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5195U -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5195U
CN218005195U CN202221801359.5U CN202221801359U CN218005195U CN 218005195 U CN218005195 U CN 218005195U CN 202221801359 U CN202221801359 U CN 202221801359U CN 218005195 U CN218005195 U CN 2180051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ver plate
battery
insulating pad
t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013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玄
何伊
谢继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013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51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51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51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极耳连接板和翻转板,翻转板与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翻转板和极耳连接板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断开电连接;盖板和翻转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盖板和翻转板的第一绝缘垫,盖板和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盖板和极耳连接板的第二绝缘垫。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绝缘垫实现了盖板和翻转板的绝缘密封连接,通过第二绝缘垫实现了盖板和极耳连接板的绝缘密封连接,有利于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降低电池盖板组件处的漏液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电脑、手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制作工艺的成熟,在电动自行车、电动机车等电动交通工具及储能设施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问题。
随着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为了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通常会在端盖组件上设置电流切断装置,电流切断装置包括翻转片和极耳连接板,翻转片安装于电池盖板组件,极耳连接板的一端与翻转片连接,极耳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电芯的极耳连接,从而在电池因过充或电解液发生反应等意外而导致电池内部气压升高时,使电池内部压力超过安全值,翻转片进行翻转,断开极耳连接板和翻转片之间的连接,使电池内部停止工作,防止因电池内部持续升压而发生爆炸,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但是现有的电流切断装置与壳体固定时,需要在壳体上辊槽,然后再密封,这种方式在长时间使用后,辊槽封口位置会发生漏液,使壳体和电流切断装置的密封处出现漏液,不仅对电池周围环境和设备造成腐蚀,还会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密封性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极耳连接板和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断开电连接;
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的第一绝缘垫,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的第二绝缘垫。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垫和所述第二绝缘垫均为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绝缘垫热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所述第二绝缘垫热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翻转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绝缘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所述第一绝缘垫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绝缘垫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一溢胶部和第二溢胶部,所述第一溢胶部和所述第二溢胶部均凸出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一绝缘垫。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极耳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绝缘垫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且所述第二绝缘垫的两端分别沿第二绝缘垫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三溢胶部和第四溢胶部,所述第三溢胶部和所述第四溢胶部均凸出于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二绝缘垫。
进一步地,所述翻转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过渡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垫连接,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极耳连接板电连接,所述过渡部位于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导电部之间,且所述过渡部弯折而将所述导电部折合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焊接固定所述极耳连接板,或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极耳连接板。
进一步地,与所述导电部连接之处的所述极耳连接板在背离所述导电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在所述极耳连接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电部在所述极耳连接板上的投影。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连接板贯穿地设置有多个导气孔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外壳、容纳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芯以及封装所述外壳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池盖板组件为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翻转板与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翻转板能够在气压的作用下翻转以断开与极耳连接板的电连接,从而断开电池的充放电路,避免电池气压继续增高而爆炸,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在盖板和翻转板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垫,使盖板和翻转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通过在盖板和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垫,使盖板和极耳连接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能够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降低电池盖板组件处的漏液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翻转板翻转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另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另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另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盖板组件;110-盖板;111-连接孔;112-第一盖板;113-第二盖板;114-注液孔;
120-极耳连接板;121-凹槽;122-导气通道;
130-翻转板;131-连接部;132-过渡部;133-导电部;134-密封板;
140-第一绝缘垫;141-第一溢胶部;142-第二溢胶部;
150-第二绝缘垫;151-第三溢胶部;152-第四溢胶部;
200-电芯;300-外壳;310-壳体;320-壳体盖板;400-极耳转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详尽地描述。在本实用新型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垂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至少一个”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至少两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优选实施例或优选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100,包括盖板110、极耳连接板120和翻转板130,翻转板130与极耳连接板120电连接,且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断开电连接;
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以及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均设置有绝缘垫。
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盖板110和翻转板130的第一绝缘垫140,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的第二绝缘垫150。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盖板组件,翻转板与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翻转板能够在气压的作用下翻转以断开与极耳连接板的电连接,从而断开电池的充放电路,避免电池气压继续增高而爆炸,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在盖板和翻转板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垫,使盖板和翻转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通过在盖板和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垫,使盖板和极耳连接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能够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降低电池盖板组件处的漏液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
具体地,极耳连接板120可以位于盖板110的内侧,翻转板130可以位于盖板110的外侧,盖板110上可贯穿地设置连接孔111,翻转板130靠近盖板110的一侧可穿过连接孔111,与极耳连接板120电连接,且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能够在气压超过预设值时,在气压的作用下断开电连接。
其中,当电池内部的气压超过预设值时,翻转板130受气压驱使朝背离极耳连接板120的方向翻转而断开与极耳连接板120的连接,从而断开内部的部件连接中断电流的传递,从而及时切断电流的充放电。其中,电池内部的气压来源为:当例如电池出现过充时等危险状态时,电池内部会产生其他继而使得外壳内部的气压升高,或者当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一场导致电池温度升高而使得电池内部气压升高,从而产生驱动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断开电连接的气压动力。
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电连接的方式可以不同,其中,可以为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接触连接,使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不接触以实现电连接的断开,也可以为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通过电焊固定连接,使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焊点拉脱以实现电连接的断开。
结合图2、图4和图5所示,翻转板130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131、过渡部132和导电部133,连接部132和第一绝缘垫140连接,导电部133和极耳连接板120电连接,过渡部132位于连接部132和导电部133之间,且过渡部132可弯折使导电部133折合于盖板110的下方,具体地,翻转板130的截面形状为锥形,该锥形的小端形成为导电部133,大端远离极耳连接板120并形成为连接部131,由此,能够提供翻转板130受力向上翻转的空间,以断开与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电连接。
翻转板130为片状结构,具体地,连接部131、过渡部132和导电部133均为片状结构,且连接部131、过渡部132和导电部133一体成型,由此,便于翻转板130在气压驱动下翻转,且一体成型的翻转板130的结构强度更好。
导电部133可以与极耳连接板120焊接固定连接,导电部133也可以与极耳连接板120接触连接,只要能够保证导电部133和极耳连接板120连接即可。较佳地,导电部133与极耳连接板120焊接固定连接,由此能够避免翻转板130在没有危险的状态下翻转,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导电部133与极耳连接板120通过点焊固定连接,由此,在固定翻转板130的同时,还能够降低导电部133与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保证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完全断开。
结合图5所示,翻转板130背离导电部13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密封板134,密封板134位于两个连接部131之间,且密封板1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部131电连接,由此,在两个连接部131之间设置密封板134,有利于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能够避免翻转板130的上部为凹坑,不便于与外部用电设备连接的情况。
与导电部133连接之处的极耳连接板120在背离导电部133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121,凹槽121与极耳连接板120同轴设置,由此,在极耳连接板120背离导电部133的一侧设置凹槽121,能够减薄极耳连接板120和导电部133连接位置的厚度,有利于降低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便于翻转板130气压驱动下翻转,以保证二者完全断开连接。
凹槽121在极耳连接板120上的投影覆盖导电部133在极耳连接板120上的投影,由此,能够保证与导电部133连接之处的极耳连接板120的厚度都较薄,有利于保证极耳连接板120和导电部133完全断开连接。
极耳连接板120上贯穿地设置有多个导气通道122,导气通道122能够使外壳内部的气体直接向翻转板130施加气压,不仅使得结构更加简单,也能有效保证翻转板130翻转,断开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对导气通道122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第一绝缘垫140和第二绝缘垫150可以均为热熔胶层,第一绝缘垫140可以通过热封连接盖板110和翻转板130,第二绝缘垫150可以通过热封连接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由此,第一绝缘垫140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能够融化,使盖板110和翻转板130连接成一体,能够进一步提高盖板110和翻转板130的结合力,不仅有利于提高盖板110和翻转板130连接的可靠性,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第二绝缘垫150在加热加压的情况下能够融化,使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连接成一体,能够进一步提高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的结合力,不仅有利于提高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连接的可靠性,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
结合图3所示,盖板110包括沿径向从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盖板112和第二盖板113,第一盖板112的厚度大于第二盖板113,且第一盖板112沿轴线方向的两个表面与第二盖板113沿轴线方向的两个表面均不平齐,使第一盖板112和第二盖板113的截面形状呈T形,由此,能够使盖板110在靠近连接部131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一定位槽,盖板110在靠近极耳连接板120的一侧表面形成第二定位槽,由此,便于放置两个绝缘垫,并能够实现两个绝缘垫的定位。
为了便于安装第一绝缘垫140和第二绝缘垫150,第一绝缘垫140在盖板1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盖板113内,第二绝缘垫150在盖板110上的投影位于第二盖板113内。
第一绝缘垫140位于第一定位槽内,且第一绝缘垫140的两端分别沿第一绝缘垫14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一溢胶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即第一溢胶部141位于第一绝缘垫140沿径向方向的外部,且第一溢胶部141沿轴线方向向上延伸,第二溢胶部142位于第一绝缘垫140沿径向方向的内部,且第二溢胶部142沿轴线方向向下延伸,第一溢胶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均凸出于位于第一定位槽内的第一绝缘垫14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溢出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的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换。由此,通过第一溢胶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能够对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空缺部分进行填充,以避免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出现空隙,确保盖板110和翻转板130的连接处能够保持较优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溢胶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可理解为高温环境下对盖板110和/或翻转板130施加压力,夹设于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的第一绝缘垫140部分熔融,并外溢至第一定位槽外的部分。
第一溢胶部141凸出于第一定位槽的高度为0.1~1mm,第一溢胶部141凸出于第一定位槽的宽度为0.2~2mm,第二溢胶部142凸出于第一定位槽的高度为0.1~1mm,第二溢胶部142凸出于第一定位槽的宽度为0.2~2mm,由此,设置一定高度和宽度的第一溢胶部141和第二溢胶部142,能够增加盖板110和翻转板130之间的物理隔离尺寸,不仅能够使盖板110和翻转板130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也能避免电池的能量密度受损。
为了便于说明溢胶部凸出于定位槽的高度和宽度,结合图3所示,示例性地标示了第一溢胶部141的高度为H,第一溢胶部141的宽度为W,即H为0.1~1mm,W为0.2~2mm,其他溢胶部的高度和宽度均指与第一溢胶部141的高度和宽度相同方向的尺寸,图中不一一进行标示说明。
第二绝缘垫150位于第二定位槽内,且第二绝缘垫150的两端分别沿第二绝缘垫150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即第三溢胶部151位于第二绝缘垫150沿径向方向的外部,且第三溢胶部151沿轴线方向向下延伸,第四溢胶部152位于第二绝缘垫150沿径向方向的内部,且第四溢胶部152沿轴线方向向上延伸,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均凸出于位于第二定位槽内的第二绝缘垫1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的位置也可以进行调换。由此,通过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能够对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空缺部分进行填充,以避免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出现空隙,确保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的连接处能够保持较优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可理解为高温环境下对盖板110和/或极耳连接板120施加压力,夹设于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第二绝缘垫150部分熔融,并外溢至第二定位槽的部分。
第三溢胶部151凸出于第二定位槽的高度为0.1~1mm,第三溢胶部151凸出于第二定位槽的宽度为0.2~2mm,第四溢胶部152凸出于第二定位槽的高度为0.1~1mm,第四溢胶部152凸出于第二定位槽的宽度为0.2~2mm,由此,设置一定高度和宽度的第三溢胶部151和第四溢胶部152,能够增加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物理隔离尺寸,不仅能够使盖板110和极耳连接板120有较好的密封性能和绝缘性能,也能避免电池的能量密度受损。
结合图1和图7所示,盖板1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盖板110的形状也可以为矩形,本实施例中对盖板110的形状不做进一步地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电池的外壳形状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对盖板110上连接孔111的数量不做进一步地限定,但连接孔111的数量与翻转板130以及极耳连接板120的数量相匹配。
结合图1所示,盖板110可以为圆形,且盖板110上设置了一个连接孔111,连接孔111和盖板110同轴设置,电池盖板组件100设置了一组与连接孔111相配合的翻转板130。
结合图7所示,盖板110也可以为方形,且盖板110上设置了两个连接孔111,两个连接孔111沿盖板110的长度方向设置,电池盖板组件100设置两组与连接孔111相配合的翻转板130,连接孔111的形状和翻转板130的形状相匹配,且两个翻转板130一个与电芯正极连接,另一个与电芯负极连接。
结合图6和图7所示,盖板110上还设置有注液孔114,由此,便于通过注液孔114将电解液注入外壳的内部,使电解液浸润电芯内的极片。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包括外壳300、容纳在外壳300内的电芯200以及封装外壳300的电池盖板组件100,其中,电池盖板组件100为第一方面所示的电池盖板组件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电池盖板组件,电池盖板组件中的翻转板与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翻转板能够在气压的作用下翻转以断开与极耳连接板的电连接,从而断开电池的充放电路,避免电池气压继续增高而爆炸,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此外,通过在盖板和翻转板之间设置第一绝缘垫,使盖板和翻转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通过在盖板和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第二绝缘垫,使盖板和极耳连接板实现绝缘密封连接,能够提高盖板组件的密封性,降低电池盖板组件处的漏液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并降低电池的制造成本。
其中,极耳连接板120上的多个导气通道122与外壳300内部的气体通道相连通,以便于电池内部的气体通过导气通道122直接作用于翻转板130,使翻转板130翻转,从而断开翻转板130和极耳连接板120之间的连接,保障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便于将电芯200和电池盖板组件100电连接在一起,该电池还包括极耳转接板400,极耳转接板400的一端与电芯200上的极耳电连接,极耳转接板400的另一端与电池盖板组件100上的盖板110电连接。较佳地,极耳转接板400为可弯折的极耳转接板,由此,极耳转接板400与电芯200和电池盖板组件100电连接后,能够将极耳转接板400的一端朝电芯200的方向弯折,使极耳转接板400在电芯200的投影位于电芯200的内部,从而能够减小电池的空间体积,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00可以直接与外壳300焊接连接,无需使用棍槽进行密封,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高度尺寸,结构紧凑性好,体积能量密度高。
外壳300可以根据电池的形状和尺寸进行不同的设置,例如电池为圆柱形电池,外壳300和电池盖板组件100相配合就足以对电芯200进行较好的密封;电池为方形电池,外壳300包括壳体310和壳体盖板320,壳体310、壳体盖板320和电池盖板组件100相配合对电芯200进行较好的密封。
具体地,结合图8所示,若电池为圆柱形电池,电池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10的形状和外壳300上的开口的形状相匹配,电池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10和外壳300焊接连接,以实现电池盖板组件100和外壳300的密封连接,避免电池漏液。
结合图9所示,若电池为方形电池,外壳300包括壳体310和壳体盖板320,壳体盖板320的形状和壳体310上的开口的形状相匹配,壳体盖板320和壳体310焊接连接,壳体盖板320上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形状和电池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10的形状相匹配,电池盖板组件100的盖板110和壳体盖板320焊接连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外壳300的形状和尺寸对电池盖板组件100的数量进行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进一步地限定。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极耳连接板和翻转板,所述翻转板与所述极耳连接板电连接,且所述翻转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能够在气压作用下断开电连接;
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的第一绝缘垫,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的第二绝缘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垫和所述第二绝缘垫均为热熔胶层,所述第一绝缘垫热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翻转板,所述第二绝缘垫热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极耳连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翻转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绝缘垫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且所述第一绝缘垫的两端分别沿所述第一绝缘垫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一溢胶部和第二溢胶部,所述第一溢胶部和所述第二溢胶部均凸出于位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一绝缘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极耳连接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绝缘垫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且所述第二绝缘垫的两端分别沿第二绝缘垫的轴线方向的两端延伸,形成第三溢胶部和第四溢胶部,所述第三溢胶部和所述第四溢胶部均凸出于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的所述第二绝缘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部、过渡部和导电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绝缘垫连接,所述导电部与所述极耳连接板电连接,所述过渡部位于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导电部之间,且所述过渡部弯折而将所述导电部折合于所述盖板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焊接固定所述极耳连接板,或所述导电部接触所述极耳连接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导电部连接之处的所述极耳连接板在背离所述导电部的一侧表面设置有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极耳连接板上的投影覆盖所述导电部在所述极耳连接板上的投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连接板贯穿地设置有多个导气孔道。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容纳在所述外壳内的电芯以及封装所述外壳的电池盖板组件,所述电池盖板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
CN202221801359.5U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Active CN2180051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1359.5U CN21800519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01359.5U CN21800519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5195U true CN218005195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1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01359.5U Active CN218005195U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519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5670A (zh) * 2023-06-12 2023-07-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82542A (zh) * 2023-08-15 2023-09-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35670A (zh) * 2023-06-12 2023-07-14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435670B (zh) * 2023-06-12 2023-09-15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82542A (zh) * 2023-08-15 2023-09-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CN116782542B (zh) * 2023-08-15 2023-11-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05195U (zh) 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WO2022006894A1 (zh) 电池及其相关装置、制备方法和制备设备
CN213782158U (zh) 电池、包括电池的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设备
CN114094162A (zh) 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设备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和设备
CN214254572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369227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6054941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US20140315054A1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WO2022109884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5989064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2676424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WO2023159507A1 (zh) 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JP4769780B2 (ja) 二次電池
EP3855558B1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device using battery cell as power supply,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battery cell
EP4362187A1 (en)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battery
CN21621372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806393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30411746A1 (en) Battery ce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same,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US20230207984A1 (en) Battery cell,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ufacturing same, battery, and electrical device
KR20220139359A (ko) 배터리, 배터리 모듈, 배터리 팩, 및 전기 차량
CN218827490U (zh) 电池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KR101444509B1 (ko)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지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팩
EP3916838A1 (en) Bus bar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CN217182297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2267602A1 (zh) 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