2上并露出于端盖2之外,用于与外部电连接。集流构件6则连接于电极组件7的极耳72与端子31之间,以实现电极组件7与端子31之间的电连接。其中,通过集流构件6与正极耳连接的端子31可以称为正极端子。通过集流构件6与负极耳连接的端子31可以称为负极端子。
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端子31包括基座和柱体,柱体设置于基座上。而集流构件6则呈板状,并包括与端子31连接的端子连接部61、与极耳72连接的极耳连接部63和连接于端子连接部61与极耳连接部63之间的过渡连接部62。
更具体地,由图5可知,端子连接部61大致平行于端盖2设置,其上设有端子装配孔611。端子31的柱体与端子装配孔611的尺寸相适配,其由下至上地穿过端子装配孔611,并伸出至端盖2外部。而端子31的基座的尺寸则大于端子装配孔611的孔径,其抵靠在端子连接部61的下表面,起到限位作用。
过渡连接部62与端子连接部61成大致90°角地连接于端子连接部61的一端,并由端子连接部61向着远离端盖2的方向(在图4-5中即为向下)延伸。这样,过渡连接部62大致平行于电极主体71的左右方向的端面,便于过渡连接部62与电极主体71的左右方向的对应端面贴合,以减少过渡连接部62的空间占用,提高空间利用率。
两个极耳连接部63连接于过渡连接部62的横向两侧的边缘,分别用于与前述两个电极组件7的极耳72对应连接。并且,每个极耳连接部63均相对于过渡连接部62可弯折地设置,以便于极耳连接部63与极耳72连接,且通过在极耳连接部63与极耳72连接之后将极耳连接部63进行弯折,可以减少极耳连接部63所占用的空间,改善空间利用率。其中,如图3所示,在极耳连接部63位于极耳72连接时,极耳连接部63垂直于过渡连接部62,并向着远离电极主体71的左右方向的端面的方向延伸;而如图2所示,在极耳连接部63与极耳72连接完成之后,可以将连接在一起的极耳连接部63和极耳72一起弯折90°,使连接在一起的极耳连接部63和极耳72变为大致平行于过渡连接部62(或称平行于电极主体71的左右方向的端面),防止极耳连接部63和极耳72因向左右方向凸出而占用较多的空间。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各极耳连接部63与对应的极耳72之间的连接可以采用焊接方式,例如超声波焊接等,在各极耳连接部63与对应的极耳72之间形成焊印72a。
另外,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充电电池还包括第一绝缘构件41、第二绝缘构件43、密封圈42及铆接块44等。其中,第一绝缘构件41设置于集流构件6与端盖2之间;第二绝缘构件43设置于端盖2上并位于端盖2外部;铆接块44设置于第二绝缘构件43上,对端子31进行连接固定。穿过端子装配孔611的端子31的柱体由下至上依次穿过第一绝缘构件41、端盖2、第二绝缘构件43和铆接块44,最终伸出至端盖2外部。而密封圈42则设置在端子31与端盖2之间,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壳体1内的电解液泄露到壳体1外部。
而为了提高充电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安全性,在该实施例中,在集流构件6上还设有熔断结构64。其中,如图5所示,集流构件6的过渡连接部62上设有熔断开口641,这样,在熔断开口641的横向两侧(图中即为左右两侧)分别形成一个横截面积小于过渡连接部62其他部分横截面积的待熔断部642。基于此,该实施例的熔断结构64设置于过渡连接部62上,并包括位于熔断开口64左右两侧的待熔断部642。由于待熔断部642的横截面积小于过渡连接部62其他部分的横截面积,因此,当充放电过程中出现电流过大等异常情况时,待熔断部642能够发生熔断,切断电流,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有效防止充电电池在电流异常时发生起火或爆炸等危险情况。具体地,由图5可知,该实施例的熔断结构64位于过渡连接部62的纵向的靠近端子连接部61的一端。
虽然设置了熔断结构64,待熔断部642能够在电流异常时发生熔断,但研究发现,在熔断结构64熔断时的高温、大电流及高电压的作用下,某些情况下,断开的待熔断部642的两部分之间仍然会形成电弧,使集流构件6仍处于电导通状态,以致于熔断结构64发生失效,无法起到应有的安全保护作用。
为了进一步解决熔断后的熔断结构64因重新发生电导通而失效的问题,该实施例在充电电池中还设置了熔断支撑结构5,用于对熔断后的熔断结构64进行支撑,以防止熔断结构64断开的两部分之间在熔断时的高温、大电流及高电压的作用下因形成电弧而发生不期望的重新电导通。熔断支撑结构5设置为绝缘的,例如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
结合图4、图6、图7和图9可知,在该实施例中,熔断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部54,该支撑部54插入熔断开口641内。具体地,支撑部54为支撑块。
由于支撑部54插入熔断开口641内,当待熔断部642熔断后,支撑部54可以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阻止待熔断部642断开的上下两部分相互靠近,保持待熔断部642断开的上下两部分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并且,由于支撑部54能够吸收待熔断部642端开的两部分之间产生的电弧或热,因此,能够有效降低熔断结构64在熔断后却因电弧重新导通而发生失效的风险。
其中,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54的厚度大于熔断开口641的深度。不难理解,熔断开口641的深度即为过渡连接部62的厚度。基于该设置,支撑部54能够更充分地插入熔断开口641中,更有效地起到支撑作用,有利于防止熔断结构64熔断后过渡连接部62绕着支撑部54的边缘弯折,这可以进一步防止熔断后的待熔断部64重新连接在一起。
而由于熔断结构64设置于过渡连接部62上,且极耳连接部63可弯折地设置于过渡连接部62上,因此,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3的过程中,过渡连接部62的设有熔断结构64的部位由于强度较小而容易在弯折力的作用下向外(即向着远离电极本体71左右方向的对应端面的方向)运动或变形,以致于过渡连接部62发生翘曲,影响装配及熔断结构64安全保护作用的正常发挥。为了进一步解决该技术问题,在该实施例中,熔断支撑结构5还设置为与第一绝缘构件41连接。
其中,如图6和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熔断支撑结构5还包括安装基体51以及设置于安装基体51上的滑块53,支撑部54设置于安装基体51上,而安装基体51通过滑块53与第一绝缘构件41滑动连接。
具体地,由图4、图7和图9可知,安装基体51位于过渡连接部62的外侧,支撑部54设置于安装基体51的第一表面上,安装基体51的第一表面与过渡连接部62的表面接触。通过进一步设置位于过渡连接部62外侧(即远离电极本体71左右方向的对应端面的一侧)并与过渡连接部62接触的安装基体51,可以利用压覆于过渡连接部62外表面的安装基体51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过渡连接部62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3的过程中发生变形。
而滑块53设置在安装基体5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向着远离熔断结构64的一侧(即远离电极本体71左右方向的对应端面的一侧,也即向外侧)凸出。
同时,为了方便与滑块53配合实现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之间的滑动连接,如图8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构件41包括第一绝缘部411和第二绝缘部412,第一绝缘部411和第二绝缘部412大致彼此垂直地连接,呈L型,其中:第二绝缘部412大致水平地设置,位于端盖2与端子31的基座之间,其上设有允许端子31的柱体穿过的端子安装孔412a,同时还设有与注液孔21对应的注液避让孔412b和与防爆阀32对应的防爆阀避让孔412c;而第一绝缘部411则大致竖直地设置,即第一绝缘部411由第二绝缘部412的一端大致竖直向下地延伸,且第一绝缘部411上设有与滑块53配合的滑槽411a。基于此,通过滑块53与滑槽411a的滑动配合,即可方便地实现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之间的滑动连接。
当然,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部411的滑动连接,不限于该实施例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将滑槽411a设置于熔断支撑结构5上,而将滑块53设置于第一绝缘部411上。
通过将安装基体51与遮蔽熔断结构64的第一绝缘部411滑动连接,一方面,可以更稳定地实现对熔断支撑结构5的安装定位,有效防止熔断支撑结构5因仅依靠支撑部54与熔断开口641的插接配合而难以稳定安装定位;另一方面,由于在端子31的作用下,第一绝缘部41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因此,将安装基体51连接于第一绝缘构件41上,也使得安装基体51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移受到限制,所以,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3的过程中,安装基体51会更可靠地压覆于过渡连接部62上,并且,由于与第一绝缘构件41连接的安装基体51,还可以将弯折力分散至第一绝缘构件41上,减少弯折力在熔断结构64处的过于集中,这些都能够有效阻止过渡连接部62在弯折力的作用下向外侧运动或变形,从而降低过渡连接部62在弯折极耳连接部63的过程中发生翘曲的风险;再一方面,基于滑动连接方式,在装配过程中,只需沿竖直方向相对滑动安装基体51和第一绝缘部411,即可方便地实现熔断支撑结构5与第一绝缘构件41的连接,相对于其他连接方式,操作更加简单方便,装配过程更加省时高效。
并且,该实施例的熔断支撑结构5,除其支撑部54之外,其其他部分均位于过渡连接部62的外侧,而未包裹于集流构件6上,因此,其对集流构件6的散热影响较小,尤其由于其未对熔断结构64的四周进行全部包裹,因此,熔断结构64仍可良好地直接向外散热,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充电电池工作过程中熔断结构64处非正常地聚集过多热量,这有利于熔断结构64更可靠地发挥所期望的安全保护作用。
另外,如图4、图6和图7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基体51的第二表面上还设有凹槽52。具体地,该凹槽52的位置与支撑部54的位置相对。设置凹槽52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防止安装基体51局部过厚,避免熔断支撑结构5因局部过厚而发生皱缩变形等问题。
可见,该实施例的充电电池,其具有较好的使用安全性,且其集流构件6的过渡连接部62不易在极耳连接部63弯折过程中发生翘曲变形,结构稳定性更好,装配难度更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盖(2),
端子(31),设置于端盖(2);
电极组件(7),具有极耳(72);
集流构件(6),具有端子连接部(61)、极耳连接部(63)和连接于所述端子连接部(61)和所述极耳连接部(63)之间的过渡连接部(62),所述端子连接部(61)与所述端子(31)连接,所述过渡连接部(62)成角度地与所述端子连接部(61)连接,所述极耳连接部(63)可弯折地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部(62)并与所述极耳(72)连接;
熔断结构(64),设置在所述过渡连接部(62),所述熔断结构(64)具有比所述过渡连接部(62)的其他部分小的横截面积;
第一绝缘构件(41),设置在所述集流构件(6)与所述端盖(2)之间;和
熔断支撑结构(5),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41),并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熔断结构(64)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62)上设有熔断开口(641),所述熔断结构(64)包括位于所述熔断开口(641)横向两侧的待熔断部(642),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包括支撑部(54),所述支撑部(54)插入所述熔断开口(64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4)的厚度大于所述熔断开口(641)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还包括安装基体(51),所述安装基体(51)位于所述过渡连接部(62)的外侧,所述支撑部(54)设置于所述安装基体(51)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安装基体(51)的第一表面与所述过渡连接部(62)的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体(5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还设有凹槽(52)。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构件(41)包括朝着远离所述端盖(2)的方向延伸并遮盖所述熔断结构(64)的第一绝缘部(411),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1)和所述过渡连接部(6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1)与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1)和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中的一个设有滑槽(411a),所述第一绝缘部(411)和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中的另一个对应设有滑块(53),所述滑块(53)与所述滑槽(411a)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11a)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部(411)上,所述滑块(53)设置于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53)设置在所述熔断支撑结构(5)的安装基体(5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并向着远离所述熔断结构(64)的一侧凸出。
CN201820068559.1U 2018-01-16 2018-01-16 充电电池 Active CN2078187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8559.1U CN207818736U (zh) 2018-01-16 2018-01-16 充电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8559.1U CN207818736U (zh) 2018-01-16 2018-01-16 充电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18736U true CN207818736U (zh) 2018-09-04

Family

ID=63325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8559.1U Active CN207818736U (zh) 2018-01-16 2018-01-16 充电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18736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0529A (ja) * 2018-03-12 2019-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CN111106304A (zh) * 2018-10-30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1106300A (zh) * 2019-01-30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
WO2020103869A1 (zh) * 2018-11-22 2020-05-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14830428A (zh) * 2019-12-19 2022-07-29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4865239A (zh) * 2022-04-18 2022-08-05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用装配工装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60529A (ja) * 2018-03-12 2019-09-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JP7037725B2 (ja) 2018-03-12 2022-03-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
CN111106304A (zh) * 2018-10-30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WO2020103869A1 (zh) * 2018-11-22 2020-05-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构件、二次电池及制造方法
US11949128B2 (en) 2018-11-22 2024-04-02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Current collecting member, secondary battery and fabrication method
CN111106300A (zh) * 2019-01-30 2020-05-0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电池模组
CN111106300B (zh) * 2019-01-30 2021-05-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元及电池模组
US11811017B2 (en) 2019-01-30 2023-11-07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unit and battery module
CN114830428A (zh) * 2019-12-19 2022-07-29 松下控股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14865239A (zh) * 2022-04-18 2022-08-05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用装配工装
CN114865239B (zh) * 2022-04-18 2024-04-09 远景动力技术(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装配方法及电池用装配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818736U (zh) 充电电池
US9263724B2 (en) Battery pack
WO2021179761A1 (zh) 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使用二次电池作为电源的装置
US9246146B2 (en) Battery pack
JP4558671B2 (ja) 二次電池
JP623054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池
US20050089753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6445805B2 (ja) 二次電池
US9093723B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JP2005203371A (ja) 二次電池
CN108428852A (zh) 二次电池及汽车
KR100824885B1 (ko) 이차전지
CN211017134U (zh) 顶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模块以及装置
KR20130135063A (ko) 이차 전지 팩
KR101303396B1 (ko) 몰딩부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CN109314219A (zh) 可再充电电池
WO2021217649A1 (zh) 端盖组件、二次电池、电池组以及用电装置
US8968893B2 (en) Secondary battery
CN108428820A (zh)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18005195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KR20140098440A (ko) 배터리 팩
KR101329830B1 (ko) 이차 전지
KR20170040988A (ko) 이차전지 팩
KR20070101566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KR20070101569A (ko) 리튬 이차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