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54040U -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 Google Patents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54040U
CN207654040U CN201720325073.7U CN201720325073U CN207654040U CN 207654040 U CN207654040 U CN 207654040U CN 201720325073 U CN201720325073 U CN 201720325073U CN 207654040 U CN207654040 U CN 2076540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llet
venthole
wall
steaming rack
recess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3250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理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203250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540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540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540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其中,该蒸架包括托盘和设置在托盘外壁的阻挡件;托盘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并且,托盘通过阻挡件架设于蒸锅的锅体上;托盘在位于锅体内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在加热时,锅体内的蒸汽会通过通气孔进入到托盘内对食物进行加热;通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托盘的内壁呈预设角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架,蒸汽通过托盘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进入托盘的上方对食物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蒸锅内蒸汽通过托盘底板开设的圆孔进入蒸架,该加热方式可防止蒸盖上凝结的水滴落至锅体内,而且可以防止托盘上的蒸汽进入锅体内,因此,该蒸架解决了现有蒸架中食物串味的问题。另外,该蒸架可以直接放置米饭等食物。

Description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背景技术
蒸锅通过加热水体产生水蒸气来对食物进行加热,它能够保持食物本身的香味,同时不会破坏食物的营养成分,因此倍受家庭喜爱。传统的蒸锅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架底板开设的多个圆孔自发扩散向上运动,也同时扩散至锅盖上时返回向蒸架扩散,蒸汽会通过蒸架底板的圆孔继续向锅体内扩散或者是蒸盖上凝结出较多水珠滴落至锅体内,破坏食物的味道并且造成食物的串味,影响菜肴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架,旨在解决现有蒸架串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架。该蒸架包括:托盘和设置在所述托盘外壁的阻挡件;其中,所述托盘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并且,所述托盘通过所述阻挡件架设于所述蒸锅的锅体上;所述托盘在位于所述锅体内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在加热时,所述锅体内的蒸汽会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到所述托盘内对食物进行加热;所述通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托盘的内壁呈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阻挡件为环形挡板,并且,所述环形挡板沿所述托盘外壁的上端整周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托盘的侧壁设置有凹设部;所述凹设部的外壁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凹设部的内壁设置有出气孔,并且,所述进气孔与所述出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进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阻挡件的底壁相垂直;所述出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进气孔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凹设部的内壁上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孔一一对应设置且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凹设部在位于所述锅体内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进气孔设置于所述凹设部的外侧壁和所述支撑平台底壁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出气孔设置于所述凹设部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凹设部为至少两个,并且,所述凹设部的个数为偶数;所述凹设部两两沿所述托盘的轴线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凹设部沿所述托盘的周向整周设置;所述进气孔为至少两个个且沿凹设部的周向均匀设置;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孔一一对应,并且,所述出气孔沿所述凹设部的周向均匀设置;相对应的所述出气孔与所述进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上述蒸架,所述托盘内设置有连接通道,并且,所述连接通道沿所述托盘周向整周设置;所述托盘侧壁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并且,所述托盘侧壁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所述进气孔均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蒸架,蒸汽通过托盘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进入托盘的上方对食物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蒸锅内加热蒸汽通过托盘底板开设的圆孔进入蒸架,该加热方式可防止蒸盖上凝结的水滴滴落至锅体内,而且可以防止托盘上的蒸汽进入锅体内,因此,该蒸架解决了现有蒸架中食物串味的问题。另外,该蒸架的托盘底板无孔位,可以直接放置米饭等食物无需通过碗盘单位能够辅助餐具放置于蒸架上。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蒸架,该蒸架包括一个或多个所述的蒸架。
由于蒸架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蒸架的蒸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蒸锅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蒸架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该蒸架用于蒸锅,该蒸锅包括:托盘11和设置在托盘11外壁的阻挡件12。其中,托盘11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并且,托盘11通过阻挡件12架设于蒸锅的锅体2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托盘11的顶端为开口,并且,托盘11包括底板和底板周向整周设置的侧壁。托盘11、蒸锅的锅体2和锅盖3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长方形,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托盘11置于蒸锅内,托盘11的底板置于锅体2内,托盘11的侧壁通过阻挡件12与锅体2相连接。锅盖1可以架设于阻挡件12或锅体2上。
托盘11在位于锅体2内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在加热时,锅体2内的蒸汽会通过通气孔进入到托盘11内对食物进行加热;通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托盘11的内壁呈预设角度。具体实施时,位于锅体2内的托盘1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该通气孔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通气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矩形,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通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托盘11的内壁所夹设的预设角度可以大于0°至小于180°之间的任意角度,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为加快托盘11中盛放食物的加热速度,优选地,该预设角度为90°。为进一步加快托盘11中盛放食物的加热速度,进一步优选地,沿托盘11的侧壁至少设置有一对关于托盘底板轴线对称的圆形通孔。蒸汽通过托盘11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进入托盘11的上方(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对盛放在托盘11中的食物进行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蒸架,蒸汽通过托盘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进入托盘的上方对食物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蒸锅内加热蒸汽通过托盘底板开设的圆孔进入蒸架,该加热方式可防止蒸盖上凝结的水滴滴落至锅体内,而且可以防止托盘上的蒸汽进入锅体内,因此,该蒸架解决了现有蒸架中食物串味的问题。另外,该蒸架的托盘底板无孔位,可以直接放置米饭等食物无需通过碗盘单位能够辅助餐具放置于蒸架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阻挡件12可以为至少两个定位耳。优选地,定位耳12可以沿托盘11侧壁的周向均匀设置。其中,定位耳可以与与托盘11一体成型而成,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密封胶相粘接,本实施例对其不作任何。
继续参见图1,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阻挡件12为环形挡板,并且,环形挡板沿托盘11外壁的上端整周设置。具体实施时,环形挡板的内壁与托盘11侧壁上端的外壁整周相连接。环形挡板的形状主要根据托盘11、锅体2和锅盖3的形状确定,例如托盘11、锅体2和锅盖3为圆形时,阻挡件12则为圆环且内壁直径与托盘11侧壁的外壁外径相同或相近,当然,环形挡板也可以为其它形状例如矩形环,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其中,阻挡件12架设于锅体2上,锅盖3直接盖设于阻挡件12上。需要说明的是,阻挡件12可以与托盘11一体成型而成,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密封胶相粘接,本实施例对其不作任何。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环形挡板沿托盘外壁的上端整周设置,不仅增强了阻挡件的强度防止阻挡件与托盘脱落即提高了该蒸架的使用寿命,而且上端设置可以减小托盘底板和锅体底板之间的距离,加快了托盘中食物的加热速度。另外,阻挡件围设于托盘外壁相当于加厚了此处托盘的厚度,因此减小了蒸架的散热,同时可以通过阻挡件取放托盘,所以便利蒸架的取放。
在上述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托盘1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图中未示出),并且,连接通道沿托盘11周向整周设置;托盘11侧壁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并且,托盘11侧壁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孔;出气孔和进气孔均与连接通道相连通。具体地,出气孔可以为多个,进气孔为一个;或者是,出气孔和进气孔均可以为多个,且其数量不一定相同;或者是,进气孔为多个,出气孔为一个。其中,连接通道可以水平设置,并且,每个出气孔和进气孔均与连接通道相连接。为进一步均匀加热食物,出气孔可以沿托盘的周向均匀设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该蒸架进气孔和出气孔通过连接通道相连通,进气孔和出气孔可以设置于加工便利处,无需直接相连通。因此,该蒸架加工便利,成本低。
在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托盘11的侧壁设置有凹设部111;凹设部111的外壁设置有进气孔1111;凹设部111的内壁设置有出气孔1112,并且,进气孔1111与出气孔1112相连通。
具体实施时,凹设部111可以为相托盘11内部凹陷的曲面板,当然可以为多块平面板的组合,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凹设部111可以与托盘11一体成型而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例如密封胶相粘接,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其中,进气孔1111与凹设部111外壁呈预设夹角设置,同时,出气孔1112与凹设部111的内壁也呈预设夹角设置。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相连通组合形成通气孔,蒸汽通过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对托盘11中食物进行加热。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优选地,为便于加工,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可以为圆形。进一步优选地,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的内径可以相同。进气孔1111可以与出气孔1112的轴线方向可以重合,当然,可以呈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凹设部可以增大托盘侧壁与锅体侧壁之间的区域,锅体内蒸汽自下而上进入托盘侧壁与锅体侧壁之间的区域通过托盘侧壁的进气孔和出气孔进入托盘内,进而对其中食物进行加热。因此,凹设部的设计进一步引导蒸汽通过出气孔和进气孔对食物加热,加快了蒸汽的流动速度,所以也同时加快了食物加热的速度。
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与阻挡件12的底壁相垂直,出气孔1112的轴线方向与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具体实施时,阻挡件12设置于托盘11外壁的上端,本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阻挡件12的底壁为水平设置(相对于图3所示的位置而言),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于之垂直,即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为竖直方向(相对于图3所示的位置而言),出气孔1112的轴线方向与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即出气孔1112的轴线水平设置(相对于图3所示的位置而言)。为进一步提高蒸汽进入托盘11的速度即进一步提高蒸汽对食物的加热速度,优选地,凹设部111的内壁上的进气孔1111可以为至少两个且并列设置,并且,出气孔1112与进气孔1111一一对应设置,相对应的出气孔1112和进气孔1111相连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进气孔竖直设置且出气孔和进气孔垂直设置,便于蒸汽蒸架中提高了蒸汽进入蒸架中的速度,加快了对食物加热的速度。最主要的是,出气孔水平设置使得蒸汽沿托盘侧壁的周向流动,相比于现有托盘底板蒸汽孔中使得蒸汽自下而上地流动且流动至锅盖后使得蒸汽折返对食物进行加热,该蒸架更改了蒸汽流动的方式,蒸汽进入托盘后对食物进行直接加热相比于折返后的蒸汽可以更加均匀地加热食物,另外,该蒸架中减少了蒸汽通过锅盖的散热,因此,进一步增大了对食物的加热速度,减少了蒸煮食物的成本。
进一步地,凹设部111在位于锅体2内的顶端(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设置有支撑平台112;进气孔1111设置于凹设部111的外侧壁和支撑平台112底壁的连接处,并且,出气孔1112设置于凹设部111的内侧壁。
具体地,凹设部111的顶端设置的支撑平台112可以水平设置,两侧分别与凹设部111的外侧壁和托盘11的内壁相连接。支撑平台112可以与凹设部111一体成型而成,当然也可以通过其它连接方式例如密封胶相粘接,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进气孔1111设置于凹设部111的外侧壁和支撑平台112底壁的连接处,并且,进气孔1111的轴线与阻挡件12的底壁垂直,即进气孔1111可以为盲孔垂直于支撑平台112设置于托盘11外的凹设部111和支撑平台112的连接处,出气孔1112则可以为轴线与进气孔1111周向垂直的盲孔且设置于凹设部111的内壁。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凹设部顶端设置的支撑平台不仅可以提高了凹设部的强度且便于托盘的加工,而且支撑锅盖。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凹设部111为至少两个,并且,凹设部111的个数为偶数;凹设部111两两沿托盘11的轴线对称设置。具体地,凹设部111可以为多对,托盘11为圆形时,任意一对凹设部111可以沿托盘11的其中一根轴线于托盘11的轴线对称设置。优选地,而且凹设部111可以沿托盘11侧壁的周向均匀设置。进一步优选地,每个凹设部111上可以均设置有对个进气孔1111和出气孔111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凹设部111设置为多个可以进一步增大托盘侧壁与锅体侧壁之间的区域,进一步加快了蒸汽的流动速度,所以也同时加快了食物加热的速度。同时,该蒸架可以均匀地加热食物,防止食物受热不均,影响食物的味道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凹设部111沿托盘11的周向整周设置;进气孔1111为至少两个个且沿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出气孔1112与进气孔1111一一对应,并且,出气孔1112沿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相对应的出气孔1112与进气孔1111相连通。
具体地,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进气孔1111,当然也可以设置有两个,出气孔1112的数量和进气孔1111的个数相同且沿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出气孔1112和进气孔1111一一对应设置且相连通,以便蒸汽进入托盘11内。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凹设部整周设置可以更进一步增大托盘侧壁与锅体侧壁之间的区域,更进一步加快了蒸汽的流动速度,所以也同时加快了食物加热的速度。出气孔和进气孔为多个更进一步增大了蒸汽的流动速度,同时也更进一步提高食物加热的速度。另外,该蒸架更进一步均匀地加热食物,进一步防止食物受热不均,影响食物的味道等。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蒸架,蒸汽通过托盘侧壁上开设的通气孔进入托盘的上方对食物进行加热,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蒸锅内加热蒸汽通过托盘底板开设的圆孔进入蒸架,该加热方式可防止蒸盖上凝结的水滴滴落至锅体内,而且可以防止托盘上的蒸汽进入锅体内,因此,该蒸架解决了现有蒸架中食物串味的问题。另外,由于该蒸架的托盘底板无孔位,该蒸架可以直接放置米饭等食物无需通过碗盘单位能够辅助餐具放置于蒸架上。
蒸锅实施例:
本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蒸锅,该蒸锅包括上述一个或多个蒸架。其中蒸架的具体实施过程参见上述说明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另外,蒸架为多个时,多个蒸架依次叠放,最下层蒸架通过阻挡件12架设于锅体2上,锅盖3放置于最上层蒸架上。
由于蒸架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蒸架的蒸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蒸架,用于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托盘(11)和设置在所述托盘(11)外壁的阻挡件(12);其中,
所述托盘(11)用于盛放待加热食物,并且,所述托盘(11)通过所述阻挡件(12)架设于所述蒸锅的锅体(2)上;
所述托盘(11)在位于所述锅体(2)内的侧壁上开设有通气孔,在加热时,所述锅体(2)内的蒸汽会通过所述通气孔进入到所述托盘(11)内对食物进行加热;
所述通气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托盘(11)的内壁呈预设角度;
所述托盘(11)的侧壁设置有凹设部(111),用于增大所述托盘侧壁与所述锅体侧壁之间的区域以加快蒸汽的流动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挡件(12)为环形挡板,并且,所述环形挡板沿所述托盘(11)外壁的上端整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设部(111)的外壁设置有进气孔(1111);
所述凹设部(111)的内壁设置有出气孔(1112),并且,所述进气孔(1111)与所述出气孔(1112)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阻挡件(12)的底壁相垂直;
所述出气孔(111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进气孔(1111)的轴线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设部(111)的内壁上并列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气孔(1111),所述出气孔(1112)与所述进气孔(1111)一一对应设置且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设部(111)在位于所述锅体(2)内的顶端设置有支撑平台(112);
所述进气孔(1111)设置于所述凹设部(111)的外侧壁和所述支撑平台(112)底壁的连接处,并且,所述出气孔(1112)设置于所述凹设部(111)的内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设部(111)为至少两个,并且,所述凹设部(111)的个数为偶数;
所述凹设部(111)两两沿所述托盘(11)的轴线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设部(111)沿所述托盘(11)的周向整周设置;
所述进气孔(1111)为至少两个个且沿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
所述出气孔(1112)与所述进气孔(1111)一一对应,并且,所述出气孔(1112)沿所述凹设部(111)的周向均匀设置;
相对应的所述出气孔(1112)与所述进气孔(1111)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11)内设置有连接通道,并且,所述连接通道沿所述托盘(11)周向整周设置;
所述托盘(11)侧壁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并且,所述托盘(11)侧壁的内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出气孔;
所述出气孔和所述进气孔均与所述连接通道相连通。
10.一种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蒸架。
CN201720325073.7U 2017-03-30 2017-03-30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40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5073.7U CN207654040U (zh) 2017-03-30 2017-03-30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325073.7U CN207654040U (zh) 2017-03-30 2017-03-30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54040U true CN207654040U (zh) 2018-07-27

Family

ID=6293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32507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654040U (zh) 2017-03-30 2017-03-30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540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7599A (zh) * 2020-07-08 2022-01-11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07599A (zh) * 2020-07-08 2022-01-11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CN113907599B (zh) * 2020-07-08 2023-08-08 广东美的白色家电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烹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94013B1 (ko) 상부 커버 조립체 및 이를 갖춘 전기 밥솥
CN207654040U (zh) 蒸架及具有该蒸架的蒸锅
US9961929B2 (en) Steam cook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9675197B2 (en) Steam cooker
CN108244985A (zh) 一种蒸饭煲及蒸饭方法
CN206239128U (zh) 均衡加热型蒸锅
TWM578555U (zh) Compound multi-function pot
CN106377156A (zh) 均衡加热型蒸锅
WO2017100983A1 (zh) 双层蒸笼及蒸笼机
KR101536219B1 (ko) 내열 세라믹 냄비
CN107303136A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多层蒸蛋器
JP2017522947A (ja) 調理器具
KR100764816B1 (ko) 전기밥솥의 다용도 밥통
CN208192795U (zh) 一种烹饪器具用蒸汽进出装置及蒸汽饭煲
CN211533929U (zh)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CN206324638U (zh) 组合式多口烹饪餐台
CN104706209B (zh) 一种蒸汽料理机
KR100893326B1 (ko) 조리용기용 뚜껑
CN112984582A (zh) 一种无烟灶
CN206964521U (zh) 一种蒸笼锅
CN215127244U (zh) 一种陶瓷蒸饭器
CN219613595U (zh) 一种电蒸锅
CN208832517U (zh) 煎烤盘组件及微波炉
CN215016324U (zh) 一种热风循环效果好的空气炸锅
CN219661423U (zh) 一种蒸汽烹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