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44309U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44309U
CN207644309U CN201721574360.8U CN201721574360U CN207644309U CN 207644309 U CN207644309 U CN 207644309U CN 201721574360 U CN201721574360 U CN 201721574360U CN 207644309 U CN207644309 U CN 207644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cm
mounting bracket
circuit board
n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7436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少杰
李翔
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7436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44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44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44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包括上盖和下盖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电路板;壳体外设置有:安装支架,其具有底板、可固定于车体的后侧壁和夹持壳体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内侧均设置冲压固定位,冲压固定位中部设过盈凸点,两过盈凸点与壳体的两侧壁构成过盈配合;以及钣金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上,以将壳体压紧在安装支架的底板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以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再将BCM壳体通过过盈连接固定于安装支架的方式,实现BCM壳体的固定安装,整体结构易于安装、易于拆卸;同时,为防止在极端情况下出现BCM壳体松动现象,设置压紧件对BCM壳体进行整体压紧,安装更稳固,提高了整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背景技术
BCM(Body Control Module)即车身控制模块,能够实现内外灯光控制、电动门窗控制、中央门锁控制、仪表背光调节、遥控防盗、电源分配等。传统车型的BCM结构具有如下不足:
1、通常通过螺栓连接或者螺钉连接的方式与车身进行安装固定,由于安装BCM的位置往往空间比较小,存在安装拆卸困难等问题。
2、BCM上下盖一般只通过卡扣的连接方式,内部电路板通常只通过下盖的卡扣进行固定,在一些特定(如山区道路、施工道路等)的环境下存在内部电路板松动从而影响整车控制的问题。
3、BCM上下盖内部结构往往比较复杂,一方面增加了模具的开发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也使得零件生产的良品率会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易于安装,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包括上盖和下盖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电路板;壳体外设置有:
安装支架,其具有底板、可固定于车体的后侧壁和夹持壳体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内侧均设置冲压固定位,冲压固定位中部设过盈凸点,两过盈凸点与壳体的两侧壁构成过盈配合;
以及钣金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上,以将壳体压紧在安装支架的底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再将BCM壳体通过过盈连接固定于安装支架的方式,实现BCM壳体的固定安装,整体结构易于安装、易于拆卸;同时,为防止在极端情况下出现BCM壳体松动现象,设置压紧件对BCM壳体进行整体压紧,安装更稳固,提高了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上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下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安装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拆卸状态示意图。
附图6是壳体内部安装结构的一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和附图6所示,其包括上盖和下盖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电路板;壳体外设置有:安装支架和钣金压紧件。安装支架,其具有底板、可固定于车体的后侧壁和夹持壳体两侧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内侧均设置冲压固定位,冲压固定位中部设过盈凸点,两过盈凸点与壳体的两侧壁构成过盈配合;钣金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上,以将壳体压紧在安装支架的底板上。上盖中部设置螺钉安装孔,电路板中部具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下盖中部具有旋合螺钉的固定孔。
上盖1的四周设置了八个卡扣11,上盖1的内部设计了菱形且均匀分布的加强筋12、上盖1的中间设计了一个螺钉安装孔13;所述的下盖5的内壁四周均匀设置了导向筋51,下盖5的内部还设置了固定安装电路板6的卡扣52、定位座53以及支撑座54,下盖5的中间设计螺钉安装固定孔55,下盖5的壳体内部还设置了菱形且均匀分布的加强筋56,下盖5的外侧还设计了两条防错筋57,防错筋位于壳体的侧部,当壳体固定于安装支架,防错筋侧部与安装支架的侧壁的前端相对。另外,下盖5的四周设置了与上盖配合的扣位58。所述的安装支架2的顶部设计了两个用于和车身固定的焊接螺母21,安装支架2的一侧设置了一个线束孔位22,安装支架2的两侧还设计了与BCM外壳进行过盈配合的冲压固定位23,该冲压固定位23的中间还设计了过盈凸点24,另外在安装支架2的两侧还设置了用于钣金压紧件3进行压紧松开操作的调节孔25。
现有的汽车BCM上下盖之间大多只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进行固定,内部电路板通常只通过下盖的卡扣进行固定,存在特定(如山区道路、施工道路等)的环境下内部电路板松动的情况;现有技术中的电路板固定结构存在特定环境下卡扣强度下降,导致电路板松动问题,难以适应现在汽车的使用环境更复杂、对BCM的功能要求变得越来越多、对BCM内部电路板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为提高BCM内部电路板的稳定性、可靠性,本实用新型在BCM壳体四个侧面分别设计两个卡扣的基础上,在中间位置设计了一个螺钉安装孔位,并在内部的电路板中间位置也开了相对应的孔位,使得电路板的安装强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防止了在一些特定环境下电路板出现松动影响整车控制。
另外,现有汽车BCM上下盖内部结构(如加强筋布置)比较复杂,不利于模具的开发以及成本的控制;为此,本实用新型在BCM上下盖内部结构满足强度和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下盖加入了导向筋,一方面可以对电路板安装进行导向,另一方面可以再次对电路板进行前后左右的限位;此外对下盖内部的加强筋、定位座以及支撑座等进行了优化设计,一方面降低了模具开发的难度和成本,另一方面减轻了重量,达到了汽车设计中的轻量化目的。
具体实施过程:电路板6通过下盖5的导向筋51进行安装导向,定位座53进行安装定位,并由下盖5内部的四个支撑座54对电路板6进行支撑,六个卡扣52对电路板6进行固定,然后上盖1通过其四周的八个卡扣11与下盖5相对应设计的八个扣位58进行配合固定,固定好后再通过螺钉对上盖1、电路板6和下盖5进行整体的固定,确保了电路板6在上下盖之间安装的稳定。将钣金压紧件3安装到安装支架2的调节孔上,安装支架2通过其上的焊接螺母21提前固定在安装BCM的汽车车身相应位置,将装配好的上下盖人工放入安装支架2上,因为下盖两侧设置了防错筋57,避免了操作时错装的问题,通过两侧冲压固定位23中间的过盈凸点24对装配好的上下盖进行固定配合,最后将钣金压紧件3通过调节孔25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压紧上盖1,达到了汽车的BCM壳体稳定可靠的安装,需要维修拆卸时只需要将钣金压紧件3通过调节孔25调节到松开状态,然后人工拿住上下盖,斜向上稍微用力掰即可将上下盖和安装支架2进行分开,大大简化了维修拆卸时的操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省略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包括上盖和下盖构成的壳体,壳体内设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设置有:
安装支架,其具有底板、可固定于车体的后侧壁和夹持壳体的左、右侧壁,左、右侧壁的内侧均设置冲压固定位,冲压固定位中部设过盈凸点,两过盈凸点与壳体的两侧壁构成过盈配合;
以及钣金压紧件,设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侧壁上,以将壳体压紧在安装支架的底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中部设置螺钉安装孔,电路板中部具有供螺钉穿过的通孔,下盖中部具有旋合螺钉的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部具有防错筋;当壳体固定于安装支架,防错筋侧部与安装支架的侧壁的前端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下盖设置若干条形的加强筋,加强筋交叉设置,围合区域呈四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的内壁四周均匀设置为电路板插入动作提供导向的导向筋,并设置电路板插入后将电路板插入后固定电路板的卡扣。
CN201721574360.8U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Active CN207644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4360.8U CN2076443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74360.8U CN2076443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44309U true CN207644309U (zh) 2018-07-24

Family

ID=62889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74360.8U Active CN207644309U (zh) 2017-11-22 2017-11-22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443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015B (zh) * 2020-05-21 2023-04-14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路板用外壳及汽车控制器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10015B (zh) * 2020-05-21 2023-04-14 上海海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电路板用外壳及汽车控制器
CN117395923A (zh) * 2023-12-07 2024-01-12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95923B (zh) * 2023-12-07 2024-03-0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封装用壳体模组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44309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bcm壳体结构
CN206704299U (zh) 副车架及采用该副车架的电动汽车
CN100396542C (zh) 一种弯梁式摩托车的车架及其配件之间的固定安装结构
CN202294603U (zh) 汽车牌照通用安装板
CN208498398U (zh) 汽车远程救援模块安装支架结构
CN208889833U (zh) 一种轻量型鲨鱼鳍天线
CN203381733U (zh) 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前挡风玻璃组件
CN102795168A (zh) 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车辆
CN202827908U (zh) 摩托车仪表支架
CN215904314U (zh) 汽车顶部仪表组成的安装结构及商用车
CN217763269U (zh) 一种车灯前组合灯
CN219191878U (zh) 一种遮阳板挂钩卡扣安装结构
CN220076130U (zh) 一种车载发动机托架总成及车辆
CN210083420U (zh) 一种碳罐、电池、工具包一体式安装盒
CN218400366U (zh) 一种车大灯外壳安装结构
CN220924295U (zh) 一种汽车立柱柱护板加强筋结构
CN201186715Y (zh) 摩托车前面罩支架组合
CN218858602U (zh) 一种挡风玻璃安装结构
CN220314879U (zh) 一种汽车行李架安装支架
CN217532478U (zh) 一种加热器连接固定装置
CN212447077U (zh) 一种增程式汽车发电机控制器的安装结构
CN202703432U (zh) 安装转换支座组件及车辆
CN211809999U (zh) 一种后挡泥板与转向灯安装结构
CN211139224U (zh)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保护固定支架
CN215043324U (zh) 摩托车或电动车的塑料板安装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 / F, Xintu building, 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Zero ru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 / F, Xintu building, 451 Internet of things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51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LEAPMOTOR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