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95918U -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95918U
CN207595918U CN201721699349.4U CN201721699349U CN207595918U CN 207595918 U CN207595918 U CN 207595918U CN 201721699349 U CN201721699349 U CN 201721699349U CN 207595918 U CN207595918 U CN 2075959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gv
elevator
trolleies
supporting tool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6993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攀
卢娟
王辉甫
吴卓坪
巫江
张成兴
李宏
于寒松
王佳
谢章
吴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MC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MC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MC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MC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6993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959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959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9591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包括轨道、行走在轨道上的RGV小车,还包括可升降的支撑工装以及供取电机构;RGV小车与支撑工装均有两台,两支撑工装横跨在轨道上方并可在RGV小车的带动下变换工位;供取电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供电组及取电组;其中供电组设置在RGV小车上并与RGV小车电连接,取电组对应设置在支撑工装的支脚上且与驱动电机电连接。通过RGV小车自动搬运,配以支撑工装的主线设备形式,提高了装配线的生产效率,通过支撑工装的升降实现局部工位工件底部装配作业需求,减少了该工位上设置升降设备需要挖地坑、铺设轨道等繁复工作,装配线整体构造简单,易于控制,具备更好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工程机械设备装配线主要依靠简易工装实现装配作业,效率不足以满足生产需求,且人工投入量大,工人劳动强度较高。急需企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升级,采用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自动化生产线改善目前的装配条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装配条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包括轨道、行走在轨道上的RGV小车,还包括可升降的支撑工装以及供取电机构;所述RGV小车与支撑工装均有两台,两支撑工装横跨在轨道上方并可在RGV小车的带动下变换工位;
所述供取电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供电组及取电组;
所述供电组主要由绝缘安装座及若干个间隔排布在绝缘安装座上的电刷组成;所述电刷包括电刷安装座、管套以及紧固件,所述管套插装在电刷安装座内且一端伸出电刷安装座,伸出端处安装有电刷头,管套内穿有导线Ⅰ,导线Ⅰ一端通过紧固件Ⅰ定位在电刷安装座上,另一端与电刷头连接;所述电刷安装座设置在绝缘安装座上;
所述取电组主要由绝缘安装板以及与供电组上电刷头对应配合的导电块组成,各导电块底部均连有导线Ⅱ,所述导线Ⅱ通过紧固件Ⅱ定位在绝缘安装板上;
所述支撑工装包括支撑横梁、对应设置在支撑横梁两端下方处的支脚,两支脚分别通过升降机Ⅰ、升降机Ⅱ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所述支撑横梁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升降机Ⅰ、升降机Ⅱ连接并驱动升降机Ⅰ、Ⅱ带动支撑横梁升降;
所述供电组设置在RGV小车上并与RGV小车电连接,所述取电组对应设置在支撑工装的支脚上且导线Ⅱ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供电组还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通过接头与绝缘安装座相嵌合,所述电动缸通过电动缸安装座设置在RGV小车上。
进一步,所述供电组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安装座上的滑块,所述RGV小车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滑块套装在直线导轨上并可在电动缸的作用下沿直线导轨移动。
进一步,所述取电组中的各导电块为竖直安装的条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管套为双层管结构,位于内、外层管尾端之间设有调整内层管伸出量的弹簧。
进一步,所述支脚与支撑横梁之间还设有导向柱,所述支撑横梁套装在导向柱上并在升降机Ⅰ、升降机Ⅱ的作用下沿导向柱做升降运动。
进一步,所述管套为铜管。
进一步,所述导电块为铜块。
进一步,所述升降机Ⅰ与升降机Ⅱ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两台RGV小车搬运工件,一台为主动车,一台为从动车,防止无法同步和车辆打滑时带来的工件不稳而产生倾覆的危险事件发生。
(2)支撑工装不自带电源,通过供取电机构由RGV小车对其供电,实现升降;装配作业时,支撑工装不带电,安全性更佳。
(3)通过支撑工装的升降实现局部工位工件底部装配作业需求,减少了该工位上设置升降设备需要挖地坑、铺设轨道等繁复工作,简化了生产线上的设备,且可以通过调整前后支撑工装的间距来适应不同规格的工件装配,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广。
(4)通过RGV小车自动搬运,配以支撑工装的主线设备形式,提高了装配线的生产效率,简化了生产线设备,也具备更加广泛的产品装配适应性,为未来的装配工艺提供了可改进和调整的空间。
(5)装配线上可采用其他辅助工装,提升了生产线的装配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装配线示意图;
图2为供取电机构示意图;
图3为供电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刷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取电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支撑工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普通工位状态示意图;
图8为输送状态示意图;
图9为底部装配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包括轨道1、行走在轨道1上的RGV小车2,还包括可升降的支撑工装3以及供取电机构;所述RGV小车2与支撑工装3均有两台,两支撑工装3横跨在轨道1上方并可在RGV小车2的带动下变换工位。具体的,该装配线上有多个工位,两台RGV小车2分别作为主车和从车,用以承担整条线的输送任务或者分别承担前后半段装配线的输送任务。由于组成大型工程机械设备的工件既长又重,故在每个工位上设置两台支撑工装3,由前后两台支撑工装3共同支撑起工件。输送时,两台RGV小车2各自对应托起一台支撑工装3,然后搬运。支撑工装3可升降,可在任意工位将工件举升到需要高度,便于装配作业;同时还可以通过RGV小车2调整两支撑工装3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规格产品的装配,从而使装配线具有较高的柔性。
此处的供取电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供电组4及取电组5;供电组4主要由绝缘安装座41及若干个间隔排布在绝缘安装座41上的电刷42组成;所述电刷42包括电刷安装座421、管套422以及紧固件423,所述管套422插装在电刷安装座421内且一端伸出电刷安装座421,伸出端处安装有电刷头424,管套422内穿有导线Ⅰ425,导线Ⅰ425一端通过紧固件Ⅰ423定位在电刷安装座421上,另一端与电刷头424连接;所述电刷安装座421设置在绝缘安装座41上。取电组5主要由绝缘安装板51以及与供电组4上电刷头424对应配合的导电块52组成,各导电块52底部均连有导线Ⅱ,所述导线Ⅱ通过紧固件Ⅱ53定位在绝缘安装板51上。
此处的支撑工装3包括支撑横梁31、对应设置在支撑横梁31两端下方处的支脚32,两支脚32分别通过升降机Ⅰ33、升降机Ⅱ34与支撑横梁31相连接,所述支撑横梁31内设有驱动电机35,所述驱动电机35通过传动轴与升降机Ⅰ33、升降机Ⅱ34连接并驱动升降机Ⅰ、Ⅱ带动支撑横梁31升降。
供电组4设置在RGV小车2上并与RGV小车2电连接,取电组5对应设置在支撑工装3的支脚32上且导线Ⅱ与驱动电机5电连接。该支撑工装3自身不带电,其通过设置在支脚2上的取电组5与RGV小车2上的供电组4电连接。
具体的,在工作工位,支撑工装3起支撑工件6的作用,工人完成该工位的装配作业后,RGV小车2到该工位将支撑工装3和工件6一起搬运至下一工位。在需要工件底部作业时,即需要支撑横梁31抬升时,RGV小车2通过其上设置的供电组4向取电组5供电。在供电组4中,安装在电刷安装座421上的紧固件423与RGV小车2电连接,紧固件423将电流传递给导线Ⅰ425,导线Ⅰ425再传递给电刷头424,此时,电刷头424带电。当支撑工装3上的取电组5与RGV小车2上的供电组4相对接时,电刷头424向导电块52通电,取电组5中的每块导电块52对应与驱动电机35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相连,通过对应的输电信号来控制驱动电机5正转,再通过升降机Ⅰ33与升降机Ⅱ34的作用最终实现支撑横梁31的上升。反之,需要RGV小车2将支撑工装3和工件6一起搬运至下一工位时,再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5反转,使支撑工装3上的支脚32脱离地面,支撑横梁31底面落在RGV小车2上,即可由RGV小车2带其移动。
该装配线在RGV小车2上设置供电组4,在支撑工装3上设置取电组5,通过RGV小车2位置的变化(在支撑工装3下方向支撑工装3供电、脱离支撑工装3控制支撑工装3断电)来实现对支撑工装3的供电控制以及升降控制,控制过程简单,消除了常规供电形式所存在的局限性问题。另外,能保证支撑工装3平时不带电,更提高了安全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电组4还包括电动缸43,所述电动缸43的伸出端通过接头44与绝缘安装座41相嵌合,所述电动缸43通过电动缸安装座45设置在RGV小车2上。通过电动缸43推动绝缘安装座41,以带动电刷42与取电组5上的导电块52相配合,提高了电刷42与导电块52的配合可靠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供电组4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安装座41上的滑块46,所述RGV小车2上设有直线导轨7,所述滑块46套装在直线导轨7上并可在电动缸43的作用下沿直线导轨7移动。通过直线导轨7与滑块46的配合,约束了绝缘安装座41的行走路径,从而提高了电刷42与导电块52的对接精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电组5中的各导电块52为竖直安装的长条形结构,其高度不小于RGV小车2搬运支撑工装时支脚离地的高度。以保证支撑工装3在升降过程中取电组与供电组彼此接触不脱离,实现支撑工装3的可靠得电。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套422为双层管结构,位于内、外层管尾端之间设有调整内层管伸出量的弹簧426。弹簧426具备一定的压缩行程,可以适应供电组与取电组间的距离误差,保证接触取电稳定可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脚32与支撑横梁31之间还设有导向柱36,所述支撑横梁31套装在导向柱36上并在升降机Ⅰ33、升降机Ⅱ34的作用下沿导向柱36做升降运动。此处共设置了四组导向柱,两支脚32上各设两个,可使整体结构稳定,平稳性好。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套422为铜管,导电52为铜块。当然,管套与导电块也可采用其他导电材料替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Ⅰ33与升降机Ⅱ34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构;该机构在升降停止后具备良好的自锁性,从而保证了工人装配作业时的安全生产。
该装配线的基本流程为:
1、装配线的起始端第一个工位,工件由车间行车吊装到支撑工装上,然后进行装配;
2、装配完成后,操作人员按完工按钮,通过以太网通讯系统与上位机通讯;
3、预搬运至下一工位前,RGV小车控制支撑工装收缩支脚,使支脚脱离地面,支撑横梁坐落在RGV小车上;
4、满足运行条件后,RGV主车和RGV从车分别载着两支撑工装及工件一起输送到第二个工位,工位定位由RGV小车根据所装配的工件自动定位;
5、到达第二个工位后,需要在工件底部作业时,RGV小车控制支撑工装抬升支撑横梁,使支脚支撑在地面且支撑横梁处于合适高度后,进行第二工位的装配;
6、如此往复,实现整个生产线的自动化输送。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包括轨道、行走在轨道上的RGV小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升降的支撑工装以及供取电机构;所述RGV小车与支撑工装均有两台,两支撑工装横跨在轨道上方并可在RGV小车的带动下变换工位;
所述供取电机构包括相互独立的供电组及取电组;
所述供电组主要由绝缘安装座及若干个间隔排布在绝缘安装座上的电刷组成;所述电刷包括电刷安装座、管套以及紧固件,所述管套插装在电刷安装座内且一端伸出电刷安装座,伸出端处安装有电刷头,管套内穿有导线Ⅰ,导线Ⅰ一端通过紧固件Ⅰ定位在电刷安装座上,另一端与电刷头连接;所述电刷安装座设置在绝缘安装座上;
所述取电组主要由绝缘安装板以及与供电组上电刷头对应配合的导电块组成,各导电块底部均连有导线Ⅱ,所述导线Ⅱ通过紧固件Ⅱ定位在绝缘安装板上;
所述支撑工装包括支撑横梁、对应设置在支撑横梁两端下方处的支脚,两支脚分别通过升降机Ⅰ、升降机Ⅱ与支撑横梁相连接,所述支撑横梁内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升降机Ⅰ、升降机Ⅱ连接并驱动升降机Ⅰ、Ⅱ带动支撑横梁升降;
所述供电组设置在RGV小车上并与RGV小车电连接,所述取电组对应设置在支撑工装的支脚上且导线Ⅱ与驱动电机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还包括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出端通过接头与绝缘安装座相嵌合,所述电动缸通过电动缸安装座设置在RGV小车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组还包括设置在绝缘安装座上的滑块,所述RGV小车上设有直线导轨,所述滑块套装在直线导轨上并可在电动缸的作用下沿直线导轨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电组中的各导电块为竖直安装的条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为双层管结构,位于内、外层管尾端之间设有调整内层管伸出量的弹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与支撑横梁之间还设有导向柱,所述支撑横梁套装在导向柱上并在升降机Ⅰ、升降机Ⅱ的作用下沿导向柱做升降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为铜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块为铜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Ⅰ与升降机Ⅱ为蜗轮蜗杆升降机构。
CN201721699349.4U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959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9349.4U CN207595918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699349.4U CN207595918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95918U true CN207595918U (zh) 2018-07-10

Family

ID=62763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69934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595918U (zh) 2017-12-08 2017-12-08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9591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2350A (zh) * 2017-12-08 2018-04-13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N110341831A (zh) * 2019-05-20 2019-10-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移动机器人柔性连接的协同搬运系统及其复合导航装置
CN111747096A (zh) * 2020-07-07 2020-10-09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重型装配设备生产过程转运方法、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02350A (zh) * 2017-12-08 2018-04-13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N107902350B (zh) * 2017-12-08 2023-11-03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N110341831A (zh) * 2019-05-20 2019-10-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移动机器人柔性连接的协同搬运系统及其复合导航装置
CN110341831B (zh) * 2019-05-20 2022-03-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双移动机器人柔性连接的协同搬运系统及其复合导航装置
CN111747096A (zh) * 2020-07-07 2020-10-09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一种重型装配设备生产过程转运方法、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95918U (zh)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N107902350A (zh) 一种穿梭式rgv柔性装配线
CN107834334B (zh) 一种基于全自动压端子设备的压端子方法
CN105798501B (zh) 一种多轴自动焊接装置
CN203372740U (zh) 一种步进式横向运送装置
CN207339099U (zh) 一种智能布线机器人
CN205294195U (zh) 输送轨道高差过渡台
CN205400187U (zh) 用于升降横移车库的全仓位充配电设施
CN107785760B (zh) 一种全自动压端子设备
CN206767468U (zh) 基于拉线式编码器的底盘升降装置
CN205257173U (zh)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的智能工位换位装置
CN109149315B (zh) 电源线自动理线装置
CN204297950U (zh) 移动滑导多级、无线通信滑触线
CN212043040U (zh) 无线充电线圈自动焊锡装置
CN110884861B (zh) 一种输送工装及其方法
CN210913979U (zh) 升降移动皮带机
CN207375643U (zh) 一种基于切换滑线的环轨葫芦控制电路
CN207375287U (zh) 一种布线机用线缆端子输送装置
CN114132179A (zh) 输送分拣小车及供电方法
CN207509185U (zh) 一种适用于装配流水线的可升降支撑工装
CN209554352U (zh) 一种轮胎拆垛机
CN211639981U (zh) 一种机器人行走轴
CN210649362U (zh) 一种前悬挂支架自动压装螺栓和打码设备
CN210270608U (zh) 一种环形生产线控制系统
CN203788114U (zh) 一种水泵喷水电机后盖的组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103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