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13729U -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13729U
CN216213729U CN202122663081.1U CN202122663081U CN216213729U CN 216213729 U CN216213729 U CN 216213729U CN 202122663081 U CN202122663081 U CN 202122663081U CN 216213729 U CN216213729 U CN 2162137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end cover
boss
riveting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30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豆建新
朱文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30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137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137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137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包括壳体、端盖、转接件和铆接件,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极组件;所述端盖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转接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铆接件包括凸缘部和铆接部,所述凸缘部位于本体部的第一端,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层叠设置,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设置有注液孔,所述铆接件密封所述注液孔,且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铆接于所述铆接部内,使所述端盖和所述铆接件贴合在一起。本申请通过一次铆接即可将转接件和端盖铆接在一起,并且端盖和转接件贴合在一起,从而减小了转接件在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中,电池单体内部的电极组件通过转接件与位于电池单体表面的极柱电连接。为了确保转接件与电极组件以及极柱可靠连接,通常是将转接件的不同部位分别与极柱、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并且为了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通常在电池单体的端盖上设置有注液孔。上述转接件分别与极柱、极耳焊接,以及在端盖上设置注液孔,均会使端盖组件较大的占用电池单体内部有限的空间,影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因此,如何减少非储能组件占用电池单体内部空间,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和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就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用于解决上述端盖组件占用电池内部空间,影响电池能量密度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极组件;端盖,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转接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和铆接件,包括凸缘部和铆接部,所述凸缘部位于本体部的第一端,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层叠设置,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设置有注液孔,所述铆接件密封所述注液孔,且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铆接于所述铆接部内,使所述端盖和所述铆接件贴合在一起。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铆接件可密封注液孔,无需为注液孔另外设置密封钉,并且通过铆接件一次铆接即可同时固定转接件与端盖,使转接件和端盖上下贴合在一起,因此可减小铆接件的尺寸,同时也减少转接件在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铆接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转接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所述转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端盖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相连,所述注液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铆接件的铆接部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分别与转接件的下表面以及注液孔的内壁,铆接件的凸缘部与端盖的上表面相连,从而大大提高铆接件与转接件以及端盖的连接面积,从而降低铆接件与转接件以及端盖之间的电阻,使其可传输更大的电流。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转接件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底部贴合,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相连,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凸台位和所述第二凸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端盖和转接件上设置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不仅可增大转接件以及端盖的连接面积,同时也方便转接件和端盖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侧壁与所述凸缘部的侧壁对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台的侧壁与所述凸缘部的侧壁对齐,使第一凸台和凸缘部形成一个尺寸较大的极柱,便于与汇流件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凸缘部与汇流件电连接,所述汇流件用于电连接两个以上的电池。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凸缘部与汇流件电连接,无需在端盖上另设极柱。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端盖、所述转接件和所述铆接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柱状电池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端盖、所述转接件和所述铆接件,从而可提高柱状电池的能量密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绝缘膜,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端盖的边缘与所述密封槽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端盖与壳体通过密封槽可靠连接,并且在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绝缘膜,可保证壳体与端盖之间的绝缘性。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与所述凸缘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密封圈可提高端盖与所述凸缘部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外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包括: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为以上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单体;和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
本申请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
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铆接件可密封注液孔,无需为注液孔另外设置密封钉;通过铆接件一次铆接即可同时固定转接件与端盖,使转接件和端盖层叠贴合在一起,因此可减小铆接件的尺寸,减少转接件在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并且铆接件的凸缘部可作为电池的极柱与汇流件连接,无需在端盖上另设极柱,铆接件与端盖以及转接件的连接面积大,可降低铆接件与转接件以及端盖之间的电阻,使其可传输更大的电流。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端盖与转接件的铆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铆接件未铆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转接件和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汇流件与凸缘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车辆,10电池,11控制器,12马达;
20电池模组,21电池单体,
211端盖,211a电极端子,2111第一凸台,2112注液孔上内壁,212壳体,2121绝缘膜,2122密封槽,
213电极组件,2131极耳,
214转接件,2141第二凸台,2142注液孔下内壁,
215、铆接件,2151本体部,2152凸缘部,2153铆接部,2154第二接触面,2155第一接触面,2156拉杆,
216密封圈,
217注液孔,2171注液孔内壁,
22汇流件,
30箱体,301第一部分,30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实施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现有的电池制造工艺中,通常采用转接件来连接电池单体内部的电极组件和电池单体表面的极柱。转接件不同部位分别与极柱和电极组件的极耳焊接在一起,占用了电池单体内部一部分空间。此外电池单体的端盖上还设置有注液孔,用于向电池单体内部注入电解液。上述非储能组件占据了电池单体内部不小的空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因此,需要减少非储能组件占用电池单体内部空间,来提高电池单体内部空间利用率和电池单体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这种电池适用于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例如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玩具、电动工具、电动车辆、船舶和航天器等,例如,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电池用于为上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局限适用于上述所描述的电池和用电设备,还可以适用于所有包括箱体的电池以及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电动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的内部设置有电池10,电池10可以设置在车辆1的底部或头部或尾部。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10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车辆1还可以包括控制器11和马达12,控制器11用来控制电池10为马达12供电,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行驶时的工作用电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10不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代替或部分地代替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1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1,电池单体21是指组成电池模组或电池包的最小单元。多个电池单体21可经由电极端子而被串联和/或并联在一起以应用于各种应用场合。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包括电池模组或电池包。其中,多个电池单体21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电池10也可以称为电池包。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电池单体21可以直接组成电池包,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组20,电池模组20再组成电池包。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电池1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模组20和箱体30,多个电池模组20容纳于箱体30内部。箱体30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1或电池模组20,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21的充电或放电。箱体30可以是单独的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或球体等简单立体结构,也可以是由长方体或者圆柱体或球体等简单立体结构组合而成的复杂立体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箱体30的材质可以是如铝合金、铁合金等合金材料,也可以是如聚碳酸酯、聚异氰脲酸酯泡沫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或者是如玻璃纤维加环氧树脂的复合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并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箱体3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第一部分301与第二部分302相互盖合,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共同限定出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1的空间。第二部分302可以为一端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301可以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301盖合于第二部分302的开口侧,以使第一部分301与第二部分302共同限定出容纳电池单体21的空间;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也可以是均为一侧开口的空心结构,第一部分301的开口侧盖合于第二部分302的开口侧。
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模组2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电池模组20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1,多个电池单体21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组20,多个电池模组20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10。本申请中,电池单体21可以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21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21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21、方体方形电池单体21和软包电池单体21,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但为描述简洁,下述实施例均以方体方形电池单体21为例进行说明。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2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电池单体21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如图4,电池单体21包括有端盖211、壳体212和电极组件213。
请参照图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212、端盖211、转接件214和铆接件215。
壳体212是用于配合端盖211以形成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的组件,其中,形成的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极组件213、电解液(在图中未示出)以及其他部件。壳体212和端盖211可以是独立的部件,可以于壳体212上设置开口,通过在开口处使端盖211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不限地,也可以使端盖211和壳体212一体化,具体地,端盖211和壳体212可以在其他部件入壳前先形成一个共同的连接面,当需要封装壳体212的内部时,再使端盖211盖合壳体212。壳体212可以是多种形状和多种尺寸的,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具体地,壳体212的形状可以根据电极组件213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壳体212的材质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端盖211是指盖合于壳体212的开口处以将电池单体21的内部环境隔绝于外部环境的部件。不限地,端盖211的形状可以与壳体212的形状相适应以配合壳体212。可选地,端盖211可以由具有一定硬度和强度的材质(如铝合金)制成,这样,端盖211在受挤压碰撞时就不易发生形变,使电池单体21能够具备更高的结构强度,安全性能也可以有所提高。端盖211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211a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211a可以用于与电极组件213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1的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11上还可以设置有用于在电池单体21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阈值时泄放内部压力的泄压机构。端盖211的材质也可以是多种的,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壳体212内部设置有电极组件213。电极组件213是电池单体21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电极组件213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极组件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2131。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壳体212内可以包含一个或更多个电极组件213,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制。
电池单体的端盖211与壳体212密封连接,是指端盖211与壳体212之间无缝隙,固体、液体、气体无法从端盖211与壳体212的连接处进入或出来。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避免外部液体或者灰尘从端盖211与壳体212的连接处进入电池内部,影响电池的正常工作,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密封连接也能够防止电池内部的液体或者一些有害气体从端盖211与壳体212的连接处溢出,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转接件214可以指代引脚或者转接片,也可以是其他结构的电池中用于将极耳引出的零部件,只要这些零部件与极耳焊接在一起并将极耳引出以实现与极柱的电连接,均属于本申请所说的转接件214。
转接件214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21的电能。转接件214的材料可以是多种,比如,铜、铁、铝、不锈钢、铝合金、塑胶等,优选铝合金和不锈钢。转接件214的形状可以是“Z”形、“I”形、“L”形,与端盖211的形状和电极组件的形状相适配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端盖211和转接件214设计成“几”字形,能够提高电池单体21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铆接件215用于固定和连接转接件214与端盖211,使其连接结构更加稳定。铆接件215包括凸缘部2152和铆接部2153,凸缘部2152位于本体部2151的第一端,铆接部2153位于凸缘部2152和本体部2151的第二端之间。铆接部2153的尺寸和凸缘部2152的尺寸可根据需要确定。在未铆拉前,铆接件215包括本体部2151和拉杆2156,拉杆2156的一端具有凸出部,且拉杆2156的凸出部位于本体部2151中部的拉铆通道上,当拉动拉杆2156时,拉杆2156的凸出部带动本体部2151的第二端向第一端变形移动,从而使本体部2151在凸缘部2152和第二端之间形成铆拉部2153。本实施例通过铆接的方式连接端盖211和转接片来保证过流,替代了传统的焊接方式,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制造成本,增加电极组件的可靠性。
端盖211和转接件214层叠设置,端盖211和转接件214设置有注液孔217。电解液通过注液孔217注入电池单体的内部,注液完毕后还需将注液孔密封好。注液过程是影响电池质量的好坏的重要环节之一。
如图9、图10所示,铆接件215插入注液孔217进行铆拉,将转接件214和端盖211铰接在一起,以及通过铆接件215密封注液孔217。端盖211和转接件214上分别设置通孔,两个通孔上下层叠形成注液孔217。端盖211上的通孔的内壁为注液孔上内壁2112,转接件214上的通孔的内壁为注液孔下内壁2142。注液孔217铆接件215置于注液孔217的空腔中,铆接件215的凸缘部2152将注液孔217完全盖住,可以起到密封注液孔217的效果。如此,无需为注液孔217另外设置密封钉来进行密封,可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
端盖211和转接件214铆接于铆接部2153内,使端盖211和铆接件215贴合在一起。只通过铆接件215一次铆接即可同时使转接件214和端盖211上下贴合在一起,工艺简单、无需其他繁琐的步骤。通过铆接,在转接件214和端盖211间形成足够大的压紧面积以保证稳定过流,从而替代转接件214和端盖211焊接。这样,铆接件215既能形成电池单体21的极柱,又密封了注液孔217。此外,端盖211和转接件214贴合在一起可有效减小铆接件215的尺寸,也能减少转接件214在电池内部所占用的空间,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铆接部2153包括第一接触面2155和第二接触面2154。转接件214的下表面与第一接触面2155相连,转接件214的上表面与端盖211的下表面贴合,端盖211的上表面与凸缘部2152相连,注液孔217的内壁与第二接触面2154相连。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面积越大,铆接件215与转接件214以及端盖211的连接面积越大,从而进一步降低铆接件与转接件214以及端盖211之间的电阻,使其可传输更大的电流。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端盖211设置有第一凸台2111,转接件214设置有第二凸台2141。注液孔上内壁2112与端盖的第一凸台2111相接触,注液孔217下内壁2142与转接件214的第二凸台2141相接触。相较于未设置第一凸台2111时端盖211的表面积,端盖211的表面积多了第一凸台2111的侧表面的面积,设置第一凸台2111后的端盖211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设置第二凸台2141后的转接件214的表面积也大大增加,如此,转接件214以及端盖211相互连接的面积增大了,进一步增加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第二凸台2141的顶部与第一凸台2111的底部贴合,第一凸台2111的上表面与凸缘部2152相连,注液孔217贯穿第一凸台2111位和第二凸台2141。同时第一凸台2111和第二凸台2141也方便转接件214和端盖211互相定位,更好地卡合在一起,避免转接件214和端盖211之间相对滑动。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凸台2111为圆形凸台,第一凸台2111的外侧壁与凸缘部2152的外侧壁对齐,使第一凸台2111和凸缘部2152形成一个尺寸较大的极柱。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一凸台2111和凸缘部2152作为极柱,无需另外设置极柱。且得到的极柱尺寸较大,具有充足的过流面积,适用于大容量电池单体中。第一凸台2111的外侧壁与凸缘部2152的外侧壁对齐,便于与汇流件22电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凸缘部2152与汇流件22电连接,汇流件22用于电连接两个以上的电池。通常情况下,汇流件22与电池端盖211上设置的极柱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凸缘部2152与汇流件22电连接,无需在端盖211上另外设置极柱,可以节省空间、减少电池的体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电池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端盖211、转接件214和铆接件215。不同于其他电池,柱状电池在长度方向上首尾相连,设置端盖211、转接件214和铆接件215,减少转接件214、铆接件215在电池内部占用的空间,相比方形电池和软包电池能节约更多的空间,进一步提高柱状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壳体212的内侧设置有绝缘膜2121,壳体212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槽2122,端盖211的边缘与密封槽2122连接。绝缘膜2121是能够保证良好电绝缘性的薄膜。这种薄膜具有很高的电阻率,设置在壳体212内侧能够使电流与壳体212隔绝。一旦发生电池漏电的情况,在绝缘膜2121的作用下,电流无法传到至壳体212,可以保证电池的使用安全,避免电池漏电造成的损耗。绝缘膜2121可以由聚丙烯与导热材料组成,也可以是由二氧化钛与导热材料组成,绝缘膜2121外还可以设置阻燃层,避免电池的温度过高导致自燃的情况发生。壳体212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槽2122,端盖211的边缘与密封槽2122连接。一方面设置密封槽2122能够卡住端盖211的边缘,增加端盖211和壳体212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密封槽2122也能大大提升端盖211和壳体212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电解液外以及电池内的气体溢出的情况。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端盖211与凸缘部215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216。密封圈216可进一步提高端盖211与凸缘部2152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电池内部的电解液外渗、电池漏液的情况发生。密封圈216可以采用防腐材料,可以避免密封圈216长时间接触电解液被腐蚀后,发生漏液的情况,增加电池的安全性。
上述电池单体的装配工艺包括:
1)通过辊槽墩封在壳体212的一端制作密封槽2122,并把端盖211的边缘与密封槽2122组装在一起;
2)将电极组件213两端面揉平并与转接片214焊接在一起;
3)将电极组件213放入壳体212内;
4)通过辊槽墩封在壳体212另一端制作密封槽2122,使端盖211的边缘与密封槽密封连接,从而完成电池单体封口;
5)在电池单体的注液孔217加注电解液,并进行带压浸润;
6)使用铆接件215插入注液孔217进行铆接,将转接件214和端盖211铰接在一起,铆接件215的本体部2151密封注液孔217,完成电池单体注液孔217密封装配,并且铆接件215的凸缘部2152形成电池单体的极柱,用于与汇流件22电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内部设置有电极组件;
端盖,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转接件,与电极组件电连接;和
铆接件,包括凸缘部和铆接部,所述凸缘部位于本体部的第一端,所述铆接部位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本体部的第二端之间;
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层叠设置,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设置有注液孔,所述铆接件密封所述注液孔,且所述端盖和所述转接件铆接于所述铆接部内,使所述端盖和所述铆接件贴合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铆接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
所述转接件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连,所述转接件的上表面与所述端盖的下表面贴合,所述端盖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相连,所述注液孔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转接件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凸台的底部贴合,所述第一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凸缘部相连,所述注液孔贯穿所述第一凸台位和所述第二凸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为圆形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壁与所述凸缘部的外侧壁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部与汇流件电连接,所述汇流件用于电连接两个以上的电池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设置有所述端盖、所述转接件和所述铆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绝缘膜,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密封槽,所述端盖的边缘与所述密封槽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凸缘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单体,所述电池单体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电池单体;和
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容纳所述电池单体。
10.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提供电能。
CN202122663081.1U 2021-11-02 2021-11-02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2162137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081.1U CN2162137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3081.1U CN2162137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13729U true CN216213729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9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3081.1U Active CN216213729U (zh) 2021-11-02 2021-11-02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1372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0883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49797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
CN117855709A (zh) * 2024-03-05 2024-04-09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855709B (zh) * 2024-03-05 2024-05-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0883A1 (zh) * 2022-05-16 2023-11-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7497975A (zh) * 2023-12-29 2024-02-02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
CN117497975B (zh) * 2023-12-29 2024-03-19 深圳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注液方法
CN117855709A (zh) * 2024-03-05 2024-04-09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855709B (zh) * 2024-03-05 2024-05-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43185A (ja) 電池、その関連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器
CN21621372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US11757161B2 (en)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electricity consuming device
CN214477678U (zh) 盖板、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WO2024016451A1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7306722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7606982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6488286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EP4089831B1 (en) End cover assembly, battery cell, battery,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ell
CN219017869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US20230030834A1 (en) Case of battery, battery, power consum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CN218414891U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和制备电池的装置
CN215989138U (zh) 箱体组件、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5968515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CN114696012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9779149U (zh) 导电结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6213711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341341U (zh) 外壳、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779150U (zh) 导电结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769817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8414973U (zh) 隔离板组件、电池模组、电池包、用电装置
CN219575884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934350U (zh) 电池单体和具有其的电池及用电设备
CN219321476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382284U (zh) 用电装置、电池、电池单体及其端盖和盖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